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争隋-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腹心,乃是四战之地。首当其冲对其威胁最大的便是李密。张金称,高士达等数股大义军,山东虽然有张须陀苦苦支撑,可是原本历史上张须陀手下的大将如秦琼。裴仁基,裴元庆父子都在北府军中,而且他也不得洛阳于仲文的欢喜,手下仍旧只是自己在山东带起的队伍,尽管算得上是精兵,可是人数却只有两万不到,也只能勉强维持山东的局势不至于恶化。
此时距离段达五千兵马大营数里外的山坡上,一身戎装的李世民眺望着山脚下远处扎营严谨的敌军大营,也是不由眉头微皱,自从到太原以后,他吃住都在军中,可以说太原李家子弟里,他是最刻苦的一个,除了李孝恭以外,便是李建成也不及他。
“二公子,段达乃是于仲文帐下的老将,当年征讨吐谷浑等数役,他都有所战功,是员不折不扣的老将,我们想要全取其军,恐怕难以做到李世民身边,是刘文静这个李渊身边的头号谋士,这一次杨广的灵柜归属,关系到长安和洛阳哪一边可以占据大义名分,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李渊也是下了重本,让刘文静陪同李世民一起带了李家在太原好不容易练出来的一千五百玄甲精骑扮成马贼出了关中,若是唐俭能迎回杨广灵柜,那是再好不过,要是不能,宁可毁之也不能让洛阳的于仲文得到大义名分。
“我知道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时他虽然只是少年,可是两年多的军中磨练让他看上去比普通的大人还要沉话。元这份临渊而峙的气度就让刘文静心中赞叹。其实这一伏弹阶让他陪同李世民,也是要借这机会培养李世民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
李世民和如今已是被李渊内定为继承人的李建成,俱是人中之龙,不过李建成在太原留守,处理内政,筹措粮草,已是得到了李渊帐下文臣集团的认可,那么李世民虽然吃住都在军中,平时刻苦堪为军中表率,但是却始终欠缺了实绩,这次正是一次机会,所以李渊才让李世民带来了称得上是李家家底的玄甲精骑。
“东都洛阳兵马虽然号称二十万之众,但是实际能作战的不到十万人,这里面还要算上鱼具罗的人马,这一次段达领五千兵马过来,已是东都的极限,我们即便不能夺到皇帝的灵枢,也要尽量削弱东都的军力。”李世民看向身边的刘文静,缓声说道,“这一次我们是有备而来,玄甲精骑又是骑兵,善于奔袭,精锐不在北府军之下,段达固然老辣,可是还要顾及皇帝灵柜,所以这一仗我们的赢面很大。”
“看起来二公子已是胸有成竹,不知道二公子打算如何打这一仗。”刘文静是谋士。沙场布阵。不是他所长,此时看着李世民一脸自信的样子,不由问道。
“等到入夜三更。我会派人以火箭射其军中摆放的皇帝灵柜,待其军中大乱时,以玄甲精骑,直取其前营,务以歼其主力为主。”李世民侃侃而道。“这天下大义的名分。对父亲而言,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段达这东都兵马里的五千老兵却是实利。
“争天下,不过人地钱粮,兵强马壮,洛阳地处四战之地,四周贼军环伺,不如我关中占据地利。可以休养生息,练士卒,可战之兵。只会越战越少。”李世民神情间顾盼飞扬的雄姿叫刘文静也不由有些侧目,他知道在军中,李世民甚受下级军官士兵的崇敬,本以为李世民是靠自己以身作则,和士兵同甘共苦,方能如此得军心,不过如今听其一番话。便知道他胸中自有韬略,能折服下面的人。
“二公子所言极是,东都兵马一旦受损。恐怕李密等人都会蠢蠢欲动。不过二公子不能不考虑郭孝恪的动向。”李世民虽然目光犀利,可是终究是年少。欠缺了些眼力,刘文静既然被李渊派来李世民身边。自然是要提点一二。
“哦,他不是病重在身,命不久矣了吗?”听到郭孝恪的名字。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厌憎之色,这个男人不但让他李家颜面扫地。还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女人,叫李世民心中如何不恨。
“那些市井传言。二公子岂可轻信,郭孝恪若真是病重在身,命不久矣。北府军早就内乱。”刘文静笑着说道。“以我之见,郭孝恪乃是诈病,他如今虽是封王裂土,虎跪辽东,又得了前朝大半旧臣,可是那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投机之人,他要用前朝旧臣,不过是手下暂时无人可用罢了。此次正是引蛇出洞,然后一网打尽。”
“那他就不怕寒了其他人的心,无人敢为他真心效力。”李世民看着笑着的刘文静,却是有些不服地问道。“二公子,郭孝恪这个人。从来都是只相信自己培养出来的班底的,你看看北府军,可有一个外人,哪个不是他亲自提拔的心腹,就算是文臣,除去魏征,长孙无忌等人不算,如裴世矩之流,恐怕也是早就和他勾搭上了。”
“更何况如今山东门阀可是对他手下的那些官位跃跃欲试,二公子不要忘了,王远知一路北上时可是为其说了不少好话。”刘文静一脸笑意,他知道李世民不喜郭孝恪。不过身为统帅,不可因为个人喜好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王远知实为不智,他地位超然,却偏要来淌这趟浑水,他就不怕上清派的道统会毁在他的手里。”说到王远知,李世民也不忿起来,这位道门第一人,不仅是执道门之牛耳,在天下士族和江南世家中的影响力也是不谁也没想到他竟会主动出山,为郭孝恪大造声势。
“二公子,王远知乃是正统的士族,过去杨广,在位时,他不过是虚与委蛇。心底里是瞧不起我们这些关陇出身的人的。”文静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屑之意,“更何况,他们上清派和楼观派乃是对头,自然会选郭孝恪这个不是关陇出身的人。”
“先生,难道出身对那些士族和山东门阀来说,就是如此重要吗?”对于山东门阀和一些不肯出仕朝廷的士族骂他们这些关陇贵族是胡汉杂种,李世民也是颇有耳闻,这是让他最不甘心的一件事情。
“二公子,我等关陇之人,虽然和北朝胡人贵族通婚,可是却仍是汉人正统,便是今时今日的地位,也是靠战功而来,那些山东门阀不过是不甘屈于我等之下,方才造谣污蔑我等出身,二公子万万不可为其所动。”刘文静大声说道,他乃是天下智谋之士,可是却同样看不开名声。尤其是自己人称为胡汉杂种。最是让刘文静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情。
关陇世族和山东门阀历来便是死对头,这山东门阀的出身之说便是最大的导火索,以前都是关陇世族占据朝堂权柄,手握兵权,死死压着山东门阀,那胡汉杂种之说也不过是私下流传,但是自杨广被宇文化及挟持,郭孝恪崛起后,那些山东门阀便不再像过去那般收敛,天下间仿佛忽然间盛传起他们关陇世族并非汉人正统的传言来。
“先生之言,世民受教。”李世民记下了刘文静的话,想要争取人心,他们李家便绝不能承认山东门阀那所谓的胡种传言,李家祖上乃是西汉李广之后,亦是正统的名门之后,不比那些山东高门差。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洛阳局势
更新时间:2010…10…28 9:15:37 本章字数:5582
二六深沉,李世民军中,千五百玄甲精骑俱是人人披”扣自只的战马的马蹄上裹上了厚厚的麻布,就马嚼子里也放上了衔枚。
玄甲精骑。可以说是李家倾尽全力练出来的强兵,自到太原后,李渊便不断募兵,不停地从中留强汰弱。最后得了五千兵马,其丰又是精挑细选,方选出了这一千五百名关西大汉,以为玄甲骑兵。
玄甲精骑人人俱是披挂鱼鳞甲,配马槊横刀,持强弓劲弩,一人双马,比起北府军的虎贲锐士,装备亦是不逊色多少,而且这一千五百人,几乎个个都是关陇地方的将门之后,从小练武,可谓是百里挑一的好手,而且不少都曾是在大隋军中打过仗的老兵。
李世民虽然年纪尚浅,可是玄甲精骑此等强兵,李渊便是再有气量,也不敢将其交给外人,便是自己的族侄李孝恭和亲弟李神通亦是放心不下,而是交给了李世民这个儿子。
清冷的月光下,李世民骑在马上,看着身后蜿蜒如长龙般的队伍,脸上露出了几分兴奋之色,这不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不过在太原时剿灭那些流寇和马贼时,那些贼军往往都是一触即溃,他虽然打了几个胜仗,可全是不费吹灰之力,根本算不得打过仗,而这一次不同,那段达是于仲文手下大将,五千兵马亦是东都的老兵,绝不是那些乌合之众可以比的。
李世民身旁,罗成一脸阴骂,自从家门遭逢大变后,他的性格便越趋阴沉,如今他虽为李世民的副将,不过和同僚的关系却不太好,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对罗成颇为重用。
“二公子,段达大营四周皆是平原,虽然无险可守,可是却胜在开阔,我军若想要一击即中,并不容易。”罗成看着前方黑暗中隐隐有火光亮着的段达大营,朝李世民低声道。
“无妨,我军此次夜袭并非为了全歼敌军。”李世民笑着说道,放眼天下,便是郭孝恪和他的北府军也难以在一比三的兵力全歼不弱自己的敌军,他虽然自认为兵法不差郭孝恪。可是也不敢贸然拿自己和郭孝恪去比,毕竟他虽然厌慢郭孝恪,可是心中也明白现在的自己还比不上身经百战。从一个小兵做到如今汉王之位的郭孝恪。
“这一仗,我们先求杀伤敌军前营兵马。然后再一点一点的吃掉他们。”李世民笑了起来,目光里闪着几分自得,他在太原几次战事里,虽然那些贼军大多数都是一触即溃,可也有几股悍匪,他当时都是只带两百骑与之对阵,却是用了突厥人的骑兵战术,将那些凶悍的马贼全部歼灭。
罗成没有再说话,虽然他心中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那么有把握,他们今夜一旦集击了段达,只要段达不是傻子。必然能猜到他们的身份。到时候洛阳城中于仲文手下十万大军也不是摆设,不过他知道李世民内心极为骄傲,一旦决定了的事情,绝不轻易改变。
刘文静亦是随李世民一起。不过他却是没有上战场的打算,但他倒是能看出李世民的几分打算,这位二公子恐怕是打算仗着玄甲精骑一人双马。来去如风,想要搅乱中原的局势。只要东都兵马吃了败仗,兵力大损。那各地的贼军在牵动之下,必然会像狼群一样扑向洛阳。
段达军中,军帐之内,段达一边为王世充斟酒,一边说着东都的情形,“王兄,如今洛阳城内,人心浮动,大将军虽然竭力弹压,但也是收效甚微。”段达一脸苦色,现在表面上看是东都和西都并立,可是只有他们这些于仲文的心腹才知道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
大将军要扶立越王杨侗为帝。可是这位王爷却似乎对于大将军不怎么待见,对段达他们来说,如今洛阳的兵马三分,最强的自然是提兵北上回来的鱼具罗,剩下的便是他们这些属于于仲文一系的东都兵马和越王杨侗所掌的宫中禁兵。
大将军之所以想要扶立越王。也正是因为越王手中握有兵权,不想因为帝位一事,而两家失和,到时候两家若是打起来,只会便宜了长安那边。
“大将军年事已高,越王如今又步步紧逼。而鱼大将军也态度暧昧,我看大将军已有退让之意。”段达朝王世充说出了心里话。他们这些武人投靠于仲文,还不是为了以后的前程,虽然说于仲文待他们不薄,可是如今情势如此,也由不得他们不做选择。
王世充听后默然不语,他没想到自己才离开洛阳没几个月,洛阳城内居然已经局势变化到此等地步,过了很久他才朝段达道。“大将军若是此时肯让出权柄,急流勇退。还是能得个善终,不过段兄就得早做决定了。”
听到王世充的话,段达心里一紧,他知道王世充的见识,连他也如此不看好大将军,看起来他想得也没错,越王终究是以后要当皇帝的,除非大将军谋反篡位,否则他们这些人还是要听越王的。
“王兄,有件事情你不知道。”段达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知道的那件事,“我听人说,越王似乎有招降李密之意。”
段达的话让王世充也直接愣住了,李密可是如今天下贼军中最大的反贼,杨玄感叛逆,此人便出力不少,不过杨玄感率军北上时,他却是没有跟去,而是跟杨玄感要了数万兵马,南下河北,横扫各县,当时因为征辽和平乱,东都兵马只够自保,也是让李密打出了名头,让他兵不血刃地吞并了瓦岗塞,一跃成为了河北各路义军的大龙头,等到后来杨玄感战败于汉王,东都缓过兵力之后。便和李密的蒲山公营打了几仗。虽说互有胜负,但是东都兵马也折损不少。 “李密此人,乃世之枭雄,当日他蒲山公营折损五千兵马后,便立刻弃了已夺之城,退守瓦岗塞,先败后胜,让我等无功而回,便可知道此人的可怕,越王招降此人。无异是与虎谋皮。”王世充不由怒道,他去幽州前。也是带兵和李密打过几仗,认识的亲旧讣…广都死千李密户手可以说和李密有深仇大恨,如何姆拱刊到李密这个大反贼摇身一变,成了洛阳城中的公卿。
“王兄,我也是这般想的我们多少人都是死在此獠的手上。
”段达也是声音高了起来,他们属于于仲文这一系的兵马和李密的瓦岗寨可以说是结仇极深,“不过越王却是不想有李密这个敌人牵制我等东都兵马,眼下李渊入长安。卫玄已是打算让位给李渊,而他们耍扶立的代王,不过是个孩子。关陇那些人恐怕已是打算要改朝换代
王世充看着虽然说得义愤填膺,但是随即又软下来的段达。知道他虽然反对越王招降李密之举,可是却也不会因此而去得罪越王这个未来的皇帝。
“大将军的意思如何?”王世充皱眉问道。
“要不是为了这事,大将军恐怕早就让出兵权了。”段达叹了口气道。那李密也是狡猾,知道越王有招降之意,却是一连让出了几座新下之城,还亲自写了表章,说自己乃是迫不得已才起兵,只要朝廷修改恶政。他便愿意重新为朝廷效力。
“不过我看那位鱼大将军似乎也颇为赞成此事段达忽地又说了一句,如今能影响到东都局势最大的莫过于这位当朝硕果仅存的名将,虽说如卫玄。杨义臣等人和鱼具罗齐名,不过谁都知道曾经戍守边疆。让突厥人不敢靠近长城的鱼具罗才是真正全靠战功拼杀出来的。
“段兄,你若是不想和李密见面,我倒是有个主意,你我到时不如向越王请命,去江淮平乱王世充亦是枭雄之人,他如今的情况,怕是就算于仲文念旧情,可也再难在越王那里得到重用,可是他也不甘心就这样在乱世里碌碌无为。却是盅惑起段达来,如今天下之争,在于长安,洛阳。还有郭孝恪这个手握雄兵的汉王,这北方大地,不管那些贼军闹得再厉害,也只是些过客,迟早为其所灭,他要想做番事业,便只有去江南,江南如今虽然反了数路贼军,可是还没有成气候的,江南的官军自鱼具罗北上之后。也就剩下各地的留守兵马和江南水师罢了。
“王兄,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洛阳实在是个多事之地,留之无益段达仔细想了想,却是发现王世充的主意确实不错,他与其留在洛阳当个谁都可以指使的四品武将。还不如去江南,当个一方招讨使来的好。
见段达意动,王世充却是笑了起来,段达这个人,有些小精明,但是没什么魄力,和他一起共事。他却是有把握让此人支持自己。
就在段达和王世充还要说些事情时,却是听到了中军外传来的士卒呼喊声,两人当即脸色一变,段达本就全身披挂,听到那喊声,却是立时冲出了帅帐外。
这时中军停放皇帝灵柜的地方,附近亦是着起了火,而这时前方黑暗处。仍是不断地有火箭射来。落在军中营帐。
“大人,营外有敌军来袭,数目不明。”看到段达,几个亲兵连忙大声禀报道。
。传令各军,不得妄动,让左右两营往中军护卫。”段达虽然称不上什么名将,智将,可却是从军多年,临敌的经验丰富,并没有被这一通敌军射来的火箭给乱了心神。
“段兄,看起来是长安那边的人。”王世充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出了帅帐。他看着中军处已经被压下去的火势。和外面仍旧不断射进来的火箭朝段达说道,“这些火箭乃是用强弩射进来的,数目不少,那些贼军可是用不起。”
“我就知道李渊这个老匹夫阴险。”段达被王世充一说,也是明白了过来,就是李密那大反贼。冲州撞府,打破不少城池,也没得多少强弩,更别提其他贼军了,如今在营外射火箭的必是长安的人马。
“段兄不必在意,长安来的兵马必然不多,他们不过是想扰乱我等,只要咱们守住中军即可。”王世充朝段达说道,他看营外射来的火箭虽多,可是却散得很开,摆明就是要制造混乱。 “这个我自然知道,皇上的灵框绝不可有失,否则咱们要么也去当反贼,要么就人头落地段达一边应声道,一边让手下亲兵去各营传令。
段达大营外,李世民看着中军大营处升起的火光很快就给压了下去,也不由暗道这个段达虽然没什么名气,可是应变到是不差。这东都的兵马练有素,不比关中兵差。
李世民并没有急着进攻,他还在等段达在中军处聚集更多的兵马,他绝对想不到自己的目标并不是杨广的灵框,而是他手下的兵马。
便是王世充也没有想到。毕竟杨广的灵柜事关重大,更是关系到他和段达的项上人头。因此王世充虽然见营外火箭不断,但却不见敌军进攻,心中也有猜到了几分,可是却始终不敢放松对中军的戒备。
大营外,李世民一直都注意着段达大营里兵马的调动,当左右两营的人马都是举着火把齐聚到中军的时候,李世民终于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只是留了五百人继续在大营外向敌军中军以箭矢牵制,自己则是带着一千玄甲精骑,悄悄摸向了段达的前军营地。
因为兵力的调动,段达大营里本来的防备亦是空了不少,能及时调动的兵马全都猬集在中军。那前军营前本来铺设的那些拒马鹿角处,根本没剩下多少士兵看守,直到被李世民亲自带兵摸近,才发现了突然冒出来的一千玄甲精骑。
黑暗中,李世民弯弓放箭,射下了哨塔上的哨兵,这时他身边的玄甲精骑已是老练地搬开了那些拒马鹿角,让后面上马的同伴策马冲进了敌军的前营,同时开始四处放起火来。
李世民亲自带头杀进了前军营中,身旁罗成寸步不离左右,一时间被他带着玄甲精骑杀得段达的前军是七零八落,到处一片哀嚎。。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肌,章节更多,支持作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黄雀在后的李密
更新时间:2010…10…29 1:23:08 本章字数:4200
的天米下。是狼 的军营,到处是葬肢断臂,血泊中的士兵尸体,段达面色铁青地看着眼前的景有
“段兄,看来你我都中计了王世充在一旁声音苦涩地说道,其实昨夜他们不是没有救下前营的机会,可是他们不敢分兵,生怕会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可是最后却是被敌军声东击西,打下了他们的前营。
段达的几个在那里问着活下来的幸存军官,不过片刻他们便回到了段达和王世充身边,脸上表情阴沉,“大人,我们问过了,昨夜来袭的敌军全都是一口关西腔,身披鱼鳞甲,个个都执马槊,用的横刀也是百炼刀。
“玄甲精骑段达咬牙切齿了起来,他没想到昨晚来的竟然是李家压箱底的精锐,李渊在太原剿灭贼军的时候,这玄甲精骑的名声就传了开来,他原先还以为是李家自吹自擂,可是昨夜一战后,他却是不敢再小瞧玄甲骑兵。
“段兄,如今我们危险了王世充朝段达说道,“玄甲精骑的人数不多,不过一千五百骑,号称比之关西铁骑更加强悍,如今我们前营被打破,恐怕他们还回再来
段达沉默不语了,他知道王世充说得没错,他们昨天晚上中了计,却是整整折损了近七百人马,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士气的打击相当大,而且他们还要保护皇帝的灵柜,要是那些玄甲精骑再来几次,恐怕他们就要全交代在这里了。
段达没有多犹豫,而是下令全军拔营,往附近地势易守难攻的地方转移,然后便下令扎营结寨。派出了人手回东都报信。
得了斥候回禀的消息,李世民虽然心中不屑段达,可是也不得不承认段达这种近乎缩头乌龟的做法,正好击中了他的软肋,如今段达据险而守,他却是再也没有可以轻易偷袭碍手的机会,而且玄甲精骑的骑兵机动能力也无从发挥。
“这个。段达,还有些本事。”让斥候退下后,李世民朝身边的众将说道,而那些关西大汉们都是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们当然听得出二公子在笑话那个,段达胆小如鼠。
昨夜这一仗,他们斩获颇十。起码杀了四百多的东都兵,除了北府军那些凶人,放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场大胜仗,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