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争隋-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洛阳提骑送来的消息相当的棘手,起码郭孝恪觉得李密简直是个疯子,他才刚拿下洛阳,就居然想着要称帝了。
“王爷,李密狼子野心,这只是迟早的事情罢了。”进了帅帐以后,张须陀如此说道,他和李密算得上是有深仇大恨,他在前往山东之时,也曾和李密数次交手,败多胜少,手下亲旧心腹多有死于李密之手。
“你说得没错,不过李密这么着急称帝,实在是不智。”郭孝恪坐在了帅座中,在他印象里,李密深沉多智,城府极深,不应该这么急着称帝。
片剪之后,军中的将领都是到了郭孝恪的帅帐,传阅了那封提骑的密报之后,李靖,裴仁基等人都是被李密想要称帝的举动给惊到了。
不过只是片玄间,李靖,贺廷玉等人就恢复了过来,毕竟李密在他们眼中只是异强壮的非猛而已,只要王爷愿意,他们现在随时都能杀到洛阳,取李密的人头。
“王爷,李密称帝未必是无谋之举,如今天下诸侯,都只是在等第一个称帝的人,李密不过是想要为自己造势罢了。”李靖第一个开了口,他多少能明白些李密的想法,这个天下隋室的力量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就算长安的李渊还立着一个儿皇帝,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彼此互相称帝是迟早的事情。
李密如今不过是做了这个第一人,他本来就是最大的反贼,便是天下人在骂又能如何,反倒是他称帝以后,大赏部下将领,不但能拉拢人心,也是向天下证明他李密的气魄,洛阳那里肯定会有人投奔他的。
李靖的话,让其他将领都明白了过来。就连原先没想到的几个也是目光闪烁之后,和其他人一起看向了郭孝恪,在他们看来,李靖的话无疑是一种暗示。
“王爷,连李密这等人都敢称帝,王爷何不也称帝。”终于众人中,刘弘基第一个叫嚷了起来,然后来的其他众将也是高声附和了起来。
看着徒然间一片劝进之声,郭孝恪的眉头皱了起来,这就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现在他还不想太早的称帝,李密的称帝必然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现在还不到这个时机。”郭孝恪沉声说道,阻止了众将的劝进声,他知道自己必须给这些帐中跟随自己的部下一个明确的回复,因为他们和其他人不同,这群人彻底地完全地忠诚于他,因为他们的利益完全连为一体。
“李渊一旦称帝,便是本王称帝的时候。”郭孝恪明确地给出了所有人期盼的答复,他要等李渊摧毁隋室最后的一点根基,他才会称帝。
无论如何都不想在大隋还存在的情况下背叛吗?张须陀脸上的神情变得沉重起来,他并不觉得郭孝恪伪善,他只是觉得郭孝恪似乎想得和他一样,他们都不愿意自己去背叛大隋,就如同他投靠郭孝恪,是因为李密这个反贼占据了洛阳,而郭孝恪仍是大隋的汉王。
“现在这个消息还不能完全确定,所以今天的事情,本王不想有除了这个帐中的人以外,任何其他人知道。”郭孝恪环视着帐中众将,大声说道。
大义是个很虚的东西,但是不能没有,这就是郭孝恪的态度,即便他要称帝,他也要做最后那个。
潢关,仍旧逗留未回长安的李二是得到了李密想要称帝的消息
城头,落下的雪中,李世民双眉紧锁,看着脚下一片素白的大地,李密称帝,他并不在乎,这个天下总是会有人第一个干这事情的,他如今想的是父亲会怎么做。
毫无疑问,父亲一定会以朝廷的名义发出讨伐的拨文,李世民敢肯定这一点,之后或许还可以借着这件事情。逼一下那个忠义无双的汉王。
一想到郭孝恪,李世民的脸色就阴沉了起来,一旁的刘文静似乎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在边上静静道,“二公子,唐公就算以朝廷名义发讨伐李密的拨文,对郭孝恪也没什么大用
“他只需要在河北和中原接壤一带,发兵做做样子就行了。”刘文静笑着说道,郭孝恪毫无疑问是他们最强的敌人,而且相当地不好对付。
如果说李密是条狼,那郭孝恪毫无疑问是头虎,手上的实力比起他们来只强不弱,现在关中虽然已经一统,但是一些地方仍有贼军反复,他们需要时间去处理。
“难道你没有其他办法了。
。李世民有些不甘地说道,他不想再看到郭孝恪继续战无不胜下去,甚至连撼动的一点可能都没有。
“二公子,和郭孝恪这样的人争天下。某有手上的实力才是根本,其他一切都是假的刘文静长声说道,“虽然这次二公子带着玄甲精骑,在中原伤亡不可是活下来的那些将士,却是堪称能和北府军比肩的精锐了
李世民知道刘文静话有所指,他现在留在潢关,虽然是他自愿,可是明面上却是受到了李渊的斥责,被罚在潢关,戴罪立功,至于他带回来的玄甲精骑则调回了长安,估计现在大半给分派到新建的军中当将领去了。
“大哥。”李世民低语着,现在他身边玄甲精骑一个都不剩了 他能猜得到,这绝对是集自大哥李建成的手段,自从自己到军中以后,这个大哥似乎就在提防着他。
“对了,堂兄去哪里了?”半月前,李孝恭忽地被调走,李世民一直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在他想来,也许又是他那个大哥做的好事,只是为了不让李孝恭这个能打仗的李家宗亲不要跟他走得太近。
“二公子,可知道战国之时,秦国为何能以一国之力,吞并天下。”刘文静没有回答,只是笑问道。
“秦国自商鞍变法之后,行耕战之策。乃是从国力上渐渐压倒了让 东六国,才能以远交近攻,削平诸侯的。”李世民想了想后答道。
“那对秦国来说,除了关中沃野,还有哪里是最为重要的耕战之地。”
“巴蜀。”李世民天资聪颖,从小就博览群书,刘文静只是略微一提醒,便明白了过来,“孝恭堂兄是去功掠巴蜀了。”
“不错,二公子,如今唐公虽据长安,抚守潢关,有关中之富,甲兵之利,但是想要夺取天下,自然是资本越雄厚越好,巴蜀之地,虽然贼军蜂起,但是并没有什么杰出人物,只要拿下巴蜀,不但可得巴蜀之粮,日后亦可顺流而下,取江南之地刘文静脸上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这个谋划亦是他所出。
“巴蜀之地,确实重要,不过李密称帝,我们便什么事情都不做。”李世民试探起了刘文静,他想要知道刘文静是怎么想的,因为这个最受父亲信任的心腹谋士有着影响父亲决定的影响力。
“李密要称帝就称帝好了,现在还不是和李密对上的时候。”刘文静回答道,他心中明白只要他们守着渣关,哪怕李密得了洛口等粮仓,控制中原,也是没有实力进攻关中,因为中原乃是四战之地 李密称帝看起来不过是为了好拉拢收买人心罢了,同时也是让天下人都知道隋室已亡。
对于隋室的态度,刘文静倒是希望李密尽快称帝,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让李渊也同样称帝,想要彻底让关陇世族再次铁板一块,这就是 必须要做的事情。
“二公子,我明天便回长安。你可以什么话要我带给唐公?”刘文静看着忽然沉默了下来,不说话的李世民,犹豫了一下之后问道。
玄甲精骑被全部调走这件事情,刘文静是知道一些内情的,很显然这件事情上面,大公子在唐公面前说了不少话。
刘文静可以理解李建成的那种担忧,李世民和军队走得太近了,他在军中的一些举止已经不是一个二公子该做的事情。
“麻烦先生告诉父亲,就说世民会在潢关好好练兵,不负他的厚望李世民想了一下后回答道。
刘文静离开了城墙,他临去时忽然觉得李建成的做法并没有错,李世民有时候目光中的那种野心让他看了也觉得有些害怕,有些荆情防患于未然并没有错,但是唐公却未必能看得清。
到底该帮谁,刘文静还没有做出一个最终的决定,若是可以他甚至不想卷入李家的内部争斗中去,尤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
但是刘文静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一山不容二虎,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人中之龙,唐公能有这样两个儿子,是福气,但也是麻烦。
立嫡立长的规矩,虽然一向如此,可如果真让李世民像郭孝恪那样立下不世军功,唐公又该怎么办,刘文静心中犹豫了起来。 城头上,李世民看着刘文静出城的背影在风雪中渐渐模糊,忽然焦躁了起来,他承认他对大哥李建成确实是有些嫉妒和不甘,但是他更想在战场上打败郭孝恪,其他都无所谓。
李世民心中明白,大哥李建成的手段,自从他从郭孝恪身边回来后,性情变化了不少,虽然仍旧待人宽厚,但是心机深沉了不少,尤其是在父亲和其他人面前。
“大哥,你为什么要怕我,该怕的人明明是我才对。”李世民低声自语了起来,那声音在风雪中听上去有些自嘲。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七章 玉清观
更新时间:2010…11…16 1:16:11 本章字数:4437
纷纷扬扬落下的雪花中。洛阳城外临时搭建的几处流凹心”到处都是人头攒动,那些因为这几年朝廷恶政和贼军荼毒而失去家园的流民此时都是口颂新皇恩德,领取着自入冬后每日管保的热粥。
打下洛阳以后,李密在论功行赏之后,便悍然称帝了,他甚至连从宗室子弟里挑个傀儡都不愿意,在他看来这一切已经没有必要,他先是跟随杨玄感造反,之后自立着山公营。吞并瓦岗寨,受杨侗招降之后又反复,他早就无所谓什么名声不名声。
李密自己也是关陇世族出身。他当然清楚得很,所谓的海内人望,道德大义,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罢了,只要他手里有兵,就算他杀了杨侗又如何,洛阳城内那些剩下的官员和世家门阀不依然要迎奉于他。
杨侗临死前的疯狂反扑,杀尽随行百官,的确让李密吃了大亏,至少在打下洛阳之后,李密只能依靠手下的瓦岗兵马实行宵禁,同时或强行或利诱城中的士人为他效力。
总算让李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城中的世家门阀依然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见风使舱的传统,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个弑君者,他们只在乎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洛阳城内,空缺的官位被李密当作了收买人心的筹码。那些为利禄所动的士人争先恐后地投奔于他,尤其是他称帝之后,原本还有抵触的一些人,立刻就转变了态度。
新朝鼎立,谁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李密清楚那些人的心思,所以他很大方地让出了不少不太重要的一些官职,用来安抚中原的世家门阀。
“李密如今手上握有洛口等大仓,粮食方面根本不成问题,等到明年开春,被他安抚了流民以后,中原一旦恢复生产,恐怕不会差关中多少。”一处用来赈济流民的施摊大营外,穿了一身道装的魏征和潘师正一起,互相讨论着。
潘师正已然辞去了茅山宗下代掌教之职,转而出仕于郭孝恪,这一次李密称帝,他便和魏征亲自来了洛阳,不但是打听消息,更是看看李密如今在洛阳的人心背向如何。
魏征和潘师正都是道装打扮。但两人都是气质独特,那驻守于流民大营的魏军士兵见了,也都是不敢怠慢,说话言语都是极为客气,这年头能当道士都不是普通人。
“两位道长,不知从何处来?”士兵中,一名校尉军官却是忽地走到了魏征和潘师正身边,笑着问道,他自己是小世家出身小时候曾经去道观看过藏书,此刻见魏征和潘师正面色温润,手指细长,显然不是那些干粗重活的火工道士,便上前攀谈道。
“我等从山东过来。”魏征念了句无上寿福之后朝那校尉答道,接着便扯了个谎,伪造了自己和潘师正的来路。
“那些贼军真是端的可恶。”知道魏征和潘师正是因为在山东的道观被河北流贼所焚毁,两人和道观中的道士一起逃难,中途流落失散。才到了洛阳,那校尉军官也是忍不住说道,浑然忘了李密称帝前,他也是贼军中的一员。
寒暄了几句后,魏征和潘师正被请进那校尉营中,远处暗中保护魏征和潘师正的几个堤骑军官则是不由皱了皱眉头,谁能想得到在这流民大营里,居然会碰上这种事情。
“不用担心,那校尉一看便知道出身不错,所以才找两个大人说话。”看着有些紧张的两个年轻手下。在提骑里已经干了三年的老魏在一旁压低了声音,他们三个穿着客商的衣服,手下的几个士兵则是装作带着货物来洛阳的伙计。此时则是在流民大营里落脚。
第二日,魏征和潘师正离开了流民大营,却是坐着老魏他们的大车。朝洛阳城而去,那校尉军官却是有些不舍地在后面相送,昨日他和这两个有道高士却是相谈甚欢,而且也长了不少见识。
坐在大车车沿上,魏征看着那在后面仍旧朝他们摆手的校尉,转头朝边上的潘师道笑道,“我看这夏挂尉倒是颇有些向道之心,子真日后倒是可以考虑收了这个徒弟。” “日后他若是能活下来。有机缘再见面,便是收下他这咋小弟子也无妨。”潘师正亦是笑着答道。
“两位道长,等咱进了城,可不能再这么招摇了。
”见魏征和潘师正在那里说话,老魏却是忍不住在边上道,洛阳城了达官贵人多得很,一个个眼睛都很毒,他如今奉命保护的两位爷可都是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物,尤其是潘师正。那可真算得
老魏有时候都想不通,王爷怎么就会让这两位爷亲自跑来洛阳,要是打听消息的话,他们堤骑的人手足矣,这要是万一出个什么差池。他可担待不起。
“魏老弟说的是,说的是。”魏征和潘师正被老魏一提醒。却是连忙答道。
两人此次来洛阳,一来是亲自打听些有用的消息,二来也是潘师正这个原来被王远知钦点为下代茅山宗掌教的道门高人。跑来和洛阳城里有旧的几家世家联系。
两个多时辰后,老魏赶的车队便到了洛阳城的东门口,在洛阳当堤骑的密探已经有两年,老魏在洛阳城里也是顶了个杂货商的身份,和几乎有些身份地位的小世家相熟,至于洛阳城城门口的士兵更是熟得很。
“老魏,又回来了,这次带了什么好货色。”城门口,看到老魏。几个士兵老远地就打起了招呼。虽然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李密的了洛阳,不过他们这些守门的小兵却是没怎么动过。
“别提了,山东那边还乱着呢?”老魏一边打着招呼,却是从车上的货里取了几样小玩意塞给了那几个士兵。
“还乱着,北府军不是很厉害吗?”飞快地收好老魏塞到手里的东西。士兵中带头的军官笑呵呵地说着。
“那确实是厉害,那些贼军就是给杀得怕了,在山东的乡下地方到处乱窜,不少都往中原来了。”老魏一边回答着,一边让手下赶着大车进城。
“老魏,这两个道长是?”看到老魏车上从没见过的两道士,那小小军官忍不住多问了一句道。
“路上碰到的两位道长,道观叫那些贼军给烧了,没有容身之所,便跟着我的车队来洛阳投奔玉清观。”老魏答道,这时魏征和潘师正也是念了道号,和那小军官打了招呼。
“原来是两位高人。”听到魏征和潘师正是去玉清观的,那个军官立剪还礼道,玉清观那是前朝皇帝供奉活神仙的道观,香火一向鼎盛,他自家老家便是玉清观的香客,笃信得很。
顺当地进了洛阳城,魏征忍不住的潘师正道,“想不到玉清观在洛阳的名声不”
“那是当然,玉清观本是为老师所建。不过老师向来淡薄,过去大半玉清观的俗事是我在打理。”潘师正回答道,他原来负责茅山宗的各种俗务,可以算得上是长袖善舞,跟他交情不浅的世家门阀不知道有多少。
在这洛阳城里,凡是信道的世家门阀里的头面人物都和他认识,所以一进了城以后,潘师正就觉得自己要是和魏征一起装成是普通的游方道士并不妥当,不如他正大光明的现身,带魏征去玉清观,这样才能把魏征的身份给隐藏好。
“师弟,我看我们不如先去玉清观。”潘师正一边说道,一边则是让老魏转了方向。
听着潘师正的解释,魏征略微思索了下,便同意了,虽然说王远知这位道门第一人亲自出山为王爷造势,可以说整个上清派茅山宗都倒向了王爷,不过这事情并未公告天下,对李密来说,像潘师正这样的人正是他所要争取的。
小半个时辰以后,老魏赶着的大车到了城中玉清观的所在,离皇城并不算太远,四周环境清幽雅静得很。不过虽然是下雪天,可是道观门口停着的香客马车也不少。 从马车上跳下,潘师正和魏征朝老魏道别之后,两人便一起进了道观。
“两个是。”道观门口,一个年轻的知客道士见到魏征和潘师正。却是上前问道,玉清观在洛阳城内享有盛名,有时候也会有些游方的野道过来自称是挂单落脚,但实则是赖着不走,麻烦得很,不过他见魏征和潘师正气度不凡,却是不敢怠慢。言语间十分小心。
“你是新入的弟子。”看着面生的知客道士,潘师正皱眉问道,他才离开洛阳一年多,这观里便多了陌生的新弟子,让他心里有些芥蒂。
“不知道道长听得潘师正语气,那知客道士被潘师正身上那股气势一压,却是有些惶恐了起来。
“观主,您回来了。”就在那知客道士不知所措的时候,观冉却是走出了个中年道士,他看到潘师正后一愣,随即便毕恭毕敬地说道,这时候那知客道士才知道眼前这个仙风道骨的俊朗道士正是几个师叔伯经常挂在嘴边的观主。
正文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虎小虎
更新时间:2010…11…17 1:40:10 本章字数:4553
涿郡诵往河北的官道上。巨大的马车队伍。眼望不到知吭,读是从涿郡临朔宫内迁往耶城的原百官队伍。不过现在他们实际上已是郭孝恪手下的臣子。
对于李密在洛阳称帝一事,这些原先的隋室旧臣和幽州出身的士族官员都是蠢蠢欲动,要不是郭孝恪在冬天时亲自提兵前往邯城,恐怕他们早就演上一出劝进的大戏了。
“裴公,王爷究竟是个什么意思?”裴世矩的马车里,几咋。前来拜会的大臣,俱是低声地问着,他们都摸不准郭孝恪这个新主的心思,便想起了裴世矩。
“长安的那位不称帝,王爷怕也是会一直这样耗着的。”裴世矩看了窗外一眼,亦是压低了声音回道,“到了耶城以后,我等做好本分就是。”
“裴公说的是几个大臣都是连连点头,接着便悄悄离开了。
车队中央的大车里,李秀宁和本兰抱着儿子,脸上全是笑意,一边的张出尘则是手轻轻地抚着隆起的小腹,脸上亦是神情柔和。
距离车队数里外,又是一队精锐骑兵悄悄地埋伏着,王伯当的手心里全是汗水,他想到自己离开洛阳前,老师对他说的那番话。
“郭孝恪是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不想被他吃掉,就得让他和李渊这条老狐狸对上。”王伯当犹自记得老师说这话时眼神里藏着的恐惧。
“大人,我们能活着回去吗?”王伯当身边,一个心腹亲兵犹豫了一下之后问道。他们要伏击的可是由北府军中号称精锐中的精锐虎贲营护送的队伤,虽然他们都是死士出身,可是对于这种和送死没什么两样的任务,还是心中有些想法。
“有人能活着回去,但不一定是你我。”王伯当自嘲地笑了起来。拍了拍心腹亲兵的肩膀。接着取下了鞍旁的强弓,轻轻地擦拭了
。
王伯当心中清楚,他们这一次并非是为了要杀了谁,他们只是为了激怒郭孝恪罢了,这个天下最强的霸主手上握有的实力绝对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不如关中和中原。 过去三年里,关中,中原不少流民都被迁往了辽东,幽州,后来郭孝恪也是招揽了不少青壮前往,可以说关中和中原都是被贼军肆虐。州县不宁,但只有郭孝恪治下的北方一直都太平的很,这一点很是吸引了一大批逃难的流民。
就是去年洛阳大战,也逃去了不少流民,论人口,郭孝恪手下的地方绝不会差他们多少,而且论起手上的人才,接受了大部分隋室旧臣和山东门阀的郭孝恪只会比他们强而不会弱。
要是天下之争拖上个几年,一切都不好说,王伯当想到祖君彦当日曾经忧心仲仲地说过,观郭孝恪治理和御下的手段,可比汉之文景,若论治军,则比汉高,光武亦是高出一筹,可以说此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搅乱天下的人物。
“老师,伯当只有尽力而为将自己的大弓挂上马鞍,王伯当低下头喃喃自语道,再抬起头时。脸上已是一片冰冷,朝身旁的部下大声道。“出发。”说完,翻身上马。策马朝汉王府的车队方向而去。
听着远处传来的马蹄声,裴元庆抬起头,眉头皱了皱。前方是穿着北府军盔甲,打着黑色旗幡的骑兵,可是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扭头朝边上道,“上去问问,他们是哪里的。这里不是他们能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