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小倩正在内屋,我领您过去?”张德问道。按理说,内屋是不让男子进入的,不过张让本就是太监,而且又是张德的义父,出入便没有那么多顾及。
张让摇了摇头,道:“显璋,为父这次是有正事,刚刚探得的消息,张邈完了……”
————————————————————————
胃疼的实在难受,扛不住了,明天去检查检查,又得请假,在这里跟各位道歉,实在对不住。不过本书还很长,天下还很大,所谓细水长流……哎呀,别砸我啊!
另外征集张德儿子的名字,要求一,姓张,要求二,姓名加起来两个字,一经采用,可获得晾自己ID名字的机会一次……
正文 第二一八章 贾文和议建潼关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8:00 本章字数:2264
张邈完了?张德听了有些不敢相信。一个月前,张邈还领着大军进攻济南,没想到这么快就败了!张邈撤离济南的时候,少说手下还有七八万人马,再不济也能撑上个一年半载的,这败得也太快点了吧!
“父亲,张邈怎么败的,这也太快点了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操兵出兖州,满宠却不在陈留,整个兖州只有张超一人坐镇,结果陈留、济阴相机失守,等到张邈大军回援的时候,曹操已经打到了山阳。张邈困守昌邑城,结果张邈手下毛玠趁夜开了城门,迎曹操进城,张邈被夏侯渊射死,于禁、程昱二人都投降了曹操,典韦下落不明……”
……
昌邑城中。
曹操走在街上,身后是新近投降自己的于禁、毛玠和程昱三人,心中甚是欢喜,唯一可惜的是张邈手下大将典韦到现在还不见踪影。
如今张邈死了,想必兖州剩下几郡很快就会落到自己手中,看看周围这些邻居。东面的张德、西面的刘备、南面的袁术、北面的袁绍,没有一个是好惹的主,以后自己想要扩张,可不是那么容易啊!
曹操正在思量,没有注意到脚下有一个小坑,一个不小心一脚踩了下去,登时失去了平衡,向线面摔倒。
“曹贼,拿命来!”就在曹操摔倒的同时,一声巨喝突然传到曹操耳中,只见路旁房顶上跳下来一人,同时,一枝飞戟直奔曹操而来。
“噗通“一声,曹操摔在地上,这不是被飞戟打得,而是刚才那个坑拌的,也正是因为这一下,飞戟刚好从曹操的头顶飞过。
“典韦!”身后于禁大喝一声,飞速挡在曹操身前,与此同时,曹操身后侍卫冲了过来,围住了典韦。
“曹贼,我要为我家主公报仇!”典韦大喊一声,举双戟冲了过来,同时夏侯渊指挥着几十名亲卫冲了上去。
典韦一点也不惧怕,大喝一声,双戟扫向夏侯渊,夏侯渊举剑来挡,只听到“咣当“一声,夏侯渊的剑已经被典韦砸弯,夏侯渊本人猛退了十几步才稳住了身形。
曹操看到典韦如此勇猛,两眼放光,道:“如此猛将,必当为我所用!传令下去,生擒典韦,不得放冷箭……”
……
长安城。
自从曹操拥立刘辩以后,刘备的日子可就没有那么好过了。长安城中已经有了不少人开始怀疑献帝的合法性,这也包括了不少的官员。
其中以孔融和马日禅等人反应最大。孔融虽然是忠于汉室,但是满脑子里都是些正统的儒家思想。在孔融看来,刘辩是长子嫡出,刘协只是庶出,所以理应当有刘辩继承灵帝的皇位,如今刘辩找到了,那么献帝刘协就应该将皇位交还给刘辩。
孔融的想法得到了不少儒生的认同,自古废长立幼都是灭亡之道,所以最近一些时候,长安城中人心动荡。加上最近袁绍跟张德二人又接了洛阳的圣旨,不知不觉中使得长安的影响力降低了不少。
刘备向来自诩正人君子,处处宽厚待人,讲的是仁义道德,虽然听到了一些风声,但是却没有把孔融等人怎么样,毕竟人家是大儒,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况且刘备也清楚地知道,凭着这几个书生,手中无兵无权,掀不起什么大浪。
倒是贾诩则不这么认为,皇帝这东西,天下就应该只有一个,洛阳那边的少帝出现,始终不是个好事,曹操出兵兖州,虽然洛阳空虚,但是函谷关却在人家曹操手里,刘备就是想攻曹操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打得下来的。
“主公,曹操乃是世之奸雄,加之函谷之利,若是被他得到了兖州,必成我心腹大患,不可不防啊!”这日,贾诩又向刘备进言。
刘备对于贾诩,向来是言听计从的,于是问道:“不知道军师有何良策?”
“主公,如今马腾将军还在跟李傕郭汜二人对峙,不过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剿灭二贼,不过此战过后我军当休养生息,所以到时候曹操恐怕是主公最大之敌,诩认为,当首防曹操?”
刘备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不知该如何防法,还请先生指教。”
“函谷关之西有潼水,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昔日张辽曾以三千之兵于此地抗曹操数万之众(见前文),诩以为可在此地建一关,可挡曹操!”
“先生所言极是,那么就在这里建造一关,就叫潼关好了……”
……
昌邑城。
典韦先前被赵云所伤,本来伤势就没好,如今又被夏侯渊带人围住,还好曹操下令不准放冷箭,不过最终,典韦还是被夏侯渊生擒。
说起来,这也算是夏侯渊有些不地道,夏侯渊知道,自己打不过典韦,便命人将典韦困住,然后找来几张大渔网,洒向典韦。渔网这东西,只要被网住,越是挣脱缠的越紧,可怜典韦一个彪形大汉,两米多的身高,却别渔网生擒。
夏侯渊不敢将典韦解开,只好命人拉着渔网到了曹操近前。曹操也没理会这,满脑子里都在琢磨怎么招降典韦。
“典韦,你可愿降?”曹操例行公事般的问道。虽然曹操知道,典韦这样的人,哪里会这么容易投降,问了估计还是白问,不过曹操还是问了一句。
典韦瞪了一眼曹操,说道:“想要典某投降也可以,不过典某可有三个条件!”
“什么条件?”
“第一,要厚葬我家主公张邈!”
曹操点了点头答应下来,没想到这个典韦倒是个忠义之人,不由得对典韦的好感大大增加。
“第二,需要善待我家主公张邈只家人!”
“好,张邈只家人,我当善待之,这第三是什么?”
“第三……这个第三嘛,我没想好,等我想到了再说!”
曹操:“……”
————————————————————
俺可怜的胃终于好了,不过暂时告别最爱的油炸食品了!呜呜呜……
今天起恢复更新,先送上一章,晚上争取再写一章……
正文 第二一九章 左伯纸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8:03 本章字数:2280
新的一年,馋虫祝大家人旺、财旺、家庭旺!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事顺利,数钱数到手抽筋!拜年话就说真么多,以下是正文:
青徐战事结束,张德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自从灵帝死后,张德就一直没有闲着,如今应该能够空闲一段时间了。
幽州那边,公孙瓒和刘虞虽然还没打起来,但是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是一场关系着幽州归属的战斗,但是从长远看来,两人都不会是胜者,两人无论是谁获胜,最终都会使得自己实力大损,反而被冀州的袁绍钻了空子。
公孙瓒和刘虞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是两人此时谁都停不下手来,两人的分歧已经太大了,两人在渔阳郡对峙起来。
说起来,公孙瓒和刘虞两人算得上是积怨已久。当初刘虞来到幽州的时候,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根本没将公孙瓒放到眼里。后来两人在对待北方游牧民族的正政策上也有着重大的分歧。公孙瓒对待游牧民族的铁血政策,在刘虞看来无疑是屠夫行为。
而袁绍也从中煽风点火,跟韩玄不同,刘虞是皇叔,又是宗正,袁绍不能大摇大摆的去进攻刘虞的地盘,所以袁绍便挑拨公孙瓒和刘虞,希望公孙瓒能够击败刘虞。所以两人之间的战事,一旦刘虞占了上风,袁绍就派人去调停,而一旦公孙瓒占了上风,袁绍则作壁上观。
……
张德闲暇下来,没事便翻翻从鬼谷抄来的兵法,不由得便想起来自己当时抄写这些东西可是费了自己不少功夫,看来是时候为这个时代做一番贡献了。
张德准备把印刷术弄出来,印刷术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往后数百年的时间里,还是个高深的东西,但是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即使是活字印刷,弄起来也不困难。
雕版对张德来说不困难,不过,东汉的纸张的质量却是个很大的问题,蔡伦的“蔡侯纸”,质量算得上是不错的,写字是不成问题,像上面盖印也行,但是若是大规模的印刷,蔡侯纸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当然,大汉朝并不是没有好纸的,那些进贡皇宫的纸的质量用于印刷是足够了,张德身为一方诸侯,所用的纸自然不是凡品,但是那个纸的价格也是足够高的,想要用于大规模的印刷,自然是不可能的。
要找到一种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纸,成为张德的难题,于是张德想到了糜竺。
糜家是天下数得上的大贾,消息自然比一般人灵通,所以张德想问问糜竺知不知道从哪里能够弄到这样的纸。
糜竺如今在王修手下做事,为王修的副职,王修是典农从事,而青徐两地的商业则交给了糜竺来管理,也算是人尽其用。
如今王修已经不在北海太守府办公了,张德怎么说起来也是个太尉,所以特地给王修建了个地方办公,像是管商业的糜竺,管屯田的国渊都在这里。
张德来找糜竺,恰好王修也在这里。张德便询问糜竺关于纸的问题。
糜竺皱了皱眉头,想了半天才答道:“回禀主公,据在下所知,天下最好的纸当数进贡皇宫的贡纸,而京中官员所用次之,不过若是大人大批量使用,还是蔡侯纸好,价格最为便宜……”
张德想了想,蔡侯纸质量虽然差强人意,但也不是不能用,只是印刷出来的字迹实在是不堪入目。要是实在不行,就干脆用蔡侯纸算了。
此时,王修突然开口道:“主公,在下倒是认识一人,精通造纸之术!”
“哦,是何人,叔至快快道来!”
“主公,此人姓左名伯,字子邑,乃是东莱人,说起来还是修的老乡。此人擅长书法,名声与毛弘并列,稍逊于邯郸淳。”
张德点了点头,说一个人写字有力,往往用力透纸背来形容,传说明代文征明可以写穿十几层纸。想必这个左伯写穿个四五层纸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就凭这蔡侯纸的质量,对于真正精通书法的人,却是是远远不够。也是因为这样,左伯才亲自研究造纸之术。
东莱距离北海城很近,三日后,左伯便被招到了北海,并且还带来了他自己所研制出的纸。左伯纸果然比蔡侯纸的质量要好上许多,而且价格也相差无几,虽说比不上现在用的纸,但是用于印刷已经足够了。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试验,印刷术算得上是基本成功了,于是,张德开始物色自己的第一波印刷品。
……
郑玄最近的小日子过得不错。自己的弟子崔琰和国渊二人官是越做越大,特别是崔琰,主管刑律,权利大得很,北海城大小官员见了崔琰都得给他三分薄面。而郑玄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的郑玄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头了,平时研究研究学问,和北海的大儒探讨探讨,再教教学生,办个“讲座”,看着弟子一个比一个出息,郑玄心中也很是高兴。
这日,郑玄正在屋中弹琴,门下弟子来报,说太尉张德大人亲自来访。
郑玄点了点头,如今的张德已经今非昔比,好歹挂着个太尉,位列三公,所以郑玄立刻亲自前去迎接。
“小老儿见过太尉大人!”郑玄嘴上说得好,但是却没有下拜。而张德也没有跟郑玄计较,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拜自己,心里面也不会舒服。
进屋后,分宾主落座,郑玄才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郑先生,在下是前来求书的!”张德答道。
求书?这个太尉大人什么时候喜欢看书了!听弟子说这个太尉大人好像对经学没有什么兴趣,难不成转性了?郑玄满脑子疑问,于是开口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所要何书?”
“在下听闻郑先生刚刚注得一本《论语》,所以特来想借!”
郑玄听完眉头一皱,自己前些日子却是是对注解了一本《论语》,郑玄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心得和对《论语》的理解写成了一书,此书可谓是郑玄的心血,门下弟子想借去抄写,自己都没舍得。哪里能说借就借呢!
正文 第二二零章 张德卖书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8:04 本章字数:2280
看到郑玄犹豫的表情,张德便知道恐怕郑玄不肯将书借给自己。其实张德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个年代,弄本书是很不容易的,文人想要读书,主要是靠借,实在想收藏的便借来找些一本。
如果是一些珍贵的书籍,即使是你想借来抄,恐怕收藏者也不会借给你,毕竟书籍在这个时代太过珍贵了!
张德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一拍手,下人接着抬上来一个大箱子。
郑玄眉头一皱,不悦道:“太尉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我郑玄启示贪图富贵财物之人,大人如此未免太看不起在下了!”说着郑玄甩手就要离开。
张德见郑玄误会了自己,立刻开口说道:“先生误会了,这些并不是金银财物!”说着亲自过去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放着的都是书籍。
郑玄回头一看,里面竟然都是书籍,郑玄的脸色顿时缓和下来,原来张德拿来的是书。
一箱子的书,在郑玄看来也是不少的。以来,这年代书籍非常少,二来,这些书全都是纸制的书籍。这可比那些竹简质量高的许多。
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当时是用竹简记载的,一套史记需要一个大车来搬运,而如果用纸来记载,不过厚厚一打,一只手就能拿的了。这整整一箱书如果是换成竹简的话,不知道要用多少车来拉。
郑玄随手拿过来一本,原来是一本《论语》,这《论语》郑玄不知道研究了多少遍了,可谓是倒背如流,郑玄随手翻了翻,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这的的确确是一本《论语》。
郑玄又拿起第二本,竟然还是一本《论语》,紧接着,第三本,第四本……整整一箱,竟然全部都是《论语》!
郑玄惊呆了,说实在话,郑玄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本《论语》,那可是整整一箱子《论语》啊,这要抄多长时间才能抄出来!
只是张德抄写这么多《论语》干什么!即使是张德想要学习孔孟之道,也没必要弄这么多的《论语》来啊!
看到郑玄不解的神情,张德笑道:“先生可看出这《论语》有何不同?”
《论语》还能有什么不同,自己可是研究这东西一辈子了!突然,郑玄惊异的发现,这些《论语》竟然全都一样,无论是字体、字形、大小、甚至两个相同的字,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本也就罢了,可是整整一箱,每一个字都是这样,郑玄真的惊呆了!
“先生,在下刚刚发明一印刷术,此书都是印刷术所造,可日产千册!”张德解释道。
日产千册!虽然这只是现在张德的产量,但是已经足够给予郑玄震撼了。郑玄研究了一本经学,手下门徒子弟不过几百人,而即使是六艺术院这样的北海第一大书院,不过弟子百余人。
郑玄想传播经学,书籍的普及一直都是个障碍,郑玄敏锐的看出,这个“印刷术”能给大汉带来多大的变化,如果真的像张德所说,恐怕用不了多少年,大汉的读书人将会翻上好几番!
……
十天后,张德又来到了郑玄府上,这次仍然带了一个大箱子,但是里面方的却是张德刚刚印制好的《论语郑注》,也就是郑玄注解过的《论语》。
当天,北海城的知名大儒全都汇集郑玄府上,包括六艺术院的管宁。整整一个一个下午,这些北海城的大儒全都集中在郑玄府上。
紧接着,所有人都急匆匆的回到自己的府邸,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得以的著作,来到了郑玄府上。
东汉末期,北海城一直都是大儒的聚集地,比起洛阳长安那些地方的大儒来,待在北海城的大儒都是真正想研究经学的人,很多人都属于那种对名利不是很看重的,所以这不经意的举动,立刻引起了北海士子的主意。
而且,这次太尉大人也在郑玄府上,难道,太尉大人又有什么大动作!
……
三日后,传出了消息,太尉大人要卖书,而且卖的还是郑玄的新作《论语郑注》,这立刻有引起了大家的轰动。这年头,书都是抄的,拿出来卖的人很少,更何况还是《论语郑注这样的书籍,一时间,北海文坛变得风起云涌,文人们都想一睹《论语郑注》的真容。更有人带了大笔的钱财,就是为了能够买到《论语郑注》。
但是让大家都想不到的是,这次张德一卖就是数千本,使得到场的文人每人都乐呵呵的买了一本回去。
紧接着,其他的书籍,像是四书五经,都开始有的出售,而其他大儒的著作,也相应的开始发售。
一时间,作为张德卖书唯一“代理商”的糜家商铺,成了读书人最向往的地方,紧接着,在徐州的糜家商铺,也出现了大批量的书籍。糜家,也因此声名鹊起,特别是在读书人的心中,糜家商铺的地位顿时提高了不少,连带着其他生意都有了不少起色。
而其中收益最大的却是那些寒门士子,像是世家之流,对于儒家典籍当然有不少收藏,但是寒门子弟却不像世家子弟那般家资厚实,往往能有本书看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能力去寻找一些孤本典籍来看。而张德也没打算从书本上挣多少钱,基本上书平价出售,所以一时之间,天下士子对张德可谓是感恩戴德。
……
“好个张德,果然厉害!这招妙啊!”田丰拿着一本从青州买的《论语郑注》不住的赞叹道。
严格的说来,田丰并不能算的上是个儒家,相反,田丰更喜欢的是法家的那一套。不过田丰还是命人从北海还来了一些张德“出版”的典籍。
袁绍听田丰夸奖张德,心中有些不悦,问道:“军师,不过是本破书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主公,经细作打探,张德发明了一种印刷之术,此书可日出千册啊!”田丰道。
袁绍不屑的哼了一声:“那有怎么样,张德卖的那么便宜,就是他卖万册也挣不到什么钱!”
田丰见袁绍还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便放下了手中的《论语郑注》,道:“主公,此事之玄妙之处,请听我慢慢道来……”
正文 第二二一章 郭嘉论书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8:05 本章字数:2256
与此同时,郭嘉也在向曹操解释着这次张德的举动。
郭嘉手里拿着一本《论语》,递给曹操,问道:“主公,可识得此书?”
曹操一看郭嘉拿的是《论语》啊,心想郭嘉定然不会无故问自己,于是答道:“操虽不才,自幼不爱儒家之道,但是此书读了也不下白遍了!”
郭嘉点了点头,将《论语》举了起来,又问道:“众位想必读过此书吧!”
两旁文臣武将全都一愣,文臣就不用说了,武将像是夏侯渊、曹仁等人也都是世家出身,虽是武将,但是也是个有文化的武将,像是《论语》这种启蒙读物哪里会没读过?
众人都期待郭嘉的下文,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从曹操身后传来:“军师,俺没读过书,俺不识字!”
哗的一下,大伙都乐了,郭嘉一看,正是新近归降曹操的典韦,郭嘉无奈的摇了摇头,还真有人不配合的。而曹操也叱责道:“不许对军师无礼,听军师说下去!”
只听郭嘉接着说道:“《论语》乃启蒙之物,我等少时都层熟读,不知道典韦将军为何没读过此书?”
曹操知道郭嘉这么问自然有原因,点头示意典韦回答,只听典韦答道:“小时家贫,无钱读书!而且这玩意,只有村里的财主家才有!”
“典韦将军说的不错,典将军幼时之所以读不上书,皆因书少所至!”说着,郭嘉又拿了一本马融的《论语注》问道:“各位可曾读过此书?”
这回,像是李典、于禁等人全都摇了摇头,只有荀家叔侄和刘晔等人点头答读过。
于是郭嘉问道:“李典将军,为何没读过此书?”
李典老脸一红,而旁边刘晔急忙给李典解围道:“军师,此本《论语注》乃是马融大师所著,即使是我当时也是从文若那里借来看的!李典将军没读过很正常!”
听到这里,曹操、荀家叔侄和程昱等人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刘晔,说起来跟皇室还能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