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千里一石一石地运粮食过来,粮道一断,那只能等死了。眼下粮道刚断,加上连场大胜的掩盖,此消息还未被童贯所知,但过个几天就不好说了。
    再说宛平城,城里哪有有几万兵马那么多,整个南京道的辽军也不过就几万之数,区区一个宛平小县,算到死能有个万把人防守就顶天了,虽然耶律阿古只从别的地方抽调了些兵马过来防守,但宛平现在也不过就一万出头的兵马而已,至于宋军探子看到的数万人……那都是辽军驱赶的上城墙防守的百姓,穿上辽军服饰,探子隔得远了就看不出来了。
    宛平离祈律府已经很近了,不但耶律阿古只抽调兵马过去协助防守,祈律府方面也调集了大批粮草军械物资过去,其它的南京道留守萧干等人就没办法了,卢龙塞的那十数万明军带给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他们也无法抽调更多的兵力物资来对付宋人,最后,萧干只得亲自带领留守祈律府的两万辽军入驻宛平。
    萧干此人乃是辽末的一个小亮点。辽朝末期,大将军耶律余睹以出身好、地位显赫、勇武善战以及军功卓著而冠绝三军,于辽军将士之中颇有威望,以致掩盖了大多数辽军将领的光芒。原本的历史上,耶律余睹降金之后,萧干在南京道冒出头,他是以拥立耶律淳之功而上位的,继而手握重兵,此后萧干屡败宋军,面对着萧干带领的几万辽国残兵,六十万宋军却不得寸进,一时间宋军闻萧干之名而变色,只是,没等到跟金军打上一场萧干就被部下叛变所杀。而现在,耶律淳早在秦元1339年就因参与叛变而被辽帝耶律延禧所杀,不过在危亡之际有才能的人总是能出头的,南京无大将,萧干以在明军第一次西征时以守城不失之功而冒出头,别看不起这个“守城不失”,明军善战天下无双,对上明军,辽军简直是一触即溃,而萧干能够守住城池是相当不错了,他的才能也因此被耶律延禧看中,诏令其留守南京道。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四十五章 代王
     更新时间:2009…5…5 23:32:46 本章字数:4456
    奉天京十里长亭之外,十几万百姓将从西城门到长亭的这十里路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聚集在大道两旁,纷纷翘首西顾,或顾盼私语,神色之间多有兴奋。今日的奉天京万人空巷,自天子以下,所有的人都在迎接得胜归来的征西大军。
    实际上是征西大军中的北路军,也就是韩卫那一路。
    北路军的十一万羽林和二十部折冲府兵全部回还辽东,取而代之的由朝廷另外调遣了七万人替代北路明军去驻守新征服的土地,北路明军的将士从出征到现在已经有半年还多的时间了,该让将士们回家与亲人团聚一番。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征讨山南地区的明军就已经回来,但山南室韦人的性子实在是太温和了,也可以说是懦弱,因此那部分明军一路上都没打什么大仗,战功不显,不象韩卫这一路,这一路明军从辽东出发,征战无数,一路征讨了超过六千里地域,降服乌古、敌烈、塔塔尔、蒙古、克烈、达达、朗改等数十部族,征服的人口超过四百万人(到铁木真时期,整个漠北的人口差不多是五百万左右,这个时候四百万人差不多,实际上从匈奴时代到明末,因为生产力的限制和征战频繁的缘故,大漠上的人口一直比较稳定,既不会大规模增长,也不会大量流失),更是打得整个大漠都臣服,战功之显赫。不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是肯定地,汉代霍去病的功绩也无法跟今日的韩卫相比。
    按照天子以前颁布的法令,“拓土千里者、灭十国者、戮兵五十万者,王”,韩卫此次出征开拓的土地何止千里!如果那些部族算是国家的话。灭掉地国家又岂止十个!至于戮兵,倒是不够五十万之数…………韩卫差不多三条都占全了,封王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奉天京万人空巷,自天子以下百官出迎十里,除了迎接得胜归来的将士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迎接大明朝第一个诸侯王。
    “来了,来了。”
    人群里一阵骚动,百姓们兴奋起来,不约而至地将目光投向西边。
    二十一万明军自然不可能同步抵达奉天京,更加不可能同步入城。先期回来的是战功卓著地将士和负伤的士卒。
    负伤的士卒是坐船从运河回来,而韩卫他们则是由陆路回来的。::
    马蹄声震天,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片黑色,虽然还没看清人影,但看着这一片熟悉地黑色,人们就已经很兴奋了,随着明军逐渐临近。只见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明军分成几列纵队疾驰而来。看样子将士们也是回家心切啊,马骑得那叫一个快。
    熟悉的黑衣黑甲,虽然将士们的甲胄上伤痕累累战衣也多有破损,这模样实在算不上好看,但百姓们却觉得这样的明军才是让人看得最顺眼的,可以想象,这要经过多少残酷的征战才会变成这样啊!而残酷地征战,也意味着不朽地军功。
    虽然外表不怎么美观,但将士们的精神都很好。临近奉天京。明军将士都放缓了马速,而到了十里长亭近前。军官们一声令下,将士们一勒缰绳,数万骑顿时戛然而止,动作整齐划一,可见明军,包括战马在内,曾受到怎样严格的训练。
    欢呼声海啸而起,百姓们毫不吝啬地将他们的欢呼和掌声献给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看着眼前的这些征战归来的勇士,大部分人多是有伤在身,个个一脸的疲惫之色,不少人还是伤残,但这并没有稍减他们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家都知道,虽然将士们现在地模样不怎么好,但等过了几天,天子封赏一下,这些将士将会得到让那些家财万贯地商贾都眼红的土地、奴隶、女子和财帛。
    更加重要地是,正是因为这些将士们的伤痕累累,大明朝才一日比一日强盛,百姓们的生存空间才一日比一日广大。
    秦元1340年以前,大明朝仅仅只有一个辽东,那时候大明虽然兵甲犀利,但国力不强,对上强盛的辽国还一度处于防守的地位,当时的大明百姓虽然不至于整日提心吊胆,但稍微往西一点的地方都不敢去,北边更是有女直人肆虐,当时的明人能自由呼吸的空间只有一个辽东。而十年后的今天,大明朝征服了辽西,征服了江(混同江)北,征服了赦勒川,还征服了一望无际的大漠,女直人乖乖地臣服于明人的铁蹄之下,契丹人对着明人不敢吭个“不”字,就连那些达达人也低下了他们高昂的头颅,自辽东往西六千里,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明人畅行无阻,只要他们手持太阳月亮旗,哪怕只是一个小民,没人敢对明人不敬。是什么原因让大明朝强盛至此?在百姓们看来,正是因为这些伤痕累累的明军将士,正是因为这些善战无双的大好男儿,今日的他们才能以俯视的目光去看待那些以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女直人、契丹人还有达达人。
    “锵!”
    面对这百姓们那些佩服、感激、炙热的眼神,将士们齐齐拔出弯刀,数万骑士高举着弯刀大喊:“日月不灭,永照大明!”
    在将士们的大喝声中,在百姓们狂热的目光的注视下,韩卫滚鞍下马,大步来到林靖文面前,单膝跪下:“臣征西大将军韩奉命出征大漠,幸不辱命,今掠土六千里,得胜而还。”
    林靖文珠冕龙袍加身,大军到来之时他已起身,此刻韩卫来拜,林靖文连忙上前扶起他,乃道:“欢迎你回来。寡人地大将军,大明朝的代王!”
    “代王?”韩卫愕然。
    林靖文微微一笑,却也不解释,只是把着韩卫的手臂道:“来,韩大将军,你看看。今日奉天京的数十万百姓可是有一大半跑来迎接你这位大明朝的功臣来了,你是不是应该跟大家打个招呼?”
    韩卫只得压下心中的疑问,在林靖文安抚了将士们之后,又被他拉着登上了一辆四轮马车。
    这是一辆虽然并不奢华,但有眼光地人都看得出来。这辆车所用的材料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稀有材料,百年紫檀木算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材料了,但这辆车上根本就见不到紫檀木…………当然没有人会以为这辆车的主人是用不起紫檀木,因为这辆车是天子乘舆,一国之君会连紫檀木都用不起?这当然是笑话。只是因为天子瞧不上紫檀木这种堪称稀有地材料而已。
    天子乘舆是很好认的,即使材料之类的寻常人认不出来,但看做工就知道了,这辆车做工之精细装饰之秀美,能有这样的手艺的工匠只可能在王宫之中效力。
    韩卫刚开始还有些迷糊,可一上车就反应过来了,这是天子乘舆。他一个臣子怎么能跑上来?
    见韩卫挣扎着就要跳下车去。林靖文一把拉住了他,“韩大将军,今日你是主角,你乘坐寡人地车,寡人也好借着你的风头沾点光…………难道说爱卿不欲让寡人抢了爱卿的风头?”
    韩卫立马老实下来;“微臣不敢!”
    乘舆有八匹骏马拉动,沿着大道缓缓而行,而百姓们则在大道两旁对着他们的大王和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欢呼。当然,这是古代,是不会有撒花雨之类的狗血镜头。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凯旋门。现在地奉天京连城内地住房和集市都没建好。城墙更是没影儿,光建一个凯旋门。那样的话光秃秃的也太难看了,卖相不好看效果自然也得大打折扣。
    欢迎过征战归来的大军,又大宴几日,前阵子的划分千户、调拨物资的事情还没忙完,兰台现在又要计算战争缴获、计算将士们的功勋和封赏,枢密院还得规划这二十一万明军在休整之后该调往何处战场,而律政院也没闲着,大漠不同于本土,《大明律》以条文繁琐和刑罚严苛著称,目前并不适用于新征服的土地,律政院得配合殿台拟定一些暂行律法在新设立的十数个郡中推行……一个字:忙!
    这个时候最清闲地反而是林靖文这个一国之君,大明体制完善,作为天子,他只需要把握大地方向再约束三台四院的权力扩张就行,有时候还需要协调一下各部各曹地配合,要他关注的事很多,但要他亲自动手去处理的事却很少,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奏折很烦,不过相比于那些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的臣子,他这个国君算是很清闲的了。
    不过再忙有一件事林靖文也是要亲自处理的。
    这一日,韩卫奉召入宫。
    其实这次天子召觐他的原因韩卫已经猜到了,这几日天天都有人请他赴宴,说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封建的事,估计天子这次召觐也是为了这件事。
    君臣叙话,说了一大堆,终于步入正题。
    “按照寡人于秦元1347年颁布的法令,爱卿却是到了该封建的时候了,爱卿为大明拓土六千里,功当封王。”
    韩卫连忙大表忠心,“微臣惶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微臣身为陛下的臣子,为陛下效力乃是理所应当的事,些许封赏足以,若要封建,微臣受之有愧,还请陛下三思。”
    林靖文直视着他,“真的要寡人三思?韩爱卿,你可别后悔了。”
    韩卫被林靖文的目光盯得冷汗连连,“不敢,不敢,微臣为陛下效忠,何来后悔之由?”
    林靖文注视了他半晌,却突然一笑,道:“好了,韩爱卿,大明朝依法治国,法令既已规定,寡人定当依法办理。按照律令,爱卿的功勋足以封王。”
    韩卫不知道林靖文是什么意思,一时间不敢搭话。要说心里话呢,是人都想封王,但古往今来,封王的臣子有几个是得善终的?这些可是有史可查的。那些封王的人,大多数都是惨死了事,最终还连累亲族,要么就是造反,也有几个成功的例子。不过对韩卫来说,造反他一是不想,天子对他恩重如山,他不想背叛天子,二呢也是不敢,大明朝是天子用十年时间只手从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而且天子眼光卓著决断无双,其人之文韬武略在当今之世不作二人想,韩卫自认不会是天子的对手,真要反抗那是死路一条。韩卫的野心不大,封不封王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呢,男儿的梦想就是裂土封疆,若真要放弃,韩卫多少有些不甘心。
    还好,林靖文没有吊他的胃
    “好了,按照《诸侯分封律》,寡人现在对你做出封赏。”
    在林靖文的示意下,秉笔吏拿出一份圣旨,颇有些羡慕地看了看韩卫,宣道:“所谓天子征伐,原为开疆拓土,夷服四方。大将专阙外之寄,代天行成汤之权。兹尔征西大将军韩,自入朝以来司大元戎职,专司征伐,累功辽河之西,边烽无警,诸夷乃绝,功莫大焉。今有其掠大漠之土,服达达之民,社稷元元,宗庙显耀,寡人特茅土封疆,裂云中、南方、赦勒川三郡之地,赦为诸侯,号代,以酬其功。尔其钦哉,当勿负寡人封赏至意。”
    “臣领旨,谢陛下!”
    秦元1348年,大明朝分封了第一个诸侯王:代王,以云中、南方、赦勒川三郡之地为代国的土地。
    “不过,爱卿,眼下大战未息,临阵换将终是不妥,还望爱卿暂且领军继续征战,待战事完结才好之国。”
    “喏!”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四十六章 宗教战争(上)
     更新时间:2009…5…6 23:42:04 本章字数:3811
    明人,相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终究是异族,草原人可以臣服于强者,一般来说,只要你保持一直强大,他们就不会背叛。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草原人不会对异族付出忠诚。就现在的达达人来说,他们也不会对明人有什么忠诚可言。不管是哪个民族,除了那些天生的奴隶种族之外,一般都是有排外性的。
    不过呢,辽国这一百年来的作为别的倒没什么,但这一百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对大漠用兵,草原上的达达人、塔塔尔人、汪古直人还有蒙古人等也不是没有向辽国表示过臣服,而辽国也是异族人,从这一点上来说,明人和辽人没什么两样。
    辽国的底子打得好啊!
    铁木真可以以千户制度将整个大漠收入囊中,只因为蒙古也是草原上的一员,草原上的人可以接受他,但若没有辽人打下的底子,明人这么做不过是在找不自在而已。幸好,辽人将整个乌古、敌烈都置于他们的直接统治之下,而明人接手了这种统治,也就是说,乌古人、敌烈人,现在还加上蒙古人,是处于大明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整个草原都不接受明人入主大漠,但乌古人、敌烈人和蒙古人不会这么看,他们不得不接受…………这就相当于,大明天子实际上已经兼任乌古、敌烈、蒙古三部的大汗。
    乌古人一直都没有首领,敌烈大王知情识趣,自去了王号,蒙古人更惨。大汗和贵族绝大部分都战死,连整个部族都被分拆了,现在。乌古人成了光武城的城民,敌烈人去难河为大明看守北疆,实力大为削弱又被分拆的蒙古人则和回跋一部一起镇守三河之西,即使整个大漠都起兵反明,但有这三部存在,他们能对大明造成的伤害极其有限。
    达达人,克烈人,汪古直人,还有塔塔尔人。他们都明白这一点,他们不能够真地拿大明朝怎么着,但大明朝一旦动雷霆之怒,整个大漠都会成为白骨盈野鲜血漂杵之地。他们别无选择,虽然明人是异族,但他们也只能选择臣服。
    而克烈人却更进一步,直接弄了个“特穆尔汗”出来。实际上克烈人的这种相当于主动投诚的行为得到了极大地回报,虽然克烈九部也被分拆,也被划分为若干个千户万户,但克烈人终是回到了他们梦想中的故乡,大明天子将整个鄂尔浑河上游地区都划为克烈人的游牧地,对于那些克烈头领贵族来说,除了担任千户、万户的职位之外。大明天子允许他们保留各自原本的奴隶、牛羊还有财产。若奴隶通过广恩令脱籍,大明朝会对其主人作出补偿的。
    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克烈人,这些辽人眼中的九姓阻卜,他们被辽人压着打了一百多年,早就是元气大伤,甚至差点步入乌古敌烈人的后尘,他们即使想反抗也没那个实力了。还不如光棍点自己主动些得了。至少还能落个好。
    而汪古直人就没那么好命了,汪古直是白达达的别称。又叫漠南达达,这是先唐时期地沙陀突厥和当时的漠南室韦人杂交的后裔,大部分都是白色人种,当然,靠近中原生活了这么几百年,原本的白色人种现在也差不多跟黄种人没什么区别了,不过从肤色样貌来说还是能看出些不同。汪古直人因为靠近中原,受汉人地影响很大,汉化程度很深,又因为靠近夏国,受党项人的影响也很大。党项人在这个时代以野蛮著称,受党项人的影响,谟葛失部室韦人年年劫掠中原抓捕奴隶和女子,被林靖文一怒之下下令灭族。而汪古直人还好些,他们虽然也偶有劫掠中原之事,但传统上,他们毕竟是游牧民族,主要还是靠放牧为生。汪古直人深受汉化,又处于辽、夏、达达、室韦四个势力的夹缝之中,养成了典型的墙头草性格,哪边势大就往哪边倒,一直以来也没吃什么大亏。不过这次不一样了,达达人和室韦人臣服于大明,辽人眼看蹦不了几天了,夏国吭都不敢吭一声,汪古直人还能怎么滴?直接被林靖文下令分拆,一部分汪古直部落被划分为若干千户,还有一部分则迁去辽东本土的河北郡………林靖文是看中了他们是白色人种,白色人种啊,那是甲骑最好的兵源。**
    另外,千户制度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何况千户制度本来就不是控制力强的一种制度,同化才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经济?文化?这些同化手段需要时间,往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才能看到效果,但还有一种同化手段的效果可以缩短同化地时间,那就是宗教,配合经济文化等手段,宗教往往可以在几代人之内就能同化一个民族。日耳曼人从未屈服于罗马人,在匈奴入侵欧洲之后,日耳曼人更是借匈奴人之力一举覆灭了西罗马,并入主其地,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地废墟上建立了法兰克、伦巴第、西哥特、汪达尔、撒克逊、盎格鲁等一系列王国,4世纪末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而到了7世纪,日耳曼人已经被基督教同化得差不多了,其中法兰克人更是以基督教守卫者而自居。还有马扎尔人,9世纪末期马扎尔人被佩切涅格突厥赶入多瑙河流域,后来入主阿瓦尔匈奴人的地盘,并以此为基地劫掠整个西欧,但是到了10世纪末期,仅仅过了不到百年时间,马扎尔人就依了基督教,变成了匈牙利人,现在是秦元1348年,匈牙利人事件离现在也不过只有百年时间,这里面虽然有马扎尔人被德意志人打败的缘故,但也不能不说,宗教却是一种厉害的同化手段。
    西方有基督教,而大明朝。有新教。
    借助朝廷的支持,新教在大明本土及各个属国地传教行动十分顺利。耽罗就不必说了,已经跟大明的一个郡差不多。大明支持新教,因此耽罗人对新教是绝对支持的;朝鲜地李资谦是篡位而来,作为一个立国几百年地王朝,高丽灭国都快十年了,但到现在还是有不少高丽地遗老遗少存留下来,这些人不断发起反叛,就是朝鲜的普通百姓也多有怀念高丽地,李资谦抱紧了大明朝的粗腿还不够,他是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来控制朝鲜。新教一出,李资谦马上就利用上了,这可是打击异己的好手段,李资谦以国君之尊带头依新教。国君都这么做了,朝鲜的那些官吏贵族乃至百姓还不照着学啊,至于那些反对李资谦地人,那没得说,不管新教本身是好是坏,只要你李资谦赞同的我是一定要反对,于是乎,李资谦以不肯依新教为由大肆清除异己,只要不肯信奉新教的,先杀了再说。剩下的就全是听话地了;还有日本。现在的日本人实际上是汉化程度极深的九州扶桑人,扶桑文明程度落后,对于日本人来说,明人怎么做他们一般都是会照着学的,明人信奉新教,日本人也就信奉新教,而东面的原大和王朝,也就是天皇国的扶桑人却是依然死抱着原始的神道教不放,这可是好机会呀。日本国王岛律义家三令五申。勒令东面的扶桑人改宗新教,不从则死。岛律义家此举得到了大明本土的新教徒的极大赞赏,大明本土地新教徒甚至自发组成了一支数千人地护教军来帮日本人传教…………实际上是来剿灭异教徒的。
    一般来说,文明种族很少会陷入狂热的信仰之中,只有那些野蛮人,一旦他们信教,那么宗教往往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
    阿拉伯人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是天生的野蛮人,以伊斯兰教为名,他们发动了无数次宗教战争,每次异族入侵到他们的地盘,阿拉伯人更会借宗教的名义发动所谓的圣战。
    中世纪的欧洲人也是一个例子,中世纪地欧洲,黑暗而落后,跟野蛮人也差不了多少,在中世纪,罗马教廷发起了十几次地十字军东征,这也是宗教战争,虽然欧洲人只是借着宗教的名义行武装抢劫之事,但当时地欧洲人对信仰的虔诚也不可否认。
    还有中亚那旮旯,在后世,中亚那块地儿可是以盛产狂热的穆斯林而闻名。
    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容易传教。
    大漠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