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折可保都没能够找到答案。
    不过今日,看着那些麻木而绝望的灾民,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太原城,折可保若有所悟,仿佛,答案已经出来了。
    折可求和折可存终于等到了他们多年不见的三弟,虽然秦元1348年的那么多次北伐就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但是一如历史,童贯没有因为失败的北伐而失去赵佶的信任,连带着,作为童贯的亲信,折可求和折可存兄弟二人也没有失势,依然是胜捷军重将,此次听闻多年不相见的三弟要回乡省亲,这兄弟二人专门抛下军务跑回来迎接他们的三弟。
    折可保老远就看见了两位兄长,连忙滚鞍下马,“两位兄长,不肖弟回来了。”他们兄弟三人父亲早亡,老母倒还在世,折可保可是由两位兄长一手带大的。所谓长兄如父,他可不敢稍失礼数。
    “三弟,你可是回来了。这许多年你也没个音信,娘亲可是日夜为你担心,若非五年前为兄在与辽军交战时得到了你的消息,娘亲还不知道会担心成什么样子,这番你终于回家了,你都不知道娘亲有多么高兴。”折可求兄弟二人自身也是非常高兴的。
    “弟不肖,让母亲大人担心了。”
    所谓衣锦还乡。折可保如今可是大明万夫长。论爵位也是个伯爵。比他地两位兄长地成就都高。此次还乡也算是光宗耀祖。
    在两位兄长地引领下。折可保回到家中。家还是那个样子。虽然十年没有回来。但一切都跟记忆中没什么两样。这让折可保倍感亲切。
    虽然这世间没有母亲出迎儿子地道理。但看到自家那熟悉而又陌生地宅院地时候折可保就已经看到了自己地娘亲。老夫人居然倚门望子。
    折可保三步并作两步。屈膝跪地。膝行上前向老夫人叩首。泣道:“娘。不肖儿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所谓微笑着哭泣。老夫人此时心中只剩下欢喜。却又忍不住眼泪直流。
    “来。我儿,快快起来,让娘好好看看你。”
    老夫人仔细端详一番,赞道:“许多年不见,我儿可是模样大变,为娘都快认不出了。”
    折可求笑道:“可不是,儿见到三弟的时候也差点没认出来,都说辽东苦寒,三弟在那里呆了十年。模样变些也是常理。不过娘。外面风大,咱们还是进屋说话吧。三弟赶了几百里路想必也累了,也让他进屋歇息一下。”
    老夫人抹了把眼泪,却笑道:“也是,小三这一路风尘仆仆的,先让他歇息一下才是。”
    还好折可保回乡一事没有惊动大宋官府,不然这官府肯定是要来凑一脚的,到时候废话连篇都不知道会说上几个时辰,大明朝的大将,还是一个伯爵,由不得一些个地方官不巴结。
    事实上,这次得以回乡省亲的可不止折可保,象鲁元戎、周端等中原,特别是河北出身地大明将领都回了家乡,以前宋、明之间多有征战,这些大明将领不得还乡,后来大明朝又是连年征战,却是没有时间让他们衣锦还乡,不过么,此次大明朝北军南调,除南方军团之外,镇西将军那夺所部五万人也被调往南方,折可保等人要么原本就是镇西将军麾下,要么被枢密院新划入那朵麾下,大战之前,枢密院特别允许这些人回乡看看。
    大明朝北方无战事,不仅是无战事,秦元1348年到1349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明朝征服了数千里的土地,这些新征服的土地上异族众多民心未附,正是需要治理的时候,为此,大明朝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钱粮物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极大量的奴隶。扶桑奴隶来源是断绝了,新的奴隶来源地就是南洋,北军南调,枢密院的目地不仅仅是要为大明朝开拓新的国土从而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受兰台所托,明军更是需要捕掠至少百万数量的奴隶。
    原夷州府、琉球州、美岸州这南方三州地折冲府兵裁撤,不过枢密院在南方三州折冲府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南方军团,一众五万人,兵还是原来的兵,将却不再是原来的将,耶律昊事件之后,根据新的军制,原南方诸将被调往北方,而新的将领则从北方调过去。
    大明朝南北相差太大,大明朝百万铁甲十之八九出自北方,而就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来说,北方也是远远强过南方。
    就拿工业来说,辽东苦寒,河北(混同江以北)和大漠就更不用说了,是以,北方难以发展丝、茶、瓷等传统工业,而是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机械制造业尤为发达,但南方则不一样,南方三州土地肥沃,气候温暖而湿润,正适合发展传统工业,这就跟北方大不一样。
    还有,就农业方面来说。北方地发展重点是畜牧,东北三省土地肥沃是没错,但基础设施太差。除辽东辽西二郡之外,东、长兴、柳州等郡基本上没有什么水利和灌溉设施,而且东郡多山,河北、河东和山南等郡就不要说了,走个几百里都不一定碰得到人烟,这样的情形下想发展农业?那可不止是一个“难”字,反倒是适合放牧和养殖。而南方则不一样。夷州、美岸、琉球,这三个地方哪一个不是膏腴之地,随便洒把种子下去什么都不干都能获得丰收,是以,南方农业发达,是大明的粮仓,而畜牧业基本没有,这跟北方截然相反。
    南北相差太大,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很多时候林靖文都不由得怀疑。再这样下去,过个一两百年的话,大明朝会不会象后世美国那样也来个南北战争?
    此次北军南调。也未免没有加强南北交流的意思在里面。兰台都计划好了,等打下安南和吕宋二地的时候,正好有一批北军士兵需要退役,正好,这些士兵就地退役好了,朝廷给他们多分配一些土地和奴隶。让这些北人在南方扎根………这个时代的北方人一惯瞧不起南方人,南人羸弱,而且重利忘义,尤其是目前中原地文明中心还没有南移,北人自然有资格瞧不起南人,林靖文虽然没有这种歧视,但在这个时代众人皆是如此,他也懒得干涉,况且南人实在太过懦弱。让南方多出一股北人也未必不是好事。
    写到这儿南方人可不要骂偶。宋代时期还没有经历过蒙古、女直等异族入主中原的惨事,北方地确是中华地文明中心。更因为需要常年对抗异族,北方人彪悍而血性,相比之下,南方人则太过安逸了,相比于北方人,这个时代的南方人地确只能用“懦弱”来形容。只等到北方沦陷,南方人需要亲自对抗异族的时候,也就是元明时期,那个时候的南方人才多了一丝血性,更因为异族在北方肆虐百年,南方才取代北方成为中华的文明中心,仅仅依靠一条大运河是不够的,南方可以依靠大运河和海运成为中原地经济中心,但经济中心和文明中心可是两码事。顺便说一句,偶自己也算是南方人。)
    秦元1349年秋,就在赵佶焦头烂额地忙于赈灾和平叛的时候,十万明军奉命南调,包括镇西将军那朵部、原征西将军麾下耶律昊、金在中、岛律宗家等将以及奉天尹的胡寒部,夷州郡镇守使李恢率南方军团两万人先期抵达碧瑶郡的美岸县,北军南调,但北人毕竟还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而李恢的任务就是作为先锋为南调的北军扫清一些大的障碍,留下些手尾让那朵等人先练练手。
    与此同时,北太平洋第一第二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以及新组建的南洋舰队一共五支舰队大小上千艘战船云集碧瑶郡各港口,北方无战事,而南方战争即将打响。
    这场战争在后世被称为“奴隶战争”,因为这场战争虽然耗时长达十余年,但战争消耗却不大,甚至,大明朝为这场战争不但没有多少投入,反而是收益颇多,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地第一个阶段就为大明朝带去了百多万奴隶,整个十几年的“奴隶战争”打下来,根本就无法计算明军到底从南洋捕掠了多少奴隶和苦役,即使是官方也无法统计具体的数字,因为在大明朝,奴隶是一种消耗品,没错就是一种消耗品,过高地死伤率让奴隶的数目无法统计,这边大明本土在不断消耗,而那边南洋战场却源源不断地将奴隶运回本土,根本就无法统计。
    这十余年发生的事整个就是南洋各国各族的血泪史…………至少南洋的那些土著们是这么说的。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五十九章 政治这玩意儿
     更新时间:2009…6…4 2:24:17 本章字数:5452
    大明朝的土地十之**都是苦寒之地,辽东辽西还好些,而山南河东那旮旯基本上就是常年积雪,这个时代可比后世要冷得多了,大明的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辽东、辽西、柳州、长兴、关内等寥寥数郡,也就是说集中在渤海湾一线,再往北……别说汉人,就是女直、契丹等异族人都受不了,也就是山南室韦人勉强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生存。
    林靖文不止一次地想派兵将西伯利亚收归囊中,那可是足足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资源极其丰富,将千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冰原留给后世子孙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他是这么想的,可是这个时代的气候远比后世寒冷得多,西伯利亚那旮旯实在不是人呆的地儿,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明人还无法适应那样恶劣的苦寒,故而占领西伯利亚一事只能搁浅,不过瀚海总算是拿下来了,外兴安岭以南的远东也被纳入囊中,可以说,西伯利亚的精华大半已为大明所取,这多少是一个安慰。
    赵佶这个夯货对大明朝一知半解,可赵不一样,他是从大明立国之初伴随着大明朝成长的,在赵的眼里,大明就像一只猛兽,永远也填不饱肚皮,大明朝对土地的渴求永远都无法满足…………也就是说,他的老师,那位大明天子的胃口是一个无底洞,金国被吞了,辽国被灭了,整个大漠也没逃脱虎口,甚至山南河东那样的旮旯也没能逃掉。赵现在十分担心,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地老师的目光会转移到中原,他可是知道的,别看那些宋人整日里以天朝上国自居狂妄自大到没变没谱,可若大明将目光转移到中原。大宋也只有灭国一途。
    中原的那些士大夫目光短浅而且无才无德,他们对大明不屑一顾,视之为蛮邦小国。在那些人的眼里,让女直人、室韦人、契丹人、蒙古人和达达人畏惧万分地大明朝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的野蛮国度,比之西夏也好不到哪儿去。
    …………天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垃圾来的,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这些士大夫,所谓地国之栋梁倒好,他们完全不去调查,也不想调查。直接就盖棺定论了。他们说出口的话还就成了事实?!
    而赵却是知道的,中原的那些士大夫瞧不起明人,反过来呢,明人却更加瞧不起宋人,中原历朝历代,论及“懦弱”从未有如宋朝一般,万乘之国,子民亿万,却整个被异族按在地上暴踩了两百年。大明朝要是有那么肥沃的土地要是有那么多的人口,早就打到云和山的另一边去了,宋人,简直不值一提。
    因国力所限,在攻取了金山、青河二郡之后,目前的大明已经无力征服新地土地,庞大而恐怖地战争机器终于暂停运转。不过这是在陆地上,可在海洋之上,大明却转眼发起了南方战争。
    …………赵还真就说着了。大明朝就是一只猛兽。对土地的渴求永远也无法满足,太阳月亮旗啊。只要太阳照耀到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土地,只要是生活在月亮之下的人民就是大明的子民,这是怎样的豪气!
    目前中原动乱,两浙已经反了,河北灾民百万,指不定什么时候这堆火药桶就会爆炸,赵已经接连接到赵佶的请求四次,都是请求他出兵平叛,而天子也允许了,不过赵总是有顾虑,思索再三,援兵他是没派,只是派快马给赵佶一个答复。
    中原,东京。
    赵佶接到赵的回复,默然不语。
    这阵子可真是让人头疼。灾民千万不说。南方还有叛乱。而最主要地是。国库已经差不多空了。大宋百万禁军也在去年地北伐中损失惨重。赵佶现在不但要忙着搜刮钱粮赈灾。还得重新募兵平叛。那日子过地。直叫一个凄惨。不过么。天知道。赵佶以往都是以太平天子自居地。朝政能不打理就不打理。只知吃喝玩乐。这两年好不容易亲自处理朝政吧。面对地却又是一堆烂摊子。赵佶可从来不是什么明君。连平庸之君都算不上。他完全就是一个昏君。才德浅薄不说。只知宠信奸佞。只知搜刮百姓。穷奢极欲。以往他撒手不理朝政还好说。大宋朝廷总是有一些能臣干吏地。在这些人地帮扶下大宋朝还能勉强维持。可这两年赵佶亲自一插手…………得了。越弄越遭。天灾**再加上叛乱四起。传承百余年地大宋朝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历史上还有一个外族入侵来帮宋朝聚集民心。可现在辽、金都没了。没有外患。那就只剩下内斗了。按照现在地历史。宋朝还能不能继续存在真地不好说。
    皇宫之内是没有秘密地。赵佶刚收到赵地回复。当晚。蔡京、安公焘、钟师衡、童贯等重臣就收到消息。
    “陛下。未知十七皇子如何回复?”蔡京知道不该是由他先出口询问。至少是他不应该这么问。可是现在地局势这么糟。他也顾不得了。
    赵佶暴跳如雷。“这个逆子。他居然对朕说。他已经为朕想好了退路。他将调集北明关内郡驻军谨守拒马河一线。必要时他甚至可以出兵河北迎朕北向。真是……”
    蔡京大惊失色。“陛下。前时不是说十七皇子已经答应出兵助大宋地吗。怎么才几日功夫就变了?”
    安公焘对此倒是颇为理解。“此事并不意外。虽说北明天子许诺应允十七殿下相助大宋一事。然。为人臣者最忌私自调动兵马。此为大忌。前时十七殿下一口应允陛下。当时微臣就觉得奇怪。今日殿下如此……这般说辞。倒是在情理之中。”
    赵佶一想,也是,大宋自身就是崇文抑武,武将。特别是封疆大吏又有哪个敢私自调动兵马来着,这的确是大忌,只不过。现在赵佶自身难保,赵不出兵可让他怎么活啊!
    “这可怎番是好?如今大宋国库空虚,军力更是疲弱,河北大旱,江东大涝,两浙又反,这河北、关中一带局势动荡不堪,无钱。无粮。无兵,难道说真要象儿所地那样?”
    蔡京却道:“陛下毋忧,局势尚不至于此。虽然南北大灾且两浙又反,但朝廷也不是无力应对。陛下,国库空虚是没错,加上去岁北伐,粮草是凑不出多少,但银钱倒还有些,如今辽国已亡。这岁币就省了下来,绢帛更是不少,陛下可以下令以绢帛和银钱与北明换些粮草应急,前年北明伐辽,其从大宋以物易物换取了大批物资,如今我大宋以绢帛银钱去与北明换些粮食,想来明人也不会拒绝。还有,夏国今年的岁币也还没到送过去的时候,但国库却是已经将这批钱粮绢帛给准备好了。陛下。今岁是不是将与夏国的岁币给扣下?这一部分钱粮绢帛也不少,可以拿来应急。”钟师衡这时候也道:“蔡大人所言甚至。今岁我大宋自身尚且应接不暇,与夏国的岁币实应扣下。”
    童贯却不怎么同意,反对道:“可是如今中原局势已然若斯,扣下岁币不给,再触怒党项人,若党项人以此为借口出兵劫掠又该如何?以微臣之见,夏国地岁币还是应该按时送过去才是。”
    钟师衡撇撇嘴,“党项人若来,将他们打回去便是,大宋禁军虽然因北伐损失惨重,却也没到不堪一战的地步。”
    童贯一眼瞪回去,没好气地道:“钟大人真是好大的口气,将他们打回去便是,这许多年了,怎地没见钟大人将党项人打回去过?本官与党项人交战多年尚且不敢言必胜二字,到了钟大人口中却成了癣疥小事,真是能耐啊!”
    钟师衡大怒,“象童大人这样的高人自然是不成,若……”
    “够了!”赵佶本来就烦着呢,这些大臣倒好,当着他的面就吵起来了,这不是添堵么!“朕召你们来是想让你们为朕分忧,不是让你们吵架来的,要吵滚出去吵。”
    真是难得,赵佶一惯注意风度仪表,很少有这么大声喝斥的时候,可见他也是真的急上火了。
    童贯二人唯唯诺诺,再不敢言。
    赵佶稍稍平息了一下怒气,道:“儿尚有他言。如今辽国已灭,与辽国的岁币是没了,但儿建议,这笔岁币却不能省下,大宋应将与辽国的岁币主动给予北明。目前北明天子尚无南顾之意,但明人叫嚣着要入主中原也不是一日两日,今日北明天子对此毫不在意,但保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改了主意,大明宫里地那位天子地胃口可是好得很,他对土地的渴求从来就没有满足过……明宋虽然有姻亲之好,去岁北明天子也遣使应诺两国和平共处,但儿建议,大宋更应该主动示好才是,比如说大宋就应该主动输予岁币,而且这岁币的数目一定要比给辽国的多。诸位爱卿,以爱卿之见,此事应当如何?”
    蔡京等人无言以对,他们能说什么,刚走了一个辽国,现在却来了一个更恐怖的大明朝,他们还能怎么样?
    看这些人的德性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赵佶叹了口气,无奈地道:“岁币一事就这么办吧,蔡爱卿,此事就交由你处理,在辽国岁币的基础上增加一半送去北明。”
    “是。可是陛下,夏国的岁币又当如何?”
    “也只能扣下了。”赵佶忽然眼前一亮,“宣和三年的时候北明不是兵压夏国,让那些党项人不得劫掠中原么,蔡爱卿,你且选些口舌便给之士去奉天,务必要说动北明在大同一线屯兵,如此一来,党项人当不敢出兵南向。”
    还大同,现在该叫云中郡了。
    蔡京可不象赵佶那么无知,他对大明地情报多有收集。对北边地事了解得多些,听了这话,忙道:“也不必如此。陛下,今北明六十万大军云集关内、云中二郡,其中云中郡。也就是原大同府一线已有十数万明军铁骑,想来党项人这个时候是不敢动弹的,另外。北明天子以云中、南方、赦勒川三郡之地分封了一个诸侯,称代,就是原辽国西京道那个地方,微臣听闻代王已然之国,代国新立,国库空虚,以明人一惯的作为,那代王肯定是要挥军劫掠夏国以填充自家国库。如此一来。党项人自身都难保,更不会出兵劫掠大宋了。”
    赵佶大喜,“真是如此?”
    “微臣不敢欺君,真是如此!”
    事实是这样没错,代国新立,国库岂止是空虚,简直是穷得叮当响,而韩卫也的确是派兵劫掠西夏,这些都没错。可党项人都是些什么货色呀,那可是完完全全的野蛮人,那些蛮子可就是靠抢劫吃饭地,现在轮到他们被人抢劫了,党项人不敢向明人报复,自然,为转嫁自身的损失,党项人在被韩卫劫掠之后应当会出兵劫掠大宋,好将损失转嫁到宋人头上。这一点几乎可以肯定。
    可笑的是蔡京还乐滋滋地说党项人自顾不暇。自顾不暇跟不会劫掠大宋可是两码事。
    不过赵佶倒是心安了,在他想来。在明军地铁蹄之下,那些党项蛮子能够自保就不错了,应当不至于还有心思跑来中原抢劫了。
    按照赵佶地吩咐,蔡京立马就整了一份钱粮和绢帛送往奉天,这是大宋输予大明的岁币,而林靖文也收下了,又跟宋朝签了一份合约,以往大宋给予辽国地岁币现在就由大明朝笑纳了。
    不过林靖文也不是那么招人恨的人,岁币他是收下了,可转眼又发还大宋。
    赵佶大喜,随即大忧,询问明使,“这是何故?莫非你家天子嫌少?”
    明使答曰:“不然。前时我家大王收下岁币,那是按礼应当如此,可今岁中原天灾**不断,若此时我大明收下这许多岁币,岂不是加重中原之民负担?换而言之,那相当于将本就受灾的百姓逼死,我家大王乃是圣明天子,一向爱护百姓,自不会做出此等事来,故而发还今岁岁币,聊表大明之心意。”
    赵这才安下心来。
    可这还没完,明使转眼又给了他一个惊喜:“另,我家大王尚有言,中原大灾,念在同为汉家一脉的份上,大明朝将向大宋捐赠一批钱粮,以助大宋度过难关。”
    放在后世,这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过那是后世朝廷无能,本该由朝廷承担的赈灾义务朝廷无力承担或者是不想承担,却发动百姓捐款捐物,还美其名曰“献爱心”。屁,献爱心那是应该,可从三皇五帝以来赈灾一直都是朝廷地义务,什么时候轮到百姓承担这个责任了?
    不过这个跟林靖文无关,中原大灾,受灾地那可都是汉人,一族同胞,林靖文现在可是大明天子,一国之君,有能力帮忙他自然伸手帮上一把。
    但大明朝捐赠的钱粮也算不上多,这个没办法,大宋朝廷自然不想看到大明将手伸入中原,赈灾虽然是一种义务,但何尝不是一种收买民心的手段,中原的民心可不能让大明朝给收买去了,你们大明已经够强盛了,俺们宋人本来就怕,若是让你们大明收买了中原的民心那还得了?
    秦元1349年,大明向大宋捐赠两百万金币和三百万石粮,另有牛羊和药草若干,再多的话,大宋朝廷的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