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作为下属,林忠对最后一句话只当作没听见。
陆青城则在旁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终没忍住,恳求道:“林兄,不用这么狠吧,二十艘巨船至少都是陆家三分之一的实力了,加上上面的兵士、水手和货物,如果被高丽人给灭掉陆家损失就大了,能不能不要这么做?我可以去劝劝陆家让他们放弃扶桑市场。”其实他自己都明白,陆家从来没有把林靖文放在眼里,劝他们放弃?还不如劝儒士不要卖国。
林靖文盯着他看了看,叹口气,道:“林家只有扶桑市场。”说完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陆青城黯然,叹了口气,对林忠说道:“按林兄的吩咐去做吧。”
这件事给了林靖文一个意外的惊喜。陆青城现在是以朋友、亲戚和客卿的身份呆在林家,对诸多秘密事务都有参与,其人对林靖文也很是服气,只不过,他毕竟是大家族出身,根本就放不下架子真正融入林家,这让林靖文对他既是信任又有些不放心,但通过这件事,很显然,陆青城最终选择了林家。
抛开这件事,林靖文又为商品积压操心起来。
倾销势在必行,但这倾销地却有讲究。要是换在刚来宋代,比如说在登州的时候,林靖文肯定是按照商业规则先在周遍地区倾销,再慢慢将范围扩大,但经过登州一事的教训,他知道了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商业规则,你的经营手段再高明,那些大势力或者是官府一个看你不顺眼就能置人于死地,一切都要小心。
无法可想,林靖文只好去求教于陆青城。“陆兄,据你所知,大宋哪个势力是主要经营丝绸和布匹的?”
“多了。四川、两浙和闽粤以丝绸为主,河南河北以麻布为主,两湖、两淮以棉布为主,这些地方的势力或多或少都经营这些行当,他们早就把市场瓜分完了,小规模的插手他们还能容忍,但以林家这样恐怖的生产力,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也只有西北没有什么大势力存在。”
林靖文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却还是忍不住失望,“西北太远了,光运输就很麻烦,而且那个地方战事频繁,一直都没什么商人愿意去,我也不愿意。对了,你说我把丝绸和布匹交给唐家售卖如何?他们应该有办法吧。”
“唐家啊!”陆青城思考了一会儿,点头道:“可行。唐家虽然已经没落,但底子还在,在官面上有不少势力,而且跟很多大家族交好,人脉很广,交给他们应该没什么问题。”
林靖文大喜,却有些沮丧地道:“唉,可惜,如果由我们自己来售卖的话获利更大,现在却只能让别人赚钱。”
陆青城听得一乐,取笑道:“林兄,我倒是建议你去参加科考,以你的才华当能高中,再奋斗个十年,应该能混个参知政事做做,到时候就不用顾忌这么多了,你想往哪里卖就往哪里卖,想怎么卖就怎么卖,保证没几个人敢来阻止。”
林靖文老大一个白眼丢过去,“尽管笑吧,信不信我今天去考个状元明天当官后天就做丞相?”
陆青城大笑:“信,我当然信,你说你大后天做王爷我都信,哈哈!”
鄙视这丫的!林靖文冲陆青城狠狠地比了个中指。
收到林靖文的消息,唐继尧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华亭。
此时的华亭已不复几个月前的模样了,当时这里人不满千地不满五里,人民穷困市井萧条,现在,光县城里少说就有两千多人,街道被翻修一新。特别是通往东边海边的大道上人来人往,载人的马车和运送货物的推车络绎不绝,大道的两旁新建了不少的商铺。那是通往林家山庄的大道。
这里的车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运送货物的骡马和推车,简直是一辆接一辆,唐继尧不得不让车夫走慢点,不然肯定撞到人。
好容易以比乌龟快不了多少的速度磨蹭到林家山庄,唐继尧又是大吃了一惊。
山庄由于东面靠海,只有三面围墙,这些围墙全是巨石堆砌,高度足有两丈以上,厚度还看不出来,不过,华亭县县城都还没有围墙呢,区区一个山庄都把围墙建得这么高了,汗一个先!
围墙上设有不少了望和塔楼,虽然没有布置武器,但唐继尧知道,一旦有敌人入侵,那些塔楼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布满弓弩。塔楼之间,一些腰挎朴刀的庄丁来回走动,他们是在巡逻。
进到里面更是夸张。这里到处栽种了树木和花草,假山亭阁随处可见,一条条碎石小路四通八达,连接向一个个地方,有的是屋舍,有的是作坊,有的怪模怪样的听带路的人说是匠艺学堂,里面有匠师在给大家传授匠作之道。唐继尧对此深感意外,以他唐家的实力都没有几个匠师,原本以为林家自登州一难后即使不会烟消云散也会实力剧减,现在看来似乎人家林家反而越活越滋润了。
带着这些胡思乱想,唐继尧在大厅见到了林靖文,旁边还有一个神采飞扬的年轻人。
林靖文看起来很亲热的样子,热情地给唐继尧介绍:“来,唐公子,林某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陆青城陆公子,以前是登州陆家子弟,同为大家子弟,你们以后多多亲热才是。”
唐继尧连忙重新见礼:“是才不知是陆公子在此,唐某失礼了。”心里却感到奇怪,林靖文不是刚被陆家欺负了么,怎么还和陆家的人这么亲热?
陆青城连忙回礼,不过不是大家族之间的通用礼,只是普通的礼节,道:“陆某已经被陆家开革出族,已经不是陆家子弟,唐公子如此大礼陆某收受不起。”
唐继尧这阵子在忙活家族生意,还没有听说这件事,更觉得奇怪了,一个陆家弃子,一个对陆家应该没有好感的人,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凑到一起的?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唐继尧想起此行的目的,满是歉意地对林靖文说道:“林大官人,有件事唐某向大官人表示歉意。此次登州事件,我唐家弃盟友于不顾,对林家的危难坐视不理,使林家蒙受巨大损失,此事是我唐家对不住大官人,请大官人见谅!”
林靖文毫不在意地说道:“无妨。按照唐、林两家先前的誓约,唐家并无义务帮助我林家。事实上,早先的时候唐家帮忙压制了登州知事曹阿民,对于此事林某很是感激,唐家并无对我林家不住的地方,唐公子不必道歉。”
这番话说的很是客气,不过唐继尧从里面却听出了疏远和冷漠,心下大叹。此刻他恨死他那个不学无术的老爹了,当初林家遭难的时候唐继尧是一力主张援助林家的,认为林家的前途并不会被这次事件中止,与林家合作以后肯定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这样的意见却被他老爹阻止,他老爹还劝动了不少家中长辈,以致唐家在登州事件中无有作为。
继续说这个已经于事无补了,看来,按照林靖文的态度,在五年之期满了以后林家肯定会中止与唐家的合作,虽然唐家在这五年里肯定能获得不少利益,但还远远不够,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唐继尧深感懊悔,却也知道再说下去也得不到什么效果,于是转移话题道:“不知此次大官人急着找唐某前来有何要事?”
“此事不急,公子远来辛苦,还是先行歇息吧,明天我等再议正事也不迟。”
“不必了,唐某倒是不怎么累,还是正事要紧,大官人请说。”
既然人家坚持,林靖文也就顺着他的意,道:“此次找公子来此,实是有件事想与公子商议。想必公子已经猜到林家开办纺织作坊的事,先前我林家的作坊就向唐家下了大笔的生丝、棉花、原麻的定单,这个月更是连着追加了几次定单。”
唐继尧点了点头,道:“是的,大官人这么大批量的购买原料自然是已经开办了纺织作坊,而且从定单数量上看林家的作坊规模很大,只是不知为何最近连着追加定货?”
“连着追加定货是因为买家追要货物甚急,此次林某要与公子商议的事情正是与此有关。”打死林靖文都不会说自己生产过剩,只是推说货物需求增大。
“哦,请讲。”
组织了一下语言,林靖文说道:“林家纺织作坊如今已经成了规模,而且经林某计算,无论是丝绸、棉布还是麻布,它们的利润都很大,而且市场十分广阔,因此林某想把这个生意扩大,长久地做下去。因此想问问唐家的意思,如果你们有兴趣合作的话,由你们负责提供原料,而我林家可以把生产出来的丝绸和布匹全都交给你们售卖。”
唐继尧想了一下,问了一个问题:“合作当然是没问题,有利益的事我唐家是不会拒绝的。只是,如果仅止如此的话,想必大官人不会让唐某专门跑这一趟吧?大官人有话但说无妨。”
看来这小子历事几个月倒真的长进了,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
林靖文点了点头,道:“当然不仅仅只是这样。林某这样跟公子说吧,我林家目前每月可以向唐家提供丝绸三百石、棉布二千八百石、麻布三千石,以后作坊扩大后只会更多,而且,”顿了顿,看着唐继尧极度吃惊的脸色,林靖文继续说道:“在价钱方面,作为盟友,林家可以给唐家优惠两成。”
唐继尧在心里迅速地计算起来,越计算就越是心惊。按照林靖文刚才所说的供货量,这林家纺织作坊至少有六千台织机的规模,这离林家开始开办作坊才过去多长时间,怎么他们的规模就这么大了?而且价钱便宜两成……难道林家作坊不用付给织工工钱的吗?不过再算一下利润,庞大的供货量、便宜的价格——唐继尧明白林靖文找他的目的了,要是把这么庞大的货物以低价给卖出去,只怕很快别的丝绸商和布匹商的东西都卖不出去,市面上很快全都是林家织物,如此一来那些商人肯定不乐意,那唐家的任务就是——挡箭牌。
又是挡箭牌。唐继尧现在除了苦笑还是苦笑,曾几何时,那么强大辉煌的唐家居然沦落到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人做挡箭牌的地步了,以前卖珍珠珊瑚的时候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不过,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别说挡箭牌,就是门板都做得。
显然,林靖文的计划给唐家带来的利益可不止一点半点,那是会让人疯狂的利益。
所以,唐继尧很快就答应了。
不过,最后他还是忍不住说道:“大官人真是好算计。上次贩卖珍珠珊瑚,那次的风险主要在大官人自己身上。但这次,这次的风险几乎全由我唐家承担。看来经过上次登州之事后,大官人的谋划仔细了许多。”
“彼此彼此。”林靖文大笑:“公子不也是看明白了许多。”
他的话让唐继尧想起上次对林靖文耍手段却被反耍了一把的事,顿时满脸的尴尬,不过他刚刚取笑了林靖文,算是被取笑回来了。
看着在那儿彼此取笑的林、唐二人,陆青城叹息不已,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他不由得为那些丝绸布匹商人感到悲哀。林家生产的能力堪称恐怖,而唐家在销售方面实力不俗,他们的这次强强联手不知道会让多少人倾家荡产,也不知道会让多少人悲伤让多少人高兴,纺织业从此多事矣!
第二卷 安宁危难不曾分 第五章 工人,就应该有纪律
更新时间:2009…4…24 0:43:09 本章字数:5277
林家山庄的人口渐渐增多,兵士、下人、匠人连带他们的亲属,总共已经达到了万人的规模,按照宋朝的土地规划方式和利用率,一千亩土地现在倒还足够,但以后人多了肯定是不够用的,毕竟林靖文不想跟后世那样人挨人挤得象沙丁鱼罐头,只好再次购买土地扩建庄园。
本来林家山庄的规划很是粗糙,东边是港口码头,南边是住宅区,北边是工业区,西边则是华亭县城的方向,连该有的园林都没有规划,正好借着这次的机会重新规划一番,再修个围墙。
不过有一件事让林靖文很是气愤。直到这次大搬家那些匠人们带着各自的孩子嘻嘻哈哈地跑前跑后,他才发现,这些小孩子竟然一个个之乎者也地跟在几个酸秀才模样的人后面,一个个恭敬的要死。林靖文一问这才明白,这些小孩的父母竟然专门花高价从华亭县城请了一些个酸丁来教育自家子弟。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儒家都渗透到自家的地盘上来了,林靖文当然不能当作没看到,直接让气得脸都发绿的陆青城赶那些酸丁走人。当然,顺带的陆青城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了教育这些小孩的责任。
林靖文下令专门建了一座学堂,将自家兵士、下人和工人的子女都收入其中准备教育他们。教的东西自然不可能是儒家的所谓经典,气得发昏的林大官人一咬牙,花费几个通宵将简体字和拼音标注法都弄了出来,下令,以后林家子弟都只用简体字。简体字很大一部分跟对应的繁体字并无多少相象,而且,人总是贪图方便的,用惯了简体字的人很难再愿意回过头去用繁体字,这样可以断绝用惯了简体字的人再回头去受儒家的诱惑。陆青城首先就将那些法、墨、兵家的经典转换成了简体字。
为了伟大的教育事业,林靖文从高山岛把韩玉容的副手鲁小妹拉了过来,当然,陆青城也趁机假公济私地把自己的老婆也接了过来。两女都是识得不少字的文化人,她们学简体字很快。而且鲁小妹懂得不少术数、匠艺,韩家娘子跟着自家官人耳濡目染学得不少政治谋略之道,加上林靖文高薪聘请来的武师,正好可以在文武方面都可以教授子弟,可惜的是林大官人将以前学过的物理、化学都给还回去了,不然效果更好。
教育这东东至少都要几年时间才能看得出成效。趁着现在资金宽余,林大官人才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吞吃银钱的无底洞给拉扯起来,其余的倒是不用多费什么心思,所以学堂办好后他就撒手不管了。
现在是有一件大事,林靖文一个人决定不了,找来陆青城一起商议。
“什么,你想把匠人划分为十级?弄这么复杂干什么?”陆青城听了林靖文的话后吃惊的大叫起来。
林靖文撇撇嘴,道:“什么复杂,不就是分级吗,当年先秦还不是把百姓都分为十个民爵,结果秦民好战善战甲于天下。等级这个东西可以刺激人的上进心,我将匠人划分十级,正是为了让他们更加上进,而且这样也可以让他们对我林家更加忠心。”
想想后世的Intel、ATM等企业,哪个不是给工人都分了级的。Intel做的离谱,一下子就分了二十级,而且高、中、低各级待遇的差异天差地远,结果工人们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到高端,弄得技术人才纷纷跳槽。不过虽然Intel的例子不成功,但这个政策却是很好的,后来被各个大公司争先采用。既然别人用得,我林家为什么就用不得了。
陆青城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不过此例前所未有,先秦的民爵制是配合律法来施行的,所以效果显著。而林家不过是个商家,那些匠人并非我等之民,只是为林家工作而已,林家对他们是用功可以赏但有过不能罚,这样的话等级制度还怎么施行?”
“罚是可以罚的,只是不能象官府那样治他们的罪罢了。”林靖文再拿出一卷纸张递过去,“你再看看这个,这是我制订的工作制度和赏罚制度。”
陆青城疑惑地接了过去,开始还不以为然,但越看却眼睛越亮,大赞:“如此规划完备进退有度,即使千百人亦如臂指使。善!大善!如此可行。”
“前段时间我去作坊里看了看,那些匠人工作起来都是随性而为,各做各事。比如说取原料,每台织机都要配备一名劳力运取原料,取多取少各凭各意不说,人来人往地造成作坊里拥挤不堪,而且原料堆得到处都是,杂乱无章又太占地方;再比如说生产,那些匠人的技艺不同,对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个环节原料多用些,那个环节染料少放些,造成制造出来的成品品质不一样式不一规格不一……如是情形不一而足,必须要规范化。此事正可以借由此次颁布等级和赏罚制度规范下来。”
实际上这些都只能靠林靖文自己做决定,不说陆青城没有这个权利,他也没有这个能力。
林靖文首先从所有匠人中找来那些技艺高明的,让他们将各个工艺流程和操作都详细讨论一番,结合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将这些都制订出一个规范,颁布下去,规定以后的生产就按照这个规范来。
因为大家的技艺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很难有哪个匠人将这个规范的每个环节都一丝不差地实行下来。对此,林靖文接着颁布了赏罚条例,对于那些遵照规范生产较好的匠人加以奖赏,对那些差的加以惩罚。这赏罚无非也是加减工资和假期而已,但受此赏罚制度的刺激,匠人们不再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乱干,开始努力遵行规范来进行生产。
趁着这股势头,林靖文接着颁布了分级条例,将匠人按照技术水平和工作成绩划分为匠人一到十级,从低到高每级薪水都有增加,而且从五级匠人开始享有住房、医疗、子女接受教育、带薪假等福利。这下匠人们沸腾了,卯着劲做事,争取早日升级。这还没完,接下来还有匠师等级,也是十级。林靖文将那些能改进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或者是提出什么好建议的匠人授予匠师的等级,匠师不但享受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而且年满五十之后可以不再工作但由林家奉养。目前只有陈老汉一人是匠师,因为他不但设计出了新的织机,而且在制订生产规范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被林靖文授予五级匠师的等级。
你知道陈匠师现在的薪水是多少吗?一个月一百二十贯;你知道林家给了他什么福利吗?一套独立的宅院,带园亭阁榭和下人的那种,还有医疗、子女教育费用林家全包,每月林家还出钱送他到苏杭去玩乐散心四天,这四天的薪水还照发;陈老汉早已年满五十,按照规定他可以每月拿着林家给的六十贯钱(退休工资被林大扒皮硬给减到一半,但人家对此还感激涕零)什么事都不用做,但老汉感激林大官人的恩德,进作坊劳作是不被允许了,但他在帮忙教授那些学徒。
榜样的力量无庸置疑。现在整个林家织坊所有的人都在羡慕陈大匠师,拼了命也要向他看齐。如此一来,不说生产效率提高了不知道多少,也不说成品率提高了多少,就说这些匠人还真的提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很有帮助。
所以,当唐继尧第二次来提货的时候,看着那多出几乎一半的货物瞠目结舌,老半天都反应不过来,惊讶地问道:“大官人,林家织坊又增加织机了吗?”
“这倒是没有。”林靖文笑得嘴都不知道豁到哪里去了,“只不过织坊里的匠人干事又勤快了些,所以制造出来的东西就多了。”
唐继尧还发现了一个特别让他惊讶的事,“怎么这些丝绸布匹的尺寸、颜色、光泽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看起来品质也是相差不远?难道这些都是一个匠人制造的?也不可能,不说一个人根本就不能制造出这么多货物,即使是同一个人制造的每件成品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
林靖文笑眯眯地问道:“想知道?”
唐继尧点了点头。
“不告诉你,这可是秘密。”
唐继尧被噎得直翻白眼,几乎忍不住想揍林靖文一顿。
“好了,不开玩笑。唐公子,不知此次货物的销售情况如何?公子可有好消息带给林某?”
一听到林靖文问起这个,唐继尧马上就高兴起来,眉飞色舞地样子,说道:“唐某还真的是给大官人带来了好消息。此次丝绸和布匹的销售情况十分的好,因为货物充足,而且价钱便宜,唐家在这个月之内已经将货物卖遍了整个淮南东路,其他丝绸布匹商家卖出的货物量加起来都不及我唐家的四之一。此次大官人的货物更加充足,唐某有信心让他们这个月连我唐家四之一的量都卖不到。嘿嘿,再这么几个月下去,那些商家就只有放弃淮南东路了,唐家便可一枝独大。只是,”说到这里,唐继尧的兴奋稍减,不过看了看此次的这批丝绸和布匹之后又重新高兴起来,道:“本来林家的丝绸和布匹什么都好,就是品质算不得上乘,因此一些买家多有抱怨,不过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此次的货物品质依唐某看十分之好,只要以后林家所出织物的品质不低于此次,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不理唐继尧的兴奋,林靖文只是有些失望地道:“只是淮南东路吗?林某还以为唐家将货物都卖到汴京去了。”
唐继尧的表情顿时定格,这下他被噎得不轻,好半天才尴尬地道:“大官人,不是唐某不想,只是,我唐家在淮南东路根深蒂固,在两浙、淮南西和荆湖北三路都有些势力,但在其它路州总是不能稳压别家一头,甚至多处于下风,是以作为保守了些,这样更加安全。不过大官人放心,我唐家已经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最多不出半年,唐某保证林家织物便能进入汴京乃至河北诸路。”
“此事却是不急。”林靖文看着唐继尧象是在发誓的样子,感到有些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