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刻之后,甲士们宣传好了,等流民们都知道了消息等在“家”里等候挑选,他们这才不紧不慢地一户户去选人。
这样的情况在金山县每个流民聚集点都有发生。
李恢挑选出较为精壮的两万流民青壮之后,将这两万人连同他们的家人都迁到修建好的木屋之中,这些木屋却是松江府以粮食招募流民修建的,本就是准备用来安置流民,只不过这两万户先享用了而已,房屋不多,也就够安置三万户之用。
每日饱食,粮食管够,还发下布匹给让流民自己做衣服……有吃有住啊,还有穿的,流民们一时间感觉到了天堂。
当然,派出大夫给这些流民检查身体的事在流民刚进入松江的时候就已经在做了——疫病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场疫病能灭绝一个县乃至一个州府,身有疫病的流民被拒绝进入松江——现在也不过是在调养这两万户流民的身体而已,李恢还每日派出兵士稍加训练这些流民青壮。
得到李恢的复命之后,陆青城再次给杭州发了封文书:松江无力弹压流民,钱粮布匹盐茶等无有不缺,望两浙路给予支援。
朱勉对这封文书毫无反应——也不是没有反应,两浙在临近松江的常、江等州府增加了驻军,这些州府的驻军日夜巡逻严加提防。
陆青城收到情报后冷笑不止,再次招来李恢。“将那两万户流民派出去,目标就是常州,你带三千兵马混杂在里面。”
“要不要攻下常州?”李恢一下子就明白了陆青城的意思,问道。
“看情况吧,”陆青城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要一开始就把事情做绝了,“做出威逼常州的姿态,最好败几次两浙官军,还是先不要真的打常州了。”
“喏!”
那两万户流民这些时日饭管饱食管够,自家的婆娘小孩和老人惨白的脸色也有了些红润,正满足于这样的小日子,就等官府非授田地后乖乖地做个良民,不过,事实上老天还在继续折磨他们。
如狼似虎地松江官军将他们从温暖的房屋里驱赶出来,连家带口,只发给他们三日的口粮,还有一些兵甲,五千松江官军将这两万户茫然无措的流民赶到了松江和常州的交界处,这五千官军就将他们与松江隔绝开来。
“妈的,反了,我们发了,官府不给我们活路,我们自己去寻活路。”
无衣无食,刚过上没几天好日子的流民重新回复了无衣无食的凄惨生活,看着哭哭啼啼的女人和孩子,看着木然无声的老人,那些青壮再也忍不住,就象当年的陈胜吴广那样,就象他们以前做过的那样,这些人挥舞着武器大叫着“反了,我们反了。”冲向常州。松江他们是敢回去的。
第四卷 谁说草莽无豪杰 第三四章 发流民,威逼朱勉(下)
更新时间:2009…4…24 0:43:30 本章字数:4634
勉这些日子过得很舒适。
虽然在康王和蔡太师的联手压迫下让出了松江,但松江不过是个偏僻贫瘠的小府而已,让出去也不心疼。不过,就这么生生地吐出块肉来,虽然是块他瞧不上眼的肉也让这个权倾东南的朱大官人心里极不舒服,总想着报复一下。
正好,有个手下献计发八州流民入松江,朱勉稍一考虑就同意了,还趁着那个所谓的林大官人没回到华亭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做了。
果然,八州流民一去,他朱大人真是省心啊,以前光怕那些流民谋反了,都镇压过不知道多少次了。现在好了,头不疼心不烦,他都差不多有一个月没接到有流民叛乱的官文。真是好,这可又是一大政绩呀,要是上报朝廷,想必圣上会更高兴吧!
不过,一封常州紧急发来的官文让他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松江因无力安抚流民,已于日前驱逐两万户流民出松江,这些流民已反,集兵两万围攻常州,我常州官军连败,现已被叛军兵临城下。”
还有一封副书详细解释了常州的情况,“叛军所过之处大户富商之家尽皆被烧杀抢掠。”大户富商?那可都是钱啊,要是征花石纲都不知道能征到多少银钱。更让朱勉抓狂的是,“兹叛军装备精良,兵器甲冑多为厢军制式兵甲,且悍不畏死,更兼进退有度,官军多有不敌。”
“装备精良?进退有度?那还是暴民吗?”朱勉在他的府邸里大声咆哮:“该死的,本官可以肯定,这绝不是什么暴民出身的叛军,而是松江的官军。松江谋反了,那个陆青城反了。左右,快为本官起草文书,本官要上奏朝廷,松江知府陆青城谋逆。”
“大人,万万不可。”一个手下连忙劝止:“不说松江未反,即使松江真地反了,大人也绝不能上奏。”
见朱勉有些冷静下来,那名手下连忙继续劝道:“大人您想想,朝廷若知道松江谋反会如何反应?朝廷会马上发禁军来平叛。大人。现在禁军可是大半掌握在童贯匹夫之手,若童贯知道了此事,他定会向圣上请旨前来两浙平叛,童贯一来,则两浙不复为大人有矣!大人三思!”
朱勉张了张嘴,无奈地道:“童老匹夫垂涎两浙久矣,若他知道了此事,以那老匹夫一贯的作为,定当亲自领军来两浙,你说的情况不是有可能发生。而是一定会发生。唉,事情怎会变成这样?那些流民已经发往松江一个月了。为何到现在才发生叛乱?要反应该早就反了才对。”
“不然。”那手下摇摇头,道:“依属下之见,松江之民其实未反,只不过是那陆青城做给主公看的而已,这才逼迫流民反出松江,其实以松江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压制如许流民的。”
“还请细细道来,待本官分晓一二。”
“前段时间有个传闻,说的是松江府招安了金门山中的巨匪李恢,那李恢残暴嗜杀,受那陆青城之命安抚流民之后。于半月之内屠杀流民两万余户近十万人,金山一县血流成河尸积如山。这个传闻不知大人听没听过?”
“却是听过。”朱勉抚了抚下巴并不甚长的胡须,惊异却有些欣赏地道:“那李恢倒是个人才,居然让以前怨气冲天的暴民平静下来。那些暴民在八州地时候可是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反上一次的,在李恢手下居然一月未敢动弹。这个李恢着实不错,为何本官以前未发现如此人才?不然也不至于为四起的叛乱焦头烂额了。”言下不胜吁吁。觉得甚是后悔。
那手下苦笑着摇摇头,道:“大人想想,那李恢如此手段,那些暴民并未敢谋反,以前一个月也没出什么事,为何却是突然之间就说无力安抚?以属下之见,常州的那些暴民应该是松江故意放出来的,为的就是威胁大人。”
“威胁本官?”朱勉别的没听到,就听到了这句话,当即勃然大怒,“那陆青城不过是林家的一个下人而已,即是那个所谓的林家本官也未曾放在眼里,其一介下人居然敢威胁本官?哼,暴民而已,待本官发大兵剿灭了那些暴民,看那陆青城如何威胁本官。”
说着,朱勉就准备召集两浙将领出兵平叛。他在两浙呆了将近十年,一直是作威作福,从来没人敢对他说个不字,就是权倾朝野的蔡京、童贯二人虽然不满于他但也是对他有诸多忌讳,等闲都不敢对他做出过分地事来,现在却被一个小小的不入流地知府威胁,这叫他如何不怒。
那手下自然是知道自家大人的脾气的,所谓太岁头上动土,朱勉虽然没有太队的才能,但太岁的脾气或者还不如他,如何能受人威胁?不过劝还是要劝的。“大人可曾想过,此次松江只是放出了两万流民,但下次呢,四万?六万?或者是十万?如果松江将那二十万户流民全部放出来又如何?那些流民以前分散在八州之地,即使反叛也最多不过几千人,现在这二十万户却是聚集到了一起,一旦群起而反,那就是最少二十万叛军,至时大人如何平叛?”
“二十万?”朱勉惊呆了,现在才想到了这个问题。
“松江所求不过是钱粮物资而已。我等此次也委实太过了些,二十万户流民即使集两浙一路之力安抚起来也很吃力,何况一府之地,而且松江还只是个偏僻贫瘠的小府。以松江府的实力完全不能安抚如许多的流民,我等此次发流民入松江,实在是未为松江留一丝活路。也难怪那陆青城敢威胁大人,实是被逼至绝路矣!”
朱勉再蠢也知道事情大条了,何况他能做到“东南小朝廷”的地步实在算不上蠢,只是太猖狂而已。不过,再猖狂还能不知道事情轻重么?现在地事态已经很严重了。
他只是想着将让自己头疼的流民塞给松江然后隔绝起来。本来这个做法还是可行的。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地是横空冒出个心狠手辣地
硬是杀得流民不敢闹事,松江借李恢之力居然完全控多的流民。现在好了,流民是被暂时控制住了,但那只是暂时,一旦松江断了粮,或者流民那样凄惨的生活再持续长点地时间,到流民再也无法忍受的时候——嘿嘿,火山什么时候能被压制住了?民怨沸腾远甚于火山。
事情大条了。朱勉这才感到了害怕。现在不是能不能压制的问题,关键是,如果他再不支援松江的话,松江必反,到时候就不是童贯来不来的问题,只怕还没等到童贯的平叛大军,他朱大人都已经被几十万叛军挫骨扬灰了。而且松江可是占住了大运河地上游,他朱大人想跑都没办法跑,从陆路走的话——朱大人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出了杭州城想生吃他的人遍地都是。从陆路跑?那是他嫌自己活腻味了。
“粮食可以给,松江要多少我们给多少。布匹木材也可以按陆青城要求的给,有了粮食布匹和木材,那些流民就能被安置下来。”朱勉思付再三,现在不放点血是不行了,无奈之下,朱大人几乎一边吐血一边计算着自己的损失。“至于银钱,”朱勉咬咬牙,后面的话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来:“再给陆青城三十万贯,不能再多了,流民又不用银钱当米饭吃。至于盐茶棉麻和陶瓷等生活物资。多少给点吧,免得那个陆青城再放流民出来。”
话说完,朱勉象是被人从身上割下了几块肉一样,他从来都是搜刮再搜刮。只有将别人的财产拿回自己家的份,什么时候把自己的钱给别人过?虽然出钱粮物资地是两浙府库,可两浙府库不就是他朱大人自家的库么房?
话说松江这边。陆青城正焦急地等着杭州那边地消息。有一件事还真被朱勉那边料中了:粮食,粮食已经快见底了,没了粮食陆青城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抚流民。他甚至都准备好了,一旦粮库见底,他就马上躲到华亭去,让李恢带着他的万人队保守华亭就好,至于松江其它地方和那些流民……爱咋咋滴吧,我陆青城的能力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正忧虑不堪,判官黄宛推门而入,人还没进来他的叫声就传来:“大喜!大人,主公为松江发来物资了,华亭传来消息,首批发来了十二船粮食和八船的其它物资。大喜啊大人!”
—
“什么?”陆青城狂喜,天无绝人之路啊!正快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转机却恰恰这个时刻出现了。不过,他还是先确定消息再高兴为好。“真的吗?消息确切?”
黄宛一看就是跑着来的,一进门边喘气边兴奋地叫道:“是真的,李万夫长已经带兵去搬运了,他派人来报信被下官正好遇上,所以下官才先知晓,报信的人随后就到。”
真地是随后就到。
黄宛的话刚说完,一阵脚步声就传了进来,只见一个兵士可以算得上是疯狂地跑了进来。他的背上插着五支三色的小旗。三色小旗是林家治下紧急传信地标志,五支旗,即使韩玉容阻拦五旗传信兵也是死罪,所以他一路跑来,见到他的人老远就避开,生怕挡了他的路。
传信兵一见到陆青城立马从背上拔出一支稍微大点地旗交给他,大声禀报道:“大人,李万夫长急信:琉求县发来粮食十万石木材三万石另有棉麻盐茶若干。随船队来华亭的总理院一位大人奉命传达总理院指令,琉求还有两批物资在半月之内会先后来到,共计有粮三十万石木材十万石,还有棉麻盐茶若干;另外花莲、夷东两县半个月内也会发来粮食十万石和一批陶瓷漆器,庆州方面一个月内会发来四船药物,美岸县会在一个月内发来铁器农具和耕牛若干,请大人注意安排接受,这位大人现在正在安排统计物资,明日会到松江城。”
真是难为这位传信兵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让他喘息不已,不过语气却是极其兴奋的。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那二十万户流民就向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松江上下官民的心里,直压得所有的人喘不过气来,这一个月,松江的气氛极其压抑,人们的脸上连笑容都少了许多。
不过现在好了,一切困难都过去了。
陆青城这下真正地高兴起来,狂呼:“主公仁德!黄大人,赶快派人将消息传出去,特别要告诉那些流民。”
“是,下官马上去办。”黄宛兴奋地跑了出去,哪里还顾得上仪表之类的。
片刻,从府衙跑出一批差役,这些差役或步行或骑马,往松江各县特别是金山县跑去,娄县县治就在松江府城,却是先得到了消息。
这些差役骑着马跑到金山。
此时的金山还是那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因上次官府强行驱逐两万户流民,流民们更是心中无依,此时的情形比以前更多了几分凄凉,这些流民已经不止是麻木那么简单了,他们已经放弃了任何希望,或者明日,或者后天,他们即使没有被冻饿而死,想必也会被官府给驱赶出去吧。
差役们瞧得一阵心酸,不过随后他们却是兴奋地敲响了锣鼓,大喝:“大家注意了,好消息:主公仁德,送来大批粮食药物棉麻等物资,第一批粮食物资已经送到华亭,正在卸船。”
开始的时候流民们理都懒得理,只是继续或趴着或坐着节省体力,不过,待听仔细之后,流民们愕然,真的有粮食物资运来了?
几日之后,李恢亲自带人送来大批粮食物资和木材,每户流民先给分发了半月的口粮还有棉麻等物,这可不是按每人每天四两算的,而是管饱的半月粮食,这可是实打实的。
又几日,杭州派人送来文书,陆青城终于完全放下心来,虽然文书上只是说要求松江出兵剿灭常州叛军,但是人都明白:朱勉妥协了。
第四卷 谁说草莽无豪杰 第三五章 安东城登陆战(上)
更新时间:2009…4…24 0:43:30 本章字数:4297
青城做的很不错啊,有长进。”
林靖文终于有些开心起来,在出兵辽东之事碰到一连串的困难之后,能收到松江流民已安置完毕的好消息,林大官人总算听到了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林大官人高兴,他的手下也跟着高兴。前几日林大官人几乎整天板着个脸,让王散、孙泽等人的心里颇为压抑,做事都小心了许多,生怕撞到枪口上。
“那朵那边的情况如何?”趁着高兴,林靖文又问起了这几天甚至都怕听到的北方的消息。
孙泽和王散面面相觑,终于还是问到了。
现在孙泽等将在为北方战事担忧的同时,既是后怕又是庆幸,幸亏当时没将先锋官的差事给抢来,不然只怕现在该是他们头疼了。唉,可怜的那千户,现在想必正闹得焦头烂额吧。
见众人只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并不说话,林靖文眉头一挑正准备发怒,却又忍了下来,无奈地叹口气,道:“算了,你们也别说了,想必还是老样子。”
王散见状送了口气,小心地说道:“主公,南兵不耐严寒,此实为先天弱势。事实上自古以来即是南人嬴弱,一是不服北地水土,更重要的是南人不耐酷寒,旦夕之间我兵士不适应也是正常的事,等时间长了兵士们适应了情况便会好上许多,主公也不需过多担心。”
林靖文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道:“传令枢密院,多收集姜和酒,多备冻疮药物,多备御伤寒之药物。传令那朵暂时停止进军。半月之后,我亲自带兵出征。”
王散想了下,也赞同道:“主公亲征不失为可行之法,至少兵士们因严寒的天气和冻伤过多而降低的士气会大为提升,主公所向,兵士莫不拼死征战,可行。”
林家尚武,无论兵民都是以军功论高下,对自家主公亲冒矢石出征也不怎么抵触,至少没拼死劝谏。以前林靖文亲自出征的事难道还少了?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
十二月,虽然还不是北方最冷的时候,但此时大雪分飞冰冻千里,那是十分地冷,马营水那是在就冰住了,虽然冰层还不怎么厚。
“停止破冰,以免惊动安东城。”
林靖文刚从船舱里出来就被冻得缩了下脖子,刚从热乎乎的船舱里出到冰冷的外面一时不适应是一回事,但这天气的确很冷。后世的东北林靖文也不是没见识过,也没到这么个冷法的。现在才只是十二月,却赶上后世东北最冷的时候了。只怕比更北方的黑龙江也差不了多少,难道古代比现代更冷?貌似听说宋末正处于一个气候变化的时期,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
听说蒙古人在更冷的蒙古高原都是经常冬季出兵地,怪不得能指动打西,林家现在别说跟蒙古人比,就是跟契丹女直人也是比不了的。
林靖文不禁感到有些气馁,难道中原人就不如这些异族?可一想到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中原人都是压得北方更耐寒的异族不敢动弹,他又觉得勇气备增,汉唐之人能做到的他一定也要做到。
“那就是安东城。”王散也出了船舱。指着左岸几里远处一个雄伟的城池大声喊道,没办法,风很大,不大声说根本就听不见。“安东城为战国时的燕国所建。当时不过是个户不过千的小城,但到了汉代,汉武帝征服三韩北方之后多次扩建此城。到盛唐更成为安东都护府的治所。虽此城经过契丹胡虏百多年的压榨有所凋敝,但也是户口过万的大城。军情司探子回报,安东城现有三万户十多万地人口,城墙高达三丈,不过为土坯建造,若是用火炮的话,五寸口径地攻城炮只要二十门炮一柱香的时间便能轰塌,可惜的是现在火炮无法使用。”言下颇有些沮丧。
那朵早在十一月的时候就攻占了义州,义州与安东不过是隔个马营水而已。马营水算得上宽,河水也堪称湍急,虽然安东城里的辽国官军早就将河两岸的船只搜刮一空都迁到西岸去,但现在河面都冻住了,虽然冰层不厚,但小心些合理安排的话兵马还是能过的。所以安东城小心地戒备了一个多月,林靖文现在站在船上隔着几里远都能看到安东城墙上不时巡逻的辽兵。
眯着眼睛用望远镜观察了半天,林靖文见安东城墙上巡逻兵往来不绝,虽然风大天气也很冷,但那些辽兵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芶地守在城墙上。林靖文大为气馁,偷袭看来是不成了。
“安东城现在有多少辽兵?守将是哪个?有无援军?”
王散早有准备,从怀里拿出一卷纸张翻了下,答道:“因边军回撤,安东城本来只有五千守兵,不过自那千户攻取义州等州县之后,安东府尽集千山以南各州县的兵马入安东。其城现已有兵马一万两千余,其中步兵八千骑兵三千,皆为地方戍兵,无精锐,虽久不经训练,但因地处边境,这些兵马还算有战力。安东城守将名为莫丹吉,是一个奚人。不过有一事很奇怪,安东城副将箫里得显却是个乙室人,乙室王府治下却是远在辽上京路招讨司东部一带,不知这个箫里得显是如何跑到这么远地安东来做官。”
孙泽却是早就跑了出来,正拿着一支望远镜在观察安东城,闻言答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无非是被排挤的呗!辽国已经汉化百年,中原宋朝腐朽的那一套辽国上下也学会了,这个箫里得显无非也是被排挤来地,依末将看,那个叫莫丹吉的奚人只怕
多。不过,王大人,你说的那个什么乙室王府是个国还封王了吗?”
“可能是吧。”王散思索再三,也觉得孙泽地这个猜测比较可信。“至于那乙室王府……辽国的制度是部落制和中原的汉制混合,的确是有封王地。辽封有四王管理部落之民,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府管理契丹事,奚王府管的是奚人的事务。而乙室王府当然就是管的乙室人的事。乙室人是契丹人的一个分支。说起这乙室人还是很厉害的,耶律阿保机建辽,倚为臂膀的就是契丹的迭剌和乙室两个兄弟盟约部落,迭剌部就是契丹皇室所在,而乙室部因历代皇后多出于其族萧氏所以被称为后族,其族因于辽有大功,因此未象其它契丹部落那样被打散编入迭剌部,而是独立流传至今……”
王散说起兴致来了,一时喋喋不休,林靖文二人也听得津津有味。不过。孙泽这厮不安分,一边听王散说话一边还拿着个望远镜四处张望,这不,他看到了有动静。
“义州城的探马发现我们了,属下刚才看到右岸上有探马闪现。主公,要不要通知那千户,也好让义州城出兵配合我等作战?主公此次只带了八千人出征,虽说宿卫军精锐无匹,但毕竟兵力太少了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