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皇帝李治-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句公道话,这相对于先秦时期以血缘为基础的世袭制和分封制,两汉的察举制度其实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因为从理论上说,它的政权是面向所有读书人开放的,而且选官标准又是以德才为基础,所以基本上打破了由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然而,恩格斯曾经曰过,绝对的公平,就是绝对的谎言。
那么这看上去就很粗糙的察举制,就更谈不上绝对的公平了,其中存在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让“察举制”成了一个大大的笑话。
那就是,大多数人他喵的,根本就读不起书。
两汉时期的书籍,那都是写在竹或帛上,虽然蔡伦造纸,但造出来的,大便当手纸都不舒服,虽然原料可以很便宜,但其中的工艺流程,换算下来,比帛还要昂贵,实在不值得。
所以竹简汗青的,依然是主流,只有某些发了疯的人,才喜欢弄张蔡伦纸,玩玩非主流。
而一片竹简悲剧的只能写二十来字,传抄既费时又费力,更不便于携带和流通。
帛虽然是没有这些问题,可它是昂贵的丝织品,用它来书写,成本还是太过高昂。
所以书在当时是老珍贵的东西了,相传文姬归汉后,曾默写已流失于战火中的四百篇书简文章,让喜怒不行于色的曹阿瞒大惊之后大喜,要知道即使在数百年后,李治依然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垄断,普通人想要学习,是真他妈不容易。
当然,如果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家中藏书丰富,要做到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可要是出生在没有藏书的普通人家,为了读几本书,往往就要跋涉千里、寻师访友,其读书求学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记得初中学过一篇文章叫《送东阳马生序》,那是明朝宋濂宋大学士鼓舞后生之作,人家为了学习,做的事,可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来的容易,这还是明朝,更何况之前数百年,上千年的时代。
知识代表力量,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诗书传家,至今还是大唐山东世族的祖训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以后的官职虽然是不可世袭的,但是“书籍”却是可以世袭的,因此诗书传家的家庭就具有了某种“垄断性优势”。
即使是在如今的盛世大唐,只要占有“知识和学问”这种稀缺资源,就能比较轻易地获得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像薛仁贵这种虽然穷困潦倒,但你还别瞧不起人家,那也是属于没落贵族行列,没落贵族,他也是贵族不是?
最关键的是,薛仁贵家里有藏书,他可以读书,否则成就将来也就止步于五品左右的猛将而已,不值一提。
换言之,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很容易就可以变成一个做官的家庭,变成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
所谓“黄金满箧,不如遗子一经”,老祖宗的话可是很有道理的,知识不仅是力量,还代表更多,古今皆然。
此外,家族中只要有人当过郡太守,拥有过察举之权,那么经他察举进入仕途的人就成了他的门生故吏。
甚至后来都发展成为一中潜规则了,哪怕是清末也没改变,例如有“东方卑斯麦”之称的李鸿章就是曾国藩的学生,就是基于这种传承千年的潜规则。
规则在仙侠小说中可是至高无上的,在现实中,那也是逆之者死啊,没见到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真正改革成功,而又没有悲剧的,也就只有邓爷爷啦,其它每一个好下场。
吴起被愤怒的楚人一箭归西,商鞅更是被车裂了,一贯仁和的宋朝对待臣子还不错,但王安石最后还不是被贬了。
至于谭嗣同,唉,勇气可嘉,也有血性,比那个恬不知耻叫嚣着‘中国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用?’的保皇党康有要好多了,但政治觉悟还是不够高啊,干嘛不篡清呢。
而这些郡太守一旦在政治上得意,通常都会回过头来报恩,也就是察举他“恩师”的后人,明朝的东林党是怎么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恩师弟子关系在维系着。
因此在一个家族中,只要先辈曾察举过别人,他的子孙被察举的可能性自然就远远大于普通人。
久而久之,每个郡中就会有那么一两个家族,几乎永远占有“孝廉”的名额。
这样的家族慢慢就具有了后世所谓的“郡望”,形成了高高在上、拥有特权的“士族门第”。
本意上是在消灭特权、破除世袭,不料到头来又造成了新的特权阶层和另一种变相的世袭,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犹太人的口袋,中国人的脑袋,咱中国可是历来都不缺政治达人,一个县级干部,做美国总统还不是绰绰有余?
奥巴马发达之前,还不就是一个州参议员,连一个市都没有治理过,照样成为政治选秀明星,成为美国选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一任黑人总统,凭这个,人就能留名青史,这叫什么?
人品大爆发!!!
到了东汉末年,察举制度其实已经流弊丛生、不堪一问了。
选举出来的都是名不符实的人,既无才又无德,像曹操,孝廉吧,却是个人妻控,而且还敢吃人肉,由此可见一斑。
就像桓、灵之际民间歌谣所唱的那样“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莫大的讽刺,天大的笑话!
※※※※※※※※可爱的分界线※※※※※※※※
求推荐和收藏、打赏,支持小妖吧。
第十四章 考题泄露,想和朕扳手腕?
后来进入曹魏时期,两汉察举制度既坏,新的选官制度自然就应运而生,这叫新朝新气象。
这项新制度就是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年间所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当然发起人却是曹操的好儿子,真正意义上篡汉的魏文帝曹丕。
当然作为一世枭雄,曹阿瞒心狠手辣之余,他的工作作风还是值得肯定表扬的。
务实而功利、重才而轻德,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那张辽、典韦,可都是寒门出生,不照样成为手下大将,除了暴发户,否则成功往往都是有可贵品质的。
而曹阿瞒时期,此项制度只是临时性的行政措施而已,及至曹丕篡汉登基,才将其正式确立为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
这也意味着“九品中正制”全面颁行,此后一直被魏晋南北朝沿袭,历时又达四百年之久。
而所谓九品中正,分其为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人才评选的标准也因此分出三:一、家世出身;二、才德行状与政绩表现;三、人品优劣。
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车轮也在滚滚而动,人曹魏推行这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矫正汉末察举制度徒以名德标榜、不务实际的毛病,进而“杜绝朋党”、“破除门阀”。
可还是那句老话,中国人从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施行不过数十年,流弊比之两汉察举有过之而无不及。
察举制最致命的是,平民无钱读书,随后被世家豪门长期占据孝廉之位。
而九品中正制最致命的缺陷是,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中正官”的一己爱憎和个人好恶。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九品中正制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把”我爸是李刚“这种影响和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上品寒士?
产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蚂蚁和蜻蜓交配生出大象还小。
最后,真正的人才湮没无闻,政治权力被门阀世族完全垄断,特权阶层奢侈万端,官场腐败丛生,吏治一团黑暗。
要不是冉闵、谢安、谢玄几个大神撑着,北方游牧民族在灭了汉人几百年了。
《狼图腾》上说,胡人对汉人的杀戮,是民族大融合,为汉民族换上新鲜的血液,对于这种说法,李治实在不想给与评论。
但儒家畸形的文化,却是不管你换了多少血液,都是无用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成吉思汗“入主中夏”,术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时咱们中俄两国的境遇正一样,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可为什么中国人现在竟来硬霸“元人”为自己的先人,仿佛满脸光彩似的,去骄傲同受压迫的斯拉夫种的呢?
而九品中正制,却实在能够当的罪魁祸首之一,但就是这样的制度却一直沿袭到了隋朝初年,至开皇中期才被罢废。
这就和中国人的乡土意识一般,轻易是不想挪窝的。
而大业年间,一代雄皇的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创设了“进士科”,令天下士人“投牒自进”,由朝廷举行策试,后又改试诗赋。
这就是伟大的科举制的开端,不过也正因此,很悲剧的,杨广站在了天下门阀的对立面。
但不久的天下大乱,却让科举制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施行,但还是令杨广欣慰的是,科举制发明者的名头还是注上了他的大名。
直到贞观时期,科举制才得以正式确立。
而所谓科举,即“开科举士”之意。
唐代先后所开的科举名目甚多,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八科,除“明经科”与“进士科”外,其他均为专科,不为世人所重。
而大唐一代,独为世人所重者,唯有“进士”一科了,这也是薛元超人生三大恨之一的由来。
而施行科举制后,所有人只要自认为有应举的能力,就可以“怀牒自投”,向所在地的州县报考,既不需要像两汉那样经过地方官察举,也不需要像魏晋以来那样等待九品中正评定。
虽然唐代的入仕之门面向全社会开放,但是其考试过程却非常严格。
考生必须先通过县考、州考,然后才报送朝廷,参加礼部的大考。
考试及第者并不是马上就能当官,而是仅仅取得入仕的资格而已,必须再通过吏部举行的考试,及格者才能正式授官。
而吏部考试却有四个条件:“身、言、书、判”。
“身”是指容貌仪表,讲究的是“体貌丰伟”;“言”是指口才谈吐,讲究的是“宏词辩证”;“书”是指书法,讲究的是“楷法遒美”;“判”是一种公文判例,讲究的是“文理优长”,往往取一些州县和大理寺过去的疑难案件,“课其断决,而观其能否”,要求考生必须通晓事理、谙熟法律,如此才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也就是说,要在唐朝政府做官,除了要通过县府、州府、礼部的层层考试之外,还必须通过吏部近乎苛刻的遴选。
既要长得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又要口齿伶俐、雄辩滔滔,还要写得一手好字,最后还得精通人情世故和法律,能够对疑难案件进行准确的研判,而且“判文”还必须写得文辞优美、对仗工整、言约旨远!
什么叫人才?
这就叫人才!
能通过这种考试的人完全可以称之为出类拔萃、凤毛麟角!
后世的精英们,在他们面前都是浮云,当然前提是,政策得以落到实处,否则不仅是浮云,恐怕像九品中正制成为火烧云了吧。
由于吏部考试的门槛相当高,所以科举及第之后,屡试不中的人比比皆是。
而这样的人绝非少数。
有唐一代,进士及第后整整二十年都未能通过吏部考试、长期不能入仕为官的,比比皆是,大有人在。
李白的诗,谁能比得上,谪仙人不是吹出来的,但做官的时候,都人至中年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兴中,又隐隐的透出一丝悲哀啊。
终于论着到我了,那轮不到的人怎么办?
譬如“文起八代之衰”著称的北宋大文豪韩愈,科举及第后,三试吏部不中,十年犹然布衣。
唐宋科考之严,于此,可见一斑。
但也正因为如此严格,它才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就像古中国和现今日本的功夫茶一般,复杂的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序和严格的手法的背后,是对茶文化的尊重。
可见,传统也并非没有意义。
※※※※※※※※可爱的分界线※※※※※※※※
仰着头,李治怔怔的看着太极殿的屋顶,回想起自己心目中关于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所幸这些自己还没有还给大学选修课的讲师。
低下头,撇了撇桌上的密报,李治舔了舔嘴,摇着头。
“新一轮的科举考试又要进行了,但没想到朕前天才做好的题目,才过两天,就泄露出去了,这是有人想故意拆朕的台啊。啧啧,看来这段时间太强势了,那些世家们,想和朕扳扳手腕啊。想恢复九品中正制?开国际玩笑,朕不仅要将科举进行到底,还要狠狠的改改题目。嗯明年,是不是要实施新的课程,化学、数学、地理、历史、物理都要纳入课程,哎呀哎呀,还是快点做吧,要不然脑子里还剩下的一点存货都快忘干净了,让我想想,微积分?算了,还是加减乘除来的容易点。先出个九九乘法表啥的”
嬉笑的看着桌上的密报,眼中的厉色却是越来越盛,果然啊,还是有些不安分分子的,眼光很深远嘛,看得出科举制是釜底抽薪之举,欺负朕才十五岁啊。
人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掌权,老子还比不上那个大辫子?
“小桂子,去,让孙伏伽给朕滚过来,这事还得他这位状元爷来办的好。”
“喏”一边躬身的小桂子,应声离去。
“试题泄露?老子这回的面子是丢大了,但你们也别好过,七宗五姓就牛。逼了?没能耐的装逼,是傻。逼;有能耐的装。逼,是牛。逼,在朕面前,你们通通都是傻。逼,哼”
不屑的冷哼了一声,随即又想了一下,“还是回去问问自己啊媳妇的意见,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嘛,自家媳妇可是玩政治,下黑手的行家。”
想完后,也不再等了,就往翠微殿走去。
※※※※※※※※可爱的分界线※※※※※※※※
求推荐、收藏和打赏,可以有吗?
第十五章 居然是他,李治冷笑不语
从太极殿出来,李治就急急的赶往翠微殿,问计,放着这么大的一尊大神吃干饭,这显然不是李治的作风,政治斗争,自家媳妇那可是罡罡滴。
这前脚才刚一进翠微殿,就听见鲜明奔腾欢快的节拍和萧淑然清脆悦耳的笑声,嗲嗲的,但一点也不做作,心中好奇,打眼再一看,李治的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
大殿中,上官青衣赤着一双天足,步步生莲,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象雪花在空中飘摇,又象蓬草迎风飞舞。
连飞奔的车轮似乎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左旋右旋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转个不停。转得那么快,殿门处的李治几乎不能看不见她的脸和背。
舞因为动而美心因为舞而飞。
曼妙的舞,姿婆婀娜,只一人独舞,却放佛整个天地也容不下这样动感的美,这一刻李治第一次对上官青衣涌起一种别样的感情。
会跳舞的人,肢体语言灵动入人心,一身奇妙的气质在一身鹅黄色纱裙的上官青衣显现,心中不可避免的涌起自惭行愧之意。
说到底,李治原本也就是一又宅又腐的九零后宅男,真正的面对这样的天之娇女时,一丝怯意却是不由自主的油然而生。
想那《侠客行》中江南玄素庄庄主石清,还不是小男人自尊作祟,选了闵柔,而放弃了同样是天之娇女的梅芳姑,女强人也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啊,你得时时刻刻承受他们有意无意的来自于智商甚至情商上的打击啊。
而接触了一段的时间,李治对上官青衣也是了解了一些,这不了解也就算了,了解后就让人郁闷了。
琴棋书画那是真的样样精通,道家佛门典籍经要也能信手捻来,如今看这舞蹈,怕是隐藏的才艺还有待于李治去发掘。
一曲舞罢,李治迈步入内,击掌喝到:“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胡旋舞。想不到青衣竟有如此动人的舞姿,若不是今日朕突然莅临到此,恐怕要错过了许多哦。”
“陛下万福”
上官青衣香汗微露,虽没有说话,但一脸骄傲已经写在脸上了。
上前和萧淑然一起见礼,至于武媚娘,嗯,人家是病人,免了。
不过最让李治惊讶的是,金喜善居然也在。
李治大有深意瞅了瞅无声行礼的金喜善,很熟悉的一张脸,放在后世,也是让很多人疯狂的一张脸。
这段时间看来消瘦了点,楚楚可怜,颇有西子捧心之态,李治心中微微一笑,又是一不甘寂寞的MM。
“都免礼吧,看来朕这一来倒是打扰各位姑娘小姐的雅兴啦。”一边呵呵直笑的说着,另一边李治也缓步走到床边,拉起了武媚娘的手。
“哼,知道就好,空口白牙的,那你拿什么礼物来赔罪啊?”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和李治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萧淑然,颇有昔年陈阿娇的风范,即使此时李治是皇帝,也是言语无忌,尽显赤子心怀。
“赔罪的礼物啊?哎呀,这个朕还真没有啊。”
李治装模作样的感叹一声,无语的朝四女耸了耸肩,哭穷起来。
精致绝伦的螓首微微一侧,萧淑然凑上前,好心的提醒道:“其实,这个可以有的。”
摇了摇头,李治还是一脸茫然的看着萧淑然,摊开手,皱着眉无奈道:“这个真没有。”
“哼”小老虎发怒了。
“还说没有,前些时候人家明明听说范阳道总管给你进贡一匹什么狮子,好像还是从大食那儿运过来的,我们中原都没有的。皇帝陛下九哥哥,你就把它赏给淑然嘛。”
小萝莉很是聪明,知道李治的死穴在哪里,上前抱住李治的左手臂后,就用自己雪白高耸的酥胸,不断的狠狠的磨着李治的手臂,声音还嗲嗲的,但却柔似轻纱,每磨一下,李治手臂就是轻微的抖一下,下面的东东也蠢蠢欲动起来。
咳嗽了一声,但还是没舍得将手从小萝莉怀中抽出来,李治带着试探的低声问道:“小老虎,告诉朕,你一个小女子要狮子干什么,那可是要人命的玩意。”
很是不服李治给自己起的新“外号”,萧淑然哼了一声道:“小女子怎么啦,本小姐就要带着那个狮子,还要把它带到平康居丽春院去。
到时候把狮子放在丽春院的大门前,我看看谁有那那熊心豹子胆敢再进去,而且有一个这样的宠物,你不觉的很威风吗?”
小丫头一脸傲娇的扬着天鹅绒一样雪白的脖子,眼角吊的老高,一副狮子在手,青楼木有的样子。
一脸疑惑的李治,很是不解小丫头怎么突然有兴趣干起扫黄这勾当了,这不是和咱大唐老爷们儿过不去嘛,看来得先了解了解情况。
什么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眼前就是,这小李同学还没有开口,媳妇武媚娘就猜到了。
眨巴眨巴自己妩媚的丹凤眼,武媚娘状似无意的呢声道:“淑然妹子,这可不好,你想为你嫂子出气,不让你哥上青楼也不要用这种办法嘛,要不然吓出个什么毛病,老国公不就没后啦。”
恍然大悟,原来是萧陵那小子逛青楼,叔叔可忍嫂嫂不可忍,这丫的,太混蛋太无耻,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竟然没有叫自己同区。
想自己四岁就立下人生宏愿,逛遍长安青楼,却没想天意弄人,别说梦想中的清倌人了,就连老鸨都没见到一个。
看来改天得给这小子小鞋穿穿,报复一下,至于名义上嘛,自然是
“什么,萧陵那小子居然敢如此,淑然你放心,朕改天好好教训教训他,让他长长记性。”
李治一脸愤慨,满眼的不忿,羡慕嫉妒恨啦。
“对,就要教训教训他。”
小丫头也是一脸愤慨,满眼的不忿,甚至还挥了挥小拳头,一点都没想到,来自皇帝的教训,会不会伤到他哥脆弱的心灵和那一身残花败柳的肉。体。
武媚娘、上官青衣都是一脸无奈,掩嘴失笑,就连金喜善也是梨涡隐现,眉眼间疏散开来。
“好了好了,玩笑就开到这儿哪。金喜善,你和淑然一起到御花园赏景吧,金秋岁月,桂花香万里啊,过了这个时节,可就看不到了。”
拍了拍小丫头的臀部,果然,本来听了李治的话还很不满很不愿的小丫头,身体猛的就是一僵,眼角媚的都快滴出水来了。
这是李治经过无数次幸苦摸索研究出来的,这小丫头的臀部,就是他最致命最敏感的地方,李治现在还是很期待一个月后,到时候抱着小丫头的雪。臀,纵马驰骋的,驾驾驾顺便咒一下该死的黄道吉日,他耽误了多少热血那儿的人生性福。
嘿嘿嘿!!!到时候一定很刺激。
金喜善若有所悟的看了一眼李治,颌了颌首,眼中一丝悲哀一闪而逝。
小丫头也很识相,蹒跚的扭着好似被暴。菊的雪。臀,跟着这位新认识的金姐姐,游园去了。
看了看离开的两人,李治重重的叹了口气,看了一眼武媚娘,又看了一眼上官青衣。
“夫君,是出了什么事了吗?”
和李治日日夜夜相处了五年之久,从李治眉角蜿蜒的弧度,武媚娘就能大致的判断出事情的严重程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