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937-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秀秀一惊,支吾两声,又笑道:
    “嗯,真是……真是瞒不过大人你的眼睛。嘿嘿……呵呵……”
    '  '
第129集 红旗远东军团
    尚小君不愧是东林大学的“第一才女”,虽然退隐这么多年了,但关键时候看问题依然精准无比。她通过秀秀教给向小强的这套说法,在统帅部的会议上大为奏效。而且,向小强也给沈荣轩打了个电话,二人进行了少有的合作。向小强把这套理由跟沈荣轩说了,沈荣轩当即给予了肯定。
    在统帅部讨论的同时,内阁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果不其然,内阁的大臣们比军部的将军们更吃这一套。一天之内,在统帅部和内阁两套班子里,“鹰派”的意见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
    8月10日,大明帝**政高层一致作出了决定,集中力量发动一场最后的大战役,彻底消灭在还留在东亚大陆上的这十几万日军。
    对日开战的一个多月以来,明军已经把最精锐的人民卫队陆续从西线调往东线了。人民卫队永远都是冲刺在战争最吃紧的地方。当中亚的展现已经稳定,双方谁也无力大举进攻、已经成为胶着站的时候,就在家门口的东北战场,自然成为了人民卫队大显身手的地方。
    此时的人民卫队已经扩展到了十五个装甲师。原先的五个机械化师,也就是相当于轻装甲师的那五个师,也早已升级成为标准装甲师,在这十五个装甲师之中。也都是每个师有两个坦克团,200辆左右的中型和重型坦克。
    除了人民卫队,明军陆军也陆续组建了十个装甲师、十个轻装甲师。陆军“装甲师”也是以中型和重型坦克为主,但是在坦克数量和总人数上略逊于人民卫队装甲师。陆军的“轻装甲师”其实就相当于之前人民卫队的“机械化师”,只不过陆军这边叫“轻装甲师”。装备倒是和之前的人民卫队机械化师装备相当,也就是每个师有一个轻型坦克团,100辆左右的轻型坦克。
    并且,现在南明、北明的各大坦克工厂,正在以每天20辆的平均速度开出新坦克,运送到部队里。其中,原北清的“张家口坦克城”就占了一半产量。
    这25个装甲师、10个机械化师,是明军现在握有的陆军王牌。统帅部安排留下陆军的10个装甲师在西部战场,算是维持战线。剩下的15个人民卫队装甲师、10个陆军轻装甲师,全部派往东北战场。
    ……
    但是,明军在东北要面对的敌人,并不只是这10个师的日军。还有苏联的“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以下简称“红旗远东军团”)。这个敌人虽然目前并未和明军直接交火,但却更可怕。也许他们作战意志没有日军顽强,但是装备却更好,后勤补给也更为充足。
    “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就是1938年成立的“红旗远东方面军”的前身。这时候还不是方面军,而只是一个集团军,兵力小得多。
    饶是“兵力小得多”,在这个时候,苏联的红旗远东军也有两个步兵军、一个机械化军,还有大量的集团军直属部队。具体构成大约为5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1个摩托车团、1个独立装甲列车营、3个独立步兵旅、2个反坦克炮团、2个榴弹炮团、2个独立炮团、2个航空师、1个建筑师(类似于工程兵)、1个重型舟桥工兵团。
    目前整个“红旗远东军团”总兵力约为10——12万人,其中两个航空师有飞机约400架。而且,随着明军把精锐部队不断调进东北,苏军也在日夜往红旗远东军团增兵。明苏两军对峙的重心,渐渐由中亚转向了远东。
    因此,明军这次计划除了投入这25个装甲师的精锐部队外,还准备投入25个陆军摩步师,用以掩护装甲师侧翼,提防苏军突然进攻。一共50个师,面对远东的10个日军步兵师,以及兵力相当于10个师的苏联远东军。这样无论苏军是否直接援助日军,只要指挥不出明显问题,明军都会稳操胜券。力求挟绝对优势,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交换比,取得完全的胜利。
    大明外交部给在南京的苏联密使打了招呼,说虽然贵我两国正在中亚交战,但是在远东,我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军。希望贵军在我军和日军交战的时候“保持克制”,不然……我们就消灭你们。
    “不然我们就消灭你们”,这话说的既硬又横,但是却很有本钱。
    明军统帅部打的算盘是,如果苏军不援助日军,坐视明军消灭日军,那最好。我先灭了日军,然后对你苏联是战是和,我都有主动了。如果苏军援助日军,那么以明军关外的兵力,也绝对不会吃亏。反而还会给明军撕毁谈判、攻入苏联领土提供了绝好的理由。
    苏军当然可以增兵,但是双方增兵的速度不是一个级数的。隔壁的“后贝加尔湖边防军区”本来就没多少兵力,“中亚边防军区”正陷入泥潭,抽不出兵力。尽管双方在正面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大致相当,但是苏军为了维持南北二疆的统治,压制穆…斯…林武装遍地烽火的反抗,还要多拿出好几成的兵力用于后方“维…稳”。标准的陷入泥潭。
    唯一能大量抽调兵力的,就是欧洲部分的各个军区。但是,那就意味着要跨过整个欧亚大陆,铁路全程将近一万公里,跑一趟最快最快也要半个月(1941年速度)。而明军就在家门口,军列最多一天半就能把部队从华北送到黑龙江。双方调兵速度相差十倍。
    再说,就算是比拼总兵力,明军现在也不怵。除了300万的老明军,还有已经改编完毕的100万新明军(原汉军),此外至少还有300万可堪一用的相对精锐的原清军,其中包括90万精锐的的原满蒙八旗师。这些八旗师虽然精锐,但明军一直担心民族问题,怕不安全,所以一直没重新武装他们。但是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些八旗师重新武装起来,投入战场。
    原来的“千师陆军”在腐败的北清手里,作战能力大打折扣,有战斗力的部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但是现在在大明手里,原来混日子的都看到了希望,都好像换了个人一样。至少都被当人看了。都知道跟着明军干,不但军饷足额、吃穿优越、赏罚分明,而且就算没有关系后台,只要勇敢作战也能升官了。所有人都有奔头了,都觉得值得在战场上卖命了。尽管还保留着很多劣习,尽管素质训练不如老牌明军,但是愿意好好打仗,这条起码没问题了。
    仅仅因为这些,仅仅因为换了个老板,换了一套体制——七百多个师、上千万人的原清军,现在绝大多数都能被称为“战斗力部队”了。
    这一切,让明军统帅部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
    向小强参与统帅部的决策,亲自选定了进攻日期:8月15日,这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日子。他希望这个日期,能为明军彻底歼灭日军带来好兆头。
    '  '
第130集 一斤一明洋
    8月13日中午,向小强带着秀秀,还有武炎彬、胡炯等一套随行人员,乘飞机飞抵北京。这次他又要亲自到前方战区去了。这次是对日军的最后战役,且明军主力又都是人民卫队,都是自己的麾下,他是说什么也要亲自前往的。
    前线司令部设在长春,距离双方前线有180公里。飞机本来可以从南京直飞长春的,但是这样势必飞越渤海、飞越吉林靠近朝鲜的一带,那都是日机出没频繁的空域,属于双方经常空战的地方。鉴于上次在北疆差点没回来,统帅部、向小强的几个夫人、还有朱佑榕,都绝对不允许他冒这个险。因此向小强只能在北京下飞机之后,乘火车出山海关前往长春。
    8月14日下午,向小强的专列驶进长春站。长春司令部的人民卫队和陆军军官们在站台上列队迎接,几十名国内和国外记者也扛着照相机、镁光灯,争先恐后地尾随采访。
    “向大人,您来长春,是不是意味着明军近期就要向日军发动总攻了?”
    “向大人,这次您会到战斗前沿去巡视吗?”
    “公主殿下,您身为琉球公主,此次来到对日作战第一线,是否代表着某种政治含义?”
    “向大人,此次明军除了歼灭日军,还会和苏军远东军团交火吗?”
    “公主殿下,您希望大明向日本提出‘琉球独立’这一要求吗?”
    “公主殿下,如果琉球独立了,您会到琉球去吗?您会继承王位吗?”
    “公主殿下,请问您会说琉球语吗?”
    “向大人……”
    “公主殿下……”
    向小强站住脚步,转过身来面向大群记者,微笑着摆摆手,让场面安静了下来。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尽量洪亮地说道:
    “诸位,兄弟我此次到长春,显然不是来旅游的!那么我来干什么呢?这是明摆着的事:打日军!这个没什么好保密的,你们尽管去报道,我就是要让那些日本人看到、听到,知道我向某人来了!他们的末日就快到了!诸位,但凡每次我向某人前往某地,大明帝国的敌人不久就会倒大霉!这次也不例外!让他们赶紧挖战壕,赶紧拉铁丝网,赶紧把剩下的罐头都打开,大家分了吃吃。别存了,再存也没用了。因为用我们中国大夫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吃点什么就赶紧吃点什么吧,没几天了……”
    周围军官记者都一阵哄笑。向小强摆摆手,接着说道:
    “兄弟我此次前来,那就是一定要到前线,去看望弟兄们的!但是本人毕竟军阶和肩负的责任在这里,不太可能到战斗第一线去。至于我们会不会和苏联远东军团交火,兄弟我在这里只能说,我们是不会主动寻求和他们的交火的。因为这次军事行动,预计范围不会超出明苏国界。众所周知,我军在机动性上全面超越日军。因此我军这次,依然会是南北两翼钳形攻势,将日军合围、歼灭在我国国境线之内。”
    说到这里,周围记者们已经是一片惊讶之声了。惊讶的不是向小强那种骄横的口吻,而是向小强居然就在火车站台上,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把作战计划说给记者们听了。
    向小强哈哈一笑,说道:
    “诸位不用奇怪,我就是要明着告诉那帮日军参谋,我大明军队就是要采用老办法,两翼突破,钳形攻势,合围歼灭。他们现在知道了,就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呆在原地继续固防,等着被我们合围;要么现在就后撤,趁着我军还没进攻赶紧后撤,能撤多远撤多远,最好是撤到大兴安岭上打游击去,好防止被我们合围。只要他们还呆在东北平原上,就凭他们两条腿、加上军马骡子的四条腿,都逃不脱被我们两翼包抄、中央合围的命运,哇哈哈哈……”
    向小强这张大嘴巴在这里得意洋洋地“大放厥词”,周围的记者们自然是不亦乐乎,照相机“咔嚓咔嚓”的,铅笔在本子上也是记得“唰唰”的。
    最后,向小强把脸一板,右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场战争是他们挑起来的!我们是热爱和平的国家,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但‘热爱和平’和‘软柿子’可是两码事!我们就是要让某些人明白——招惹大明,他们挑错对手了!现在,打起精神,勇敢的为之承担后果吧!!!”
    说完,他向左右略微示意,左右的卫兵开始在前面分开一条路,向小强一扶佩剑,戴上白手套,挽着秀秀,带着后面军官们,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
    日军撤退的时候当然留下了不少间谍,长春就大有人在。很快,向小强在车站对记者说的那些话,就传到了间谍的耳朵里。随后,间谍就发密电,把向小强的发言大意,尤其是那一段“钳形攻势,合围歼灭”的意思都发给了在绥化的日本“大陆派遣军司令部”。
    大陆派遣军司令部接到这份密电,自然是七窍生烟,快要**。而他们感到最为悲凉的,还不仅仅是向小强的骄横,而且是向小强骄横的很有道理。他说的那些话,基本句句都是事实。就像向小强放话说的一样:好,现在就算知道了明军会故技重施,会再次采用“两翼包抄、合围歼灭”那一套,日军能怎么办?还真跟他说的一样,除了继续挖战壕、严防死守之外,一点办法没有。难不成真的后撤?那撤到什么地方?还真的撤到大兴安岭上打游击去?
    日军参谋们简略地商议了一下,毅然决定采取目前的战略应对措施——严防死守,阵地决战。经过这一场血淋淋的陆地战争,日军算是彻底明白了。在这广阔的大陆战场上,和明军打运动战,企图周旋,那简直就是找死。
    经过分析,日军司令部的参谋们普遍认为,向小强这张大嘴巴这一番炫耀性、挑衅性的讲话,多少透露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原先日军判断明军可能会在一周到十天之内发动进攻的,现在这个预计期限被大大缩短了。参谋们颇为悲观地作出判断:明军很可能将在三至五天内发动总攻。真的是“没几天了”。
    ……
    但是,大陆派遣军司令部的参谋们万没想到,当天夜里,确切的说是第二日凌晨,这一切就降临到了头上。
    8月15日凌晨两点半,绥化日军司令部的一名值班参谋给前线一个团部打电话,照例询问对面明军的动静。但是他发现,电话里什么声音也没有。无论怎么使劲儿摇手柄,电话里就是没声音。
    电话线出问题了。
    这个参谋立刻去找通讯课。可是到了通讯课,他瞪大了眼睛,通讯课已经忙乱成了一锅粥,每个通讯兵都在不断拔插着插头,戴着耳麦,满头大汗地喊着:
    “摩西摩西,摩西摩西……”
    可就是没有几个接通的。看样子,百分之**十的电话都接不通了。
    “巴嘎!!!”
    他骂了一声,一跺脚,转身跑去找司令官了。
    就在这后半夜,绥化城周围的电话线网络突然遭到了重大破坏。从城里延伸出去的几百根电话线,不论是战前的常设电话线,还是日军临时拉设的野战电话线,此时大量接不通。仿佛有成千上万的老鼠从地下钻出来,把电话线都咬断了似的。绥化司令部里,所有的通讯兵都被排出去检修电话线去了。
    无奈之下,司令部和前线的通讯转成了无…线…电为主。但是这样的话,明码不敢发,密码每次都要经过双方的加密解密,效率一下慢了几十倍。
    用无…线…电和前方各部队一番联络过后,却并没有一处遭到攻击。对面仍然是寂静无声,弥漫着沉沉的黑暗。
    这样过了一个钟头,日军司令部这些高级军官才擦擦脸上的汗,心略微放下了些。
    只是电话网还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这大半夜的,通讯兵人手又太有限,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出城去摸着电话线一寸一寸的检查……估计到天亮能修好一半就不错。
    ……
    到了四点半左右,窗外的夜色逐渐变淡了,呈现出一种深蓝色。折腾了半夜的司令部上上下下,都已经困倦不堪。但是他们还都不敢打瞌睡,因为根据经验,这拂晓时分一般是最危险的时候。尤其是明军,最喜欢在这时候进攻。
    这时候,突然有几个宪兵陪着一个通讯兵进来,找通讯课课长大人。
    通讯课长一扶金丝眼镜,捋胡了捋唇上的小胡子,威严地看着这个二等兵。
    “二等兵。”
    “吼!”
    “什么情况,向我报告吧。”
    “嗨!”
    通讯兵立正挺胸,高声报告说,自己在城外检修电话线,在田间图路旁的一根电话线杆子上,找到了一张传单。他懂得一些汉语,猜测这好象是明军的一个卑鄙阴谋。
    说着,他上前一步,掏出传单,脑袋一低,双手递上前去,放在桌子上。然后后退一步,依旧是原地立正站好。
    通讯课长也懂得汉语。而且他可不是一知半解,而是颇为精通。也正因为如此。他这次才被特地调进“大陆派遣军司令部”里,担任通讯课长。
    他捡起面前的传单,认真看了起来。
    刚看到一半,通讯课长就被气得脸色发青,小胡子一抖一抖。
    “巴嘎!”他一下把传单狠狠拍到桌上,怒骂道,“明军卑鄙得太过分了!他们居然向村民收购我军的军用电话线!按斤收购,一斤一明洋!!!……流……流氓,无赖!!!”
    刚骂完,一种恐怖的声音就传进了窗户。
    “呜————”
    防空警报!
    他一下站起,双手推开窗户,仔细听着。
    这已经不是预先警报了,已经是急促的空袭警报了。这说明,敌机已经很近了。
    啊!居然就在今夜!
    他立刻关上窗户,拉紧黑色窗帘,不让光线泄漏出去。
    “快!”课长冲着屋里的几个士兵一挥手,“你们快去……”
    “轰!!!”
    还没说完,脚下一阵震动,紧接着,远处传来了阵阵爆炸的巨响。同时,大机群的轰鸣也清晰地出现在头上了。
    '  '
第131集 海上陆上,同时出征
    如同压境乌云一般地轰炸机群,吼叫着飞过日军阵地上空。顷刻间,下面的大地大片大片地变成火海。四个水平轰炸航空团,五百多架水平轰炸机,分成两个进攻方向,对明军选定的两个突破口,进行了狂轰滥炸。两千多枚100公斤炸弹、加上两千多枚100公斤燃烧弹,一股脑儿倾泻了下去。
    前方地动山摇的爆炸声传来,映红了半边天空的强光在明军阵地这边也看得很清楚。轰炸机一旦飞过目标上空,长春明军司令部立刻下达了炮击令。
    一声令下,明军50个师的大小火炮一起吼叫,炮弹山呼海啸地盖过去。黎明的天空,几乎被密密麻麻交织的火线挤满了。地面就像地震一样,不断地震颤着,两只脚都发麻。
    向小强对记者们说了谎。现在,他真的跑到了第一线,而且就是炮兵阵地。
    他站在一座掩体的外面,看着眼前炮兵们戴着钢盔、光着膀子,熟练地填炮弹、开炮、退弹,然后接过新炮弹,再飞快地重复上一个循环……两耳现在除了隆隆的巨响,什么也听不到了。举目四望,也看不到哪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只见的满眼是炮弹出膛的密集闪光。鼻子现在除了硝烟味,也是什么都闻不到了。
    他转过头,对身边的武炎彬大声喊道:
    “战争真他妈可怕!!!”
    武炎彬望着他,一脸茫然显然什么也没听见。
    向小强很兴奋,接着喊道:
    “可是也真他妈过瘾!!!”
    武炎彬张着大嘴傻笑着,什么都听不见,只好点点头。
    这种连续不断的声波和气浪,每秒都在冲击着胸口。向小强觉得胸口就像被人用大锤不停敲击一样,心脏也跳得很厉害。这种感觉,说不清是难受还是过瘾。
    他抬起手腕,借着闪光仔细看了看夜光表上的微弱绿光,炮击已经五分钟了。但是这才刚刚开始。按照预定计划,这一边的火力准备要进行半小时,到五点整的时候停火,坦克群开始往前冲。
    突然,有人使劲儿拉他的胳膊。向小强回头一看,是秀秀。
    秀秀一手使劲儿拉着他的胳膊,一手指着掩体,嘴巴大声说着什么,表情坚决,毫不容商量的样子。
    向小强知道自己必须进掩体了。这是秀秀和李根生允许他到第一线来的“交换条件”:开始炮击后的五分钟内,必须进掩体。因为不管怎么说,自己的炮兵阵地开炮之后,就有可能受到对方的还击。虽然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概率很小,但是因为阵地上有向小强,太多的人冒不起风险了。向小强很想看着炮兵们开炮的整个过程,然后看着前边的突击炮、装甲车、坦克向前冲锋,但是也由不得自己了。
    ……
    向小强被秀秀拉进掩体,关上厚木门。
    这个掩体也是野战掩体,是用原木和沙袋修建的半地下工事,只有半间屋那么大,放着一张桌子、野战电话,挂着马灯。向小强趴在观测窗口,继续看着外面的炮击。
    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秀秀突然紧紧地从后面抱住他,脸颊贴在他的后背上,“嗵嗵”的心跳贴着胸脯直接传到向小强的心里。
    向小强知道,秀秀也许是受环境感染,那种生怕失去自己的感情突然涌上来。他没有回头,只是抓住自己腰上秀秀的双手,轻轻抚摸着。
    刺鼻的硝烟味中,渐渐混进了一股淡淡的汽油味,还有一些说不清的焦糊气味。那是十几公里外重磅燃烧弹的味道。那些地方想必已经成一片火海了,味道现在才飘过来。
    观测窗外的强光不停闪在两人的脸上,周围的大地和原木墙壁都在颤抖着。
    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秀秀一下子松开他,飞也似地跳到一旁,站好。
    向小强回过头来,看到胡炯推开厚木门进来,小跑到他身边,抬起手腕给他看了看手表,指了指外面。向小强点点头。他知道现在已经四点五十五分了,五分钟后,火力准备就会停止,前方的装甲部队就要冲锋了。
    果然,凌晨五点整,外面的炮声在十几秒内陆续停了下来。转眼间,整个世界似乎又陷入了一片死寂。
    掩体桌子上的野战电话响铃起来。胡炯抓起话筒,片刻后,把话筒递给向小强:
    “大人,是长春的李司令。”
    向小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