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皇纪-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赞成。”范睢、乐毅他们齐皆赞成。
    “治理魏地这事就这么定了,再议议处置信陵君一事。”秦异人道。
    “君上,信陵君这狗贼可恶,竟敢无故刁难君上,绝不能放过他,理当押解到咸阳,君上亲手斩其狗头。”蒙武气愤愤的道,瞧他那气愤样儿,仿佛信陵君为难的是他,而不是秦异人似的。
    蒙武是秦异人的死党,两人交情极好,可以穿同一条裤子,信陵君刁难秦异人,就是在刁难他,要他不气愤都不成。
    秦异人把蒙武这副气愤样儿看在眼里,心里一暖,有死党的感觉就是好。
    “不可。”范睢立时阻止。
    蒙武双眼一翻,精光暴射,沉声道:“信陵君是君上的死敌,他数次三番无故刁难君上,要不如此,岂能解君上心头之恨?”
    “蒙将军,信陵君虽是君上死敌,多次无故刁难君上,理应死有余辜。然,若君上真的亲手斩其头颅的话,天下人必然以为君上无容人之量,君上会有谤议之事,此为不智。”范睢解释一句。
    “嗯。”乐毅、黄石公、尉缭、李斯和蔡泽微微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区区谤议又如何?”蒙武才不在乎,冷冷的道:“自从大秦崛起后,山东之地骂大秦为虎狼,这一骂就是百年,有谤议又能把大秦怎样?”
    这话也有道理,秦国被山东这地骂为虎狼,残暴不仁,然而,秦国还是秦国,依然雄视天下,区区谤议又能把秦国怎样呢?
    “蒙将军,为一将死之人而惹来谤议,实为不智。”范睢脸上泛着笑容,就是有些阴森,道:“范睢倒有一策,既能令君上泄恨,还能令信陵君臭名昭著,更能收魏人之心。”
    “哦。何策?”蒙武倒是来了兴趣。
    若真能有一举三得之美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众人的兴趣被范睢勾起来了,无不是睁大眼睛死盯着他,就是秦异人也不例外。
    “范睢本是魏人,深知魏人对信陵君的恨有多深。信陵君养门客自重,他们的门客仗着他的势,欺凌弱小,魏人敢怒不敢言。若是大秦把信陵君在魏地明正典刑的话,一定会令魏人大快,对大秦格外拥护。”范睢的计策有些毒辣,道:“这还能把信陵君的名声搞臭,让他留下一片骂名,远比泄一私愤为强。”
    范睢真不愧有“毒舌”的称号,他的计策真的很毒辣。真要照他这么做的话,信陵君就会留下骂名,在史书上成为反面典型,对信陵君的惩罚远比由秦异人斩其头颅更重。
    “呵呵!”众人发出一阵畅快的笑声,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还是丞相高明。”蒙武抚着额头,调侃一句,道:“丞相真不愧有‘毒舌’之称,这计真够毒辣的。不过,信陵君这狗贼,就是要如此处置。”
    “信陵君这事儿就这么处置,在魏地数其罪过,明正典刑。”秦异人拍板了,接着道:“再议第三件事,关于灭齐之事,你们有何见解?”
    “君上,三十万大秦锐士灭魏,未殒一兵一卒而功成,战力犹存,更是士气旺盛,若要灭齐,正其时也。”乐毅率先赞成,而且他是满脸红光,甚是激动。
    乐毅伐齐,差一点把齐国灭了,若是真能在有生之年看见齐国被灭的话,他就是再无遗憾了。
    灭魏之战,秦国未损一兵一卒,秦军的战力仍在。更重要的是,因为灭了魏国而使秦军的士气极为高昂,将士们的战意炽烈,若要灭齐的话,良机当前。
    “乐毅先生所言有理,若要灭齐的话,正是良机。”尉缭眉头一挑,道:“不过,灭齐有一难,不可不虑。”
    “何难?”众人齐声问道。
    “楚国。”尉缭声音有些低沉,道:“楚国与齐国虽是世仇,然,一旦齐国被灭,大秦势大,楚国难以支撑,臣恐楚国从中作梗。”
    “国尉言之有理,臣也如此以为。”黄石公率先赞成,道:“齐楚虽是世仇,相互攻杀百年,然,在生死存亡之际,很可能抱成一团。””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相连。齐国和楚国虽是攻杀百年的仇敌,一旦面对秦国的巨大威胁,很可能抱成一团,齐心协力抗击秦国,这事不是有没有可能,而是一定会成为可能。
    “欲要灭齐,就得思一计,不令齐楚抱成团。”范睢的眉头一挑,思索起来。
    “其实,这并不难。”秦异人脸上泛着笑容,道:“这事儿可从齐楚两国着手。齐楚攻杀百年,即使面临大秦的巨大威胁,也未必能抱成一团,共同对付大秦。要知道,楚国多世家大族,大秦只需要把这些世家大族收买了,就能令楚国无所作为。”
    楚国是由世家大族把持,只需要把世家大族收买的话,就算是楚王也是难有作为,秦异人这话说到要害处了。
    “此计甚妙。”众人大为赞成。
    要收买楚国的世家大族实在没什么难处,因为只需要秦国多出金,再许以好处,那些世家大族一定会阻止齐楚交好。
    “就算大秦不能阻止楚国从中作梗,还可以从齐国着手嘛。”秦异人脸上的笑容更盛数分,道:“自君王后死后,齐国无人也。尤其是齐国丞相后胜,更是一贪得无厌的小人,只要大秦给他足够的好处,定能令他破坏齐楚交好。这事儿,如此这般……”
    压低声音,把计策一说,众人齐声赞好:“妙!妙!妙!绝妙!”(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大军压境
    魏国,大梁城外,秦军营地。
    中军帐中,王翦正与诸将议事。大梁的魏人已经被分派到各处,有吃有住,魏人对秦军很是感激。
    收地一事,也是顺利,魏国的城池已经全部占领。在整个收地过程中,秦军没有遇到抗抵,哪怕是轻微的抵抗也没有。
    大梁是魏国的都城,大梁被攻占,对魏人的军心士气打击极为沉重;再者,魏国自魏惠王时起,历代魏王就沉浸于享乐中,或爱珍玩,或爱女色,或喜游猎,无心理民,魏国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寻常国人庶民都不满意,谁愿意找死?
    更别说,信陵君弑君一事令魏人痛恨,谁也不会为信陵君出头,是以,占领魏地要不顺利都不成。
    “上将军,君上旨意。”就在这时,铁鹰锐士进来,把秦异人的旨意递给王翦。
    王翦接在手里,展开一瞧,眼睛猛的瞪圆了,大是欢喜,笑道:“君上真是英明呀,有此妙计,还愁大事不成?”
    “上将军,君上怎么说?”众将很是好奇。
    “君上……夸我们这仗打得不错。”灭齐一事属于高度机密,不能宣之于众,王翦没有透露的打算。
    “呵呵。”能得到秦异人的夸赞,那是何等的荣幸,众将大是欢喜,发出一阵畅笑声。
    “君上有旨,要把信陵君明正典刑,你们多派人手,四处宣扬此事,要多数落信陵君的罪过。”王翦有着不凡的政治眼光,当然明白此举的好处。
    众将得令,立时派出人手,四处宣扬。
    一时间,整个魏国都知道秦国要把信陵君明正典刑。对于此事,魏人是欢喜难言,无不是拍手称快,因为秦军数落信陵君的罪过全是铁证如山,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到了处置信陵君这天,魏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无不是欢天喜地,跟大过年似的,无不欲亲眼目睹信陵君之死。
    “呵呵。信陵君这恶贼,也有今日,他终于要死了,要被秦军处置了。”
    “信陵君恶事做绝,坏事做光,他要不死,就没有天理了。”
    “信陵君弑君弑兄,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信陵君养门客,门客仗着他的势,欺凌弱小,夺人田产,霸人妻女,因他而家破人亡者不知几多,他的罪过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不能道尽。”
    魏人一提起信陵君的罪过,就是愤恨不已,恨不得把信陵君撕着吃了。
    “还是秦人厉害,信陵君这狗贼在国中作恶数十载,魏国拿他没办法,秦军一到,他就死定了。”
    “这还用说吗?要是秦人不厉害的话,能雄视天下,能灭了魏国?”
    “秦国国无隶身,一体国人,不分贵贱,一体同法,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不用再担心王公贵族、世家豪强欺凌我们了。”
    紧接着,魏人就是大赞特赞秦国,对秦国的雷厉风行极为赞赏。
    象信陵君这样的国君都要明正典刑,其他的王公贵族、世家豪强谁敢冒头?谁冒头谁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快看,信陵君来了,信陵君这狗贼来了。”
    “快瞧,信陵君这狗贼低垂着头颅呢,他的头颅不是一直高昂着的么,有种你再昂起来呀,你低垂着头颅做什么?”
    “哈哈!信陵君,你这狗贼也有今日,你也有今日。你作恶多端时,你可曾想过有今日?”
    信陵君被秦军士卒押来了,此时的信陵君浑身发抖,连路都走不动了,秦军锐士不得不扶着他,要不然的话,早就摔倒在地上装死狗了。
    一片咒骂声响起,魏人兀自不满足,口水乱喷,只一口气功夫,信陵君差点被口水淹死了。这还不算,魏人抓起土块石头朝着信陵君身上乱扔,只一会儿功夫,信陵君浑身上下都是伤,鲜血淋淋。
    “啊!啊!啊!”信陵君发出杀猪似的惨叫,却是惹来魏人阵阵叫好声。
    押到行刑的高台上,王翦身着戎装,站在当地,沉声问道:“信陵君,你看见了吧?魏人恨你入骨,枉你还沽名邀誉,枉你被誉为‘贤公子’,你的贤名哪里去了?”
    这一问不打紧,信陵君是羞愧难言,满脸通红,想要说话,却是说不出来。
    信陵君养数千门客为他吹嘘,把他吹得跟花儿似的,说他天纵奇才,能定国安邦,可是,到头来,剥去伪装之后,他们不过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罢了。
    王翦手一挥,秦军锐士手起刀落,信陵君一颗头颅滚得老远,满眼的惊恐之色,脸孔扭曲了。
    “大秦万岁!”魏人爆发出惊天的吼声,欢喜难言。
    信陵君是魏国的一大毒瘤,他被处置了,要魏人不欢喜都不成。
    此时此刻,魏人对秦国的好感刷刷提升,只觉秦国才是他们的亲人,比亲人还要亲。
    魏国本是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的后人,后来一度没落,至于原因史料不全,无法知晓。到了晋献公时,毕氏出了一个将军叫毕万,此人是一个寻常将领,立有军功,晋献公把魏地封给他。
    经过占卜,说魏地大吉,毕万决心改姓为魏氏,这就是魏氏的由来。
    晋献公末年,晋国发生储君之争,毕万之子魏武子追随晋文公。晋文公回国继位后,重用魏武子,魏氏由此而成为晋国六大世家大族之一,势力越来越大。
    在晋国末年,智氏最为强大,横行无忌,联合韩魏二氏欲要灭掉赵氏。这一战,用的是水战,差点把赵氏的老巢淹没了。之所以最终没能灭掉赵氏,是因为智氏一句感慨之词,葬送了智氏一脉。
    眼看着赵氏的老巢即将被淹没,大功将成,智氏感慨说今日始知水亦能灭人。这话一出,韩魏二氏心惊肉跳,因为他们的老巢附近也有大水,若是引水淹他们的老巢的话,韩魏二氏难保。
    于是乎,韩魏二人决心背叛,联合快要覆灭的赵氏,里应外合,攻灭智氏。最后,三家联合起来,把晋国给瓜分了,这就有了魏国。
    战国初年,魏国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国君,那就是一代贤侯魏文侯。魏文侯在位五十多年,励精图治,举贤任能,手下有一大批良将良臣,是以魏国特别强盛,硬是把魏国的土地扩大了一倍有余。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继位,这也是一个有为之君,子承父业,发扬光大,魏国更加强盛。魏武侯唯一的憾事,就是错失吴起。魏武侯很赏识吴起,想要命吴起为相。魏武侯考虑到吴起文武兼备,一旦为祸的话,对魏国的祸事不小。当然,魏武侯没想过要除掉吴起,而是决定要拉拢吴起,准备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吴起,这样就是姻亲,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这本是好事儿,吴起也有意。若事情真要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就是皆大欢喜了。
    然而,另一个驸马很忌妒吴起的才华,怕吴起被重用,决心要破坏这事。其破坏的手法也很巧妙,并不是中伤吴起,而是请吴起前去家里饮宴。
    吴起想着一旦结成姻亲,就是亲戚了,去饮宴联络一下感情也是应该的,就同意了。在席间,公主对驸马是又打又骂,跟收拾孙子似的,这令吴起大是惊讶。这公主就说,我还是好的呢,要是我妹妹,哼哼!
    吴起不想受这罪,就婉拒了魏武侯嫁妹的好意,这令魏武侯大是不满。吴起知道他不可能再当魏国的丞相了,就逃离魏国,去了楚国。
    魏武侯错失吴起这事,看似不大,却是魏国失才的开端。
    魏武侯死后,其子魏惠王继位,接二连三的失去盘盘大才,魏国由盛转衰,最终错失了一统天下的资格。
    魏惠王第一个失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孙膑,孙膑愿仕于魏,却遭庞涓所害,差点死在魏国,靠装疯卖傻逃回齐国,最终成了魏国的心腹大患,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重创了魏国赖以征战天下的“魏武卒”,使得魏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魏惠王第二个失去的大才就是奠定了秦国统一中国基础的商鞅。商鞅本是卫人,愿在魏国出仕,是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的吏员,中庶子。公叔痤死前先是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不用,公叔痤就要魏惠王杀掉商鞅。魏惠王同样不采纳,致使商鞅出走,去秦国变法,一举扭转秦国的颓势,秦国一跃而成为一流战国,打得魏国丢土失地。
    魏惠王第三个失去的大才就是张仪了。张仪还是魏国人,本想效力于父母之邦,魏惠王不用,张仪不得不远走他邦,最后成了魏国的心腹大患。张仪先是做了秦国丞相,后来回到魏国当魏国丞相,名义上是魏国丞相,实则是秦国安插在魏国的最大间谍,没少泄露魏国机密给秦国,令魏国吃足了苦头。
    失才,是魏国衰败,乃至灭亡的根本原因。
    纵观战国之世,魏国的人才最多,还有后来的范睢和尉缭,皆是土生土长的魏人,最后不得不远走秦国,成为魏国的大患。
    处置了信陵君之后,王翦当即点起秦军,朝东而去,很快就来到了魏齐边境。
    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就在魏齐边境扎下营般,灭齐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项燕献计
    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这消息象风一般传开,惹出一场风波。
    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
    燕王僖一如既往的与一众大臣在痛饮,酒到爵干,好不快活。
    正饮间,一个内侍匆匆进来,冲燕王僖禀报,道:“禀君上,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
    “什么?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秦国要做什么?难道秦国要灭齐国?”燕王僖猛吃一惊,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
    秦国灭魏这事儿,他是一点也不稀奇,因为信陵君谋刺秦异人,这激怒了秦异人,要是不把魏国给灭了,秦国是不会退兵的。只是,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这事就有些突然,他不得不想到齐国的安危。
    “君上,秦国此举欲在灭齐,大燕该当出兵相救。”燕国一众大臣中也不乏清醒之人,道:“若大燕不救齐国的话,那就是唇亡齿寒呀。”
    “凭什么要救齐国?”立时有大臣反驳道:“齐国是大燕的死仇,昔年乐毅伐齐,差一点灭了齐国,如今,秦国要灭齐国,正好遂了大燕心愿。”
    “没错。齐国是大燕的死仇,大燕可以救别的战国,就是不能救齐国,死也不能救。”一片附和声响起。
    齐燕之仇那是百年仇恨,更别说,乐毅伐齐,差一点功成,这令燕人特别惋惜,要燕国出兵救齐,无异于天方夜谭,燕王僖已经镇定下来了,微微颔首道:“救齐之议作罢。齐国是大燕的死仇,万万不能救。再说了,就算大燕要救齐国,凭大燕的国力,能救得了吗?”
    燕国很弱,救齐国就要与秦国为敌,这不是燕国能够承受的,一众大臣很快就取得了一致。即使有清醒头脑的燕国大臣,也不得不承认这点。
    XXXXXX
    楚国都城,郢,项燕府中。
    项燕面前的短案上摆满了地图,项燕打量着地图,眉头紧拧着,沉吟不语。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少年快步而来,他是项燕的长子项超,也就是楚霸王的父亲,如今年十四,冲项燕禀报,道:“阿父,秦国大军压到齐国边境,很可能要灭齐国。”
    “灭齐?”项燕眼中精光一闪,冷冷的道:“想得美!我岂能让虎狼秦国得逞?我这就去见君上。”说着,把短案上的地图卷起,拿在手里,快步而去。
    当项燕赶到朝殿时,只见楚国大臣都赶来了,整个朝殿里人山人海。
    楚考烈王端坐在宝座上,眼中光芒闪烁,扫视群臣,缓缓开口,道:“寡人接得军报,秦国灭魏之后,仍不满足,大军压到齐魏边境,似要灭齐,大楚该当如何处置,诸卿畅所欲言。若所言不当,寡人不会治罪;若所言得当,寡人自当择善而从之。””
    果如尉缭所料,楚国在得到秦军压到齐魏边境后,就很不放心了。这也在情理中,到眼下为止,秦国灭了赵、韩、魏三大战国,秦国的实力更强了,楚国要是很放心,反倒不在情理中了。
    “君上,臣以为齐国乃大楚世仇,齐国之灭与大楚无关,大楚不必因此事而与秦国反脸。”一个年岁不小的大臣,上前一步,大声道。他就是楚国大姓昭氏的族长。
    “没错,大楚与齐国百年世仇,齐国之灭正大楚所愿也,大楚不必为齐国出头而得罪秦国。”屈氏族长上前一步,大声附和。
    “秦国每灭一国,其势便大一分,秦国灭了赵韩魏在三国,势力极盛,若为了齐国而与秦国翻脸,实为不智。”景氏族长上前一步,附和一句。
    屈、景、昭三氏位列楚国五大世家,把持了楚国朝政,他们三人一表态,无异于是三大世家的态度,基本上可以说是,这次朝议已经定局了,楚国不会干预。
    楚考烈王的眉头紧拧着,很明显,楚考烈王对三大世家的表态不太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事儿楚考烈王并非没有想过,只是他不太满足,因为他知道,若是让秦国灭了齐国的话,这对楚国没有好处。可是,救齐的话,又会惹恼秦国,他惧秦,可不敢与秦为敌。是以,一时间,他并无善策。
    “令尹,你以为呢?”楚考烈王的目光落在春申君身上。
    春申君既是楚国的令尹,也是楚国大世家黄氏的族长,他的话既代表了令尹,也代表了大世家黄氏,特别有份量,一众大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君上,臣以为若是救齐的话,必然惹恼秦国,秦帝一怒,发兵攻楚,大楚如何能挡?”春申君也是个惧秦之人,他当然不敢惹怒秦国。
    “既然你们如此说了,寡人也是无异议。”楚考烈王本就没有什么高明主意,四大世家都表态了,不与秦国为敌,他还能说什么呢?
    “君上,且慢。”项燕上前一步。
    “哦,项燕,你有话说?”楚考烈王眉头一挑,颇有些不爽。
    对于项燕的才干,楚考烈王很是欣赏,只是,项燕的主张总是与秦国过不去,这不是若恼秦国,为楚国招祸吗?是以,楚考烈王对项燕的心情很是复杂,既欣赏他的才华,又不爽他的为人。
    “恭喜君上,贺喜君上!”项燕一抱拳,冲楚考烈王道贺。
    “燕项,喜从何来?”楚考烈王一愣,不解的问道。
    不仅楚考烈王不解,就是一众大臣,谁也不明白,无不是睁大了眼睛,死盯着项燕。
    “恭喜君上亡国!”项燕扯起嗓子,大声道。
    “什么?亡国?”
    “项燕,你好大的狗胆,你竟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项燕的话刚落音,一片喝斥声响起,一众大臣个个气愤莫铭,恨不得把项燕吞了。
    “哼!”楚考烈王脸孔扭曲,眼中厉芒闪烁,恨不得把项燕砍了,冷哼一声,如同惊雷炸响,很有威势。
    然而,项燕如同没有看见,如同没有听见似的,接着恭喜:“恭喜君上成为亡国之君!”
    这话太大逆不道了,楚考烈王差一点从宝座上摔下来,右手指着项燕,想要喝斥,却是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你们可知,我项燕为何如此说?”就在一众大臣要指责之际,项燕抢着问了一句。
    这问题正是一众大臣心中所想,无不是盯着他,静等他给出答案。
    就是怒火万丈的楚考烈王也是好奇,出奇的没有喝斥,而是瞄着项燕,等他释疑。
    项燕并没有马上回答众人的问题,而是把手中的地图展开,道:“诸位请看,这是最初的天下态势图,虎狼秦国只是在函谷关以西。”
    这一幅地图上,七大战国都在,是赵国未被秦国灭掉之前的地图。
    一幅地图有什么好看的?一众大臣更加不解了。
    项燕把这幅地图一放,再展开一幅地图,道:“这是秦国灭赵之后的天下态势图。”
    这幅地图上只有六大战国了,赵国被秦国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