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皇纪-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固根本,把韩魏齐三国之地治理好,收拾好民心,训练出新军,再来灭楚,就好办多了。这就是乐毅辞世前叮嘱秦异人“先固要本,缓图楚”的高明处。
    “蒙将军所言极是,臣等赞成。”范睢他们纷纷表态。
    “嗯。”秦异人重重点头,道:“楚国落后,而又为世家大族把持,就算楚国知道大秦一定会灭楚,楚国也难有所改变。就算改变,也难以提升其实力,无法与大秦抗衡,是以,暂缓灭楚也无不可。”
    楚国是七大战国里面最落后的一个,空有广阔的土地城池、众多的人口,却是没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实力。别的不说,就说军事,到了战国时代,楚国还在用春秋时的车战。战国时代,战车已经为骑兵取得了,而楚国还在大量使用战车,太让人无语了。
    更别说,楚国的朝政为世家大族把持,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会拒绝改变,这就是吴起、屈原在楚国变法失败的原委所在。
    是以,暂缓灭楚,对秦国不会有什么不利,反而很有利。秦国完全可以在灭楚之前,全力“消化”韩魏齐三国,若是治理成功的话,秦国的实力将会空前强大。
    “君上圣明!”范睢他们齐声赞扬。
    眼下,秦国追求的统一伟业进展顺利,山东六国已经被秦国灭了四个,只剩下楚国和燕国了,可以说是形势大好,只需再加把劲,就能把这两个也给灭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秦异人能做出暂缓图楚的决定,的确是令人钦佩。
    灭掉楚国这个版图最为广阔的战国,完成一统伟业,谁个不想?可以说是天大的诱惑当前,秦异人不为所动,这太难得了。
    “君上,齐地新下,急需派人前去治理,还请君上择人。”范睢提醒道。
    “丞相以为何人可使?”秦异人把在座诸人一瞧,有些难办。
    “这……”范睢想来想去,也是想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王绾、李斯、范增、蔡泽都可以,问题是,他们都有事,脱不开身。
    “人才呀,还是太少。”秦异人叹息一声,道:“寡人看,这事儿只能黄石走一趟了。长史之事,就由尉缭暂代。”
    黄石公不仅精通兵道,还有政才,派他前去很是合适,众人没有异议。
    “诺。”黄石公也没有推辞,欣然领命。
    “田建押赴咸阳,后胜就地斩首,以他的头颅收齐地民心。”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
    后胜是个奸臣,绝不能放过他,把他就地斩首,真的能收得齐地民心,这是废物利用。(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收拾民心
    一个令齐人欢欣鼓舞的消息不胫而走,那就是后胜要被秦国问斩。
    后胜是齐国的后族,是一代贤侯君王后的亲弟弟,此人没有治国理民的才华,却是善于逢迎,很会拍马屁,讨得君王后的欢心,平步青云,最终成为齐国的丞相。
    若仅仅是如此的话,齐人还不会恨他,更要命的是,后胜竟然贪得无厌,仗着国舅身份,无恶不作,欺男霸女,夺人田产,因他而家破人亡者不知几多,齐人早就恨他入骨了,只是惧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
    如今,得到后胜将被秦国斩首的消息,要齐人不欢喜都不成。
    齐人从各地赶到临淄,欲要目睹后胜的下场,到了问罪这天,赶到临淄的齐人不知几多,整个临淄人满为患。
    “后胜这恶贼仗着是国舅,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夺人田产,霸人妻女,因他而家破人亡者不知几多,他的罪恶就是用光东海之水研墨也难以道尽呀。”
    “是呀,这恶贼所作的万恶事儿太多了,早就该诛杀了,只是齐王昏庸,不仅不问他的罪过,反而还信任他,恩宠有加,太令人寒心了。还是秦国了得,秦军一到,后胜还不是乖乖被问罪?”
    “是呀,人言秦国是虎狼,何其谬也,秦法无情,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国人庶民,只要犯了法,一体同罪,这斩后胜就是最好的明证呀。”
    “后胜算什么?在商君变法之初,秦国太子犯法,商君处置太子傅。你们可知那太子傅是何许人?那是秦孝公的亲兄长呀,商君说处置就处置了。”
    “商君也太霸道了点,不过,我喜欢。秦法连国君的亲兄长都不放过,这是何等的好法呀。要是大齐有如此律法,后胜这厮还敢横行无忌?”
    “若大齐早有如此强横的律法,莫要说后胜这恶贼不敢横行,就是那些欺压我们的王公贵族,世家豪强也得胆颤心惊,不敢再为匪作歹。”
    齐人是议论纷纷,不仅对作恶多端的后胜,还有为富不仁的世家豪强也是痛恨不已,他们很需要强横的秦法。
    正议论间,只见一队秦军锐士开来,簇拥着两个人,一个是秦国上将军王翦,一个是黄石公。
    黄石公奉命后,马不停蹄的赶到齐国,与王翦相商,决定以把后胜斩首为开端,在齐地推行秦法。为此,他们派人四处宣扬,果然有奇效,赶到临淄的齐人不知几多,放眼一望,只见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
    “那是上将军?真的是上将军。”
    “上将军真是个好人呐,约束秦军,秋毫无犯呀。人言秦军是虎狼,那是瞎说,我这辈子就没见过如此军纪严明的军队呢。齐军胡作匪为,抢劫滋事哪天没有?欺男霸女,更不在话下呀。要是他们能有秦军的十一,那就令人欣慰了。”
    秦军来到齐地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滋扰齐人,这令齐人非常满意。
    “那个是黄石公,是秦国的长史,秦帝身边的红人呀。他来到齐地,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呀。”
    齐国吏治败坏,官吏贪污,横行霸道,没少干欺压国人庶民的事儿。秦军军纪严明,这令齐人很满意,连带的对秦国的官吏也是充满希望。
    在王翦和黄石公身后,是被押来的后胜。
    此时的后胜低垂着头颅,浑身筛糠,吓得双腿发软,连路都走不动了,两个秦军锐士不得不扶着他。
    “后胜,你这恶贼,你死有余辜。打,打死这恶贼。”
    “后胜,你这恶贼,纳命来。我可怜的儿呀……”
    后胜一出现,齐人就是群情汹汹,大声怒吼,欲要找后胜算帐。一时间,吼声如雷,很多人眼里如欲喷出火来,很明显,这些齐人就是受害者。
    秦军锐士费了好大的力气,这才阻止齐人前来问罪。
    王翦一抱拳,大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后胜多有恶行,欺男霸女,夺人田产,因他而家破人亡者不知几多,他之罪过就是用光东海之水研墨也不能道尽,你们要复仇,我能理解。只是,请你们放心,你们的深仇大秦为你们报!一定还你们一个公道!”
    声音如同惊雷般,远远传了开去,齐人听得明白,大是欢喜,道:“谢上将军。”
    经过王翦这一安抚,齐人不再群情汹汹,安静下来,又是眼巴巴的望着,盼着秦军为他们复仇。
    来到临淄城外的法场,王翦和黄石公翻身下马,来到高台上。
    黄石公手一挥,立时有秦军锐士押着后胜来到高台上。
    “噗嗵!”后胜跪在黄石公面前,不住叩头,一个劲的乞命:“大人饶命,饶命,我再也不敢了。我一定洗心革面,多做善事。”
    一边说,一边流泪,可怜巴巴的,如同被壮汉轮了一百回的小媳妇似的。
    “哼!”黄石公冷哼一声,冷冷的道:“后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在为匪作歹之时,可曾想过那些可怜的人?”
    “大秦万岁!”这话说到齐人心里去了,齐人挥着胳膊,晃着拳头,大声欢呼。
    更有不少人激动得呜呜的哭了起来。
    “后胜之罪一:仗势欺人,夺人田产,霸人妻女,掠人珍货。”
    “后胜之罪二:导君为匪,不理国政。”
    “后胜之罪三……”
    接下来,黄石公开始数落后胜的罪行,条条在理,罪证如山。每数落一条,齐人就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斩!”数落罪过一完,黄石公右手一挥,刽子上前,手起刀落,后胜一颗头颅就滚出老远。
    后胜,这个齐国的大奸臣,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大秦万岁!”
    “大秦万岁!”
    齐人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大声欢呼。一声间,声浪直贯九霄,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呜呜!”那些受害的齐人更是相拥而泣,哭得那叫一个天愁地惨。
    后胜做的恶事坏事太多,他的死对于齐人来说是无上美事,这欢喜之情太高昂了,欢呼声良久难绝。
    黄石公双手不住下压,示意齐人停歇下来,然而,没有什么效果。直到过了许久许久,齐人这才欢喜之情稍泄,停歇下来,不再欢呼,而是打量着黄石公。
    “父老乡亲们:大秦惩治后胜只是开始,绝不是结束!”黄石公没有让他们失望,开始大声训话,道:“接下来,大秦将会在齐地推行秦法,王公贵族、世家豪强作恶多端,为富不仁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大秦律:国无隶身,一体国人;不分贵贱,一体同法。你们的性命、家财都会得到大秦律法的保护,你们可以安安心心地日子了。”
    “大秦万岁!”齐人再度爆发出惊天的欢呼声。
    虽然山东之地诬蔑秦国是虎狼之国,说秦法苛暴,然而,秦法却能惩处王公贵族、世家豪强,能保证国人庶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点齐人是不会怀疑的。
    因为有了后胜被斩首一事,谁敢怀疑呢?
    “你们赶紧回家去,回家等着大秦的官吏到来。”黄石公最后道。
    “诺!”一声惊天的领命声,齐人欢天喜地而去。
    没过几多时间,齐人就走得干干净净。
    “高,高。”王翦冲黄石公一竖大拇指笑道:“以后胜的头颅收得齐人归心,再顺势推行秦法,就容易多了。”
    “上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君上的意思。”黄石公谦逊道。
    黄石公到了临淄,与王翦商议,要如何推行秦法一事。黄石公就提出,大肆宣扬处斩后胜一事,以此来收齐地民心,然后顺势推行秦法,如今看来,这一手着实高明。
    “派出官吏,开始推行秦法。”黄石公大声下令。
    XXXXXX
    在离东海之滨百里处,有一座小村庄。
    此时的村庄里热闹非凡,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一个劲的打量着。
    “怎生还不来呢?”
    “是呀,秦国的官吏来得好慢呢。”
    村民一等不见秦国官吏,二等不见秦国官吏,不由得焦虑起来了。
    “你们呀,也不瞧瞧,这是什么时间?时间还早着呢,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时辰呢。”村长不由得数落一句。
    “我们这不是想早点儿见识秦法吗?”村民笑呵呵的道。
    “你们说,秦法真的能保护我们的性命家财?”有村民不太相信。
    “你这不是废话吗?秦法强横,不分贵贱,一体同法,不管你是王子王孙,只要犯了法,就得抵罪。就连王子王孙都不能例外,谁敢触犯秦法?”村长非常肯定。
    “也是这个理。”村民仔细想想,也是赞成。
    “真要如此的话,我们以后就可以挺起腰杆做人了,不用再惧怕那些世家豪强了。”村民大是欢喜。
    山东之地,特权横行,王公贵族、世家豪强欺压国人庶民是家常便饭。若秦法能保护国人庶民的性命家财,那是何等的令人欢喜。
    没过几多时间,一队人出现在视野里,一众村民大是欢喜,齐声欢呼:“来了!来了!”
    一阵马蹄声响起,只见十个秦国官吏在一队秦军锐士的保护下,策马而来。
    “恭迎大人。”村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跪在地上,额头触在地上,毕恭毕敬。
    “乡亲们,快快请起,大秦没有这些繁文缛节。”十个官吏飞身下马,忙着搀扶村民。
    在他们的搀扶下,村民起身。
    村民打理着为首的秦国官吏,有些惊奇道:“你怎会有齐地口音?”
    “我是齐人呀。”这个官吏抱拳笑道:“我叫齐猛。本是齐人,在父母之邦不得意,差点被世家豪强害死,不得不远走秦国。如今呀,我已是一县之吏了,这次为了在齐地推行秦法,就把我抽调过来了。”
    “呵呵。”老乡见老乡,格外亲切,村民们发出一阵畅笑声。(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齐人归心
    一众村民把十个秦国官吏请进村里,村长扯起嗓子大吼一声:“大人驾到,快快摆酒设宴,款待大人。要上好酒,上好肉。”
    村民忙去张罗,就要摆酒设宴。
    “且慢。”齐猛忙上将一步,拦住就要去张罗的村民,抱拳一礼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摆酒设宴之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大人?您是嫌我们村野之地,无甚美食,是吧?您请放心吧,为了迎接大人,我们全村上山打猎,全是清一色的美食野味。”村长忙解释。
    “不是这意思呀。”齐猛忙解释,道:“依大秦律,官吏不得有接受款待送礼之事,不然的话,要受秦法惩处。”
    “大人,您说笑的吧?哪有这样的事儿呢?不就是一餐饭吗?”村民大为不信。
    “千真万确。”齐猛忙道:“在大秦,不仅官吏不得接受款待,不得接受礼物,就是国君也是如此。你们知道吗?秦惠文王曾经斩杀过送礼的官员,秦昭王也斩杀过要送寿礼的官员。”
    “这……”一众村民个个瞪圆了眼睛,一脸的不相信,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齐国律法败坏,官吏巡视时,不仅要好酒好肉款待,还得小心侍侯,最好是找几个漂亮的美人儿,一句话,要把官吏侍候得浑身通泰。
    不仅要好好款待,还得送上厚礼,一定要让官史心满意足,不然的话,有你好受的。
    秦国官吏正好相反,不得接受款待,不得接受送礼,这种事儿,一众村民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要他们相信,还真的有些难度。
    “大人,你没骗我们吧?”过了好一阵,一众村民这才清醒过来。
    “在大秦,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儿。你们眼下可以不信,等你们知晓了秦法之后,就会相信。”齐猛忙道。
    “可是,你们远道而来,要是不吃点,不喝点,这不太好吧?”村长迟疑着道。
    “这事儿就麻烦你们给我们准备点儿热水就成,我们有热水喝就能办事。”齐猛道。
    “大秦的官吏真是好官吏呀,不接受款待,不接受送礼,如此好官吏,放眼天下间,在哪里去找呀?”
    “要是齐国的官吏能如此清廉,那该多好。”
    紧接着,一众村民就是感慨万端。
    “正是因为大秦的官吏清廉,而齐国的官吏贪婪无度,大秦能取天下,而齐国只能灭亡。”齐猛本是齐人,对齐国的事儿最是清楚,听闻村民的感慨之言,他也是感慨不已。
    在村长的指挥下,几个村民用一个陶罐装好热水,搬了出来。还拿了几个喝茶的陶盏。
    齐猛道谢之后,道:“时间紧迫,我们就不多说了,这就开始处置公务吧。孟三黑,刘七娃……出来。”
    几个又黑又矮的齐人站出来,有些胆颤心惊,目光闪烁,不敢看齐猛。
    “你们请放心,请你们出来,是有好事儿。”齐猛脸上泛着笑容,道:“你们都是奴隶,不是国人,没有家业,更是连性命难保……”
    这几人是村子里的奴隶,平日里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性命随时不保,更别奢求家财了。听了齐猛的话,这几人气愤不已,双手紧握成拳,脸孔扭曲。
    奴隶之悲惨命运是不需要说的,是个人都能想到,谁不想成为国人庶民呢?
    “……恭喜你们,从此刻起,你们不再是奴隶了,你们是国人!”齐猛双手抱拳,向他们道贺。
    这几人眼睛瞪圆,死盯着齐猛,一脸的难以置。
    “咕咕。”他们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想要说话,就是说不出来。
    “大人,是真的吗?”突然间,几人颤抖着问道,声音不住打颤。
    奴隶连人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工具,是奴隶主的财产,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摆脱奴隶的身份,成为国人庶民,乍闻齐猛之言,如同五雷轰顶,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齐猛从官吏手中接过照身帖,递给他们道:“这是你们的照身帖,你们收好了。自此以后,你们就是大秦的国人了。”
    “噗嗵!”这几人跪在地上,冲齐猛叩头,太过用力,额头撞击在地面,发出“砰砰”的声响:“谢大人,谢大人。”
    齐猛忙和几个官吏搀扶起来,笑道:“不必谢我,要谢就谢秦法吧。”
    “谢秦法!谢秦法!”这几人激动难已,拥抱在一起,放声痛哭:“呜呜!”
    哭声如同雷鸣似的,仿佛要把数十年的悲惨命运全部哭得不复存在似的。
    在齐猛他们好一阵劝说下,他们这才止住哭声,一个劲的叫嚷“我是国人了!我终于是国人了!”
    齐猛笑道:“君上有旨,齐地新得,第一年免赋。”
    “免赋?”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一众村民之口。
    齐国律法败坏,王公贵族、世家豪强变着法子加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他们是恨不得把国人庶民榨干,免赋这种事儿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
    乍闻秦国要免一年的赋税,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要不震惊都不成。
    “不错,就是免赋。”齐猛笑着肯定一句,接着道:“第二年半赋,第三年才是全额交赋。”
    “大人,这赋是几多呀?”村长抚着额头,有些迟疑的问道。
    “是呀。不会太多吧?会不会比起齐国的王公贵族世家豪强还要黑?”村民们拿捏不定。
    “你们但请放心,大秦的赋税是定数,谁也不能改变,就是国君也不行。”齐猛笑道:“大秦的赋税并不高,不过是十二罢了。”
    “两成?这么低?”一众村民大喜过望,个个欢欣鼓舞。
    在往常里,齐地层层盘剥,他们劳动所得十之**被盘剥去了。更有甚者,不仅所有的劳动所得被盘剥了不说,还得倒帖,堪称一奇了。
    两成的赋税,对于齐人来说,这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低税了,要他们不欢喜都不成。
    “你们这些新国人,免赋三载。”齐猛指着刚刚成为国人的孟三黑这几个人道。
    “君上万岁!”孟三黑他们振臂欢呼。
    奴隶刚刚获得身由身,家无余财,要是让他们交赋的话,太过苛刻了。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这是应该的。
    “君上万岁!”一众村民欢天喜地,振臂欢呼,个个喜笑颜开,比起大过年还要欢喜。
    “大秦的赋税是定数,除了国府的话,就是你们自个的,哪怕是再多。”齐猛鼓励一句,道:“你们可以使劲的侍弄庄稼,吃不完的余粮,就可以养家畜家禽,多吃些肉,对身子骨有好处。”
    “那是,那是。”村民们欣然同意。
    更有人开始盘算,要如何如何侍候庄稼了,一定要比侍弄女人卖力气。
    “齐地未用牛耕,为了让你们更加便于种庄稼,大秦要发给你们耕牛,发给你们铁制农具。”齐猛的话让村民更加欢喜。
    “耕牛?哈哈,这个好。我们有肉吃了。”有村民大声欢呼,满脸的喜色。
    “是呀。牛肉挺好吃的呀,我们有口福了。”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在战国时代,放眼天下间,只有秦国是全面推行牛耕技术。在齐地,不是没有使用牛耕,而是很少,并不普及,远远达不到秦国那种普及程度。在齐人眼里,耕牛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农具,而是肉食。
    “吃?你们就知道吃?”齐猛脸一板,沉声道:“按大秦律法,伤害耕牛者,当罪!”
    “啊!这也治罪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一众村民之口,个个一脸的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没错。谁敢伤害耕牛,谁就得抵罪。”齐猛板着一张脸,道:“耕牛一年一验,若是来岁不如今岁者,杖责。宰杀耕牛,必须要官府核准,并派官吏现场监查。私宰耕牛者,刑!”
    这番话威势十足,杀气腾腾,令人生悸。
    “那我还是不要了,不要了。”有村民立时打退堂鼓。
    “是呀,不要了。这哪里是耕牛,这是祖宗,我可不想受这罪。”一片附和声响起。
    “不要?那可不行,不要也得要,要也得要。要了就得养好耕牛。”齐猛的话很蛮横,颇为不讲道理。
    “哪有这样的理?我们不要还不成吗?”村民齐声声讨。
    “我问你们,用牛犁地一天,你们一人用几日方能抵得上?”齐猛沉声问道。
    “三天,不四天,甚至五天。”村民想了想回答。
    “一人一牛犁地一日,可抵你们三五日,如此便利之事,为何不要?”齐猛的脸色很是阴沉,冷冷的道:“要想不饿肚子,就得用牛耕。要想食有肉,饮有酒,就是用牛耕。你们都知道,秦国富饶,关中秦人食有肉,饮有酒,这是真的。然,这等美事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关中秦人死命侍弄庄稼,采用牛耕得来的。”
    这番话有理有据,谁也不能反驳,一众村民哑口无言。
    “大人,可我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