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皇纪-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庞煖也是大笑,执着司马梗的手,道:“一别多年,本以为再无相见之期,却是未曾想到,我们还有重逢的一天。”
“我多次邀你入秦,你一直未许。怎么了,这次心动了吧?随我入秦如何?”司马梗笑着相邀。
“多谢司马兄。”庞煖并没有应允。
“你还在守着那个誓言?”司马梗有些不乐意了。
庞煖慨然一叹,道:“曾仕于赵,在武灵王麾下听用,有誓在先呀。若赵不用,庞煖随司马兄入秦。”
“庞兄真信人也,一诺数十年不变!”司马梗叹息一声。
战国时代,极重然诺,一诺既出,五岳为轻。庞煖昔年在赵武灵王麾下听用,发下誓言,愿为赵效力。虽然不为赵武灵王重用,数十年过去了,他仍是没有忘记这一誓言。
“庞兄,眼下大势已不比往昔,秦大势已成,你若誓于赵,就是与秦为敌。大秦国力一旦恢复,大举东进的话,你能有胜算?你就不怕身败名裂?”司马梗压低声音,在庞煖耳边轻声道。
“时也命也!”司马梗轻叹一声。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群英聚(下)
“哎!”
一片叹息声响起,出自读书人、士子之口。
战国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各种各样因扰人的事儿层出不穷:信陵君为名所困,虽暗藏雄心,想当魏王,却终不敢踏出最后一步,篡取魏国王位,郁郁而终。
韩非为出身所困,不能背叛韩国,明知事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不得为韩国出力。韩非是韩国宗室出身,历代韩王就是他的老祖宗,他可以抛弃韩国,却不能抛弃祖宗。一个人若是连祖宗都抛弃了,谁还会信任他?谁还敢用他?正是因为这个出身,让韩非有志不得展,有才不得施,不得不为韩国谋,让他苦闷无比。
庞煖、田光、侯赢为誓言所困,最后身死。
庞煖一句“时也命也”说到读书人、士子的心坎上了,要他们不叹息都不成。
司马梗了解庞煖为人,不再多言,唯有叹息的份。
姚贾、顿弱二人先后与秦异人见礼,被绿衣使女领了进去。
“这是匈奴王子乌孙落。”马盖为秦异人引介。
秦异人一瞧,只见这个乌孙落极是不凡。身材高大,极是壮硕,虎背熊腰,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似的。走起路来,噔噔作响,一瞧便知是少有的猛士。
让人惊讶的是,此人长相威猛不凡,没有丝毫莽撞之气,却是透着一股清雅,让人大生好感。
最让人难忘的是,此人一双眼睛特别明亮,透着睿智。
“真是匈奴小部落的王子?”秦异人很是惊讶,冲马盖问道。
“的确如此。”马盖点头回答,道:“我一见此人,也是诧异,派人查过,乌孙部的确是匈奴的小部落,其王子确实叫乌孙落。据我查到的消息,乌孙落不凡,为部落敬重。”
秦异人相信他不会乱说,道:“那还好。此人只是乌孙部小部落的王子,若是匈奴大部落的话,一定为祸不小。”
“要是他是单于的子侄的话,那为祸就更烈了。”马盖也是赞成这话,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命人查探他的底细。”
这个乌孙落一瞧便知非池中物,早晚有化龙的一天。若是生在匈奴大部落的话,其人要滋扰边境,一定让人头疼。若是单于的子侄,就必然是匈奴的重量级人物,为祸就更烈了。
生在匈奴小部落,就没有这种担忧了。因为匈奴是部族制,没有一个大部族为后盾,即使你有通天的本领,也是发挥不出来,难有作为。
象成吉思汗那般,凭借一个残破的部落起家,最终统一大漠的事儿,在匈奴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是。若他是大部落,或者是单于的子侄,他不可能前来。”秦异人念头转动之际,已经想明白了。
在邯郸,胡人随处可见,甚至匈奴部落的首领都能见到。不过,象乌孙落这般不凡的匈奴王子,若出身大部落或是单于子侄,他不敢来邯郸。一旦身份泄露,就会被干掉。
“匈奴乌孙部乌孙落见过公子。”乌孙落上前一步,华夏语字正腔圆,极为正宗,冲秦异人见礼。
礼节周到,没有丝毫失误,展现出了良好的个人修养。
若他是华夏人的话,礼节周到算不得什么,问题是他是匈奴,能有如此周到的礼节,难能可贵了,众人好一阵惊讶。
“异人见过王子。”秦异人还礼。
司马梗上前一步,眼中精光闪烁,道:“王子此来,是真的参与抡材大典?”
“国尉何故有此一问?”乌孙落不慌不忙,非常镇定。
“若你是真心能与抡材大典,自然无事。若你别有用心的话,休怪大秦锐士无情。”司马梗沉声道。
“国尉但请放心,乌孙落少读中原之书,心向中原,此次抡材大典,天下英杰汇聚,乌孙落岂能不来见识?”乌孙落镇定自若,没有丝毫惊慌。
司马梗和秦异人眼睛瞪得老大,死盯着他,没有放过一个细节。
长平大战刚刚结束,赵国惨败,秦国国力大不如以前,若是匈奴探知中原内情,大举入侵的话,这会是一场大灾难。
在当时,抵挡北方边患的是秦、赵、燕三国。秦国兵威极盛,胡人惧怕,不敢近秦边,即使秦国国力不如以前,也是不惧。不过,赵国因为长平大战而精锐尽失,国势不振,若匈奴大举入侵,必然天下震动。
要知道,抵挡匈奴入侵的主力不是燕国,而是赵国。燕国主要抵挡东胡,赵国主要抵挡匈奴,秦国主要抵挡羌。匈奴之所以对赵国猛攻,是因为河套之地就在赵国手里。
河套之地是天然的牧场,土肥水美,匈奴做梦都想得到。数十年前,匈奴大举南下,想要一举控制河套之地,被赵武灵王大破于河套之地。
再者,河套之地是进入中原的战略跳板,一旦为匈奴所得,后患无穷。
数十年过去了,匈奴应该恢复过来了,再加上赵国精锐在长平大战中被秦国歼灭,正是匈奴夺取河套之地的良机,一旦匈奴大举行动,后果极为严重。
虽然秦赵是死敌,生死相搏,但在外敌面前,从来没有含糊过,一定会精诚合作,共抗外敌。是以,司马梗才有此一问。
“是我多心了,你进去吧。”司马梗没有找到破绽。
乌孙落见礼而退,在绿衣使女的带领下,进入屋里。
“你能调动黑冰台吗?”秦异人在司马梗耳边轻声问道。
黑冰台是秦国的秘兵组织,相当于现在的特工组织,专门刺探情报、暗杀。不过,要想调动黑冰台,必须要秦昭王的手令,不然,即使丞相范睢也不能调动。
“离秦之前,君上给了我旨意,可以调动。”司马梗点点头,道:“公子放心,我会命黑冰台盯紧乌孙落。若他有异动,立时格杀。”
“这个乌孙落,不能掉以轻心。”秦异人叮嘱一句。
接下来,一个个的见礼,山戎王子山戎复和越族王子博格牙虽然不错,却与乌孙落差得远,秦异人对二人倒没放在心上。
费时良久,秦异人方才迎接完成,回到屋里。
秦异人在主位就坐,司马梗和王绾坐在他左右相陪。
绿衣使女飘来,端来酒菜,一案接一案的摆上。很快,酒菜就上齐了。
胡风酒肆的疱厨技艺非凡,他们烹调的食物当然精美,色相味俱全,香气弥漫,极为诱人。读书人、士子中有不少人出身贫寒,他们能裹腹就不错了,一辈子连吃肉的次数扳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哪里见过如此精美的美食,不住咽口水,眼睛睁得滚圆,恨不得立时吃个痛快。
战国时代,因为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不高,不能大量养家畜,肉食特别紧张,吃食的次数不多。要想吃肉,大多为官宦之家,是以,久而久之,“肉食者”就成了做官的代名词。
李斯虽是才华盖世,毕竟出身贫寒,如此精美的美食,他是平生头一遭见到,食欲大动。他的自制力极强,没有丝毫表露,正襟危坐,与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士子的表现截然不同。
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赞许,这份自制力了得。
如此精美的美食当前,要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正常人都会动心。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非常不错。
“噹!”
秦异人拿起案头的小锤,朝案头上的小钟一敲,清越的钟声响起。
按照战国时代的礼仪,宴饮之前,都要击钟,然后才能开鼎就食,合称“钟鸣鼎食”。
钟声一响,意味着可以就食了,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士子大是意动,拿起短案上的钩子,紧握着,很是期盼。
鼎上的盖子,要用钩子提起放在一旁。在宴饮中,需要主人先开鼎,然后,客人才能开鼎。秦异人抓起钩子,大声唱道:“开鼎!”
手中的钩子钩住鼎盖,轻轻提起,放在短案上,鼎中的方肉出现,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谢公子!”读书人、士子按照当时的礼节,冲秦异人谢上一声,这才用钩子钩住鼎盖,放在一旁。
鼎中的方肉四四方方,很是正规,展现了极为了得的刀功,引来一片赞叹声。
若是按照“周礼”,方肉必须要切割成四四方方,要中规中矩,不能有丝毫马乎。若是切得不正,就是无礼,是大罪。
孔老夫子在这方面是很挑剔的,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切不正不食”,在他眼里,方肉切得不方正,是极端无礼之事,是对他尊严的蔑视。
其实,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周礼已经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了,谁在管这些呢?当然,今晚上的宴饮很正规,胡风酒肆才把方肉切割得很方正。若是在平时,没有如此正规。
“这方肉切得很方正,若是孔子在这里,一定不会说‘切不正不食’了。”秦异人端起酒爵,调侃一句。
“哈哈!”一片大笑声响起。
儒家在后世很牛B,在当时,不过是以王道天命自居的学霸而已,凡是与儒家观点、观念不合者,都被他们骂为歪理邪说,只有儒家才是正统,才是天命所归,这为百家瞧不起。在百家眼里,儒家不过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秦异人这话,说到读书人、士子的心坎上了,谁能不笑?
“干!”秦异人举起青铜酒爵。
“干!”士子、读书人响应。
(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廉颇的邀请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异人停箸不食,扫视一众读书人、士子,缓缓开口,道:“诸位是士子,未来的国之栋梁,不知诸位对天下大势有何见解?”
今天邀请这些读书人、士子前来饮宴,除了相互认识一番外,还要招揽。既然要招揽,必然是要查其品行才具,秦异人这是在考较他们。
“秦诚虎狼之国矣,残暴不仁,长平一战,坑杀二十万赵卒,虎狼之性千古未之闻也。”立时有士子大声诋毁,愤愤不平。
“好!”立时引来一片叫好声,不少士子大声附和。
白起在长平坑杀二十万赵国降卒,震惊天下,被天下人所骂。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是有不少人因此事而骂白起。
一时间,谩骂声响成一片,不少士子、读书人气愤难言,脸红脖子粗,仿佛白起杀的不是赵卒,而是他们的老祖宗似的。
秦异人和司马梗、王绾对视一眼,没有丝毫情绪波动,仿佛这些士子、读书人的谩骂之词不存在似的。
并不是所有读书人在谩骂秦国,这些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不住摇头,一脸的惋惜。
秦异人注意观察,只见李斯、韩非、尉缭、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正襟而坐,脸上没有情绪波动,仿佛没听见似的。
“嗯。不愧是大才。”秦异人看在眼里,暗中赞赏。
“李斯,你有何高见?”秦异人点名了。
“公子,高见不敢当,李斯有一点浅见。”李斯冲秦异人一抱拳,提高声调,道:“诸位,你们之见何其谬矣!”
李斯这话太过惊人,那些谩骂的读书人、士子大是震惊,打量着李斯,大是气愤,有人喝道:“李斯,你这话何意?”
“你们只知杀降之残暴,却不知秦为何要杀降?”李斯的声调很高,在座的人都能听见,道:“秦王一代雄杰,白起一代名将,诸位自问才具能与之比乎?”
秦昭王一代风云雄杰,白起旷世名将,这些读书人、士子虽然对他们很是不满,却不得不承认,要论才具,他们万万比不了。
“你们比不了。”李斯道出他们的心里话,接着道:“你们能看明白,秦王和白起为何就看不明白?坑杀二十万赵国降卒,那是不得不为。”
“不得不为?”
“胡言乱语。”
一片喝斥声响起,出自那些愤怒的读书人、士子之口,瞧他们那气愤样儿,恨不得把李斯撕着吃了。
尉缭、韩非、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却是微微颔首,大为赞同。
“二十万赵卒降秦,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如此之事。”李斯不慌不忙,接着剖析道:“若秦不杀,就得把他们分散到秦国各地。秦虽是第一大战国,却疆域并不广,关中、巴蜀、黔中、河内、河外之地罢了,其地不过千里,二十万降卒岂能容得下?”
秦国虎狼之名在外,不过,秦国的疆域并不算大,主要是现在的陕西、四川、贵州平原、甘肃南部,相当于现在的三两个省那么大。若是不杀掉二十万降卒,而是安排在秦国,秦国还真找不出地方来安顿。
“更何况,这二十万降卒是赵国精锐,身经百战,经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一旦作乱,后果不堪设想,必将搅乱秦国。”李斯的剖析很有道理。
这二十万赵卒全是赵国精锐,身经百战,有不少人追随赵武灵王击胡。若是把他们安顿在秦国,作乱是必然的,他们一旦起事,后果难以设想。
“那也不能杀呀。”
“还可以放回赵国。”
有不少读书人、士子不再言语,却有不少读书人、士子仍是不服气,大声争辩。
“放放放……回赵国,就是放放放……虎归山,遗害害害……无穷!”韩非结结巴巴,接过话头,大声说道。
一句话憋得他脸红脖子粗,仿佛被人掐住脖子一般。
“韩非公子所言极是。”尉缭适时开口,道:“二十万赵卒,若是放归赵国,只需要稍加休整,又是一支能征善战之师,秦在长平的胜利将化为乌有。”
若是二十万赵卒被放回来,赵国只需要给他们装备,再让他们休整一番,一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就会复现。更何况,他们在长平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他们就是复仇之师,一旦与秦战,必是人人拼命,这对秦国来说,是巨大的威胁,秦国在长平大战取得的胜利就会不复存在。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可怕的后果,秦昭王这才决定把二十万赵卒杀掉。只不过,他是秦王,不能出面,只能暗示白起,白起很不愿杀降,却不得不执行秦昭王的命令。
若当时秦国的疆域更大些,大上三五倍的话,就有地方安顿这些降卒,就不会发生杀降之事了。
“杀降一事,困扰我许久,今日听君一席话,终于解惑。”有不少士子明白过来,大是赞成李斯的剖析。
“那不也行,绝不能杀无辜。”
“就算赵有罪,赵卒何辜?”
仍有不少士子咬定青山不松口,认定死理。
对于杀降这事,秦异人也是惋惜,却是无可奈何。他曾扪心自问,若他是秦王的话,他会如何做?他想来想去,想不到一个两全之策。
秦昭王的手段虽然残暴了些,却是干脆利索,不留一点后患。
“公子,你这一手高明。”司马梗在秦异人耳边轻声道:“那些咬定长平杀降一事不放的读书人、士子,不知变通之道,只认死理,无才具,我们就不邀请他们入秦了。”
士子提到最不光采的杀降之事,秦异人不动怒,而是静观其变,就是在观察,哪些人懂得变通之道,哪些人只会认死理。如今,答案出来了,司马梗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邀请。
“这些认死理的人,就留在山东,让他们祸害山东之地吧。”王绾眼中精光一闪,说出一番狠毒之言。
这些只会认死理,不懂变通之道的士子,即使入秦,最终的结局也是违背秦法而获罪,对秦国没有任何用处。让他们留在山东之地,在山东空谈,祸害山东之地,这对秦国有莫大的好处,王绾真够精明的。
甄别了读书人、士子,接下来就是吃肉喝酒,气氛倒也不错,直到深夜方散。
秦异人特的把尉缭、韩非、李斯、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留下来,命人送上茶水,笑道:“留下诸位,是有事要与你们相商。”
“公子尽管吩咐。”尉缭他们异口同声的道来。
“抡材大典固然是善举,然而,事儿却特别多,我忙得焦头烂额,依然忙不过来,我是想请你们助我一臂之力。”秦异人直奔主题。
“呵呵。”尉缭他们发出一阵畅笑声,道:“这是大好事,若公子需要我等出力,我等一定尽心尽力。”
抡材大典是大好事,很多人受益,若是能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这是天大的好事,不会有人推辞。
“那好。”秦异人打量李斯,道:“李斯,你就来管用度。”
管用度,就是管金钱,能够调用一切人力财力物力,这是莫大的信任。李斯却是傻了,愣怔了半天,这才清醒过来,忙推辞:“公子,李斯本一介布衣,不过一小吏,恐做不来。”
“没做过,有何要紧?”秦异人笑着鼓励道:“没有人是天生就会,都是从不会到会磨炼出来的。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谢公子!”李斯本是一介布衣,楚国一小吏,这辈子还从未被人如此信任过,心里暖烘烘的,眼里噙着泪水,很是激动。
丞相,就是一国的管家。
李斯是秦始皇朝的丞相,除了他善于创新外,还在于他善于运筹调度。把这事交给他,再合适不过了。
“尉缭、蔡泽,我有一事要交给你们。”秦异人打量一眼尉缭和蔡泽,道:“你们都知道,天下五大商家,还有很多商社,都答应襄助抡材大典,我要举行一场拍卖会,把冠名权、赞助权拍卖出去。这事也需要人手来打理,就有劳二位了。”
邀请商家襄助一事,已经天下皆知了,尉缭他们当然知晓,齐声应道:“公子请放心,一定尽力。”
“你们几位,就襄助。”秦异人冲韩非、庞煖、姚贾、顿弱道。
“谢公子。”能为抡材大典出一份力,他们当然没话说,很是振奋。
尉缭、李斯、蔡泽他们大是振奋,没有歇息,而是立时投入,开始调用人手。人手当然是从读书人、士子里征调,这消息一传开,士子们大是欢喜,人人愿出一份力。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秦异人终于可以轻松了,只需要稍加指点就成。
秦异人的观念虽然新奇,然而,尉缭、李斯、韩非他们是盘盘大才,理解力惊人,很快就能跟上秦异人的思维,把事儿办得妥妥的。
“不愧是名垂千古的大才呀,真是了得!”秦异人好一通赞叹。
这天,孟昭快步进来,冲秦异人禀报,道:“公子,廉颇将军派人来了。”
“廉颇?”秦异人大是诧异。
自从上次在胡风酒肆与廉颇见面后,再也没有见过廉颇,他怎么突然派人来了?
“是廉颇将军的家老。”孟昭的回答让秦异人更加惊讶。
家老就是管家,是廉颇的左臂右膀,他亲自前来,必是有大事,秦异人道:“叫他进来。”
孟昭应一声,忙去传命。
“廉颇有何事?”秦异人很是疑惑。
正疑惑间,孟照领着廉颇的家老进来,冲秦异人见礼。
“免了。廉颇将军有何要事?”秦异人问道。
“将军欲邀公子今晚饮宴。”家老忙回禀,很是恭敬。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又见黄石公
廉颇的府第座落在邯郸城东,占地极大,有上百间房屋。
秦异人带着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骑着骏马,来到廉颇府第。
“异人公子,请进。”秦异人刚到,府上的佣仆忙迎接上来,冲秦异人见礼,满脸的笑容,很是恭敬。
秦异人下马,把缰绳递给佣仆。
孟昭、马盖、范通三人对廉颇极是心折,不住整理衣衫,生怕有丝毫失礼。
“小兄弟,你可算是来了。”廉颇大步而来,气势不凡,如同一头凶兽在奔驰似的。
“见过将军。”秦异人见礼。
“免了,免了。”廉颇不住摆手,来到秦异人身边,亲热的拍着秦异人肩头,笑道:“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两人在胡风酒肆初次见面,虽然有冲突,更多的却是钦佩。廉颇钦佩秦异人目光独到,见识过人。秦异人钦佩廉颇心胸坦荡,气度宽广。
“将军,你请我来为了何事?”秦异人颇是好奇。
自从胡风酒肆一别,两人多日未见面了,秦异人还真想不明白廉颇为何请他前来赴宴。
“没事就不能请你前来饮宴吗?”廉颇眉头一立,反问一句。
“啊,我明白了。”秦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