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匡扶后周-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挠郭荣北伐的惩戒。
郭荣对冯道倒是十分看重,其实人家冯道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新帝登基,最重要的不是南征北讨,而是稳定!稳定重于一切,要不是郭荣急于向军方展现自己的果敢勇毅,冯道的提议就是郭荣的不二选择。所以即便冯道对自己有所顶撞、甚至有所贬低,郭荣依旧将为先帝修缮陵寝的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在古代,这可是皇帝亲信、一国丞相才能肩负起的任务。
见冯道去意已坚,郭荣也只好点头应允。不过他并没有同意冯道辞去所有官职的请求,而是保留了冯道中书令的职位,并明诏天下,册封冯道为瀛王。
冯道坚辞不就,可实在是耐不住过郭荣的请求。用郭荣的话说,冯道就是父皇留给他的一盏指路明灯,岂能不加以重视?!何况冯道先前反对北伐之事,也却有一番道理。
听郭荣这么一说,冯道很受感动,对郭荣郑重地拜了几拜。他对郭荣说道:“老臣出仕之后,历经数代,只有先帝和陛下能够仁慈对待百姓,不对他们肆意欺凌,设身处地地帮他们改善生活。老臣本想糊涂度日,却被先帝和陛下打动,竭心尽力,为咱们大周谋算。如今虽然因为年龄和身体愿意,退守林下,却也愿为我大周摇旗呐喊、稳定民心。”
在送走了相对满意的郭荣之后,冯道将董遵诲留了下来,对他说道:“最近不知怎么,总想回忆往事,也想找个人好好聊聊天。今天你应该也没有大事要办,就陪陪我这个糟老头子吧!”
董遵诲连忙答应下来,历史上冯道因为反对北伐一事心结未解、郁郁而终,现在看来,总算还有些精神。也许等他闲了下来,没有繁杂的政务要处理,不再劳心劳力的他也许还能多活十多年呢!
冯道对董遵诲说道:“我刚刚出仕的时候,投靠了号称‘燕帝’的刘守光,当时我还是个愣头青,甭管主上接不接受,时不时给他提些意见。而且当时我也是以魏征为偶像,遇事就直言相劝。于是……”
董遵诲好奇地问道:“于是您就升官了?”
冯道大笑,“于是我就被打入死牢,随时可能会被问斩。也许这种生存状态提醒了我,让我以后总是在保全自己的基础上再来委婉劝诫,后来我被朋友设法营救出来,再后来虽然没有青云直上,却也算是出人头地。”
“所以您就保持这个节俭的习惯,来随时提醒自己?”董遵诲好奇地问道,自从他离开随州来到冯府,就发觉冯道对自己很是俭约,从不舍得购置些奢华物品。
冯道自失地一笑,点头说道:“也许是吧,当年我做随军掌书记,住在茅草棚里,还没到分配床和卧具的级别,就是睡在草垛上。后来俸禄多了,倒也请了些随从、仆役,照样有钱大家花、有饭大家吃,也没有搞什么特殊,却从来没觉得清贫。其实就是这样,就算揽下再多的财物,一朝身死,万事皆空。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全指望你留下的父荫过日子,那还不如让他平凡度日,免得牵扯进复杂的官场漩涡中。”
董遵诲连连点头,笑着说道:“我过去听人说(历史书上的记载),过去有人给您送抢来的美女,您都设法推辞掉了,实在是退却不开的,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日后送她们返乡。而您在(丧父后)辞去翰林学士返回故里时,正值大旱,您倾尽家财赈济乡民,亲自耕田背柴,并帮助鳏寡孤独耕地。您的这些举动,十分值得我学习!”
冯道轻轻一笑,当年也不过是为了求名而已。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后台,不搞些小动作如何出名,不出名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冯道又与董遵诲闲聊一段时间,这才笑着说道:“我平生有几件事做得很是得意,第一件事,就是告诫(后)唐明宗善待百姓,防止谷贱伤农、谷贵饿农,并劝说他实行仁义;第二件事,就是协助众人以雕版印刷《九经》,弘扬文教事业……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我这大半辈子,还有两件事情,足以宣慰余生:
第一,就是我做宰相以后,不管读书人是否贫穷、有无背景,只要他拥有真才实学、只要他还有事业心,那我就会对他进行提拔重用。而我不管那些个世家子弟平日里如何显贵,只要他们没有能力、品行不端、办事浮躁,我就会他他们进行抑制、冷遇。这些年下来,我总算是培养出一个高素质、有能力,却独立于世家的阶层;
第二,当年契丹入主中原,我背负着汉奸的名义、背负着贪慕富贵的名义前去参见耶律德光,自贬自己,谈笑间却救活了不少百姓,缓解了契丹人的残暴举措,减少了契丹人南下造成的破坏,活人无数。当年有许多人要给我建生祠,我竭力反对,这遍及天下的生祠才没有建起来。
不过,我这些举动后世肯定会引发不少争议,我死之后就算是洪水滔天,只要有利于百姓、无愧于良心,我又有何惧?!……”
看着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却有些云淡风轻的冯道,董遵诲不知道哪个才是他内心的真正面目。不过对他来说,冯道终究是他的亲人,而亲人总不会害他。在冯道的教育下,董遵诲对为官之道又有了新的领悟。三天之后,这才回京,而京中已有大变!
……
第337章 全国海选
卷三'第337章全国海选——
第337章全国海选
感谢书友“老周老周”投出的月票
郭荣回转开封府后,正式册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备礼册命。同时,进符彦卿为太傅,改封魏王。郭荣还对随行北伐的将士进行了赏赐提拔,比如刘词、王彦超、李筠三人,郭荣都给予侍中的加衔。
在大家的感恩声中,郭荣立即命令刘词移镇长安,王彦超移镇许州;李重进移镇宋州,加同平章事衔,兼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张永德加封校检太尉,兼任滑州节度使;药元福移镇陕州,白重赞移镇河阳,韩通移镇曹州。至于董遵诲,晋升为归德将军,兼任严州刺史。
此次北伐,郭荣虽然没能攻下晋阳内城,却掠夺了大批百姓、财物,虽退犹荣。而且后周的疆域向北推进了一大步,与府州等地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在石州、隆州一线设立防御圈。在这样的局势下,各地节度使根本不敢反对郭荣的移防命令,全都乖乖听话。
这一日,郭荣接到了各地节度使依令行事的报告,他微微一笑,便召集群臣,对众人说道:“兵贵精,不贵多。如今百余名农夫所上交的赋税,不过才能供养一名甲士而已,国家的军费一直比较紧张。而且现在军中,掺杂了不少骄堕老卒,他们战前慷慨激昂,到了打仗的时候却会临战退缩,就像是吸血的蠹虫!”
群臣都不敢说话,大家都知道郭荣这是在发泄高平之战中的怨气。当时临阵脱逃的樊爱能、何徽两人及他手下的数十名将官,已经被郭荣斩首示众。现在郭荣明显是在敲打大家,谁又敢触这霉头?!
郭荣轻轻一顿,见大家全都认真听讲,这才说道:“朕纵览历代的宿卫,发现其中羸弱士卒占了多数,加上将官们吃空饷、喝兵血,宿卫军的战斗力极低。一旦遭遇大敌,不是临阵退缩,就是马上投降,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回想数十年来,国姓屡屡更改,社稷屡屡被颠覆,其根源都在这上面!
既然找到了这变乱的根源,咱们大周就得将它祛除,决不让这毒瘤再在我大周生长!有鉴于此,朕准备检阅众军,留下强壮的士卒,淘汰那些个羸弱兵卒,以振奋军心,免滔覆辙!”
郭荣携北伐之威、数战之功,提出这精兵之策,群臣谁也不敢反对,全都表示赞同。
郭荣于是命令殿前都指挥使董遵诲,检阅开封府中各军将士,从中挑选精锐,补充到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前司)。同时,郭威还下诏命令各地节度使,挑选精锐将士,进京候选。并以入京将士的精锐程度、人数,来衡量各地节度使的治军成绩,按照事先颁布的奖惩标准进行奖惩。
此令一下,刚刚移镇的节度使们不敢怠慢,甭管是心疼还是不心疼,也只能将手中精锐的牙兵们交了出来。要是换在移镇之前,众人少不了要讨价还价一番,可是现在离开了熟悉的地方,离开了自己人掌控的地方政fǔ,大家哪里还有这反对的底气,争先恐后地上交这些个精锐士卒。
董遵诲接到挑拣精锐士卒的差使之后,立即在城外择地建立训练大营。凡是地方上来的士卒,全都被董遵诲扔在了这训练大营中,打乱编制,按照新兵来训练。
董遵诲自转世以来,大小战斗不下百起,战斗经验十分丰富。加上他转世以前,高中、大学都受过军训,平时也看过不少军事题材的书,对于整训部队也有自己的心得。
这些地方上选派的士卒,往往都是一方节度使的牙兵出身,节度使们为了笼络他们,往往给他们较好的待遇、超常的地位,以至于牙兵们养成了桀骜不驯、不尊军纪的坏习惯。董遵诲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士兵们再次将军纪装在心中,养成军纪大于天的概念。
其实古代的军法还是十分严厉的,比如说古代有七禁令五十四斩之说。董遵诲过去并没有系统了解过军法,现在看到小说中常见的七禁令五十四斩很感兴趣,他认真研究了一番。
所谓七禁令是指轻军、慢军、盗军、欺军、背军、乱军、误军;而五十四斩也可以分为十七项,分别是悖军、慢军、懈军、构军、轻军、欺军、淫军、谤军、奸军、盗军、探军、背军、狠军、乱军、诈军、弊军、误军等。
如果严格按照这些军令行事,除了严格训练的士卒,大多数部队都要斩杀一半以上违法的士卒。董遵诲对这些军法进行了适当的变革,除了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继续执行斩刑以外,剩下的全部按照罪行轻重来打军棍。
头十天下来,绝大多数士兵都多多少少挨了几军棍,一到夜里士兵们全都扒下裤子、敷上药膏直叫唤。大家压低了声音,疼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起初也有士兵相互串联,准备当逃兵,或者奋起反抗,可最后全都不了了之。
一是大家都没有配发武器,而董遵诲的卫队全都全副武装,就算是串联作乱也是挨打的命;二是董遵诲与大家同吃同住同训练,没有一丁点特殊化;三是营中的伙食特别好,油水十足,赶得上馆子里做的菜;四是大家都拿了新发的饷钱,足额实发,没有一丝克扣。
再加上董遵诲虽然训练的时候对大家很是严格,平日里却非常平易待人,时不时亲自派军医来为大家敷伤药,夜里值夜经常帮大家掖掖被角,做足了礼贤下士、善待兵丁的样子。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不辛苦训练也对不起他。而且董遵诲的几个结义兄弟,像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等人,也帮着董遵诲安抚军心,稳定了士兵情绪。
一个月的整训过后,部队的容貌焕然一新。董遵诲也从中发现了不少人才,比如说罗彦环、郭彦斌、田重进、潘美、张琼、王彦升等人,这些在宋史中留下赫赫声名的大将,如今不过是军中寻常一兵而已。董遵诲将他们按照训练成绩全都提拔起来,顿时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崇拜。可以说这次全国海选精锐士兵,董遵诲可算是占了大便宜!
……
第338章 平边策
第338章平边策
后周显德二年,历史上就是个大忙年,这不,正月还没有过完,定难军节度留后李彝殷就因为不满与之相邻的府州折从阮之子折德扆升为节度使折从阮、折德扆父子同为节度使,拒绝府州使节通过其辖境入周
如果放在往日,使节也只能黯然回府,可是现在后周已经攻占了北汉南部大半地区,府州的使节只需要绕路就可以来到开封府,并向中枢群臣狠狠地告了李彝殷一状,就连皇帝也知道了此事
对此,大臣们是这样对皇帝说道:“夏州地处偏隅,朝廷对他们素来优待,以防他们投靠辽国、伪汉或者党项野族此次李彝殷之所以不让折德扆的使者过境,无非是因为那折从阮、折德扆父子同为节度使,李彝殷嫉妒而已臣等会议一番,觉得那府州偏居一隅,兵少将寡、财力单薄,无足轻重而夏州羊马众多,骑兵为数不少,咱们不若抚谕李彝殷,平复其情绪,也算是维系了如今安定祥和的局面,保全大局”
郭荣是谁?他平生有进无退、坚忍不拔、遇强愈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去年郭荣近登基根基不稳,面对气势汹汹的辽汉联军,郭荣就敢率军出征,将辽汉联军赶出后周边境,并主动北上攻击北汉,愣是气死刘崇,又从北汉身上割下大片领土来这样的人岂会在乎夏州那小小的军队威胁,岂会为了它而改变自己的心意?
于是郭荣大笑,大声质问道:“好一个维系安定祥和,好一个保全大局如果这就是大家想要的和谐社会,那咱们还建立这个中央朝廷干什么?
朕当日征讨晋阳,折德扆主动率军前来接应,且为我出兵作战朕封赏折德扆担任节度使一职,只不过是酬谢他的功绩,如果李彝殷能够做到折德扆所做的一半,朕就加封他为节度使可那李彝殷做过什么?
李守贞叛乱时试图从中渔利的就是他,我们征讨伪汉时按兵不动的也是他,为刘崇通报消息的还是他
夏州虽然有些个骑兵,但他们那里只产羊马,所有物资全都依仗中原,要是朕下令隔绝往来,夏州所有的生活物资就会紧缺,就算是一口破铁锅,也会成为他们家传的宝物
再说了,夏州就算是有些骑兵,难道还打得过辽国吗?朕连辽军都不害怕,难道还惧怕一个小小的夏州立即下诏给李彝殷,马上向朝廷请罪,并开放府州与朝廷的往来通道如若不然,朝廷就会封闭与夏州的市场,朝廷刚刚整训好的殿前司人马就会兵发夏州、平定叛乱,到时候毋谓朕言之不预”
于是,后周立即选派使者强势前去质问于是,胆颤心惊的李彝殷便将所有责任推到手下身上,斩杀自己的属下,并献上大批财物向后周请罪于是,已经接到朝廷密令的朔方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等人停止集结部队,乐呵呵地赶着夏州进献的牛羊财物返回驻地
郭荣看了下夏州进献的礼单,根据武德司的情报,这已经将夏州的府库掏空了一半以上他这才笑嘻嘻地安抚了夏州使者,重申了后周睦邻友好的既定政策,然后送走了满头大汗的夏州使者
同日,郭荣下令整顿漕运,尤其是兵部、枢密院的运输船队,属于重点整改的对象消息传来,兵部几个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幕僚就上吊自杀,剩下的官吏连忙托关系找门路,想尽办法填补差额
当然,郭荣也不是一直唱黑脸,有的时候,他也是很体贴民情的因为漕运自后晋、后汉时期就一直不给“斗耗”,许多负责押运的官吏不少因为运输途中正常的耗损而造成粮食亏欠,资不抵债被判了死罪郭荣下诏,从今开始,每斛粮食给损耗一斗
在斩杀了十七名贪官污吏、捉拿一百五十四名官吏下狱之后,后周漕运能力提高迅,漕运面貌焕然一而整顿漕运之后,后周的远程机动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沿着黄河一线的各大渡口、港口都进行了相应的维护、整修,并在港口设立仓库,储存粮食、军械等战略物资
完成这一切之后,郭荣下令群臣畅所欲言,陈述最近政事的得失利弊郭荣保证绝不因言治罪,不会封堵言路
郭荣说得也很是实在:“朕即位以来,很快出兵北伐,对各位爱卿的才能,并没有全面的了解,甚至连面孔都没有记清楚如今如果不采集他们的言论、观察他们的行为,又怎么能明晰他们的主张,无法看出各位爱卿才气韬略的高低深浅、对各位爱卿的任用是否妥当”
此言一出,大家很受鼓舞,奏雪片一样飞入朝堂,郭荣对此很是认真,逐篇阅读其中大半是空言大论,从孔子的经典语录中找出部分语句,敷衍成篇当然也有许多人认真思考,写出的文章很令郭荣深思这些人约有二三十名,以王朴、杨昭俭两人为首
于是,郭荣召集范质、王溥、李谷等宰相大臣,对他们说道:“朕观历代君臣,欲求治平,实在是不容易自从唐、晋失德,天下越来越乱,权臣叛将,不断窃国权柄,乃至登基为帝到了太祖郭威抚有中原、平定两河之后,天下才稍显安稳,可吴地、蜀地、并州等地依然不服从中央,自立为国朕日夜愁思,却一直没有想出好主意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前段时间上的二三十人,多有明哲之人朕准备让他们各抒己见,对朝廷如今的政策发表一下评论,如有可取之处,朕一定会予以采纳,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大家连连点头,齐声称赞郭荣于是郭荣召集那言之有物的二十余人,上殿亲试,亲拟了两个题目,分别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
给材料作文,尤其是限定题目的作文最让大家头疼,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甚至高中四年级,这一般是让大家痛恨不已的作文形式,古人也不例外
在郭荣限定的短短半天时间内,大家较劲了脑汁,好不容易才写出这两篇文章来郭荣顾不得用膳,连忙看了起来,不久,他就从中发现了一个人才,那就是比部郎中王朴
王朴在文章中写道:“微臣觉得中原朝廷丧失吴地、蜀地、并州等地,无不是因为丧失了治国之道如今一定要率先考虑这丧失国土的根本原因,才能够知道收复失地的最可靠方法
在微臣看来,当时中原朝廷丧失国土的时候,没有不是因为君主昏庸臣子奸佞,军队骄横百姓穷困那时奸人乱党在朝中炙手可热,强将武夫在外地横行霸道由小及大、积微成著,这才败坏了社稷的根基
如今朝廷想要收复失地,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了晋用贤人斥退奸佞,可以收罗人才;布施恩泽讲究信用,可以团结人心,奖赏功劳惩罚罪过,可以鼓励贡献;革除奢侈节约费用,可以增加财富;蓄养民力减少赋税,可以富足百姓
等到群贤毕集、政事理顺、才用充足、士民归附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势起兵,成就千秋功业而对方的民众看到归顺我朝的好处,发现我方有必胜的实力与形势,就会归附于我到那时,熟知敌方内部情况的人就会来主动通告,熟知当地山川地理情况的人就会踊跃来当向导顺从天意、讨伐逆臣,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大凡进攻夺取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先易后难南唐与咱们接壤的边境过两千里,地势平坦容易骚扰对方咱们可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敌军防备东方咱们就进攻西部,敌军在西部设防咱们就攻击东部,反正陛下整治了漕运,咱们可以发挥这运输上的优势到那时,敌军一定会东奔西走疲惫不堪,咱们则可以趁机探明对方的虚实强弱,而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肯定会取得战果而且咱们并不需要大举动用,只需要不断骚扰即可南唐如果置之不理,咱们就趁机夺取土地、俘获百姓;南唐如果慎重对待、频繁出动主力,就会消耗他的国库财物,削减其战争实力像这样,咱们就可以轻松占据长江以北各州县而后就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侵占长江以南地区等到拿下南唐,岭南、巴蜀之地就可以传檄而定哦
等到我大周平定南方,就可以以幽燕为跳板,进攻伪汉北汉,与辽国展开会猎而伪汉前不久会战失利,国力空虚、士气沮丧,根本就挡不住咱们的进攻,咱们可以轻易擒获之所以将他放在最后,就是让他充当咱们与辽国之间的缓冲地带,防备辽军这个庞然大物突然南下,耗费咱们的实力只要咱们大周平定南方,国力暴增,就有底气与那辽国叫板,不会在意这小小的伪汉
如今咱们大周士兵精干、武器齐全、将士效力、诸将用命,只要做好开战前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出动平定四边微臣只是一介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只希望陛下能够宽宏大量,饶恕臣的肆意进言”
郭荣看完这策论之后,大加赞赏而且群臣当时大多墨守常规、苟且偷安,所对策略很不实用,只有王朴神情俊逸、气势刚劲,有智谋能决断,而且他的规划建议,全都附和郭荣的心意于是郭荣立即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
就在郭荣野心勃勃、拔剑四顾的时候,不长眼的家伙来了
!#
第339章 奸佞误国
卷三'第339章奸佞误国——
第339章奸佞误国
感谢书友“世间飘”投出的月票
话说,后蜀趁着后周郭威驾崩、郭荣登基的有利时机,悄悄出兵吞并了后周的秦州、成州、凤州、阶州四地。当时后周忙于应对辽汉联军的军事威胁,一时抽不出力量来反击,也只能默许了后蜀对这四州之地的占领。
按理说闷声大发财,你后蜀孟昶好不容易才从一代强人郭荣手里抢得四州之地,还不赶紧夜里躲在被窝里好好偷笑一番,千万别嚣张。可孟昶这个人,也许是被美女们消磨掉了不多的脑细胞,居然大张旗鼓地在四州设立政权,并下令对四州之地征收双倍的赋税。
在孟昶看来,四州之地应该为他的出兵军费买单,缴纳双倍的赋税并不过分。可在四州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