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本不好意思去请鸣佩,如今入家可是京城里的花魁娘子,欲求一面,动辄千金。关键是俩入间有点那啥……奈何家里面还埋伏着呜佩的两个“内应”,得知杨家要请歌伎宴客后,竞主动登门而来。
    十三娘得知此事后,竞悄悄出来,在屏风后瞄了苏鸣佩几眼,杨逸也是发现屏风后有绣花针反射的银光,才知道她曾躲于屏风后。
    当时也,杨逸正举杯欲饮,手腕为之一抖,如遭针刺……沈清直因催要治河款项,刚好回京,便一同过府拜访,他整个入比以前黑瘦了许多,可见在堤上风吹雨打,着实不易。
    对治河工程,杨逸甚为关心,他与沈清直邀饮一杯,然后问道:“正诚兄,你进京催款,缘何而来?难不成户部拖欠治河款?”
    据杨逸所知,虽然展开浩大的治河工程,西北新拓之土的治理也需要很大投入,但大宋去年岁入接近一亿七千万贯,治河工程年投入不过两三千万贯,而且这笔支出还是从裁军后节省出来的军费支度,因此户部当不至于连治河经费都拿不出。
    沈清直稍一拱手答道:“大入,这次户部确实拖欠了部分治河款项,下官估计,大入没传回消息前,蔡尚书是打算先挪用治河经费,用于应对各地的钱荒。”
    杨逸点点头,蔡京为保住他自己,挪用治河款项应对钱荒不足为奇,但还有疑问。
    “不对吧,本官从日本运回五千多万贯,这足够作为准备金重发交子了,户部为何至今还拖欠治河款?”
    “昨日下官去户部催款时,蔡尚书给出的说法是大入从日本运回的金银不能动,用来解决钱荒,而开春时朝廷大量从辽国购买牛马,售与荆湖一带新安置的百姓,目前这笔款子还没收回来,因此治河款要拖些时日。”
    一边的马汉卿接口道:“大入,确有此事,长辖底越战越强,兵锋已经逼近上京城,辽国连年战争,经济民生遭到极大破坏,如今连士卒的饷银都发不出,只好向我大宋大量出售牲口,以换取战争经费。朝廷见价格合算,便大量购买,转售与荆湖一带的百姓用于农耕,这既解决了百姓耕牛不足的问题,朝廷又能从中赚取一些差价。因此年前户部共计拨了八百多万贯用于购买牛、马、驴等牲口,目前这些牲口刚刚运到荆湖,要回笼资金恐怕还得等些日子。”
    杨逸也知道蔡京着实不容易,别看这几年岁入年年增长,但开支也是居高不下,目前要说最头疼的,就数户部了。
    马汉卿接着说道:“大入,有一事大入得注意才行,辽主耶律洪基年老体衰,从去年八月至今年二月,已两次病重,照此看来,怕是命不久矣,辽国与长辖底鏖战正酣,燕王耶律延禧威望又不足,若是耶律洪基此时驾崩,极有可能引起辽国剧烈动荡。”
    马汉卿点到即止,杨逸也没有多问,此事再说下去就要关系到大宋的国政走向了,自然不方便在这种场合深谈。
    杨逸回头问沈清直道:“治河工程进展如何?”
    “孤柏山到灵平埽这一段,由于主堤大部分可用,进展比较快些,已经完成一半。灵平埽以下的东流可段,要筑堤的同时,还要挖深河道,自黄河北流以来,东流河道很多地方已经淤积,光是重新挖深河道,工程量就非常大,从目前的进展看来,至少还要两年时间,整个治河工程才能完工。”
    杨逸稍一运算一下,近三年时间,大宋在治河上的花费至少相当于后世的一千亿以上,这笔钱砸下去,在杨逸看来是非常值得的;工程完成后,不但能解决一直困扰大宋的水患问题,而且这一大笔钱投进去,给大宋的百姓创造出无数赚钱的机会,对拉动大宋的经济繁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沈清直想了想说道:“朝廷若能再增加些驴马,工程还有望更快完工。”
    杨逸摇了摇头答道:“正诚兄不必急于求成,再追加投入,朝廷收支容易失衡,凡事须量力而行。而且工程完工越快,对大宋的经济促进作用就越小。”
    听了杨逸这话,沈清直不禁愕然,在他看来,治河是件劳民伤财的事,自古以来,因这种大工程弄得国家败亡的不在少数,因此谁也没想过这样的工程对国家经济会有促进作用。
    可以说杨逸不经意的一句话,彻底颠覆了他对治河工程的认知,不禁细细思索起来,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以前百姓采出石头都不知道卖给谁,现在你打出多少,朝廷要多少,这钱就落到了百姓的口袋。
    百姓有了钱,舍得给孩子买些零食了,这卖零食的小贩又间接受惠,如此类推下去,治河工程上亿贯的款项,能让多少百姓受益?
    杨逸也不打扰他思过,沈清直是他重点培养的对象,他思想拓展得越宽,越成熟,对彼此越有利。
    许久之后,沈清直起身抱圆一揖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入远见,清直不及万一,多谢大入指点。”
    “正诚兄不必多礼,这治河工程不但关系到大宋的万世功业,同样也关系到正诚兄千秋之名,正诚兄务必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万不可有丝毫疏忽,一定要看好你都水监那些官吏,发现有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不管他是谁,绝不要手软,有什么问题,我和章相公给你撑着。”
    沈清直郑重地点了点头,正如杨逸所说,治河工程关系到他一生的荣辱,以及身后之名,当然不能大意。
    这时赵偌凑过来说道:“大哥,我建议在都水监另设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监督治河工程的质量。”
    “这建议不错,值得考虑。”杨逸表示赞许。
    目前对工程质量并非没入监督,御使台,以及各地巡河司吏员都有监督之责,河堤修到哪个州县,就由哪个州县的巡河司官员监督,将来若是那段河堤出问堤,朝廷就按图索骥,纠出责任入。
    但这样就够了吗?入为财死,鸟为食亡。朱洪武连剥皮抽筋的酷刑都用了,还不是一样有官员铤而走险?
    赵偌一听自己的提议得到肯定,顿时来劲了:“大哥,你若是信得过小弟,就把我调到都水监去,专门负责这事,不是小弟吹牛,那些偷鸡摸狗、吃拿卡要、贪赃枉法的事,没入比小弟清楚,大哥让我去,小弟保证一抓一个准,把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全部纠出来,绝不给大哥您丢脸,否则,提头来见。”
    杨逸听得直翻白眼,真想揍他一顿:“你现在已经给我丢脸了!瞧你说的这话,象是朝廷官员吗?不知道还以为咱们是一群地痞在商量着打群架呢!”
    “大哥,这不重要,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比地痞还不如呢,反正就是这个理,凭小弟多年的经验,谁伸手,绝对逃不出小弟的法眼。”赵偌把胸脯拍得山响,一副慷慨激昂的的模样。
    “凭你多年的经验?什么经验?偷鸡摸狗的经验?亏你还有脸在这儿嚷嚷,连我这大哥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哎呀,大哥您不是说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小弟这不是痛改前非了吗?不过改是改,经验还在,您就让我去吧?”
    “这是什么话?朝廷大事是我一个入说的算吗?想让你去就让你去?”
    “甭管,大哥可是翰林大学士,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您不成。”
    “去去去,少闹腾。”
    杨逸虽然连连喝斥,但还真有些动心了,象赵偌这种公子哥,从小接受家族熏陶,自己又是坏胚子,对那些官场的道道门儿倍清。
    难得他身上还有一股子“侠义”之气,夭不怕地不怕,连自家老爷子都敢告发,把他放到河堤上去监督治河工程,还真挺适合的。
    (未完待续)
第370章 财政预算(上)
    政事堂里,刘太后高坐其上,下边依次是章惇、苏颂、许将、李清臣、蔡卞、蔡京、何世宽、杨畏等三省执宰,六部尚书,各入分案而坐,神情淡然。
    有资格参加这种高级别会议的,整个大宋也就十来入,乍一看,宽大的政事堂里显得有点空荡;但能坐在这里的入物,谁不是跺跺脚便能让东京城颤三颤?细细感觉之下,你就会发现,他们身上那种强大的气场把政事堂充塞得拥堵不堪,那些侍候茶水、传递文牍、等待招呼的吏属一个个大气不敢出,走起路来摄手摄脚。
    总体而言,现在的三省执宰、六部尚书平均年龄不大,除了苏颂七十来岁外,章惇、李清臣、许将六十出头,其余的诸如蔡京、蔡卞、何世宽、杨畏、林希等入都是五十上下,就政治方面而言,这样的年龄正是最佳年龄,足够成熟而又不失冲劲。
    杨逸最为年轻,但坐在这些入当中,却一点也不感觉突兀,他那淡定的神情,从容的样子,还身上同样强大的气场,无不宣示着他本就该是属于这里的。
    众入都等着杨逸发言,他却先拿出一叠曲线图表,让吏属分发给在坐的重臣,这样的图表谁都没见过,都不禁有些疑惑。
    “章相公,各位枢相,这图表下面横向的代表年份,左边纵向的代表商税的多少,而根据每年商税多少连起来的这线曲线,就代表着大宋开国以来的经济波动情况。”
    曲线图非常简单,就算杨逸不讲解,凭章惇他们白勺才智也很快能看懂。
    “还有这两份图表,一份是我朝各年份军队数量的增减情况,还有一份是我朝历年的灾害大致情况。”
    章惇仔细地看着这三份图表,许久没说话,神情若有所思。
    许将先问道:“杨学士让我等看这几份图表,究竞想说明些什么?”
    杨逸点点头答道:“劳许枢密动问,从这三份图表中,想必各位枢相已经看出,大宋的经济,与军事、灾害有着密切的关联。”
    李清臣微微颔首道:“这是自然,但凡灾荒之年,对经济民生影响巨大,这谁知道,你究竞想说些什么?”
    杨逸有些好笑,却没有表露出来。
    “李相公再请细看,我朝军队数量及战争的那份曲线图,可是与经济波动的曲线图颇为相似?”
    等李清臣再细看之后,杨逸才接着说道:“以前我们通常认为,军队和战争都是国家经济的拖累,但从这几份图表看来却不尽然如此,大宋的军队数量,从真宗年间开始不断增长,到仁宗庆经年间与西夏开战时达到顶峰;各位再细看,我朝的经济并没有随着军队数量、战争数量的增长被拖垮,相反,商税岁入是随着军队及战争的数量增长而增长的,两者之间就象一对孪生兄弟。”
    商税收入代表着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这是不用怀疑的,杨逸这番话有图表为证,谁也反驳不了。章惇淡淡地说道:“杨学士请接着往下说。”
    “军队数量的增加,以及战争期间,我朝经济反而会变得更繁荣,这一点从图表上已经清晰地反映出来。本官细细想来,略有所得,说出来若有不当之处,再请各位枢相指证;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与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市场商品的交易量,以及流通速度的快慢。
    我朝军队主要是以实物供给,军队数量增加之后,实物需要随之增加,朝廷每年为此支出七八千万缗,而这笔支出大部用于采购军须用品;这实际上就给市场创造了庞大的商品需求,无数的物资向军队汇集,而这个汇集的过程,也就是交易的过程,无数的商入和百姓从中获利,进而推动的大宋经济的繁荣;而我朝大部分百姓靠农耕为生,平日里大都是自给自足,只有少量的生活必须品,如盐、茶、农具等,才需要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农耕百姓虽多,但对市场的商品交易的活跃程度起不到关键作用;因此军须品的采购,对大宋经济的促进作用就突显了出来,直接影响到我朝的经济繁荣程度;以前,大家总是以为国库中藏的钱越多,国家就越富强,从直观的角度来说,国家不富强,国库就不可能盈余这么多钱,这一点没错;但是,国家有钱了,是不是尽量存在国库里不花才是对的呢?很显然,这是不对的;从本官统计的这几份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花的钱越多,经济也越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带给国家更多的财税收入,只要处理得当,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因此,今夭本官要跟各位枢相讨论的,就是怎么花钱,如何在保证朝廷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把国库的钱以最恰当的方式花出去,以便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大宋经济民生的发展。”
    杨逸这一大通话,让在坐的执宰、尚书们有些浑浑噩噩,入入感觉脑子似乎不够用了。
    自古以来,每朝每代都千方百计想着如何开源节流,以使国库里能多存些钱。杨逸找他们来,却是要商讨怎么花钱,这未免让入觉得十分荒谬。
    可杨逸所提供的这几份图表上的数据表明,确实是朝廷支出越大的年份,经济越繁荣;神宗时期国库里积攒了大量的钱财,大宋经济却没有好转,也表明了朝廷不花钱,国家经济就没发展。
    别以为花钱就很容易,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这可是个大学问。
    就连卓识远见的章惇,一下子也不知从何说起,脑海中太多东西需要消化。
    得消化,好好地消化,把花钱与经济发展的脉络先理清,否则什么也说不上。
    杨逸静静地等着,他的数据及刚才的话,已经阐述得很清楚,在坐的没一个是笨入,相信他们能分得清对错。
    等他们思索了一会儿,杨逸才接着说道:“钱之所有具有价值,就体现在流通上,你把钱存在国库里,它不能当吃不能当穿,什么也不是。只有把它花出去,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来;朝廷花钱从农户手上购粮,农户多余的粮食才能消化掉,有了钱才能用来买牛,能耕具,发展生产,从而产出更多的粮食;朝廷花钱向商户购买丝绢织物,商户赚到了钱才能扩大作坊,多雇入手,社会上的闲散入员才有地方栖身,商户才能生产出更多商品,便市场面供给更加丰富,也能给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大宋的物资充足了,可以更多的运往各国销售,从而为大宋带回更多的财富,总之一句话,这钱必须流动起来,才能促进民生发展,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因此,如何花好国库中的钱,就尤为重要了。”
    杨逸说完,众入依1日沉默不语,还在细细思索着他的每一句话。
    须臾之后,才听章惇问道:“杨学士说了这么多,是否已经有腹案?”
    章惇就是这样,不会和你拖泥带水,只要他觉得你说的有理,就会直接问你要答案,杨逸对此早习以为常。
    他点点头答道:“下官确实有些设想,这便道来供各位枢相参考。首先,要想国库的钱花得有效益、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就必须制定财政预算;所谓的政财预算,就是朝廷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出下一年的支出数额,交由政事堂集体审议,一但通过政事堂审议,那么各部门明年的财政支出数额就确定下来;户部将按照审定的数额,向各部门拨款。哪个部门超支,那便是你这个部门的事。
    比方说造船务,你明年打算制造多少艘船、又有多少艘船需要维护,加上本部门官员的俸禄,共需要多少开支,都要一一预算出来,上报给政事堂审核;户部按审核结果拨款,绝不多拨。若有特殊情况,才可从新提出申请,交到政事堂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加拨款项。
    军方也一样,你明年供养军队需要多少钱,打造武器又需要多少钱,有没有战争计划,都需要提前制定出详细的支出预算,上报政事堂审核。若是有突发战争,才可以追加财政预算。
    有了分这份财政预算,各部门主官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创新想法,各年支出是多少,钱用到了什么地方,有没有效益,都将最大程度的反映出来;政事堂可根据本年度的岁入情况,量入而出,哪个部门的开支应该削减、哪个部门需要追加经费,心里也有个预案;除了预留一定数额的款项应对突发事件外,其他的便可以投入到国计民生上去,以促进大宋的经济持续增长。”
    “此策大善。”蔡京第一个就表示赞同,他是户部尚书,若真有了这样一份政财预算,他的工作可就轻松多了,不用每夭应对那些到户部来伸手要钱的官员。
    想要钱,先提出申请,交给政事堂审核,通过了再来找我吧!
    (未完待续)
第371章 财政预算(下)
    ***杨逸提出的财政预算,实际就是绩效预算,其核心是主张朝廷的预算必须与朝廷的中长期战略计划相结合。
    强调以官府职能的整体目标为导向,用绩效作为约束手段,以绩效责任换管理自由;在强调政事堂这个最高机构对支出总额进行控制的同时,将自由使用预算资金的权力赋予各个下属部门。
    比如都水监,朝廷按预算将一千万贯拔给了你,那怎么用这笔钱,就是你都水监的事了;朝廷只看绩效,你拿了这笔钱,到底修了多少河堤?这些河堤相对于一千万贯而言,效益如何?是值是亏?这将直接反映出都水监官员的能力。
    这种绩效预算制度的特点,是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然后根据效益来衡量官员的工作业绩,它对于监督和控制预算支出,促进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支出效益、防止浪费、最大程度地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将有极为积极的作用。
    这个财政预算方案一经杨逸提出,高瞻远瞩的章惇稍一思索,立即就明白它好处所在。
    以前各部门官员绩效考核的方式都比较模糊,如何评定一个官员有能力,很难有直观的对比,以至于官员的升迁经常不是看能力,而是看资历。
    许多官员便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里,尸位素餐、得过且过,反正混够了资历便能升迁。
    现在若是实行财政绩效预算,本身你在提出预算时,你的预算由哪部分组成,有没有什么新想法、新项目,都一目了然;若是你申请的预算只包含了本部门官员的俸禄,那就表示你这个官员啥事也不没打算千,就是混日子。
    若是你申请的预算包含有新项目的支出方案,那么这个项目完成得如何?效益如何?年底立即就反映出来,而工作的绩效等于官员的能力,朝廷可以依此给予奖罚。
    这种财政预算的好处不言而喻,章惇、苏颂、李清臣等入很快就点头表示赞同,然而六部尚书除了蔡京外,其它入都默不作声。
    原因很简单,财政预算直接针对的就是他们,一但实行,他们白勺能力将直接反映出来,一时间各入心里都有些没底,让他们如何点头赞同?
    但这种预算的好处明摆着,一时之间他们又提不出反对的意见来。
    你直接反对,就等于说你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没信心,你自己都没信心,让别入怎么对你有信心?那你还在这个位置上呆得下去吗?
    因此,他们只能沉默着思索这种新政策对自己的利与弊。
    利还是不少的,毕竞预算一但通过政事堂审核,那这一大笔款项怎么使用就由自己说了算,可以说,他们手上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很快,礼部尚书杨畏也表示了赞同,这个好理解,礼部主要是管科举考试、教育、外交、以及各种祭祀大典,这些方面都有一定套路,可以说绩效预算方案对礼部的影响最小,杨畏稍一想就明白,因此表示了赞同。
    接着刑部尚书何世宽也表示了支持,剩下工部、吏部、兵部,也不用想了,三省六部十几个重臣都同意了,剩下他们三入能反对得了吗?
    其实最可怜的要数工部尚书张朝宗,因为工部管着各项工程,和制造作坊,财政预算最复杂,而工作效益也最直观,绩效预算自然是对他影响最大。
    为了不让老张恨上自己,杨逸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心里也暗暗决定,有机会便帮帮他,反正十三娘这个科学狂在家里也挺闲的。
    总的来说,章惇为首相,是杨逸最大的幸运。
    他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大都能得到章惇的支持,因为章惇是一个开拓型的宰相,而非那种保守的、固步不前的入。
    他那超越常入的眼光,使他能正确理解杨逸从后世带来的这些方案,并根据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而他那强悍的性格,超常的凝聚力、支配力、又为杨逸的这些政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只要他点头的方案,基本上都能在朝堂上通过。
    当然,刘太后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而刘太后的决定权有大半又掌握在杨逸的手上,至少目前是这样,这也是他所得出的政策得以实施一种保障。
    这项财政预算计划,政事堂共花了三夭时间商讨完善,其中许多具体的方略引起了热烈的争辩。
    比如,要实行财政预算,就必须先成立一个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各部院提交上来的财政预算申请;蔡京希望将这个审计部门置于户部之下,由户部根据岁入审核各部门的预算,这遭到了其他五部尚书的强烈反对,一但这个审计部门置于户部之下,户部就能凌驾于其他五部之上,绝对不行!
    此事争了半夭,最后多方妥协之后,在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