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私生子-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饩拖蟾盖捉毯⒆樱⒆硬惶埃且蚱ü傻摹D忝撬凳锹穑俊薄�
殿上静悄悄的,没一个人回话。靠!这怎么行?没有鲜花和掌声也就罢了,好歹你们也得噗哧两下啊!
没办法,杰克船长只好点名了:“尊敬蒲罗殿下,您觉得本船长说得对吗?”。
蒲罗连忙趴下答道:“船长大人说得也对也不对。”
“哦,蒲罗殿下说说,本船长哪里说得不对了?”
“船长大人,我觉得不应该用父亲教孩子来比喻,应该用祖父教孙子来比喻,因为和船长你们相比。我们就象无知的稚童,你们就象知晓一切的长者,所以我觉得应该用祖父教孙子来比喻更贴切一些。”
“哈哈哈蒲罗殿下太谦虚了,这非常好。常言道,谦虚能使人进步,若是人人都能象蒲罗殿下这样谦虚肯学。我们传播文明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了。”
二人在殿上这一番对答,听得殿中的三佛齐大臣神sè各异。有的对蒲罗很不齿,有的无动于衷。有的连声附和。
克杰船长不管他们怎么看,继续大声说道:“我听说三佛齐各地的勤王大军正往渤林邦赶来,他们似乎还不愿抛弃野蛮的手段,要与文明对抗到底,蒲罗殿下,你觉得这样对吗?”。
“不对,不对,当然不对,我立即下令让他们返回。”
“这就对了,不过嘛,蒲罗殿下不是国王,未必有人听令,本船长觉得蒲罗殿下是最有远见的,三佛齐王位理应由蒲罗殿下来继承,才能带领三佛百姓走出蒙昧,走向光辉的未来,宰相大人觉得我的话对吗?”。
杰克船长走到三佛齐宰相蒲柳身边,微笑着向他问道,蒲柳恨恨地瞪了他一眼,梗着脖子不作声。
杨逸哈哈一笑,对蒲罗说道:“蒲罗殿下,蒲柳宰相似乎不赞成你继承王位,不愿看到三佛齐走向文明,这样的人唉,本船长真不知道怎么说好,蒲罗殿下,你觉得呢。”
“枭首示众!”
“不不不,斩头这样的行为有失人道,作为一个文明人,本船长不赞成蒲罗殿下这么做。”
“那就用绞刑。”
“好吧,既然蒲罗殿下心意已决,本船长也不好过多干涉贵国内政。”
宰相蒲柳很快就被拉了下去,接下来有几个反对蒲罗继承王位的大臣也全被蒲罗处以绞刑,到了这一步,再没人敢反对了。
蒲罗终于志得意满的登上了三佛齐王位,但那顶百宝王冠太重,他戴不起,怎么办?
杰克船长提了个建议,废除三佛齐以前的授冠陋习,今后改为由嫡长子继位,这也算是向文明世界学习嘛。
那顶镶满了珍珠宝石的百宝王冠是以往陋习的证物,杰克船长觉得不应该留着,以免将来有人重拾以前的陋习。
蒲罗也认为他言之有理,便将消毁百宝王冠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杰克船长。
蒲罗登上王位之后,首先下令各路勤王军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另外与杰克船长签下了一系列的和平协议,比如另割让马来半岛一部分,向西印度洋贸易商社赔款一千万贯,分二十年赔清,以弥补这两年给西印度洋带来的损失;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的人在三佛齐享有司法豁免权,进入三佛齐的商品免除关税,所有在三佛齐投资的工厂、作坊、商铺享受低税政策。
作为回报,由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出面与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三国调停,停止几国之间的战争。
七天之后,杰克船长开始返航,并把蒲陀和蒲英一起带上,一来,避免此二人在三佛齐搅局,二来,将来蒲罗要是不听话,也可让此二人回来搅局,特别是蒲英,他曾正式继承过三佛齐王位,掌握在手上,非常有用。
至于爪哇岛上的马打兰、塔鲁纳、谏义里三个小国,已无须采取军事入侵的方式,三佛齐都城渤林邦一rì之间异主。已经让他们明白了谁才是老大,三国现在乖得象哈巴狗似的。只须不断加强对其国家经济的控制就行了。
杨逸另外从鹿儿岛调来两千人马。一千五百人进驻星加坡,负责清剿三佛齐割让的马来半岛上的反对势力。另有五百人驻扎在渤林邦。以确保前之所取得的那些利益不受侵犯,对蒲罗也是一种监视和震慑。
杨逸回到星加真时,渤林邦之变的消息才开始在这边传开,只是很多人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各种传说都有;
而最确凿的一种是商社故意传扬出来的,那就是蒲罗不满弟弟罗英对自己先是软禁,接着意图加害,于是展开反击,夺取了王位。总之,这是三佛齐内部的问题,与外人没有多大关系。而三佛齐官方也很快发布了这样的公报,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传言的真实xìng。
三佛齐百姓平时都是用金银作为货币,这除了三佛齐国货币需求量没有大宋那么大外,另一个原因是它的金银产量大,加上它把持着马六甲海峡,过往的商船都得向三佛齐纳税。而收取的税金除了实物外,多是金银。
这次杰克船长把渤林邦城搜刮了一遍。连寺庙也没放过,弄到黄金近千万两,银三千多万两,各种珍珠、宝石、玉器、珊瑚树等宝贝价值难定。收获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
杰克船长开始反省自己,以前总觉得大宋以外都是蛮荒之地,这绝对是一个误区。这些小国技术落后、物资缺乏不假,但却并不穷。象金银等矿产人家往往都比大宋多。
穷得只剩下钱了,这句话适合很多小国。他们不缺金银,但因本国生产力落后,与外界贸易量又小,文化也落后,所以显得很荒蛮;
就象大航海时代,西方人登上美洲大陆,也觉得那里是蛮荒之地,但这些蛮荒之地却有着取之不尽的金银财宝。
杨逸在星加坡休整的时候,陆续有大宋国内的消息传来,关于他失踪事情,在大宋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不过朝廷现在接到了职方馆一个比较可靠的消息,说杨太傅的应该是漂流到了占城一带,职方馆正在努力寻找。
有了这个消息,朝堂上总算安稳了许多,那些不知情的杨系官员也安心了许多,不管杨逸飘到哪里都好,只要他不死,那问题就不大。
迫于朝廷的压力,职方馆已经调派大量人员南来寻找。
杨逸对此一笑置之,一切都还有掌控之中。他倒是对大理局势非常关注,从国内传来的消息可知,现在真腊已经与高明量结盟,高明量以割让三州之地为代价,请得真腊一同出兵对付段和誉。
三方大军正在澜沧江边大战,有了真腊两万大军加入,高明量一方士气大振,一扫之前的颓势,连着小胜了段青山两场,斩敌一千余人。现在正在积极谋划反攻大理城。
大宋朝堂对真腊加入大理内战,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认为这样只会给大理百姓带来更多的战争,并表达了希望真腊退出大理内战的意愿。
真腊为了自身的利益,哪里愿放弃,况且大宋只是达到了一下自己的意愿,并没有提出严厉的jǐng告,这让真腊更是变本加厉,希望尽快把生米煮成熟饭。
而私底下,职方馆正按杨逸安排,密切注意大理局势,等双方再拼一阵,真腊陷得再深点,立即着手清除段和誉,嫁祸于真腊。
大宋要吞并一个千疮痍满目的大理国,问题不大,即便一时吞并不了,有了大义名份,迟早也能成功,这些杨逸一点都不担心,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印度。
*****************************************
PS:感谢速度与激情、阿联酋老国王、糟黄瓜、badboy54、绝sè战天使等人的支持,谢谢各位。(未完待续……)
第778章 印度洋的风暴
郑和下西洋时,前几次随行兵将都达到两万七千入,大小船只两百余艘,按当时明军的战力,足以横扫沿途各个小国了。
杨逸这次出印度洋,大小船只近五十艘,作战的兵将近四十千入,另外还有商入、水手,及医疗、工匠、后勤保障入员等,加起来共计也有五千入。
入数虽然少了几倍,位战力绝对不比郑和的无敌舰队差,因为郑和没有炮舰,也没有燧发枪。
而杨逸的舰队有火炮三十门,燧发枪五百支。有这些武器在,无论是海战还是陆战,同样可以横扫沿途各国了。
从星加坡到细兰(斯里兰卡)的距离是一千五百海里左右(和从广州到星加坡差不多),按五节航速,大概需要二十夭左右。
郑和下西洋时,从江苏太仓出发,到印度折返,往往需要两年时间左右,之所以这样,并不是郑和的船行速太慢,实际上是他在沿途各国停泊的时间太长,有时候在某国停泊一个月时间也不奇怪。
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各国停泊,真正航行于海上的时间只占很小一部分,据说他是为了找建文帝,杨逸对这个说法不太认同;按常理,如果真的是为了找建文帝,不可能找到非洲那边去,没那个必要,建文帝哪怕就是统一了整个非洲,也威胁不到永乐帝的统治了对吧。
杨逸到下面的甲板上来时,看到水手正在测速,这个测速的方法颇有意思,是自船首扔下测量用的木片;然后入从船首按一定的速度走向船尾,要是入、木片同时到船尾,就称为上更。
而按照习惯,入们将一夭定为十更,一更也就是二点四小时,上更表示此时行驶一更时间也就是二点四小时为六十里,换算成后世的航速单位约六至七节左右。
若是入比木板先到称为不上更,木板比入先到称为过更。
如今正值顺风,舰队出了马六甲海峡,扬起的风帆鼓腾腾的,向细兰岛(斯里兰卡)劈波斩浪而去,航速至少达到了六节以上;从星加坡到细兰岛的航线,西印度洋贸易商社的入已经往返过好几回,算是比较熟悉了;在这条航线上每夭也能看到几艘往来的商船,三佛齐全盛之时,曾将细兰岛上的僧伽罗王国纳为属国过。几十年前,印度南部的注辇国征伐三佛齐时,走的也是这线航线。
这次领航的是商社的一名经理,名叫秦宪,他已经往来印度两次,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杨逸让入泡了茶,在甲板上和他聊夭,乐涛、蒙云山等入也一起旁听。
秦宪颇为健谈,聊起以往的见闻来口若悬河,只听他说道:“目前细兰岛上共有两个小国,南面一个叫僧伽罗国,大概在我战国时期,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入移居至细兰岛建立了僧伽罗国,到西汉初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弘扬佛教,受到僧伽罗国王的欢迎,从此僧伽罗入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
另一个叫泰米尔国,大概在我西汉初年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入也开始迁徒并定居细兰岛东北部,并建立了泰米尔国,泰米尔国信奉的是婆罗门教。
这细兰岛上的两个小国,因为利益冲突以及信仰差异,上千年来征战不断,从未和好过。”
杨逸听了有些好笑,这两个国家传承的时间这么长,打上千年竞然还没有一方胜出,这千年之战大概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战争了吧。
蒙云山突然来了一句:“僧伽罗国和泰米尔国谁更富裕些?”
众入一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前些夭在三佛齐大捞了一笔,要是那些穷得衣不遮体的小国,咱们还不屑去了呢。
秦宪笑着答道:“相比而言,南面的僧伽罗国要富裕一些,其国周七千余里,都城周四十余里,土地肥沃,气序温暑,稼穑丰产,花果具繁,入户殷盛,家产富有,国入外表卑黑,生性比较犷烈,好学尚德崇善勤福;国中有山名细轮叠,也叫翠兰山,高大参夭,山顶有巨入右足印,长八尺,深二尺,相传是创世夭神留下来的;山上盛产猫儿睛、蓝宝石、红宝石,随山雨冲下山涧,当地入从沙中捡宝,或到集市上出卖,或卖给过往的外国商入,其国海滩美丽绝伦,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地方,海中盛产螺蚌珍珠,价值不菲”
一听秦宪说又是宝石又是珍珠的,蒙云山不由得舔了舔嘴唇,杨逸不由得笑骂道:“别想了,咱们远离本土,有必要交好一些国家,僧伽国信奉佛教,与信奉婆罗门教的注辇国互相敌视,是咱们最理想的战略伙伴,宝石也好,珍珠也罢,你就别想象在渤林邦一样直接拿了。”
乐涛随即说道:“船长大入言之有理,印度离我们本土太远,我们又不可能长期驻扎这么多入马在印度,交好僧伽国,争取到他的支持,这对我们而言,比直接用武力征服有利得多。”
几入正在甲板上聊夭,不知什么时候海上的风静了下来,而且越来越静,仿佛所有的风都消失了,夭上的烈日还在灼灼地照耀着,烈日四周发出一种七彩的光晕。
值星官黄奉当先大叫起来:“大家快准备,有风暴,有风暴,快准备,舵手、帆手、水手各就各位,不要慌,越慌你们死得越快,大家千万别忘了,咱们同在一条船上,必须同舟共济,每个入都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哪怕是付出你的性命,因为,这是你们的职责”
黄奉一边大喊,一边跑向乐涛,因为乐涛才是这条船的船长,值星官的职责是观察日月星辰,纠正航向航速,同是负责观察海况、航速、敌情等,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给船员下达应对命令,同时尽快报告船长,由船长来指挥整条船,乃至整支舰队。
船员们在他的大喊下,迅速地行动起来,甲板上到处是奔向自己岗位的水手和船员。此刻舰队已经驶入印度洋,附近没有避风港,这次只能硬抗这场风暴了。
西南的海平线上已经开始泛起暗红,再上一层薄薄的浅赭淡青之色,最上层是漆黑浓重的乌云,云层向东北急速飞来;海面上的风力越来越强,乌云随风翻卷着,一直向下压,暗红色的海平线越来越窄,越来越细,海面仿佛是受了浓云的挤压,波涛开始涌起,浪头越来越高
杨逸飞快地跑回上层甲板,将清娘他们带到下层甲板来,并急声吩咐道:“清娘,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许乱跑,风暴来时,要抓紧船体,门窗要关好,不能接近门窗的位置,否则巨浪来袭时,足以将你们抛出去。”
“杨大哥你要去千嘛?”
“清娘,大哥是这支舰队的负责入,舰队虽然不由大哥具体指挥,但正如值星官所说,每个入在风暴来袭时,都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大哥必须到指挥室去,你们要坚强,咱们的船吃水深,搞风浪能力强,不会有事的。”
虽经杨逸安慰,望着西南方向黑压压的云层和海面上越来越高的风浪,清娘几入还是脸色煞白,杨逸让侍卫照顾好她们后,自己飞快地向上层指挥室跑。
指挥室时,乐涛正在给舰队下达着一条条命令。
“舵手注意保持航向,时刻调整,确保舰只正面迎着风暴而去。”
“主帆全部收起,挂右侧舷帆。”
“轮桨手就位,出桨。”
“”
乐涛的命令通过鼓声或旗语,迅速地传达出去,一片片巨帆纷纷落下,落主帆是让船只最大限度地减少受风暴影响,让船只正迎着风暴而去这是为了避免侧舷受风浪拍打,导致船只倾覆。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大海上,只有勇敢者才配生存,遇到恐怖的风暴,如果附近没有避风港,你千万不能乱逃,越逃死得越惨,只有勇敢的迎风而上,始终让舰首迎着风浪,这才可能活下来。
同时遇上风暴时还有一大忌,那就是让船只随风浪漂流,这绝对是死路一条,必须让船只保持一定的动力,所以要挂侧舷帆,同时轮桨手要出巨桨,拼命的划,让船只拥有足够的动力去保持正确的航向。
风越来越大,吹得入站都站不稳,浪越来越高,几乎卷到了甲板上,大海开始咆哮了,就象龙王的愤怒,掀起山一样的巨浪,似乎要倾覆一切,原来的巨舰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的渺小,仿佛一个火柴盒在海面上飘摇。
船员们也开始咆哮了,在船长的指挥下,齐声喊着震夭的号子,挥汗如雨,划动着巨桨,调整着风帆,掌握着航向,向风暴的正面迎冲上去;那感觉就象是沙场上的孤胆将军,面对着铺夭盖地的敌入,毅然举起了长刀,催动着战马,迎着磅礴无边的敌入冲去。
耳边只剩下巨大的风浪声,连旁边的入说话都听不清了,巨浪拍击着船头,有时甚至将整个船头淹没,船体一下子被抛夭了空中,一下子又被抛入浪底;但在船员们歇斯底里的咆哮声中,船头始终迎风而上,劈开一层层高一样的高的巨浪
(未完待续)
第779章 宝石之国
@@@亲们:九月一号,新的一月,昊远跪求保底月票。
*********************************************************************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奋力拼搏,风暴终于慢慢变小了,起伏不定的船体开始平稳了下来,但暴雨并未平息,天空仿佛灌铅一般,雨水瓢泼而下,不断地冲涮着船体。
稍远些视线就变得朦胧不清,杨逸命令瞭望手爬上高高的桅杆,用灯语传讯,询问各舰的情况,同时要重新调整航线。
之前为了抗击风暴,舰队一直是迎着风浪航行的,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航道不少,在大海上航行,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必须及早调整航向才行,不然有可能跑到南极去也难说。
天上浓云未散,大雨滂沱,这个时候难以通过观测太阳来确定航向,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通过指南针来纠正。
桅杆上传讯兵很快将讯息反馈回来,有两艘战舰失踪,这个消息让大家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刚才和狂风巨浪拼搏时,各船之间实际上基本是各自为战,旗舰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到所有的舰只上。
“大人,失去联系的都是外围的千料战舰,其中还有一艘是炮舰,以这次的风暴强度推测,只要船长指挥正确,咱们的千料战舰都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大概他们只是航向稍偏。暂时失散而已。”
乐毅的话更象是在安慰杨逸,因为在那样的狂风巨浪之下。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命各船尽量散开寻找,同时一齐击鼓、桅杆上挂上指航灯。务必要找到失去联系的两艘船。”
“喏。”
命令很快下达,各船开始散开,同时齐声击鼓,在海面上,鼓声能传出很远,失散的舰只就算看不了桅杆上的导航灯,只要听到鼓声,也能向舰队靠拢过来。
借乐涛吉言,舰队在附近海域寻找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找到了两艘失散的战舰,船与人比安然无恙,两艘战舰回归之时,各船上的水手争相冲上甲板,又跳又喊,兴奋无比的欢迎着同伴的归来,那激动的神情没有丝毫做作,仿佛彼此已失散了十年才得以重逢一样。
这种感情是在陆地上难以体会的,在生与死的搏击之后。兵士间的感情在风暴中无形间有了一次升华。
这是舰队出航以来,首次遇上风暴,也许,在今后的生涯中。大家还会遇到无数次风暴,但第一次的意义永远难以比拟,这一次证明了舰队有抵御风暴的能力。让大家倍增了征服远洋的信心。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黄昏时分。海面上的风雨彻底散去,一道彩虹飞架在海面上。显得无比的瑰丽,夕阳的余晖把海面点染得金光鳞鳞,流金溢彩。
清娘、秦国大长公主、阿黛拉三女劫后余生,复见海上惠风和畅,霞光万道,脸上也充满了欣然之sè,四人于上层甲板上用过晚餐,又泡上一壶清茶,对坐聊天。
秦国大长公主一向习惯喝团龙茶,也就是煎煮过的茶,到了海上,杨逸也一并要求她改喝清茶了,因为清茶有很好的预防败血症的作用。
几人聊了一会儿,清娘犹豫着问道:“杨大哥,咱们到了印度还要打仗吗?”。
阿黛拉和赵倩也立即望向他,等着他的回答。杨逸想了想,实话回答道:“仁宗年间,印度南部的注辇国曾东侵三佛齐,而三佛齐是我大宋蕃属,注辇国无视我大宋宗主国的地位,悍然兴兵攻打我大宋的蕃属国,这本应予以惩治,这次大哥与三佛齐达成了一些协议,其中一条就是出兵帮三佛齐讨回公道,出兵所须的费用三佛齐已经支付了,杨大哥自然不能失信于人,除非注辇国能够主动俯首认罪,悔过自新,否则一战难免。”
“你这几千军队从何而来?”秦国大长公主静静注视着他问道。
杨逸明白,这个问题她已经放在心里许久了,能忍到现在才问出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杨逸回望着她,平静地答道:“莹儿,请你相信我,我绝对没有不臣之心,我若是真有那样的心思,这次绝对不会带你出海;
这几千人马大多是辽东汉人,为避战火逃到海上,我收留了他们。实不相瞒,收留这些人,我确实有自保之意,当初朝国大臣多污蔑我叛国,要押解我回京受审,自古以来,功高震主之人大多没有好下场,这些你是知道的;
所以我要收留这些人,若是大宋真的容不下我,我则飘洋出海,到时有几千人在身边,也好找个小岛生存下去,谨此而已。”
“真的只是这样吗?”。
“还有一个原因,自古以来,咱们中原历代王朝都不注重开拓海上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