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荣耀-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浩然看了探险船队带回来的土特产,发现非常“熟悉”的玉米,他知道,一座崭新的世骡4座硕大的宝库已经在大明人眼前打开。剩下的卓情就楚心迪更多的船和人去探索。
看着马崇福绘制的海图,刘浩然逐渐将此前记忆中的世界地图与其结合,慢慢描绘出这片新大陆的轮廓,再一结合南海地区的的图。半个。太平洋东西岸的地图慢慢浮现出来了。现在大明的地理测量技术已经开始成熟,下一次探险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稍微精确的经纬度测量,为开辟航线奠定了基础,届时大明的海军和船只将可以直接穿越浩瀚的太平洋,直接抵达那片新大陆。
“诸位,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巨大?。刘浩然问在座的五位大学士道。
“回禀陛下,再真的觉得这天下太大了,而这一大片土地现在尽在我大明囊中,这可是前无苦人的壮举!”李善长感叹道。
“你们有没有信心治理好这么一大片土地?”
五位大学士哑然了。大明南海攻略完成第一步,越陈被灭,设立安南省进行治理,而那里上千万的“遗民”治理却是最大的问题,一直让刘浩然和内阁头痛不已。现在要是再增加这么多土地,如何去治?
刘浩然心里在细细地想着,对面的新大陆虽然没有什么“先进文明小”非常有利于大明的“攻略。”但是那里太遥远了,以现在和未来上百年的技术水平,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只能按照“殖民化”模式进行发展。不过这也不错了,能够让中华文明抢先占领那里。也是一种历史的领先,就凭大明现在的实力,从现在开始,应该可以在欧洲人反映过来之前抢占美洲。并在那里立足生根。不管以后怎么发展,那里都是中华文明圈。
刘浩然的心思很快又转到他一直头疼不已的南海地区,由于是那个,半岛上的大片土地,大明现在有实力占据那里,可是今后如何治理?那里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国家,就算大明花费上百年的时间去同化,那里也有可能产生分裂和游离。
刘浩然不由想起另一个世界中最大的国家一俄罗斯。那个国家曾经囊括了大片的土地,但是国内民族、区域矛盾一直无法解决,最后当它解体时,那些原本拥有各自民族和历史的区域纷纷独立,反而成了俄罗斯的软肋和祸源。大明今后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问题?
尽管中华文明的同化能力非常强,但是疆域一旦过大,兼容的各种文化和历史过多,这种同化能力将会被稀释。
不能为将来留下隐患,刘浩然看着那幅巨大的地图,心里暗暗地说道,自己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让大明在短时间里成为一个大胖子,这样会“消化不良”的。而且大明工商业发展,急需要广袤的市场。尽管成为国内贸易也是一种不错的补充,但是如何比得上可以称得上是“掠夺性”的海外贸易呢?
想到这里,刘浩然主意已定,他在地图上画了一圈:“安南、占城、吕宋岛、婆罗岛和马六甲我们必须完全占领,将南海变成大明湖。其余遢罗、真腊、苏门塔腊、瓜哇岛等众多岛屿可以暂时放弃,我海军以占据位于要道的岛屿港口的方式对这些地方进行控制。”
“我们完全可以以澜沧江(即湄公河)为界,占据以东地区为安南省和象林省治地,嗯,澜沧江三角州也必须囊收。其余的就让遣罗和真腊去争吧。还有云南行省我们必须完整的拿下,还有这登笼地区,我大明必须在西洋有港口
此时的遢罗还没有出现。刘浩然就已经为其定名了,而此时残元的云南行省包括了今缅甸孟养大部分地区和泰国北部地区,要是完整地“收复”加上对登笼(今缅甸东南部地区)的占领,基本上占据另外一个世界的一部分泰国和半个缅甸。
“至于这新收之地有不愿归附的百姓,有三个路径消化,一是分散安置在南海其它众多岛屿上,与当地土著一起生活,二是交给遢罗、真腊,让它们去消化。三是往西边的天堑赶。我大明的领土只能留愿意真心做大明子民的百姓。”
五位大学士对于刘浩然突然冒出的念头都有些惊讶,如果这样执行的话,意味着此后大明南海攻略将会调整方向,而且也会将来的设省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只是这上千万百姓如此迁移来迁移去。恐怕难逃一场浩劫。只是既然他们不愿意做大明子民,大明也用不着为他们操心了。
“这只是我的一个大略想法,内阁和枢密院下去后好好议一议
“遵旨
“对了,马崇福发现的那块新大陆就叫美洲如何?。刘浩然懒得去想名字,直接刻窃道。
“臣等无异议。
小。五位大学士当然没有反对意见,于是新大陆的名字就此定下来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伐蜀(一)
第二百二十三章11834蜀(一)
历七年(公元1刃?年)六月十五日。巫山县里晓八开始就火炮齐鸣,硝烟弥漫,数万红色军装的明军将这座山城团团围住,一时间只看到明军的红色旌旗漫山遍野,像秋火一样向巫山蔓延过来。
随着刘浩然的军令,早在明历六年就做好准备的武昌卫戍区大都督朱亮祖率领三个常备师,外加配置六个守备步兵团、两个守备炮兵团,共计七万余人,在长江第一舰队的配合下从江陵出发,挥师西征伐蜀。
但走过了夷陵。问题就出现了,由于长江三峡的缘故。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浃漆,山环水抱争萦行。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靠人力划桨的长江战船无法逆流而上,因此也无法提供强大的舰炮掩护。而且三峡两边山路狭窄,大军难以通。
经过十几日的行军,朱亮祖终于率领大军抵达巫山城,而夏国三千守军凭险抚守,挡住了明军西进的去路,于是战事正式爆发。
明军开始两日打得相当辛苦,靠着士兵们肩扛手抬运上来的十门九斤野炮无法对修在山上的产生威胁,甚至由于地势狭窄。无法直接炮击巫山城。
直到最后湖北布政使动员招募了一万五千民夫,用拉纤的方式将数十艘船只逆水而上。运来了四门攻城重炮和六门向炮以及大批弹药粮草,这才改变了战局。十门攻城利器很快就发挥了其威力,不到两个,时辰,巫山城便笼罩在了轰鸣和硝烟之中。
巫山城虽然扼守要道,但是它并不大,十门火炮不间断地炮击让守军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让城里的军民士气低落。他们心里都知道,城外的明军横扫大江南北,连塞北漠南都被他们打平了,军势不可一世。夏国只是据守偏远一隅,对抗挟气吞天下之势的明军,的确像是螳臂当车,他们心里早就没有了信心,还坚守在巫山城,只是凭借着心中残留的对夏国的忠诚。
当日下午,巫山城陷,但是明军主将朱荐祖心里明白,自己只是走出第一步而已,前面的征途将会更加艰辛。
六月二十日,第十六师统制兼前敌指挥李文忠少将率部进抵大溪口,准备从夏军守将莫仁寿手里夺取翟塘峡天险。
但是莫仁寿是跟随明玉珍起兵的夏国骁将,镇守叠州(今奉节)多年,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命人用铁索横断峡口,阻止明军战船逆江而上,并火速向重庆求援。
得知门户羞州有险,夏国重臣骁将戴寿、吴友仁、部兴率兵紧急增援,与莫仁寿合兵一处,依据天堑。严密防守。他们于铁索外,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寨,凿两崖壁。引缆为三座飞桥,上面平以木板,做成水塞,置炮石、木竿、铁统于其上,并傍桥两岸复置火炮十数门,可谓之固如金汤。
李文忠先侦察了一番当地的地形,然后命下属甲六十四步兵团统领韦权率所部在长江北岸赤甲山登陆,进攻羹州城,甲六十五步兵团统领李啸云在南岸白盐山登陆,进攻南城寨,自己率领甲六十三步兵团,乙九十五步兵团、乙九十六步兵团,在甲三百一十一炮兵团的掩护下出大溪口,向翟塘守军发起进攻。
按照明军军制。从编号第一的甲一团,即常遇春近卫团到甲三百团是常备步兵团,从甲第三百零一团到甲四百团是常备炮兵团,从甲三百零一到甲四百团是常备骑兵团,从甲四百零一团到甲五百团是常备辐重团;乙一团到乙三百团是守备步兵团,乙三百零一团到乙四百团是守备炮兵团,从乙四百零一团到乙六百团是守备骑兵团。乙六百零一团到乙七百团是守备插重团。
从上面的部署可以看到,李文忠准备以两个常备步兵团向夏军左右两翼发起进攻,掩护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发起进攻。由于的形的缘故,“神扣妙算。在这里是派不上用场了,只能是硬拼硬,完全看实力。
韦权部刚一登陆。就被两千夏军阻与赤甲山下,双方激战了两个时辰,虽然明军滑膛枪齐射,但是夏军凭借山险和修建坚固的木柑工事,损失不是很大。由于韦权部只是做牵制性进攻,他可舍不得让自己的部属去做无谓的牺牲。夏军在半山腰上,进攻他们必须仰攻,而且山道崎岖,明军必须将兵力分散,无法形成优势兵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临的夏军弓弩箭矢将带来极大的威胁,而且夏军在山上还布有几门火炮,虽然威力远不及明军火炮,但是在明军火炮暂时无法运上来的情况下,足以为夏军提供压制性火力掩护。因此,韦权部只好受阻于赤甲山下。
李啸云在南城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这里没有赤甲山那样拥有险要的山势地形。但是它是一座完整的防御城堡工事。加上同样有几门火炮掩护,缺少重火力掩护的李啸云部照样啃不动它。受阻于城寨脚。
李文忠率主力向翟塘发起正面进攻,由于水流湍急,所乘战船无法迅速向前,而且又有铁索横江,飞板木栅工事正当其中。明军才一靠近,弓弩箭矢、火统铁炮便齐发,拼命地压制明军的去路。而甲三百一十一炮兵团由于地势狭窄的缘故,无法在江面上摆开,只好在岸边设置炮兵阵地,但是距离又太远,超出有效射程之外,无法对夏军工事进行有效打击。
苦战两个多时辰,明军死伤数百人,只好无功而返,退回大溪口营。
两早后,朱亮祖率主力赶到。
听完李文忠的战况汇报,朱亮祖陷入了沉思中。他知道李文忠此人好学问,通韬略。交文士,严治军,临阵奋勇。在南京陆军军官学堂学习时,刘浩然就称赞他是“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舜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而且年纪还算年轻,现在才三十三岁,正是淮西派重点培养的中生代将领。他既然说这翟塘难啃,自然不会作假。葵州是重庆以东最大的天险和门户,而翟塘则是羹
“;一引久险门国重臣名将们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要不期心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大将和兵马。
“思本,既然人力无法撼动,我们只好等待长江水师的重炮。”
接到朱亮祖的急报,前往江陵坐镇支援的湖北布政使胡廷瑞立即发出“支援前线。支持统一战争!”动员口号,经过军政军官、地方官员各文工剧团的鼓动宣传,十几万湖北民众纷纷响应,他们不仅操舟驾船。向前线运送了大批军插粮草,更是集中了上万民夫,日夜拉纤,硬是将长江第一舰队的两艘火炮主力舰从夷陵拉到巫山,然后继续向大溪口前进。
看着江面上船只”流不息,两岸纤夫号声震天,随军采访的《大明邸报》记者发回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报道:“民心所向,无可阻挡,伐蜀统一战争不仅是将士们用鲜血打出来的,更是数万湖北百姓用肩膀拉出来的!”
七月初三。两艘重达上千吨的火炮主力舰硬是被民夫们拉到了大溪口,越往上,水道越窄,幸好火炮主力战舰身体修长,又是针对内河设计的,吃水远比海船浅,在将木浆收起来之后,战舰小心翼翼地避开暗礁险滩。终于堪堪地被拉了上来。
当天中午。在岸边固定好的两艘火炮主力战舰当即发威,总计四十八门十二斤舰载炮向翟塘夏军水寨倾泻着炮弹。
听到如雷的炮声响起,江面上卷起一团又一团的烟雾,聚在远处的上万湖北民夫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甚至掩盖了正在连连响起的炮声。他们看到自己的辛苦终于有了成果,数日来吃的苦一下子觉得值了。
听到那充斥江面的炮鸣和炮弹呼啸声,看到江面上的木栅被击得碎屑乱飞。夏军士兵们在被震得乱荡的飞板上随着左右摇摆,时不时翻落到江面,莫仁寿、戴寿、吴友仁、部兴等夏军将领心里既震撼又无奈,心情异常地复杂。
明军如此强悍。已经超过他们原本已经放胆假设的想桑力,难怪他们能够横行天下无敌。可是夏国这边呢?要是万胜还在就好了,众人不由心中暗叹道。
万胜是湖广黄陆人,明玉珍爱将之一,也是大夏政权的开国元勋,很受器重。明玉珍以亡弟寡媳妻之,称为明二。关系非同一般。入川后。万胜征嘉定,克成都,伐云南,战兴元,连年用兵,信赏必罚,士卒乐从。所向克敌,开国之功良多。
可是明玉珍网死,尸骨未寒,这位夏国的军中柱石就死于非命。
当时夏太子明升即位,东仅十岁,其改元开熙。尊母彭氏为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枢密院知院张文炳与万胜有过节,于是便勾结明玉小珍义子、彭太后宠臣,内府舍人,“假造”彭太后懿旨,召万胜入宫议事,缢杀于崇文楼下,另以刘祯为右承相。万胜死非其罪,军中多抱不平。从此将士离心,人不用命,昔日征战西南的百胜之师开始涣散。
接着驻扎保宁的平章吴友仁以此为借口,假清君侧为名,据城起兵,要挟左憨相戴寿擒杀明昭。夏国经此内乱,开始一蹶不振。接着右承相、辅政刘祯于明历五年病死,他留下的纲纪法度,卓然有绪治政方针开始被废弃。各重臣更加特权自重,骄横跋扈。拼命地为自己谋私利,大量的民户百姓被这些权臣占为庄户,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权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几位重臣与其说在为主上和夏国而战,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他们知道,一旦战败,大明将巴蜀收入囊中,他们此前的土地、庄户以及财富不要说烟消云散,至少要大大地缩水。因此他们还想凭借难于上青夭的蜀道天险再搏一搏,至少要让明军知道自己的厉害,能够让自己一家老小能够全身而退,保住富贵。
但是眼前的情景却严重地打击了他们的自信性,在如此犀利的火炮轰击面前,翟塘天险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了,一旦飞板木栅和铁索被击破,明军水师可以逆水而上,那羹州城就直接暴露在明军水师火炮之下,也就无险可守了。而叠州一失,重庆则危在旦夕。
更让莫仁寿等人想不明白的,这两艘如此巨大的战船是如何在端急的水流、狭窄的河道中逆行而上?难道是远处那些发出欢呼的百姓给抬上来的?
经过两个时辰的炮击,江面上的飞板木栅已经面目全非,只有那横江铁索还依然无恙,但是上面已经很难再站住更多的士兵,只有数百军士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到了下午。幕亮祖传令停止炮击,全军回营休息。莫仁寿等人胆战心惊地看着前方,生怕明军乘机叩关进攻,但是等了许久,发现对面鸦雀无声,明军水陆两军都撤回到各自的营寨之中,连刚才还在津津有味观赏炮击的上万百姓也纷纷搭载运物资上来的民船,顺江而下回去了。
时间,翟塘口变得寂静无边,只有隐隐约约的炮声在山谷之间回响,而刚才还笼罩江面的硝烟也像遇上阳光的晨雾一样,在不停翻卷中变得越来越薄。
第二日,明军的两艘火炮主力舰依然出来布阵。对准北岸的赤甲山开炮轰击,两个时辰后,赤甲山一片狼藉,木柑工事大半被毁。
第三日。明军火炮战舰轰击南岸的南城寨,将这座半木半石的城堡轰得跟狗啃的一般。
第四日,明军火炮战舰继续轰击南城寨,继续向这座坚固的城堡工事倾泻炮弹。两个时辰下来,南城寨面目全非,钉在其上面的三根铁索由于柱石被毁,被打断了一根。
看着明军这不慌不忙地打法,难道他们想把翟塘口轰得敞亮之后才肯进攻吗?难道以刚烈血性闻名天下的明军居然不愿意做殊死一战,只是凭借火器犀利开路?莫仁寿等人自然不会这么去想,这些打过仗,还算有点韬略的将领思量了半天后,突然脸色大变。齐声喊道:“北边有变!小。****
第二百二十四章 伐蜀(二)
第二百二十四章11834蜀(二)
莫仁寿、戴寿、莫友仁、邹兴的猜测很快就被证实。众见丁。从重庆传来紧急军报,就在朱亮祖率领东路明军慢腾腾地攻巫山、围翟塘时。西安同知大都督徐达率三万众兵出汉中略阳,沿着西汉江南下,一路连克大安、金牛塞、朝天岭等天险。保宁(今阆中)守军慌忙出兵相距,与广元城下堪堪挡住了徐达部的去路。
保宁是吴友仁的地盘,刚好他接到翟塘急报,将主力带去驰援羹州,保宁兵力所剩不多,幸好凭借天险才勉强敌住了徐达势如破竹的攻势。可是广元相持不过两日,西安大都督傅友德率一万五千众兵出成州,攻克阶州(今武都西),然后沿着白江一路南下,直取了广元背后的昭化。
广元城夏军腹背受敌,不消半天便土崩瓦解。傅友德与徐达合并一处。当即沿着阆江(今嘉陵江)挥师南下,直逼保宁。而保宁是重庆北部第一道门户,一旦这里碍手,明军尽可顺江而下,不消几日便可取蓬州、南充、合州,直抵重庆城下。
可是此时的保宁城缺兵少粮,难堪一击。正当守将四处征募弃壮,惶惶不可终日时,傅友德却又虚晃一枪,从小道取了天险剑阁关。剑阁一失。明军便前无挡者了,江油、粹潢、绵州(今绵阳)、德阳不到十日便纷纷或被攻陷或望风而降。
最后傅友德和徐达率部将成都平原重镇一汉州(广汉城团团围住)。并制木牌数千块,上书某月某日明军克广元,某月某日明军克剑阁,某月某日克绵州、德阳。然后将这些木牌尽数投入中江(今资江)。任其漂流而下,直入长江。
沿江夏**民接到这些木牌,无不心惊。斗志全无,只想着明军杀到时该如何速速投降。
而重庆很快收到了保宁、绵州等地送来的急报,这才知道原来被明军抄了后路。此时夏国文武百官已经明白明军作战的意图。明军不单单是东边一路西征,还有北边的南略。东路的作战目的估计是攻下翟塘天险。直趋重庆城下,北路是迅速占据成都平原,让夏国无立足之地。
东、北两路明军遥遥呼应,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配合起来好像心有灵犀一般,时机、火候拿捏地恰到好处。这时夏国百官终于意识到,明军百战之师不是浪得虚名。
可是他们却已经无可奈何。此时的夏国不仅失去了天时、人和,地利更不占优势,明军占据了两湖、贵州、陕西和甘肃,几乎完成了对巴蜀之地的三面包围,顺便从哪里出兵都能让夏军防不胜防。而且从现在看来。明军的两路进攻是又准又狠。夏国虽然占据巴蜀天险之地,但是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而明军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东路中规中举,沿江而上。可是你如果不重点小防御它,它能直接叩城重庆,北路算是奇兵,它不图一时之利,沿阆江而下,直趋重庆,接应东路。而是转战成都,如此一来形势为之一变。
从保宁沿阆江而下,虽然可以直趋重庆,但是那里山高岭峻,夏军可以凭借天险层层设防,以较少的兵力坚守一段时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北路一入成都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正适合北路明军火器加轻骑部队来回纵横。守城,他们有火枪火炮,野战,他们有骑兵掩杀,最重要的是成都地区是夏国赖以维持的粮仓,一旦那里有失。孤守重庆的夏国君臣就只能当山大王了。
正所谓行家出手,一看就明白,夏国百官这时才发现,他们最大的威胁不是东路,而是北路的傅友德和徐达。一个是四大名将之一,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名将,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别的不说,看看他们的军衔就知道了。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在明军将领都是往最前面靠的。
夏国百官不由万般郁闷,你大明没事在北边放那么多高级将领干什么?不过他们不知道,漠北、东北、西北是大明现在重点防御和“消化”地区。所以屯集了大量的重兵,而他们的大都督也都是赫赫有名。辽阳大都督是丁德兴大将,和宁大都督是冯国胜大将。西安大都督是傅友德大将。而大明陆军现在总共也才三位大将。全聚在这里了。而非常重要的南京大都督花云、北京大都督邓友德、东京大都督华云龙都才是上将。换句时髦的话,那三大卫戍区都算是高配了。
现在西安卫戍区的正副两位老大联袂出手伐蜀,已经看出大明对收复巴蜀,完成天下一统的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