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户部郎中杭琪大人可为户部尚书,原户部侍郎刘诚大人可为农林部尚书。”以前户部尚书由李善长兼任,现在一下子分出几个部,而且他打定主意不专权,所以开始提拔户部原来的几个人。
    提了三个人选,李善长便不再开口了,汪广洋看了看刘浩然,又看了看李善长,接着开口道:“原礼部尚书钱用壬大人可留任。”
    钱用壬字成夫,元廷南榜进士第一,授翰林编修,后奉元廷之命出使江宁招安刘浩然,任务没有完成他却被招揽了。随着江南越兴盛,称帝立朝的趋势也非常明显,礼仪、祭祀、宴享等制度也要跟上,而钱用壬考证古义尤详确,他当这个礼部尚书非常合适,而且他虽然属于理学派,可是比较听刘浩然的话,加上他的专长是制定礼仪制度,对邸报书刊不敢兴趣然再放个侍郎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钱用的任命可以说理学派和淮西派都能接受。
    “原东南大学学正李习先可为学部尚书。”汪广洋又提了一个人选,李习当学部尚书可谓是名之所归,他此前是江宁大学学正江宁大学办得有模有样,后来又一手操办了东南大学,现在几乎可以与江宁大学并驾齐驱了能力可见一斑。而现在学部最大的任务是在各省开办大学,所以说他不当学部尚书谁当?
    “陆军部尚书基大人,海军部尚书俞廷玉大人可留任。”这两个职位没人敢抢来这二人在任上干得不错,有目共睹,二来军事方面一直被刘浩然牢牢掌握,谁也不敢轻易踩进去。
    说完这四个人选广洋也偃旗鼓了,他生性谨慎,原本就不准备出言建议的,只是李善长让他出面这才出来说了几句。
    “已经定下七个了,大还有什么意见吗?”刘浩然喝了一口茶,依然淡淡地问道。
    “丞相位大人。我来说几句。”升开口道是刘浩然地老师。又只是江宁大学地学正以身份非常超然。
    “原吏部尚书滕毅大人和工部尚书单仁大人任上勤勉称职。应该留任和转任运造部尚书。”
    滕毅原是吴地人来留居傅友德幕下。随即转任江宁。由于其为人清廉刚直。很快被委为吏部尚书。此人虽然治学倾向理学。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属于中立派。单安仁是州人。少为府吏。逢江淮兵乱。他集义兵保乡里。授枢密判官。从镇南王罗普花守扬州。旋闻刘浩然率淮西豪杰定江宁。即率众归附。仍将其军。守镇江。旋移常州。后来李善长将他从军中调出。以为助手。累迁至中书左司郎中。工部尚书。是个不折不扣地淮西集团干将。
    十二个尚书一下子定了九个。还剩下三个。分别是工商部。法务部和外务部。前两个是新设出来地重要部门。刘浩然一直以兴工通商、完善律法为要任。这两个职位关系重大。没有刘浩然亲自确定。谁也不敢出来抢。而外务部是个完全陌生地部门。很多人觉得它是个鸡肋。却不知道一旦江南海路大通。海外扩张时这个部门地重要性。
    “剩下地我来提议吧。法务部尚书由原刑部尚书周祯来出任。工商部尚书由原内务局主事沈从年出任。外务部尚书嘛。就由原礼部侍郎世家宝来出任。”看到众人一片默然。刘浩然便开口道。
    周祯肃正严明。虽然刑部被按察司“夺了”大权。但是他丝毫不气馁。除了将巡检、典狱管理得井井有条外还积极参加始定律令。并严格要求吏士循守律法。沈从年此人就有点意思了。他原本是温州人。是永嘉学派地弟子。并学以致用。极善经商。后来因为家财丰厚遭人嫉妒陷害。他带着家人仓惶逃到宁国亲戚家。后来刘浩然下江南。他被召入江宁。但是此人读书不精。学问又不好。不为文人名士所喜。但是刘浩然却看中他地才干。将内务局交给他管理。几年下来居然让内库翻了数十倍。刘浩然给他分了股份。也越地器重。这次将他推到工商部尚书地位置上。就是利用他善于经营地能力。而世家宝原本是礼部侍郎。管得就是理藩这一块。刘浩然地意思是现在江南海路还没有完全打开。外务部基本上不会起作用。让世家宝来只是起个过渡作用。将来展了不合适地话再换人。
    “另外我还想让周祯兼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浩然话一落音,众人一片哗然。法务部尚书原本就权柄甚重,现在又加了一个几乎与中书省平行的都察院副主官,这位置身份又重了不少,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十二部最重的一位尚书。
    “丞相,属下才能浅薄,恐难受此重任。”周祯站起来说道,刑部的权柄越来越小,听到刘浩然将刑部改为非常重要的法务部,他已经做好转任他职的准备。却不曾想刘浩然不但让他担任法务部尚书,还加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职,怎么不叫他惶恐之至。
    “有成,知道我看中你什么吗?”
    “回丞相下不知。”
    “自从我设按察司之后,刑部变成了众人眼里的清水衙门,可是你不恼不馁然踏踏实实做事,而且还积极参与始定律法,并以身作则格循法。不易啊,从你身上我看了勇于任事、恪守职责。这样的人我不委以重任,天理何在!”
    听到刘浩然在众人面前如此高的评价祯不由眼睛变红,心中涌出一股士为知己死的感慨。
    “有成,法务部权责重大,都察院更
    要多费心,多操劳了,但是也要注意身体,你岁,不年轻了,把好大局就行了必事事操心,诸葛武侯鞠躬尽瘁的精神要学不要做到死而后已,现在百废待兴还需要你这样的人。”
    听到刘浩然这无比温暖和善的劝慰,周祯只是拱了拱手忍着要流出来的泪水退回到座位。
    朱升、刘基、宋等人不由看了看刘浩然,又看了看还在那里极力压制自己心情的周祯,心中不由暗叹道,又一个重臣被收了心,周祯以后不呕心沥血恐怕他自己都睡不好觉。
    不过刘浩然却想得是另外一些事,他借着表扬周祯为诸位大臣树立了一个榜样,好好敲打了一番。在另一个方面,法制建设是他一直注重的,法务部尚书非常重要,但是光这些是不够的,在将来,他准备赋予都察院“公诉权”,也就是可以代表国家对个人、机关提起诉讼打官司,这可是不得了的权力,一般人你敢跟一个国家打官司吗?有了这个权力,周祯基本上等于后世的政法委书记了,当然了,刘浩然让周祯只是担任相当于“副总检察长”的左副都御史,就是想保持都察院的独立性。同时,刘浩然想到了你既然要同别人打官司,那也意味着别人也会找你打官司,因此他准备确定让法务部做为官府的代表到按察司去“对堂”,而且也准备指定一名侍郎专门应对此事。
    十二名尚书定好了,接下来该讨论侍郎人选,刘浩然先说道,不再设左右侍郎两名,而是要设侍郎四人,分管一摊,这样算下来十二部就需要四十八名侍郎。几经讨论,陈亮、朱珍、盛元辅,张仁、张允文、杨翼、王恺、栾凤、詹同、樊景昭等人一一被确定,罗复仁被刘浩然定为学部侍郎,原陈汉江西行省平章胡廷瑞被定为运造部侍郎,而礼部负责管理邸报书刊的侍郎由刘存信出任,法务部负责调查局的侍郎由刘存礼出任,他俩是刘浩然义子中为数不多从文或由武转文的人,一个原本就任侍从司副官科佥事,曾经负责过监控“舆论导向”,另一个出任过调查科佥事,管调查局熟门熟路。
    “尚书、侍郎人选定,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明确各部的职权。”刘浩然喝了一口茶说道。
    “如何确定?我一直说一切律法为准绳,那么各部的职权也已经由律法来规定和赋予。”
    “丞相,古云令上出,中书省各部的职权应当由你来确定即可。”名士夏重濡起身说道。
    “这样不好,万一哪一天我突然心来潮说,滕毅大人,你帮我查查这秦淮河的水为什么变浅了?那滕毅大人岂不是要越权了。”
    众人不由跟着大笑来,秦淮河水变浅了,应该去问负责河渠修缮的运造部,滕毅一个吏部尚书去管这事,的确有点越权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法规定,什么是你该做的,你应该怎么做,做错了或不做又有什么惩戒我们都心里有数。所以律法是根本,秦先生、主敬,你们一个为按察司总使,一个都察院都御史,在司法执法过程应该颇有感触,我就请你二人为主,带着诸按察使,诸都察御史,与枫林先生等饱学教授、有成等法司官员一起定律法。”
    “属下遵命。”秦从龙、陶安连忙起身拱手道。
    “我先定个大框架吧,这律法可以分为民法,专门用于民事纠纷,如契约、商贸往来、夫妻家庭关系等等;刑法专门用于对他人和国家的犯罪行为;行政法专门确定和约束官府管理的法律、法规。嗯,就先把这三部律法确定完善起来。至于制定律法的原则,先要求律法一定要细,不能笼统,那种模拟两可,左也行,右也行是万万使不得,必须用词精准、严谨、通俗,不但文人看得懂,百姓们也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不要怕浪费纸张,十句话才说得清楚的你写成十五句我不会嫌你罗嗦,你们万万不可让有些人在那里买弄学问,来个什么杀人弃市。”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微微一笑,中国历朝以来正式官文都非常讲究,工整文美,唯独就不讲究通俗易懂。刘浩然这个想法倒是比较新奇,这就要考验秦从龙、陶安等人的水平,既要写得通俗易懂又不能太俗。
    “第二是责过相抵,也就是犯多大的错误必须承担多大责任,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杀了人犯了事绝不能以钱抵罪。当然不能因为有人断了别人的手脚就要断他的手脚,可以采用折中的办法,例如你问他,你断了别人手脚,现在要对你进行惩戒,你有如下几个选择,一,官府也断了你的手脚,二,苦役二十年,三,宫刑。如果那人选择宁愿断手脚,那你们就可以把惩戒定位为苦役二十年。”
    刘浩然的说法非常有意思,众人越听越觉得有趣,议事堂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丞相的意思是惩戒从重?”秦从龙不由问道。
    “罪大恶极、重犯从重。重犯我就不说了,累教不改,这种人就该重重惩处,至于罪大恶极,我举个例子,有强盗抢了某人五两银子,按律当苦役五年,但是这五两银子是某人拿去给母亲救命的钱,他丢了这钱,羞恼之下投河自尽,那这强盗当重处,当苦役二十年;又例如一户人家仅有独苗一个,却被人贩子拐走,结果搞得这户人家支离破碎,那这人贩子当重处,不是苦役十年这么简单,杀了都难以解恨!”
    “属下明白了。”
    “我刚才所说的是刑法一方面,律法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公正、惩恶扬善。你们切记。”
    “我等谨记在心。”
    “诸位尚书侍郎,律法一定,你们不但职权在身,也必须承担起责任来。你们负责决策,万一出了问题,我就要找你们的麻烦,可得小心。”
    众人不由相视无语,丞相这是什么意思?聪明的如刘基起身拱手道:“还请丞相赐教!”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中枢(四)
    人恍然大悟,连忙起身拱手齐声道:“还请丞相赐教
    “赐教不敢,指点一二还行。”刘浩然笑呵呵地说道,“有人可能第一想法就是揣摩上意,我怎么想你就怎么决策。我告诉你,这会吃大亏的,最后出了事承担责任不是我而是你,因为决策人是你不是我,到时我可不会认账的。”
    看到刘浩然狡黠地眨着眼睛,众人不由哭笑不得,丞相怎么这话都说得出口。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闭门造车。”刘浩然笑了笑,开始说起正事来:“先你不能被下面蒙蔽,因为决策的依据是实际情况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从地方统计送上来的,里面是否有假你要去辨别,辨认出有假就是下面的责任,辨认不出来就是你的责任,所以你要多看、多听、多跑,不要天天在部堂里谈论风雅,很多东西只要你下去仔细用心一看就真相大白。”
    “第二就是广思集益,你就算手里有真实的数据,但是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各大学的教授是很多方面的专家,你可以听听他们的意见,还有各相关人士,例如工商部制定商贸政策,那么众多商人的意见你必须听一听,因为你制定政策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利益,只要他们赚到了更多的钱,才会交更多的税收。”
    看着众多尚书、郎像学生一样在那里认真地听着,刘浩然心里不由觉得笑不认为这些人做官就比自己差,在座的每一个都是人尖子,有些人在某方面甚至远胜自己,只是这些人的思路没有自己广阔,说白了自己占了穿越的优势,所以就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好了,我的绝招教完了,你自己用心琢磨就是了。另外,我准备将按察司改为按察院,任命七名都按察使且按察司审案的程序也需要更改一二先生、主敬,待会我们再议。大家还有其它什么问题吗?”
    “丞相,请问内司、都知司如何处置?”宋站起身来问道,内察司、都知司不为文人所喜,尤其是都知司可谓是“臭名昭著”过也只有宋这种有文人骨气,又受刘浩然尊重的人才敢提出这个敏感问题。
    听到宋的话夏不脸色一变,倒是杨宪面不改色,因为他的触角是向外的,并不像内察司那样与在场的息息相关。
    “潜先生说得正是。”刘浩然想不到最后还是没有蒙过去。他原本就对内察司、都知司非常头痛。情报部门不能没有。但是又不能太多在他手上地情报部门军事方面地有枢密院军情司。对外情报部门有都知司有内察司和自己侍从司地调查科。现在法务部又多出一个调查局确多了些。可刘浩然觉得夏和杨宪干得都非常称职。不忍心让他们“丢了饭碗”以准备暂时不动。想不到还是被宋挑出来了。
    “都知司可以归到外务部。杨宪可加务部侍郎继续兼管都知司。”刘浩然斟酌一下说道。
    夏不由嫉妒地看了看杨。真是走狗屎运。宋这么一挑。他不但升了官。还从此走到了明处。可自己怎么办?内察司可以说是刘浩然在暗中地一只眼睛。自己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一旦失宠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落井下石。
    “这内察司职权与调查局重叠。倒是不好办了。这样吧。内察司改为监察司归在吏部。嗯不好。这样不太好。”
    随着刘浩然地话。夏可以说是大喜大悲如同坐过山车。要是内察司如都知司一样走到明处。被归在吏部。自己少不了一个吏部侍郎地缺。这可是肥缺呀。比一般尚书还要肥。可是刘浩然一句不好又彻底打消了他地喜悦。他死死盯住正在沉思地刘浩然。看着他地嘴。生怕放走一个字。
    这国家安全事务由法务部调查局接管了。现在又没有什么基地组织。不用担心什么恐怖活动。那内察司如何处置呢?它原本是监督百官地一个机构。后来权力扩大。逐渐变得“臭名昭著”了。不如就此将它改过来。免得越走越远。
    主意一定,刘浩然说道:“内察司改为监察局,为独立各部的直属机构,负责纠察官吏中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夏,你继续主管监察局。”
    话一落音,夏不由大喜过望,内察司改为监察局,这无走到了明面上,相当于各部并列的单位,而自己出任监察局主事,几乎与各部尚书平起平坐,夏能不激动吗?
    众人却暗自叹息,内察司是为天子耳目之司,看来刘浩然不会轻易放弃,但是也有一人不肯轻易放弃。
    宋站在那里继续说道:“丞相,此职当归都察院,又设监察局恐多此一举。”
    听到这里,夏看到刘浩然又在那里思量起来,似乎心有所动,不由把宋恨得牙根直痒,宋老匹夫,我与你誓不两立!
    “都察院查官吏违法事例,查实交由按察司法办,而监察局查违纪乱政,查实交由各部和中书省查办,两不冲突。”
    刘浩然的一番话让夏了一口气,宋却无话可说了,毕竟都察院是动真家伙,查到你就意味着吃官司,丝毫没有活路,监察局只是内察,查出来受个处分就了,真不知道这位丞相是怎么想出这么多门道来的。
    “潜溪先生的话提醒了我,元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吏贪墨,臣操威福。”
    听到官吏贪墨,臣操威福,李善长不由地脸上肌肉微微一抽搐,不由自主地向冯国用看去,却现这位一直一言不的同乡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上一片淡然。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了防止官吏贪墨,地方贿赂成风,我决定先大幅度提高官吏俸禄,不让你财,但是保证你过上富足的生活,是为高薪养廉!”
    在刘浩然的心里,历史上老朱的做法太无耻了,俸禄那么低要求人家廉洁奉公高难度了吧。
    “但是高薪给了你,你还要贪墨受贿就不要怪国法无情。我建议单独设一廉政公署,专查贪污贿赂不法之事。而且不光是查官吏,地方工场商社,只要是贪污贿赂之事皆在它查办之列。一经查处,立即交由都察院诉于按察司惩不贷!”
    听到刘浩然一番杀气腾腾的话,众人都不由在那里思量着,这廉政公署的职权也太大了吧,只要是贪污贿赂,无论官民皆可查,这手伸得也太长了吧。
    “贪污贿赂是一种风气是一种习惯。我知道,自古以来我们都喜欢讲人情喜欢讲律法。人情到,不该办的也能办到情不到,该办的也办不了。这是一股邪风是一股歪气,官场上凭人情,生意场上凭人情,百姓交往也凭人情,长此以往,公正何在?诚信何在?还要律法干什么,凭人情就好了。”
    看来
    在另一个世界没少吃过这方面的亏,所以一朝大权下痛手!
    “人情往往伴随着金钱美色,因为人情是虚的,因为很多人情都是用金钱、美色等利益交换得来的。所以人情横行,那贪污、贿赂就风行。我们必须肃清吏治,净化风气,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刘浩然觉得自己像异世的一位纪委书记在报告一样,说出的话也不知从哪位领导那里听来的。他心里不由悲哀地想着,中国自古到今,风气习惯如此,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唉,只要尽力就好了。
    “丞相这肃清吏治,净化风气之言说得极是,我赞同!”宋第一个站起身符和,做为一个颇有骨风的文人,他当然对贪污贿赂极为厌恶,刘浩然刚才的一席话的确让他很有感触,也深深体会到刘浩然那份爱憎分明的赤诚。
    “丞相说得极是!”众人纷纷开口道,既然刘浩然提出了高薪养廉,那么整顿吏治和风气是正常的,你总不能拿了高薪还不办正事吧。
    接着刘浩然要虑廉政公署主事人的人选,这人与官场没有太多的纠缠,而且必须要有锐气,敢于任事,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张明善。
    完成任务的张明善从泗悄悄转到了长天,回到了江南。但是他不愿在呆在都知司,于是刘浩然就悄悄地把他安排进江宁大学当教授。他嫉恶如仇,又非常熟悉官场那些伎俩,要不然也不会写出那么深刻的小令来。
    “好,那我就委江宁大学教授张明善为廉政公署专员,负责主事廉政事务。”
    众人不由一片讶然,思一番后又觉得此人担任此职最是合适不过了。
    “好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丞相,我有一事相禀。”
    “哦,百室但说无妨。”
    “我向丞相请辞中书省左丞相一职,请撤中书省。”
    “这是为什么?”刘浩然没有想李善长居然放了这么大的一颗炸弹,众人不明就里,纷纷议论起来。
    “丞相,我这是循前唐太宗皇帝即位后虚中书令例。”李善长拱手答道。
    众人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这里都是饱学之士,唐史自然知道,李善长话一出口,众人便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对啊,刘浩然不但是江南行省丞相,更是韩宋朝中书省丞相,立朝称帝后,这丞相之位的确要避讳。幸好刘浩然不是从基层做上来的,要不然什么尚书、侍郎、郎中他都做过一遍,岂不是要全部换名字。
    “此事重大,我需思量一二。”刘浩然沉吟道。
    “丞相,李大人这是恪守为臣之道,不愧是百官之,这份赤诚,这份胸襟,胡某敬佩不已。”胡从宪难得的赞赏起李善长来,因为他的这番举动非常符合三纲五常里的为臣之道,而且这左丞相这位说放下就放下实属难得。
    刘浩然却有点为难了,他原本不想动李善长,还想让他更上一层楼,接替自己丞相一职,然后把左右丞相去掉,多设几个平章,然后搞得和前宋一样,多人议事治政。想不到李善长突然提出这么一遭,他着实有点措手不及。
    “那这样吧,大事已定家也就散了林先生、伯温先生、主敬、秦先生、朝宗、百室、国用,请你们留下,我们再议一议。”
    待到众人离去,刘浩然苦笑地对李善长说道:“百室,你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护军权柄太重,恐遭人非议且有前朝先例,百室当循行。”李善长连忙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