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西线战场,8000名布尔骑兵包围英军于马弗金,并切断了好望角与罗得西亚的联系。此外布尔军队又把另一支英军包围在了“钻石之都”金伯利。
    英国人这回可以好好同“钻石”亲热了。
    在南线战场,一支强大的布尔骑兵迅速占领了开普殖民地的东北部。不到1个月,布尔军队就获得了极其辉煌的战果。
    堂堂大英帝国的陆军居然被布尔人打得如此之惨,简直是另人难以置信。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居然也有“吃苍蝇”的时候,真是让人想不到啊。
    而孙纲通过自己从后世对这场战争的了解,结合眼前所能得到的信息,对比分析了一下,就知道了英国人之所以能把仗打成这个样子,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英国人可能没想到,英布战争给孙纲这只“中国蝴蝶”的启示,直接促成了中国新式陆军的生成!
    战前,由于英国人对形势的“乐观”估计,英军的战前准备工作其实是做得很不充分的,参战军队多为新兵,没有作战经验,不熟悉南非的地理环境,加上是被迫参战,没有战斗热情,士气低落。英军在机动时,总是依赖于铁路和公路,极易遭受布尔军队的袭击。再加上由于是在内陆作战,排名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海军根本帮不上忙,面对无处不在的布尔军队,失败也就很好想了。
    反观布尔人,无论是从战斗力、战斗意志还是战争准备,都要远远的超过他们的对手。
    布尔人在战前就意识到,和英国人的这场战争决定着他们在南非殖民地的生死存亡,因而他们下定了决心,同英国人作殊死的斗争。
    布尔人在战前积极备战,修筑工事,它们在欧洲购买了大量武器,甚至包括德国克虏伯工厂和克勒佐工厂生产的大口径重炮(德国人又在南非“黑”了英国人一把,让英国人有所觉察,所以英国人才急于要吞并布尔人国家,不想给德国人留机会)。布尔人又购置了数万支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同时在德兰士瓦储存有2500万发子弹。好多的欧洲军事专家被布尔人聘为军事教练。布尔人甚至连秘密情报组织也建立起来了。   
(三百八十六)1900年的第一场雪
    为了保证兵源的补充,布尔人建立了“全民皆兵”的民军制度。战争开始时,布尔军队有40000多人,其中骑兵占多数。这些布尔士兵虽无纪律,但作战勇敢,善于骑射,熟悉地形,行动灵活,特别长于防御和突袭。因此,布尔军队的装备虽然不如英军,但士气和战斗力却不弱于对手。
    对付这样的敌人,英国才派出如此规模有限的军队来进行“征服”,遭到失败应该是必然的了。
    目前由于布尔人缺少攻坚作战的经验,英军的三座坚城莱迪史密斯、马弗金和金伯利布尔军队始终没有攻下,布尔人虽然给予了英军以重创,但却没有能够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布尔军队对付英军的战术,其实主要是以丛林游击战为主,因为布尔军队的作战编成并不是象列强的正规军一样,虽然能够取得一些局部的战果,但是没有办法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
    那样的胜利,必需是由正规军来完成的!
    目前南非交战双方的战事呈现出胶着状态,而孙纲估计,英国一旦大举增兵的话,布尔人恐怕就很难招架英国人的全力进攻了。
    这场战争对孙纲的启示是,一支规模有限的陆军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如果想要取得胜利,必须在某一个方向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才行。
    而中国陆军,想要在未来的挑战中取胜,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自己偷偷弄出来地这支陆军本来脱胎于被清廷遣散的北洋陆军。这支军队虽然在战术思想和武器装备上都采用了西方的概念,但在编制上仍是清军的旧体制,在战斗中,段祺瑞等大将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清军部队体制和编制方面的落后,才大胆的打破传统界限,以便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多的火力。
    自己现在如果想以这支军队为核心,给中国创建一支全新的陆军出来,就必须按照新的组织方式,改造这支军队!
    可自己对军队地组织建设方面所知不多。在对俄和谈结束,国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之后,这个问题就得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需要着手解决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孙纲看完所有的报告,将立刻需要处理的一一做了回复,安排人通知下去后,又去了李鸿章那里一趟,把自己那个让俄国人转让在日本的权益一条。由九州岛改为“虾夷共和国”,李鸿章欣然同意,表示就这么着了。
    和李鸿章商议完毕后,孙纲回到自己的居处,发现天已经有些晚了。
    “终于没事了吧?”马看他回来,笑着说道,“咱们出去逛逛好了,好容易来京城一趟,带孩子出去转转。”她看了看在那里玩小飞机的孙晨钧,“你老也不在家,孩子好不理你了。”
    儿子可能没听见母亲的话,正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摆弄手里的小飞机和小坦克。让两件玩具模型在那里“决斗”。一双黑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好啊好啊,现在就走。”孙纲连连点头说道,其实,自己早就该多陪陪爱妻和孩子了。
    孙纲带着妻儿站在北京的街头,这才发现,尽管经历了“己亥之乱”的战火。北京的街市比自己想象的还是要热闹。
    “我在咱们原来那个时代。我天天都是两点一线两头不见太阳地生活,行里组织旅游有时候都赶不上。”孙纲拉着爱妻的手。说道,“一直想去北京瞧瞧,可工作绑得死死的,根本脱不开身,想不到在这个时代,我居然能有机会看到北京是什么样子。”
    “都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也没有机会去北京和其它地方。”马点点头说道,似乎也想起了在原来时代地往事,“说来好笑,因为工作地关系,到过北京好多次,却一次也没有仔细看看北京是什么样子,现在想起来,可以说一片空白。”
    两个人望着这个时代的街景,回想着自己原来时代的经历,不由得会心地一笑。
    他们俩的爱情,可以说是真正的穿越时空了。
    尽管知道护卫和北洋军情处的人就在周围的暗处盯着保护他们,孙纲还是冲动地把爱妻紧紧抱在了怀里。
    马当然也知道周围一大帮人在瞅着,脸上现出一丝羞意,身子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挣,还是让他搂住了自己。
    “注意点影响,你现在是名人啦。”她小声在他耳边说道,“北京城地老百姓不认识你的,现在怕是不多。”
    孙纲笑了笑,在爱妻脸蛋上轻轻一吻,依依不舍地放开了她,不过仍然握着她地手。
    “我也要。”儿子在身边抗议道,孙纲笑着抱起他举了举,在儿子娇嫩的小脸上使劲亲了亲。
    一家三口在这一时刻,其乐融融。
    “我们的孩子长大可以不用留辫子了。”马看着孙纲把孩子放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道,
    让她这么一说,孙纲突然才发现,街上的行人当中,有好多人,虽然身上的衣着还是清式的大褂和长袍,头上带着瓜皮帽,但脑后拖着的辫子,已经赫然不见了。
    这代表着什么,从后世穿越来的孙纲再清楚不过了。
    清王朝的覆灭,标志着中国“万马齐喑”的局面的终结,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正在一点点和复苏和觉醒。
    天空渐渐的开始飘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在街市灯火的映照下,显得说不出的美丽。
    “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马伸手接了接雪花,忽然向孙纲问道,
    “不知道啊。”孙纲答道,他这些日子其实已经有些忙晕头了,根本没有想过今天是哪一天。
    “今天是新年元旦。”马有些好笑地看着他,说道,“用咱们那时的话说,是公元100年1月1日。新世纪的第一天。”
    听了爱妻的提醒,孙纲这才知道,不知不觉的,中国已经在战火纷飞中,蹒跚着步入了二十世纪!
    这是新世纪的开始,也是中国走向新纪元的开始!
    “农历的今天是腊月初一,”马看着热闹的街市,说道,“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咱们那时候新年的概念。”
    “想不到这一晃就到新世纪了。”孙纲喃喃地说道,
    “如果按这么算下去的话,再过几十年,你我才刚刚出生。”马好象想起了什么,不由得笑了起来。
    “一切都不一样了,”孙纲定定地看着她说道,“不一样的你我,和不一样的中国。”
    “一起加油吧,”她看着他笑道,“给咱们的孩子,和天下的老百姓,一个全新的中国。”
    她的话激起了孙纲心中的豪情,孙纲看着周围的一切,使劲点了点头。
    现在,对他来说,强国,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了。
    但是,他需要抓紧时间做的事,仍然有很多。
    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最最重要的事情完成,这个新中国的未来,依然不容乐观。
    自己肩头的责任,依然沉重无比。
    但他现在,已经不是刚刚穿越来时的样子了。
    “这是孙大人!”不知是谁惊喜地喊了一句,周围的百姓发现了他们一家三口,纷纷向他们这里聚拢过来,孙纲心里暗叫不好。
    当“名人”的滋味,其实也不是太好受的。
    自己身边突然多了几道身影,林文昊,戴雄飞和数名亲卫挡在了孙纲他们身前,周围的百姓们可能意识到了什么,没有继续靠上前来,而是把他们一家三口围在了中间。
    “都说孙大人一拳能打死一个老毛子,可”不远处的一位老人说道,“怎么看怎么象
    “别说象大闺女就成。”孙纲听得好笑,忍不住接口道,
    “不敢不敢,我只是想说,象一位秀才公。”那位老人有些惶恐地说道,周围好多人都笑了起来,老人也不好意思地呵呵笑了起来。
    “人不可貌相,孙大人是用大炮把老毛子轰跑的。”又有人说道,“若指望用拳头,再多也没有用。”
    “老百姓给大人编了戏曲唱呢,大人不知道吧?有没有兴趣去看看?”林文昊小声的对孙纲说道,
    “不会又是《斩倭救美》吧?”马在一旁听到后,笑着说道。
    孙纲当然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意思,脸不由得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刚想说什么,林文昊对马说道,“不是,夫人,是新编的,叫《三战俄》,一共是三部,分别是《战龙江》、《战北海》、《战双城》,讲咱们打俄国人的事。”
    “真的吗?快去快去,咱们见识一下。”马高兴地说道,瞥了孙纲一眼,眼光里满是骄傲和自豪。
    孙纲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她一眼,他知道在他们俩原来那个时代,她就不是票友,现在对戏曲居然这么感兴趣,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关系。
    自己丈夫在前线英勇抗敌保卫国家的事迹被百姓们编成了戏曲传唱,对她来说,没有比这更让她感觉到自豪的了。   
(三百八十七)由“打赏”想到的
    据后世有的资料称,“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狱被平反之后,杨乃武还亲眼看过民间根据这一“奇案”编排的戏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真不知道当时杨乃武看剧时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现在,轮到孙纲自己看别人在戏台上演“自己”了。
    等到了戏场,孙纲看到了戏曲的演出,这才知道,这《三战俄》的内容讲的都是什么。
    第一部《战龙江》,讲述的是俄军攻打哈尔滨,民族英雄左宝贵率军奋勇抗敌,身负重伤,弥留之时,孙纲率军赶到,左宝贵临终之际,向孙纲等众将嘱托杀敌报国,左宝贵壮烈牺牲后,孙纲率领众将,浴血奋战,终于将俄军打得大败而逃的故事。
    而第二部《战北海》,讲述的是孙纲率军在海参崴大战俄军,俄军拼命反扑,北洋水师提督叶祖圭率海军前来相助,终于打败俄军,胜利“会师”的故事。
    第三部《战双城》,讲述的则是孙纲带着妻儿同上战场,激励将士,誓于全军将士共存亡,同俄军在双城子展开大战,俄军势大,战事不利,孙纲同妻儿诀别,准备殉国之际,刘永福、马玉昆等将率军来援,内外夹击,终于击败俄军,转危为安的故事。
    这些戏剧的剧情安排和实际情况有很多不符之处,也许是编剧的作者不太清楚当时具体的战况,或者是有意对剧情进行了改动,但这些戏剧演员们地表演。却绝对是充满了真正的爱国**的,引来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戏剧演员们尤其在演到左宝贵中炮受伤,弥留之际,嘱托孙纲等众将士杀敌报国的场面时,唱词慷慨悲壮,声色激昂,令观者闻之泣血,即使是看惯了荷里活大片对戏剧根本不感兴趣的孙纲,看到这里时。也被这些戏剧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深深的震撼住了。
    那一刻,左宝贵牺牲时的情景,似乎就浮现在他地眼前!
    而实际的情况是,孙纲是通过情报才知道左宝贵牺牲的消息的。
    而戏剧演员们表演的虚构的孙纲向妻儿诀别的那一段,孙纲虽然明知道不是真的,但仍然被这些戏剧演员们那情真意切地表演感动了。
    中国的老百姓,在用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向战斗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的英雄们表达他们心中的崇敬!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已逝英雄的纪念。
    从这些戏剧带给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来看,中国人多少年被压抑着的思想意识,正一点点地被唤醒。
    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也将会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望着观剧地人们欢呼喝彩地情景,孙纲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更重了。
    从戏场出来,孙纲这才想起来,马刚才付帐和打赏的时候用的居然是铜钱和银元,而不是象后世的好多辫子戏里演的那样。甩出大锭大锭的银子或者是银票。
    他好奇地向爱妻问起这件事,她听了微微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孙纲一下子让她笑懵了,不明白自己问错了什么。
    “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她好容易止住笑。说道,“你整天光顾着造船打仗,这些家务事你是甩手掌柜一概不管,还银行出身地呢,你对一两银子地价值到底有没有概念?”
    “确实没有。”孙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马告诉他,在这个时代。一两银子的价值是相当高地。一两银子兑换成铜钱的话应该可以换到3000多文。而这个时代一斤(后世的一斤二两)猪肉也就二十文钱,一亩良田也就七到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就可以拿下。几两银子。几十个银元就是相当大的数目了,能有一百两银子的家当按后世的标准就可以算是大款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都是铜钱,银子主要用于大额交易,日常交易很少能见到,许多贫穷点的老百姓可能到死都没有能存够一两银子,更别说见到大锭银子是什么样子了。
    “那些人戏唱得好,我刚才打赏给他们几个鹰洋,他们已经非常高兴了。”马笑道。
    孙纲让她这么一说,才明白过来。
    孙纲想了起来,记得自己曾经在后世看过一个笑话,有人给金庸大师的名著《射雕英雄传》挑错,说到里面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顿饭的价钱属实是太“过分”了,要知道,在清代,一个六品官员的“年薪”也就四十五两银子,在白银流通量远低于清代的宋代,尤其是郭靖黄蓉所处的南宋中晚期,白银的价值只能更高才对,无论郭靖第一次在黄蓉面前怎么装大方,也不管吃的是什么山珍海味,这个价钱都太离谱了。
    孙纲还注意到,爱妻说她刚才打赏时用的是“鹰洋”,让他感觉非常奇怪,中国这时候不是有自已铸造的“龙洋”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被称为“鹰洋”的墨西哥银元呢?
    马告诉他,中国现在的货币制度其实很混乱,大宗交易用银两每次都要计重,验成色,非常麻烦,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一般都用银元,因为银元制作精巧,大小及成色基本一致,计数论枚,比称量白银要方便很多,所以,人们都愿意用十足成色的白银兑换含银九成多一点的银元使用,这样一来,外国的银元就大量的流入中国,在中国广泛使用,她用墨西哥银元打赏也就不奇怪了。
    马说,其实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的远不只这一种,她见过最多的除了鹰洋,还有西班牙银元“本洋”,以及俄国、法国、英国甚至是日本的都有。许多人看到了货币制度混乱带来的危害,提出中国自铸银元,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奏准朝廷在广东购买外国机器,聘用外国技师,自铸机制银元“龙洋”,与“鹰洋”并行流通,后来各省仿造,但因为质量没有统一标准,版别混乱,在民间流通并不顺畅,有时候甚至于只能按重量计值。所以现在中国的货币制度,仍然是“两元并行”的混乱状态。
    “你要是能和老头子们商量个办法,改变中国货币制度的这种混乱状态,对国家和老百姓的好处可是大大的。”马一本正经地对孙纲说道,
    爱妻的话提醒了孙纲,当对俄和谈结束,中国进入和平发展建设时期,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有这个货币制度在里面。
    “钱”的问题,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能”的。
    孙纲想起来了,现在因为自己的关系,袁世凯已经死了,他弄的那个著名的“袁大头”银元,也就没有出现的可能了。现在,弄一种新货币,改变中国混乱的货币制度的“重担”,已经历史地落在了他这只“小小蝴蝶”的身上。
    改革中国的货币制度,扫除商业流通领域的障碍,让中国的商业繁荣起来,一种新的货币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
    这件事,自己现在就应该留心了。
    “逛街”结束,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孙纲让北洋军情处“驻京办”收集一些关于“钱”的信息,并让马利用她的关系,征求一下各省商会和部分主管官员的意见,准备想办法把这个问题尽快解决。
    100年1月8日,中国和俄国的谈判终于结束了,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正式结束了这场两国之间的“非正式战争”。
    《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一)俄国归还中国新疆伊犁斋桑湖东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东南和阿赛克河源等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二)俄国将库页岛及其周围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
    (三)俄国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等黑龙江东岸土地归还给中国。
    (四)俄国向中国赔偿军费3000万卢布(折合白银1500万两)。
    (五)俄国在“虾夷共和国”的一切权益,中国都享有同样的权益。
    (六)俄国在美国订购的战列舰将不再作为“军用船只”建造,具体改造事宜同美国商定,俄国保证不再将万吨以上的军舰从欧洲调往东方。
    (七)海参崴将在三年内改为不设防的商港。
    (八)乌苏里江以东为中俄两国居民的共同渔猎场,两国居民拥有平等的权益。
    (九)中国交还从伯力到海参崴的铁路给俄国,由俄国另付500万卢布“赎回”。
    (十)为了保证俄国“履约”,中**队将“暂时”占领伯力。
    这个条约比起以前清廷和俄国签订的那个《北京条约》,中国收回了大量的主权,并从俄国取得了赔款,带给中国人民的利益,要远大于对日本所取得的胜利。   
(三百八十八)以点带面
    签约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因为北京的天很冷,孙纲没有去参加签约仪式,而是在自己的居处,和妻儿一起共享这片刻的休闲时光。
    天气如此的寒冷,但北京老百姓乃至全中国人民,这一天在心里,应该不是冷的。
    毕竟,这是步入近代的中国少有的扬眉吐气的时刻。
    孙纲可以肯定的是,俄国人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和北京的天气一样,冰冷冰冷的吧?
    孙纲没有多想俄国人的反应,也没有去管俄国人这时可能对他的咬牙切齿,他的心思,其实已经转到即使要开始的国家建设方面去了。
    如果按中国只有五年的和平时光来算,需要完成的事情还是很多,他不想象康有为那样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决定有重点的,先把最紧要的工作做好,剩下的,可以一步步的循序渐进。
    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
    而最紧要的,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先把海陆军的实力进一步提升起来,在下一次战争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因为他知道,俄国人这次虽然输了,但绝不会就此善罢干休的。
    在俄国人向东方的扩张中,他们从来就没有遭受过如此严重的失败。
    按孙纲的估计,他们在这段以屈辱的条件换回的和平时间当中,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和中国进行“军备竞赛”,并且会加紧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旦俄国人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