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当保镖-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已经开始有点入得贾诩的眼了。
    “我问你,你是哪里人?”凌巴并没有着急着一开始就直入主题,他要慢慢来,将话题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做到这一点,便要引导着贾诩,让他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凉州,武威。”诧异看了凌巴一眼,贾诩还是回答了,在他心里也是觉得,凌巴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而且也把自己的母亲接来了,那么肯定也已经知道了自己有关的大部分公开的信息,只是觉得问这些问题多此一举了。
    不过想到了这个问题,贾诩又不由一惊,心想难道刚才凌巴是诈自己的?可是看着也不太像啊,他的表情和语气,都让人相信他是在说实话的。
    其实,即便是以贾诩的智慧,此时一时也是猜不透凌巴开头这么问的意思究竟为何,而凌巴要得就是这种效果,却没有多给他思考的时间,又接着问道:“你家里,除了老母之外……还有谁?”
    碰到了这个问题,贾诩明显谨慎了许多,刚才的一点疑虑似乎也打消了,但思虑了一会儿,还是说道:“目下家中就只有老母一人,再无他人了……”说到这里,他眼中晃过了一抹异sè,凌巴在其中,恍然看到了一丝悔恨的情绪,心中不由一动,暗自记下了这些,不动声sè继续问道:“你在武威的时候,有何职位,又为何跑到洛阳来了?”
    “我原本是西凉太守、司隶校尉董卓帐下的参事,在武威别驾为牛辅办事。不过来到洛阳,和公务无关,只是为了我sī人的一些目的……”心里更加奇怪,贾诩却还是鬼使神差的,一一回答了,但他知道,即便是他不说这些,凌巴也早晚会知道,甚至可能已经知道了全部,因为这些是只要和名字联系在一起,随便查一下便查得到的公开讯息,他根本没办法隐瞒和掩饰。
    心中不由狂呼一声:终于到正题了!但凌巴还要保持脸sè镇定,继续问道:“那么,你有什么sī人目的?”他的呼吸,仿佛都在问出了这个问题的刹那间,变得急促了许多。
    说了这么多,前面那些与其说是询问,其实凌巴早就肯定了那些问题的答案,只不过或许是心理上寻求一个确认而已,而所有的一切,只为了引出今天这所有话题背后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却承载了这一次洛阳大劫中逝去的那些人的xìng命,还有洛阳所遭受这么一遭的一笔不xiǎo的损失。
    而对凌巴来说,这些却还不是最关键的,他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也不会总是纠结于过去曾经,一切都要朝前看,向着未来看,他犹是如此,所以他不会追究太多以前如何如何,只会想着以后如何如何。
    不管贾诩过去做过什么,只要今天的问题,他回答的令凌巴满意——也就是至少要能够不至于坏到让凌巴受不了的地步,或者是他想的“有苦衷”。
    心里在叫着“说出答案、说出答案”,但面上的表情,不是故意、而是必须,凌巴还要做出一副不那么回事的样子。
    其实他完全不必这样掩饰的,就算这样掩饰着,贾诩自然也能够发现得了,不过也不知道该说他是狗屎运期,还是偶然巧合的碰撞总是在人的不经意间产生,在他这般之后,贾诩竟然好似没有察觉一般,眼神中带着一丝丝的缅怀和悔疚,他开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了,深吸口气,贾诩眼神变得清明了许多,对凌巴强笑道:“或许,我这么选择其实是一个错误,但我并不后悔,真的。”
    并不后悔?凌巴心中冷笑,眼神的确是骗不了人的,至少,在真情流lù的时候,是人怎么也无法掩饰得了的,就刚才一刹那贾诩的异样,使得他现在这番话,怎么听起来怎么没有说服力,更是有一种特意掩饰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但凌巴并没有直接点破,他也看出了贾诩的情绪,此时似乎有些不太正常,他也时刻在注意着,担心是不是等一下会发生什么意外,一边xiǎo心注意着,他又接着问道:“你的选择,什么选择?”
    贾诩的情绪,很快调整过来,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这不由得让凌巴心里暗赞,智力牛人就是不一样,而且从人生经历上来说,这贾诩比之郭嘉他们,还更要丰富,有着充足的阅历做底,他在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上,可能还要更有深度远超于现在的郭嘉,至于xiǎo诸葛亮,他还有太长时间的一段成长,凌巴也不可能只巴望着他这一个谋士,所以对于贾诩的看重,就完全在情理当中了。
    贾诩顿了顿,眼神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深邃,沉yín着回答道:“其实这件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因为朝廷害死了我的一个好友,而此人救过我一命,我欠他一个承诺,所以即便只是为了他,我明知道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也必须要去做。至于家中老母,我将她寄托在了值得信赖的朋友家……”说到这里,他又看着凌巴,意思凌巴自然知道。
    点了点头,凌巴也道:“你放心,你朋友与你母亲都没事,我原本打算让你朋友也一起来的,只是他故土难离。”
    贾诩沉默的点头,显然那也是了解那朋友的xìng子,并不奇怪,到这里,他也算完全信服了凌巴说的话了,至少证明他说的都是真的。
    凌巴却有点儿不满足于这个答案,这样的答案,看似很合情理,如果他不是觉得自己足够了解贾诩,他说不定也就这么相信了,但他知道,贾诩没有理由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而且对方还死了,就做出这种完全将自己搭进去的事情,后面,或许另有缘由。
    一看凌巴眼神,贾诩就知道他并没接受自己这样的解释,苦笑了一下,贾诩道:“或许真的是诩xiǎo看了将军,好吧,这事情,还需从长计议。”
    “那你,就长话短说!”
第353章、贾诩谈儒道(上)
    “那你……就长话短说。”凌巴不容置疑的口气,让现场的气氛,一时间竟然凝固住了,贾诩都不由滞了滞,顿了顿,才笑道:“那也得先等我……等我好好想想再说吧!”心里面却也是在奇怪,刚才那一刹那,凌巴所透lù出来的气势之凌厉,竟然连自己都被完全克制了。
    凌巴无言以对,但已是说明了肯定,不过他是不会想到,自己刚才一下子,给贾诩造成了多少压力和疑问。贾诩在考虑问题,凌巴却也没有闲着,当然是脑袋,在jīng密地计算和工作着。
    也就是这样,房间里,两人之间,有了这片刻诡异的沉默……不管是凌巴,还是贾诩,到了此时,却似乎都无话可说,既然没有话题好开头,凌巴也只能闭嘴,等待着贾诩“想好了”然后开口打破气氛。
    两个人眼神都是闪烁着,虽然谁都没有开口率先打破这份沉寂,但显然此时两人各自心里面,也都在转着自己的想法。
    凌巴是想着,自己接下去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够继续掌握主动权,引导着贾诩一步步走入自己设计好了的瓮中;不过他也不会那么托大,知道贾诩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虽然现在两个人的地位,不单纯算是敌我,但在面对的时候,确实还是有些不自在。
    而贾诩呢,或许真的像他说的,在考虑着怎么开口、怎么说;也或许……谁知道呢。
    “我问你,你对儒家,到底了解多少;对道家,又到底了解多少?”终于过了好一会儿,贾诩才突然开口又是问道,双眼盯着凌巴,眼眸中目光炯炯,让凌巴不由一滞。而他这一滞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贾诩话中的内容本身。
    他不明白,贾诩怎么会突然问出这么一个问题来,貌似这和自己今天来这里要谈的话题,没什么关系吧?更和自己要和贾诩讨论的事情也没有关系,可贾诩总不成无缘无故地扯开话题,既然开口了,那就是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开口,要说的也应该就是回答自己的问题,难道说是这个问题里面,有着什么自己一时想不到的深层含义,而且和自己问的想知道的那个问题有关系的?不过心中纵有万般疑huò,现在一时却也无法得到解答。
    不过他也不问出来,他知道贾诩这样的人,不会随便的开玩笑,他问这么一个问题,必然其中是有深意的,而自己不知道,只是自己暂时想不到那么多罢了。
    想了一下,在脑海里筹措了一下措辞,凌巴深吸口气,实话实说道:“说实话,对这两家,我的了解都很浅薄。两家的历史么,说不上谁更久远,而且其思想也各有特sè。儒家起源于chūn秋时期,仲尼祖师推崇先周礼仪大道,思想自成一体,讲求的,是克己、守礼,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追求大同世界;而至于道家学说,则是出自老聃,后经战国庄周继承并发扬光大,讲究的是无为而治、清静自然、休为一体,庄周更是独创逍遥道,究人生至理。两派说起来,从单纯学术角度,也应该说是各有优劣、各有千秋,不过也因为时代和背景的不同,所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至少先朝文景治世,就是因为高祖建朝以来,一直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国策,也即奉行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之道,对于当时经历大秦横征暴敛、更有楚汉争雄之时,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百废俱兴的国家局面,起了很好的缓冲的效果。后来,才有了文景、武帝乃至于先汉三百年统治、百年强盛。而至于儒家,这一家,最早在先秦时代,是很不受重视的,因为和当时的历史趋势、时代背景和特定环境,都不太符合,而且孔老夫子所谓的大同社会,说起来也不太现实,所以后来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以法家为本,兼采各家,却同时又要大力打击儒家,甚至焚书坑儒,废儒家经典六艺,以致如今“乐”仍为遗憾;但等到了先朝汉武时期,董仲舒上表“天人三策”,龙颜大悦,欣以为然,并推举全国,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其中难免有其与祖母窦太后争权之部份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当时无为而治的黄老,已经不再适应了当时百废俱兴、国力昌盛的现实局势了。”只是刚一说完,凌巴下意识心底就是一惊,似乎,这样的对话,已经是有违了自己的本意了,而自己刚才说的那番话,显然也有些过了,自己的情绪一时没有控制好,便成了这样,到头来,原来还是被这贾诩“算计”了。
    不过只是这样想着,凌巴反而没有失落和愤怒的情绪,而是觉得这么才算正常。
    很正常不是么?这至少证明了,贾诩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言语间对人也是丝毫不会让的。
    “……呵呵,我现在倒是有些好奇了,听说你最初也不过是一个贱民出身,怎么却有此等见识和勇力,就好像……嗯,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贾诩或许只是开玩笑的一句,却叫刚回过神来听到的凌巴心底猛然地一chōu搐。
    自己还是表现的太过抢眼了啊,尤其是自己还有从前那个前身那样的“历史记录”,前后对比一下,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本不应该是自己所能够表现出来的一面,毕竟前后对比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中间没有能够解释得通的理由,任谁也无法轻易接受这点。而凌巴之所以也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不过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人直接在自己面前点出过这一点,所以凌巴也几乎是下意识的就忽略了,却没有想到此时在这里被贾诩再度提起来。
    但心惊也只是一刹那,凌巴的心境,到了如今,可没有那么容易被破,刚才又有了对贾诩的一点警惕,心防戒备了起来,而且来之前他做好了充足准备,自然也包括了心理上的准备,只是悄然将自己心头想法深藏了起来,凌巴淡淡笑了笑,道:“只是一时急言,难免有些错漏不足之处,先生且听听就是了,当不得真的。”贾诩却是摇摇头,说出了自己的评价:“你说的总体,倒也不差,昔日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优有劣,但历史自有其定论,此时却不好评价。”
    凌巴认真听着,他开始觉得,这个话题,或许不像是他想的那么“偏题”了,里面还隐藏着什么?他说不清楚,但直觉上,感觉不会差的。
    “但你对于儒家,还有道家的认识,终究还是太过浅薄,落入了如这天下间大部分人一般的俗套境地。”贾诩又说道,只是在褒过之后,终究还是开始“贬”了。
    凌巴听得忍不住翻个白眼,心说都是你让我说的,说的不好也没有必要这么贬低吧?再说了吧,自己说的这些,虽然不算系统完整,但要说“俗套”,也应该称不上的,毕竟这也是后世“总结”的“经验”嘛,哪有这么不堪,被这丫的随便一句话就批驳得一无是处了?
    贾诩却根本不管凌巴是什么想法,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回忆的状态里,眼中闪烁起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光芒,“其实,先秦时代,思想文化何其璀璨,即便是汉武风流,司马相如之赋、太公史记笔触,亦不能够与之比肩,那个时代,是一个真正文化层起、文人辈出的时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又各有所擅,自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没有一种完全完美的思想,有的,只是最符合需要的。除儒、道两家之外,尚且还有墨巨子的墨家、孙伯灵的兵家、韩非子的法家……yīn阳家、名家……那,才是真正的百家争鸣之世!”
第354章、贾诩谈儒道(中)
    chūn秋战国时期,随着大周王朝作为经济基础的井田制的崩溃,奴隶社会国家里的整个社会结构和政治构造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臣弑君、子代父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原先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即成为了一个当仁不让的典型摆设,诸侯争霸、战luàn频仍,各国争抢着发展和战争,整日都是在扩军备战、扩展领土疆域,争霸、雄起是唯一的目的,而在这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少有宁日的时候,却反而是华夏古文化最为璀璨辉煌的一个时期。
    和雅典文明完全相反的,雅典是建立在了和平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文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而在华夏历史上的chūn秋战国时期,却恰恰是因为不平静的局势,纷luàn的战争,使得各种学说都如雨后chūn笋一般的涌现,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繁荣局面,而这,是往后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远远比不上的一点。
    最为后世人所熟悉的儒家,自不必多说了,道家从此时开始萌芽并发展,墨家、法家、兵家亦如是,yīn阳家、名家、纵横家亦如是。
    凌巴也是来自于后世,那知识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里,对于这些,他自然并不感到陌生,而且他以前上学的时候,虽然总成绩不怎么样,但历史方面确实学得不错,也有着tǐng浓厚的兴趣,使得他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也有着不少的了解了。
    对于贾诩的话,凌巴深以为然,点点头,“可这和我要说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这是他心里的疑huò,现在干脆也不掩饰,直接说了出来,他想贾诩肯定知道他要说的事情是什么,至于扩充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但这样的直接,换来的却是贾诩狠狠的一个白眼,然后道:“我慢慢说下去,你就知道了,但这和儒道两家有关系,却是肯定的!”
    贾诩在说着这番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神秘无比,透lù着一种凌巴从未见过的诡异之sè。
    凌巴心中一动,不由脱口而出问道:“好吧,那这一切,又和儒道两家有什么关系?”
    贾诩摇摇头,并没有直面回答,而是说道:
    “我和你讲一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凌巴一愣,立刻做出一副凝神倾听的模样,那变脸的速度之快,让贾诩也看得乍舌不已,心中还觉得有些好笑,收拾了一下心情,梳理了一下脑海里的念头,他娓娓道来:“早在周立国初期,成王尚幼,周公姬旦摄政佐王,分封天下诸侯,以姬氏族人、宗族姻亲以及西周灭商建国之时的有功之臣、如那姜太公等人为主,将周下天下分封七十二路诸侯,从此确立周王朝天下共主、而整个王朝内部却也是诸侯并立的体制。在初始,这种体制,展现了其巨大的优势,分封诸侯国各大势力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系,也正因此,使得他们互相有所顾忌,攻伐减少,而合作增多,天下共主周天子自然也是乐见其成。但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体制的弊端,便也不可避免的显lù了出来,在周王朝时候,虽已初现端倪,但还不是很明显,及至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群雄逐鹿、问鼎天下,渐成为周王朝尾大不掉之势,这便是那时最生动的写照,而称其为chūn秋……”
    “这是儒家的说法吧?”听到这里,兴趣逐渐被调动了起来,开始对贾诩即将要说的话产生莫名好奇想要知道的奇异心理,而将自己带入了这个话题之后,凌巴便忍不住chā嘴道,此时却是浑然丢开了自己最开始要掌握话语主动权的想法。
    儒家典义中,应当还是有包括那孔子注解的《chūn秋》的,而汉武帝时“第一儒生”董仲舒也曾批注过《公羊chūn秋》,“chūn秋”,其实也代表着“历史”的意思,也是儒家很常用到的一个词语,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贾诩点点头,没有多在这个话题上纠缠,继续说道:“chūn秋之时,天下诸侯有五大霸主,齐桓公率先称霸,其后,便是楚、燕、晋文重耳以及那西苦之地秦关。再那chūn秋五霸争霸之后,便是到了一段更加luàn战的战国时期。战国之初,晋一分为三,分别为赵韩魏,而同时,八百里秦关之地,也因历代雄主秦王而越发壮大了起来,直到始皇帝出现,一展侵吞八荒之雄心,势包五内,横扫**。合纵连横之间,六国愈弱,秦国却愈强,直至秦灭六国,而继周始后再度统一天下。再之后,始皇帝焚书坑儒、苛政重税,乃至于秦三世而亡,陈胜吴广草根揭竿而起,楚汉争雄,我大汉高祖胜出,传下大汉四百年基业……”
    凌巴只能点头,其实这些是他早就知道的历史了,而且就是贾诩不说,他也完全可以自己去看《史记》,毕竟这里没有《孙子兵法》,可《史记》却是士大夫所必备的经史子义之一。
    他更关心的,还是贾诩说的“正题”,似乎到现在说了这么多,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感觉糊涂——他到底要说什么?
    似乎看出凌巴又思绪飘然、心不在焉了,贾诩又瞪了他一眼,才说道:“而那百家争鸣,正是在那先秦、chūn秋战国时期,这段不义之战最为频繁迭起的时期,却是如今不少学说的源泉所在,chūn秋的仲尼、李耳和孙武,战国的孟轲、荀况、庄周、墨翟、韩非、孙膑、苏秦和张仪等人,儒、道、墨、法、兵以及纵横等学说体系,都是在这一时期里纷纷涌现。”顿了顿,他又接着道:“儒道两家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与此,但当时各为其政,互相并没有太多的jiāo集和干涉。而且相比较于法家,儒道两家,在那个时候都不是很受待见的,毕竟与那些当朝利益人并不迎合,所以也是发展缓慢,直到前朝时候被先后奉为国策,才逐渐盛行于世。而我要说的,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始皇帝时,秦律严法;武帝时,外儒内法。法家,从来不会过时,也从来都受到重用,争端也是由此开始。作为最早的百家争鸣之一,儒家原本也是属于其中一个,但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开始施行,儒家地位日益攀升,渐渐压其他诸家一头,即便汉初奉行黄老道家,即便武帝之后外儒内法之下,道家、法家依然受到了重大冲击,而这显然不见得一定就是一件好事情。”
    “其实,作为百家争鸣,各家渊源久远,也早已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势力团体,也代表着不同阵营、不同的利益集团。”
    “当然,当时要论那势力最强,还应当说是墨mén。”
    “墨mén?”凌巴有些诧异,他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但以前听说,却并非是和这“历史”相关联的,虽然他也知道“历史”上应该也有一个墨mén,首领叫做巨子,而第一代的巨子,便是墨子本人,但他在那个时候听说更多的,还是在一些xiǎo说当中,将墨mén带入到了那些虚幻的世界里去,并且在其中,还是充当了一个不俗的势力,但此时从贾诩口中再次听到了这个词,他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对,墨mén。”贾诩点点头,道:“墨mén,便是最早由墨家墨翟所创的,这个势力,说它最强其实也只是相对于其他的学派而言,因为如儒家、道家之类的,甚至都没有什么专mén的武装势力为其护航,而墨家则不同,墨mén,本来就是第一代巨子墨翟创立出来,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目的的。传说墨mén善机关制造技术,其内人数,大概通常在三千左右,而且培养的几乎都是死士,当然,这是“那个时代”的说法……”
第355章、贾诩谈儒道(下)
    贾诩的话,让凌巴一下子想到了良多。
    和这个世界的人不同,凌巴所接触到的是完全书面上几乎已经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