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兵器谱-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深入辽境,收获极丰,他们横扫了好多辽国的军营,见多了契丹人欺压百姓的事儿,听闻此言,无不是气愤:“河山大好,却是为异族所有,于我等华夏男儿来说,那是讥讽!”
    “是呀!”众人齐声附和。
    “走!回去。”吴骥一夹马肚,战马嘶鸣一声,快速朝南驰去。
    这次收获很大,归信军汇合在一起了,朝南赶去,只见一条长龙,溅起大片的烟尘,滚滚南去。
    李明初带领五百人赶着战马回归信了,吴骥率领的归信军不过两千人,如今汇合在一起,也不可能有如此阵势。只是因为,吴骥他们的收获太丰厚了,每干掉一个军营,就有不少战马,就能运走很多东西,到如今,他们的声势很浩大了。
    很快就到了宋境,然后直朝归信赶去,到天黑的时候,吴骥他们就到了归信。
    远远的,就给归信军百姓围住了,个个脸上满是喜悦,一见吴骥他们的面,就拥了上来,说着笑着,发泄他们的喜悦。
    到如今,归信的百姓特别自豪,他们解过雄州之围,为宋朝立过大功,有功名在身。再者,归信军这次深入辽境,是一个壮举,上百年来,宋朝没有人干过的壮举,要让他们不自豪都不行。
    百姓的热情太高了,远远超过了喷发的火山,吴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安慰住。
    进了城,李明初一把抓住吴骥的马缰,给吴骥牵马,却是一张脸拉得老长,气呼呼的不说话,好象有人借了他的钱不还似的。
    “李明初,发生了何事?是不是回来不顺利?”皇甫嵩很是奇怪。
    “不是。都怨吴都指挥,要我送马回来,没去杀辽狗。”李明初呼呼喘气,看着进入城里的归信军,大包小包的,收获颇丰,恨不得抢了过来。
    “李明初,你气愤个屁呀!”就在这时罗铭过来,一脚踹在他屁股上,咋呼咋呼的吼起来:“你弄了那么多战马回来,还不欢喜?我,连辽狗的影子都没瞧见,你还不满足?要说委屈,你有我委屈。”
    “你不同,你还没训练完。”李明初不接受他的指责。
    “那我也是归信军。”罗铭很没好气,白了他一眼,忙着转过身,冲吴骥见礼,脸上的笑容堆了一层又一层,笑呵呵的,仿佛见到老祖宗似的:“吴都指挥,你大人大量,不要与这没见识的家伙计较。吴都指挥,其实,你要是派我们西兵去,会干得更好的。”
    “行了,你那点花花肠子,我还不清楚?”吴骥有些好笑,一口道破:“不就是想去杀辽狗么?只要你们训练好了,机会有的是。训练不好,我不能让你们去丢脸。”
    西兵虽是从战场上滚过来的,很是精悍,可是,若是他们不具备归信军这样的战力,去辽境,一旦遇上辽军,大战起来,很可能吃大亏。
    “吴都指挥,您请放心,我们一定好好训练,一定好好训练!”罗铭忙着应承,千保证,万保证,一定刻苦训练。
    留守的归信军和西兵全来了,看着一条长龙似的队伍进城,个个眼睛都晃花了,又是惋惜,如此美事,竟然没自己的事儿。
    回到军营,皇甫嵩、齐大保忙着率领人清点收获。这次出去,来回不到十天,收获之大,远远超过了吴骥的想象,这清点肯定需要很长时间。
    至于归信军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次行动超出了辽国的想象,他们所到之处,辽军没有一点防备,没有什么战斗。
    吴骥把张桐请进屋里,斟上茶水,问道:“你们的东西,可以领走了。需要帮忙的话,说一声,我会尽力。”
    “呵呵,多谢吴都指挥。”张桐笑着问道:“吴都指挥,这次去辽境,固然收获颇丰,可是,也是捅了漏子,你打算怎生应对?”
    宋军深入辽军掳掠这种事情,在上百年的宋辽战争上,还没有发生过。可以想象得到,耶律洪基得到消息,一定会大怒,是该早作应对打算。
    “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没甚大不了。”吴骥一点也不在乎:“大宋虽然攻不足,守却还有余,要不然的话,上百年的战争中,不会做到未丢城池。”
    上百年的战争,虽然宋朝处于下风,却是没有丢弃城池,这说明了辽国的进攻不足。辽国铁骑虽然厉害,遇到宋朝的坚城,仍是让其无可奈何。
    “看来,吴都指挥已经成竹在胸了。”张桐笑道。
    “成竹在胸说不上,有些计较倒是真的。”吴骥微微点头,道:“有这次之事,我相信,耶律洪基肯定会大怒,一是会向朝廷责问,官家会强硬回应,这不用担心。二是耶律洪基会派大军前来犯境,我们要做好打的准备。要打嘛,自然是要找王枢密。我准备,明天去一趟雄州,见见王枢密。”
    王韶这员大将就在雄州,要打的话,他肯定统兵。有他在,着实不用怕辽国。当然,与他见见面,好好计较一番,也有必要。
    两人正谈着,皇甫嵩和齐大保兴高采烈的进来,二人咧着一张嘴,笑呵呵的,满脸喜色,走路象在飞,轻快之极,远远就嚷起来了:“吴都指挥,大胜呀,大胜呀!我们这次一共掳获三万一千余匹战马,粮草足够我们归信军用上两年,金银近十万两。”
    “三万一千多匹战马?”吴骥都有些惊讶,这次的收获肯定会很丰厚,却是没有想到,是如此的丰厚,别的不说,光是这么多的战马,就足以让人震惊了。
    去岁,辽军犯境,雄州一战,虽是俘获了不少战马,可是,那是负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这次去掳掠,根本就没有甚么伤亡,得到的战马不比雄州大战时少。
    “这有甚么。”齐大保头一昂,胸一挺,得意万分:“光是在马场,我们就弄到超过两万匹战马。这一路上的打劫,又弄了上万匹,这一加起来,不就是三万多匹么?”
    “你要如何处置?”吴骥打量着张桐。
    “这么多啊。给我们九千匹战马就行了。”张桐也是惊讶,非常爽快:“光是这九千匹战马,就要值好多钱了。粮草呀,银两呀,我们不要了,这是第一次合作,算是一份见面礼。”
    “以后,我们还会合作的。只要你们的消息够准确,我们就能下手。”吴骥很是振奋。
    这次行动,也证明了齐云社强大的情报能力,若是与齐云社真正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齐云社掌握的情报,比起宋朝掌握的情报还要准确,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情报网,还怕没有好东西?
    对这处置,皇甫嵩和齐大保自然没有二话,他们都知晓齐云社的情报能力有多强大。
    当下,吴骥写了一份奏章,派人送去汴京。耶律洪基肯定会派人责问,让宋神宗了解情况是必需的。当然,吴骥把与齐云社合作一事隐瞒了,那是张桐再三叮嘱的。
    当天晚上,归信军大摆庆功宴,好好庆贺。最欢喜的莫过于归信军了,他们又建了大功。最失落的,莫过于罗铭这些西兵,一个劲的埋怨,为何不早点来归信,早点训练完成呢?
    次日,校场上,皇甫嵩对西兵大声训话:“弟兄们:你们以前是西兵,很强悍,可是,你们还没有掌握我们的战法,还需要努力。这次,我们去辽境,大掳特掳,收获之丰厚,你们是看见了的。若你们也想去,就打起精神来,好好训练,早日去辽境掳他娘的!”
    “好好训练!”
    “掳他娘的!”
    西兵大声响应。
    这一天,西兵的训练特别刻苦,特别自觉,而又热情高涨,恨不得立时训练好。
    吴骥巡视时,西兵对他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洪水般不绝,比起先前强烈得太多。尽管西兵知晓很多吴骥的事儿,对吴骥不乏敬仰之情,可是,哪里比得上战绩呢?
    胜利是激励士气的最好东西,如此大胜,谁敢不敬仰吴骥?
    '  '
第四十五章 筹谋
    第四十五章筹谋
    巡视一通之后,吴骥带上吴健,准备去雄州见王韶。杨秀秀特别叮咛,要吴骥去雄州的吴氏军工看看。借助朝廷之力,发展吴氏军工这事,主要是由杨秀秀、乔大元他们运作的。不得不说,杨秀秀在这方面很有天赋,运作得很不错,吴骥完全可以做一个甩手掌柜了,只需要指点一些诀窍就成了。
    这次去辽境掳掠,有大量的收获,让人欢喜。可是,也让吴骥更加气愤,那就是如此大好河山,竟然在异族手里,若能收回来,那是天大的好事。要想收回燕云十六州,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好是从宋朝本身动手,从上而下进行一场改革。
    可是,如今的改革却是让人很不满意,王安石举步维艰,这场改革是不是如历史上那般夭折,谁也说不清。虽然吴骥有心相帮,却是帮不了。
    是以,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使用新式武器,以此来打败辽军。只要收回了燕云十六州,辽国的实力就会一落千丈,最终走向灭亡,天下大势就定了。
    发展吴氏军工,就成了重中之重。
    吴骥还有另外的期待,若是边关打得越好,司马光这些反对派就越难过,王安石的改革就会更加有力,说不定就能成功,宋朝或许能焕发生机。
    要知道,宋朝的经济实力是唐朝的好几倍,若是宋朝焕发出生机,其实力会暴增,再现盛唐气象,也不是不可能。
    别的不说,宋朝的人口超过了一亿,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震憾。有人说过,若是在汉唐之世,中国有一亿人口的话,足以征服世界。那时候,汉唐之世虽然强盛,却是人口不够多,汉朝全盛之时不过六千万,唐朝不过七千万,人力不足,无法大肆扩张。
    而宋朝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更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有发达的科技,一旦焕发出活力,其实力绝对会暴增,再现盛唐气象没有任何问题。
    越是如此想,吴骥越是认为吴氏军工更加重要。
    一路上,最欢喜的莫过吴健了,说个不住。说得最多的,便是这次去辽境掳掠一事。这种事情,本就让人振奋,要他们不欢喜都不行。
    很快就到了雄州,吴骥一瞧,好家伙,如今的雄州已经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准确的说,其繁华已经超过了往昔。
    “宋朝好强大的恢复能力!”吴骥看着人来人往的城门,大是感慨。
    宋朝的经济实力本身就很强大,若是使用得好,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来的,只可惜宋朝没有用好。
    进了城,人就更多了,吆喝叫卖声不绝。
    “骥哥,今儿与以往不同了呢,没有辽狗横行了。”吴健一双眼睛乱转,有些兴奋道:“我们第一次来雄州,遇到辽狗横行,我们与辽狗打了一架,把那个萧庆衣给收拾惨了,还把纳贡馆给拆了,痛快啊!”
    回想起第一次来雄州的事儿,吴骥也有几分欢喜。当时,一见纳贡馆,就气愤不已,差点三尸暴跳。如今,辽国在雄州城下遭遇了上百年最大的败仗,即使纳贡馆还在,契丹人也不敢再象以前那般横行了。
    “得得!”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只见一队人快速驰来,为首的是林洪。
    林洪一见吴骥,一拉马缰,战马停了下来,张开双臂,就扑了上来:“吴兄弟,大哥正要去请你,没想到,你就赶了来。哈哈!”
    林洪是个爽快人,吴骥见到他也是欢喜,张开双臂,与他来个熊抱,这才问道:“林大哥,你找我何事?”
    “不是我要找你,是王枢密要见你,让我去归信请你。没成想,刚到这里,你就到了。看来,你是未卜先知。”林洪把吴骥一阵打量,在肩头重重拍拍,道:“听说吴兄弟在辽国发财,你给大哥我准备了甚礼物?别的不要了,良驹三千匹。”
    别看他很爽快的样儿,也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一见面就要最珍贵的战马了。
    不容吴骥说话,一本正经的道:“吴兄弟,有了这三千匹战马,大哥我的军队就可以全部骑马了,不用再走路了,这打仗就更加有成算了。你一定要帮帮大哥,要不然,大哥连死的心情都有了。”
    “我看你欢蹦乱跳的,一时三刻也死不了。”吴骥不为所动,一夹马肚,直朝王韶所在处赶去。
    “吴兄弟,你一定要帮我。”林洪飞身上马,从后赶来。
    王韶的帅府,王韶正与周威二人在饮茶,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儿,二人压低声音,正在商议。只听王韶道:“这个吴骥,了不得,这才几天时间,就闹出这么大的风云。”
    “听说他这次弄肥了,不能这么便宜他,得让他瘦瘦身。”周威笑嘻嘻的,忙着冒坏水。
    “甚么瘦瘦身?你不会说话,把嘴闭起来。我这是要帮他,把战马派上最好的用场。”王韶难得的露出了本性,一副贼样。
    “哈哈!”周威心领神会,大笑起来。
    就在这时,亲兵进来禀报,说吴骥到了。王韶与周威一打眼色,脸一板,要吴骥进来。
    “归信军都指挥使吴骥,见过王枢密!”吴骥大步进来,冲王韶见礼。
    王韶板着一张脸,死死的打量着吴骥,突然之间,大喝一声:“来啊!把这个违背军法的家伙拿下了!”
    周威扑将上来,抱住了吴骥。还有几个将领,跟着冲上来,把吴骥的双手给反翦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死盯着吴骥,好象豺狼打量着羊羔似的。
    “敢问王枢密,这是为何?”吴骥给弄懵了。
    “砰!”王韶右手重重拍在桌面上,厉喝一声:“吴骥,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自出兵,开启战端,你可知罪?”
    “王枢密,我想你弄错了吧?”吴骥不仅不惊,反倒是笑了起来:“哈哈!”
    “不准笑!有何可笑的?”周威大声吆喝,威胁起来:“你再敢笑,把你拉出去斩了!”
    “王枢密,官家给了我便宜行事的权力,何时出兵,用在何处,都由我决定,何来私自出兵一说?王枢密,这道圣旨,可是你亲手递到我手上的,你不会贵人多忘事吧?”吴骥反驳起来。
    “呃!”王韶嘴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音。
    这事,所有人都知道,确有其事。吴骥劫了岁币,宋神宗就给了他便宜行事的便利,归信军何时动用,用在哪里,得由吴骥决定,王韶的罪名没用。
    “你可知晓,你如此做,有何等样的后果?辽国一定会犯境,就此兵连祸结,难以安宁!这会影响朝廷的大局。”王韶的脸色依然冰冷。
    按照宋朝的战略,应当先西夏,后辽国。若是与辽国再度在北方大战起来,那样的话,就会把宋朝的战略重点由西夏转移到了北方,着实影响了宋朝的大局。
    “哈哈!”吴骥笑得更加欢了:“王枢密,你也是明白人。即使我们不出兵,难道辽国就不会犯境么?去岁的雄州大战这才过去多久?难道你们就忘了?虎总是要吃人的,不论大宋出不出兵,辽国总是要犯境的。与其让辽国来犯境,还不如我们去犯辽国。”
    这道理是明摆着的,即使宋朝不去掳掠,辽国也会来掳掠宋朝。而且,辽国这一掳掠就是一百多年,华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那你也会影响大局。”王韶脸色依然冰冷,语气也没有那么严厉了。
    “这更好办。”吴骥剖析道:“大宋与西夏大战数十年,败仗很多,好水川之败更是血淋淋的。除了王枢密的熙河之役是大胜仗以外,大宋很少有胜仗。这是为何?我想,除了西夏特殊的地理山川以外,还有大宋不能集中兵力与西夏周旋有关,因为辽国是不会允许大宋灭掉西夏的,会扯大宋的后腿。”
    宋朝、辽国、西夏,构成了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三国之间争斗,各逞机锋,宋朝想灭西夏,辽国肯定不会允许。
    王韶微微点头,没有说话,他知道,吴骥肯定会有下文。
    果然,吴骥接着道:“与其在大宋与西夏大战之时,由辽国来扯我们的后腿,不如趁此机会,与辽国大战一场。要是能大破辽国,辽国在短时间内,就不能扯大宋的后腿。到那时,再集中兵力与西夏打上一仗,说不定就把西夏给灭了。即使不能灭,只需要拿下横山,就能把西夏锁在西北苦寒之地,陕州就不会受到西夏的威胁。大宋是接着灭西夏,还是灭辽,视情形而定。”
    辽国与西夏是盟国,宋朝要想统一天下,唯有各个击破。不取横山,陕州处在西夏的严重威胁之下,是以必取横山。要想取得横山,就不能让辽国插手,与辽国狠狠的打一仗是最好的办法,若能把辽国打得大败,就争取到了夺取横山的机会。
    “哈哈!”王韶大笑起来,指着吴骥道:“吴兄弟,看来,你是有备而来。不管怎么说,你得给我些战马,不要多了,就一万五千匹。”
    “你不如去抢。”吴骥很没好气:“你们是串通一气,想打我的主意,休想!”
    “你抢耶律洪基,我们就抢你!给不给?”周威晃着拳头,威胁起来:“吴兄弟,你就五千人,用不了那么多的战马,不如给我们,我们也能派上大用场。”
    “这很好办,把你们的军队给我,我可以便宜行事,会让辽国不宁。”吴骥反算计他了。
    “好了,莫要闹腾了。”王韶见吴骥油盐不进,知道要想打吴骥的主意,那是不可能的,笑道:“吴兄弟,你这次来,有甚主意?”
    “我也没甚主意,只是看王枢密够不够胆量,要是你够胆量的话,我们干一件惊天动的大事,让天下震动!”吴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语落地,众人皆惊。
    '  '
第四十六章 大谋划
    第四十六章大谋划
    吴骥的话太惊人了,王韶、周威、林洪他们个个睁大了眼睛,吃惊的打量着吴骥。
    “吴兄弟,你不会是有甚主意吧?”王韶先是愣了愣,这才问道。
    “这事,我们得好好说说。”吴骥走过去,坐了下来,周威忙着斟上一杯,递给吴骥,催促道:“吴兄弟,你快说呀。”
    “说甚?”吴骥接过茶杯,呷了一口,反问一句。
    “还能是甚?当然是你说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周威很没好气。
    “这事呀。”吴骥慢条斯理的道:“我原本是要说的,可是,给你的拳头一晃,就吓没了。这从何说起呢?”
    都明白了,吴骥是趁此机会反要胁他们了。适才,他们为了得到战马,不惜进行威胁,如今,吴骥抓到机会了,不反过来才怪。
    “吴兄弟,你若不说的话,我们真的要打劫你了。”周威哪是容易受威胁的人,捋起袖子,准备耍威风了。
    “对!谁叫你发财了呢。”林洪跟着起哄。
    “你把战马全给我们,不与你计较。”王韶也加入了。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吴骥身子向后一靠,打量着王韶,笑道:“原来王枢密也怕辽狗,只好打劫我了。”
    王韶翻翻白眼,很没好气的道:“吴兄弟,你莫要用激将法,那对我没用。我统兵数十万,遇到的激将之法多不胜数,还没上过当呢。”
    以王韶的才智,哪有那么容易上当的。
    “我不是激将法,而是说实话。”吴骥针锋相对:“归信军的兄弟们拼死拼活,好不容易有了点收获,你们就钉上了。有种的,到辽境打劫去,那里有的是战马,你们要多少有多少。你们不敢去辽境打劫,盯上我,这不是怕辽狗么?”
    周威嘴一张,就要说话,却给吴骥堵了回去:“你莫要说没机会。机会有的是,我率领两千归信军,就敢在辽境纵横千里,你一万雄州精锐,不会说没这力量?之所以如此,那是你没打算去做。”
    “……”
    周威的嘴巴张了半天,愣是没说出一个字来。若论兵力,雄州军有一万人,是归信军的好几倍,而归信军敢于深入辽境掳掠,而雄州军却没有干过,那是因为周威没打算这么干。
    宋朝的将领思维僵化,胆子不够大,尽管周威是一员良将,仍是如此,吴骥这话说到紧要处了,由不得周威无言。
    “吴兄弟,你是想坚定我们的心,你放心,我王韶的胆子不算大,也不算小,真要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干!”王韶明白吴骥的用意,当场拍板。
    “好吧,我就直说了。”吴骥站起身,来到地图前,右手在地图上的燕云之地一拍,道:“这里是燕云之地,我这次去辽境,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的百姓心怀故国,认大宋为正统,期盼王师北上,一举收复燕云之地。若是大宋出兵的话,我们利用得好,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支持。有了百姓的支持,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容易多了。”
    听说与亲眼见识,那是两回事。吴骥早就听说燕云之地的百姓认宋朝为正统,可是,当他深入辽境,亲眼见识后,那感触特别深。
    接下来,吴骥把亲眼见到的契丹人欺压百姓的事儿说了一些,听得王韶、周威、林洪他们咬牙切齿。
    “我们也听说了很多这类事情,可是,听吴兄弟说来,仍是让人气愤。”王韶双拳紧握,太过用力,手背有些发青,叹息一声,道:“都怨朝廷,没有收复燕云之地,致使百姓罹难!”
    略一停顿,接着道:“正是因为如此,官家才有破辽灭西夏,一统华夏的雄心壮志,我辈当努力!”
    “我辈当努力!”众将齐声附和,很是振奋。
    宋人并非没有血性,只是其血性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