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光之心-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治、经济、军事……显然在铁路营建方面,叶韬和谈玮馨考虑得很多。而这些考虑虽然只是一些初步地意见,却已经让谈晓培点了点头。但他随即苦笑着说:“我也希望能够将最后摊牌放到我们都准备好的时候。可是,西凌和春南从来不曾天真如此啊。五到八年……我估计,这个时间对半开,大概是差不多的。从现在开始算,大概要有五年地时间,我们要做许许多多地事情。”
叶韬沉下一口气,说道:“陛下,将我们能做到地事情,变成许多人能做到,将许多人能做到的事情,变成所有人能做到……这才是我们应该做地啊。东平不缺迅猛发展的势头,却不应该因为高速的发展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物品而迷乱了双眼。这里面自然是有我考虑不周的地方。不过,既然还有缓冲的时间,那我们至少从这一刻开始,把事情作对。铁路的事情,陛下不必过于操心,我自然会想方设法安排妥当的。”
有了这样一个基调,谈晓培的心倒是定了下来,甚至开始觉得有些好笑,怎么一国之主的他,居然那么沉不住气,还让叶韬这个女婿来劝说自己不要冒进。而实际上,叶韬已经不止一次地做这种事情了。五里的铁道,打个来回也就那么点时间,当他们一行人在叶氏工坊的车站下了火车走上站台的时候,却看到一名身穿深灰色劲装,背着坚固的黑色皮囊,佩戴者短剑的情报局的信使。这次来的信使,居然是曹破军的副手林逸华,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了。谈晓培接过信件随手拆看,一看之下,却不由得笑出声来……这其实是大好事来着。
⒈⒈第四百四十八章 通知
遥远大南关,不擅长城关守御的陈序经功成身退,但继任者却从来没有让上上下下满意。首先替下了陈序经的是年仅四十四岁,原来的建州总督和南路招讨使霍达。霍达的名气是对大陆西南和东南两路蛮夷的征讨中打出来的,可以说双手沾满了鲜血,而在山地作战方面犹有专长。可问题是,他既没有统帅大型混成型兵团的经验,缺乏使用技术兵器的观念,也同样没有城关守御方面的经验。按照朝中的说法,与其让这家伙上,还不如不换人呢。不过,霍达好歹不是被扫地出门的,在一接手大南关和背后的防御重任,他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事情,一面征求部下的意见,将一些陈序经布置下来的事情加紧做完,一面上表请辞,表示了对自己能力的担忧。而霍达也因为这样的态度,深获朝中大臣之心。之后,霍达转任南州指挥使、平西将军,除了驻守大南关的军队和直接配属大南关的军队,原先攻略大南关之后驻守在颇为广大的地区,用于防备西凌的反扑和攻略下来的地方的动乱的那些部队,全都交给霍达来掌管。霍达名义上是大南关守备的副手,但实际上,以后没有霍达点头,大南关守备恐怕能做的事情也唯有守备而已了。而接任霍达的职位的,则是春南太子的卫队长的父亲,年介五十七岁的梁旭道。
原本,太子爷向许多人许了很多好处。才将大南关守备这个职位搞到自己人手里。而梁旭道从资历上来说,虽然比起陈序经略有不如,可无论是军中年限、资历、军功和人望、指挥能力等各方面都已经比较够格了。但虽然梁旭道顺利就任,却只是一个被阉割了的大南关守备职位,不再是先前那个统领着春南最重要地一个重兵集团,举足轻重的位置了。梁旭道没有陈序经那样的眼光,也没有霍达那种平稳和涵养,没和霍达沟通,也没向太子爷请示。就得意洋洋地出手截断了刚刚开始有些恢复的大南关这里的一条走私线路。还没来得及等他邀功,太子爷的斥责函件就已经来了。原来,这条路线的实际经营者和获益者,恰恰是这个太子爷。虽然不太明白作为一个太子。挖自己国家的墙角有什么意思,但梁旭道也只好自认晦气。
但经过这么两次折腾,原本在陈序经的调配下已经有比较强地统合性的大军,现在又分成了城关守备。和地方守备两块,牵涉到的各种政务军务,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地利益越发纠结了起来。而在这个时候,到底等春南自己的飞艇队训练完成。到底该配属给哪个方面,又成了一个纠结的焦点。从方便城关守御的角度来说,用飞艇队对周边进行例行地巡逻飞行。可以随时了解西凌方面的兵力集结情况。大南关再没有被偷袭的危险。其实。霍达自己都没有要争取飞艇队的意思,虽然他在努力学习使用那些军械。熟悉已经被东平、西凌和春南自己验证为有效地大兵团作战的技术,但是,飞艇这种东西还是太超乎他的想像了。虽然现在飞艇已经有了良好地作战实绩,但一旦解决了大家对飞艇这种武器地恐惧感,现在载弹量极低地飞艇,能取得类似战绩的机会,那可是越来越少了。但霍达不怎么想争,不代表其他人不争。二王子殿下就让站在他这边地几位重要人物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航空兵作为一种战略进攻力量的重要意义,应该让飞艇队不断扩大,但应该保持低调和神秘,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进行决定性的一击,而不是作为分散配置的侦查力量,始终暴露在敌人的面前。在那几天里,春南朝堂几乎变成了军事讨论会。在这个时候,春南国主只好召来居贤王常洪泉来询问,也越发希望江砚早日归来。
春南的委托培养的这个飞艇队,目前也就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环节而已,距离能够作战还有很大距离。别说比不上经过两轮筛选之后确定留在东平军中的那些飞行员,就算是现在在飞那些民用航班的,也比他们强得多。其实,现在到底归属谁,压根不着急讨论,只是春南朝堂里向来有要将一件事情反复吵,吵到底的习惯,谁也不肯率先让步而已。而这种争吵不仅让不少人越发看重飞艇队,
而在这个时候,似乎是察觉到了大南关在改换了守将之后,气氛略有点变化,西凌方面在准备出手了。一些原本就潜伏着的探子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其中一些酒楼、青楼和客栈的老板们,借着自己能接触许许多多人的优势,开始说着各种各样并不触及底线的风凉话,影响着过往的旅人和商家。这一片
目前还是春南颇为繁华的地区,在占领之后,西凌的大商号被驱逐,一直到现在,整个商业体系还在高速建设和发展。而往来的商队颇为不少,这种影响很快就散播了开来。
西凌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散播一些流言,而是准备着手夺回大南关。之前两国形成拉锯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春南为了隐秘,潜伏的时间太长,而筹备的兵力却不是太足够,尤其是能够第一时间扑向大南关,在大南关得到增援前就解决问题的部队不够。西凌号称带甲百万,哪怕现在,他们的总兵力都要远远在东平之上。如果是以前,由各大世家组织的带有明显家族痕迹的军队,在经受了和东平的几次大战洗礼,察觉了自己的劣势之后,颇有奋起直追的劲头,有不少军队,战力比起以前高了不止一截。而察觉了东平军队完全国有,可以迅速秘密地调动,不必如各世族组建的军队,调动的时候难免有亲友会走漏消息,这些年里,西凌也已经通过各种方法,编练了约有十万人的精锐之师。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现在的西凌终于觉得,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相比于东平,春南显然是个更好的试刀选择。
西凌原来在中州组建的北方大营,现在已经空了。在刚发现这情况的时候,情报局的一众探子汗毛直竖,他们事先居然没听到任何风声。但之后他们的追查却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很快就发现,北方大营居然调动到了南方,在安庆南边的一处山谷里修整了两天,然后继续南下……西凌准备对春南用兵,不言自明。而目标则更是清楚,除了大南关,还能去哪里?没有大南关在手里,现在西凌想要攻击春南,压根没什么选择。
在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情报局的探子们加大了哨探的强度,而这个时候,作为情报局最深的机密,孙波屏也传来了关键的消息。有一个户部尚书当内应,虽然情报局并不敢多动用这条线索,但这种关键时刻能提供的帮助不可估量。孙波屏证实了户部和兵部已经动用了很多秘密资源,尤其是西凌王室名下的许多产业。这一次,王室在南方的几个山庄,居然用来临时屯兵,这可是千古未有之局面。而用来供养军队的给养,甚至有王室府库里的存粮和军械、药品。为了这次能够一举夺回大南关,调动的总兵力多达五十五万,其中有西凌仿照东平的重器械和重步兵部队组建的大约五万特殊的部队。光这部分部队的开销,每天就都是一个颇为可怕的数字。其中十五万左右的部队是用来对山关佯动,造成西凌准备东进攻击东平的假象,光是这个手笔,就让人掉了一地的下巴。这该是什么开销啊。五十五万大军全力运转三个月的开销,可要占到西凌全部军费的一半多呢。当然,这一次不仅仅是准备攻略大南关,更是为了重建西凌王室的威望。这些年,他们可是被打惨了,丢了镇北军司,丢了大南关,没打下山关反而被歼灭了很大一部,损失太惨重了。各世家的那些某某营,表现也实在是差强人意。如果这一次,以西凌朝廷自己组建起来的军队为核心,攻略大南关成功,那么将来进一步整编各世家族兵也就越发有底气,而西凌朝野上下的士气,也必然可以为之一振。
当详尽的情况报告递送到谈晓培手里,情报局的那些智囊们少有地没有附上自己的测度。情报局的那些智囊毫无疑问都是才智卓著之辈,但的确都不是以道德文章见长,而是擅长阴谋诡计的规划设计,他们虽然知道谈晓培一直在提防春南,但春南毕竟是现在的盟国。这种消息要不要透露给春南,让他们有所准备,大家莫衷一是,但总的来说,情报局的智囊团,是倾向于西凌打下了大南关,对东平比较有利。
谈晓培在叶韬也看完了情报之后,问道:“如何?”
叶韬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童炳文居然又出来了啊。这老头子还真有精神。不过,只要不轻敌,这一仗很有可能能有点成果的。”
谈晓培笑了笑,在他看来,成果不成果无所谓,西凌和春南死拼一场,都流流血,对东平怎么也没坏处。他笑着吩咐道:“让丹阳那边把消息悄悄传出去,说春南已经有了飞艇队了。安排得巧一些,别被谁看破了。然后,让锐掌握时间吧,在西凌攻击前通知到……别失了礼数。另外么,记得一定让春南的飞艇队赶上这场大战。”
⒈⒈第四百四十九章 测度
一次掌握起西凌几部重兵的童炳文现在是如临深渊、他调动每支部队,做出每一个准备都得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动作大了不行,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动作小了又没办法赶上集结兵力的速度要求。好在童炳文毕竟是个资历深厚,深通兵法的老将,有的是将部队调配运转的办法,更有少有的朝廷上下的全力支持……这个全力,也仅仅是那些足够重要的人而已。朝中还在争吵些不知道什么事情呢。
想到这一点,童炳文就不由得有些心烦,而他的老脸上的一道道仿佛刀刻出来的皱纹,就显得越发森严了。谈晓培实在是个很让人觉得郁闷的国主,要说东平原先多少年培养起来的重军、重商、重技术的传统,可是在他手里发扬光大的,到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几乎让各国仰止的地步了。可是,从当年改革海税,改革农税,靠着对外贸易杠杆和对内扶植粮食生产,一举补上了东平的弱项之后,就几乎没什么大的手段是出自他的手。当然,作为一国之主,如果没有以后的那些事情,光凭着改革两税,他的功绩也称的上英明了,但据说当年这两税改革,还是出自于谈玮馨的建议,天晓得当年的谈玮馨才是多么大一点的孩子。可是,天晓得,居然谈晓培还真的听从了。
至于之后叶韬这个年轻人像彗星一般将临,攫夺住了众人的视线,娶走了谈家最有才华却是命途多舛的女儿,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给东平。钟楼和什么浴场之类的只能算是玩物,在大部分人看来,修建连锁客栈,整治道路,建设城市和要塞之类的事情,充其量也不过是让叶韬能有一个干吏的称号罢了,而修建园林之类的匠人的活计。多数还要被说一声是好大喜功,是巧言令色的弄臣。但是,建立血麒军、私自出兵却牢牢牵制西凌大军与白石城下,直到后来督抚一方,经略云州和北疆,这才让他的才华被逼出来了。童炳文手里自然是有各种各样地情报文书的,像霜狼银翼两军那样望远镜普及到个人,那是全天下所有军队的所有军官们提起来都要忍不住流口水顺便骂人的事情。而弩炮、飞艇、改进的火油弹、还有童炳文不曾谋面却看到过草绘的外观图的新型炮舰。哪一样都是让人不敢想象的杰出成就了。
而这些能够发生,地的确确是因为谈晓培太敢用人了。叶韬心在掌握着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云州,而是整个北疆,加起来的疆域恐怕都不比东平地固有疆域小了。从薰家集开始。一直向北延伸到据说漂浮着厚达数里的冰块的大洋,说起来都是叶韬治下。只是其中大部分的地方,恐怕叶韬还有他那个财神转世的妻子谈玮馨都没兴趣去搭理吧。如果是旁人,掌握着这么大的权力,朝廷早就想方设法要限制了,至少会用各种方法试探。可是,谈晓培却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叶韬。凡是云州做得好的那些事情,他就参考着在整个东平运营。别的不说,光是那个民政部,现在已经隐隐有成为朝廷必不可少的第七大部的趋势了。不仅东平朝野交口称赞刚刚建立地民政部在统筹民生。筹划抗灾备灾事宜方面的巨大作用,就连西凌和春南都在考虑建立类似机关。至于北辽……他们已经没有那个功夫了。
童炳文可是全天下所有将军里第一个挨弩炮轰击的人,后来西凌仿照东平组建重器械营,他也是积极推动者和深入参与者,非常明白那些玩意到底有多难。说起来还让人尴尬,西凌模仿弩炮成功,并且建立了从小型到超重型一系列的产品线。并且还有相当不错的精度,依靠的还是一个各方拼凑起来的工匠团队,其中地核心是一个技师,六个技工,都是经过叶氏工坊的认证的。技工证书倒也罢了。那个盖着东平工部大印的技师证书,才是让大家郁闷兼哭笑不得的最深刻地疮疤。但透过这个在丹阳的叶氏工坊工作过的技师,和那些个在高家、师家等家族的工坊里工作过的技工,西凌至少知道了一点:现在的制造,和他们原先所料想地,完全不同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强调工种和工序的细分,重视协同度,重视品质和流程管理,对工作人员有严格、精密却富有人性的管理体系……不少人在听说丹阳的工坊每天中午用餐的时候,上千各级职员排队领餐秩序井然,在一张张餐桌上大家热烈地交流技术问题,不断专精自己的专项的场面,都怀
叶氏工坊的职员们的纪律比一些军队都要好。
但响应的,对这方面的事情了解越多,童炳文的感受就越发复杂。童炳文有些庆幸,自己当年碰上的是还没有在军事方面成熟的叶韬,那还是个挥舞着石锤拼命的少年,如果当年叶韬就有现在这样的成熟度,恐怕血麒军的私自出击,结果可能会更让人沮丧。但是,他有忍不住想要和叶韬一战,以现在他再次精心打造起来的军队……不过,这支军队现在最大的目标是大南关。
在童炳文还在遐想和猜测西凌一旦发动攻击,东平会做什么反应的时候,薛敬则走了进来。当年他最为倚重的副手,现在已经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担自己的指挥重则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薛敬则都挡在了他那里,处理妥当。这一次西凌的多路藏兵,动用王室的山庄等产业,就是他的主意。看到薛敬则铁青着脸走了进来,童炳文微微一笑,问道:“怎么了?”
薛敬则唾了一口,说:“大帅,事情古怪了。”
“哦?发生了什么?你慢慢说。”童炳文一点都没变化,极为从容地问。
“军队布置的事情倒是进展顺利。现在前出的恒安、恒隆、瑞安三部,共计七万九千人已经到位了,距离大南关仅有不到一天的路程。稍作掩饰,已经是随时可以发起攻击了。随后面的那些部队大部分已经就位,就是我们这边的一些补给,确实跟不上。主要是不敢大规模征发民夫,东西一多就没办法了。……这些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的确有可能我们先前布置的东西,都有可能会被发现。现在有消息说,春南从东平买了一堆飞艇,准备配属大南关。我们的调配虽然隐秘,可从天上一看,可就真的无所遁形了。”薛敬则显得极为忧虑。
“消息?哪里的消息?”童炳文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薛敬则说:“是兴华堂那边搞来的消息,说是在丹阳近郊有一大批春南人,在接受训练呢。”兴华堂是西凌的一个大商号,但目前最赚钱的却是他们的走私业务,直接从东平走私各种各样的好玩的东西。由于他们筹备货物的渠道极为杂乱,甚至不少直接是销赃,在西凌的经销价格极为可怖,但由于没得选择,诸如座钟之类的东西还是只能从东平走私进来。不然,从南边通过萨米尔家族的一些触角组织货源,价格也没有低到哪里去。但是,接触的面广,也让兴华堂的消息非常灵通,作为一个“爱国”的商号,他们也经常向他们的那些客户提供一些消息。
“兴华堂?”童炳文冷哼了一声:“他们倒是打得好算盘。”
“咦?大帅……”薛敬则奇怪道:“有什么不对么?”
“唉,你这小子,动动脑子啊。兴华堂为什么早没消息,晚没消息,偏偏这个关键的时候就有消息了?他们可能是被意外告知,然后屁颠屁颠就赶来找我们报功了。但是,这条线索说不好就是有谁故意透露出来的。兴华堂,谁都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就算里面没什么东平的探子,要利用他们也实在不难。”童炳文长叹一声,薛敬则在大局上的考虑,还是那么弱啊。
“透露消息给我们?为什么?谁会做这种事情。”薛敬则挠了挠头,问道,样子显得越发憨厚了。
童炳文撇了撇嘴,说道:“恐怕就是东平他们自己。”
“啊?!”薛敬则大吃一惊,“春南是他们盟友啊,对他们没好处的事情也做?”
童炳文鄙视地看了薛敬则一眼,让薛敬则有些不好意思。童炳文说道:“谁说没好处。我们和春南拼个你死我活,那是最好的事情了。”
薛敬则又唾了一口,愤愤说道:“果然打得好算盘……不过,为什么呢?”
“如果真是东平透露给我们的消息,那就是在高速我们,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进军,却不准备打扰我们,我们可以尽管动。当然,这一点恐怕谁都不敢赌。……唉,敬则,尽快动兵吧。再过十天,全面发起攻击。就由恒安、恒隆、瑞安三部共同攻击第一波,然后其余部队持续攻击,直到成功。我们没多少时间了。东平不能永远扣着人家的飞艇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回来了。你快去准备吧,今天我就不留你吃饭了。”
⒈⒈第四百五十章 覆盖
敬则第一批带着大军上去了。恒安、恒隆、瑞安三里的三把尖刀,他琢磨着用来全力捅三刀,应该是足够了。虽然同样叫营,不过西凌这边的营的规模,可就不像现在越发正规化的东平那么有准了。营实际上并不是作为衡量兵力的单位来使用,而是一种辖制权的标志。恒安、恒隆、瑞安三个营,都是西凌兵部直属的部队,都是国家直接养着的部队,从地位和战力上来说,和西凌的御林军相差并不很远。虽然对于这三个营加起来近八万人的部队的战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薛敬则还是要考虑更多更深远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兵力的衔接。光靠这三个营,很难想像就算有突然性,就能一举攻下大南关,而就算攻下了,要面临的反扑恐怕也不是到时候损兵折将的这三个营顶得住的。而关键,还是在前三天。要是能在三天不间断的轮换攻击中取得一定战果,等来第一批援兵,进一步加强攻势,那胜利的可能性就要大大提升。不过,负责带第二梯队上来的,是其他方面提拔上来的一个将军,薛敬则没合作过,多少有些心里没底。
薛敬则跟着首先出发的恒安营,于深夜出发,沿着大道疾驰,扑向了大南关。恒安营只有两个兵种:步兵和重器械部队。而为了能让他们所拥有的一百二十门弩炮能够跟随部队行进,带够弹药。全英配备骡马就由一千头以上。沿着大道赶路,虽然是夜间,只有微弱的灯光照明,但毕竟不像是在穿山啊什么地,还算是顺利。薛敬则在拂晓前安排了一次休息,随后全军于清晨抵达大南关前,随即展开部队开始攻击。春南和西凌停滞了数年的交锋,又一次开始了。
大南关说是两国之间的壁垒,但平时关门还是正常开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