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异史-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李白号”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并未跟日军战舰纠缠在一起,也没有任何恋战的念头,“李白号”马上帆桨并用,全速驶离这片危险的海域。虽然那些速度很快的自杀船最终跟了上来,但却无法再对“李白号”形成致命的威胁,因为“李白号”已经将“杜甫号”上的全部快炮卸下,装在了自己的上甲板上,有效加强了自己的防御火力,在这种密集的火网下,多数自杀船都不可能靠近“李白号”,当那些自杀船在快炮所发射的爆破弹的打击下一艘接一艘的炸开之后,日军的攻击宣告失败。
在又接连的侦察了几天之后,齐鲸波终于弄清楚了日军的意图,原来,每当那些从本州岛出发的运输船抵达北海岛后,就会有一批大型的运输船从北海道岛的港口出发,向着东北方向驶去,从它们那吃水相当深的船体来看,上面应该装满了人或者是货物。
凑巧的是,日军船队的航线正好经过“杜甫号”停泊的那个无名小岛附近,离那个岛不过只有上百里的距离。
齐鲸波返回无名小岛,与副官商议了一下这些天得到的情报,终于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那就是,日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转移!
齐鲸波不知道日军的目的地是哪里,也不知道日军的最终意图是什么,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并不好,而且自己必须马上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因为他们的频繁活动显然引起了日军的高度警惕,在这一片海域出现了大量的日军战舰和自杀船,同时还有大量的侦察船只,很显然,日军已经猜测出了他们的位置,正在逐步缩小搜索范围。
齐鲸波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在与施琅和自己手下的副官们商议了一下之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将舰队分成两支,派损坏严重、目前只能依靠风帆航行的“杜甫号”返回南京,去向兵部报告这里的消息,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情况还算良好的“李白号”尾随日军船队,也向东北方向行驶,去看个究竟。
两艘轻巡洋舰立刻分头行动,为了防止在途中遇到日军战舰,“杜甫号”先向正南方向行驶,直插入远海,然后再调头西进,利用随船携带的罗盘、六分仪和较为精确的怀表确定航线,向台湾航行,待到台湾后,再由那里的战舰护航,返回南京北码头。
与“杜甫号”的航向相反,“李白号”转头向北行驶,远远的跟在日军船队的后面。为了防止日军发现自己,从而改变航向,或者返回出发地,因此,在最开始时,齐鲸波不敢过分靠近其船队,“李白号”与日军船队之间的距离最少也在五十里以上,他们完全是依靠漂浮在海面上的杂物来确定日舰航向的。
当远离了北海道一带后,“李白号”才奋力赶了上去,与日舰保持着目视距离,固执的跟在日舰后面,既不上前与之交战,也不肯被其甩开。
日军很快发现了“李白号”的踪迹,他们派出了随同护航的战舰,但很快就被“李白号”打得落花流水,而那些自杀船的攻击也没有奏效,在这种情况下,日军不得不放弃了攻击,并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希望能够将“李白号”甩开。
在顽强的跟踪了几天之后,齐鲸波忽然又发现了一个情况,他发现,日军的船队是沿着一长串岛屿逐步向前行驶的,每隔几个岛,日军船队就必定要停船,而那些岛屿显然也驻扎得有军队和自杀船队,虽然齐鲸波不敢过分靠近那些岛屿,不过,他还是能猜测出日军的用意,在他看来,日军随船携带的淡水和物资、食物可能不多,因此他们上岛的唯一目的很可能是为了补充淡水和物资。
实际情况也许正是如此,因为日舰往往只在岛上停留一天或者半天,接着便继续向东北方向行驶。
岛上驻扎着的日军自然是不会允许有人在这么近的距离偷窥自己,因此他们也派出了更多的自杀船,前往攻击“李白号”。
这种不厌其烦的自杀攻击让齐鲸波很是头疼,因为这严重的干扰了他的侦察行动,使得他疲于应付,而且与日军的大型船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
当“李白号”艰难的跟踪到了一个看起来很大的岛或者是半岛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他已经失去了日军船队的踪迹,无论他再怎么努力,但就是无法确定日军船队的最终去向,他唯一能够肯定的是,日军已经把他甩掉了,而且从最后的迹象来看,日军已经转头向东而去,直插茫茫大海深处。
丢失日军踪迹的地方就是齐鲸波现在站着的这个地方,他既无法确定这个地方有多大,也无法确定这里的准确位置,他只知道,按照他在海军军官学校学到的知识来看,根据六分仪测得的数据,他能够确定,他现在站着的这个地方的大致纬度应该是北纬五十三度。
对于齐鲸波能够如此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施琅显然非常的惊讶,他曾经在齐鲸波测量的时候问到过这个问题,而齐鲸波给他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满意,虽然他以前也曾经使用过六分仪,但他还是无法理解纬度的准确概念,而齐鲸波口中的那种正在确定的所谓“经度”就更是让他摸不着头脑了。
施琅这几天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但却始终得不到答案,所以,当他与齐鲸波一起站立在岸上,等候着那些水兵们上岸收集木柴和淡水的时候,他终于决定再问一下。
施琅伸手拍了拍蓑衣肩头的积雪,随后问站在身边的齐鲸波道:“你说经度还没有确定下来,那么请问,到底怎样确定呢?还有,经度靠什么来测量?”
齐鲸波答道:“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兵部将把南京的经度定为零度,以东称为东经,以西则称为西经,至于经度的测量嘛,就远比纬度的测量要复杂,不仅要用到准确的钟表,而且还要求水兵准确的测量船只的航行速度,每时每刻都要仔细测量和记录,不能有一丝马虎。”
施琅叹道:“难怪你在现在就让水兵们练习测量船速,却原来是为了这个原因。”
齐鲸波抬头看了看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后说道:“先练习练习,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他停顿片刻,接着又说道:“只是可惜,丢了日船的踪迹。”
施琅道:“不必太过自责,毕竟那些自杀船太多,光应付他们就够我们忙的了。说起来这次还真是托了铁甲的福,要不然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齐鲸波摇头道:“看起来铁甲船并非天下无敌,若是日军的自杀船上装载着的是我军军中装备的炸药的话,那么我舰很可能已经沉了,回去之后我必须向兵部详细的报告此事,免得以后吃亏。”
施琅问道:“你真的决定回去了?”
齐鲸波点点头,说道:“是的,马上返回南京,报告我所看到的一切。只等把烧锅炉的木柴和淡水收集齐备,那么立刻返航。”
施琅回头看了看远处,但周围一片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到少许砍伐树木的声音,他只得转回头,叹道:“蒸汽机好虽好,不过却也太吃煤和木柴了,这么几天就把煤和木柴吃完了,幸亏还可以在这里收集木柴。对了,昨天趁着天晴,我到北边转了转,发现了一处火山。”
“火山?见过。”齐鲸波笑了笑,“在台湾见过,原以为真能喷火,谁知道却也跟其它的山没什么两样,除了山高一点,山顶凹进去一点。”
施琅得意的笑笑,说道:“这你就说错了!昨天我看见的那座火山与台湾的不一样,这座火山正往外冒烟,看起来倒真象是喷火一样,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
齐鲸波摇摇头,说道:“不看了,以后也许还有机会,现在马上就要把木柴集齐了,恐怕不能等了。”
施琅惋惜的摇了摇头,叹道:“回去之后,我恐怕又要回南洋了,咱们兄弟二人今后不知何时才能重聚!”
齐鲸波转过脸去,看着施琅那张被棉布片紧紧包裹起来的脸,说道:“既然大哥与我如此谈得来,那么不如你我二人今日就在此结拜为义兄弟如何?”
施琅自然没有异议,二人当即结拜为义兄弟,由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一切规矩简化,只是换了八字,喝了两碗烈酒,其他的一切烦琐礼仪倒是全免了。
当两人结拜完之后,最后一批前往山中伐木的水兵已经返回了岸边,他们将木柴放上几艘小舢板,载着齐鲸波与施琅二人,返回了“李白号”上。
由于天气很冷,而木柴也有些湿,因此生火烧锅炉很用了几个小时,直到天色将黑,“李白号”的锅炉中才集满了蒸汽,随着齐鲸波的一声铿锵有力的命令声,“李白号”发出一声长长的嘶鸣,随即转动舷侧的两个巨大的轮桨,升起所有的船帆,船头劈开平静的海面,乘着北风,向着南边直插入远海。
************************************************************************
长长的马车队伍一眼望不到边,从遥远的北方,一直延伸到同样遥远的南方。
静静的台伯河仍旧是那样的安静,迈动着顽强的脚步,向着罗马城奔流而去。
作为十几万劳工大军中的一员,而且是非常特殊的一员,冒襄正身穿一身样式简单的衣服,混在众多同样疲惫的劳工之中,用沾满了泥土的双手,奋力推动着一辆陷进河边泥土之中的马车,身上的那件肮脏的已经无法见人的衣服正在初春的阳光下泛着油光。
“已经整整半年没有洗澡了!”冒襄心中忽然浮起个奇怪的念头,他一边继续奋力的推着那辆笨重的马车,一边转头向着身后不远处的河水望去,但他知道,现在他是不可能去河里洗澡的,因为河水很冷,刚才过河时的那种冰冷感觉仍然留在他的心里和裤腿上,而且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身后的监工是不会允许他丢下工作去享受人生的。
就象是要证明冒襄的猜测一样,“啪”的一声,一个湿漉漉的皮鞭带着鞭梢划破空气的啸声,狠狠的抽打在了冒襄的背上,使得本来就已经破烂不堪的上衣又添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哦……”冒襄虽然极力忍受着疼痛,但是仍然不自觉的轻哼一声。
这些年来,他已经适应了集中营或者是劳工营里的生活和折磨,虽然也许他并没有发展出忍耐疼痛的能力,不过,他已经习惯了忍受肮脏与恶臭的生活环境,也许对于原来的他————一个喜欢在家中的假山、池塘边吟诗做赋的书生来说,现在的生活实在糟糕透顶,不过,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种在外干活的劳累已经远比劳工营中的生活要好上一百倍了,因为在劳工营中呆着,一天只有一顿饭可吃,偶尔能够加一个发霉的面包,而出外劳动之时,却最少能够吃上三餐饭,而且说不定能够从战场上或者那些被火烧塌的房屋中弄到些更好吃的东西。
这几年下来,冒襄从自己的难友那里又学到了不少的词语,不仅有拉丁语,而且有德语,现在他已经可以听懂一些难友们的简单对话了,虽然并不能完全理解,不过,他已经可以少吃很多鞭子了,毕竟那些监工可没有多少心思重复自己的命令。
此刻,那名骑着高大的战马的监工正一边大声唾骂着,一边继续挥动着手中的鞭子,准备随时再给冒襄一记难以忘怀的“关怀”。
冒襄立刻低下头去,一边努力做出恭顺的样子,一边使出全身的力气,将这辆沉重的马车向前推去。
冒襄自己也觉得非常奇怪,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他只知道,以前的那个颇有些自傲的书生,现在已经完全变了,变得世故了,变得圆滑了,甚至为了活下去,已经有些不择手段了。他经常会在梦中惊醒,也会经常责骂自己的无耻,但每当他想起远在万里之外,守在空空的厢房之中,望眼欲穿的等候自己回去的爱妻董小宛时,他的心中便会立刻坚定信念————一种活下去,并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坚定信念。
与冒襄一同推动马车的还有五个人,他们也与冒襄一样,都是“德意志圣教劳工营”的劳工,冒襄只认得其中的一个,其他的人不认识,因为他们是昨天才从奥地利北部的一座集中营被转移到这里的。
冒襄认得的这个人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冒襄不知道他的全名,只知道别人都叫他“大卫”,听说他原来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珠宝匠,为王室制作珠宝首饰,过着幸福富裕的日子,不过,当德意志“圣教”的大军攻进维也纳后,他就与自己原来的幸福生活永别了,他被一群凶悍的冲锋队员送到了集中营,而原因仅仅是因为他的血统————他是一个犹太人。
在他们这六个劳工的共同努力下,马车终于从泥泞中挣扎了出来,顺利的上了乡间小路,并加快了速度。
就在马车加速的同时,六个劳工麻利的跳上了马车,冒襄自然也不例外,长久的繁重劳动不仅没有催垮他的意志,反而使得他的身手敏捷了许多。
冒襄拉起袖子,看了看自己的手臂,上面有一道新鲜的血痕,那是刚才监工的那一鞭子的“杰作”,鞭子不仅在他的背上留下了痕迹,而且在他的手臂上也留下了“纪念”。
“嘿!冒!”那名叫大卫的小伙子拍了拍冒襄的肩膀,说道:“你的手臂没事吧?还有你的背,好象伤口很长。”
虽然大卫尽量放慢了说话的速度,但是直到他又重复了一遍,冒襄才完全听懂。他非常感激小伙子的关心,因为在这种悲惨而艰难的境遇下,唯有难友的关心与帮助才是他渡过前几年艰难岁月的前提条件,他无法理解,这样的人怎么会是罪犯,但当他想到自己的遭遇的时候,他马上明白了过来,总之一句话,那些所谓的“圣教”的教宗和教徒全是一群疯子!
冒襄与大卫开始交谈起来,两人反复的用对方能够听懂的词语叙述着,以打发这漫长而又危险的旅途。
从大卫和另外的几个人的口中,冒襄得知,此次他们将前往罗马,为围攻罗马的军队提供军械物资和食物,以便将这个顽固反对“圣教”的地方一举消灭。
虽然对于军事一窍不通,不过冒襄还是多少知道一点前几年的战争进程的,因为每当这些“圣教”的军队取得一次胜利,那些看管劳工营的看守就会大肆宣扬一番,让这些劳工,或者说是奴隶们明白,没有什么人能够来救他们,他们最好的出路就是为“圣教”当一辈子奴隶,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本来“圣教”的军队是准备一举攻克罗马城的,但是一些突发事件使得他们不得不放慢了南进意大利的步伐,因为位于他们西边的大国法国与罗马教皇达成了协议,同意联合荷兰、丹麦、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对德意志“圣教”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就连荷兰这样的新教国家也派出了军队,与他们的夙敌并肩作战,共同对付那个邪恶的敌人。
这次反攻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展,不过却迟滞了“圣教”军队的进攻,再加上退到意大利北部的奥地利军队与教皇组织的军队牢牢的守住了北部防线,因此,意大利总算是多撑了几年。
而“圣教”方面,由于在这次大反攻中,损失颇大,因此不得不暂时放慢了扩张势头,开始全力整顿内部,而当他们经过两年的修养之后,实力复增,于是又展开了一番凌厉的攻势,而这一次,他们的主攻目标正是罗马的教廷,因为他们知道,教廷才是他们最主要的敌人,同时也是反对他们的所有势力的领导者,一旦将其消灭,则敌人将群龙无首。
冒襄无意关心战事,他只想找机会逃跑,不过,当他发现,那些逃跑的人都被抓回来处死后,他马上意识到,目前是没有什么成功的逃跑可能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等待。冒襄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曾经听说,在奥地利东北部一带,出现了犹太人的反抗力量,他们曾经击败过“圣教”军队,并且解救了一批劳工。
“假如能够到那里去,也许会碰见他们的。”冒襄经常这样安慰自己。
众人随着马车队伍向前快速前进着,在太阳落山的时候,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又是一番忙碌,按照监工的吩咐,冒襄他们将马车上的物资全部卸到了规定的地方,他们所卸的是一些箱子,确切的说,箱子里装得是大炮的炮弹,而他们必须将箱子全部搬到一个位于罗马城附近的山头上,堆放在那里的一个炮兵阵地上。
当冒襄他们扛着箱子攀上山坡的时候,才被炮兵军官告知,战斗已经结束了,炮弹将全部随着大炮移下山头。
众人麻木的忙碌着,将堆放在山头上的那些圆滚滚的炮弹又搬下了山,在这个过程中,冒襄向着离山不远的罗马城瞥了几眼。
罗马城中火光冲天,城墙已经大部倒塌,而城内城外已经布满了“圣教”的军队,看起来,罗马城已经陷落了。
当协助一群炮兵将一门大炮推下去的时候,冒襄又向着远处眺望了几眼,虽然他看不见大海,不过却还是能够闻到海风的腥味的。
就在冒襄眺望大海的时候,在离意大利西海岸不到五十海里的地方,近百艘大船正张着巨大的船帆,向着西方驶去,而在他们的后面和北边、南边,更多的小船尾随其后。
在这群船的中间,有一艘毫不起眼的双桅船,船上什么标识也没有,不过,就在这艘船的四周,却围绕着十几艘战舰,一步也不敢离开,看起来这艘船上一定有着一位大人物。
这艘船上确实有一位大人物,他不是别人,却正是整个天主教的灵魂人物,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皇本人是在罗马城陷落的最后一刻才由随从陪同,跟随着成功突围出来的奥地利军队跑到海边的,在追兵凶悍的攻击与无情的炮火的轰击下,教皇登上了刚刚抵达意大利的西班牙海军的战舰上,为了教皇的安全,舰队的指挥官特意将他安置在一艘虽不起眼,但却十分坚固的双桅船“骑士号”上。
虽然成功的逃了出来,但是教皇的身体已经完全垮了,整整半年的围城,再加上教廷内部的争吵,这些都让教皇疲于应付,而当他站在甲板上,看着远处那升腾到半空中的黑烟的时候,他知道,罗马城已经毁了,天主教的中心已经落到了别人手里,自己却被人赶到了海里。
当船队将那些残余的军队接上船后,那些疯狂冲过来的“圣教”军队已经快攻到船上了,从望远镜里看到他们脸上那嚣张而疯狂的表情,教皇终于支持不住了,他倒在了甲板上。
一群枢机主教和红衣主教静静的围在教皇的身边,默默的为他做着祈祷。
教皇的眼睛终于再次睁开,他伸出手去,示意一名枢机主教俯身靠近自己。
待那名枢机主教俯下身子,将头靠近教皇的胸前时,教皇终于开口了。
教皇问道:“那些新教的人怎么样了?”
枢机主教轻声回答道:“他们也登上了由丹麦和荷兰开来的船。”
教皇叹了口气,说道:“愿主保佑他们,保佑所有愿意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人。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与我们联合作战,共同保卫我们的信仰,虽然我们之间有很多的分歧,不过,在邪恶面前,这种分歧算不上什么。”
枢机主教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教皇陛下,那些新教的人将不在西班牙停留,他们将在葡萄牙短暂停留之后,越过大西洋。”
“为什么?事先不是已经决定共同到西班牙去吗?”教皇很意外。
枢机主教解释道:“是这样的,荷兰的执政已经决定,将向新大陆派遣更多的士兵,以便对付英国的骚扰,另外很多的意大利人也愿意与他们一同前往新大陆,在那里安家。”
“上帝啊!我该怎么办才好?这个邪恶的势力是如此的强大,我该到那里去寻找我那值得信赖的盟友呢?”听到这个消息,教皇非常的无奈,他拿起胸口的那个银十字架,用虔诚的语气做着祈祷。
太阳已经从海平面上彻底消失,整个海洋笼罩在黑暗之中,船队也渐渐的消失在夜色中,唯有那桅杆顶部的桅灯还在闪烁着光芒,很快,更多的船从东边赶了过来,加入到了这个庞大的船队之中,从桅灯的数量来看,这里的船至少有近千艘。
第十八节 步步为营
炮火震天,硝烟弥漫,整个平原已经变成了惨烈无比的战场。
隔着一条并不算太宽阔的河,两支军队正用尽全力相互对射,无论是枪声还是人的惨叫声,都被那更为猛烈的炮声淹没了。
战斗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上午,战况激烈,一直保持着这种胶着状态,双方谁也无法很快取得胜利,战线也就一直稳定在这条河的附近。
作为远征军骑兵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郑山河非常清楚现在的战场状况,他知道,如果在天黑前不能一举渡过河去,那么明天的战斗将会更激烈,而突破这条日军防线的希望也将更为渺茫,因为根据海军的快速侦察舰传来的消息,日军的增援部队正顺着海岸线快速向着这里扑来,根据最坏的估计,他们将在明天上午抵达,而一旦他们抵达战场,那么镇虏军的数量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