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异史-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如果说我们与天主教之间的分歧还可以用协议或者条约的形式来进行规范的话,那么我们与邪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无法调和的,我们之间只能有一个生存下去,而我们的所有人都坚信,只有我们才能生存下去,因为我们有可靠的盟友,还有那战无不胜的信仰。
    ……
    最后,让我们同声高呼:‘上帝保佑我们!’”
    ————摘自《欧洲、新大陆与加勒彼新教联合长老会告全体信徒书》
    *******************************************************************************
    “……
    我们的军队战无不胜!我们的信仰世界无敌!我们的意志必将胜利!
    ……
    虽然我们在很多地方遇到了小小的挫折,不过,我们的实力依然雄厚,我们的军队依然士气高涨,我们的信仰依然不可动摇!
    ……
    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波兰……,这些地方现在是我们的,将来也是我们的,而且必将永远属于我们!我们必将成功的突破荷兰人最后的防线,同时也必将摧毁法国人的堡垒,并将英国海盗从我们的海岸附近彻底消灭!
    ……
    虽然我们暂时还无法越过乌克兰大草原的东部,不过,我们坚信,我们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军队必将象铁拳一般,将那里的中国军队锤个粉碎!并将最终突破顿河防线、伏尔加河防线,以及乌拉尔山要塞线!我在这里可以用我的名誉,是的,我的名誉,向你们所有的人做出最为神圣的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是我们的,中亚是我们的,西伯利亚是我们的,就连远东也将成为我们的!
    ……
    也许有些军官和冲锋队领导人不能明白,为什么我们与劣等的奥斯曼人联合在一起,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遍,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再与奥斯曼的军队发生冲突,这是铁的纪律,你们必须遵守!
    我们需要盟友,就象是英国人和法国人需要中国人那样,我们也需要奥斯曼人,我们的拳头虽然很硬,可是敌人的盾牌依然坚固,当我们从正面攻击他们的时候,我们的盟友奥斯曼人将从侧面袭击他们,骚扰他们的后方,让他们手忙脚乱。
    我们不能裹足不前,我们必须增加我们的盟友,因为我们的敌人也在增加他们的力量。
    ……
    我们现在的首要工作是稳定我们的后方,我们必须稳定我们的后方,因为我们不能容忍前线正在激烈战斗的时候后方却忽然起火。
    是的,我当然知道你们为什么交头接耳,因为你们可能以为那些犹太人的游击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在你们的眼里,他们不过是一群没有纪律的散兵,他们没有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也没有可以逃跑的工具。
    但是,我要提醒你们,这些人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他们在腐蚀着我们的后方,虽然他们无法和他们的国家联系上,可是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向那里靠拢呢?
    中国人支持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他们以其为自己的侧翼掩护,以便全力对付我们,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消灭他们,把他们彻底的消灭!
    ……
    最后,让我们高声欢呼,雅利安圣教万岁!”
    ————摘自《荷兰间谍的最后辉煌》第一百零五节《一份用七个优秀间谍的生命换得的“圣教”教宗在一次军官与冲锋队队长的会议上的谈话记要》
    *******************************************************************************
    “……
    关于此次马尼拉之盟,虽然没有立即取得很大的成果,不过,在谈判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据我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分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马六甲一带成为了中国、西班牙、葡萄牙共同的领地,三国各自派出官员共同组成治理委员会,管理这里的所有法律与民政事务,而这里的军事防御也由三方共同承担,军队的指挥交由一个由三名军官组成的军事委员会负责,而这三名军官分别由三国最优秀的军官中选拔。当马六甲特别地区的面积扩大到五万平方里的时候,这里的扩张才慢慢停止。
    第二个方面,双方约定,为了防止欧洲落入邪恶势力的掌握之中,双方将联合起来,组成军事联盟,共同对抗邪恶势力。林清华与郑森将向欧洲提供新式的枪械和大炮,并将派遣军官进入欧洲的军队之中负责训练这些军队,将其变为新式军队。
    第三个方面,为了报答中国的慷慨,教廷与西班牙同意,将把连接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一块最狭窄的地区交给中国永远管理,而这块地方的面积超过三十万平方里。中国将在这里靠近加勒彼海岸的地方建立一座大型的兵工厂,专门制造枪械和弹药,而所需原料则由南美洲的铜矿和后来的北美洲东北部的优质铁矿、煤矿供给。为了协助中国的这一计划,西班牙殖民当局除了负责提供向导和最为详实的地图之外,还将从南美洲征发十几万劳工,在这块狭窄地区的丛林之中开通一条由太平洋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陆上道路,以便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交通,利用陆路与水路保障原料和产品的及时供应。
    第四个方面,在加勒彼海边的这座工场与城市建立起来之前,双方的军火贸易将通过印度洋和大西洋进行,而为了保障这条运输线的安全,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达成了协议,他们将在好望角兴建一座更为坚固的堡垒,并扩建新的港口,同时在印度与非洲沿岸建立补给站。
    第五个方面,双方商议,将在第二年的相同时间,再举行一次类似的会谈,以便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
    第六个方面,双方约定,互相派出使节,常驻对方国家,而使节本人受到治外法权的保护。
    第七个方面,西班牙将尽全力协助中国船队将一些生长在南美洲的橡胶树移种到南洋一带,虽然他们当时并不太理解这样做的深远意义,不过,他们还是马上开始了这项工作。
    第八个方面,作为对于西班牙转让中美洲领地的回报,林清华与郑森将把从日本俘获的大量运输船廉价的租给西班牙,以便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将武器尽快运回本国,并再将这些武器转卖其它盟约国家。
    ……
    关于此次会盟,据说还有一些秘密的协议,不过,在这些协议公布之前,我无法猜测到更多的东西,也就只能知道这么多了。
    ……
第二十四节 立国
    阵阵微风轻轻拂过田野,就象是采桑姑娘的如碧纤手,将那片片新绿唤醒。
    一场早春的小雨刚刚过去,那宽阔的官道上已经笼罩上了一层湿润的气息。
    南京城外,南郊官道。
    一阵稍显沉重的马蹄声将雨后的沉寂打破,伴随着马车车轮的“辚辚”声,渐行渐近。
    这是一辆黑漆漆的四轮马车,马车上没有那些让人眩目的装饰,只有那肃穆庄严的漆黑颜色,还有那看起来平静而稳重的马车夫。
    从拉车的那四匹健壮马匹的并不算轻松的步伐来看,这辆马车似乎非常沉重。
    马车并非是孤独的,就在马车的车前及车后不远处,簇拥着一群身穿军服的骑士,锃亮的马镫,威武的军装,细长的马刀,无一不展现出他们的勇武英姿。
    前面的骑士与后面的骑士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唯一不同的是,前面的骑士中的一名跑在最前方的骑士的手中撑着一面凤凰旗。
    这辆马车中坐着的不是别人,却正是大明天下兵马大元帅林清华。
    马车那宽敞的车厢中并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就在他的身边,还坐着另一个人,却是兵部尚书秦侃。
    此刻,胸前挂着一个金光闪闪的金虎勋章的林清华正靠在座位后方的车厢壁上,仔细的端详着手中拿着的一个盒子,并从中捏出一个亮晶晶的细长铜制物体,将其递给了身边坐着的秦侃。
    秦侃仔细的看了半天,才叹道:“果然精巧,有了这种弹壳与弹头连在一起的子弹,恐怕就能更快的结束日本战争。”
    林清华从盒子中又拿出一个细长的步枪子弹,说道:“关键是部队换装需要大量的金钱,虽然我们可以从欧洲得到,不过,也只能是一步一步的来。”
    说到这里,林清华从腰间摸出一把新式手枪,说道:“我决定了,首先制造步枪,另外那种水冷机关枪也要加紧制造,它们才是结束战争的最有利的武器。”
    马车一刻不停的向着南方行驶着,一直走了很久,才忽然进入了一个相当宽阔的砖石大道,并最终停在了这条大道的尽头————一坐崭新的辕门边。
    辕门外早就有不少的人等候在那里,他们均身穿军装,分列在辕门的两边,一望便知是陆军部队的军官。
    军官们见马车停下,纷纷整理了一下军装,并将本来就很整齐的队列再次排列了一下,目光则紧紧的盯着那辆马车。
    马车的车门缓缓打开,秦侃首先走了出来,随后,身穿大元帅服、胸挂金虎勋章的林清华也跳下了马车。
    “敬礼!”随着一名军官的命令声,所有列队在辕门外的军官整齐的向林清华与秦侃两人敬礼。
    林清华与秦侃一边回礼,一边由一名上校军官引着,走向辕门之内。
    今天,林清华来到这座步兵士官学校,只为了一个原因,他是来向这里的一些成绩优秀的士官学员颁发勋章的。
    颁发勋章的仪式就在一座新建的礼堂举行,而接受勋章的学员则有整整五十人。
    此次毕业的全部五百名学员早已等候在礼堂外,待向林清华敬礼之后,便随着他走进了礼堂。
    勋章颁发仪式并不烦琐,两人从队列的一边走到另一边,林清华走在前面,秦侃跟在后面,手捧一只托盘,托盘中放着一堆小山似的铜狼勋章,每当引路的那名上校大声的喊到一个名字,列队整齐的士官生中便会走出来一个人,等候从队列起始点头走过来的林清华授勋。
    仪式很快结束,作为必要的程序,林清华还必须向众人讲话。
    既没有宣布队伍解散,也没有坐到上校军官搬来的太师椅上,林清华双手一背,就站在已经靠拢在一起的队伍前,望着面前那黑压压的五百多人,他的即兴演讲就开始了。
    “学员们,今天是你们的毕业典礼,同时也是你们的饯行仪式。多的话我就不讲了,我只想让你们知道,在今天解散之后,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立即踏上征程,有的人将前往日本前线,编入那里的军队,而另外一些人则将在南京城北码头登上南洋开来的战舰,然后飘洋过海,前往遥远的欧洲,去那里训练欧洲的军队,剩下的那部分人也将离开这座呆了几个月的士官学校,随同几个新编的步兵师,开拔到西北去,并与那里的民兵部队混编在一起。”
    “我知道,你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从普通士兵中选拔出来的,既然你们愿意将自己的热血献给军队,那么你们就自然应该得到奖赏。原来分给你们的中原土地依然是你们的,而一旦你们又立新功,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将得到更多的土地和金钱,当然,还有永远跟随着你们的荣誉!”
    “如果你们干得好,那么你们将被提拔为军官。不要担心你们的土地,因为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军官也可以拥有大量的土地,甚至比中原的土地更多!……”
    林清华口沫横飞的讲述着自己心中所想到的所有东西,虽然也许有些凌乱,不过却也还算条理清晰,当他讲完了所有的话后,这场短暂的授勋仪式宣告结束。
    “立正————!全体向右转!按照顺序出去!”
    “跟我唱,‘狼烟起,江山北望……’预备————唱!”
    “狼烟起,江山北望……”
    随着军官整齐铿锵的号令声,士官生们一边按照各自的顺序走出礼堂,一边高声齐唱军歌,不大一会儿工夫,刚才还热情高涨的礼堂顿时变得空荡荡的。
    上校军官走到林清华跟前,敬了个礼,随后说道:“报告!本校第七批士官学员全部顺利结业!”
    林清华回了个军礼,并颔首道:“辛苦你们了!”
    秦侃望着门外那渐渐远去的学员,忽然问那上校:“他们还是按照老规矩再在球场上打最后一场蹴鞠吗?”
    那上校答道:“那部分去南洋的因为要赶船,因此马上就走,剩下的那些人才能打。”
    秦侃跃跃欲试的挽起袖子,对林清华说道:“元帅,若不反对,我也去试试?”
    林清华笑道:“秦将军请便。”
    秦侃口中打了个呼哨,随即转身离去,礼堂中就只剩下了林清华与他的卫兵,还有几名军校的教官。
    虽然江南的春天来的早,不过,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冷的,因此林清华便将刚才脱下来的手套又重新戴到了手上,随后问那上校军官道:“这个蹴鞠我以前也曾听说过,不过详细的一些规则却不知道,你给我讲讲。”
    上校伴着林清华走出礼堂,一边走,一边说道:“这个比赛最开始的时候是由海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们玩儿起来的,据说是为了训练战术和配合能力,后来便推广到了所有的军校中。此蹴鞠与古时的蹴鞠不大一样,此蹴鞠的场地面积极大,为一直径近百丈的圆,在球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小球门,一共四个球门。比赛队伍为两队,每队各为一百零二人,各守两个球门,每个球门各由一人把守,利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战术来进行比赛……”
    当林清华走回学校的门口的时候,上校还没有将这种比赛的详细规则介绍完,不过,林清华还是耐心的听他讲述完毕,方才登上马车。
    林清华将头从窗户中伸出,吩咐卫兵队长道:“留下三十名卫兵,三十一匹马,等秦侃将军玩儿够了,就把他给我安全的送回南京城里。”
    一名卫兵舍了战马,翻身跳上马车,坐到了马车夫身边,随后马车便缓缓调转车头,向着来时的路上奔去。
    林清华将车头的一个小车窗打开,对那正在赶车的马车夫说道:“不回南京城,直接到城外长江边的北码头去,我要去接船,根据昨天晚上从江阴传来的消息,南洋送亲使乘坐的‘岑参号’将在中午到达。”
    ********************************************************************************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终于停息下来,喧天的锣鼓声也早就沉寂,唯有那浓烈的酒香味儿依然在刺激着人们的嗅觉。
    今天的南京城里格外的热闹,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天是大明天下兵马大元帅林清华的大喜的日子,就在今天,就在这个初春的黄道吉日,楚国公林清华与靖海公郑森的妹妹郑玉姬正式结为夫妇,这场将天南海北的两股强大势力结合在一起的婚姻确实非同一般。
    南京城里,皇宫东侧,大元帅府。
    张灯结彩的大元帅府外依然戒备森严,虽然是大元帅的大喜日子,不过,这里的防备却一点儿也没有放松。
    与外面的紧张气氛相比较起来,大元帅府内却是一片欢歌笑语。除了戒备同样森严的内院之外,整个元帅府中到处都摆满了酒桌,而那围在桌子边大快朵颐的人们脸上的笑容则更增添了喜悦的气氛。
    众多宾客中,即有林清华的亲信大臣,也有与他同生共死的军中将领,既有从南洋前来的郑森的弟弟郑仇,也有来自一些藩属小国的使者,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些人则是林清华亲自请来的知名人物,除了大儒还有商贾,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旧严守着各自的礼数规矩,不过,就在刚才,在新郎林清华的煽动鼓惑下,大部分人已经不分贵贱,不分等级的坐在了一起,除了那些专门为女眷预备的偏席之外,到处都是乱哄哄的一片,劝酒声,划拳声,碰杯声响在一起,以至于引得一些大儒不得不摇头叹气。
    虽然外面依然是闹哄哄的,但新郎与新娘所在的那间不大的新房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虽然这里没有燕语呢喃,但却有外面传来的喧闹声,间或还夹杂着几声北方大汉的粗犷笑声,这或许也算得上是别有一番意境吧。
    身穿一身红衣的林清华将身上一直挂着的那个大红花艰难的卸了下来,并扔到了桌子上,随后一边不怀好意的搓着两只手,一边轻轻的走到那端坐在绣床边的新娘身侧。
    当来到离新娘的膝盖仅有两尺远的地方时,林清华停下了脚步,犹豫片刻,终于伸出手去,轻轻捏住新娘凤冠上盖着的盖头,深吸了一口气后,一把将那盖头掀了上去。
    一张熟悉而陌生的脸立刻出现在了林清华的眼前,虽然依然有些消瘦,不过,脸色却已比前些日子红润了许多。
    凤冠下的那张脸依然是那样的娇羞,就象是一颗红透了的石榴一般。
    林清华将手中的盖头扔到了床角,随后坐到了郑玉姬的身边,并伸手将她搂在怀里,俯下身去,在那娇羞不已的脸蛋儿上亲了一口。
    屋子中立刻变得热情似火,甚至比屋子外面的酒宴还要让人疯狂。
    激情虽然没有消失,不过还是渐渐的减弱了些。
    林清华轻轻问道:“我以后是叫你郑玉姬呢?还是叫你全玉姬?”
    郑玉姬的眼睛依然紧紧的闭着,片刻的犹豫,片刻的沉默,终于睁开有些发红的眼睛,说道:“在没人的时候还是叫我全玉姬好了,要不直接叫我玉姬。”
    林清华再次俯下身去,在全玉姬樱唇上轻轻一吻,随后直起身子,将全玉姬从腿上搂了起来,与她并列坐在床沿儿边。
    林清华看了看那桌子上的红蜡烛,随后叹道:“我们又在一起了。”
    全玉姬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心中思绪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沉默良久,林清华才再次开口,说道:“其实我还欠着你东西,我曾经答应过你,将把朝鲜国王交给你处置的,不过,现在却不能做到。”
    全玉姬身子微微一颤,随即将身子靠到林清华身上,说道:“不过,这样也算不错了,朝鲜将军的叛乱已经让他们李氏王朝毁灭了,他们今后也只能象狗一样活下去了。”
    林清华抱着全玉姬,说道:“我答应过他们,只要他们将王位让出来,我就保证他们全家的生命安全。你……你不会怪我吧?”
    全玉姬抬头望着林清华那充满了歉意的脸,说道:“我不怪你,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在有些事情上,人真的是身不由己的。假如你的那个朝鲜族的将领真的可以比李朝的国王更听话的话,那么朝鲜就能成为你真正的藩属了。”
    林清华将全玉姬眼角的泪水拭去,说道:“你变了。”
    全玉姬伸手擦了擦眼泪,说道:“你也变了。也许时间真是可以抹去一些东西,只要能够在你的身边,我就再也没有别的要求了。”
    两人搂在一起,久久无语。
    不知过了多久,林清华才站起身来,走到桌子边,拉开一个抽屉,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随后拿着这个小盒子走回全玉姬身边,并将盒子递给她。
    全玉姬将盒子打开,却见到了自己的东西————那个挂着小小的铜制钥匙的项链。
    林清华将项链替她戴在脖子上,并说道:“婷儿特意叮嘱过我,一定要将这项链还给你。”
    “婷儿……”全玉姬有些尴尬的看了看那个空空的盒子,说道:“我……我对不起她。”
    林清华将盒子扔到床上,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其实你完全不必自责,虽然今天只有你我二人成婚,不过,在我的心中,今天是我跟你们四个人同时成婚!”
    “什么?”全玉姬有些意外的望着林清华那张充满怪异表情的脸。
    林清华将全玉姬一把拉了起来,搂着她的腰,说道:“是的,我就是这样想的。对我来说,你们四人不分大小,一视同仁!所以,今天的洞房花烛之夜,我决定与你们四个人一起过!”
    “什么?四个人一起过?”全玉姬的脸忽然又红了,因为她又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那些事情,想起了林清华在某些事情上的特殊爱好。
    林清华忽然俯下身去,一把将全玉姬拦腰抱了起来,一边向门口走去,一边说道:“是的,确切的说,是五个人。”
    全玉姬的脸更红了,喃喃嗔道:“如今虽然已是初春,不过天气依然寒冷,你也不怕着凉?”
    林清华嘿嘿一笑,得意的说道:“你莫非忘记了那种我发明的先进科技?嘿嘿,暖气啊,暖气,看起来你除了能帮人驱寒之外,还能干些很有趣的事情。”
    全玉姬用拳头拍打着林清华的肩膀,嗔道:“也不怕被人看见?再说了她们三人还有孩子需要照顾,你就不怕……”
    “不要紧!我的卫兵就守在门外,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能靠近这里,而且也不能跑到暖气房附近。孩子一起带去就行了,她们几个在刚才我上茅房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我的特别命令,现在恐怕已经等在那里了!”林清华一边怪笑,一边将右手伸了出去,将那房门轻轻的拉开。
    ******************************************************************************
    公元1656年,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