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异史-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子豪点头道:“正是如此!为了表示诚意,我甚至会做一些让步。今天我就是召来大家商议此事的,免得今后再发生误会。”
张捕头道:“那……那……”
陈子豪明白张捕头心里在想些什么,所以他拍着张捕头的肩膀,说道:“其实捕头也不必与那‘狐狸球儿’一般见识,要知道,他的那个什么拜把子弟兄可不是省油的灯,每天向他要这要那,总有一天他会烦的,现在他之所以还忍着他,是因为要用他来抗衡我们。等到将来我们两家和解了,那‘狐狸球儿’自然会好好掂量掂量,依捕头刚才的话,现在朝廷已经自顾不暇,万一真是被叛军打败了,那‘狐狸球儿’自然会重新考虑,要不然他也不会被人叫做‘狐狸球儿’了!”
张捕头道:“可是……可是万一朝廷真的打败了,恐怕我也好不了。”
陈子豪眨着眼睛,道:“那就看张捕头自己的了,您不会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只要您不去找那些乱党家眷的麻烦,将来自然没人真跟你计较。”
张捕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望着那些大汉,道:“你们这些家伙给我听好了!谁敢把今天的这些话给我泄露出去,小心我剥了他的皮!你们在衙门里可是有案底的,就算你们说了,也不会有人信!”
众人赶紧指天盟誓,决不泄露此事。
就在众人准备重开酒席的时候,一名衙役来报,说高起潜召张捕头问话。
张捕头向陈子豪使了个眼色,便转下楼去,陈子豪则将其送到店门口,并劝张捕头暂放帐房先生一马。张捕头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他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便将那帐房责骂一顿后,带着众衙役往衙门里赶去。
陈子豪扶起那仍在伤心流泪的帐房先生,命几名手下送其回家。他望着那张捕头远去的方向,脸上显出一丝笑意,心中道:“你怎么能理解我与‘狐狸球儿’和解的真正用意呢?”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三十七节
张捕头到了衙门口,问站在门口的一名衙役:“高公公的脸色怎么样?是满脸怒气,还是一脸的笑容?”
那衙役凑到他耳边,低声道:“看不出来,还是那副死人像,脸上冷冰冰的,但好象并没有什么怒气。张头儿,我看你可以放心进去,他应该不会再骂你了。”
张捕头舒了口气,他站直身子,整了整衣服,将腰刀挂好,便向衙门里走了进去。待他来到衙门正堂,正好看见顺天府尹陪着笑脸站在一边,极力的巴结着坐在案几之后的高起潜。
张捕头赶紧走上几步,向着高起潜行礼道:“小人张东珲叩见高公公和府尹大人。”
高起潜抬起头,看了看张捕头,用那尖细的声音说道:“罢了,罢了!起来吧!”
张捕头站起,道:“谢公公。”
高起潜道:“咱家让你去抓捕乱民,你今天抓了多少啊?”
张捕头道:“回公公,经过前些日子的抓捕,乱民基本上已经抓完了,剩下的也东躲西藏,再也顾不上散布谣言了,请公公放心,小人一定将那些乱民全部抓起来。”
高起潜道:“哦?这么说,今天你没抓着人了?”
张捕头道:“小人一定尽力而为!”心中不由得后悔起来,暗道:“实在不该听陈掌柜的话把那帐房放掉的,最不济也能抓来凑个数,也免得在高太监面前不好说话。”
高起潜沉默了片刻,道:“咱家也知道你的难处,知道现在这乱民不好抓。不过,你也要体谅咱家的苦衷啊!现在局势微妙,朝廷的多少大事全靠咱家顶着呢!若非如此,咱家定然亲自带人抓捕乱民,也就不用你去抓了!”
张捕头心中有些惶恐,他不明白高起潜为何忽然这么说话,想到这里,他头上的冷汗冒了出来。
高起潜并没有注意到张捕头头上的汗珠,他继续自顾自的说道:“今天找你来,是给你派个差,不知你肯不肯去?”
张捕头哪敢说不去,他立刻说道:“小人去,一定去!公公吩咐下来的事情,就是再忙也得去办!有什么事情需小人去做,公公只管吩咐!”
高起潜道:“咱家听说你原是茅山一带的人,对那里很熟悉?”
张捕头道:“是,小人确是茅山人。”
高起潜道:“那茅山脚下的青山寺你也知道地方喽?”
张捕头道:“知道,小人以前去过那里几次。”
高起潜道:“其实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派你去送一个人。”他将两手互击三声,一个瘦高个从厢房里走了出来,站在张捕头身边。
张捕头望着那人,觉得眼生的很,决非朝廷官员。
高起潜接下来的话证实了张捕头的猜测:“这位是日本国的使者,前些日子到朝廷进贡,现在想回国。不过,由于叛军势大,朝廷怕他遇上危险,所以命你带上些人保护他出城,你将他送到茅山脚下的青山寺,那里自然有人接他,将他送到后,你就可以回来了。”他将一个令牌交给那倭人,望着张捕头道:“这是你进城的凭持,他身上还带着三张不一样的纸条,当你把他送到后,他自然会将这令牌和其中的一张纸条交给你,你就可以回来复命了。”
张捕头道:“是,小人一定将他安全送到。”
高起潜道:“听说你的两个儿子很听话,咱家想跟他们聊上几天,你这就回去,把他们送到咱家那里,等你回来再把他们接回去好了。”
张捕头无奈,只得说道:“小人遵命!”
高起潜离开衙门后,并没有回府,而是直接跑到了潞王那里,向他禀报。
潞王看着跪在面前的高起潜,问道:“人送走了?”
高起潜道:“刚刚送走。”
潞王道:“派去的人可靠吗?”
高起潜道:“是个捕头,办事还算牢靠,况且老奴已将他的两个宝贝儿子圈在了老奴府里,谅他也不敢造次!”
潞王道:“很好,你很会办事,起来吧。”
潞王转头,望着身边的人道:“怎么样?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那人走到潞王面前,跪下说道:“外臣向井并代同僚野田叩谢皇恩。”
潞王道:“你能体谅朕的苦心就好。不过,朕不知道,以你们小小的日本的国力,难道真能助朕一臂之力?”
向井道:“本国虽小,但还是有些军队的,只要能出其不意的从叛军背后攻击,那么定能打他们个晕头转向,所以请皇上放心。”
潞王道:“如果将叛军消灭,你们真的只要朝鲜一地?”
向井道:“不是朝鲜一地,而是朝鲜半地,也就是以汉江为界,以北我们不要,我们只要南边。”
潞王点点头,道:“这个要求还不算太过分,朕就恩准了。不过,你们可千万不能因此而骄横,忘了君臣之礼。”
向井道:“臣决不敢忘!以后本国定然照常年年进贡,年年朝拜。”
潞王满意的站起来,亲手推开紧闭着的房门,望着天上的乌云,道:“朕是决不会失败的!”他转过头,盯着高起潜道:“你昨天劝朕南走两广,以避叛军锋芒,但现在朕已经下定决心了,朕要在这南京龙兴之地坐镇,亲眼看着那些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如何收场!想当年,太祖皇帝就是在这里扫平天下,建立万世不朽基业的,今天,朕也要创一番事业,朕要做太祖之下的第二个大明圣君!”
向井赶紧凑趣道:“是啊!依外臣之见,皇上确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个好皇帝,若打败了叛军,那么天下就指日可定,而皇上也必然明垂青史,为后世子孙所景仰。”
高起潜看着两人,默然不语。根据他得到的情报,江北的叛军过江以后,步步为营,向着南京一步一步的逼来,由于他们分成南北两路,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互为声援,毫无空隙可钻,左梦庚的军队与其交锋数次,均大败而回,更让他感到焦虑的是,黔国公的兵马也已经向南京开来,隐隐与史可法大军形成犄角之势,若是再不从南京撤退,恐怕就会被包围在这看似坚固的南京城里了。
他本想继续劝潞王离开南京的,但现在他已改变了主意。潞王的脾气他是了解的,自从潞王的亲信崔总管音信全无之后,他的疑心病就更重了,但这个日本人是个例外。对于这个日本人的来历,高起潜也派人查过,但除了知道这人是在湖广一带被左梦庚的军队抓住的外,就再也得不到任何消息。
他曾告诫潞王,这些倭人不可信,潞王开始时将信将疑,但当那个叫向井的日本人向潞王卖弄了一番他的奇怪的见解之后,潞王立刻命人将二人放回国,当一年后,那向井又到南京,并将新式火器献上后,潞王更信任他了,一些机密的事情也找他商议,连高起潜都感到有些不妥。
现在的高起潜不想惹麻烦,他只是站在那里静静的思考,仔细的衡量着潞王给他许下的诺言。按照潞王的许诺,若是潞王顺利登极,就把广西封给他,参照云南沐氏,由他高家世镇广西。为了保证血脉的延续,他已经把一个堂兄的儿子认为义子,准备在自己百年之后将广西王的位置传给他,但现在看来,这已经不大可能了。
向井那很特别的声音打断了高起潜的思路,他对潞王说道:“皇上坐镇南京,只要能够坚守两至三个月,那么日本国的勤王大军就会从海上抵达,到那时,叛军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潞王转头问道:“你们日本国有那么多水师吗?”
向井道:“这个外臣自有把握,为了助皇上剿灭叛军,日本国将举全国之力。”
潞王点点头,道:“要是你们能助朕剿灭叛军,那朕就重赏你,还有你们的那个将军。”
看到高起潜半天不说话,潞王问道:“高起潜,朕让你去南边招集勤王军队,你办得怎么样了?不会又没有成功吧?”
高起潜听到潞王这样说,心中猛的一惊,道:“禀皇上,老奴派去的人要么空着手回来了,要么就是音信全无,不知是被抓了还是被杀了。听回来的人讲,南边的各将已接到黔国公沐天波的命令,都不敢擅动,而少数几个向南京靠拢过来的军队听到叛军过江的消息后,又立即退了回去,再也不出营门一步。所以,依老奴之见,这些外地的勤王军已经靠不住了。”
潞王道:“哼!朕没有他们照样可以坐稳江山!待朕鼎定天下之后,就让那些无耻小人知道朕的厉害!”他猛的将已打开的房门又关上,门与门框相碰,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将屋子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高起潜壮着胆子,说道:“老奴还有一事向皇上禀报。”
潞王坐回椅子,说道:“讲吧!”
高起潜道:“前几日,关押乱臣们家眷的东厂监狱莫名其妙的发了场火,虽然很快就被扑灭,且没有伤人,但那里损坏较严重,恐怕已不安全了,是否将关在那里的人转到别处,还是将他们尽数斩首,还望皇上示下。”
潞王闭着眼睛,说道:“那些人虽是叛臣家眷,但他们还是很有用处的,万一叛军真的打到南京,就把他们押上城墙,在那些乱臣贼子面前斩杀,一来可以震慑群小,二来可以摧垮叛军士气,甚至可以用来威逼乱臣贼子们就范!所以,现在还不能杀他们,就把他们关到别处吧,不过一定要加派人手,切莫让他们跑了。此事就由你来亲自掌管,出了事,你一人担待!”
高起潜道:“老奴这就去办。”说完,他三跪九叩的溜出了屋子。
向井见高起潜走了,他便说道:“外臣预祝皇上扫平叛军,一统天下!愿皇上的皇恩泽被四海,使得四方来朝,天下归心!”
听到这些阿谀之词,潞王那垮着的脸舒展开来,他望着向井,道:“还是你知道朕的心思,明白朕的雄心。你也是知道一些天朝的历史的,应该知道‘楚才晋用’的意思吧!一个皇帝,若是真的胸怀天下,那么他就应该用所有可用之人。当年战国时的秦国就是这么干的,张仪、李斯等人都是别国的人,但秦王虚怀若谷,广揽人才,只要有才有能,尽数收用,最终凭借这些扫灭了六国,一统天下。
如今天下大乱,我天朝竟然被一个小小的流寇折腾的疲惫不堪,致使北方沦陷,社稷不宁。而更让朕感到不安的是,朝中大臣到了此时却仍在互相倾轧,若是再无人出来振臂高呼,恐怕天朝就此一蹶不振。
朕要重振朝纲,朕要建立太祖那样的不世武功!为了早日平定天下,朕也要‘楚才晋用’,朕也要广揽人才,不管他是日本人,还是高丽人,甚至是红毛夷人,只要他不是昏君的心腹,只要他肯辅佐朕,朕就能用他!如果你能用心辅佐朕,那么朕也重用你!”
看着楞在那里的向井,潞王道:“好了,朕实不该说这么多的,今天朕已经累了,你下去吧。”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三十八节
“瞄准!开火!”随着一名镇虏军军官的命令,十二支快枪几乎同时喷出淡淡的青烟,并发出一阵轰鸣。这十二名士兵射击完毕后,立刻后退几步,同时拉开枪栓,将残留在枪膛里的小半截铜制弹壳抛出,随后从右边腰带上的弹盒里取出子弹头,塞进枪膛,接着又从弹盒里取出弹壳,也塞进了枪膛,最后再将枪栓推回锁定。当他们完成这些动作后,走上前去接替他们射击的另外十二名士兵也已经退了下来,现在已经是第三排士兵在射击了。
这支小部队只是镇虏军近卫旅的一个排,而同样装备着快枪的近卫旅两个团则排成一条长长的阵形,与装备燧发枪的其他镇虏军互相策应,成钝角形展开,快枪的青烟与燧发枪的浓烟不间断的从阵中喷出,震耳欲聋的枪声响彻天地。在这样凶猛的火力下,一百多丈外的敌军阵中不断有人倒下,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步兵的后方,是镇虏军的炮兵,虽然缺少爆破弹,但他们仍顽固的用大炮以高仰角将实心弹打到敌军的阵中,以图制造更大的混乱。林清华就站在一门大炮边,亲自指挥着炮兵的行动。他看着黄得功给他的那三十五门大炮,心中有些无奈,这些大炮不仅重,而且几乎没有爆破弹,只适合打城墙或者是打军舰,并不适合用于野战,它们所发射的实心弹落入敌军阵中后,最多是引起一阵小小的混乱,对于整个战斗的帮助并不大。
林清华向北边和南边各看了一眼,只见北边勤王军仍在与敌军进行着战斗,而南边的勤王军则已经击败了他们前方的敌军,开始向自己这边开来。林清华心里苦笑一声,他望着前方的左梦庚军队,暗暗摇头。大概是因为双方以前的囹圄吧,左梦庚好象是跟林清华铆上了,前几次的战斗都是冲着林清华而来,放着史可法坐镇的中军不打,放着最有威胁的前军不打,偏偏只把殿后的镇虏军作为主攻对象,虽然被痛揍了几顿,但仍不死心,今天又和林清华耗上了。
虽然林清华经历的战斗已经比较多了,也见惯了战场上的血腥和残酷,但他仍对目前镇虏军的巨大伤亡感到不安。自从他带兵南下后,先与刘泽清在扬州会战,再率军攻瓜洲,接着又与左梦庚血战数次,现在镇虏军已经伤亡惨重,带来的三万多人,现在能战斗的已不过两万人,部队减员三分之一,而且最重要的是,近卫旅所用快枪的弹药已经快用完了,面对着同样用火器武装起来的左梦庚部队,镇虏军在武器上已经不能完全占上风。
此时,一阵欢呼声从北边传来,史可法指挥的中军已将佯攻他们的左梦庚一部击退,士兵们发出欢呼,同时在战鼓的催促下,开始缓缓向南推进,与同样从南向北推进的前军一起向林清华靠拢,准备夹击左梦庚军的主力。
左梦庚的部队显然也发现情况对自己已很不利,所以其部队渐显退意,战斗意志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林清华知道机不可失,立即下令道:“传令!除近卫旅继续射击外,全军准备突击!”
十几名骑兵应声而去,片刻之后,镇虏军各部队的铁皮鼓声响起,除了近卫旅仍在射击之外,其他各部队立即停止了射击,并整顿队形,上好刺刀,平端枪身,准备向前推进。
左梦庚军将领见镇虏军大部停止了射击,火力骤减,以为时机已到,即令部队向前冲。在军官们的呵斥责骂下,左梦庚军士兵乱哄哄的向镇虏军跑来,但在近卫旅密集的射击下伤亡惨重。
镇虏军中的鼓点声已经完全停了下来,除了近卫旅那边仍发出阵阵排枪声外,整个部队屏声静气,全都竖直了耳朵倾听。
林清华骑马来到阵中,低头看着身边聚拢的数百个鼓手,将右手缓缓抬起,然后猛的向下一挥,大声喊道:“击鼓!突击!”
急促而整齐的鼓点声再次响起,镇虏军那长长的阵形随之而移动起来。
军官们或者骑在马上,或者与士兵们一样徒步前进,他们手中的腰刀和指挥刀高高举起,口中则不停的变换着命令:“第一排正步前进!第二排正步前进!第三排正步前进!”
“全队跑步前进!”
“突击!”
虽然队形有些不太整齐,有的部队跑的快一点,有的部队冲的晚一点,但基本上还是一条直线,他们就象是大海中的一条波浪,向着那冲过来的左梦庚部队迎面碰了上去。
“当”的一声,刺刀与刺刀相碰撞的声音响起,一场血腥的肉搏开始了。两支部队迅速混战在一起,使得镇虏军近卫旅的射击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枪炮声已完全停了下来,只有那铿锵的兵器碰撞声和那士兵的惨叫声还不时传入人的耳中,敲打着人的心灵,佐证着战争的残酷。
当史可法的中军和黄得功的前军也加入战斗后,左梦庚军迅速崩溃,除了那些跑不出去的人还在拼死抵抗外,其他能跑的人全跑了,他们不顾身后战友的呼救,调头向南京方向狂奔,而军官们则跑的更快,只稍稍的用马鞭抽打几下马臀,便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很远,将自己的部下远远的抛在后面。当最后一个左梦庚的士兵跪地投降后,这场战斗就算彻底结束了。
林清华走到左梦庚军的阵地中,俯首捡起一面铁皮鼓,仔细的端详着。这只铁皮鼓无论是从样式还是从其挂着身上的方式来看,都是完全模仿得镇虏军军鼓。林清华暗笑左梦庚愚蠢,虽然左梦庚的军队似乎是想模仿镇虏军的训练、作战方式,但由于他只能学个样子,所以在真正的新式军队的面前,只能是一败涂地。
一只军队,能否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精神。虽然林清华没有见过左梦庚军队的训练,但其他明军的训练他是见过的,对于他这个现代人来说,那种训练就象是在游戏,根本就不能适应火器时代的要求,光是在正步走时保持队形就是一件难事。
林清华同时也为左梦庚军队火器的装备数量感到吃惊,以他看来,如果从火器数量来看,他的镇虏军无疑是排第一,但左梦庚军也不算差,除了没有后装枪外,镇虏军有的他基本上都有了,若是假以时日的话,恐怕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
林清华暗自庆幸能在左梦庚军具备战斗力之前击败他,否则以后就麻烦了,他重新骑上马,向渐渐聚拢的部队奔去,去安抚和鼓励他那英勇的士兵。
按照常理,每经过一次大的会战,部队就应该休整一段时间,以便恢复战斗力和士气,但现在的情况显然并不允许史可法休整部队,因为南京就在眼前,而黔国公的军队也已于昨天赶到南京南面,将南京的南边与西边封锁起来,只等史可法大军从东边过来,把南京的东门也给堵上,那么对南京的合围就算完成了。
看到镇虏军伤亡很重,史可法也有些戚然,他同意林清华带部队在此地休整几天,而他自己则马不停蹄的率领其他的部队向南京急进,以期尽快完成预定的合围计划,不使潞王四处流窜。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史可法将军中的所有伤员病号都留给了林清华,接着便率领着从江北过来的勤王军,再加上江南士绅组织的民间勤王武装,沿着长江,向南京快速挺进,而长江之上,则是浩浩荡荡的郑芝龙后续支援舰队,那长长的舰队一眼望不到边。
当长江上最后一艘舰船从林清华的眼前消失的时候,林清华投射在江岸上的影子已经拉得很长了,他稍微抬起头,看了看那血红的夕阳,又转过脸去,望着远处那仍在冒烟的战场,默然无语,他将身上的武装带紧了紧,带领着几名卫兵走下江岸,向新扎好的大营方向走去。
刚走到辕门边,林清华就看见十几名骑兵押着五个人走了过来,那些人身上均穿着百姓的衣服,看起来好象是老百姓,但林清华知道,在自己严格的军纪约束下,没有哪个镇虏军士兵敢公然违反军纪,乱抓百姓,这些人被抓,一定有原因。
不出林清华所料,那带队的骑兵军官看见林清华,立刻跳下马来,跑到林清华身边,敬了个军礼后,说道:“报告!刚才我们在南边一带巡逻,碰上十几个百姓打扮的人正骑马向西奔去,我们正想上前询问,不料他们中有几人扭头就跑。我们怀疑他们是敌军奸细,所以上前追赶,他们却从背上的竹筐里抽出兵器顽抗。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