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末魏武帝-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一连下了三局,曹操两胜一败,项羽自然是一胜两败。
    曹操下棋运筹帷幄,正如孙子兵法中写的一般,以正合,以奇胜,当险的时候敢险,当避的时候绝不逞强。而项羽却正好相反,他下棋只为争先,关键时甘愿自断一臂也要争得一先。
    这时,天已微亮。
    他们正在下第四局。
    在棋面上曹操、项羽势均力敌,不分上下,他取子在手,思索着如何在这最后关头给予项羽致命一击。
    一旁项羽不慌不忙,一手托着下巴,眼光不离棋盘道:“孟德,你这招棋似乎考虑的太久了。”
    曹操呵呵笑道:“你我不相上下,是攻是守,定要深思熟虑,口诀亦说:不得贪胜,入界宜缓。”说着,手中棋子以下。
    项羽却道:“生死相搏之时,应弃子争先,舍小就大,以争胜为本。”说着,想也不想就将手中的棋子放下,放弃了防守直攻曹操在棋盘上的死穴之处。
    “勿忘逢危须弃,甚勿轻速。”曹操转守为攻,也向棋盘死穴杀去。
    “还是那话,所谓有危才有机,此乃危机也,险中求胜,才是战局、棋局中的真正要诀。”项羽以弃自己的阵地,全力杀向曹操死穴。
    一局在双方的强攻中落幕下来,最后清点棋子,曹操以一字落败。
    双方两胜两败,战成平手。
    曹操听了战果,呆立了半响,叹服道:“项兄只攻而不守,由不断的进攻中找寻他人破绽,从而发出致命一击,曹某佩服。”
    项羽也叹服道:“孟德步步为营,攻守兼之,常常奇招迭出,项某也不得不服。”
    两人相视大笑,颇有得遇知己之感。
    项羽伸了个懒腰,颇为遗憾道:“今日便到这里吧,项某要回吴中复命了。”
    曹操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我也不在强留。麻烦项兄待一句话给项梁将军,就说秦国乃百足之虫,仅凭一人之力,难以颠覆。唯有义军齐心,方可诛灭暴秦。我曹操欲与之结盟,共抗暴秦。”
    项羽抱拳道:“孟德此言,项某必当带到。”
    曹操送项羽、项庄离城,突然想起一事,大叫一声:“糟糕,差点误大事了。”赶忙策马回府,修书一封给张彧,命他出使东阳。
第八十八章 用意
           东阳县位于诸暨、乌伤一代,属会稽郡。
    县内有位名为陈婴的宽厚长者,此刻陈婴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麻烦,搅的他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只因,陈家乃东阳县大户,当地的望族,一直好善乐施,深得县民尊敬。而陈婴也继承父业,当任东阳令史,治理东阳一地。
    陈婴此人是一个老好人,而且颇有能耐。只要一有纠纷,当地百姓都会请陈婴做主。而他也不负众望,都能化纠纷为祥和,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凌晨时分,陈婴睡的正恬,县内一户发生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百姓将陈婴在睡梦中叫醒,他也不气恼,只是乐呵呵的穿好了衣服,前去解决争执,然后在回屋去睡。
    正因为如此,他名望越来越大,当地人都称他为东阳长者。
    时,天下大乱。随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四处响应,烽火连天,反对秦王朝的起义此起彼伏。
    东阳县令不仁,有一群少年英雄聚集起来,杀掉县令,举起了反秦的义旗,因头裹青巾自命为苍头军。
    然蛇无头不行,龙无首不飞。这群英雄少年决定要推举一位首领,仿效陈胜称王的样子,在东阳县立王建朝。众人选来选去,最终选定了声望无匹的陈婴为首领。
    陈婴之名遍布东阳,一说让陈婴出来当首领,他们没一个反对的,百姓也是欢天喜地,十分拥护。
    陈婴尚有自知之明,让他当县令、郡守管制一地,他自信能够得到好评,可让他称王,统领义军打仗,那等于让老鼠管粮仓,哪能胜任?
    只因陈婴名望大好,这消息一传出,原本只有数千人的苍头军十日之内登时激增到了两万,声威四播,实力一下子就超越了项梁、曹操,成为了会稽郡内实力最强的义军。比起项梁的六千江东子弟兵,曹操麾下的四千义军人数超过了四、五倍之多。
    为此,陈婴不喜反忧,两万百姓冲他而来,在这情况下他连反对的机会也没有了,硬被推着当上了首领。
    丝毫不通兵法的陈婴不说训练,即便军事编制也不太弄得明白,吓得躲在自己的屋中不敢外出见人。
    这天,陈婴在屋内来回渡步,心事重重。几天下来,年不过四十的他在短短的几日之内,额上便以长出了深深的皱纹,发鬓也开始发白了起来,愁在心头,难以排遣。
    门外管家突然前来求见,作揖行礼,然后道:“大人,屋外有一文士求见。”
    陈婴饶是脾气再好也不厌其烦,摆手道:“出去,出去,就说我身体不适,今天……不……这几日概不见客。”
    原来,县中人强立陈婴为首以后,便寻思着效仿陈胜、吴广给陈婴立个王号。陈婴深知,这王号一定就再也难以回头了。
    县里的诸多老者、文士都来求见,意图给陈婴立个王号,在东阳县自立为王。因此,他吓得连外人都不敢见一个,可那些人也不厌其烦,隔断时间就来求见一次,有的甚至许在了门口充当起了门柱。
    见有人求见,陈婴本能的下起了逐客令。
    管家犹豫片刻道:“这次并非是那一干人,而是丹阳公曹操的属下,此行是为了于大人商议正事的。”
    陈婴神色剧变,经过北固山附近的一战,反秦第一义士曹操以千人大破十五倍于己的殷通大军,名望以传遍大江南北,乃是会稽人人乐道最被世人看好的风云人物。
    相较起项梁,虽然项氏为楚国将门之后,但他起义的过程充其量不过是项梁领着百骑在长街上单骑突破了殷成的百名护卫,将他的头砍下来而已,简单直接,却一点儿水准也没有。哪里比得上曹操以弱胜强,大破十五倍于己的殷通大军这般轰轰烈烈。
    见是曹操的使者,陈婴也不敢摆架子,立刻请他至大中文叙话。
    “张彧拜见陈大人!”张彧来到中文前,对着面前丝毫不像义军首领的陈婴行了大礼。
    陈婴一听来人竟是张彧,神色大是惶恐。北固山一战除了曹操外,就属张彧名头最为响亮,他孤身诈降殷通,计谋迭出,是为破殷第一功臣。
    他挽起衣袖,赶忙上前相扶,和蔼笑道:“先生大名,陈婴如雷贯耳矣。”
    张彧神色疑惑,这陈婴乃会稽实力最强的义军,怎是这么一副模样?丹阳公找他结盟究竟有何用意?
    心念电转之间,说明了来意,恭敬的说道:“秦国暴政,二世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然秦乃百足之虫,要想推翻,非众义军合力不可。丹阳公命我前来是为商议一同过江伐秦一事。”
    “这个……”陈婴面露苦笑,不知如何回答。
    张彧心下不悦,沉声道:“莫非大人认为丹阳公实力不济,不堪于盟?”
    陈婴沮丧着脸,难堪的几乎要哭了出来,赶忙摆手道:“岂敢,岂能啊!只是……只是……”他也不知如何说来,想了想最后粗声道:“我根本就不想当什么义军首领,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些日子我都快要烦死了。”
    张彧惊讶的看着陈婴,谁料得到会稽实力最强的义军首领竟会是这种人物。
    见张彧此表情,陈婴将自己如何被强迫当上义军首领的经过说了一遍,并直言道:“这义军首领的担子我实在承受不起。”
    张彧神情肃然,他想不到陈婴竟然会是这样一个人物。再度想起曹操命他出使陈婴的真正用意,神色微变:莫非丹阳公命我前来不是为了与陈婴结盟,而是为了收服陈婴的这两万人马?
第八十九章 归附
           张彧如此想来,心神不由大震,若真是如此,丹阳公的心计之深,怕是当时无可匹敌。他哪里料的道曹操熟知历史,知道陈婴的为人,更加晓得陈婴在会在不久将麾下两万兵马全部赠送给项梁一事。
    他只道曹操料事如神,一身的智计鬼神难测,对其充满了敬畏,心中也在庆幸自己选对了人。
    张彧见陈婴神情忧虑,劝说道:“陈大人,张彧本是外人,不便插嘴。但还是冒昧的说上一句,大人没有称王之野心,可他人却不会如此细想。陈大人若起兵伐秦,天下人必然赞大人是条好汉。可是若大人按兵不动,世人便会说大人自私自利,是个趁乱起义意图割地为王的小人。到那时四方义军会如何去想?周边百姓又如何考虑?大人,你想过没有?”
    陈婴的脸庞刹那之间惨白一片,他哪里顾虑的到那么多,只是想着能拖一日是一日,指不定托着托着事情就过去了。如今听得张彧如此说来,方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么愚蠢。自己身死是小,累得家族遭千万人痛骂是大。
    “那……那……为之奈何?”他吓得有些语无伦次,对着张彧深深一揖,道:“先生才智奇高,望先生相救。”
    张彧以手托腮问道:“大人,你自问才干如何?”
    陈婴如实言道:“在下自幼读得诗书,学得政务。可却重来也没有习过兵法韬略,治理一地善可胜任,但若让在下统兵灭秦,实在是为难我了。”
    张彧又问:“那么你祖上可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显贵?”
    陈婴摆手摇头:“我陈家虽是县里的望族,但从无做高官之人。”
    张彧长叹了口气道:“如此便麻烦了,你陈家并无显赫家底。若现在一下子做什么王,名声过大,容易招来祸害。况且,现在时局动乱,形势未明,你若无才,出来称王,祸害只怕比平时更大。轻则丧命,重则祸及家人。”
    陈婴也晓得事态严重,再度作揖道:“请先生救我。”
    张彧诚恳道:“依照当今之世,众百姓既然愿意更随大人而反,那么即便大人不愿充当苍头军的统帅也无法了。唯一之法,便是投奔能人,若成功大人可以封侯拜相,即便失败大人并非主谋也可以轻易躲过祸事,不至于丢了性命。”
    张彧的话说到了陈婴的心里,知道以他那几斤几两的份量根本不可能压得下大秦帝国。自己不行,但别人未必不行。与其等死,不如将这两万余烫手的山芋送人。如此,自己也乐得自在。
    想了一想,他犹豫道:“只是不知投奔何人为好。”
    “丹阳公、项梁。”张彧露着淡淡的微笑,口中说了两人,随后解释道:“丹阳公乃反秦第一义士,文武双全,智勇无双,他用兵之能被世人比作姜尚,孙武。日前以不到千人之力,大破殷通一万五千大军,其能可见一般,定能成就大事。而项梁乃是将门之后,而项家又是楚国世代的将军,以其名望也可成就大事。”
    他说曹操文武双全,智勇无双,又说项梁乃是将门之后其心可见。虽未贬低项梁,但却暗指项梁依靠祖上的力量,远不如曹操真才实学。
    这便是张彧的高明之处,若他开口便让陈婴投奔曹操,将曹操说成天下无对。陈婴心中定然不喜,认为他所言不实,不可全信。可这一加上项梁,陈婴自然认为张彧在为他考虑。
    说道这里,张彧又道:“我乃丹阳公之属下,自然认为大人投奔我主为好。事实也是如此,项梁有无真材,尚未可知,但他乃名门之后,支持他起义之贵胄多如牛毛,大人投奔他不过是猛虎得翼,而丹阳公并非名门之后,若得大人相助,是为楚怀王当年雪日送炭一般,必得丹阳公器重。”
    见陈婴尚在犹豫,张彧叹道:“言尽于此,大人如何决断便看大人的了。”该说的,该做的他都说了,做了,毕竟那两万人是对方的兵马,最后的决定还是要看对方个人的意愿。这种事情强求不得的。
    陈婴考虑了近一个时辰,终于吐了一口胸中闷气对张彧道:“请回告丹阳公,我陈婴的身家性命就交给他了。”
    张彧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对陈婴深深行了一礼道:“我代丹阳公谢过大人相助。”
    陈婴同样笑道:“我还要谢过先生般我脱下身上的包袱呢!”他对外叫了一声:“陈老,将我麾下所有将士通通聚集起来,我有话要说。”
    没一会儿功夫,陈婴、张彧便来到了校场之上,部分头缠青布的士卒已经在那等候,绝大部分还未到齐。
    等了许久,众人才相继赶来。
    显然,他们最多只能算是两万壮士,而不能称之为士卒,若想成事,还需精心训练。
    陈婴在众人心中的威信十足,只见他一挥手,校台下的壮士立时鸦雀无声。他高声道:“你们想在下带领你们讨伐暴秦吗?”
    “想!”诸多壮士齐声高呼,震天动地。
    陈婴在问:“你们知道谁是赵括吗?”
    赵括臭名传遍天下,谁能不知。众人喊知道之余,还夹杂了一阵嘲笑。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赵括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熟读兵书。虽然不会活用,但比起我来强上不少。不瞒你们说,我这辈子兵书一篇也没有读过,比赵括还要不如。试问,以我之能,如何带领你们打战,如何带领你们讨伐暴秦?”
    校台下众人你眼望我眼都说不出话来。
    陈婴再度道:“想要推翻暴秦,必须要有一个出色的统帅。而这个统帅显然不是不知兵的在下,而是堪比姜尚、孙武的丹阳公曹操,我以决定投奔曹操诛灭暴秦,你们若愿意跟随的,同我一起前往丹阳,投奔丹阳公。”
第九十章 居巢范增
           吴中郡守府。
    项梁乃楚国故将项燕之后,项氏一族世世代代为楚大将,当年项燕力战秦国,战败自杀。楚人惋惜,项梁如今借父之名起义反秦,会稽上下的原楚遗民大势欢喜,听其起事,东南振奋,各路豪杰,壮士纷纷来投。
    会稽贤士桓楚、于英祖上皆是楚将,与项氏交情颇厚,因犯秦法,流亡于江湖之中,闻项梁会稽起义,两人遂引三千来投。
    项梁大喜,桓楚又举荐一人来从,乌伤人周殷,为人忠义,足智多谋,项梁纳之。短短时日内,项梁实力大涨。
    这日,项氏麾下的文武众将齐聚一中文,共商大计。
    最上首的自然是项氏族长项梁,位于他身侧的乃是项梁亲弟项伯。
    左上首一人空缺,接下来的是桓楚、于英、龙且、周殷、项声、项他,依照地位依次排列。
    不得不说,项梁在收拢人心上很有一手,除了首位空缺的项羽之外,其他人都是外姓人氏,族中的项声、项他反而位列最后,以此来证明他对外姓谋臣武将的重视。
    “籍儿还没有回来?”见上首位子空缺,项梁略微不悦的皱了皱眉头,心中颇为不满。只因,此刻项梁恨透的曹操。
    本来他以在策划起义之事,打算用计斩杀殷通,借助家族地位和威势平定江东,然后在过江击秦,为楚国,为其父项燕报仇。
    只可惜,晚了曹操一步,曹操于北固山大破殷通一役,风头完全盖过了他项梁,使得他的计划受阻,未能向预计中的那般获得全功,使得江东一分为二。
    也是因为如此,初次和曹操见面的时候,项羽的语气充满了挑衅之意。
    本来项梁还未将曹操看在眼内,虽有反秦第一义士之称,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外人。可是,不久之前,掌管情报的项他告诉了他一个不好的消息,东阳陈婴竟然率所有部众投奔了曹操,使得曹操兵力剧增数倍,严重的威胁到了他的存在。
    在这关键时刻,项羽非但不知所踪,还在不久前与曹操对弈一宿,关系密切。难道他不知,曹操位于江东门户,很可能是项氏的敌人吗?
    念及此处,眉头越皱越深,目光所及之处,却见项羽大步走来,身后还跟着一壮士。
    项羽来到近前道:“侄儿让两位季父久候,请两位季父见谅。”说着,指身后壮士道:“此人姓钟,名离昧,乃是汉朐县伊芦乡人是当地豪侠,自幼习读兵书,智勇双全,是为大将之才。因乡长无道,其聚众杀之。侄儿闻其名,特绕远路请其相助。”
    钟离昧上前拜道:“久闻项将军大名,钟离昧愿助项将军征讨暴秦,光复大楚。”
    项梁见钟离昧英华内敛,双目精灵有神,粗壮而无莽态,心中大快,先前不悦亦随之而去;连忙赐坐。
    项梁给项声、项他一个眼色,两人知趣的退了一位,将位子让给了钟离昧。
    钟离昧见项梁如此器重,心生得遇明主之感。
    项梁望向项羽问道:“籍儿,那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项羽心中一动,如今陈婴已降曹操,江东两雄并立。项梁如此一问,分明是有了吞曹之心。只是曹操并非等闲,其能堪比自己,若与之为敌,一时半刻,焉能轻胜?
    想到这里,他沉声道:“曹操文武全才,乃当世之英雄也。”
    项梁张了张嘴,最后什么都没说。他以剿除暴秦为名,同时又出身江东名门,所以极好名誉。而曹操是反秦第一义士,纵然已有了吞曹之心,但这刮自己耳光之事,又怎能启齿?
    于是,草草商议了扩军、练兵等军事要事,便下令退结束会议。
    众臣离去,项梁请项羽前来叙话。
    两人方一见面,话未过三语,项伯便兴冲冲的跑了进来,他上气不接下气,神情激动,大呼小叫。
    “兄长,兄长,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啊!”他来到项梁面前拉着他便往外拽。
    项梁一时不察,重心不稳,差点摔倒在地,挣脱开来奇道:“缠弟,你这是怎么了?”项伯名缠,又是项梁的弟弟,因此被项梁唤作缠弟。
    项梁满心疑惑,自己这位胞弟向来遇事沉着,此刻怎会如此失态?
    项伯深吸了两口气,急切道:“兄长可否记得当年弟因杀了人为韩公子张良所救藏在下邳避难?”
    项梁点了点头。
    “张兄立志反秦,而且才智极高,乃是天下一等一的绝世人物。我们相互为友,交情颇深。有一次谈论到当世智者,张兄曾道:‘当世智谋之士首推居巢范增’。弟亦曾有幸于范增有过一面之缘,其才智谋略可谓当世之冠。此刻他便在屋外,意图投奔兄长。兄长快快迎接,千万不可怠慢。”项伯边说还边拉着项梁。
    项梁听言也露出激动神色,反拉着项伯向外走去。
    不一刻,项梁、项伯簇拥着一个身材短小的七旬老人走入了大殿。
    项羽抬头观望,见范增身着灰袍,发虚皆白,脸色却极是红润,一袭美髯飘拂胸前,大鼻方口,一双深邃的眼睛尽显岁月沧桑,暗忖:“一老汉有何能耐,竟可当季父如此重视?”
    项梁见项羽立在一旁,高声道:“籍儿,还不快向范老先生见礼?”
    项羽心中不快,但不愿违背项梁之言,上前对范增略微一揖。
    范增见项羽龙骧虎步,自带一身霸者之相,心中甚喜,见其面上不悦心中明白,微笑不语。
第九十一章 范增失策
           四人入座,范增居于上位。
    项梁面带忧色,装做忧国忧民之举,开口道:“我得线报,秦国派大将章邯四处剿灭四方义军,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败,前景堪忧。”
    范增捻须轻笑:“此事全在老夫意料之中,不足为惧。”
    项梁神色诧异问道:“何以见得?”
    “非仅仅只是周文部屡战屡败,不久,陈胜必亡。”范增自信双眼仿佛有光芒闪动,自信满满的道:“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从怀王被骗入秦后,楚人至今尚同情于他;楚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陈胜起义,不思立楚后代,而是借楚之名,号张楚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长。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乃陈胜必败原因之一。”
    “说得好!”项梁面容大悦,鼓掌称赞。
    项羽也神色微动,颇以为然。
    “还有,所有义军面和心不和,在未消除秦军主力以前,各自为战,必让秦军有机会逐一击破,此其二也。”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粮草不继,军备不齐。试问行军打仗,将士连吃也吃不饱,又无戈戟在手又怎么能跟强大的秦军对战?”
    “以上三点,老夫可以肯定陈胜必败,那些义军若不齐心亦不会长久。”范增说的是斩钉截铁,似乎并不是将自己的猜测视为虚幻,而是事实。
    项梁也是智勇双全的罕见人物,范增的三计正和他的心意,抚掌笑道:“若范老先生不弃,可否当任项梁之智囊?助项梁光复楚国大业。”
    一旁的项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显然范增的才干亦得到了他的认可。
    范增站起身来一揖到地,沉声道:“范增愿效仿姜尚,辅助项将军成就不世霸业。”
    项梁大喜道:“得范先生我项梁如同文王遇姜尚也。”
    两人相继大笑。一人自喻姜尚,一人自比姬昌,弦外之音,不言而语。
    两人再度坐下。
    双方即已交心,范增也不在客套,直言道:“项将军是否在考虑能否吞曹?”
    项梁神色微变,这个想法只是在他脑中想过,并非说出来,就连项伯、项羽还未来得及告诉,想不到却被范增一言猜中,犹豫的半响点头道:“不错,梁确有这种想法。曹操所居之丹阳富庶,乃鱼米之乡,治下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