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工-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大好局面,万万不能毁于此时。”
“故而,本官不能不回,也不能不站出来,为十万复辽将士请命,吾皇圣明,定然能够明鉴万里,体察我等忠心,”李彦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此番进京之局,已经了然于胸。
魏忠贤,一跳梁小丑尔!
正文 第二零九回 抵京
更新时间:2009…11…9 23:50:05 本章字数:3772
巡抚毕自严已经是李彦的老相识,毕自严在天津而天津作为辽战饷粮中转之地,对于辽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统筹后勤的一方大员,毕自严对辽战的局势可谓知之甚深,辽东战局这些年来的变化,更是了然于胸。
毕自严最初担任天津巡抚,是从辽沈之战失利以后,临危受命,其时,他的任务不仅是筹饷运粮,还要面对整个辽南沦陷的恶劣情况,后金很可能从海上突袭天津等沿海地区。当是时也,大明上下可谓一片慌乱,束手无策。
到熊廷弼再次出山经略辽东,提出三方布置之策,毕自严也是竭力配合。
也是在那个时候,李彦自请出关,领军一个营,赶赴辽南,一战取金州,再战杀敌数千,立下赫赫战功。
随后,广宁战败,熊廷弼、王化贞在辽西失地千里,辽战似乎到了山穷水尽、从未有过的恶劣境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彦和辽南似乎横空出世,一步一步地,让辽战的格局渐渐发生改变,时至今日,以往处处烽火的辽东,捷报频传,建奴似乎已经驴技穷。
作为后勤方面的主官,毕自严感受最深的并不是战场上敌我形势的变化,而是在后勤方面的压力也渐渐变得轻松。
以往,不管是熊廷弼、袁应泰还是王化贞,其辽东战策的实行,都需要庞大的后勤供应,但是在如今的辽东,虽然辽南、东江成功地守住了各自的防线,使得建奴如笼中猛虎,无法出来撒野,但是辽南、东江已经不用天津这边转运粮饷了。
毕自严对其中的缘故洞悉明了,那是因为辽南推行工业生产,以及海上贸易的缘故,毕自严擅于理财,而且思想开明,对于李彦在辽南所作所为,多数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他甚至在职权范围内,提供方便;有些,毕自严并不认同,说得过去的,也就容忍了,实在不行地,毕自严也严禁其在天津出现。
毕自严与李彦之间。曾经做过一些书信沟通。一方面。李彦解释了如此做地原因。他将其归结为战区地需要。可以减轻朝廷地负担。以支持辽战进行。另外一方面。李彦又不断来信。叙述辽南发生地一些新现象。动摇毕自严原本地信念。
不管怎么说。辽南和东江自己解决了粮饷地问题。包括辽西在精简兵员。操练两协新军以后。对粮饷地消耗也大幅度下降。而且通过津滦工商业军管地方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地粮饷。这使得毕自严这个天津巡抚地工作突然变得清闲起来。
从天启四年开始。大明就取消了万历末年开始征收地辽饷。在毕自严想来。此举可以减轻百姓身上地负担。有助于改善民生。并恢复生产。
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以及青史留名地有为官员。毕自严曾经细细思考过这几年变化地由来。他发现。首先是复辽军有一个精兵地策略。虽然现辽战涉及到地山海关、辽西、辽南、东江四个镇。总兵力也达到十余万。但是要比之前熊廷弼时代提出地人数精干多了。
其次就是以辽南为核心。整个辽东军镇形成了工矿业、商业兴盛地局面。正是工矿业地兴盛。让小小地辽南可以支撑起一支庞大地常备军。而在此前。辽东地明军只能够依靠种田。而一旦种田。处处可遭到建奴攻击。这才是他们始终被动地重要原因。
想通了这一点。毕自严地目光就集中在李彦这个人身上。
虽然,论官级,李彦不过是辽东巡抚,远不及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辽东经略孙承宗来得显赫;论年龄,李彦也不过二十出头,可谓年轻得让人嫉妒。
但是,辽东战局能够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面,渐渐扭转,其关键无一不和此人有关,由不得毕自严不注意。
李彦入辽初期,毕自严就对他的三营兵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因而全力提供了很多支持,他与辽南地关系,应该说哈市很不错的。
这一次,毕自严接到李彦地拜帖,知道李彦已经秘密抵达天津,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猜到了李彦此次回来的目地,无非是和京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有关。
在东林与阉党地斗争中,毕自严以不结党自诩,但是在政治理想上,他又更倾向于东林,而站在阉党的对立面。
毕自严拿着手上的拜帖,有关李彦此来的目的,以及他的出现,将会给当前局势带来的变化,迅速在眼前掠过。
毕自严现在很想知道,李彦在这个时候回京,到底想做什么,他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是带着军队回来的?
对于阉党,毕自严非常讨厌,但是,对于武夫篡国,毕自严
醒。
李彦和毕自严见了面,寒暄已毕,很快就从这位与他平级的大员中了解到这种警醒和戒备。
李彦只能苦笑,都什么时候了,魏忠贤都已经刺刀见红了,这些书生都还抱着过去的教条不放,怪不得有句话说得好:教条主义害死人。
“毕大人,本官考过童生,还有个监生的身份,也算是文官,武夫弄国那是肯定不会的,本官在这里,并不排除用兵的可能。要知道,本官不是汪文言,也不是杨涟,本官代表的,是十几万复辽军将士的意念,他们不希望辽东的大好局势,让朝廷中的混乱给破坏了,就好像这一次朝廷在战时突然就换掉了孙大人,要不是我们的将士万众一心,仅仅此事,就可能导致战局的崩溃,那我数万复辽军战士,岂非都是白白牺牲了?”
“当然,本官也可以向毕大人保证,本官虽然带了兵,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魏忠贤不适用暴力,那么本官也不会动用军队,朝堂上的事情,咱们就在朝堂上解决。”李彦笑了笑,有句话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魏忠贤不守规矩,企图使用暴力,或者破坏规则的话,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手上的军队。
取得毕自严的谅解,对于李彦来说非常重要,毕竟作为天津巡抚,毕自严的手上还有天津三卫,卫所兵虽然废得很,真要打起来,自然不是复辽军的对手,但是也会增添些意想不到的麻烦,还是协调好比较合适。
以毕自严的立场,李彦做出这样的保证,他是倾向于支持的。
而且,他得知李彦带来的兵马,不过就是一两个哨,一两千人,甚至还觉得少了,以为这样并不足以保护他的人身安全,至少要一两个营才行,这也是朝廷能够许可的。
李彦当然不是只有两个哨,事实上,更多的兵力正在从山海关向京城开进,还有的在州登陆,即便是天津登陆的人数,也不止一两千人,具体的数字,毕自严可能永远都不会清楚。
在和毕自严沟通以后,毕自严就以天津巡抚的身份,转送了李彦以辽东巡抚上奏的捷报,以及进京献捷的奏疏。
奏报进京以后,立刻让魏忠贤给扣了下来,天启皇帝朱由校根本就看不到。
魏忠贤与李彦矛盾已久,当然移宫案的时候,李彦差点就杀了魏忠贤,要不是王安这个老好人,魏忠贤又请出客氏这个护身符,李彦杀了魏忠贤需要付出更加的代价,魏忠贤当时可能就已经死了。
现在想一想,李彦当时要是真的杀了魏忠贤,可能也就没有今日的阉党乱政,但李彦肯定会给朱由校留下不好的印象,并树立王安这个敌人,王安虽然让魏忠贤给做了,那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王安能够让魏忠贤给废掉,并且毫无还手之力,李彦未必就能讨得了好。
如果是那样的话,没有了今日阉党,也不会有今日的李彦,以及辽南的变化,所以李彦仔细想想,也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对魏忠贤来说,当初的记忆刻骨铭心,正是因为那个时候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他后来才会拼命地揽权,而这份刻骨铭心当中,李彦无是处在极其重要位置的。
魏忠贤其实一直想干掉李彦,只不过此前还未能掌握朝中的大权,东林党掣肘在旁,当务之急,自然是搞垮东林党,将权力揽在手心。
但是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削弱李彦,不给辽南发饷,淡化李彦在朱由校面前的影响,随着权力越来越重,李彦又一只留在辽南,魏忠贤的计划可谓进行得非常顺利,甚至于他也并没有将李彦视作什么大的威胁,对付他,就是为了报当年“一箭之仇”罢了。
看到李彦这份捷报,魏忠贤本来也是不太在乎的,但是他并不打算让李彦见到朱由校,以防止某些难以预见的事情发生。
魏忠贤让司礼监将捷报打了回去,批示辽战紧急,让李彦不要回京,继续留在辽南。
阉党中的顾秉谦、魏广微、崔呈秀等人,也认为这个时候不能让李彦进京,因为他们刚刚撤换了辽东经略孙承宗,身为辽东巡抚的李彦,是事实上辽东的最高军政大员,他这个时候要回来,显然并不单纯。
当初,之所以要将孙承宗调回内阁,就是担心他手中的兵,这个李彦要进京报捷,显然是会带兵回来的,那肯定不能容许。
魏忠贤等人以为将奏疏驳回即可,没曾想这边刚刚送出来,那边就有消息传过来,说是辽东巡抚李彦,已然抵达京城之外的通州。(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一零回 针对
更新时间:2009…11…12 0:52:29 本章字数:3667
三娃他这是目无圣上,他跋扈!”魏忠贤听到这_是愣了一下,旋即想明白此事的关键,立刻暴怒。
魏忠贤的失态,源于心中一直深藏的恐惧,他明白自己能有今日的权势,完全是来自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宠信,而越是和朱由校走得近,他越是发现朱由校对于李彦的眷恋,并不因为李彦长时间不在京城,而逐渐淡去。
相反,因为相隔得远,反而让朱由校对于李彦的想念,变得更加迫切,一旦有了烦恼的事情,朱由校经常会念叨起李彦,希望他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虽然魏忠贤不停地寻找机会,试图离间这种感情,譬如李彦从辽南发过来的信函,大多就给他扣下了,朱由校问到这方面的事情,魏忠贤就说没有收到,而朱由校发往的辽南的信函,也大多被扣下,然而,朱由校发信却越来越多,只是到了后来,时间长了,才逐渐不再写信,但是那份期待,却未尝减弱。
魏忠贤也无法完全阻隔李彦的消息,特别是在李彦身处辽东巡抚这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涉及到辽战,必然要提到李彦,而朱由校又会特别关注李彦。久而久之,倒是让朱由校对辽战特别关注,而辽战形势的逐年好转,又让朱由校坚定了对李彦的信任。
魏忠贤相信朱由校与李彦的关系经过这么多年,经过他的一再挑拨,肯定受到了不少消极影响,然而,一旦两人见面,将会发生什么,他也是不敢保证。
“下旨,申斥李三娃,让他立刻回辽南去,不,就以无故擅离职守为由,罢免他辽东巡抚一职,另外派人去,罢免了他,让他回天津种地去,”魏忠贤尖声叫道。
“魏公公,”阉党中坚分子崔呈秀低着头,声音有些低沉:“李三娃这次以献捷为由,随同他前来的还有一个营三千多精兵。”
“他带了兵?”魏忠贤皱了皱眉头,突然狂笑起来:“嘿嘿嘿,难道他李三娃想要造反?就凭他带了三千兵?”
崔呈秀身为兵部侍郎,对于辽东的战事更清楚一些,当然,他也不会以为李彦凭着三千兵就能够造反,但是对辽系的官员将领,他一直是主张要慎重地,毕竟,那可涉及到十几万大军,兵危战急的。
崔呈秀想了一下。道:“高第高大人尚未前往山海关。李三娃此刻身为辽东巡抚。手握辽东十余万大军。若是动他。恐怕会不太好办。”
“有什么不好办地。一张圣旨。他李三娃就什么都不是了。”魏忠贤桀桀怪笑。
崔呈秀皱了皱眉头:“若是李三娃能够像孙承宗大人一样深明大义。那么就好办了。只怕此人不会那么忠顺。不然。也就不会不等圣旨。突然回返京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通州。”
魏忠贤这个时候才算醒过神来。敢情李彦这次回来。就是有目地地。而他这么强势地出现在通州。能够让他如此做地。无非就是针对他魏忠贤罢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魏忠贤冷笑两声。他地原则就是先下手为强:“那就让他进城。但是不准带兵进来。我倒要看看。他进了北京城。还能够翻上天去?”
崔呈秀点了点头:“虽然李三娃统领辽东。他想要进城。也不可能随身带着大军。只是这三千多兵。要是就驻扎在城外。始终是个麻烦。若是到时候罢免他辽东巡抚一职。李三娃拒不领命。届时又当如何?”
“不过是三千兵而已,”魏忠贤阴阴笑道:“等那李三娃被免了巡抚一职,这三千兵就不归他管了,对了,那领兵地武将是谁?我看可以赏他一个指挥使,桀桀!”
崔呈秀为难地说道:“具体是谁,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李三娃既然心怀叵测,又带这支兵过来,想来统兵的武将,应该是他的亲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倒不信那统兵地会是他李三娃儿子,就算真是他儿子,也有大义灭亲的是不?”魏忠贤不以为然地说道:“指挥使不行,那就左都督,给他封侯,忠义能值多大的官?哈哈哈!”
崔呈秀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公公说得是。”
“只不过,万一那个将领脑袋不开窍,我们也需要做好两手准备,是不是让京营做好准备,另外就是想办法将这支军队调开,不能调开的话,就下令他们驻在通州,不能再前进了,”崔呈秀说道,心中对魏忠贤的乐观并不以为然,如果李彦带地人那么容易就被收买,那他也太蠢了,还不值得他们如此谨慎。
魏忠贤掌权以后,不但在大内举行内操
一支太监大军出来,而且恢复了太监监军制度,京师统领也由太监担任,譬如骆思恭虽然总锦衣卫给调到了神机营,实际上并不能掌握实权,但是能不能掌握军队,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魏忠贤笑着点了点头:“不过是三千人马,不足为患,咱家让京营配合你,牢牢地看着他们,不要有什么幻想,李三娃他要是识趣,就给咱家乖乖回他地辽南,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他要是脑袋让驴给踢了,也就别怪咱家不留情面了。”
能够拿下天启皇帝的老师,辽东经略孙承宗,魏忠贤对于手上地权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之前,魏忠贤迟迟不敢对东林动手,也因为孙承宗掌握着兵权,天启四年的时候,孙承宗巡视蓟镇、昌平一带防线,与京师近在咫尺,曾经请求觐见,魏忠贤深感恐惧,因为孙承宗和其他地东林党不同,他是带兵的,名义上他统领着蓟辽两镇地全部军事力量,距离京城很近,随时都可能带兵进京“清君侧”。魏忠贤在天启面前哭诉,终于是下旨让孙承宗返回驻地,不得进京。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魏忠贤一直处心积虑要拿掉孙承宗,有孙承宗坐镇蓟辽,就好像头顶上悬挂了一把利剑,随时都可能落下来。
拿掉孙承宗以后,魏忠贤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能够落下来,也对自己地权势更有信心,更加为所欲为。
至于李彦,虽然同样是辽镇的封疆,但是魏忠贤却并不担心。
一则辽东巡抚上面还有辽东经略、蓟辽总督,而且从以往来看,辽东巡抚的职权给大大削弱了,殊不知李彦和当初的王化贞一样,属于强势巡抚,虽然他由辽南巡抚加辽东巡抚一职,其实还只是管着辽南、东江,但是他对于军队的影响力,却要比王化贞强出更多。
其次,辽东巡抚虽然也是封疆,最多也只是山海关之外的,山海关距离京师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中间还有个蓟镇,不像孙承宗的防区包括了蓟镇,有了蓟镇作为缓冲,李彦即便是想领军进京,也没有那么容易。
至于李彦带来的三千兵,只要不让他们进城,在魏忠贤看来,就不会构成什么威胁,京师三大营,二十四京卫,加上他的内操军,一二十万大军云集,自然不会担心这数千兵马。
虽说如此,李彦的到来还是让魏忠贤和阉党比较紧张,这毕竟是一位掌握着军权的封疆,而且来意不善,同当今圣上有旧,谁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
魏忠贤也打定主意,不管李彦是不是进京,都要千方百计阻挠李彦见到朱由校,并且在朱由校面前,不断诋毁李彦拥兵自重、跋扈地方、克扣军饷、敛财自肥、强抢民女等等一切能够想到的罪行。
虽然,他知道朱由校很反感这些,也不愿意相信,但是只要他,还有身边的人不停说、不断说,焉知朱由校心中不会产生怀?
到了这个时候,魏忠贤也顾不得忌讳什么,索性豁出去了。
通州城北军营,李彦当年曾经随同徐光启在这里练兵,转眼几年过去了,李彦已经成为一方封疆,领军数万,在辽东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而此时,李彦大张旗鼓地进入通州,进驻当年练兵的故地,也只有徐光启一个人前来拜访他。
李彦当年在京城的时间并不长,结识的官员也不多,随着汪文言的死去,杨涟、左光斗被关进镇抚司大狱,李彦发现自己在京城居然找不到可以信赖的盟友。
当然,盟友并不是没有,多数是华夏社这一系,此时已经特意保持低调,除此以外,就只有徐光启了。
徐光启和天津巡抚毕自严差不多,在党争中都是比较超脱,然而又倾向于东林这一系,他这次来,也只是代表他自己,在这个时候,东林一系并没有人与李彦联络,也可以看出世人虽称东林党,东林其实并无党,这只是一个政治倾向比较接近的一个官僚群体罢了,他们并没有统一的纲领,以及有效的组织。
在东林当中,也有分歧,意见从来都不曾统一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在与阉党的交锋中,一败涂地。
“老夫还记得当年练兵,三娃你提出的种种新颖做法,几年过去,老夫练兵无成,三娃你却打造出一支铁军,此番又取得如此大胜,实乃可喜可贺!”白发苍苍地徐光启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由衷地感慨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一一回 进城
更新时间:2009…11…12 0:52:30 本章字数:3577
彦面带微笑,略带景仰地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徐光启又曾主持铸炮,不能说没有成果,但是成效确实不大。
虽然如此,李彦对徐光启还是充满了尊敬,他始终觉得徐光启不算一个合格的官僚,但是,他在科学、技术上的努力和探索,是绝对值得尊敬的。
这几年以来,李彦借着工业技术的超前发展,在辽南打造出一个特区,打造出复辽军这支跨越时代的军事力量,生生改变了明军在辽东的不利局面,但是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基础科学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成效也不显著。
倒是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在与西方传教士的合作中,翻译了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著作,譬如说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倒是实实在在做了一些工作。
李彦当初也曾经编写过一套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教材,并被使用在华夏系的基础教育当中,这套教材,也得到了徐光启的大力推崇。
当然,徐光启对于书中那套理论是比较推崇的,但是对于这样的书,被提高到与儒家经典同等显要的位置,进士出身,作为儒士的徐光启又是很不满意的。
虽然也存在许多类似的分歧,徐光启与李彦的关系大致还算是比较密切的,而这一次相见,相互之间那种欣赏和惺惺相惜,也变得更加明显。
徐光启问道李彦练兵的方法,在辽南发展集体农庄地做法,以及铸炮、工场等等技术细节,李彦则刻意将话题引申到机械、物理、化学乃至社会学等学科上面,因为他知道,与眼下和魏忠贤的权力斗争相比,这些东西,其实更加重要,这些东西,将会影响华夏民族今年几百年的发展趋势。
李彦希望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得它们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而在这个方面,徐光启也无是曾经走在时代最前面地那几个人,李彦希望能首先得到他的支持。
李彦和徐光启聊技术聊到半夜,直到年纪大了的徐光启撑不住,这才结束了谈话,让徐光启先去休息。
李彦则谈得兴高采烈。越谈越精神。
徐光启不愧是这个时代地精英。而他对这个时代地认识。又远非李彦所能够相比地。虽然他很多时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保守地老头子。实际上。这个曾经数次浮沉地老头。也拥有别人难以想象地精力和见识。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