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工-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彻底。
之前。在天津议事地时候。石柱国有些不同意见。但还是很配合地执行了李彦声讨魏忠贤地计划。如今计划发动在即。李彦还想和石柱国沟通一下。看看他地态度如何。
李彦不可能软禁石柱国。所以就没有和他直接道明接下来地计划。而是和石柱国谈起了华夏社。与李彦主持时候明着保持中立。实际上更偏向于东林党以及个人地政治立场不同。石柱国主持时期地华夏社。虽然政治色彩鲜明。但是旗下地报刊。却保持了中立。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
李彦觉得,华夏社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立场,事实上,阉党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千方百计要让华夏社关门,此次借机封了京城的书院和报社,也在读书人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李彦要和石柱国讨论的问题就是:媒体应该监督朝廷官府,为何在关键时候却又发挥不了作用?
石柱国就挺无奈,虽然历来有“不以言罪人”地说法,大明律里面的规定,华夏社也尽量注意规避。然而在现实当中,官府说你违法就违法,特别是锦衣卫抓人,从来不管什么“王法”,想抓就抓,抓人判罪不经过刑部和大理寺,并设有专门地监牢,叫做“诏狱”。
杨涟、左光斗他们,现在就给关在诏狱里面,都是曾经朝廷中的高品级大员,说抓就抓了,何况他们这些没有官身地编撰?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石柱国寄希望于朝廷能够明确书院、报社的地位,由皇上亲自颁发铁券一类地豁免御牌。
石柱国与李彦保持了比较密切的思想沟通,然而他毕竟是传统的读书人,有些事情未必就能够理解,思想上的局限性,无法超出这个时代。
石柱国的优点在于,他很执着地坚持言论自由这条底线,并且体察民间百姓的需要,在关键时刻,都能够站出来。
李彦曾经给石柱国提过“人治”与“法治”之间的区别,石
认为,如果实行法治,那么可以通过法律来规范报并提供保护,然而法治显然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在现实当中,还是实行的“人治”。
石柱国支持李彦所说的“法治”,不过他看不到“法治”的前景,大明的法律很完备,但是能够真正执行的不多。
其实,李彦说的很多思想和方法听上去都很不错,但有一个关键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不管是何种方法,现有体系下面,皇帝总是超越一切的,这就让再完备的法律都会成为摆设。
石柱国也曾经研究过辽南的做法,那种投票表决的方式显然有助于争端的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立场不同造成的撞击,达成最终的共识。
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代表不同意见的双方,很容易抱成一团,也就是形成“党派”。可以说,“结党”历史是封建王朝最忌讳的一件事,甚至超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担心。
距离最近的两个汉人王朝,唐代有“牛李党争”,宋代有“新党旧党”之争,一旦采用投票制度,那么结党就会变得光明正大,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
也就是辽东一隅之,又是战时这样特殊的环境,才让李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建立起来。
而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够在大明朝廷中使用,因为法理上来说,最终决断权属于皇帝,皇帝说哪个好就是哪个好,因此就不需要投票。
李彦其实也知道,不打破旧的体系,想要建立新体系是不可能的,他没有向石柱国透露即将发动的政变,但是就自己想要建立的新体系,与石柱国做了交流,并隐晦地指出,要想建立理想社会,那必须要有所牺牲。
至于石柱国能够领会多少,李彦对他还是有信心的。
这次交流,李彦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石柱国还不敢对皇权提出质疑,起码李彦说的新体系,他是比较认同的,只是找不到协调两个体系的办法。
就在李彦和石柱国说话的时候,京城一列车队正在锦衣卫的看防下向城外行来,朱雀大街的两边,巷子里、半掩的木门后面,千万双眼睛含泪看着车队的离开。
人们都以为,这就是原都察院副都御使、兵部侍郎、辽东巡抚的车队,此刻,这位战功赫赫的二品大员,已经给免去了所有的官职,成为白身,不过那些全身散发出冷冽气息的亲卫,还是拱卫在李大人的车驾前后,缓缓驶向城门口。
一路都很平静,街面上安静得只能听到马蹄声和车轱辘声,然而押送的锦衣卫千户却不敢有丝毫大意。
虽然他连李彦的面都没有见到,却知道车里坐着的那位大人,可是在辽东的血海尸山中活下来的,曾经打过建奴,看看他身边那些亲卫就知道,那种战场上经历过生死搏杀才有的气息,绝不是他们能够抗衡的。
当“李彦”的车队驶出东门以后,北京城破天荒地提前关上了城门,完成任务的锦衣卫千户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刚才,他就担心那些辽东来的亲卫突然发飙,虽然他们只有几十人,千户带了好几百人,而且一旦发生变故,周围还有更多的军队赶过来,但是千户却有种感觉,这几十个人,哪怕是在千军万马中,也能杀一个三进三出。
还好,他们终于是走了,有了城门的保护,就不用担心他们再杀进来。
到了下午,京城的城门才又开放了一会儿,很快又提前关上。
当天夜里,通州驻扎的复辽军拒绝接受新任兵部尚书,辽东经略高第的指挥,不辞而别。
魏忠贤大骂高第无能,却也同时松了口气。
辽东军虽然桀骜,也只是一些骄兵悍将罢了,到时候有粮有饷卡着他们,不怕不听话。
如今,李彦已经罢官离京,辽东军也回去了,放眼京城内外,全都是臣服自己之人,那些反对他的人,有的给罢了官,有的给关在大牢里,都已经不足为虑。
魏忠贤终于志得意满,瞥了旁边的魏广微一眼,尖声说道:“前天有份折子说什么来着……是建什么生祠?”
魏广微略微一愣,很快想到是前两天一道请为魏忠贤立生祠的折子,立刻跪倒在地,大声说道:“正是!”
“满朝文武、天下百姓皆有感于督公恩德,纷纷上书,请为督公立生祠!”(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二六回 匕现
更新时间:2009…11…26 22:49:00 本章字数:3689
得知通州的那支辽东军已经离开通州,过了三河以后是彻底放心,如今大权在握,就准备尽情享用权力带来的好处。
世事变化,人鬼莫测,就在魏忠贤和阉党庆贺彻底扫除朝中反对派,准备享受权力,并对昔日对手展开最后清算的时候,一夜之间,京城形势突变。
阉党治下的京城防卫松弛,特战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主要的几个城门,接应城外的复辽军主力入城,随后分兵前往其他城门及城内要地。
北京城外城七个门,内城九门,主要由京卫分番入值,作为京师重地,日常防卫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严密,毕竟承平日久,所谓防卫,也就是做做样子。
随后进城的复辽军各营,虽然不像特战营、情报部行动营是经过特战训练的,不过这一次回京的都是久经考验、可以信得过的复辽军精锐中精锐的老营头,作战能力还是远远高出京城的那些老爷兵。
复辽军在辽东,最富盛名的就是严密的阵型、顽强的防守,以及火器,实质上辽东三镇,虽然一直以防守为主,也从未放弃过骑兵的建设。除了灭虏营是纯骑兵营,其他各营,也基本都有一哨或一旗左右的骑兵。
骑兵代表了复辽军对机动能力的追求,这一次郭振明从辽西入关,麾下一营左右的兵力,大部分都是骑兵。
复辽军的骑兵,通常不会在战场上与建奴展开大规模的骑兵会战,主要用于侦察、战场遮蔽,并作为突击力量。
复辽军骑兵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伺机对建奴展开突袭,在辽东大地,曾经多次和建奴发生小规模的袭击战。
这种袭击战很多时候并非骑兵战,坐骑提供机动能力,士兵很多时候还是要下马作战,袭击建奴的村庄或者兵站;又或者是打击劫掠的建奴,反而是像这样地小规模战斗进行得比较多。
突击京城地进程。充分发挥了这些士兵地特长。实际上要比辽东发生地战事来得更加轻松。
京卫地岗哨几乎形同虚设。防卫极不严密。在万历时候就有人进入紫禁城。击太子。更别说此时地内外城。
精锐地骑兵战士下马作战。将突袭表现地淋漓尽致。清除岗哨以后。快速突入兵营。用手上地弩箭与长枪一逼。就将这些老爷兵缴械。
在情报部行动营地策应下。复辽军很快控制了外城七个门。因为军中都有计时用地发条钟。七个门几乎是分两次同时行动。中间虽然出了些小地意外。但还是顺利拿下。
随即。留下一部分人控制城门。更多军队神不知鬼不觉开进城内。分批赶往各要点。以及内城地城门。
内城有九个门。也和外城差不多。顺利拿下。这次虽然出了点意外。朝阳门地驻军比较警醒。偷袭失败。不过双方战斗力地差距也在这次小规模地交战中显露无疑。
在近距离地战斗中,隶属于锦州营的中军哨一个旗地骑兵,率先爬上城头的十几个人,先是用弩箭激射,看到情况无法控制,冲上去就用骑兵铳一通急射,虽然只有十几个人,火力之凶猛,打得对方狼奔兔脱。硬是守住了城门,等到城门一开,这里的明军也立刻溃散。
北京城的宁静,也因为这一通火铳射击的声音而被打破。
在行动营配合复辽军攻占内城、外城的同时,城内地特战营也开始发动了对紫禁城的突袭。
相对于内城、外城来说,紫禁城地防御体系更加严密,四周是四五丈高的城墙,城墙外有十几丈宽地护城河,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作为皇城,紫禁城地面积要比内城、外城少很多,但是防卫力量一点也少,相对来说,更为精锐,态度也更认真、细致,毕竟他们看护的是紫禁城,里面住着当今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稍有不慎,就会掉了脑袋。
更加重要的是内城和外城虽然也有高大的城墙,但是在城墙的内外,白天都是可以进出的,所以行动营很容易将一批“细作”混进城,然后里应外合,行动就顺利得多。
紫禁城则不对外开放,寻常人根本无法入内,不过情报部还是通过收买太监,让特战营的人混了进去。这个小队的人在约定时间,也就是复辽军开始袭击外城的时候,开始在紫禁城几个远离中心的角落里放火。
火势一起,紫禁城内很快乱成
那些守城的士兵,也不得不分出一些来救火。
攻取紫禁城,特别是控制魏忠贤,这次行动的关键所在,李彦当年和骆养性曾经入卫东宫,为了控制局面,两人也是事先潜入内城,亲自指挥这一场关键战役。
在靠近着火点的东华门,一支夜巡的队伍出现在城外,大概只有二三十人的样子。
紫禁城门外都是开阔的广场,这队兵的出现,城头的兵士第一眼就能看到,依照惯例警告了一下,让他们不要靠近城门。
城外的兵头施施然跑到护城河边,朝城头大声嚷嚷,询问里面的火光是怎么回事。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在锦衣卫混过多年的骆养性,很熟悉京卫那一套,几句话就跟城头的小百户给谈上了。
城头的百户看到城外就二十几个人,而且还在护城河外面几丈远,就没当回事,加上骆养性说话又特别中他的心思,就多说了两句。
城头的百户并没有看到城内这时候也来了一队人,领头的是个大家都熟悉的小太监,手上拿着东厂的腰牌,说是奉魏公公令,临时出城。
魏忠贤这会儿权势滔天,他的话比圣旨还要管用,不过按照规矩,入夜以后,城门是不能开的,而且想开也开不了,因为没有钥匙。如果确实要进出的话,也只能用吊篮放下去。
既然是这样,轮值的千户也没有说什么,就打算用吊篮将这个太监送到城外。
而就在他放行时候,突然脖子上一紧,就让人给擒住,一把明晃晃的唐刀架在脖子上。
千户还没反应过来,太监身后那二十几个人就迅速分成几波,出手极为狠辣,几乎就是眨眼的功夫,原本周围站着的十几个明军士兵就给干掉了。
接着,这些锦衣卫迅速掏出一杆短管的火铳,居然不用点火,直接就射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还在发愣,或者刚反应过来的明军又倒下好几个。
“奉皇上密旨,进宫勤王,上值卫将士听旨!”小太监大喝一声,有些反应过来,看对方人少就要动手的这会儿又愣了。
擒住明军千户的战士猛地一用力,明军千户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特战营的战士在他身后大喊:“接旨……”
一些明军条件反射似地跪倒在地,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几波分开的特战营战士,有几个人跑到城门洞,在下面放了火药包,然后拖了两根导火索出来,还有的冲上城楼,趁着这些明军还没从突然袭击,以及圣旨中反应过来,迅速控制了吊桥的起落机关等要点。
“大家快跑,要爆炸了!”很多明军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听到一声呐喊,然后就看到那几个锦衣卫撒腿就往外跑。
甚至那个制住明军千户的锦衣卫士兵也撒腿就跑。
眼睛快一点的能看到两点火星“滋滋滋”窜向城门口。
这些明军让接二连三的变故弄得莫名其妙、惊慌失措,很快跟着往外面跑,还没跑两步,就听到城门处轰的一声,一股气浪呼啸而来。
幸亏跑得快,不然就没命了,这是很多明军的第一反应,他们甚至都没想到要在第一时间去堵住城门。
与此同时,一小队特战营士兵也趁着混乱,炸开机关室,放下吊桥。
护城河那边,骆养性一马当先,领着那队士兵从炸开的门洞钻进了城门,一看那些明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立刻大吼一声:“复辽军奉旨擒王,只诛首恶。”
“愿意保护皇上的,拿着兵器站右边,想要给魏忠贤陪葬的到右边,站在原地的立刻放下兵器,否则格杀勿论!”
纷纷扰扰中,那些明军这会儿连什么事情还是没有弄清楚,有人反应快,跑到右边,大多数人还在原地打转,也有几个与宫里太监关系比较近的,竟然拿着兵器向前冲。
骆养性与那些进城的士兵立刻是扣下扳机,手上的火铳轰然大作,里面装的是散弹,距离这么近,冲在前面的立刻被打得血肉模糊,就连那些在原地打转的,也被误伤不少。
一发射击完以后,骆养性等人立刻扔掉手上的火铙,又从肩上取下一把,听到后面整齐的脚步声,头也不回,直接端着火铙就冲了出去。
被打蒙的明军中间,突然响起一声大喝:“全都放下兵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二七回 身死
更新时间:2009…11…27 20:44:58 本章字数:3752
的是府军前卫一名百户唐进,原本是锦衣卫百户,了骆思恭,任用田尔耕以后,给清洗到府军前卫。
锦衣卫多数是封荫子弟,唐进年纪不大,其家族和骆思恭家族比较亲近,因而遭到清洗,他一眼认出冲进来的这些人中,领头的就是当年叫“骆大哥”的骆养性。
唐进刚才也在迷糊,这会儿看到骆养性,知道骆家和皇族的关系比较近,要不然,骆思恭也不能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那么多年,既然骆养性在这里,那么他们所说的奉旨勤王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
唐进虽然只是个百户,但是以他的身份来到府军前卫,很快就跟上下官兵打成一片,特别是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一片混乱,听到有当官的出面,下意识地就听从了命令。
皇城四门,由亲军卫轮值,每个门又安排不同的亲军卫共同守门,这会儿门口已经乱成一团,分不出谁是谁,都听唐进的号令,放下武器,或者走到一边。
这个时候,从城门被炸开的破口进来的复辽军越来越多,骆养性带着一队人将门口的明军逼到一边,后面进来的全然不顾门口的情势,直接就像宫闱深处冲了进去。
说起来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前面那队特战营战士,加上骆养性带着的这一队人,加起来也就是五六十人。
亲军卫卫在城楼上,以及门口,还有后来从旁边赶过来的,一共有好几百,在一开始就被打蒙的情况下,竟然就让这几十个人给圈住了。
这其中,骆养性喊出清君侧的口号,也让这些亲军卫的官兵比较迷茫,魏忠贤虽然大权在握,亲兵卫所地指挥使、千户可能都是效忠魏阉,或者是够不成威胁的,不过魏忠贤对亲军卫地控制,显然远远不如复辽军,他所做的不过拉拢一些高级将官,或者换上自己的人,多数情况下,还是利用圣旨这道利器,间接地对亲军卫进行控制,大部分亲军卫的官兵,并没有像田尔耕那样,投靠魏忠贤。
京城的动乱,这些官兵当然也有所耳闻,甚至知道地还不少,虽然他们对此并没有说话的权力,但也有自己的判断。
对于亲军卫地官兵来说。对大明地文官谈不上什么好感。只不过平常听到看到地。首先是忠于皇上。然后就有很多对文官武将地称颂。至于太监。作为男人来说。往往都是挺鄙视地。
哪怕地位上差距很大。起码也能在某个方面找到安慰。
话本、说书、民间地传说。大多是称颂文官。贬低太监。因而亲军卫这些官兵。心里多数是更偏向文官这一边地。
若是平常。好感也只是好感。让他们有所行动也不可能。毕竟趋利避害。人之本能。
如今有人出头。复辽军又是如此勇猛。大多数人在不知所措地情况。都选择了静观其变。这才出现几十个人控制了几百个人地局面。
实际上。骆养性带着人控制城门口不过花费了几分钟地时间。也根本不给这些官兵太多考虑地时间。
而很快的,特战营就从破口大量涌入,并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爆破,彻底炸开了木质镶嵌金属地大门。
辽南大开矿山,使用黑火药进行爆破也被经常使用,虽然黑火药的爆炸烈度无法与黄色炸药相比,但是经过不断地改进,加入硝化棉之类的物质以后,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爆破方法,成为特战营必修的战技之一。
先是宫里失火,接着东华门发生爆炸,内城城门又发生激战,京城的宁静终于被打破。
作为宫里面最有权势的几个人,天启皇帝朱由校、魏忠贤、客氏等人,反应各不相同。
朱由校招来太监询问,得知是失火,不管不顾地继续躺下去睡觉;客氏骂骂咧咧说了两句,也没当回事;魏忠贤一开始的反应也差不多,狠狠骂了几个人,催促赶紧着人救火,随后那一声爆炸,将魏忠贤吓了一个激灵。
平常,哪怕是亲军卫也是不能随便进入深宫的,深宫之内,只有太监、宫女,以及皇上和嫔妃,魏忠贤搞了个内操,深宫之内就有不少太监提刀站岗,深宫之内连个外人都少见,这也就是个形式,用来阻挡那些不按规矩办事的大臣去见皇上。
魏忠贤在第一时间安排人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召集太监兵过来保护自己,又让人去皇上那边打探,然后才想到这个时候,一定要在皇上身边,将皇上哄好了。
魏忠贤并没有马上意识到外面出了问题,毕竟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刚刚将所有的反对者给打翻,没
时候会出事。
等到魏忠贤准备离开宫殿,前往皇上住的地方的时候,院子外面突然就是“嘭”的一声巨响。
然后就听到外面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
一个太监跌跌撞撞闯到魏忠贤面前,惊惶地大声叫道:“公公,外面……火铳,打死了好几个人……”
魏忠贤大吃一惊:“火铳?外面有人?有多少人?”
“很多……”
太监也不知道外面有多少人,事实上那边只有几个人,密集的响声只是一串鞭炮,然后几个人在那边用几杆火铳轮流设计,那些太监没上过战场,突然死了几个人,而且就死在自己面前,外面又是噼里啪啦的一阵巨响,都以为是火铳,吓得不敢露面。
倒是魏忠贤比较冷静,知道这回的事情绝不简单,是有些人开始反击,他知道自己的最大依仗就是当今皇上,在这个时候,他一定要见到皇上,不能让人给堵在这里。
魏忠贤心性狠辣,立刻催逼那些太监向外冲:“拿下那些贼人,每个人赏银二十两,不……是四十两……”
性命攸关,外面的鞭炮响声也确实有些骇人,太监们还是躲着,直到魏忠贤大发淫威,又将赏格提高到五百两,才有两个太监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立刻让火铳击中,扑倒在地。
后面的人见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