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工-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州城与镇江堡一东一西,牢牢卡住鸭绿江水道。并互相支持,加上临江大营的牵制作用,复辽军在西岸也牢牢地打下一颗钉子,进可攻,退可守。
至于汤站堡与险山堡,复辽军根本就没打算要,平时也就驻守一两队骑兵,当作前方的哨所。
大军退居临江大营,东江卫早就安排辽民和朝鲜的民夫修缮大营工事,以及镇江堡的防御工事。
虽然短时间里,根本无法建成金州或者铁工城那样地坚固堡垒,不过临江大营之战,使得复辽军的军官们发现地下工事,与地上工事一样,可以很有效地阻碍建奴骑兵的行动,为步兵赢得战斗的时间与空间。
复辽军每次出征,都要征召组织大批的辅兵、民夫,由于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人平时为民,从事屯田、开矿或者在工厂里干活,一旦发生战事,除了保证必要地生产,都是被组织起来,成为辅兵。
高锦原来也是北京城的纨绔,兵战俱乐部的早期成员,脑筋很灵活,喜欢打巧仗,用自身的优势去欺负敌人,不过他在兵战棋,以及军中的表现一直都不怎么样,原因就是他小器,不敢打硬仗,为了一点点损失也要计较半天。
兵战棋与战争从来都是以胜利为目标,虽然保存自身的实力也很重要,但有的时候,牺牲是必需的,损失更是必然存在地。
高锦在这方面始终放不开,直到后来出了练兵棋,他才发现自己比较适合地工作是练兵。
不过练兵虽然很重要,甚至是决定意义的,但是与战场总要隔着一些距离,这对高锦来说,也是很不甘心地一件事。
到了第二次金州之战取得胜利,高锦发现工事对于战斗的作用与兵器一样,都十分重要。
高锦也曾经设计了不少地兵器,但都是一些小花样,虽然有些确实挺实用的,但无关大局,由于技术方面的了解太少,高锦在兵器设计上的成就始终有限。
但工事却不一样,工事不仅直接与战场相关,似乎也不需要专业的设计、制造技术,高锦认为这才是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金州城、铁工城的棱堡工事,高锦都曾参与,后勤部、生产部的工匠也都发现,高锦虽然不太懂技术,但是想象力很丰富,而且精于算计,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并给敌人造成麻烦,他想出来的办法,有的确实很不错。
高锦也有意识地学习工程上的技术和原理,虽然很难一下子精通,但了解一些常识,能够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足够。
经过金州城、铁工城的修筑,高锦也确实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工事设计专家,他本人也从复辽军转到后勤部,一旦有战事,后勤部组织辅兵,高锦就会成为工程营的千户营官。
东江战役前夕,高锦也是早早来到东江战区的铁山,成为东江卫工程营的营官,并主导设计建造义州城临江堡垒,包括后来让阿敏碰得头破血流的临江大营工事,也全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临江大营抵住了阿敏连日的进攻,取得的战果甚至要比大虫河之战更大,其复杂的地面工事设计,功不可没,也使得高锦在东江战区军事主管骆养性眼中的地位陡升。
义州城西之战的瑕疵,使得骆养性一直在反思步骑对战的因应之策,临江大营之战,无疑很有参考的价值。
东路军与南路军会合以后,王国兴作为辽南地位最高的武将,自然也是东江战役的一线最高指挥官,不过王国兴并没有插手镇江义州防线的构筑,这是东江战区需要考虑的事情。
骆养性对高锦信任有加,就将这件事交给他来负责,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构筑牢固的防线,以应对出现在岫岩城的三万建奴主力。
镇义防线原先的计划就是镇江堡和义州城的城墙与堡垒,也没有想到辽西的建奴主力会这样快出现在东江附近,现在留给他们的时间,显然不够完成镇江堡垒的修筑,甚至义州城的临江堡垒也无法完成。
高锦现在俨然已经是工事设计方面的专家,不过在他心目中,李彦才是真正的大师,他捣鼓出来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在和李彦交流时,由李彦提出来的,譬如壕沟,虽然大家都会挖壕沟,不过却是阻拦敌人越过的障碍而已,谁都没有想过,壕沟也可以成为步兵行动的掩护。
单一的壕沟虽然不能阻挡骑兵,但要是地面上都是壕沟,壕沟的对面还有铁丝网、石块、木刺等障碍,骑兵就会失去快速行动的可能,变成步兵,临江之战,建奴就是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为了应对紧迫的军事压力与大战可能,高锦调整了原先的镇义防线设计,义州城临江堡垒要继续造,镇江堡也要修缮,不过重点却是在临江大营,已经镇江城外重新构建复杂的壕沟防御体系。
相比筑城的难度,在地面上开挖深沟就要快捷很多,加上辽南铁器供应的充裕,工兵铲已经成为步骑兵的制式装备,工程营中各种铁锹、铁铲更是数量众多,只要组织到充分的人手,就不用担心缺少工具。
建奴的主力虽然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军中的扈从、胁迫的百姓却不能一起带走,复辽军还是抓了不少俘虏,正好用来挖掘镇江堡城外的壕沟。
灭虏营三个哨骑兵,与镇江营三个哨步兵“护送”建奴大军离开汤站堡一线之后,回师的过程中,也顺带收拢附近没有离开的辽民、百姓,将他们编入东江卫,也都参与防御工事的修建。
并没有想到阿敏会陷入困境的莽古尔泰,在抵达岫岩以后,并没有急着增援镇江堡一线,而是选择了攻打岫岩附近的刘家坳大营。
正文 第一八一回 辽南铁壁
更新时间:2009…8…19 1:18:12 本章字数:2407
南路军在北进途中,曾经在刘家坳大张旗鼓修筑营寨,在参谋部的计划中,这一营寨也确实可以应对建奴数千人的攻势。
刘家坳大营的存在,除了初期制造假象,迷惑岫岩城的建奴以外,也确实可以牵制建奴在岫岩、凤凰城的兵力,同时作为孤山大营的前哨,禁戒并保护粮道。
复辽军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岫岩,攻取镇江、义州以后,孤山的粮道已经失去价值,在莽古尔泰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刘家坳大营的三营驻军,已经撒开腿脚撤回了孤山大营。
虽然实际上是从容撤退,负责孤山、刘家坳一线的选锋营哨官宋尚策还是在大营的地面,以及撤退的道路上洒下很多粮草,遗留了一些器械,装出一副仓惶撤退,并且放出孤山大营物资充足的风声。
占领刘家坳大营以后,莽古尔泰很快得到阿敏撤退的消息,不过并不是战败,而是主动“撤退”,撤退的缘由是明军主力会师,阿敏希望能与莽古尔泰会师以后,再以优势的兵力,回击镇江。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是后金四大贝勒,相互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大的矛盾,但多少也有些猜忌,莽古尔泰对阿敏的说法就很不以为然,乌尔古岱也估计阿敏吃了亏,不然不会有如此动作,不过他们也没觉得阿敏会败,所以还是按照原计划,南下进攻明军在孤山的大营,想要夺取那里的大量物资。
明军地孤山大营作为南路军地辎重大营而建。没有高大的城墙。虽然工事相对完备,但也比不上临江大营的巧妙,并不足以挡住建奴大军的攻势。
但孤山大营的地势却要比临江大营更好,依山临海,更重要的是有着舰队炮火地支援,竟然是硬生生打退了建奴大军的三次进攻。然后趁夜登船渡海,退往海上不远处的鹿岛。
驻守刘家坳的三个哨退到孤山以后,孤山大营的兵力达到五个哨,其中三个哨是金州营的新兵,两个哨是选锋营地老兵,重新编组以后。也就成为新的金州营。
新编金州营在鹿岛短暂休整,就再次登上更大的海船,返航前往铁工城,在东江战役局势渐渐明朗的同时,努尔哈赤在南线集中兵力,开始强攻铁工城。
在铁工城、金州城连续碰壁以后。努尔哈赤更是得到阿敏撤出镇江堡的消息。虽然阿敏没有说自己打了败仗,只是说两支明军最终会师。兵力上处于下风,打算与莽古尔泰会合以后。再回师镇江,全歼这股明军主力。
但努尔哈赤何许人也?那也是一代雄主。自然不会轻易为阿敏地粉饰之词所迷惑。阿敏虽然讳言战败。事实上也确实不能说他战败。毕竟主力还在。
但是。努尔哈赤却从中看到了要点。阿敏攻打临江大营多日。却不损明军东路军地筋骨;在大虫江野战进攻立足未稳地明军南路军。依然是没有取得胜果。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要知道。虽然在总兵力方面。阿敏不如两路明军。但单独面对任何一路。阿敏地兵力却并不少。最终一点便宜没有占到。可见出现在镇江堡附近地两路明军。两万余人。确实是明军地精锐。也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所遇不多地强兵之一。
既然在镇江附近就有两万明军精锐。那么在金州、铁工城地数千明军。又是从哪里来地?而且看上去也确实不好对付。
和辽西面临地情况不同。辽南实行严格地军事化管理。建奴很难得到辽南地情报。特别是战争期间。大规模地动员与管制以后。建奴更是难以知道金州、铁工城里面地情况。
虽然无法得到准备地情报。努尔哈赤却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眼前地明军很强。威胁很大。要是不趁着他们分兵地当口予以消灭。各个击破。一旦等到镇江地明军回到辽南。那么他想要攻破这两座坚城。恐怕就需要付出更大地代价。而且会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努尔哈赤在调集大军将铁工城团团围住,只留靠海的一面以后,很快就发起了全线的进攻。
之所以没有选择金州,而是铁工城,是因为努尔哈赤很不放心将铁工城,以及城内颇有战斗力的明军留在自己的后路上。
而且,金州城头密集的火炮也让努尔哈赤下意识的选择了火炮并不多的铁工城,他却没有意识到,与城池更大的金州城相比,同样是两个主力营驻守的铁工城,在火力密度上,或许要更高。
铁工城能够动员的力量全部被用来守城,除了退守的复州营,新组建的铁工营,还在矿工中编了一个守备营。
铁工城完全是依托铁矿而建,除了铁矿,城内还有铁矿石的粗炼工场,还有通向大海的码头,以及依托铁矿采石烧炼的水泥厂。
这边的铁矿规模也不是很大,矿场采矿的矿工也就是两三千人,加上炼铁工人、运输工人、码头工人,以及水泥厂的工人与其他一些杂工,附近的伐木工、采石工,总计也就是一万多人,差不多是全民皆兵。
铁工城居民的成分要比辽南更加简单,其管制就更加单一,差不多都参加过简单的军事训练。
虽然相对复辽军来说,这些工人所接受的训练太过简单,甚至不如紧急动员以后数天内进行的训练更有效果,但起码奠定了基础,关键是让这些工人,过去的农民,有了当兵的意识。
辽南的百姓多数是辽东各地失去家园的流民,他们在辽南重新安定下来,而且与从前相比,起码不用操心温饱,厂里矿上,一天三顿饭都是足量供应,连家人也可以吃得上。
虽然辽南供应的主食是奇怪的煮地瓜,玉米窝窝头,菜是炖土豆,乍吃的时候还有些不太习惯,不过听说这些玩意营养丰富,而且难得,在内地还曾经很贵,大家吃着吃着,都是越吃越吃。
虽然做工会比较辛苦,不过大家过了半年多安稳的日子,也觉得这样只要干活,每天都有得吃,稳定而有保障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舒心。
正文 第一八二回 挫败建奴
更新时间:2009…8…20 10:14:25 本章字数:3505
组建复辽军以来,李彦一直想要在军中树立起一种精神,譬如早期的国家、功名、荣誉等等,但是效果并不算太好,并不具备普遍性,也只有凭借兵战俱乐部的良好组织,以及驳杂的精神信念笼络住将士的心气。
这个难题对后来以辽民为主体组建的几支新军来说,就完全不是问题,他们的战斗信念很明确,那就是“还我家园”、“保卫家园”。
辽东是他们曾经的家园,辽南是他们现在的家园,为了生存,为了家园,他们就必须拿起武器来战斗。
铁工城内平时也就是几千人,战时收拢矿工等也就是万把人,在建奴发起攻击之时,已然全部成为战士,身体好一点的,都是拿起武器,站上城头;差一点的,也会加入辎重营,向城头运输物资;不多的妇女老人,还有铁工城学校的学生,也积极参与物资的准备,帮助维护城内的秩序,为守城贡献一份力量。
虽然铁工城内正规军只有两个营七千人,其中老兵只有复州营的三千多人,但铁工城内万众一心,一万多百姓的加入,使得建奴需要面对的不是七千人,更不是三千人,而是近两万人。
努尔哈赤铁了心要拔掉辽南这颗钉子,从后方调来大量的车,并就地赶制更多的攻城器械,大军推着车,逐步扫清铁城外围的障碍,逼近城下。
铁工城的防守工事,还是立足于城堡的城墙,在城外虽然设置了大量的障碍,但并不具备攻击性,建奴在顶住城头的炮火枪弹,付出一定的伤亡,大军逐步逼近了墙角。
距离城墙越近,攻城的建奴遇到的压力就越大,特别是大军攻城。建奴也不会只盯着棱尖,沿着棱墙往内深入,越深入遭到的火力打击越密集。
在残酷地军纪压迫下,建奴打得很顽强,在借着车推进到墙角以后,建奴拿出了他们传统的攻城作业方式,那就挖墙角。
以建奴过往的作战经历,辽东城墙多数是砖石结构的。还有一些是土砖结构,以那个时代的建筑技术。虽然也能够建造出固若金汤的大城,但那毕竟是少数,因为年久失修,或者因为花费的原因。材料用不上最好的,辽东地城墙往往都可以挖开。
就算是石头垒砌而成的城墙,石块与石块地结合部也有缝隙可乘,只要挖开一角,就能将缺口不断扩大,进而使得城墙坍塌,打开进城的通道。
开始挖掘墙根地建奴很快发现。铁工城是用石头筑城地。石头很硬。很难用铁锹、铁凿地敲开。石头之间结合地也很牢靠。虽然可以凿开。但难度很大。进展很慢。要是给建奴充足地时间。他们当然可以靠着人多。用凿子一下一下凿开这些石块。不过城头地明军并非摆设。他们一直都在尽最大地努力。阻止建奴破城。
建奴好不容易靠近墙根。刚凿了两下。头上飞来地弹丸就能夺去他们地生命。有地想要依靠车地遮掩。城头又会倒下来沸水、热油。让墙角彻底变**间地狱。
如果是深入棱墙地建奴。即便是身前有了车地保护。身后也会被对面棱墙上地明军射击。他们总是会暴露在明军地火力之下。
努尔哈赤很快发现。前方攻城地进展太慢。伤亡很大。他想要弓箭手上前掩护。但是仰射本来就不占优势。明军地堡垒还都是带檐地半封闭格局。这就使得弓箭手能够发挥地作用相当有限。反而是被城头地火铳兵射杀不少。
虽然建奴地弓箭还是顽强地想要给城头造成麻烦。但是能够越过顶檐。杀伤到城头士兵地几率很低。反倒是城头地火铳手。喜欢在射击孔后面。射杀那些密集地弓箭手。
建奴弓箭手在发现抛射效果不行以后。也试图利用车地掩护。逼近城墙以后。利用直射进行杀伤。不过他们越是靠近城墙。所遭到地火力也是越密集。明军可以将其他城墙段地火铳手。调集过来。居高临下。用密集地轮射杀伤这些缺乏保护地弓箭手。
车虽然高大,但明军居高临下,临近以后,车至多也就能保护一两排弓箭手,还除非他们躲在车后面不出来,不然总躲不过城头飞来的弹丸。
至于用云梯蚁附攻城,努尔哈赤也让皇太极带人试了,但是蚁附攻城就必须要沿着棱墙向内深入,在两面墙的射杀下,伤亡很大,而且明军的城墙有三层,三层都有大军向下攻击,以云梯攀爬的速度,很难突破这立体式的狙击。
努尔哈赤又孤注一掷地同时向两面墙发起攻击,明军还是顽强地抵住了,而建奴军队的伤亡,甚至让早已经心如铁血的努尔哈赤也心疼不已。
相比之下,城墙上面的明军,所受到的威胁并不大,建奴最厉害的弓箭发挥不了作用,已经基本不能对城头造成伤害。
借着城墙的保护,明军给建奴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这也让城头大多数没有上过战场,只是临时拉上战线的矿工、辽民们越打状态越好,士气越来越高。
建奴高强度的攻城作战维持了一天一夜,期间发起的数次进攻都被铁工城的明军抵挡住,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之后,建奴骇然发现,虽然有的城墙段确实被挖开了一截,但是这丈许长,三四尺高,一两尺深的墙洞,居然分毫未能对铁工城的城墙造成危害。
这一两处墙洞,已经是建奴挖墙大军所取得的最大战果,他们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他们也曾想借着这一两处墙洞的掩护,继续凿开两面,以及向内的城墙,不过铁工城的城墙太牢固了,完全不像别的城墙那样,凿开一块,就能掉下一大块,凭着墙洞里藏一两个人,要想凿开这坚硬的城墙,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大战过后,努尔哈赤终于明白,这样打下去,就算他的四万大军死光了,也未必能打下铁工城。
其后两天,努尔哈赤改强攻为围困,再也没有发起过一次真正的强攻,因为攻城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努尔哈赤试图通过围困,诱使金州城的明军出城作战,没想到明军根本不上当,躲在城里就是不出击。
直到金州营在和莽古尔泰在孤山打了一仗,退下来后从海上增援铁工城,努尔哈赤误认为这是镇江附近的明军主力回来了,他想趁虚攻取辽南的计划已经不可行。
而且明军可以通过海上调兵,这就使得他围困铁工城的计划难以施行,何况铁工城的战事也表明,这里根本就不空虚。
辽南的强大,第一次让努尔哈赤感到恐惧,以往不管是开原、铁岭,还是抚顺、清河,或者辽阳、沈阳,再坚固的城池,也在女真铁骑面前瓦解,不久前更是兵不血刃拿下辽西重镇广宁,只有眼前的铁工城、金州城让他无计可施。
女真人口不足,十万左右的兵力已经是动员的极限,他不可能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就付出万余伤亡的代价,虽然不甘心,努尔哈赤也不得不放弃原定的计划。
努尔哈赤现在担心的是辽南的明军这么强,城池也打不下来,很可能成为后金未来的最大敌人。
“辽南的明军城堡造得坚固,防守也做得很好,不过始终只是一隅,”皇太极也主张立刻从辽南撤军,在城墙下面耗费兵力,实在太过不值。
“他们不出城,就不能对我们造成威胁,他们要是出了城,没有城堡的保护,我们还用担心什么呢?”皇太极微笑着说道。
“难道你没有看到,阿敏在大虫河也没有占到便宜?”代善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不过他知道皇太极最得努尔哈赤的赞赏,两人间的矛盾存在已久,其实他也觉得皇太极说得有道理,但还是出言质疑。
“那又如何?”皇太极笑着看了代善一眼:“那里是明军的主力,人数更多,何况他们也没能占到便宜,还不是乖乖放弃了刘家坳、孤山的大营,以及汤站堡与险山堡?”
“明军还放弃了复州城,难道这就能说明他们弱了?”代善立刻反唇相讥:“镇江那边的是明军主力,金州、铁工城的明军又如何?比起广宁的明军,他们可是强太多了,要是容得他们在辽南慢慢发展,一年以后,谁又知道是怎么样的情况?”
皇太极看到努尔哈赤的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极其难看,连忙说道:“当然不能容得他们在辽南慢慢发展,我们可以在复州、岫岩驻重兵,一旦明军离开金州、铁工城,就予以迎头痛击,让他们不能在别处立足,只能龟缩在金州以南的贫瘠之地,又如何能慢慢发展?”
“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趁着辽西不再有威胁的时机,尽快平定东疆与北疆,特别是东面的明军,听说他们正在修筑城池,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再造出铁工城这样的堡垒,应当即刻兵发东疆,发起雷霆一击!”
正文 第一八三回 加官进爵
更新时间:2009…8…21 1:03:46 本章字数:3551
天启二年二月十四日,努尔哈赤果断放弃辽南,留下一万大军驻守复州,亲领三万大军驰援镇江。
天启二年二月,建奴三路大军云集凤凰城、汤站堡、险山堡一带,对鸭绿江边的镇江堡、临江大营发起进攻。
镇江堡与临江大营都没有铁工城那么坚固的堡垒,虽然他们利用了地面工事予以坚决抵抗,利用防御大量杀伤建奴的有生力量,但是在绝对优势的敌军面前,还是逐渐失去了外围的阵地。
坚持十几天以后,复辽军先后放弃了镇江堡,以及临江大营,但是在鸭绿江的对岸,义州城临江堡垒已经筑成,随着河水开冻,复辽军水营的舰船也开始在江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