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之逍遥王爷-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李建成的第一个规则,一众官员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喜的自然是那些为天下着想的官员,如此一来,一旦某些有异动,那么自然可以提前逮捕,从而避免许多事件的发生。
忧的自然是那些有异样想法的官员,如此一来他们的日子就会变得艰难了。
而听了李建成后两条规则,那些喜的官员更是直呼大妙。后两条规则可以说是对第一次规则的约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冤假错案的产生。
而那些忧的官员在初时的惊喜之后,脸色又苦了下来。
虽然待遇不差,但是如果自己真的有犯错的话,结果还是一样。如此说来,他们也只能老实的做好自己的事,不能有别的想法了。
此时,一众官员看着李建成的目光已是大不同。有惊叹,有惧怕,有欢喜。当然怨恨的自然也会有,只不过不敢表现出来,这些想法最多藏在心中,如果表现出来那就是找死了。
第三三一章 波起(四)
【补昨天断电的,晚上还有一章!】
李建成等人上早朝之时,各方势力在李密以商谈合作事宜的邀请之下,也都集中在一起。{最快文字章节阅读}其中有瓦岗李密,江南萧铣,江都宇文家,河间刘武周,河北李子通,合肥辅公佑…
而作为寇仲和徐子陵两人干爹的杜伏威则没有被邀请,这流氓头子也领着自己的一群流氓在长安城内闲逛。
“各位,昨日见了大唐的武力,不知有何想法?”
李密对着众人一稽首,带头站起说话。
其余各方首领对视一眼,他们也不是傻瓜,只是听了李密的开头,就已经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了。
“自然是强悍,密公有何话直说就是,何须如此拐弯抹角?”萧铣一身儒生打扮,手上还骚包的拿着把竹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
他早就看李密这个家伙不顺眼,特别是听到他虚假的话语极其不屑,因此直接打断了还要说话的李密。
李密眼中寒光一闪,不过他不愧是做大事的人,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的很好,因此对于萧铣的话,只是淡淡一笑就带过了。
“好,萧兄如此说,那李密也就直说了。”李密看着周围的众人,眼神露出凝重之色道:“大唐武力如此强悍,你们认为他们会甘于守护自己的几片土地?说出来不要说你们不相信,恐怕就是李家之人都不相信。”
“话虽如此,那敢问密公有何建议?”
李子通坐于位置之上,神色甚是沉稳。说来,李子通还是一个人物。行径与众多势力却是大不相同。
李子通,东海氶县人,世代打鱼为生。他在家乡乐善好施,帮助别人。
每次打鱼回来,只要遇见穷苦的乡亲,必将打的鱼送给他们;见到谁家缺粮,只要家里还有,一定会送去。李子通为人恩怨分明,仗义执言,只要见到当地恶霸地痞欺负穷人,他一定会上前打抱不平。因此,李子通在家乡威信很高,家乡贫穷子弟,多都是他的朋友。当地地痞、恶霸对他又恨又怕。
后听闻长白山左才相之事,因此前往投奔。
李子通为人富有侠义之心,虽为劫匪却建议三不劫,贫、贤、弱,然则左才相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李子通每每力保,因为他的仁慈之心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拥护,前来投靠的人也很多,左才相见此甚为嫉妒。
李子通认为留下来会遭不测,因此拜别左才相,而跟随他的人达到万人之众,自此李子通带着万人在河北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势力也越来越强悍。
李密自然对于李子通也很是了解,对着他抱拳行了一礼,朗声说到:“以我等各自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大唐这个庞然大物对抗。如今,唯一的出路就是我等联盟,共同进退。不然,他日大唐出兵,我等俱如战国时六国,一一被秦国吞并。”
“这…”
听了李密的话,许多人都有些意动。他们本为一方势力首脑,自然不愿变成二等、三等的角色,因此对于联盟之说,他们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也有人见识了李唐的武力,觉得即使是联盟,同样无法对抗这个庞然大物,因此听了李密的话之后,匆匆离去,与其冒险被杀,还不如投诚,这样自己还算是有一些权力,足够几辈子生活了。
这些人离去,李密也没说什么。
宇文家一直都与李家有间隙,因此对于李密的话,自然是举双手赞同。江南萧铣虽然与李密不对付,不过对于联盟之事也没有意见。
辅公佑已经投靠李建成,除了杜伏威、寇仲、徐子陵与李家等人知道外,其他人尚未知晓。辅公佑自然也同意联盟,他加入自然是充当间谍的角色。
“子通兄,你认为如何?”李密看着除了先前发话,之后一直不说话的李子通和声问到。
李子通额头皱成一个川字,似乎还在思考中,最后舒了一口气道:“密公见谅,此事子通还需回去与谋士商量一番。”
李子通初时反抗隋朝,也不过是隋朝**,被迫害之下才会参加起义军,现在的他对于权力或许还不是很热衷。因此,他想知道李唐的政策如何,倘若惠及天下,那么他就拒绝加入联盟,向李唐投诚;若与隋朝无异,那他就加入联盟,反抗李唐。
“既然如此,子通兄早日做出决定。”听到李子通要回去与谋士商量一番,李密眼睛一凝,随后轻松的说到。
随着李子通的离去,屋内众多势力首脑则商讨联盟事宜,以及对应大唐的策略…
……
长安,皇宫内
“启禀父皇,儿臣有本奏。”
看着又有话要说的李建成,一众官员已经麻木了。从李建成第一个提议推迟早朝时间,已经不知说了多少条的提议,基本上都没有悬念的通过。
一些眼光较远的人看出,这些提议对于天下万民,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无弊,因此对于能够提出如此多提议的李建成深感好奇。特别是跟裴寂、唐俭等几人,虽然他们是跟着李渊混,可是也很少见到李建成,因此对于他也不是很了解。
今日见到李建成发飙,自然也开始重视起来。
“说,皇儿有什么提议一并说出来即是。”
“是,父皇。”李建成的目光在众官员身上扫过,掷地有声的说到:“儿臣认为,监军制度需改革!”
“嘶!”
听到这句话,即时再镇定的官员,已经被李建成雷过多次的官员,此时也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何谓监军?
监军就是代表朝廷处理军务,督查将帅,一般挑选的都是天字信任的人。如唐玄宗李隆基就让太监高力士担当监军。不过,问题就出现了。
一般的监军在军事上能有什么才能?但是,却因为监军的身份,压住了将帅的身份,以此指手划脚,最终落得战事失败,而监军又可以将帅不听指挥推卸责任避免责罚。所以,历史上的将帅与监军的关系向来不睦。
因此,李建成的建议是,监军有监视将帅的权力,但是战事全凭将领做主。当然,这样也难免有的将领掌握大权之后,一旦反叛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
李建成的这个提议一说出来,顿时一干武将都不说话了。
虽然拥有了完整的统领权,但是这事说起来是可大可小,一不小心搞不好就被按上个图谋不轨的罪名。
李渊坐在上首,见无人说话,当即提高声音问到:“卿等认为皇儿的提议如何?”
武将不能发话了,所以也只有文臣说话。反正他们都不会带兵,因此说的话也比较中肯。
“启奏陛下,臣认为太子所说言之有理;然则,一旦监军无法控制将领,那问题也是可大可小。”刘弘基说的是小心翼翼的。不过,在场诸人也不傻,自然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嗯!”
李渊赞同的点了点头,看着李建成问到:“皇儿,其中的隐患你也不是不知道,不知有何法可以弥补?”
“有!”李建成很淡定的说了一句,随后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之下,淡淡的说到:“要想避免隐患,那儿臣接下来提的【军事学院】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
第三三二章 波起(五)
“【军事学院】?”
听到李建成的话,众人的脑海中都不由得冒出一丝疑惑。即使是李渊也不例外,李建成给他的那本笔记,他也只是大致浏览一番,因此有很多也是没有看过的。
裴寂上前一步,恭敬的说到:“太子殿下,不知【军事学院】为何物?可请太子殿下说的清楚些。”
“太傅客气了。”裴寂以礼待自己,李建成自然也客气的对待对方。“所谓【军事学院】说来与【国子监】差不多,只不过【军事学院】是专为将领而建立的学院。”
听了李建成的话,不要说文臣愕然无语,就连一众武将也是面面相觑。古时的武将只要看过一些兵法,懂得一些计谋就行,大部分的经验都是实战中获得,哪还说什么去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人看不起武将的原因,在他们看来武将就是一些莽夫而已。
“太子殿下,莫不是想让所有的士兵都进入学院?”孔思颖这家伙很有毅力,这不又跳出来了。
李建成也已经习惯这家伙,虽然对方很聒噪,不过他仍然不咸不淡的问了一句:“敢问孔祭酒,莫非【国子监】可容纳天下文人否?”
被李建成这一问,孔思颖顿时哑然无语。既然【国子监】择优而选,那【军事学院】肯定也是一样,看来自己还真问了个白痴问题。
李渊见孔思颖不停的跳出来反驳李建成,想要是李建成把提议都说出来,也不知道要多久,因此直接果断的发话到:“皇儿,你有何话一口气说完,而后众卿再做评论。”
“是,父皇!”
李建成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随后朗声说到:“所谓【军事学院】专为将领而办,当然他所教授的不仅仅是带兵作战方面,还会从将领的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所谓思想教育,包括很多,我举例两个,忠诚和拥兵教育。忠诚很好理解,我也就不多说。所谓拥兵就是教育大家要和善对待士兵,想来很多将领有打、骂士兵的习惯,所以我们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
顿了顿,让众人消化了一会之后,李建成才接着说到:“【军事学院】旨在寻找人才,因此他不仅仅是招收文武大臣之后,将会面向整个天下,它的标准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听了李建成的话,一众大臣顿时都目光呆滞了。
不为别的,就为李建成最后的一句话。
按他的话来说,一个学院能够容纳多少人?而一旦人满了怎么办?那肯定是将差的剔除,留下好的,这样才能做到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这也让许多大臣心中的小算盘落空,在他们想来,若建立了这个【军事学院】,那么他们的子孙就可以送进去,按【国子监】的做法确实如此。可是,李建成的话却将他们的想法给堵住了,因此,对于是否要建立【军事学院】他们又有些犹豫了。
这些大臣心中的小九九,不说李建成明白,李渊、李世民、裴寂等人俱都明白。
文武大臣之中,大部分是氏族大家出身的,因此对于【军事学院】并没有太多认识。因为,他们蒙祖上荫庇,即使再没落也是有个一官半职。
唯有那些穷苦出身的文臣武将明白,李建成这个【军事学院】一出,天下苦寒之士的春天即将来临,所以,他们打心眼里赞同。
裴寂为人正直,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对于李建成的提议也深感赞同。眼光长远的他,自然看出这提议的好处。
“启禀陛下,臣认为太子殿下的提议可行。”
裴寂话毕,唐俭也站了出来。唐俭与裴寂同样是世家出身,但为人狂放潇洒,没有太多的世家之分,因此对于李建成的提议也表示赞同。
接下来窦威亦然,唯有身为武将的刘弘基没有发话。
不过,跟随李渊的四大元勋已经有三人同意,刘弘基说不说话已经不是很重要。
见到三人的反应,李建成心中暗暗点了点头。三人虽然都是世家出身,但是并没有一切以世家的利益为主,尽心尽力为天下万民,可见三人心性之好。
身为穿越者,李建成自然知道许多朝代世家霸占朝廷,从而形成党派之争,也让许多政令更偏向于世家,造成苦寒市民没有出路,渐渐的王朝开始走向了动乱,最终灭亡。
特别是历史上的长孙无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昔时,太子李承乾欲推翻李世民,结果兵败身亡。因此,太子之位也空了出来。这时,身为长孙无忌外甥的李治也就进入了长孙无忌的眼中。没办法,身为太子的亲外甥李承乾挂了也只能挑选另一个亲外甥辅助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孙无忌捏造罪名灭了有贤名的李恪。
最终,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之下,李治走上了皇位。本以为如此就可以让长孙家族强大的长孙无忌却惨遭灭族之祸。
因此,一心只以家族利益为根本的人,是不适合给他太大的权利。倘若长孙无忌不是为了自己家族利益,推李治上台,有李恪的话,想来也不会造成武则天上台的局面。
身为李家子孙,李建成自然要为将来着想。
修炼《长生诀日之篇》按理论上来说他可以活个一二百年,但是这也是理论,所以很多潜在的危险他必须消灭。
李渊手下的三大元勋同意,其他文武大臣知道,他们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不过,此时表达自己的意见,至少也能获得太子的一些好感,他们自然不吝于表现。
“臣等同意太子殿下的提议!”
“哈哈,既然众卿家认为皇儿的提议可行,那即日起责令工部修建【军事学院】,为我大唐繁荣昌盛出一份力。”李渊见众人都同意,顿时高兴的说到。
“启禀父皇,儿臣还未说完。”李建成突兀的说了一句让众大臣汗然的话,原来还有后招啊。
“既然如此,皇儿继续。”
“是!”对着李渊一拱手,李建成接着说到:“建立【军事学院】对将领进行教育指导不过是第一步。第二步,可以在【军事学院】之前建立【英雄纪念碑】。将每个战死沙场的将士记录在上,让后代子孙记住他们的英勇事迹。”
听到他的提议,众大臣都不由得点了点头。
古人都喜欢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这【英雄纪念碑】一出,能够让子孙后代看的见,他们又怎会不喜欢?这样可以很直接的提高士兵作战的动力,又没有弊端,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学院之内,还可以建立一座【名将阁】,分为【天将阁】和【地将阁】两层。贡献超凡的将领,可以让画师将其画下,将其放在内,并且记录其事迹,以供后人膜拜。并且,可让史官将其载入大唐史册之中。至于,什么样的功绩放入【天将阁】,什么样的功绩放入【地将阁】,则要列出一个明细。”
“嘶!”
听完李建成的话,众大臣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
按李建成这个提议来看,手笔不可谓不大,古时的人谁不想要一个好的名声?光耀门楣的事谁不喜欢?
光看那些武将此时冒光的双眼就可以知道,李建成的这个提议绝对是很得人心的。此举一出,必定得到所有士兵将领的拥护。
倘若换了别的皇帝,即使是亲身儿子也会担忧,不过李渊和李建成父子两人,却是不能以常人来看待(咳咳…)。
文臣们看着武将们的眼光就有些嫉妒了,没想到太子竟然会给他们如此名垂千古的机会。
而看着利剑的目光有些哀怨了…
第三三三章 波起(六)
“陛下,臣等认为太子殿下所说可行。”
嫉妒归嫉妒,对于李建成这个提议,没有一个人觉得不行。
“哈哈,皇儿提出如此建议,父皇要好好赏赐你,呃…”激动的李渊才说到一半却发现说不下去了。
赏什么?
美女?
李建成身边的那些哪个不是红颜祸水,倾城倾国?
金钱?
李建成身为【西游酒楼】真正的老板,还会差钱?当初进攻长安的资金,还都是李建成出的。
权力?
李建成已经是太子,再往上也就是自己这个皇位了。就算自己不介意退位给儿子,人家接不接受都还是个问题。
李渊尴尬的笑了笑,打个哈哈轻松的说到:“一家人也不说赏不赏的,呵呵…”
“…”听了李渊的话,众大臣顿时无语,心中还有些许的鄙视。什么叫一家人就不用赏赐了,你身为天下之皇,难道连一点东西都不舍得?
要是李渊知道这些大臣心里的想法,肯定会破口大骂:老子难道不想赏?也要看人家看不看的上眼。
“皇儿,还有没什么提议,一并提出。”
“…”听了李渊的话,众大臣心中不得不再一次鄙视。既想让马干活,又不想给马吃草,怎么会有这样的皇帝,这样的父亲?
当然,他们只能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是,父皇!”
李建成眼神从众大臣身上扫过,一字一顿的说到:“儿臣提议改革军队职位,采取军衔制。”
“军衔制?”
众大臣脑门上顿时都露出了问号,这又是什么东西?
“所谓军衔制,就是将军队的职位改变称呼。刚入伍的士兵则是列兵,入伍二年的则自动升为一等列兵。”
“列兵之上则为士级,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再之上为尉级,分为少尉,中尉,上尉;而后是校级,分为少校,中校,上校,大校;最后乃是将级,分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而最高级的是元帅,分为正副。正元帅由皇帝担任,副元帅则由太子担任。”
“其后,军队番号改革。分为:班,排,连,营,团,旅,师,军,司。十人为一班,五个班为一排,五排为一连,二连为一营,二营为一团,二团为一旅,二旅为一师,二师为一军,二军为一司。最高为军委,同样也是正副,由皇帝与太子担任。”
霎时间,众大臣脑门上的问号随着李建成的话,一个一个的冒出来,他们感觉自己的脑袋似乎不够用了。
“这个,敢问太子殿下军衔制有何利处?”裴寂对于这新的东西,自然也不是很明白,因此出言询问到。
“裴太傅问的好,军衔制能够更加便于管理,上下级之间能够很好的联系起来;且不同番队互不干涉,减少了许多的不稳定因素。”
听到李建成的解释,裴寂顿时了然。
军衔制能够很大的遏制了谋反的事情发生。原本的是一名将军出征则为统帅,而后是副统帅,到了那个时候,监军被干掉也就没什么用了。但是,如今这军衔制一出台,一个司最多不过1万多人,就算反叛也起不到什么效果。不仅遏制了叛变,还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联系。
“各位卿家可有异议?”李渊颔首向下方的一众大臣问到。
“臣等认为太子殿下提议可行。”
众大臣已经很明显的知道,李建成的提议相当不错,因此不会有人反对,更何况从开始到现在李建成提出的提议,李渊似乎都相当满意。就算是白痴也知道,两人之间有猫腻,反对的话就是找抽。
“既然如此,兵部即日起拟定规章,军队开始施行新的军衔制。好了,皇儿若还有提议接着说吧!”
接下来的时间都是李建成提议关于军队的一些改革,都是相当有利的,因此大臣们也没有反对,他们知道就算反对也没用。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倘若官员年龄过六十者,则当退位安享天年。”
一石惊起千层浪,李建成的一句话顿时将差不多昏昏欲睡的一众官员给拉回神来。
古时候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当到老的不能再老,手脚不利索的地步才会退位;或者说是被罢免,否则的话哪有说到多少岁就要退位,你说这一众官员怎会同意?
“太子殿下,倘若年迈官员退位,年轻官员毫无经验,政事如何实行?”
李建成的话才落下,一名看起来上了年纪的官员就跳了出来。李建成定睛一看就知道他是谁了,户部尚书,前隋遗留的官员王宝天。最为关键的是,这家伙的年龄已经接近六十岁,按李建成的提议,那他就快退位了。
如今虽然快六十了,但是王宝天还希望能好好奋斗,怎会舍得退位?因此,李建成的提议才说出来,这家伙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反对。
“王尚书所言极是,没有年纪大的官员镇住场面,年轻官员性情冲动,办起事来也冲动,一旦出事岂不是悔之晚矣?”
礼部尚书,同样也是前隋遗留的官员,也是王宝天的好友薛武辉,紧随王宝天跳出来反对李建成的提议。
李建成冷笑一声,这些官员就是想死占着位置不肯让出。就像前世时的华夏,当官都是当到死的,后来出台了退休制才让这种现象断绝。
“敢问两位大人,你们难道才当上尚书的位置,就能够完美的处理好政务?”李建成冷笑着反问了一句。
两人顿时哑然无言。
确实,他们也是一步一步的走上来,路途之中也是坎坷艰辛,只不过久了、习惯了,自然处理政务的经验也有了。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