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寡人就先恭贺夏王了,等将军回去,寡人必遣使同往。”
    “谢唐王。”刘黑连忙起身,跪拜在地,这可是代自己的主上而谢的,当然不可以再坐着说话。
    大业十三年正月,窦建德占领河间郡后,自立为长乐王,开始设置百官,分治郡县,又率兵攻占信都、清河二郡,可以说,现在的窦建德,势力并不大,称夏王,有点早了,不过这不关杨宣凝的事情。
    当下问着:“那夏王派将军前来,有何要事?”
    “是庆贺唐王大婚前来。”
    “哈哈,那寡人就多谢夏王了。”杨宣凝淡然说着:“不过,将军还是直言吧!”
    “唐王果然英明,黑本是粗人,那就直说了,吾主希望能够向唐王买得一批粮食、武器、马匹,以备不测。”
    虽说隋朝粮仓多多,但是窦建德的地盘上却没有,而且,他占领河间、信都、清河三郡,也不过半年,哪有力量收得粮食?
    原来,隋炀帝也知道北上还都洛阳,不是很容易,别地不说,现在已经成了气候的瓦岗军就在路上,因此他命左御卫大将军郡留守薛世雄,领三万幽蓟精兵南下,以一起策应,这正巧会在路上遇到窦建德。
    而窦建德这时,正在拼命抢粮呢!
    历史上,薛世雄南下,窦建德自己都在征粮,闻世雄前来,遂撤出诸城,以麻痹敌人。薛世雄放松了警惕和戒备;窦建德距薛世雄营寨一百四十里,建德率敢死队二百八十人先行,命令后续部队跟进于后,星夜奔袭世雄。翌日凌晨,窦建德进抵薛营前,正巧大雾迷漫,咫尺莫辨。突然发起冲击,世雄士卒大乱,纷纷离帐逃命,自相践踏,不可收拾。世雄率亲兵数十骑逃归郡,惭恙发病,因此死掉。
    但是这只是非常小的特殊情况,而且在战略上考虑,杨宣凝是希望这支精兵能够和隋炀帝汇合地,这样才能够打败瓦岗军,回到洛阳。
    由于关键时帮助隋炀帝夺权,裴矩进一步受到重用,他也清楚的看到了这支精兵的重要性,所以也劝说特旨命令薛世雄小心戒备,并且不要理会沿途起义军,直行与圣上回合。
    因此在几种影响下,薛世雄再这样被打败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既然这样,那窦建德只有恐惧颤栗地份,毕竟薛世雄三万精兵发挥威力的话,那这时的窦建德是不可能对抗的,只有守城防备的份,倒可以守上几个月,让薛世雄不得不先赶去见隋炀帝,但是他崛起时间太短,没有储备。
    前来买粮买马买武器。也属当然。
    杨宣凝有着宋阀的支持,此时粮食地确不缺,而且,编户授田后,百姓所有地土地面积大增,今年秋天眼见已有大丰收。因此倒可以出卖。
    当下就说着:“既然是夏王所要,那寡人也决不吝啬,寡人送粮食五千石,马匹三百,以贺贵主建国立夏,其它地,还需夏王出钱购买,这事,就由户部与你商量。”
    “谢唐王!”刘黑全身一松。五千石虽然少,但是也可以帮目前的窦建德军撑一个月了,而且三百战马。也是大手笔,这礼,就算是国家之间,也不算薄了。
    “我知夏王事急。这粮和马,就今天命户部拨下,你可先派人回去,只是我派使者,还需等我今日婚礼完毕,又等明日接受百官受贺。只有第三日才可派出随你回去。”杨宣凝温言说着。
    “这个理所当然。我奉夏王命。前来庆贺,本应观礼仪完毕。”刘黑说着。
    等刘黑告辞了出去。又有人上前,奉上一物,却是一个人头。
    “杜如晦地人头吗?”
    “正是,王上曾命我等接近,结之为友,以劝之来唐,只是此人
    肯,李阀入关,此人就欲投靠而去,臣等就启动埋伏衣卫,将其杀了,送首级于王上御览。”来人是锦衣卫的一个百户,恭谨的回答着说。
    杨宣凝带着一丝凝重地神色打开,仔细观看,就见得一个石灰制成的首级,首级颜色已变,虽然事先处理,但是还是带着淡淡的尸臭,就其看上去,本来应该是一个风流之人,但是此时,却再也看不出来了。
    杜如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是一等一的谋士,可以说,与三国的贾栩、郭嘉、荀攸之类毫不逊色。
    玄武门之变,也是他参与主谋,后当上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据说,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
    杜如晦,武功虽不行,却是才智高绝,一旦给他上位,只怕己方许多绸缪都会被识破,虽然有点可惜,但是杀了的确是应该,也就是在这时,才能轻易了结,日后哪怕倾数万人,死上无数高手,也杀不得了他。
    “这事,寡人知道了,就不必禀告给李统领了。”合上了首级盒,杨宣凝这里指的是李淳风,他身为唐王,自然有办法绕过虚行之和李淳风,关键时直接控制锦衣卫和厂卫。
    “是,臣受命。”那个百户恭谨的说,然后就告退。
    杨宣凝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心中大喜,他放下笔,今天还是他婚礼,就不必再继续工作了。
    宋玉致今天,很早便起身了。
    宋家派来的侍女,早早选了五重衣,上面龙凤都有,是龙凤同和袍。
    等穿着完毕,与铜镜而看,衣裙灿烂,此时,还没有束发,只见黑发浓密到腰,当真是艳丽无双,雅致端方,果有母仪天下地风度。
    一时间,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以后自己,就处于九重宫阙之中,虽然现在说九重宫阙还嫌早一点,但是七重宫阙还是有的。
    心中一叹,又见八个十二岁的小侍女,明眸皓齿地,这是陪嫁的女子,点燃了新的香料,一时间,整个房间飘着香气,似幽似兰,慢慢的渗入衣服和肌肤,这样地香气,才不露半点烟火气,若有若无。
    而中间一个夫人,虽然看起来很丑,但是却露出怜爱的神色,在为她束发。
    “母亲大人。”这一句话一出,不禁泪眼婆娑,话说,宋缺由于梵清惠的缘故,因此娶丑女为妻,这丑女,虽为宋家主母,实际上不受重视,一生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真正得了多少家庭温暖,就可想而知了。
    看见母亲,虽然是宋玉致,在这个时候,也不由伤感而起。
    她记起杨宣凝前几日,和她闲聊时说的话:“我如为女子,必不嫁天子王者。”
    “为什么?”
    “天子以天下为家,王者以国家为家,要得什么女子没有?如果单论女色,还真迷不了,你见得历史上,天子王者一旦多情,国家就有难,桀、纣、幽王、夫差,是沉于女色,还是沉于感情呢?”
    “再说,天子娶妃,多有政治因素,平衡后宫也是正理,一旦太过偏爱某人,那其它受冷淡的妃子其情何堪,而她们的家族,又生何想?如有子女,更是惶恐中生出杀机来,所以,你我相敬如宾,白手协老,举案齐眉,感情安稳,帝后相谐,就已经是古今不遇地大福了。”
    宋玉致忘记不了他说这话时地眼神,淡漠有之,怜悯有之,怜惜有之,爱意也有之,地确,身为天子,再难以心易心,和一个女子有着真正的爱情,实是国家之祸,绝对会从后宫辐射到朝廷,又从朝廷辐射到天下。
    心中不由一颤栗。
    才穿着打扮完毕,外面就是一片人声鼎沸。还有着铁甲地声音,以及大将的喝声——是王上迎亲的队伍来了。
    沿途已经用藏香熏绕,母亲拿出锦帕,覆盖她的面上,又有人请她持着如意,沿途而走,其实锦帕还可透光,朦胧之间,见过无数侍女、近卫、官员的贵夫人,以及迎亲的礼部官员。
    才入得凤舆中,有二侍女赔同,却听见有人在车外低唤自己小侍女的名字,小侍女下了车,不一会神色甚为欣喜的回来,只是一张丝卷,她不敢去掉锦帕,但是可向下透着一线光而看。
    “今世你我有缘,万望帝后相谐,以后数十年,彼此不负此恩。”
    丝卷上,正是杨宣凝的字迹,在这个时候,还记得给她这张丝卷,可见此时所想所说,的确是真心实意。
    心中顿时大定,却又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滋味,竟然落下泪来。
    杨宣凝并非无情,只是为天子者,与如为永恒者一样,都只有自己的感情方式而已,不能随世人而动。
    “起驾。”
    一声令下,沿途丝竹音乐之声不绝于耳,循着规定的路线入宫。
    百姓也跪拜在道路二边:“娘娘千岁,千千岁。”
    直到了宫门,这时,为了这次婚礼,专门修饰了大门,见此凤舆而到,大门轰然而开,直露大道。
    虽然这时,宫殿还不成样子,但是体制已经有了。
    只有正宫,才可从正门而入,这是皇后(王后)的唯一特权,其它诸妃,一日不是王(皇)后,就永无这等荣耀待遇,只有从侧门而进。
    等入大道,于内宫前,贵夫人引其下凤舆,内侍和侍女,跪拜二边,行大礼。
    而殿前,杨宣凝会亲自迎接,持其手而上台阶,直到入内,这同样只是皇(王)后的特权,当自己的手,被一个坚定而温暖的手握住时,她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想法,只有跟随着上前踏步。
    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六阶,七阶。
    此时为王,还无九阶。
    “王后,立住了,还要受得夫人等朝拜呢?”耳边传来了他低声的笑声:“至于其它诸妃的拜见,明日等拜了社稷祖宗后,再接受不迟。”
    拜社稷祖宗,这同样是王(皇)后的特权,也就是向历祖历宗承认其正妻,名列于天家族谱之上,宋玉致不由一阵恍惚。
    这样的荣耀,难怪后妃争夺如此激烈,自己就要亲身涉入了吗?
    等跪拜之后,杨宣凝松开手,等贵妇率女官引至入内,执珠灯导引,进入喜床上坐好,以后又有诸多礼仪。
    而此时,杨宣凝见得下面,庭院之中,绿树葱郁,不由微笑。此时,是何年? 
    /User/Messages。aspx?to=站长&;title=WEB…《大唐》'第二卷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九十二章 财大气粗千古一帝
    广登基后,下旨修筑他曾任总管的扬州城,改官名为扩城廓,广兴宫殿,修植园林,又在城北依山傍水处,建有归雁、回流、松林等“蜀冈十宫”。
    不过最宏伟的是另行在长江岸边建设的临江宫,时常都会到那里观赏长江的美景,但是此时,他虽然仍旧在可俯览长江的殿台处饮酒,却半点兴趣也没有。
    裴矩入内,只见禁宫守卫森严之极,显是杨广有了宇文家的教训,现在控制起来相对森严了,他穿廊过道,长江水流澎湃的声音,隐隐夹着乐曲悠扬之声从前方宫阙连绵处传来。
    宫内守卫处处,哨楼均有人站岗,个个虎背熊腰,眸中精光流露,这等禁卫,只要超过五百,杀宗师也可以了,前提是宗师不逃亡。
    在大殿门口,却见得一人,只见此人长得斯文俊秀,年在三十五六间,这就是内侍郎虞世基。
    别人可以看不起虞世基,但是裴矩却不敢于如此,此人虽然武功不高,但是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受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可以说,是一等一的人才,只是日后数次劝谏均不纳,又见大臣相继诛戮,惧祸及己,遂唯诺取容,不敢逆帝,为时人所讥而已。
    “茂世?何事在外等候?”虞世基和他一向是好朋友,因此裴矩以他的字来称呼,以表示亲热
    “弘大,圣上在召见薛世雄,命我等在外等候。”
    弘大,是裴矩的字,裴矩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说着:“圣上果是不同了。”
    如在以前,二人必可陪同接见,但是现在,事不泄于旁人,杨广似乎又恢复了当年晋王的风采和作风,都是如此严密阴毒。
    虞世基点头应是。
    没有多少时间。就又有一近侍出来,说着:“圣上召见二位大人。”
    裴矩和虞世基,就进入内,殿中光线不好,但是杨广虽然脸色苍白,眸中却有神,头顶高冠,穿着龙袍,还是威仪自生。
    而薛世雄跪在地上。眼有点红,似是哭过,但是又满脸振奋。精神抖擞,显是大是欢喜。
    杨广往阶下瞧来,就对着斐蕴笑道:“斐卿家来了,你等三人都是朕现在最亲信之臣。还望你等同心协力,同度难关。”
    显然,上次宇文家的事情,给他不少刺激,使他恢复了几分原本的本色。
    斐蕴忙上去说着:“圣上放心,薛大人率三万精兵前来护驾。圣上自然高枕无忧。宇文家实不足为惧。”
    杨广露出一丝冷笑。又叹地说着:“朕知道,朕的禁军。都是关中之人,长期远戍,离开家乡,今他们难以忍受,宇文家因此趁虚而入,掌了不少兵权,拉拢了不少人等,但是现在朕要回关中,更是得了军士之心,应了他们的意,宇文家也不得不顺从,今有薛卿回来,更是不足为祸,等朕日后回到了洛阳,再处置不迟。”
    顿时,斐蕴和虞世基面面相觑,而薛世雄立即叫绝叫好,大赞圣智高明。
    斐蕴上前说着:“圣上是天下之主,毕竟有大义在,而且圣上南征北讨,军功盖世,现在顺应军心,返回洛阳和关中,就算宇文家想谋反,也无人听他,只是回路还有一些时日,容他们多活几日而已。”
    “圣上,自圣上宣布还都,禁军士气大镇,人人归心,原被宇文家控制的六万禁军,已有多位将领表示服从圣上旨意。”虞世基也自笑着说着。
    “好,朕有十三万大军,都是精兵,看李密小儿,敢于挡朕之路?”杨广冷笑的说着。
    “圣上,何时起军?”
    “天下已事急,明天就起军,长安已急,虽然朕已多派使者,旨意关中各郡,说明朕不日回去,要他们守郡,想必一时间关中不会落,但是也要争取时间,一旦朕回得洛阳,再回长安,看关中,到底是谁的天下!”这句话,说地的确有信心,隋朝在关中经营数十年,杨广禁军又是关中之人,一旦回去,说不定关中立刻臣服于他的脚下。
    李阀这时,绝对没有可能在关中,直面杨广正统的权威。
    说到这里,他冷笑淡去,又问着:“杨宣凝那面呢?”
    对这个杨素的孙子,他是又恨又欣赏,对他也产生巨大的恐惧,只是现在,根本无法与之对抗,虽然二方面军队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归心是箭的禁军,已经不堪在南方作战了,只有二利才好。
    “圣上,他已经集兵十万,直逼宣城郡,现在杜伏威和沈法兴正联军,正在对峙,圣上北上,至少杜伏威和沈法兴,不成问题。”见杨广露出复杂的神色,斐蕴又说着:“只是,为防万一,臣认为,还是留兵五千在江都,以防不测,圣上有独孤盛、司马德勘、薛世雄三位大将,应该足够了。”
    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北上未必成功,如果全军出城,那后路也没有了。
    杨广当然明白,他若有所思地说着:“斐卿说的是,北上,就不带宫女和诸妃,文官也大部留下,这城,就由斐卿守之。”
    带上宫女妃子,那军队都会拖累,这时当然不可以,斐蕴早知道他会答应,因此低头说着:“臣遵旨。”
    而在这时,会稽郡中,杨宣凝正接见大臣。
    “禀告王上,会稽郡中,工部已经发觉了巨大的铁矿和铜矿,臣已经派专人探察,地确是巨矿。”鲁妙子禀告的说着。
    “是啊,现在私铸成风,以代替旧朝五铢钱,但是此币质劣,逐形成米、布等日
    格大涨,令人束手无策,虽然暂行丝帛为货币,但是推行不易,需要尽量投入一批开元通宝稳定物价。因此铜矿实是大善。”虞绰说着。
    “王上,但是现在人人授田,又抽调大量壮丁为兵,民间实无多少余力,而开矿造钱,人少极多。杨广当年曾在武陵等十二个县内开辟二十多个金场,役民达六十万,死伤无数,却只采得五十多两黄金,废地百里。采矿之官,变成民之贼,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此时。王上还是不可大兴役。”魏征连忙说着。
    杨宣凝听得眉头大皱,起身而走,只能说着:“现在把旧朝的五铢钱熔掉改铸。以弥补铜铁之不足。”
    说到这里,他突然之间灵光一闪,说着:“以后我们,可以掠土人为奴。以充开垦,开矿、建筑之事。”
    “王上,此事不可吧,当年吴主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但是瘟疫。死者十之七八。只掠数千人而归。卫温因此获罪,可见其难。”魏征再次坚持自己的意见。
    “无妨。寡人可以向海贸商人收购外奴,不劳大军前往。”杨宣凝说着,见魏征还要说下去,摆了摆手:“寡人先出一笔金试看,成者继续,不成就止。”
    这其实就是效仿黑奴贸易,不过,这时地官员,可没有后世那种迂腐的道德观,都觉得大善,连魏征见他说试看,也就闭口不说。
    “刘卿,军队都已经召集上来了吗?”
    刘子恭谨的说着:“已经召集上来了。”
    “情况怎么样?”
    “禀王上,兵务精不务多,臣和兵部诸人,以募兵为主,严加选择,淘汰冗赘,以质取胜。又经过训练,此十二万,虽然不敢说天下精兵,也足够扫平南方了。”刘子翊,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他经过了陈、隋,现在事唐,早已经没有多大雄心壮志,只想着再活几年,赶上开国盛事,也可以封爵裂土,因此作事很是用心。
    “很好,那卿以为,我等应该如何呢?”
    “禀王上,杜伏威受过重创,现在还没有恢复,不过,他身经百战,手下精兵不可小看,而沈法兴虽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兵六万,但是到底没有经过战争考验,因此,对付二家联军,先破沈法兴为上。”刘子翊三朝为将,战争经验丰富,当下就从容地说着,让在场的人都暗中吃了一惊。
    杨宣凝微笑点头,还在沉吟,这时,下面侍卫送上一报,像这种会议,有人送上,必是急报,杨宣凝拆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喜。
    “罗士信已攻下江夏郡,而竟陵响应,守将方泽滔,率二万军投靠我军,再得飞马牧场五千骑回合,现在罗士信的兵力已达五万。”
    方泽滔,本来历史上,他就是竟陵守将,杨广被杀后,占了竟陵,不过此人虽然取了一个很霸气地名字叫“独霸山庄”,但是实际上不追求划地称王,只是守得竟陵,以等明主出现,好归顺其麾下。
    竟陵本是飞马牧场地粮草提供基地,和之关系密切,因此商秀珣变成了贵妃后,通过影响,又见得杨宣凝声势浩大,因此投靠也不足为奇。
    “王上,罗将军扫平楚地,绰绰有余,可调五千骑兵过来,正好破得联军。”这时,一直闭目养神,不说话地李播说着,自上次受重伤后,他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
    这其实是一个警告和提示,现在罗士信地兵力比例相当大了,不可不防,杨宣凝心内称许,脸上却不作出任何表示,只是点头说着:“也好,方泽滔就归于罗士信帐下,而骑兵调遣于我处,提升罗士信为正三品宣威大将军,攻略楚地。”
    楚地,其实就是以前三国时地荆州,荆州一取,就真正恢复了当年吴国全盛时的版图了,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北上。
    想了想,杨宣凝又说着:“杜伏威和辅公佑当年造反,是为兄弟,当时不分君臣,因此现在事实上在军中形成两大巨头,这很明显会出现严重分歧,我们可以考虑这个因素,就算不能策反,也要引得他们生出间隙来。”
    事实上,他认为,杜伏威这样容易投降,其实和辅公佑的势大分不开,当然,这个世界也是一样。只是辅公佑多了一个魔门背景而已。
    “还有,刘卿的意见很对,沈法兴自身虽然是魔门的人,但是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他的兵力。集有六万,但是正因为如此,他有二大弱点,一就是兵力从无大战,第二就是正因为各家出兵,所以军中号令不一,我方必雷霆一击,一下子破开大阵,使其大败而崩溃。因此骑兵和水师,都要调遣,同时攻打吴郡和余杭郡。将其消灭。”杨宣凝冷笑的说着,在地图上划上了线。
    这虽然简单,其实基本上是无解地战略战术。
    此时,整合了巨鲲帮水师、洞庭水师、鄱阳水师。再加上宋阀地水师,水师兵力四万,可所谓南方最强水师,再加上十万大军,召集后近八千骑兵,陆水同时进攻。沈法兴就算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只有死路一条。
    事实上。越是高层越是简单,而复杂的是基层。很简单,如果一千人攻打一县城,那县城本身,周围邻县,县内大族,还有内部人员等等因素,非常复杂,而到了杨宣凝现在的地步,就算以天下为单位,也不过这几块地重要因素,反而非常简单。
    战争是越打越简单,无论胜负都是如此。
    最复杂的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