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大明-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基本上张雷自己都不会信。
“他 们都说张大人心思缜密,今rì总算是见识到了,张大人既然已经说了,那我也就直接提了吧,柳善府百年来积累了许多财富,这不假,但是现在要将这些财富用之 于民,恰好又遇上了张大人你给了这么一个机会,那按照上面的意思呢,就是如果真正的建立了这样一家军工厂的话,能不能够把这军工厂交给我们,柳善府的壮丁 还是很多的,如果能够将他们安排到军工厂里面去做工的话,那能够为柳善府赚更多钱的同时,也能够让年轻人得到锻炼。不知道对于家族的想法,张大人能不能够 理解。”柳三变说道。
张雷微微点头,笑着说道:“你说的这些我完全能够理解,只是有一点很重要的事情或许你想错了,这个军工厂绝 对是亏本的买卖,所有的原材料费用都是军工厂来出,包括工人的工钱,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却是直接供应军队,而且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也就是说,你要是直接 拿了五百万两出来,是一分钱都赚不回去的。你还愿意出这钱吗?”
“这个……我倒是没想过,而且上面的那些人好像也没有想过,如果 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可能上面的那些人也会有看法的,我可就做不了主了。还请张大人容许我回去问一问。其实从我的内心深处来说还是很愿意帮助张大人的,但是 我只不过是一个跑腿的。决定不了任何事情,还希望张大人能够理解一二。”听说不赚钱,柳三变就犹豫了起来,这与上面交给他的任务严重不符合。
果 然是没好处的事情没人干啊,刚刚开始还信誓旦旦说好了的,一听说不赚钱马上就改口了,看来这柳善府要是说起善来,施粥那样的举动也只能够算是小善。报效国 家这种大善还是不舍得的。包括现在要建军工厂,他们的第一目标也还是赚钱,商人就是商人,不管是做什么,总是希望能够有回报。
“当然当然,这种事情是应该要商量的,那本官就给你三天的时间。本官希望三天之后,能够再一次看到你,并且预祝咱们合作愉快。”张雷站起来说道。
“那我就先告辞了。”
“嗯,本官送你出去。”
看着柳三变从张雷的书房里面出来走了,姜玉阳马上来到张雷的身边问道:“张大人,你们在里面都谈了些什么呀?”
张雷笑了笑。将柳善府想要资助的事情说了,然后道:“看来他们是瞄准了跟着我混能够赚大钱啊,不过他们还真的想错了,其他的我都能够赚钱,就是这军工厂啊。是个赔本的买卖。造出来的枪炮,朝廷又买不起。只能自己用,用了还得帮朝廷打天下,怎么算怎么亏啊。”
“无利不早起,这话说的果然不错,我就说了嘛,这个时候来找张大人,估计也就是钱的事情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不是个管家之类的人物,却派了个武夫来,听起来就好像是来切磋武艺的一样。”姜玉阳说。
一直到天黑,张雷过去看的时候,百姓们总共已经投资入股达到了三十多万两银子,当然就百姓来说是没多少钱的,其中有几个大的商号,他们来出的这个钱,想必是想赚一把。
看到这些数字,姜玉阳又有疑问了,说道:“张大人,这不对啊,按照刚才说的,建设军工厂可是不赚钱的买卖,那这些钱拿过来,张大人你还要保证稳赚不赔,这岂不是还要自己倒贴钱吗?”
“这 个以后再说吧,我说过了,之所以搞这个事情就是想让官府和百姓的关系能够缓和一点,要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话那就不算是亏本买卖,现在咱们的船队已经行走 于世界各地,赚取的钱粮数以亿计,根本就不在乎多这么一点点还是少那么一点点。唉,其实要说起来我如果现在就呆在太平岛上面过rì子,那可真的就如同神仙 一般,但是我这个人就是犯贱,偏生还要到大陆上面来不招待见,苦命哟。”张雷调侃道。
从第二天开始情况虽然不像第一天那么火爆,不过也不算是差,因为有世家大族的加入,张雷不得不将金额提高到了三百万两,尽管如此,还是陆陆续续有人过来。
在这里再说一下,时隔三天,柳三变真的再一次来到了张雷这里,不过这一次来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一个长着纯白胡须看起来仙风道骨的老者,他自称是柳善府的管事,张雷在自己的书房里面接待了他们两个。
“张大人,我回去之后向上面通报了情况,他们一致认为既然是支持张大人您,也就是支持整个大明朝,因此通过讨论之后,还是认为就算是不能够获利也应该加入的。”柳三变率先说道。
张雷笑了,看来这五百万对于这个柳善府来说也不是什么大的数目,也不知道这地方到底多有钱,如果能够据为己有的话,那岂不是爽死了。一瞬间,张雷都有带着军队扫荡柳善府的想法了。
那 个柳善府的管事拿出来一份外表非常jīng美的文书来,上面柳善府三个字苍劲有力,起承转合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必然是出自名家之手,他说道:“这 一份是五百万两银子的交割书,张大人,按照上面商量的结果,柳善府这一次纯粹是出钱,五百万两都在这里了,只要张大人您签一个字就行,稍后就会有人将钱送 过来。”
“嗯,这样也好,你们出了钱已经是对我张某最大的支持了,再让你们出人出力张某也过意不去,其他的事情就让张某的人代劳好了。”张雷接过文书,看了一遍感觉没什么问题了,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柳善府的管家说道:“张大人这些年来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更重要的是整个大明朝趋向于稳定,张大人居功至伟,老朽代柳善府掌门传达对张大人的问候和敬仰,若不是俗事缠身,掌门更愿与张大人对月而酌,痛饮三大白。”
“哈哈,代我向你们门主问好,若是不嫌弃本官叨扰了,那过些时rì登门造访,又有何不可?”张雷哈哈大笑着说道。
然后三人有含蓄了一些,那柳善府的管事便和柳三变一起走了。随后不出半rì,几辆马车到了院子里,张雷查看之下,却是五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分成五个大箱子装着,十分沉重。
一下子多了几百万两,张雷事不宜迟,赶紧贴出了告示,说是在天津建立第三兵工厂,规模之大,就算是前面两家兵工厂加起来也比不上。张雷打算采用最新的建筑材料,最新的技术,建造更加科学更加宽敞的兵工厂,正是因为这些要求,所以才需要数百万两的资金才行。
京城里,张雷的所作所为都一丝不漏地呈现在了崇祯的面前,这些都是张雷身边的葛威的功劳,他虽然不可能会左右张雷的任何决策,但是他却能够把张雷所有的事情都全部告诉崇祯,他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这个张雷,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还把这个叫什么?博彩是吧,银子换黄金,多么有诱惑力啊,但是结果呢,结果还不是在坑百姓的血汗钱!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实在是让朕失望。”
“皇上,再看看后面的吧,哦对了,奴婢这里还有一份张大人写过来的奏章,刚刚早朝的时候别人送到奴婢的手里面来的,刚刚回来还没来得及交给皇上。”王承恩赶紧从怀里拿出张雷的奏章来。
崇祯转过头去看了他一眼,说道:“那还不赶紧拿过来。”
葛威在自己身边是来做什么的这一点张雷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很多的事情就算是葛威跟着张雷也不可能会明白他这么做的用意,所以为了不让崇祯被葛威的一面之词迷惑,他也会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做法写成奏章通过王承恩这一条路送上去。
葛威的奏章只是写了他看到张雷所做的事情,以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从他一个读书人的角度来分析,和张雷自己的想法必然是大相径庭,因为的身份立场和才学已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而张雷不同,张雷完全是在用现代人的思维来做这些事情,因此很多事情在古代人看来就显得十分不可思议了,尽管张雷认为这些事情都是很平常的。
崇祯看了看张雷送过来的奏章,虽然所叙述的表面的事情和葛威说的事情是大同小异,但是在这些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的分析上面,两个人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这让崇祯很是无奈,他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个。
他把两份奏章都给王承恩看了,然后问道:“你怎么看?”
第三百七十六章 崇祯服软了
() 王承恩说道:“皇上,这就需要您来决定了,到底是相信谁的,就奴婢个人而言还是相信张大人的,因为张大人做的这些事情他自然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而葛大人则是根据看到的东西来猜测张大人的想法,难免会有失偏颇。”
“你怎么就知道这张雷说的一定是真的?万一他说那一套花言巧语来骗人呢?呵呵,在山海关,确实很远了啊,要是他……”崇祯冷笑道。
王承恩不由得在心里面叹气,崇祯对于张雷那先入为主的怨念已经很深,就算是他再怎么帮张雷说好话,估计也挽回不了张雷在崇祯心目中的印象。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又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皇上,有张大人的奏章。”
崇祯看了王承恩一眼,有些疑惑地说道:“这不对啊,今天怎么这奏章来得这么勤快?”
王承恩出去把那奏章拿进来交给崇祯,说道:“或许是张大人想写在上本奏章上面的结果遗漏了,然后马上又写了奏章补上来了呢。”
崇祯打开来看,然后对王承恩说道:“他还要建军工厂。”
“啊?军工厂?现在不是已经有两家军工厂了吗?再加上太平岛的军工厂,已经有三家了,为什么还要再建军工厂呢?”王承恩也十分疑惑,便问道。
崇祯说道:“按照他的说法,说是为了让所有的士兵都能够装配上三眼铳,这样就能够一举扫清所有的反贼。”
“那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听了崇祯的话。王承恩马上就说道。
“你认为这是好事情吗?”崇祯却问道。
王承恩顿时被问住了,声音马上就低了好多。说道:“难道不是?”
崇祯说道:“当然不是了,你想想看,如果所有的士兵都拿上了三眼铳,那张雷要是带着这些军队掉头来打朕怎么办?能够抵挡得住吗?”
王承恩想也不想地说道:“皇上为什么总是想到张大人会造反呢?如果没有张大人的话,大明朝现在会是这样的局面吗?皇上这样怀疑他对他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放肆,你居然敢跟朕这样说话?”听了王承恩的话,崇祯猛然一拍桌子,大声怒吼道。面目狰狞,看起来十分可怕。
王承恩也知道自己是说过头了,吓得一下子跪在地上,然后磕头不止:“皇上赎罪,皇上赎罪,是奴婢多嘴了,是奴婢多嘴了。”
崇祯紧紧地盯着王承恩看。而王承恩则匍匐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他现在都后悔死了,虽然他对张雷很是欣赏,但是却完全犯不着惹怒皇上才去帮张雷说好话,搞不好直接自己的脑袋就搬家了,那可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欣赏归欣赏,但是前提还是保住自己。
过了好长的时间,崇祯终于叹了一口气,看向大门外面,眼神迷离。他说道:“唉,起来。起来,现在你觉得朕还会是张雷的对手吗?呵呵,其实你我都知道,现在的张雷,早就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他了,而且你说的,似乎也没有错,哈哈,就他的实力来说,想要造反早就应该反了,何必等到现在?”
王承恩战战兢兢地站起来,心中十分震惊,看来这个皇上终于还是认输了,在张雷这些年的表现上面,高傲的皇帝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只要能够对百姓好,能够为百姓们做出一些事情来,那就随他张雷去,或许你说的是对的,朕这样来猜忌他,怀疑他,对他并不公平。好,只要是他能够将这江山治理好,能够让全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朕就随他去。”崇祯说。
王承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相信崇祯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崇祯终于服软了,这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
于是,崇祯在张雷的奏章上面画了朱批,然后下诏书,让葛威回宫,将他的官职提升一级了事,说建军工厂的事情张雷可以直接做主,不用上奏章过问。
张雷接到奏章之后显得十分震惊,对于崇祯的脾气,历史书上面可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怎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他倒是宁愿相信崇祯发兵来征讨他,这个才更加真实。
但是结果不管怎么样,事实就是如此,张雷自然不会愚蠢到上去问他为什么,葛威不在自己的身边待着,他就感觉到好像少了一个累赘一样,感觉到莫名地轻松。
没有了崇祯这里的阻碍,张雷当然是马不停蹄,天津的兵工厂的地址早就已经选好了,和码头在一起,这样做是方便海运河运,从山西大同来的煤和rì本琉球等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张雷招募当地的农民来做工。反正现在天灾不断,根本就没有办法种植庄稼,而张雷推广的那些高产作物又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那些闲下来的人便一部分被张雷设立的各种工厂招募去做工,没的工做的,张雷来者不拒,全部将他们安排过来建设军工厂。虽然比较核心的工作技术含量高,一般人做不了,但是普通的打杂搬运的活还是可以让这些人去做。
有事情做的人,有钱拿可以维持生计的人,就不会想着去造反了。统治者最怕什么人?流民,因为流民是祸根,是不怕死的,他们什么都没有,想要造反的话丝毫不会有顾及,反正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天津热闹了起来,大同也热闹了起来,源源不断挖掘的煤炭也需要更多的人手,光是天津的这个军工厂,张雷就至少吸纳了十万人就业。为什么会这么多呢?因为除了建立军工厂和挖煤采矿之外,为了方便两地的运输,他还必须要开挖一条联通两个地方的运河,这才是最耗费人力的地方。
张雷发现,在大陆上面,开凿运河远比建设铁路要容易得多。
当然,天津开工了,那另外一个地方当然也要开工,这个地方就是太原,相比于天津到大同,太原距离大同更近。
两家军工厂的建设,基本上已经动员起了全国的劳动人民的热情,因为张雷工资给得不少,做工条件又好,最主要的是,张雷规定了,每一天的卯时开始工作,申时就必须要结束工作,如果谁在除了这个时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工作,就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任何的工人都可以直接通过张雷设立的途径来告发管理者的不法行为,并且是完全匿名的,就算是被告了他们也不会知道到底是谁告的。
民工们有钱了,又在外面做工,需要当然是有的,于是在他们沿途工作的地方,饭馆,客栈,都纷纷开起来了,甚至还有专门为他们这种民工解决生理需要的廉价的青楼。
张雷依旧坐镇山海关,花了半年的时间重新建立起来的四海镖局正常地运转着,可以说现在南至天津北到沈阳,所有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情报系统发搜查,为了建设这个情报系统,张雷可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所有的手下都是最忠心耿耿的人,就算是崇祯来了也不可能指挥得动他们的。
现在,新增的天津和太原两个地方的军工厂,再加上应天府,基本上这个国家的北部和中部的武器供应系统就建立起来了,至于南方,现在还有动乱,根本不适合布局,张雷决定等北方稳定了之后再向南挺近。
“张大人,这是昨天统计上来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这些工人的工钱基本上抵扣在我们开设的那些商铺的收入里面了,所以总体上面来说并没有亏损,而且还有小小的盈余。”这一天吃过晚饭,冯庸将一份文书送到了张雷的书桌上。对于张雷下令开设一千家各种商铺的决定,冯庸刚刚开始的时候表示十分不理解,却没有想到真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凑到一起想一想,居然能够全部连贯起来。首先请工人来做工可以快速建设军工厂,然后发放给工人的那些工钱,又全部花费在了张雷开设的那些店铺里面,所有的钱再一次回到了张雷的口袋里面。而对于那些工人来说,吃也吃了玩也玩了,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唔,是嘛?拿过来我看看。”张雷一边看那文书,一边微微点头,看来自己设想的果然是没有错的,不管这些百姓发下去多少钱,最终都还是会花掉。现在如此乱世,如果拿到手的钱不赶紧花掉的话,恐怕就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了,不知道明天自己是否还会有命来花钱,倒不如及时行乐。而这也正是张雷所设想的。
张雷来到冯庸的身边,说道:“很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经济就能够搞活了,你下去盯着点,这么多的资金运转,可别让人从中做了手脚,我可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不偷腥的猫。”
冯庸答应了下来,张雷又说道:“哦对了,既然是这样,那你下去宣布一下,所有的工人的工钱都再增加五成。”((qidian。)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n。阅读。)
9
第三百七十七章 黄河决口
() “加五成?我没有听错吧,就算是现在这些工人的工钱在整个大明朝也都是最高的了,怎么还要再增加五成?”冯庸脚步一顿,转过头来惊讶地问道,增加五成,这可不是一点点的小数目了。
现在几十万人,如果每个人的工钱都增加五成的话,那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也难怪冯庸他会惊讶了,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就不符合商业的规律——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帐房先生,自然以商人自居。
张雷可不在乎这些,他从来都不会去计算自己现在有多少钱,对他来说够用就很多了,因为他一直以为钱只有花出去的才是钱,存起来的那顶多就是一堆金属罢了。
“这个你还担心什么,刚刚这不是你给我看的吗?花出去的钱可都通过我们的那些商铺给全部赚回来了,那我们给他们多少工钱都不会亏啊,到时候还不是要进我们的口袋?只是要把握好度才好。”张雷说。
冯庸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便说道:“好吧,既然张大人都这么说了,那我这就下去准备去了,相信这一下子多了一半的工钱,那些人肯定会十分高兴的。”
张雷随后便开始查看其他的各地送上来的情报,数十万的工人,张雷可不会奢望他们个个都安分守己,自然会有一些捣乱的人,这些人张雷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来发现,然后及时清理出队伍。
突然。姜玉阳从外面急冲冲地推开门就冲进来,将张雷给吓了一跳。看他脸sè有些不对,张雷不由得问道:“老七,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是现在情报处的处长,遇事要淡定才对。”
“张大人啊,实在是没有办法淡定下来啊,我刚刚才接到下面的消息,黄河决口了啊,我们的人淹死不少。那些有心之人就拿这件事情来做文章,说是我们惹怒了上天,要惩罚我们。你说这事情怎么淡定?”
“黄河决口?”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张雷也没有办法冷静下来,他一下子几乎是从自己的作为上面弹了起来,“你的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姜玉阳皱了皱眉头,说道:“唉。就是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下面的人报上来的,肯定不会是假的,张大人,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不处理好的话,恐怕对张大人的声誉会有影响啊。”
“何止是有影响。这简直就是要我的命啊,走,什么都别管了,带上人去黄河决口的地方去看看去,最近这天又没有发什么大水。怎么就决口了呢,这不科学啊。”张雷急急忙忙地说道。
“真的要去吗?那好吧。我马上下去准备马车来。”姜玉阳说。
张雷却说道:“马车速度太慢了,我们骑马去,用不着带上什么东西,让骑兵一队跟着就好了。”
姜玉阳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张雷如此模样,他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似乎真的是非同小渴,于是一点儿也不敢耽搁,只不过小半个时辰的时间,骑兵一队五千人就已经全部到位了。这五千人里面大部分是跟着张雷的老部下,还有一部分就是招募过来的能人异士,他们对于张雷的作用就好像是禁卫军对于崇祯的作用一样。
张雷的动作自然惹得大家的关注,张雷也不会有时间解释,带着人,他们一路往山西而来,到了遇到的景象去一年之前已经大为不同了,繁华了许多,战乱造成的影响已经很少看到了。
“看来这里恢复得不错啊。”虽然是赶着去处理事情的,但是张雷看到这一幕,也还是十分欣慰,这些可都是自己的业绩。
姜玉阳笑着说道:“这个倒是真的,张大人许久不在外面走动了可能不知道,就我们在外面的人可是十分清楚,经过这一年半载的时间,半个江山都好像是大变样了。百姓已经从动乱之中脱离了出来,这都是张大人的功劳啊。”
“如此那我就满意了,本来就是想着你们能够好好地帮我把这里治理好,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这黄河决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