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义之传说-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家小兵穷怕了,来到这么富裕的地方,岂能不见钱眼开,这番搜罗哟,让赵羽看着眼红,也加入到抢劫的行列中去了,当然,他抢的都是古籍藏书之类的,谁让曹仁这家伙是个喜欢看书的人呐!大肆掠夺一番后,徐庶在宛城布置了一番,刘军第二天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宛城。当天夜里,徐庶和甘宁带两千小兵拿着抢劫来的东西,悄悄钻林子过河,向新野方向撤去,而太史慈则带一千人马,埋伏在了淯水东岸,此处是过河到宛城最近的路线,刘军在这里等曹仁回来的大军。赵羽要看热闹,故此留在了太史慈的身边。他的武艺没得说,兄长们也不为他担心。
就在徐庶带兵过河不久,刘备便下令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并嘱咐手下,收拾的动作大一些。大军接令,顿时乱了起来,不久,你踩我脚了,他抢我的被子了,锅子找不到了,等等等等,吵架的,起哄的,闹哄哄的场面很快被曹家小兵发现,报告了夏侯惇。夏侯惇和于禁、李典一分析,觉得这个刘备在故弄玄机,想吸引他们前去攻击,因此下令全军不得妄动。刘备一看,嘿嘿,你们不动,我们可要动了,命令关羽、张飞和典韦先走一步,在距离南谷口不到两里的地方分别设伏,他带着赵云在后慢慢来。等关羽他们走了一天了,刘备才下令放火烧了自家的营地,向南撤退。夏侯惇和于禁看到火起,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刘备要逃了。踌躇满志的二人根本就没想过这可能是刘备的诱敌之计,几乎不假思索地下达了追击的命令。
李典的头脑比较冷静,他赶紧向夏侯惇进言,说这可能是刘备的诱敌之计,说不定前面就有伏兵,我们干脆等火熄灭了,再前去,反正我们人多,不用急在一时。夏侯惇和于禁根本就没听进去,刘备的屡次失败给他们形成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刘备除了逃跑,没啥本事。眼下他又要逃了,我们可不能再放过杀死他的好机会。因此,两人继续下达追击命令。李典看看无法阻拦,便说,要不我去见曹仁将军,与他一起出兵拦截刘备,免得他退回新野。夏侯惇点头同意,给李典一千小兵,李典带兵过河找曹仁去了。
李典火速过河向宛城跑去,他要找曹仁帮忙,万一那场火真是刘备的诱敌之计,他就请曹仁赶快出兵帮助夏侯惇。他赶到宛城时,刘家兵才走了一天,他还没进城,抬头一看,晕倒,城墙上插着的是刘家的旗帜,守城的小兵一见他们,就射箭,同时大声呐喊,宛城已经归降刘备。李典这一惊吓可是不小,赶紧撤出刘军射程,派人四处打听,不久抓住了一个宛城逃出来的曹家小兵,一问之下,才知道曹仁上当了。李典他也顾不上其它了,赶紧向曹仁去的方向追了过去。他自然不知道,他前脚离开,那些冲他呐喊射箭的刘兵后脚就离开了宛城,溜之大吉。
太史慈埋伏在淯水河岸不远的地方,看李典过来了,示意大家不要吭声,让他过去,然后做好战斗准备。李典心急火燎地跑过淯水,找到曹仁。曹仁猛然见到李典,他还不高兴,让你守城,你跑过来抢我们功劳不成?李典也顾不上看曹仁的脸色了,赶紧把宛城的情况一说,曹仁也急了,刘备胆子也太大了吧,居然派人来抢我的宛城。消灭刘备还有时间,宛城丢失可不是小事,不行,我得夺回来。他赶紧带军士回头渡河,疾驰宛城。
刘家小兵看到曹仁大军过来了,都屏住呼吸,让他们从眼前走过。曹仁一幅气急败坏的样子从赵羽不远处跑过去,看的赵羽直笑。他不敢笑出声,捂住嘴,使劲憋着,忍的好辛苦哟。
太史慈眼看曹军乱哄哄地开始渡河,他做了一个准备的手势。等曹军的先头部队开始上岸,大部分军士也到了河中间,太史慈一声令下,刘家小兵手里的弓箭连准心也不需要瞄了,起手就放,漫天的羽箭顿时向曹军飞去。曹军太集中了,羽箭几乎都能找到人头,第一阵羽箭下去,还在东岸等着上船的曹军趴下一大半。没等前面的曹军想明白,第二拨箭也到河中间了,这下,中箭的,跳水的,叫喊的,整个水域乱了起来。
曹仁和李典也在河中间,第一拨箭雨过来后,两人就发现了埋伏的刘兵,李典急忙命令自己的小船向曹仁身后靠拢,保护主帅最要紧。曹仁很冷静,他一边挥舞大刀抵挡第二拨到来的羽箭,一边注意观察,察看之下,曹仁发觉对方的羽箭不是很多,他略想了想,身后可能是刘家拖延自己回程的小股士兵,他一咬牙,后军不要了,也顾不上他们了,下令火速渡河,跑多少算多少。曹军得令,加快速度,很快上了西岸,向宛城方向而去。
太史慈指挥小兵放了三轮箭后,命令出击,一千小兵向岸上和水里的曹兵扑去,这是一边倒的场面,曹军在主帅的抛弃下,已无反抗的心思,纷纷举手投降。赵羽见战事基本结束,曹军将领已经跑的没影了,急忙上前阻止刘兵残杀那些几乎没有反抗能力的曹兵,并组织人员进行伤员的抢救。好在战场并不激烈,死亡的曹军约有两百余人,大部分伤兵都是被羽箭所伤,重伤员很少,战场很快被清理干净,该救的救了,该埋的埋了。太史慈想了想,对那些被俘的曹兵说,你们愿意跟我们的,就一起走,不愿意的,就回家。曹军有三百多人愿意归降,其余的人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等曹仁和李典带兵急速赶到宛城外一看,城门大开,守门的兵士全无,两人大叫不好,心知上当,急忙冲进城去一看,城里是寂静一片,家家关门闭户,人人大气不出。宛城的守府是一片狼藉,有用没用的东西被扔了一地,能被拿走的硬通货是被拿的干干净净,连一个铜板也没剩下。府库里的情况和府衙也差不多,连军需库的大门都歪在了一边,里面的东西除了粗重家伙外,是一件也不剩。把曹仁气的几欲吐血的是,在军需库的房梁上,悬挂一幅感谢信:多谢曹大将军赏赐。曹仁到了此时,也只好收拾心情,重新布置宛城的防守,然后派出斥侯四下打探,很快探得实情,懊悔也来不及了,只好派人飞马禀报曹操。
第十二章 博望之火(3)
曹仁这边中了太史慈埋伏的同时,夏侯惇和于禁等人已经败回叶城了。原来,李典走后,夏侯惇下令全军追击败逃的刘备,曹军气势高昂地向刘备撤退的方向追了过去。穿过被烧的刘军营盘时,夏侯惇哈哈大笑,笑声还未落地,就在他身前,一蓬火焰突然爆起,夏侯惇未曾防备,战马一惊,一翘蹄子,正好把他扔在了火上。幸好火焰的范围不大,他一下子就跳了出去。气急败坏的夏侯惇骑上被亲兵拦住的战马,大刀向前一挥,给我冲。曹军哄地答应着,加快了追击的步伐。
出了南谷口,刘家小兵的背影出现在曹军眼里,刘备的大旗被歪歪斜斜地抗着,一翘一翘地,仿佛随时倒下的样子。曹军士气更甚,直扑过去。追在最前面的是夏侯惇的前军校尉夏侯兰。他率前锋部队冲在最前。追了两里路的样子,曹军身后突然响起鼓声,接着,喊杀声从天而降,大批的刘军从四面八方向曹军杀来,出现在夏侯兰面前的是一员银盔银甲白袍的大将,一杆亮银枪挑打挥舞,从曹军中杀奔他而来,瞬间的功夫,长枪的主人就冲到了夏侯兰的面前,千钧之势扑面而至。夏侯兰不及细想,赶紧起手用枪死死架住长枪,长枪上的力量压的夏侯兰用足了吃奶的劲,他一边使劲,一边抬头看去,死也要知道死在谁手上。这一看之下,他愣了,不由自主地大喊一声:“子龙,是你?”
赵云也感觉眼前这个曹将有点眼熟,听到这一喊,他猛抬头细看,发现是夏侯兰,他冰封的脸上也闪出一丝惊喜,手上却使上巧劲,猛地撬开了夏侯兰的长枪。夏侯兰这时候也不挣扎了,就看着赵云发愣。赵云撬开夏侯兰的枪后,顺势抢到他跟前,也不说话,一把抓住他的缔带将他拉下马,扔给自己的亲兵后才说了一声:“暂时委屈一会儿。”扔下这句话,赵云又向曹军杀去。
再说曹军的后军,此时也遇上了刘军的埋伏,刘军为首的大将正是典韦。后面的曹军将领是乐进,鼓声一响,他就暗道不好,眼见刘军扑过来,他急忙向典韦迎了上去,手中的大刀先发制人冲典韦挥了过去。典韦一声冷哼,右手大戢架开大刀,左手的大戢冲乐进的脑袋就砍了过去。典韦是从斜坡上冲下来的,人马借势,加上典韦本身的力气就大,在曹军中有莽牛之称的乐进也受不了这股子劲,手中的大刀被掀开的同时,眼前就出现了一把大戢。他动作也不慢,知道自己接不下来,把身子一歪,左脚一甩,滚下了战马。一眨眼的功夫,他的那匹马被典韦的大戢从马脖子上方斜砍而下,战马连嘶鸣声都没出来,就一命呜呼了。乐进后脊梁骨都冒汗了,爬起来就跑,连蹦带跳地冲回了山谷。他这一跑,身边的小兵是哗,全散了,曹军的后军就此完蛋。
中间的于禁日子也不好过,鼓声在他耳边也响起了,一面大旗在山坡上挥舞,大大的张字迎风飘扬,张飞就像一座铁塔般冲他过来了。于禁见机比乐进快,一看张飞的气势就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再加上明白中伏了,因此他是拔马就退,便退便喊撤军。曹家小兵训练有素,跟着他就跑,很快就冲了回去,倒是把追杀曹军后军的典韦给吓了一跳。曹军跑进谷口后,于禁赶紧停下,指挥小兵快点布置防守,接应大军回撤。在他的安排下,曹军很快布置好了鹿角栅栏,一个简单有效的防守阵营在南谷口形成。
再说前面的夏侯惇,后面鼓声一起,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不好了,赶紧下令停止追击。此时,左侧的坡地上也响起了呐喊声,一杆关字大旗很快出现在他面前。夏侯惇当机立断,拔马回撤,带着手下急速向来路冲了回去。等他冲过阻截到了南谷口,被于禁接了进去,才放下心来。其他的也顾不上了,赶紧组织军士做好防守工作,然后带溃败而回的曹军向博望城撤去。夏侯惇留下的防守部队没有等到刘军的反扑,刘军才不想去攻击曹军的防守部队,眼前四处乱窜的曹家败兵才是他们的目标。一通追杀收编后,将近万曹军杀的杀,俘的俘,胜利地向新野方向退了回去。夏侯惇在博望接回了后面的军士后,想想这场大败,也是郁闷非常,一面写信向曹操报告,一面向叶城方向撤军了。等他到了叶城,曹仁上当的消息也传来了,曹军这场败仗吃的是无话可说。
徐庶和太史慈、甘宁,带着几乎毫发无损的三千士兵,押解着从宛城搜刮来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途。赵羽在车队中高兴的手舞足蹈,他见证了奇袭宛城,虽然没有书上奇袭樊城那样打的精彩,但这一战巧妙利用了敌方大军之间配合不畅的弱点,奇迹般地掠夺了宛城,也足以让人回味良久了。军队和刘备大军很快在鹊尾坡汇合了,大家见面都是哈哈大笑。各人上前向刘备汇报胜利果实,赵云急忙将夏侯兰介绍给刘备,说这是一个法学人才,主公需要这样的人才。刘备询问之下,才知道夏侯兰与赵云是老乡,而且关系还很好,夏侯兰也保证真心归降,刘备非常高兴,从此将夏侯兰留在了身边。
刘备此次出兵,不仅将夏侯惇打的大败而归,更是将曹仁吓了一个半死,这下,曹军想要再次来攻新野,没一两年的准备是不可能了,曹仁也不敢再随便离开宛城了。获胜的刘军一路上是吹吹打打的回到了新野。刘表获得捷报后,虽也高兴了一阵子,但在刘备实力更加强大的隐患下,他的笑容很快就没了。然此时的刘表也不可能对刘备采取什么制约措施了,他还要靠刘备来对付随时南下的曹操呐,此时的曹操刚杀了袁熙,正准备亲征东海,稳定青州。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他刘表了。
………………………………废话分割线…………………………………………
这章结束,寄人篱下这一卷也就结束了。很多读者有些奇怪,说,梦凝,你怎么搞的,刘备在荆州住了7年,就被你的这点内容打发了?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怎么没见你写出来。梦凝在这里回答大家的疑问,不是梦凝写不出来,而是刘备在荆州的这七年,能写出的故事实在太少。刘备在这七年中,唯一的战事是火烧博望,除此之外,就是招揽人才。刘备的大部分臣子都是这一时期在荆州获得的。这七年,为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积累的是人才和经验。但,这些真要用讲故事写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梦凝却是比不上罗贯中,真的写不出来。
三国演义中用了很多篇幅写刘备客居荆州的种种,除了写他遭受蔡瑁等人的排挤和陷害外,还写了刘备带兵征讨夏口,徐庶自荐,奇袭樊城,三顾茅庐,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这其中是真真假假混合在一起,让人难分,若不是仔细排过三国志上的年表,很难分清这些故事中的真假。梦凝细细读志多篇,特别是先主传和诸葛亮传的内容,大致整理出了刘备在荆州的经历。结论是:罗贯中采用了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手法,大大改变了三国志。这其中,征讨夏口、火烧新野是子虚乌有,火烧博望是刘备的杰作,三顾茅庐是史实。而奇袭樊城,则是偷换时间概念了。历史和小说的差别真的很大,罗贯中对三国历史的YY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梦凝就举一个例子说明,那就是刘备进驻樊城的真相。
上文中说过,樊城在襄阳的对面,与襄阳仅一江之隔,是襄阳北面的一个重要门户,此处距离新野更是很远,新野在樊城的东北方向,比樊城靠近曹操的地盘多了,曹仁怎么可能从荆州北部的地盘中穿过,孤军驻守在刘表眼皮子底下的樊城。那么刘备有没有奇袭过樊城?没有。他是否进驻过樊城?有。刘备有两次进驻樊城的经历,第一次是在他投靠刘表的初期,刘表将刘备安置在樊城,时间不会少于两年。根据是三国志上裴注引用了一段世语,上面说,刘表将刘备安置在樊城后,经常邀请刘备和他相聚,就是在一起喝酒聊天,这其中的一次,就引出了刘备跃马檀溪的故事。刘备在樊城的日子过的很悠闲,他不仅在这个时候将刘封收了,还频频和荆州的豪士们联系约会。这样的事情多了,刘表开始忌讳刘备了,就将他打发去了新野。刘备第二次进驻樊城则是在刘表死后,即建安十三年的夏八月。刘备选择这个时候放弃新野,进驻樊城很是耐人寻味,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梦凝不再进行分析了。
说了三国志上的记载,我们来说说罗贯中是怎么偷换概念的。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樊城是徐庶设的计,奇袭樊城,破了曹操设的阵,将曹仁杀的大败而逃,樊城太守刘泌投向了刘备,然后把侄儿给了刘备作义子。且不说刘泌冤枉地当了一回老曹家的人,就说曹仁,驻守宛城数年,是曹操亲族中很难得的猛将,被老罗YY成一笨蛋了。罗贯中让刘备靠奇袭樊城而进驻此地,除了要引出徐庶被迫离开刘备的故事外,其用心还很费思量呀!在三国志中,刘备是在刘表死后进驻了樊城,他进驻樊城的目的不言而喻。然而,如果刘备是从曹操手中夺得樊城,这种手段就显得正大光明多了。嘿嘿,老罗的用心也是不言而喻呀!
下一卷是赵羽和曹操相处的经过,卷名:邺城春秋。梦凝在这一卷花费了不少心思,尽量从一些方面表现曹操和他的手下,当然也少不了赵羽的搞怪,希望大家能喜欢。
……(本卷结束) ……
邺城春秋篇
第一章 李代桃僵(1)
说明:梦凝的小羽从明天开始就进入包月了,梦凝争取每天的更新在3000字以上,以便尽快将文章结束。非常感谢各位亲亲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梦凝,支持小羽走完这段三国路!谢谢大家!
………………………………………………………………………………………………
邺城春秋篇——第一章李代桃僵
徐庶用引蛇出洞之计,让刘备赚取宛城,杀败了曹仁大军,暂时解除了新野危机。全军第一次打败曹军,那可真是万分兴奋,刘备更是对徐庶大加赞赏,同时在新野大摆筵席以表庆贺。赵羽在为徐庶高兴的同时,又觉得好像自己还应该去做点什么事,就是想不起来了。酒席罢后,太史慈急回家中见母亲报平安,赵羽才突然醒悟,他居然忘了去接徐母来新野。想到就做,他急忙告诉赵云,有事情要办,马上就走。赵云虽然奇怪,可看惯了赵羽天马行空的行为,也不管他去干什么,只是嘱咐他小心而已。第二天没见到赵羽,众兄长也不以为意,都道小家伙又去游玩或者去山庄督工去了,都不去管他。赵羽本意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所以也没说干什么去了,结果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带着两名伙计连夜北上,赵羽他们很快就赶到颖川郡的阳瞿,嘿,反应的早,曹操的人果然没到。赵羽兴高采烈地跑到了徐庶家里,徐庶的弟弟徐康年初才过世,家中只剩徐母一人。赵羽先向徐母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就说明了此行的目的,请徐母和他一起回新野。徐母开始听到儿子已大有作为还很高兴,可一听赵羽让自己跟着走,她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只是冷冷地看着赵羽,一句话也不说。
赵羽连续说了几遍要马上走,徐母就是不说话,他有些急,但怎么也不清楚徐母为什么不肯。徐母越不肯,赵羽越急,他越急,徐母越怀疑。赵羽都急出汗了,才听到徐母冷冷地说,要她跟着走也行,只要她亲眼见到徐庶的书信。赵羽这才知道自己做事急了点,回去拿书信也不可能。想了想,赵羽平静了一下自己,慢慢地将自己与徐庶相识、结拜的过程说了一遍,再说了说司马水镜的住处、为人,说了一些徐庶的隐私、特征等等。随着他的描述,徐母终于相信了他,放下了他是骗子的疑虑。见徐母终于信了自己,赵羽高兴的孩子气又出来了,就围在徐母身边娘亲长娘亲短,逗得徐母直笑。第二天一行人便起程了,他们刚走几天,曹操派的人就到了,真是运气好呀。
曹操怎么会这么快派人来此?原来曹仁与李典败回宛城,上书给曹操请罪,将事情一切原委告诉曹操。曹操看了书信,转了一圈沉声道:“单福?徐庶?此人是谁,竟能设计子孝?有谁知道此人?”
程昱上前回道:“徐庶,字元直,颖上人。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友报仇而杀人,披发涂面而逃,却为吏所获。其时,问其姓名而不答,吏乃将其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令人识之。然其侠义之名甚盛,虽有识者而不言,其同伴窃机救之而亡。庶更其姓名隐于外。后知耻改节向学,遍访名师,拜司马徽为师,与之论天下事,深得众人赏识。”
曹操便道:”君之才比之若何?”
程昱正色道:”如萤火之比皓月。”
曹操叹道:“惜乎贤士归于刘备!刘备乃枭雄一个,雄心之人,今日再加一个徐庶,久后必成我心腹之患。”
程昱笑道:“徐庶虽在彼,主公要用,召来不难。”
曹操大喜道:“先生有何计可使彼来归?”
程昱道:“元直为人至孝。幼丧其父,只有老母在堂。我听乡人说,去年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主公可使人赚其母至此,则徐庶必至。”
曹操大喜,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亲。他快,赵羽更快,一路上想着自己居然摆了曹操一道,赵羽心中这个高兴呀,哈哈哈哈。放松了心情后,赵羽突发奇想,心道,反正没事了,不如一路游览观光,想必徐母也没去过什么名胜古迹,这里离许都这么近,让母亲看看汉末的皇宫也不错。和徐母商量了一下,徐母本不想如此耽搁,可看赵羽兴高采烈的样子,不愿意扫他的兴,点头同意了。于是,赵羽带着徐母非但没有南下,反而北上,慢慢玩着上路了。就因为他的贪玩,错过了徐庶的亲兵,造成了天大的误会。也正因为他们反道北上,让曹操的追兵也扑了个空。所以说呀,福兮祸兮,谁能料兮!
再说,曹操接到颖川回报人已去,懊悔不已。程昱赶紧献策:“主公,他一众等人带一妇孺老者必行不快,应速派军士追之。”
曹操点头:“颖川处已派人追赶,我也下令在许都的元让带五百兵士前去追赶,只是,唉,恐不及了。”
程昱想了想:“主公,我还有一计。我料徐庶还未得其母消息,主公可命阳瞿县令派人四下传言,就说我们已经接徐母前来。昱家仆中有其同乡之人,再命其持我书信,日夜兼程赶至新野,若能在徐母到前赶到,就说徐母被我们接到邺城,盼子前去相见,能赚得元直前来,更妙也。”曹操大加赞赏,急命人火速前去传令。
贾翊在旁补充:“明公可发下描述徐庶长相的文书,命一路城防、官驿注意来往人众,再让夏侯将军沿途注意,那徐庶果然中计,就是不能追的徐母回来,半路相逢也可擒得徐庶前来。”
曹操大加赞赏,急命人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