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葬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泸州的丢失让元军大为吃惊,元军的许多大将和高官的眷属都在泸州,使这些围攻重庆的元军将领人心惶惶,更造成元东川、西川两军相互指责和埋怨。到十二月,元军对重庆的围攻再也进行不下去了,迫使元军回师救援,重庆之围也随即被解开了。
夺回泸州后,张珏任命安抚使王世昌住守泸州,并加强了对泸州周围的布防。令部将王立住守钓鱼城,并遣军夺回涪州(今四川涪陵)。
这个时候大家得到一个消息,朝廷已经向蒙古人奉送出传国玉玺投降了,这让正在艰苦抗战的大军倍感意外,也使坚持抗战军民的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朝廷的投降,让张珏千辛万苦打开的局面只是昙花一现,四川的抗元形势很快就急剧恶化。
雪上加霜的是,从重庆撤离的元军主力在缓过气后全部往泸州而去,景炎二年初开始,泸州之战打响。首先是元军水上名将旦只儿率数千名水军由重庆逆水而上。
在石磐寨立稳脚跟以后,旦只儿在三月率水军到了泸州神臂城下,与旦只儿协同作战的元军水军将领还有张万家奴,他率领的由一百五十只战船组成的水军占领了神臂山下的桃竹滩至折鱼滩的江面,并且占领了江南的黄市坝。这样,元军控制了整个泸州外围的江面,他门采取了围而不打的办法,等待陆上军队到齐之后共同攻城。
此时有两支军队正在向泸州靠拢。一路是从成都出发地元军西川军地后续部队。在西川行院枢密副使不花和安西王相李德辉地督促下。络绎不绝地将军队和物质从水上运往泸州。元军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踏平神臂城。另一路是以刘思敬为首地从重庆挥戈向泸州地军队。也正在抓紧从陆上向神臂城进发。参与进攻神臂城地陆上元军还有泸州叛将刘整之子刘垓。千户扎忽带。万户郝扎刺不花等。因为江南战场已经基本结束。元军可以集中力量来对付四川仍然控制在宋军手中地城市。这些从四面八方赶来地元军把泸州神臂城围得水泄不通。
元将步鲁合达首先从神臂城地上游登陆。沿着山麓向西北进发。夺取了保子寨后元军杀红了眼。冲入寨中把所有守寨幸存地宋军全部杀绝。鲜血遍地。与近在咫尺地神臂城隔沟相望。几乎与此同时。刘思敬也夺取了东北面地宋军最重要地外围据点盘山寨。
宋军泸州安抚使王世昌眼看着泸州外围一个个被元军占领。战事地发展让他心情沉重。但他相信自己已经经营半年地泸州不会就这么轻易地失败。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坚守住泸州。
神臂城地外围被扫除了。元军对神臂城造成铁壁合围之势。王世昌在城里。不敢再轻易出战。而且城中只剩大约一万余人马。能够独当一面地战将也很少。有勇有谋地先坤鹏在这关键时刻突然患疾病去世。情况也不允许他出战。
参谋幕府地刘霖化装成逃难地百姓从暗道出。往合州钓鱼城搬兵去一去也没有了音讯。
王世昌与部将刘雄、李都统(姓名不详)分别坚守在几道城门上。他又把城中百姓动员起来。开展军民联防。他把百姓召集起来对他们讲:“我王世昌去年从钓鱼城来到泸州时就已经发过誓:坚决与神臂城共存忘。绝不走刘整和梅应春后尘。宁可玉碎。不求瓦全。你们要逃命地可趁早离城。我不阻拦。要做大宋忠良地。不怕死地。就和我们一起守城吧。”经他慷慨激昂地动员。绝大部分百姓留下来共同抗元。
经过王世昌的重新组织,城中军民并没有因为形势的险恶而丧失斗志,全城军民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战斗人员,后勤民工,医官等等有条不紊各自运转,抵抗住了元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元军围攻了几个月的神臂城仍然不能拿下,但又不甘心撤离。现在,四川只剩下钓鱼城、神臂城和重庆了。他们在钓鱼城是多次受过重创的,连他们的皇帝蒙哥汗都战死在那里。去年打了半年的重庆也折羽而归,如今又碰上泸州这块啃不动的骨头,要知道在神臂城下已经汇聚了西川军的全部精锐,还有部分东川军的加入,这里是蒙宋之战最后的突破口,他们耐着性子也要啃掉这块骨头。元军见硬攻不见效,只好采取持久战,死死的围住神臂城,要让城内的军民慢慢的饿死在里面。
王世昌在东门城上望穿秋水也不见援兵影子,他心如火燎,城内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不相信聪敏善断的刘霖到不了钓鱼城,也不相信张珏不发救兵。他猜测,要么钓鱼城也在吃紧,要么救兵无法冲破敌军的防线。他希望能看到一点狼烟,哪怕是有一点机会他都会带着士兵冲出去与元兵决一死战。可是看到的只有火辣辣的太阳和蓝天上纹丝不动的白云。
他早已经下了命令每天只吃两餐,而且两餐都只能吃稀饭。即使这样安排,城中的粮食也只能维持一个月,这是让他感到最毛骨悚然的问题。
夏天过去,秋风渐凉,城中完全断粮了。大家就开始在城脚边、院落里把野草、树皮弄来吃了,有些人饿得没办法,把地上的泥土都往嘴里塞,偶而抓住一只老鼠、青蛙更是人们的上品佳肴。甚至还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
但即便到了这样的状况,泸州神臂城中的军民仍然不放弃抵抗,面对城外元军不断的劝降,神臂城的军民用一支支利箭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坚信大宋的援军一定会到来。
景炎二年十一月,元军重新发起了对神臂城的进攻,神臂城最后的日子到了。
东门和西南面的神臂门的是元军进攻的重点,守城的宋军饿着肚子参战,箭射完了就用擂木滚石,擂木滚石打完了,就把房上的瓦片砖头取下向云梯上进攻的元军扔去,战斗异常残酷。
白天的进攻没有成功,元军在晚上又连续发动攻击。攻打东门的元军轮番开展夜战,城边的篝火把神臂城照得如白昼,城墙上如血一般火红。饿着肚子激战了一天的宋军再也无力防守了。黎明时分,东门城破,元军打开城门,在这里攻打了近一年的元军蜂涌而入,与城中的宋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就在东门被攻下的同时,元将石抹不老指挥的攻城元军在箭矢掩护下,率领元军攻下神臂门城门。另一支由元将秃满答儿率领的元军也突破了宋军在南门外的水上防线杀入城内。整个神臂城除西门因地势太险要元军未突破外,其余三座城门均被元军拿下,神臂城已经全面失守。
王世昌带领亲兵和家里能够拿动武器的人,在做最后的抵抗,其中就有正好艺成回家拜见父亲的王雪武。仗着自己学到的武艺,一直在父亲身边在保护着他。眼见身边仍然在抵抗的亲兵越来越少了。
此时天已经大亮,元军中有人认出了安抚使王世昌,元兵想立功蜂拥而至向他围来,他们带着残兵力图想着向东门杀出,但终因势单力竭全部战死在东门附近。最后时刻,眼看突围无望的王世昌拔出宝剑自尽。
讲到这里。王雪武眼中已经是一片雾蒙蒙的了,语气也梗咽起来。最后干脆低头哭泣道:“我也以为我死了,但是三天后,我发现自己在一家农户的地窖里面躺着,伤已经被包扎上了。是一个百姓,冒着被元军发现后杀头的危险,救了我。你知道他怎么对我说的吗?”
姜明此事的心情也是非常的难受,沉默着摇了摇头。
“他说,他认识我,知道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而我父亲是泸州的英雄,神臂城的守城主将刘整和梅应春分别投降蒙古人,唯有我父亲坚持到最后,并且以身殉国。他们佩服他,所以才会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来救我。你知道我当时是什么感觉吗?”
只好又摇了摇头,看着姜明这个模样,王雪武笑了,很惨然的笑了,“因为父亲让我明白,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既是是失败,也是必须做的。因为我们是大宋的子民!!”
姜明的身体一震。望着王雪武那坚毅的脸庞。不由的惭愧起来。是啊,有些事情,就算知道会是失败,也是要必须做的。因为我们是华夏的子女,我们是大汉民族的子民。我们必须去做!!
第一第四章 决心,摊牌
其实有的事情,说出来比放在心里好一些,说出来总是有解决之道,要是一直放在心里的话,不但自己痛苦,关心你的人也会很痛苦。有朝一日你会发现,真的说出来了,对大家都是一个解脱——心理学家说过的话
**************************************************************************
和王雪武的一番谈话,让姜明又沉默了好久,回到了船舱内,躺在床上静静的看着头顶的舱顶,一点睡意也没有。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这一次的谈话,好像为他下定一个决心一样。
第二天一早,大家一起吃过饭以后,大家都正准备回到各自舱室休息,姜明主动的开口挽留正要回去的他们。
特别是十三少和鸿儿用很复杂的眼神看了他一眼,遂都慢慢地坐回原位,其他人也都顺势坐下了,大家都没有说话。沉默半晌,姜明终于想好了说辞。道:“诸位,我能相信你们吗?”
几人身子一震,由鸿儿站起说道:“国师,其实你有所不知,全真七子乃长春真人亲自所定,可以不听从任何人的调遣,只是为了持有虎符玺书的人所控制,我们返尘之前,早有誓约,若是有违,当天诛地灭,人神共愤之。”
说完,鸿儿看了几位师兄一眼,其他六位也都站了起来,向姜明抱拳直呼:“愿听从国师差遣。”
“那很好!”姜明语气中带着欣慰说道,但是并没有站起来,端坐着受了他们七人一礼。脸上也没有露出什么表情。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很迷惑,我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有的时间甚至想到了逃避。但是有你们七人在我身边,我觉得感到十分的高兴。”
示意他们七人坐下,然后继续说道:“说一句实话,我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却又不知道该不该改变它,要改变,要如何的改变它,今天把你们留下来,就是想大家一起商议一下。”
王雪武站起来问道:“那么国师知道一些什么。可以说出来,大家看看是不是能改变它吧?”
“我知道些什么?”姜明地眼神变地深邃起来。“天机。我所知道地。可能就是天机了?”说完。一副很痛苦地样子。心里回想起昨天自己在船舱里思考地东西来。
他还是不敢相信这些宗教人物。或者是江湖人物。不管是从自己回到宋朝。还是在后世看地电影或者书籍时。这些人往往是最不安定地因素。要想对这个时代做出些什么。那必须要有自己地班底。也就是有自己直接可以用地人马。但是自己现在一没有钱。二没有名。那么人家凭什么跟你呢?那就是要借助自己预知地一些东西。
但是如果告诉他们自己是后世来人。恐怕这全真七子除了鸿儿外地六人首先要把自己分成七段了。既然自己有了比别人先知地能力。那就先神秘一下也无妨。
看着几个年轻人在一边看着自己地神情。知道自己地效果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接着说道:“其实有一件事情我上船前就想说了。但是一直没有说。我怕说出来大家会伤心。也会像我一样失望和彷徨。”
说道这儿。那边王阿强在一边连忙问道:“国师。是什么事情。是不是广州那边又要出事了?”一副恋家地样子。不过这急切切地模样姜明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就先挨了几个师兄弟一阵白眼。王雪武直接把他推了过去。
“不要急。坐那里听国师说。”王阿强一副不满意地样子。嘟囔着坐了下来。但是眼睛仍然望着姜明。
姜明冲他笑了一下,接下来说道:“广州暂时还没有什么事情,我要说的就是重庆现在应该已经失守了,而张将军下落不明,也许是被俘了也说不定。而钓鱼城也危在旦夕,所以说,我要先说出来,问问大家,是不是还有去钓鱼城的必要?”
全真七子除了鸿儿外,其他六人一下子惊呆了,张钰的威名岂可小视,他可是炮杀蒙古皇帝的强人啊,几人这次入蜀大部分也就是冲着张钰的大名而去,谁知道姜明不但是说重庆城已破,连张钰也是生死未知。特别是王雪武,几乎是张钰看着他长大的,对其的感情又怎么是别人能比的上呢?
于是着急的问道:“国师能不能算一下,张将军到底吉凶如何,真的殉国了吗?”在他的潜意识里面,还是宁愿张钰殉国,也不愿意他被俘的。姜明闻听此问,苦笑了一声,心道:“你还真的拿我当算命的先生啊?张钰怎么样,史书上就没有什么定论,问我我怎么知道呢?”
但是既然要冒充神棍,也不能明说不知道吧。只能说道:“至少现在无事,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王雪武失望的脸色怎么也掩饰不住。看着他这个样子,姜明心中不忍道:“其实吉人自有天相,也许张将军没有事,也说不定呢。”
明知道是在安慰自己,王雪武还是脸色好看了一些,对姜明感激的笑了笑。
“那就继续我们的话题,这次的钓鱼城我们去还是不去。”说罢,抬头看了大家一眼。几个人都不做声,只有鸿儿朝姜明身边站站,一副你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的样子。
看见大家也陷入了迷茫,为由王雪武站了起来道:“我还是要去钓鱼城,我要去为我爹和张伯伯报仇!”
柳无伤站起来大声说道:“十三少,你疯了?去了不是送死?”
“就是死,我也要死在四川。”王雪武坚定的回答道。“因为那里有我的家,有我父亲和亲人的鲜血。还有他们的梦想,就是把鞑子赶出去,让他们还滚回去草原上放羊。”
姜明一边感慨着王雪武的激昂。一边反思着自己的逃避和懦弱。在一边说道:“我也建议去钓鱼城,但是大家必须要分成两路,因为文天祥文大人那里也需要帮助。”
长吸了一口气道:“这次粤王回归觐见皇太后,大家都知道吧?”看着几个人点头。又接着说:“其实粤王回去不是去觐见皇太后的,是为了继承皇位。因为,景炎皇上快不行了。如果我算的不错,应该就是五月初就要驾崩了。”
这个消息,远远比张钰失踪和重庆城破远远有威慑力,只听见众人齐声吸了一口凉气。都目瞪口呆的望着他。
姜明冲着他们点点头肯定地道:“我说的是真的,如果是我所料不错的话,就是最近的时日,消息可能就会传出来。皇上驾崩,很大程度的会让军心不稳。张大将军收复雷州之大计就未必成功,那么朝廷就极为可能移驾江门崖山,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死地啊。”
“而朝廷不纳文天祥大人,两者不能合兵,而崖山又是险地,那么朝廷危矣,这个就是我所担心的事情,现在说出来大家参详一下,看看我们该何去何从?”
船舱里陷入了一片沉默。众皆不语,都在低头深思着。
看着大家这样,姜明也没有再说什么,吩咐道:“十三少,你先让船家暂时停一下,我们商量后,明天再出发。”
王雪武点头木然的走了出去,一会儿就听见“扑通”的几声水响,船渐渐的在江心停了下来。为了保持大家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思考,姜明让他们各自回自己的船舱,晚饭时再一起商议。
中午吃饭的时候,仍然是鸿儿把饭送了过来,姜明有些惊奇,问道:“怎么,你不用考虑吗?”
鸿儿对他笑了一下,道:“考虑什么,反正我们全真七子为你马首是瞻,你让去那里,我就去哪里吧,师兄他们其实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是想找一个解决之道而已,像我们修道之人,讲究的就是一个正心诚意,少思寡欲。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除了大师兄外,其他人的心思本不重,不过是为国师你留一个思想的空间,我们照做就是。”
姜明一听,心里也是郁闷无比,其实他心里早有计较。本来留下点时间考虑是为了他们几个有个更好的选择,或者去找放弃的理由,谁知道人家连想基本上就没有去想。还是自己比较多心,想到此处,也不禁为古人这种单纯所感动。对比起他的后世,或者近期接触过的朝廷的一些事情,反差令他有些反应不过来,一边是单纯的淡泊,一边是处于危堂之下的相互倾轧。
换做后世的说法,就是“同样都是人,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心里也是觉得有些不安,但是这种风气也是要不得,乱世中,这种淡泊往往也就代表了一种放弃。还是多一些十三少这样的人比较好一些,心下想定。晚上商议的时间还是要逼逼这些人,要说出自己的主见才行。否则只是变成一味听话的应声虫,哪能独挡一面呢?
于是也不再问。邀请鸿儿坐下一起开始吃饭,闲聊一下。鸿儿也早就习惯了姜明这种随意,也没有推辞,两个人就在舱里吃饭,顺便姜明随意的问一下关于全真教的事情。
刚吃没有多久,突然鸿儿站了起来,姜明吃了一惊,问什么事情,鸿儿把手放在嘴边“嘘”了一声。道:“有喊杀的声音,在岸上。”说罢,放下碗筷,就跑了出去,姜明见状,也只好跟着走了出去。
第一第五章 巧遇,张钰
巧合是一种命运,但是命运绝对不是一种巧合———废话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
除了舱门,才发现自己的反应还是太慢了一些,除了鸿儿之外,其他六人都已经到了甲板之上。正在举手额前向北岸边瞭望。
还是王雪武的眼力好,脸色变了一下,轻呼一声:“是元兵。”姜明集中精神往众人所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烟尘滚滚,好似一阵狂风席卷过来。看不清有多少人马。但是以姜明那点本事,也看不出来什么。
只好问道:“十三少,你能判断出什么不能?”姜明也习惯了跟着全真七子一起喊“十三少”了,之所以问他,因为据姜明了解,全真七子也就他和王阿强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和元军正面交过锋。
闻听姜明问起,王雪武皱着眉头仔细分辨着,头也没有回的答道:“国师,据我判断他们正在追赶什么人,因为有几匹马和他们拉的距离比较远,应该不是他们的将领。而这队骑兵不过百人之数,烟尘大,是我们离的还很远,再近一些,我就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大概人数了。”
姜明将信将疑的看着远方,却是什么也看不出来。过一会,王阿强在那里也喊道:“十三少说的很对,敌骑不过百数,正在追赶几个人,正在往江边赶来,不是蒙古兵,应该是我大宋的叛军或者是我们大宋自己的骑兵。”
姜明更是惊奇的看了王阿强一眼,问道:“何以见得?”
王阿强也是头也不回的答道:“因为他们骑的是滇马,这种马体态结实。四腿短小,结构匀称。以驮载能力持久见称,以耐力为特点,适合长时间的行军或者山地奔驰,却不太适合快速追击。”
一听这个王阿强对马还是很有研究的,姜明不由的也想卖弄一下,道:“不是听说蒙古马也是体态较小啊?”
这边王雪武接道:“国师有所不知道,蒙古马虽然也是体格不大,也是耐力见长。远望和滇马差不多,但是蒙古马的冲刺能力很强,要是换成蒙古马的话,估计前面的人已经跑不掉了。”
几个人在一边说着。鸿儿急道:“那救不救他们啊?”公子鹰在旁边说道:“是敌是友还分不清。况且就我们几个。去和骑兵打。怎么救啊。”
姜明这会一直没有说话。慢慢地看着驰来地人马。姜明地眼睛渐渐地眯了起来。随着前面几个人慢慢地靠近。姜明突然喊了一声:“大家快放小船。救他们?”
全真七子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不过还是下去照办了。由王雪武带队。鸿儿没有去。还是留在了姜明身边。问道:“为什么突然要救他们啊?”
姜明没有直接回答。把手朝岸边指了指。道:“你看看。前面那个是谁?”
鸿儿转过头去。努力地看着。过了不大一会。突然也惊呼起来:“是郑大哥?”忘情之下。抓住姜明地胳膊晃来晃去。一阵熟悉地幽香又传到了姜明地鼻孔里。感觉到抓住自己胳膊地手。如温玉一样柔软。不由地生出一种想把她握在手心地感觉。但是努力地忍住了。把注意力又投向了岸边。
此刻。姜明所看到地郑虎臣等人已经到了岸边。所骑之马面对滔滔地江水。再也不往前行半步。只是在原地嘶鸣着。忍受着主人地一鞭接着一鞭地击打。只是喷着响鼻。原地踏步着。
正是无计可施,后面追兵将至的时候,只听见江中有人大叫道:“弃马下水。我们是来救你的。”
郑虎臣一愣,只顾逃跑,还真的没有注意到江中来人,但是也顾不得分辨来人为什么要救自己,马上很决断的把一半百老者扶下马。对旁边几人喊道:“下马!入水!”,旁边有人大声提醒道:“此些人等来意不明,我们还不如乘马往下游而去,或许可以摆脱追兵。”
“那里来的及,看来人喊着要我们下水,且不管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