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医-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文浩情急之下,脱口一串现代医学术语,听得钱不收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更不知从何应答。
杜文浩发现了,却已经来不及补救,眼见钱不收大刺刺的样子,心头更是火大,索性说个够:“二奶奶现在已经厥脱,昏迷不醒,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感染性休克!你不抗休克抢救,反倒去用什么大黄、黄连、黄芩三黄汤搞什么泻心火,你当真以为拉肚子就能把她体内的病毒都拉干净?就能把她拉活了?还三黄汤呢?简直就是个荒唐!真庸医害人!”
钱不收一张老脸又红又白,被杜文浩气得说话都有些哆嗦了,伸出颤抖的手指着杜文浩:“你……你……,你既然指责老朽是庸医?好!好!你来!你来治!你要是治好了二奶奶,老朽……,老朽……,老朽拜你为师!”
杜文浩身边的雪霏儿俏脸一扬:“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那好,杜郎中,你就治给他看!让他看看你的本事!”
钱不收气得手脚发颤,使劲咽了声口水,这才把气理顺了些:“好!你治!只不过,话可说到前头,要是治不好,老朽可要告你个污人清白!咱们可得到衙门理论去!”
杜文浩冷笑:“这么凶啊?欺负我外乡人吗?”
雪霏儿道:“就是!你别拿这话来吓唬人!”
“不是欺负你,只是要弄个明白!你既然指责老朽是庸医,老朽就是要知县大老爷断一断,到底谁才是庸医!”
雪霏儿哼了一个:“这是不是庸医县太老爷如何说了算?那得看是否治好病,治不好二奶奶的病的认,才是庸医!”
钱不收气得吹胡子:“好!好!我是庸医,你们是神医,那你们治啊!我倒想看看,杜先生这神医如何治好二奶奶的病!行了,不说治好病了,二奶奶现在晕厥了,你能把她救醒,就算有本事!”
雪霏儿问:“救醒了你就拜师?”
“哼,要相当老朽的师父,得看有没有真本事!”
“你前面已经说了,杜郎中治好二奶奶的病,你就拜他为师的,说话算数,可不许赖皮!”
“当然算数,别耍嘴皮子了,别当真是走江湖耍把式的,只练嘴皮子吧?”
杜文浩横了他一眼,二话不说,取过药箱,从里面取出金针盒子,打开,拿起一枚金针,沉声道:“把二奶奶被子掀开!”
丫鬟瞧了庞县尉一眼,见庞县尉微微点头,这才赶紧将被子掀开了。杜文浩运针如飞,刺入二奶奶素髎、水沟、内关等处穴道,用平补平泄手法连续捻转、提插,稍作间歇,又继续运针,随后留针,取出艾卷点燃,在关元、膻中、百会、气海等穴用雀啄法薰灸。
钱不收见杜文浩针灸手法娴熟,且有的手法颇为新颖,取穴精准,暗暗称奇,稍稍收了一些小觑之念,静观其变。
不一会,二奶奶玉儿呼吸逐渐平缓,嘤咛一声醒转过来,瞧了瞧庞县尉,嘴唇蠕动,轻轻唤了声:“老爷……!”
“玉儿!你醒了!太好了,咱家来了个名医,一定能救你的命的!”庞母等人也惊喜地围拢了过来。
雪霏儿更是大喜,指着钱不收道:“哎!钱神医,杜郎中把二奶奶救醒了,快磕头拜师啊!”
钱不收哼了一声:“这也叫救醒?只不过是金针刺穴,暂时回阳而已,转眼又会昏厥!”
果然,玉儿只唤了那一句,又两眼发直,神智昏迷,呼吸又渐渐急促了。
雪霏儿顿时傻眼了。钱不收讥笑道:“怎么样?还吹不吹牛了?”
杜文浩淡淡一笑:“二奶奶病情如此危重,如果光靠针灸就能治好,就不是神医,而是神仙了!”
“你继续治啊!县尉大人不是让你治了吗?”
杜文浩轻轻摇头:“病情耽误太久,难以救治了!”
钱不收眼睛一瞪:“你这还是在指责老朽耽误了二奶奶的救治?好好!走!咱们衙门说理去!”伸手就要来拉杜文浩。
“且慢!”庞县尉一摆手,他眼看昏迷不醒的爱妾在杜文浩施过针灸之后,竟然醒转,还能说上一句话,这铃医显然不是靠嘴皮子的一般江湖郎中,或许真能救回爱妾一条性命,忙上前两步,对杜文浩深深一礼:“大夫,请问我玉儿到底得的什么病啊?”
“二奶奶的病名叫‘走黄’,乃是腿上疖疮火毒炽盛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控制毒势,又过早切开引流,造成毒邪扩散,不仅如此,还用了艾灸收口,更增火毒,以至于疖毒走散,毒入血液,毒攻肺腑,危在旦夕!”
钱不收嗤的一声冷笑:“‘走黄?’哪本医书上记载的病症啊?真是危言耸听!”
杜文浩又是一愣,奇怪地上下打量了一下钱不收:“你不知道‘走黄’这病?”
“哼!你信口胡诌的病,谁会知道!”
中医所称“走黄”,就是现代医学的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其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中毒的症状,可分为败血症和脓血症,以败血症为常见,所以一般统称为败血症。这是一种常见病,这钱不收既然号称神医,怎么会这么常见的病都不知道呢?
略一凝神,立即明白了,这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而我国古代对败血症的认识最早始于明朝,在此之前的宋朝大夫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疾病。所以,钱不收以及府城的名医们对此病都还茫然不知。
杜文浩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医科大学毕业生,自幼跟随伯父学习中医,已得伯父中医真传。又经过五年正规医科大学学习,此刻他肚子里掌握的,不仅包括了这钱神医所在北宋以前的经典方剂和诊治秘技,更掌握了宋朝大夫们不可能知道的,从北宋到现代社会这将近一千年的中医经验,尤其近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知识,所以,论临床辨证论治,杜文浩受经验所限可能不如钱神医这些名医,但论中医学知识渊博广度,杜文浩可比这位一千年前的宋朝医生懂得多得多了。
庞县尉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似乎对这病症颇有研究,顿时有了信心,忙拱手深深一礼:“杜大夫,还请救我玉儿一救!”
杜文浩沉吟不答,二奶奶得的是败血症,这种病属于外科危重疾病,来势急,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四十,而数种细菌引起的复数菌性败血症的预后更差,死亡率可达百分之七八十,现在不清楚二奶奶的败血症致病病菌,也无法进行检验,就更难对症下药,尤其是在医疗条件很差的古代,胜算更少,所以犹豫不决。
老太太庞母紧紧抓住杜文浩的手,转身对奶娘哆嗦着叫道:“快……,快抱小少爷……,抱小少爷给大夫磕头!求大夫……,求大夫救他娘!”
第11章 医者父母心
奶妈急忙抱着婴儿过来就要下跪,慌得杜文浩忙不迭伸手搀扶:“这可使不得!”
雪霏儿也忙过来扶住奶妈,对老太太道:“老太太,杜大夫心肠可好了,不用这样他也会答应的,昨晚上,我们客栈有个孩子屁股上生了个大毒疮,他们没钱请大夫,杜大夫主动帮忙,治好了孩子的毒疮,分文不要!”
“八吊?”庞母侧着耳朵还是听拧了,“行!只要治好了玉儿,别说八吊钱,就是八贯,八十两银子,都行!”
雪霏儿道:“老祖宗,不是八吊!是不要钱!放心吧,他会救二奶奶的,他心眼好!”
“新棉袄?大夫要新棉袄做什么?这离腊月还有不少日子哩。还是先救玉儿,救了玉儿,老身给他银两买去!”
庞县尉知道母亲耳朵背,杂七杂八说不清,情况紧急,可顾不得扯这些,忙拱手对杜文浩道:“杜大夫,请你……,不,求你救救我玉儿!救救她!你要多少报酬本官都答应你!”
杜文浩叹了口气:“县尉大人,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我见死不救,实在是二奶奶病情过得太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现在已经病入膏肓,若要抢救,成功率可能很小,很有可能救不回二奶奶的命。而且,钱神医一直威胁要到衙门告我,我一个外乡人,可惹不起他这地头蛇啊。”
钱不收气的白胡子直抖:“谁是地头蛇?你可得说清楚了!要不然咱们衙门说理去!”
庞县尉转头对钱不收道:“钱神医,刚才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夫之间相互不服气那是常有之事,点评别的大夫用药之道,那也算不得污人清白,所以,你就不要为难杜大夫了。”
县尉发话,钱不收只得拱手道:“是!”
庞县尉转头望了一眼牛车上躺着的两眼发直,呼吸越来越微弱的爱妾,凄然道:“我知道,玉儿的命本就到了没救的境况了,杜大夫,你尽管放心救治,就算治不好,我也绝不会怪罪于你的。若能救活,我一定重重酬谢。”
“大人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本应该恭敬不如从命的。只是,二奶奶的病的确已经……”
神医钱不收冷哼道:“光说不练嘴把式!说了那么多漂亮话,这会子又想当缩头乌龟?”
杜文浩斜了他一眼:“钱神医,打断别人的话很不礼貌的,你师父当年没教过你吗?”
钱不收背着双手,头一仰,朗声道:“先师当年教导我说,‘医乃仁术’,又道‘医者父母心’,请问尊师没有这样教过你吗?杜先生,你一个劲在这里耍嘴皮子,能出手救治却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死去,这等行径,只怕也违反尊师的教诲吧?就算尊师没有这样教导你,却也会良心不安的吧?”
杜文浩好生瞧了他一眼,心想这老小子这番话倒也没错,他们这时代不会治疗这种病,既然自己知道如何治疗,就该出手救治,不能前怕豺狼后怕虎的考虑别的事情,救人要紧,只要有一份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的努力。反正自己也没什么名气,就算治死了,也对名誉没有什么大的损害,大不了换个地方行医就是。
想到这里,杜文浩对庞县尉抱拳道:“既然县尉大人信得过杜某,杜某就斗胆给二奶奶治治。”
庞县尉大喜,深深一礼道:“多谢杜大夫!”
刘氏拉着庞母连声道:“娘,杜大夫答应救玉儿了!”
这句话庞母听清了,哆嗦着道:“好好!赶紧的啊!救回我玉儿姓名,我给你八吊钱买新棉袄!”
杜文浩笑了笑:“多谢!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要救二奶奶,恐怕至少要十天半个月的,所以,希望能将二奶奶送到我们‘五味堂’对面霏儿他们的恒祥客栈里,找间客房住下,离我住的地方近,我好随时更换用药。”
“好!一切听从杜大夫安排,请杜大夫尽快施救吧!”
杜文浩心里盘算,现在没办法检测二奶奶败血症是什么病菌引起,无法对症下药,只能把所有具有抗菌消炎的中药一起投入,大剂量下药,赌赌运气了,好在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中药大多是广谱抗菌的,虽然疗效远远比不上合成的西药抗菌效果,又缺乏静脉给药的药物和输液器材,只能口服,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却也聊胜于无。不过当下必须先抗休克,把人的命先保住了,然后才能用药。
他暗自一咬牙,取过自己的药箱,取出几枚三棱金针,掀开被子,在玉儿少商、中冲、曲池、委中等穴刺入,宣泄血毒。
血毒泻出,玉儿急促的喘息稍稍平缓一些了。
杜文浩道:“府上最好可有极品高丽参?”
庞县尉摇摇头:“有红参,行吗?”
“也行,取三钱红参,加北芪十二钱,糯稻根七钱,煅牡蛎十钱,炖两刻钟端来给二奶奶呷服,要快!吊命用的!”
在庞母连声催促中,一个丫鬟急匆匆跑去准备。
杜文浩取过纸笔,歪歪扭扭写了一个方子:“照方抓药,马上煎熬。”
钱不收很是好奇,伸手要来取,杜文浩把单子收回,淡淡一笑:“钱神医,这药方是不传之秘,你要借阅,恐怕不方便吧。”将方子递给了雪霏儿。
钱不收很是尴尬,古代医术大部分都是家传,一些郎中就是靠某个治疗某种疾病的神奇药方而成为一代名医,这样的方子是不外传的。古代医书很多药方都是收集而来,这些收集的药方都已经广为人知不足珍藏了的,真正的秘方,是不会那么大方地告诉别人的。例如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走遍天下,到处收集秘方,很多秘方都是他帮别人治病换来的,但他也是一直到他临终前才将该书交付刊印,死后由他儿子刊出,这当然主要是因为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其中恐怕也有珍藏秘方舍不得拿出来的原因。如果杜文浩能治愈这钱不收师徒都束手无策的病人,那这药方可就成了宝贝了。
雪霏儿见杜文浩如此信任她,竟然将这样宝贝的药方交给自己,答应了一声接了过来转身就要跑。
杜文浩又道:“等等,我还没说完呢,叫你爹在准备一间上房给二奶奶住,要收拾干净。让闲人回避。”
“好的!”
雪霏儿正要走,县尉庞县尉叫道:“骑马!骑马去!”
有奴仆赶紧牵来一匹快马,雪霏儿飞身上马,对杜文浩道:“杜大夫,放心!这药方我绝对替你保管好,拣完药我就收回来还给你。”说罢跑出了院子,纵马飞驰而去。
杜文浩又煞有介事神秘兮兮地对庞县尉道:“还需要一味药引子。这药引子有些麻烦。”
庞县尉忙道:“需要什么药引子?就是天上星星,我也想法摘下来!”
“到不用那么费事,二奶奶这病是火毒攻心,必须败火,所以,这药引子嘛,就是经过三个冬天霜雪冰冻过小松树苗的嫩枝,用冰凉的井水浸泡三炷香后,用浸泡过的井水少许作药引子,合药一起服下,用剩下的给奶奶擦拭全身。”
“三个冬天冰霜的嫩松枝?”
“是,不能多不能少,只能三个冬天的!合上中下三焦之意,否则就不灵了。”
古人非常讲究药引子的功效,这带有一种巫医的味道在里面,尤其是疑难杂症,药引子就更是稀奇古怪,所以庞县尉听了连连点点头,忙家仆通知县衙的捕快、衙役们一起帮着到城外寻找三年前生长起来的嫩松树。一定要有确切证据证明的确是经过三个冬天霜雪的松树才行。
接着,杜文浩重新对二奶奶大腿上的疔疮进行了消炎处理,包扎好后,煎熬的极品红参汤端来了。
可是,二奶奶牙关紧咬,已经不能自己喝药了。只好强灌,古代有专门应付这种情况的灌药工具。而杜文浩的药箱里就有这种灌药器。
将红参汤倒入灌壶中,撬开牙关,将长长的壶嘴伸入直到喉咙处,慢慢往里灌。
这一大碗老山参汤灌进去,二奶奶虽然依旧人事不知,但呼吸又平稳了一些,脸色也稍好看了。杜文浩搭脉之后,发现二奶奶病情稍稍脱离险境,这才微微放心。
随即,一大伙人簇拥着驱车运送二奶奶玉儿前往“五味堂”。
第12章 脖子抽筋
来到五味堂,小心地将二奶奶搬运到了楼上上房里,这时,外出寻找药引子的捕快们也大汗淋漓地骑着快马赶回来了,带来了一束小松枝,说是城外飞灵寺取来的,是飞灵寺的和尚们三年在寺庙院子里亲自栽种的,全寺和尚都可以作证。
杜文浩亲自摘下将这小松树的嫩枝尖,早有丫鬟提来了一大木桶的清凉井水,倒在一个铜盆里,将嫩树枝放进井水里,前面摆了个香案,插上三炷香。
三炷香染完了,雪霏儿和林青黛也在五味堂将汤药熬好了,送到了楼上。
杜文浩将放了松枝药引子的井水到了一点在药里,等汤药稍凉之后,亲自用灌壶将药汤灌进了二奶奶玉儿的肚子里。
这道药是关键,有没有效果,全看这道药了。
喂了汤药,玉儿闭上了眼睛,胸脯不停起伏,呼吸短促,依旧全身滚烫,众人都心焦不已。
杜文浩不想在这苦等,对雪霏儿道:“我回堂里坐堂问诊去了,你留在这里,二奶奶有什么情况,随时报告给我,我先前开的那剂药是一天的剂量服用的,白天四次,晚上两次,每次都是一大碗。定时灌药。”
神医钱不收一直跟到这里,冷眼旁观杜文浩用药抢救。听了这话,冷笑道:“一天六次?剂量太大了,奶奶身子骨会受不了的吧?”
中药一般都是一天两服,早晚各一次,药力太过峻猛的,还需要分几次服,每次一小点。象杜文浩这样一天六服,每次一大碗的,还真是没听说过。
杜文浩淡淡一笑:“我如何用药,钱神医就不必操心了。”
“我只是担心二奶奶金枝玉叶的身子让你胡乱糟蹋!古往今来,也没听过这么服药的!也没这个医理!”
听了这话,庞县尉也面现犹豫之色。
杜文浩冷笑:“是吗?那斗胆问一句,神医您既然如此通晓医理,怎么就没治好奶奶的病呢?”
钱不收顿时张口结舌,眼中满是怒色:“阁下难道就能吗?”
“你认为呢?”杜文浩当然不会自己给自己下套,这种病死亡率太高,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到时候治不好可下不了台。所以答非所问地反问了一句。
“我认为?嘿嘿,我钱不收预言过不了今晚的病人,你别说治好,就算能拖到明日天亮还活着,就算你的本事!”
雪霏儿俏脸一般:“钱神医,看这意思,你希望二奶奶早点死了?”
钱不收一愣,神情颇为尴尬,瞧了庞县尉一眼,见他脸色很难看,更是惶恐,哼了一声:“你不要曲解人意血口喷人,老朽……”
庞县尉皱眉喝道:“行了,不必说了,一切按照杜大夫意思办!钱神医,你旅途劳顿,就请先回去歇息吧。”
钱不收不敢再说,忙拱手道:“是!那鄙人告辞了。”叹了口气,摇摇头,背着手踱着方步走了。
等他走了之后,杜文浩说道:“县尉大人,二奶奶能否挺到明天天亮,就看我这付药,若明日天亮,二奶奶还活着,托人来对面五味堂叫我一声,我再来接着诊治。若是不能……,唉!只能说二奶奶命贵,汤药无效,那是老天爷要收她去了。”
庞县尉黯然点头,坐在床边,刘氏和几个女儿都轻声哭了起来。
杜文浩拱拱手,出门下楼回到五味堂。
堂里一个病人都没有,林青黛正在门口张望,见到杜文浩进来,忙迎上来说道:“你回来了?县尉大人的二奶奶病情怎么样了?”
“唉,时间耽误太久,危在旦夕,那钱不收说活不过今天晚上,我开了一剂药,不知能否从阎王老子那里抢回一条命来。”
“钱不收都说不治的病人,那恐怕就真的不治了。”
“是啊,只能是死马当成火马医了。”
杜文浩背着手进了堂里,林青黛却心乱如麻,杜文浩是她新聘五味堂坐堂大夫,虽然是暂时的,但还是会影响到五味堂的声誉的。如果二奶奶的病治好了,当然五味堂可以借此一举成名,走出困境,但要是治不好,对他这走江湖的铃医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也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反正他也是临时的,但对五味堂,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其实,杜文浩也一点不轻松,但不得不在脸上显出轻松自如胸有成竹的样子。倒了一碗白开水,坐在长桌案前,望着大门外来来往往的行人,静等着病人来就医。
苦等良久,却一个病人都没来。
林青黛叹了一口气:“你们看着,我回房歇息一会。”说罢,转身进后院去了。
等林掌柜走了之后,拣药伙计吴聪从柜台钻出来,走到店门口,瞧了一眼人来人往的街道,叹了口气:“唉,咱们开药铺的,没法跟其他商铺比。”
傻胖也从柜台出来,走到门口,把胖乎乎的脑袋探出去张望了一下,问道:“为什么?”
“别的商铺可以吆喝请客人来,咱们呢?能在门口吆喝请人来买药吗?不是招人大耳刮子抽嘛,笨啊你。”
傻胖乐呵呵道:“那是!”
吴聪斜了傻胖一眼:“别笑了,笑啥呢?药铺伙计是不能乱笑的,知道不?”
“那又是为啥?”
“废话,这还问?来瞧病拣药的,都是忧心忡忡的,见你傻乎乎乐得挺开心,谁高兴啊?人家病了你高兴还是怎么的?不较真的心里也不会痛快,以后就不愿意来了,要是遇到较真的,还不不大耳刮抽你!”
傻胖仿佛已经挨了一巴掌似的,捂着脸赶紧把笑容收敛了:“不……不让笑啊?我这天生一张笑脸,要我板着脸,这可……”
“没人不让你笑!我是说,遇到病人来了,尤其是悲悲切切那种,你当然不能傻乐了,可也不用板着脸,亲切一点,和蔼一点,关心一点,让病人感到温暖,明白不?”
“这我行!”傻胖乐呵呵道。
小丫鬟英子从后院进来,见他们两在门口聊天,哼了一声道:“你们俩不呆在柜台里等着拣药,在门口张望什么?当心我告诉夫人,可没你们好果子吃!”
吴聪笑道:“别价,英子,这都等了老半天,一个病人都没来,站在柜台里打瞌睡,这才出来走走,活动活动腿脚。”
“是吗?堂规说得很清楚,拣药的伙计只能在柜台里静候,无论有没有客人。既然你们想活动腿脚,在柜台里呆不住跑出来瞎溜,我这就告诉夫人去,让你们卷铺盖走人,那时候就可以随便活动腿脚了!”
“别别!姑奶奶,我们怕了你了,这就回柜台呆着去。”
吴聪小耗子一般钻进了柜台里,傻胖也屁颠屁颠跟着费力地钻进了柜台。
吴聪双手托腮站在柜台后面,苦着脸道:“英子,这下总可以了吧。”
“哼,这还差不多,告诉你们,夫人说了,越是没客人的时候,就越要注意规矩,这时候才是考验人是真守规矩还是假守规矩。平时不注意,到时乱分寸,咱们开药铺最讲究的就是这个。你们看人家杜大夫,这好半天没病人来,人家依然老老实实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