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臣-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学到的权谋韬略之术可不是听过就忘,虽然不敢说已经融会贯通,但以朱厚对张信地了解,只要稍微一想就明白张信的心思,感到生气的同时,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也悄悄放松下来。
    “明日孤要见到你。”朱厚生硬的抛出这句话,然后对蒋妃说道:“母亲,夜色已深,该回去休息了。”
    蒋妃心中也有些诧异张信地举动,但她也清楚张信的才学,非常赞成朱厚的决定,所以并没有发表自己地意见,听到朱厚的说话后轻轻点头,在众人的恭送声中与朱厚一同回内宅暖春阁。
    “儿,这张信为什么不愿意进京?”这一路来蒋妃左思右想,不明白张信的想到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说上次留在王府任职不上进京参加会试,为了绿绮这个理由还可以理解,但现在光明的前程就摆在面前,张信怎么可以不为所动?
    要说张信淡泊名利、清静无为那是个笑话,蒋妃心里非常清楚,这一年来张信私底下的小动作连续不断,从张信送给绿绮的礼物可以知道,但在蒋妃这个年龄,已经深深明白什么叫水至清无鱼的道理,况且张信所有的行为还在她地容忍范畴之内,蒋妃根本不会在意这点小事,同时觉得张信有这个私心反而是好事,这样容易控制。
    “还不是胸无大志、贪图安逸。”朱厚微微笑道,丝毫没有刚才怒气冲冲地神情,机变之术已有几分火候,话虽这样说但朱厚心中却暗暗一凛,难道此次进京有变故不成?不然张信怎么不愿意去。
    “儿说的是,这张信虽然才华横溢,但就是有些懒散,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似地。”蒋妃虽然在报怨,但脸上却浮现出笑容。
    “母亲放心。儿明白您的意思。”朱厚笑道。
    “其实我也猜测出几分张信的意思,他是在害怕。”蒋妃悄悄的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发现他没有半点异常,心里暗暗叹气之余也感到非常欣喜,接着说下去道:“害怕不能胜任朝廷官职。”
    “母亲尽管安心,只要肯学习,一切都不成问题。”朱厚自信的说道。
    “儿明白这点就好。”蒋妃欣慰地笑道。
    翌日清晨,兴王府热闹非常,迎驾队伍到达王府后,袁宗皋准备好香案与声乐。由大学士梁储当众宣读正德皇帝遗旨,在场的众人纷纷跪下聆听早已知晓的内容,仪式完成之后,迎驾礼官并没有耽搁,送朱厚上了车驾之后,匆匆离去,起程进京的时候,张信无奈的向王府众人挥手告别。特别是向绿绮报以歉意的目光,之后也不敢怠慢,紧随车驾之后。
    从湖广安陆到京城路途遥远,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梁储在请示过朱厚之后,直接下令车驾立即日夜兼程赶路起来,朝京城方向快速前进,不停的拒绝途中权贵官员们的拜访与礼物,终于在四月二十二日到达京城。
    因为急于赶路,朱厚与前来迎驾的大臣们没有说上几句话。而大臣们对朱厚的印象却非常好,因为这一路来地辛苦连车驾里的护卫也有些吃不消,但朱厚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怎么劳累还保持着王家的气度,这让他们越发佩服朱厚耐力了得的时候。也认为这位兴献王世子继承皇位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启禀殿下,已经到达京城外,请殿下做好进城的准备。”礼部尚书毛澄恭敬的朝车驾内的朱厚行礼说道。
    “孤知道了。有劳毛尚书提醒。”朱厚忍住心中地激动,用语气淡淡的说道。
    而此时宫中,皇太后张氏与众多朝廷大臣正在商议该如何迎接朱厚的到来。
    “臣认为,可请世子殿下由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然后再择日登极。”礼部员外郎杨应奎提议道,这个提议深符众位大臣们的心意,纷纷表示赞成,见群臣都同意皇太后张氏当然也没有任何的意见,马上传下旨意。没过多长时间。朱厚就收到这个消息。
    “请殿下起驾。”礼官们纷纷俯首说道,当迎驾的队伍都认为辛苦奔波这么久。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然后待新君继位等着领赏的时候,朱厚却有着不同的意见,熟知朝廷礼仪的朱厚,明白从东安门入内意味着什么,那可是标准的皇太子即位地礼仪,朱厚心中一动,对身旁的袁宗皋说道:“遗诏是让孤来做皇帝的,不是来做皇子的,如果礼部这样安排,孤绝不答应。”
    “殿下,群臣已经在宫中恭候,请殿下起驾。”毛澄见朱厚这边还没有动静,不由前来一探究竟。
    “毛尚书,先帝遗诏,命孤进京嗣皇帝位,为何要从东安门进城?”朱厚冷冰冰的询问道,这话让毛澄有些措手不及,因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现在听朱厚这一问,让他不知道如何回复。
    含糊其辞片刻之后,毛澄也没有办法,只有向宫中请示,听到毛澄地禀报,朝中大臣不由面面相觑起来,在他们心中已经认为朱厚由东安门进,以皇太子之礼即位,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怎么可能更改。
    “太后旨意已定,不容更改,让礼部官员出城好声劝导兴献王世子殿下。”杨廷和轻描淡写的指示道。
    “按杨大人地意思行事。”皇太后张氏吩咐道,脸上充满淡淡的愁容,自己的儿子刚刚去世,她也没有这么多心思理会这些琐事。
    几个礼部官员依令而去,与城外的官员们汇合在一起,纷纷引经论典,旁征博引,唾沫横飞,但是朱厚始终不为所动,认准遗诏的那一句话,进京嗣皇帝位,而不是进京嗣皇太子位,死也不愿意听从礼部的安排。
    僵持许久之后,礼部官员们也只有回去复命,再次请示太后决断,朝中臣子们纷纷议论起来,商议半天还没有一个结果,主要是城外的那位身份不同常人,是他们日后的君主,只能以礼而待,既然对方已经认准这个理,群臣也只能无可奈何。
    “杨大人,您到是说句话啊,眼下该如何行事?”朝中官员看到自己等人在争论不休的时候,内阁首辅大臣却毫无动静,情急之下只好贸然出言说道。
    “事已至此,那就依兴献王世子殿下之意吧。”杨廷和毫不在意地说道,在他心里认为朱厚此举,不过是小孩心性罢了,想在众臣面前表现自己,这可以理解。
    “臣等附议。”见百官之首同意这事,朝臣们纷纷赞成起来。
    “那就开始劝进之礼吧。”皇太后看到群臣没有异议,也乐得轻松,随即传下懿旨。
    劝进仪式开始,旨意传到朱厚那,朱厚也不再像以往地即位程序那样辞让再三,而是立即受笺,是日中午由大明门入,遣官告宗庙社稷,谒大行正德皇帝几筵,朝见太后、正德皇后,御奉天殿,即皇帝位,然后接受百官的朝拜,驳回由朝臣拟定地年号,自主的写上嘉靖二字,宣布明年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献策
     更新时间:2009…6…19 11:39:07 本章字数:6021
    离朱厚登基已经过去六天了,崔文与黄锦已经随新君进宫服侍,袁宗皋被赐封为吏部侍郎一职,陆松父子与其他护卫已安排到锦衣卫镇抚司内工作,而张信与其他几位仆役被安置在京城某个驿站内居住,一连几天没有人理睬他们,可能是因为进京的时候,朱厚还在生张信的气,一路上根本没有心情理会他,所以礼官们对张信也没有在意,就把他当成普通仆役随意安置。
    “张典簿,我们以后该怎么办?”几个王府仆役感到很迷茫,被人闲置几天谁的心里也不好受,经过商量之后一起来找张信,想知道以后的情况。
    “放心,过几天皇上一定会记起我们的。”张信安慰说道,心里却非常的后悔,早知道那时不应该多嘴,好好的进京享福就可以了,现在沦落到这个地步,张信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啊,难得真的惹皇帝生气了。
    “皇上政务繁忙,若是一时之间没有想到我们,那我们该怎么办?”仆役之中也会有见过面世的人,而且十分有自知之明,所以忧虑的说道。
    “放心,怎么说我们也是兴王府的旧人,礼部肯定会妥善安置我们的,况且还有袁长史呢,他老人家总会记得我们吧。”张信虽然懊悔,但却没有失去信心,如果朱厚真的不来找自己,那说明自己在兴王府的两年是白待了,还不如就此去找沈园,然后一起回湖广做自己的大商人。
    “张典簿说的是。”仆役们想想觉得也是,纷纷欣喜而去。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朱厚现在感到非常的气愤,登基为帝时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即位来的六天,朱厚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扯线木偶一样,什么事情全由朝臣做主,自己只负责用印盖章。这种被人忽视的感觉让朱厚心里十分不舒服。
    特别是在今天,朱厚向朝臣提出要给兴王与王妃上尊号。但得到的结果却让朱厚怒火中烧,按照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的意思,朱厚自己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对兴王和兴王妃一律自称侄皇帝。同时建议把益王地第二子朱厚炫,继兴献王后,袭封为兴王。
    这样的安排,就等于将兴王惟一地儿子朱厚过继给孝宗为子,而正式成为正德皇帝的弟弟,以继承皇位。再将益王的儿子朱厚炫过继给兴王继承兴王位,听到这个安排,朱厚当时地差点就与朝臣翻脸。但多年的王家礼仪教育让朱厚强行克制着心中的怒火,只有淡淡地吩咐道:“事体重大,再讨论说来听。”说完退朝而去。“黄锦,他们居然让朕更易父母,真是太过份了。”朱厚脸色极差,语气十分恶劣,非常不满意今天朝臣的提议。
    “皇上息怒。”黄锦侍在一旁惴惴不安的劝慰,却不敢对朝臣有任何评论,黄锦记得非常清楚。刚进宫的那一天。礼部官员就对他和崔文提出警告,进宫后只有尽心服侍皇帝。其余关于朝政的事情一律不许干涉,不然刘瑾就是他们的先例。
    “黄锦,你说朕该如何应对?”朱厚感到非常地茫然,整个宫中也只有黄锦是自己的人,其他宫女太监都让朱厚非常疑心,不敢信任他们。
    “奴婢不知,请皇上恕罪。”黄锦脸色顿时白了,连忙跪下说道,心有余悸的警告还未从黄锦心中淡化,现在朱厚这一问,黄锦如何敢胡言乱语,况且以他现在地见识,还真没有办法应对这种问题。
    “起来吧。”朱厚淡淡吩咐道,心里也懊悔怎么会询问黄锦这种问题,前朝刘瑾之祸自己应该牢记于心的。
    “谢皇上。”黄锦小心翼翼的起来,偷望了朱厚一眼,然后轻轻提醒说道:“皇上,奴婢虽然不知,但袁大人应该明白如何处理吧。”
    “袁宗皋,他也没有办法。”朱厚无奈说道,在太和殿议事的事情,根本没有袁宗皋说话的余地,无论是威望和资历袁宗皋都没法和内阁大臣们相提并论,更加不用说要出来反驳大臣们的意见了。
    “袁大人不行,不是还有张……典簿吗?”黄锦语气轻微的说道,说完之后忙垂头看地,心中惶恐不安起来,谁知道皇上现在是什么心思,一路上都没有理会张信,难道他真的生气了,不想再见到张信?其实黄锦也不想提张信的,但想起张信在王府时对自己地照顾,以及提议自己随皇上进宫,黄锦觉得自己应该回报他。
    “黄锦,宣他来见朕。”
    听黄锦提及张信,朱厚心中有股说不出地滋味来,在他心里终于有个难解的心结,但想起张信在兴王府两年来地所作所为,朱厚决定把张信找来,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
    “皇上,奴婢不知张典簿在何处。”黄锦心中一喜,但马上迟疑起来,进宫之后根本不知道宫外的事情,张信现在身在何处,黄锦还真不清楚。
    “去袁大人那,他肯定知道。”朱厚随意说道。
    而事情却出乎朱厚的意料,黄锦从袁宗皋那回来后,却没有张信的消息,这几天袁宗皋忙着接任吏部职务事情,也没有时间处理其他事情,所以没有留意张信的去向。
    “皇上,陆千户也不知道张典簿的下落。”再转一圈后,黄锦回宫复命道。
    “给朕去找。”朱厚真的生气了,热血上升到脸部,显得非常激动。
    “启禀皇上,据奴婢的猜测,张典簿的下落应该要去询问礼部的官员。”黄锦俯首听命后,向朱厚说出自己的猜测,与其漫无目的的找,还不如锁定一个目标。
    “什么意思。”朱厚冷静下来,淡淡的问道。
    “与皇上一起进京地尚有几名仆役。是由礼部安排他们去向的,张典簿应该也在其中。”黄锦小心汇报道。但也不怎么肯定。
    “哼”
    朱厚莫名其妙地冷哼一声,心里不知为何突然安定下来,恢复淡然的模样。吩咐黄锦说道:“让陆松到礼部询问一下,然后召他来见朕。”
    皇帝的旨意谁人敢违逆,陆松接到命令之后。二话没说直接杀到礼部,在礼部官员诧异地目光中打听到张信的下落,然后在礼部一个小吏的带领下,拐弯抹角来到一个偏僻地驿站里,总算见到张信本人了。
    “陆千户大人,恭喜高升。”张信笑呵呵的说道:“今天前来可是准备邀请我们一同去参加庆贺宴会的。”
    陆松上下打量着简陋无比的驿站。心里也不禁有些生气礼部居然这样对待王府的旧人,听到张信的调笑,陆松心情舒畅微微一笑。对张信说道:“张典簿,皇上召见。”
    进宫面圣并不件简单地事情,经过重重的检查,进入宫门之后,再由黄锦的引领下,到达皇帝居住地地方乾清宫,乾清宫大殿正中,设屏风、宝座、御案于平台之上,而朱厚正坐在宝座之中。
    “臣参见吾皇万岁。”张信身为王府典簿。官居正九品。按理说可以称臣了。
    “免礼,平身。”朱厚脸上飘过一丝喜色。但马上恢复平静,随后挥手示退左右宫女太监,只留下黄锦一人在旁服侍。
    “谢皇上。”道谢之后,张信乖乖的站了起来,后退在一旁,皇帝面前根本没有他坐的地方,况且张信已经考虑清楚,既然已经来到京城,在这个未知的环境之中,也只有紧紧的跟随朱厚,才能保证自己的身家性命,不然其他都是扯淡。
    只有死过一次日人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张信可不再希望无缘无故再把小命给弄丢了,特别是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候,皇帝身边可以有忠臣、直臣、奸臣、佞臣,但绝对不可以有知己朋友,至朱厚登基那天起,张信已经深深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眼前高高在上的朱厚已经不再是在兴王府中亦友亦徒地兴王世子,而是身居九五之尊地天子。
    朱厚何尝不在感叹,在自己面前恭敬肃立之人,在一个月前还和自己言笑无忌,为什么自己现在会心生顾虑,朱厚陷入沉思之中,既然皇帝不言,谁敢贸然说话,乾清宫大殿顿时安静起来。
    “朕问你,乌发皓首梦兆是怎么回事?”沉默片刻之后,朱厚这才淡淡的询问,这个问题已经搁在他心里好久了,自从张信说自己做地梦和他一样之后,朱厚一直心存怀疑,这到底是真是假,如果不解开心里这个结,朱厚在面对张信时,心里总是觉得很不自在,他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而问出这句话,也显示出朱厚的城府未深,不然也不会这样直接询问,而是旁敲侧击。
    张信听到朱厚的问话,心里不由哭笑不得起来,原来朱厚对自己这样冷落的原因居然是这个,神棍果然装不得啊,张信也不回答皇帝的询问,而是从情中掏出一个锦囊,打开从锦囊里拿出一张纸条,双手呈上。
    朱厚疑惑的接过黄锦奉上的纸条,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武昌的罗掌柜写给张信的飞书传讯,说罗掌柜自己无意中在知府那得到一个消息,就是正德遗诏的内容,罗掌柜不知真假,连忙飞书给张信,再看纸条的落款日期,居然和信使到来那天一样。
    “为何当时不向朕汇报。”朱厚心里的那个纠结立刻烟消云散起来,笑意一闪而过之后,佯怒责斥道。
    “臣当时不知事情真伪,正好皇上当时要臣解梦,臣因此故弄玄虚,还请皇上恕罪。”张信行礼之后继续说道:“待袁大人怒斥臣之后,朝廷信使就来了,臣也没有来得及向皇上汇报,之后一直为琐事耽搁直到现在。”
    “袁大人教训的是,你这个轻浮的性子是该收敛一下了,不然以后还会如此误事的。”朱厚老气横秋的教训道。
    “微臣遵旨。”势比人强,张信也只有乖乖的俯首听命。
    “黄锦。赐座,上茶。”解开心结后的朱厚感觉心里非常喜悦。微笑的吩咐道,谢恩之后,张信坦然的安然入坐。看着张信恢复平日熟悉地动作,朱厚心情觉得十分舒服,而且这感觉还是毫无理由的。
    “却不知皇上召臣前来所为何事?”回答朱厚几句闲话之后。舒缓心里紧张地情绪,张信微笑询问起来,一看朱厚的神情就知道他肯定有事情找自己。
    “黄锦,把事情说一下。”朱厚畅快的心情顿时变得低落起来,没有心思再重复述说那件事情,听完黄锦地转述之后。张信慢慢的思索起来,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朱厚与朝臣基本是属于吃饱没事干闲着无聊地类型。居然为了一个称号,弄出这么大的阵势来。
    “你觉得朕该如何应对?”朱厚露出期待之色。
    “杨学士乃是国之栋梁,统领百官辅助朝政,既然他不同意,这说明皇上之意或有遗漏之处,交由朝臣再议即可。”张信轻轻的眨眼说道:“事情是可以慢慢讨论的,直到大臣们认同皇上的意思即可。”
    “朕明白了。”朱厚真的清楚了,由于刚刚登基自己地威信未立,怎么可能与在朝中经营数十年的大臣相争。只有暂且妥协了。
    “皇上。尊号之事暂且搁置,朝中上下肯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地。”张信恭敬说道:“臣认为皇上当务之急。是要用旧臣、清言路,这才是治国之道。”
    “用旧臣、清言路。”朱厚喃喃自语,马上领会张信之意,如果把以前被贬职或者罢官的大臣召回来,他们肯定会对自己感激涕零之余,岂不是忠心耿耿为自己效力,清言路更是好,现在朝中都是几个人在说话,有的人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如果大开言路的话,朝中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正是如此,因刘瑾、钱宁、江彬之流的污陷,致使前朝许多忠义之臣蒙冤,皇上可遣人召之回朝,与之处理政事。”张信微笑说道:“前朝谢迁、杨一清、费宏等无一不是忠心耿直之良臣清吏,皇上若用之,天下可大治。”
    “张……卿家言之有理,朕明日即遣人相召。”朱厚心情变得舒畅起来,脸上露出笑容,越发觉得自己找张信来议事是英明之举。
    “听闻平定宁贼之乱的王守仁也颇有才干,皇上也可召之进京加以任用。”张信思考半天,发现自己认识的名臣还真是稀少啊,想举荐几个都想不起来。
    “准了。”
    良久之后,张信才从乾清宫里出来,随着侍卫离开紫禁城,走出宫门的时候张信这才发现天已暮色,自己已经在宫中待有几个时辰了,一阵夜风拂过,张信打了个寒颤,心里忽然想到,皇权果然非常容易变得一个人的性情。
    如果是以前地世子朱厚,根本不会在意自己故弄玄虚说什么梦见他头发变白,而现在地皇帝朱厚,居然为了这个对自己如此冷落,可见这反差有多大,幸好现在朱厚的心结打开了,张信庆幸起来,同时再次提醒自己,要时刻谨慎着,不要泄露天机。
    回到驿站后,张信随便应付几个仆役地追问,然后回到房里蒙头睡觉起来,就知道侍候皇帝是件不容易的差事,自己才进宫几个时辰,就觉得筋疲力尽起来,张信一边想着一边安然的进入睡眠之中。
    待第二天起来时,就接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朱厚的旨意来到,赐张信进士出身,即日起授予翰林院侍读一职,而且还赏赐一座府坻,领旨之后张信有种巨大的幸福感,从九品提升到六品,可不是连升三级这么简单。
    此时内阁首辅家里,杨廷和正与儿子杨慎讨论朝中之事。
    “父亲,您觉得皇上召前朝旧臣回来,到底有何深意?”杨慎,杨廷和之子,少年就非常聪颖,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令人皆惊叹不已,正德六年殿试第一,被赐为状元,性情耿直,经常上书进谏当时在位的正德皇帝。
    “皇上此举,深得朝中上下拥护,乃是老成谋国之策,能有什么深意。”杨廷和淡淡说道,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性情太过刚直,并没有明白其中玄机,但这种事情杨廷和自己也不好坦诚的直言以对。
    “皇上如此英明,在父亲的辅助下,肯定会成为一位有道明君的。”杨慎兴奋的说道,他现在是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每日都要为朱厚授课开讲经典道义,当然希望自己能培养出一个为作为的君主来。
    “但愿如此吧。”杨廷和想起昨天反驳尊号之事时朱厚眼睛里流露出的不满,恐怕这件事情没有这么容易了结。
    “父亲,皇上今天封一个叫张信的人为翰林院侍读。”杨慎可没有想到那么多,语锋一转像是无意般的说道。
    “兴王府旧人,从龙之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