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臣-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与皇太后之间的关系僵硬,这事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
    “张侍读进言的内容大意是…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ωар。1  ⑥κ。cn(1⑹κ。Сn。文。學網…。”那人详细地讲述起来。
    “百善孝为先,这话虽有偏颇,但也不失为一句警世之言,这张侍读还算有几分见识,并没有慎儿想像中的那么不堪。”杨廷和自言自语的说道,对张信的印象也改观过来,同时也是猜测皇帝既然有心改善与太后之间地关系,那岂不是说皇帝对众臣的提议也有些动心起来,同意续孝宗之嗣了?
    在张府,袁方等人兴冲冲的进房间把张信揪起来,然后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声音十分吵杂,张信肯定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内容,张信也懒得理会他们,吩咐仆役拿热水毛巾来,自己悠然的洗漱。
    “什么事情让你们这般激动啊,一个个的慢慢说来听听。”洗漱完毕,觉得心清气爽的张信这才回到房中询问起来。
    “子诚,今天朝廷公布一件大事,让我等激动兴奋不已。”孙进也没有卖关子,神情喜悦的直接说道。
    明代并没有禁止读书人莫谈国事的法令,而且书生士子除了读书,又不用操心其他事情,闲着没事做地时候当然格外关心时政。纸上谈兵并非只有将军们会。读书人畅谈朝政利弊地爱好似乎从古到今从来没有断绝过。
    “正是如此,朝廷此举真是大快人心之极啊。”沈轩开怀笑道,在张府待久了,沈轩也不像当初那般拘谨起来,与他人一样开始言谈无忌起来。
    “朝廷此举实行之后,乃是天下百姓之福啊。”袁方非常赞同地说道。
    “子任。到底发生什么事啦。”张信没有兴趣理会几个在那里绕圈子,向张胜询问起来。
    “子诚,不是我说你,你身为朝廷命官,居然一点也不关心朝政,连朝中发生何事你都要问我们,以后如尽职尽责何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张胜叹气责斥说道。
    在场地几人之中。没有哪个人有张胜这样的资格可以名正言顺的教训张信,毕竟张胜是他的族兄,在古代有长兄如父的观念,而且张信现在父母双亡,张胜可以尽到长辈的责任,而且张胜也是出于好意,才直言不讳地劝诫。“子任,是我错了,以后我一定加以改正。希望你们几位做个见证。”陪礼道歉对张信来说并不是件艰难之事,况且张胜说的也有道理,张信也认识到在官场混,消息情报永远是最为重要的。
    “子诚也是初涉官场。以后注意就可以了。”看到张信真心认错,几人也露出笑容,刚才还真怕张信生气,把众人的关系弄僵。
    “到底有什么喜事,你们现在可以说了吧。”看到几个的笑容,张信也感到很高兴,友情果然是要经常呵护的,虚心接纳朋友的意见,容忍朋友对自己缺点的指责。做到这点还真是不怎么容易啊。
    “朝廷有令。从即日起,逐一招回各地地镇守太监。然后还要整治二十四衙门,以后宦官之祸再也不会重演了。”袁方大笑起来,身为官场子弟的他,当然明白镇守太监分驻各地的祸害。
    “是啊,从此以后,朝政为之一清,朝廷百官与万民可以安心了。”孙进微微笑道。
    从几个人的话来看,太监专权还真是不得人心,可惜历代皇帝就是喜欢作用太监,让他们无可奈何,现在听说朝廷要整治太监,众人当然兴奋不已。
    确实如此,当朝廷的诏令公布天下之后,各地的镇守太监们如丧考妣,原来嚣张的气焰顿时萎靡不振,人心惶惶的等待着朝廷的召唤,为非作歹贪污受贿地事情也不敢再做下去,深怕被别人揭发,现在可不比以前,地方官员不再害怕他们了,各地的御史言官都想揪住机会参他们一本,好在皇帝面前立功表现。
    有些聪明的太监开始转移财产,以备解职遣散回家好养老,但蒋冕与地方官员也不是吃素的,早料到他们有这么一招,眼睛雪亮地盯住他们的动静,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向上级官员汇报情况。
    大明的官员可能治理地方不怎么在行,但是论起为官之道,那可是拿手绝活,裁脏陷害无中生有的事情非常娴熟,更加不用说有真凭实据,不容太监们抵赖,弹劾的奏折如雪花一般纷纷涌向通政司,然后给朱厚过目,朱厚看了越发觉得自己英明无比,地方太监居然这么玩忽职守,贪污腐败,恶迹斑斑,随即随手一挥,把奏折转交给大学士蒋冕,让其斟酌处理,一定要严加惩戒。
    太监们也是倒霉,遇到一位从来没有在宫中待过的皇帝,对太监们根本没有感情,而且皇帝经常听自己的父王在斥骂太监之祸,然后再经过张信这么一鼓动,热血澎湃的想做出一番功绩来,首先就拿他们开刀。
    不管整治太监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但事情不是由自己负责地,张信也乐得作壁上观,悠闲自在地与几位好友打趣聊天,等待自己的假期结束。
    清晨,张信挥别几位好友,悠悠地去上班了,被朱厚赐封为翰林院侍读以来,张信还没有正式的在翰林院出现过,连自己的上司级同僚还没有认识,皇帝给的几天假期完结,张信只有乖乖地去翰林院报道了。
    翰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地《长杨赋》。即文翰之林。意犹文苑的意思,最早是从唐朝武德年间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
    明代翰林院就开始拽起来了,用“翰林之盛,前代绝无也”来形容翰林院一点也不为过,按品秩,翰林院不过是一个五品衙门,尚不如一个地方的知府。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可以看出翰林院的重要。
    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机构,翰林官地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从这些工作可以知道,翰林院其实就是相当于皇帝身边的助力秘书,属于近臣的范畴,而且权力也极大。国家的大事小事都要经翰林院之手,只是没有决策权而已。
    明代科举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预备资格,三等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可见,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实则仅科举进士名列前茅者。
    而张信不经科举直接得进翰林院,而已还是从小小的一个九品王府典簿升为六品的翰林院侍读,不知道让多少人嫉妒得眼睛都红了,人家身为今科状元,才可以被授为翰林院地庶吉士。然后要熬几年看表现。再通过考核才能升为编修,而张信却不用通过任何的考试审核。直接一步登天,怎么能让人不愤恨。
    虽然已经是朝廷六品大员,按理可以乘轿进宫办差了,但张信却不怎么习惯坐轿子,反正他住的地方离紫禁城也不远,干脆步行而去,没过多久就到了皇宫城门,拿出代表官职的腰牌给城门守卫查看,之后才下令得以通行。
    新官上任,自然会有礼部官员上门指导宫廷礼仪,张信在礼官的带领下,来到翰林院拜见自己的上司翰林学士,经过翰林学士的吩咐叮嘱之后,张信一头雾水的来到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至今张信还弄不清楚翰林学士到底说了些什么内容,除了满口之乎者之之外,张信对那位翰林学士根本没有其他印象了。
    翰林院可谓说得上是皇帝地档案秘书室了,建筑当然非常之大,厢房就有数十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人在忙忙碌碌的,不知是真的太忙还是别的原因,张信转悠了半天却发现没有一个人搭理自己,郁闷之下干脆在走廊内闲逛起来。
    “前面地可是张侍读。”走了不久,张信忽然听到背后有声音,似乎是在招呼自己,不由倾足回头观望,只见有三个与自己一样打扮的官员朝这边走来,脸上还带着笑容。
    “在下张信,却不知三位是?”看情况应该是冲自己来的,张信不敢大意,待三人走近时微笑拱手行礼起来。
    “在下李时,这位是翟銮翟侍读,这位是顾鼎臣顾修撰。”李时热情洋溢的向张信介绍起来,语气温和,让人心生好感。
    “李兄、翟兄、顾兄。”张信一一行礼道。
    “不敢不敢,前日听闻张兄之名,但一直未曾得见,今日一见果然是风度翩翩俊逸不风凡啊。”不管李时这话是真是假,但听起来让人十分受用。
    张信当然谦逊的客套起来,反正没有弄清这几人来找自己的目的之前,张信心里还是保持警惕的,但似乎这三人真的没有其他意思,寒喧几句之后,就热情地领着张信参观起翰林院来,绕着厢房为张信介绍起来翰林院地同僚来。
    张信虽然心有疑虑,但表现上却欣然前往,彬彬有礼的和同僚们客气起来,以后就要在这里混了,不管出于什么样地心理,与同僚的关系看起来起码要表面和气,免得让人觉得自己骄横无礼。
    “这位是杨慎杨修撰,乃是内阁杨首辅的公子。”不久之后李时把张信带到一个厢房门前,却没有敲门而进,反而是停足不前,在门槛外面介绍起来。
    翰林院的门窗并没有用纸糊住,而是镂空的,这方便上级的巡查,正在奋笔疾书的杨慎察觉到外面有动静,拧头一看,发现是李时他们几个,还有一人从来没有见过,看到陌生之人微笑有礼的向自己打招唤,杨慎也轻轻的点头,然后继续埋头书写起来。
    “张侍读莫要见怪,杨修撰最近正忙着整理先帝的起居录,已经吩咐翰林院诸人不要轻易打扰,所以无暇出来与张侍读畅谈,还请见谅。”翟銮微笑的解释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转道而行吧。”张信无所谓的说道,忽然觉得杨慎这个名字似乎非常熟悉,仔细一琢磨,张信马上醒悟过来,杨慎不就是后世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词牌的作者吗,没有想到居然能在这里见到真人,就是不知道他那首词写出来没有。
    “张侍读,在想些什么呢?”看到张信神思恍惚,顾鼎臣在一旁提醒道。
    “没有什么,在下是想,却不知在下平日里具体负责什么事情?”张信歉意一笑,知道这里不是神游发呆的地方,眼睛一转迅速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议
     更新时间:2009…6…19 11:39:09 本章字数:5727
    “皇上吩咐,张侍读平日里只要来翰林院报到,熟悉朝政程序即可,不用负责具体事务。”提及皇帝,李时拱手恭敬的说道。
    翰林院并不是一个清闲的地方,翰林院的日常活动,既是履行其处理政事的职能,同时更具有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意义,比如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诰敕本应内阁大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
    此外,翰林官有着更多的亲炙鸿儒、接近权要的机会,又能饱览史料邸报,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便于对政局时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使翰林学士不断积累政治学识和经验,提高政治素养为日后为官做好准备。
    而现在朱厚这样安排张信,却让李时三人感到十分糊涂,说皇帝不信任张信吧,似乎也说不通,若是不信任怎么可能会把张信提拔这般快,若是十分宠信,那为什么不让张信具体负责工作,让他早日积累经验,好为日后重用做准备。
    几人心虽有疑虑,但是也不敢怠慢张信,毕竟当日皇帝可是亲口吩咐几人在翰林院时要照顾张信,所以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能表露出来,谁都知道这张信乃是皇帝旧坻,以前经常与皇帝接触,待遇自然与众不同,能让皇帝记得的臣子,三人不用想就明白张信以后的官运亨通,既然如此何苦要得罪皇帝身边的亲信,给自己找不自在。
    而张信却非常高兴,看来还是朱厚知道自己,给自己安排一份轻松悠闲的差事。不然自己还真做不来,毕竟自己出谋划策还可以,但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张侍读。皇上召见。”几人继续悠闲的在翰林院内乱窜地时候,一位太监匆匆的来到众人面前行礼说道,没有办法自从朱厚要整治二十四衙门之后,宫里宫外的太监们都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嚣张地气焰彻底跌落低谷。
    三人非常羡慕的看着张信悠悠的随太监前去乾清宫,几人虽为翰林院学士,有的还身为经筵讲官。但见到皇帝的次数屈指可数。自然对张信羡慕有加。
    这次朱厚召见并不是在乾清宫大殿之内,而是选择一个偏殿。看其装饰就知道是供皇帝办公劳累之后用来小憩的。
    “张侍读,果真如你所料,整治二十四监的消息传遍天下后,各地官府官员纷纷给朕上奏,揭露镇守太监为非作歹之事。幸亏张侍读地指点,不然朕还被这帮太监蒙在鼓里。”朱厚脸上露出开心地笑容,张信猜测官员的奏折中肯定少不了阿谀奉承地话,天子英明圣明之类的语言必然占奏折内容中的大部分篇幅。
    “此乃皇上英明果断,看出中官之祸,决心拨乱反正,清除宦官专权之危害,至此之后朝政清明,皇上也可安心整理天下。”张信微笑奉承道。
    好话谁都爱听。朱厚还没有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被人这么一夸,脸上也露出飘飘然之色。憧憬着万民景仰众臣心悦诚服的场面,但一想到朝臣,朱厚心里顿时感到一阵不舒服。
    朱厚非常明白,自己刚刚即位,群臣心里还没有完全信服,看自己地眼光总是不自觉的流露出一股不信任与质疑的信息,这让朱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还有的就是朱厚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似乎没有自己以前想像中的那般大,自己有什么旨意,居然被内阁大学士给封驳了,拒绝不执行,这让朱厚心里更加恼怒起来。
    “皇上,是否有心事,不妨说出来让臣听之,或许臣有解决之法。”朱厚脸上的怒气张信看得清清楚楚,左右四顾之后,发现太监宫女在殿外恭候着,所以悄悄的上前一步,轻轻地说道。
    “日前,礼部尚书毛澄仍然坚持前议,并且上奏说,为人后者为人子,自天子至于庶人如一也,让朕尽快处理尊号之事,继孝宗之嗣。”朱厚脸上露出焦虑之色,这个问题始终是朱厚心中最大地忧虑。
    “那皇上继续驳回毛尚书的提议,让廷臣再议。”张信毫不犹豫地说道,这帮大臣还真是迂腐顽固之极,皇帝多次驳回他们的意见,难道他们还没有领会皇帝的意思啊。
    “朕也是如此做的,张侍读可有彻底解决之道。”朱厚期待的说道,心里非常庆幸当时坚持让张信跟随自己进京,不然自己连找个人来商议的机会都没有,袁宗皋整天在朝中唯唯诺诺,根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只有张信能为自己分忧了。
    “难道满朝文武百官都赞成毛尚书之意,没有一人有所异议?”张信询问起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这才有可能与以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抗争。
    “确实如此,难道真的是朕错了。”朱厚喃喃自语,神色伤感。
    “皇上仁孝,何错之有。”只有笨蛋才会说皇帝做错了,张信连忙劝慰道:“其实百官之中肯定有赞成皇上之意的,但碍于……位高权重,这才不敢出言支持皇上。”
    虽然张信说到人名是含糊不清,但朱厚还是听清楚了,知道张信的顾虑,暗自生气之余也无可奈何起来。
    “请皇上暂且忍耐,朝政大事一切依旧,三五个月之后,自然会有人站出来为皇上分忧解难的。”张信微笑的说道,脸上露出自信的表情。
    “此话当真?”朱厚激动的说道,声音也有些颤抖,没有经历过谁也无法体会朱厚身上的压力,数百位高官权贵联名上奏,请他尽快同意礼部制定意见,特别是廷议的时候。朝中重臣纷纷上前施压,如果朱厚的心性坚定,恐怕早就支撑不住开口答应了。
    “皇上不可大喜过望。虽然到时候会有人站出来替皇上说话,但内阁的各位学士肯定不会同意,解决之道还落在皇太后身上。”张信冷静地分析道:“只要皇上有太后的懿旨,再加上朝中有人推波助澜,相信皇上一定可以如愿以偿的。”
    “太后地旨意及臣子的支持。”想起皇太后那冷漠的模样以及朝中百官一片附和毛澄的情形,朱厚自己也没有多大的信心。
    “皇上,王琼已经被贬。兵部尚书之位空缺。皇上可有人选?”看出朱厚脸上的迟疑,张信继续为其出谋划策起来。
    “廷臣经过议论。尚未有适合人选。”王琼经过上疏自辩,被免去一死,现在如今已经被发配到绥德,现在兵部尚书的位置还空着,朱厚疑惑地看向张信。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来。
    “臣认为,平定宁王之乱地南京都佥御史王守仁可补兵部尚书之缺。”张信微笑道,只要王守仁到京城,凭他的人脉及本事,肯定有能力与杨廷和抗衡地。
    “王守仁?”朱厚眨眼,醒悟过来道:“张侍读言之有理,王守仁有功于朝廷,而且军事才能出众,任兵部尚书正好合适。”
    有空缺正好是提拔心腹的时候。朱厚虽然没有见过王守仁。但是也明白只要把王守仁从南京召到北京接任兵部尚书,这样的恩情不怕王守仁不臣服自己。朱厚也明白自己在朝中的羽翼尚未丰满,正是培养自己亲信的时候,破格提拔王守仁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朝中官员变动之事轮不到张信插手,张信只好告别皇帝,自己返回翰林院继续上班了,虽然不用负责什么事情,但是张信自己也没有闲着,拿起翰林院里有一些朝廷档案资格仔细阅读起来。
    在朝中为官,并不像在王府任职那么简单,不然袁宗皋也不会要花几天时间熟悉自己地工作程序,既然那么清闲,张信索性利用这个机会,翻阅资料之余也在观摩其他同僚的工作情况,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翟銮、李时他们请教,转眼之间几天过去,张信又在众人的羡慕之中被皇帝召见。
    “吾皇万岁。”起身之后张信发现朱厚脸上表情似怒似喜,十分复杂,张信知道这几天朱厚正忙着与大臣周旋关于任命王守仁为兵部尚书之事,这些天张信忙于学习,也没有留心朝中发生的事情,现在看皇帝的表情,难道事情又有变故。
    “皇上,您虽身为国君,要以事国为重,但也要注意保重龙体啊。”张信叹气劝慰道,以前朝气蓬勃的朱厚,现在脸上居然浮现出憔悴之色来。
    正准备开口说话的朱厚听到张信劝慰之言,微微一楞旋即心中一暖,满朝文武百官加上宫中数千近侍宫女,也只有张信真诚实意的关心自己,其他人要不是在逼迫自己,要么就是讨好奉承自己,想让自己为他们升官进爵。
    “朕知道了。”朱厚轻轻呼吸,平息心中地起伏。
    “到底发生何事皇上如此忧心,虽然臣位卑力微,但也能为皇上分忧。”其实朱厚并没有露出忧虑地表情来,张信只不过是在找个借口给朱厚把事情说出来而已。
    “经过廷臣商讨,认为如今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且京师的兵部尚书已有人选,论功之下可拜王守仁为南京兵部尚书。”朱厚面无表情地说道,朝中大臣们又再一次驳自己的旨意,这让朱厚如何能接受得了。
    中央的兵部尚书与南京的兵部尚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一个是手掌实权的朝中大员,一个是养老闲职,廷臣们的意见摆明是不想让王守仁进京供职,张信暗暗猜测起来,看来这王守仁肯定是得罪朝中哪位大臣了,不然也不会如此。
    其实张信的猜测并没有错误,王守仁平定宁王之乱后,居然把功劳都归于王琼的身上,这样做把杨廷和给惹火了,而且其他大臣也有自己的心思。这王守仁的功劳也太大了,而且才学出众,门生遍地。如果让他得势了,那以后岂不是没有自己说话的余地,所以纷纷赞成杨廷和地意见,把王守仁送到南京任职养老。
    “不知廷臣推选哪位为兵部尚书?”看朱厚的模样就知道事情已定,没有挽回的余地,张信也没有问为什么,转而询问其他事情来。
    “御史杨秉中请召彭泽。朕也同意了。”朱厚也看过彭泽地履历。在群臣的坚持之下,朱厚也没有继续自己的意见。朱厚也不愿意为了一个王守仁,弄得君臣不和,况且内阁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昨日,内阁大学士梁储告老还乡,上疏请求致仕。”未等张信发表自己的看法。朱厚忍不住开口说道,脸上却露出难得的笑容。
    张信还在想彭泽是谁的时候,听到朱厚这话,顿时感到迷惑不解,梁储告老还乡有必要这么高兴吗?
    “杨首辅提议,让袁宗皋补梁学士地缺。”朱厚微笑道,看来这位杨首辅还是深体上意地,而张信却恍然大悟起来,怪不得朱厚脸上虽然有怒气。但却非常的淡。原来是袁宗皋准备成为内阁大学士了。
    “其他几位大学士也没有异议,认同杨首辅地提议。准备在朝会的时候向百官宣布。”朱厚喜悦的说道,只要袁宗皋一进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