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睡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这一个”李雪庸的评判,阮红旗不愿苟同某些教员的“变态论”,她宁愿相信这一特定情境里的李雪庸是另有因由的。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因由,使李雪庸有了如此的扭曲呢?阮红旗苦思之后,霍然想到了老爹的乾坤混沌汤,于是她主观地认定那一定是乾坤混沌汤的威力所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曾于校长室门上那扇小窗,亲眼目睹了那样一种令她惊讶的情景。校长室内,敲钟女人的头竭力地向后仰去,面部扭曲得极其夸张,前胸的两座小山被剥离出来,完全裸露在外,升腾的欲望已将它们鼓胀得几乎要爆炸,那一片白色的肌肤耀得阮红旗眼睛生疼,而“变了脸”的李校长,将头伏在那两座小山上,正如婴儿一样做着荒唐而稚拙的事。一瞬间,阮红旗的眼睛像被某种强光所刺痛,产生出恍惚的感觉。离开那个窗口好大一会儿她都无法正常思维,大脑长时间处于逻辑瘫痪状态。此后的李雪庸在阮红旗心目中就变成多维的了,横看为岭,侧看为峰,再也无法回复到从前那个博学多才、率性天真的李校长了。而她此后审视一些事情时,则少了些惊奇,多了些平静,与生活也游离得更远。            
  阮红旗的反叛也有例外。她看老爹时的眼光就很正常。她对老爹自小到大都是敬仰的,从不习惯去探究老爹的是非,即便偶尔想想,也是浅尝辄止,不会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去冷静地审视,她更习惯于用赞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老爹,或者说,她不习惯去窥探老爹身上的另一面。乾坤混沌汤出现之后,她很不喜欢那琥珀色的黏稠物,但她欣赏老爹身上那份聪颖与自负,尤其是老爹的暖春阁故事,在她眼里是蒙着一层童话色彩的,她曾孩子气地追问榻榻米上那床单的具体图案,仔细打探那些风尘女子所用拖鞋的样式。直问得阮大可张口结舌,尴尬不已。妈过世之后,对老爹和沈秋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她是认可的。她也渐渐地喜欢起沈秋草来,她感受到,这个忧郁的女人绵软的身上透着一股温情,略显淡漠的眼神后面蕴含一种灼人的热力。她注意到,沈秋草亲吻丢丢时是那么用情,几次都令她热泪盈眶。一次,丢丢见电视里有个孩子在吃奶,便缠着沈秋草,也嚷着要吃。沈秋草见阮大可不在,便解开衣襟哄丢丢吃,那情景唤起了阮红旗沉睡已久的记忆,那种记忆教她想起童年和母爱。看着这个女人哺乳的样子,那一瞬间她心中某种空白被悄悄地填满了,而这空白是自母亲过世之后陡然出现的,并被她认定今生今世也不会消失了的。她觉得,倘若有谁能填补这空白,必定非沈秋草莫属。沈秋草的样貌、品性与修养几乎无可挑剔,因此阮红旗很是敬服老爹的眼光。在她眼里,与李雪庸相比,老爹几乎是完美的。 
  然而,对老爹她也不是一点异议没有。近一时期,她颇困惑老爹与潘凤梅的来往。她尚不知老爹与那女人亲近到何种地步,但有几次发现那女人看老爹时眼神极其明亮,也隐隐地知道老爹对这个女人怀有好感。她一直一厢情愿地以为,老爹与潘凤梅之间必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但她还是有一种近乎恐慌的直觉,那就是事情也许并不像她想的那么乐观。她近来对老爹刮胡子尤其敏感,这敏感源于她的直觉。她还记得,那回潘凤梅邀老爹给老龚看病,临行前老爹极其认真地刮了胡子。从前阮红旗对老爹刮胡子是不大留意的,不知为什么这次竟十分敏感,她坐在沙发上用眼睛的余光看着。老爹对着镜子上下左右审视,剃刀走动的声音发出嚓嚓的脆响,断断续续,每一阵响声传来,都教阮红旗心中产生异样的感觉。到后来,那响声一阵比一阵教她难以忍受,嚓啦,嚓啦,像是刮在她的心上,她的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阮红旗还发现,老爹有些紧张慌乱,竟在脸腮上刮出了血口。阮红旗没有看见血口,她是从老爹嘴里发出的咝咝声判断出来的。血没有影响老爹的情绪,他仍然专注地完成了这件事。这种情形在阮红旗的记忆里是绝无仅有的。终于,老爹拾掇完了胡子,脸腮和下巴都青的,呈现着一种强悍的光泽,给她的感觉很是不寻常。她并不知道,过了知天命之年的男人,体内蕴蓄着的力量是经过漫长生活熬炼成的,这种力不发则已,一旦爆发,就是锐不可当,而且极富韧性,那韧性任凭什么东西都摧折不了。老爹跨出门时的步伐匆促而坚定,一往无前的样子,那样子在阮红旗的感觉里竟变成了无可挽回。然而,感觉归感觉,过后阮红旗也仅仅是心存疑惑而已,而且她也不想深究。其实,与其说她不想深究,毋宁说她不愿直面现实,不愿去戳破心中那个仅存的美丽的肥皂泡。她并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回避,不仅是在回避残酷的现实,更是在回避自己那颗心。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一天晚上,只有爷俩在家,心情都很好,她便与老爹进行了一次看似闲散的对话。“爸,我沈姨这人不错吧?”“嗯,不赖。”“她的名字怪好听的,秋草。”“好听,挺素淡的,比什么梅啊桃啊耐听。”“爸……”“嗯?”“潘凤梅那人怎么样啊?”“她……咳,那不是什么好鸟儿。”阮红旗不想——也许是不敢深究这个人,便又想起沈秋草来,而且最近以来关于老爹与沈秋草的往事她渐有耳闻。“爸,您是什么时候……看上的沈姨?”“这个……有二十年了吧?”“啊?——您怎么从来没跟我说过呀?”“说了你也未必明白。”“妈活着的时候知道吗?”“知道。”“那她——”“她一句埋怨的话都没说过。”阮红旗不吭声了,她没想到老爹竟如此直言不讳。老爹为什么不回避这个话题呢?难道说,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人就可以无所畏惧、直面一切的吗?奇怪的是,阮红旗也并没有为忍辱负重的妈难过,倒是心里感到有一种豁然的轻松,哪里来的这种轻松感,她一时弄不清楚。她只朦胧地觉着,这一番零零散散的闲话,似乎消解了心中一些郁结的困惑。 
  那一夜,阮红旗做了一个梦。梦境很美,也很古老。梦的主人公便是老爹与沈秋草,却是两个十七八岁年轻人模样。那正好是三月里,云峰山下无边无际的桃花迎春怒放,粉色的白色的桃花雪浪也似铺开,沟沟畔畔,岗岗坡坡,满是那白的雪,粉的雪。后来,就是俨然牧羊女装扮的沈秋草,与风华正茂的老爹凑在一起念古诗。沈秋草那黑油油的粗辫子垂落下来,就在老爹眼前摇来摆去。桃花林里洒了一地斑驳的碎影,浓的深浓,淡的浅淡,水墨丹青似的。林中一块平坦的大青石上,那卷唐诗翻开来摊在那儿,亮出的一页字迹很真切,正是那首《长恨歌》。几缕阳光透过云缕漏泄在一行诗句上——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羊在山腰处走得这一簇白尾那一丛黑角的,啃吃着树皮、岩草。再后来,人就隐入大青石后一蓬密密的草丛里,久久地,直到那羊野得不见了一只影子。只听一个幽幽地说:“娶还是不娶?”另一个沙哑地说:“我那个怎么办呢?”那一个就发出幽咽的抽泣,如寒冬里的冰下流水,向前缓缓地流。一卷缱绻的唐诗被风吹得纸页零乱,仍摊在那里。那块平展展的大青石在桃花的海里若隐若现,石边,那蓬青青的茂草似乎瞬间长高了许多。一件粉红的短衫揉搓得皱了,散发着甜细的汗香,在三月的风中微微鼓荡,旗帜似的飘啊飘……再后来,是越来越模糊的缠绵的身影,越来越模糊的燃烧的桃花,越来越模糊的浓淡相宜的湖光山色…… 
  醒来后,阮红旗反复去想那个美丽的梦。那是怎样的一个梦呵。花也真,人也真,说那是梦,又明明像是醒。唉,花非花,梦非梦啊。她有一点不解的是,梦中的女子为什么偏是沈秋草,而不是自己的妈妈。她的心里禁不住起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阮红旗的情爱观渐渐变得游移不定了。一阵子是神往不已,将爱情看作是圣洁之物,日思夜想;一阵子是淡然处之,无可无不可,言语行事一副老姑娘做派。 
  起初,阮红旗并没有怎样注意到莫小白。第一印象,她觉得这个小白脸话少,样子文弱,性情内向,属于不大会哄女孩子那种人。知道还会写诗,才发生了些好奇心,就陆续地要来他的诗看,觉得虽不怎样精彩,也还有些意思,算是能说点真话的,总比满纸满篇莫名其妙的废话好。后来莫小白又陆续送她几首情诗,她竟满心地喜欢起来,于是不绝地朝莫小白索要,日积月累,凑成了一本手录的《莫小白诗抄》。就扔在枕边,没事时拿起翻几首,或嘲笑,或感慨,或沉思默想,也帮她消磨不少寂寞的时光。至于莫小白这个人的品性,她一时还摸不透。那双眼睛整日忽闪忽闪的,对她来说是过于深沉了,只好慢慢品吧。于是她对莫小白就一直心存犹豫。            
  她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在努力找感觉,也希望能走近莫小白,毕竟在她周围能一起谈谈诗的人只此一个。渐渐地,两个人之间似乎有了某种感觉,那感觉谈不上是爱,算比较亲密、比较默契的那种。阮红旗恰到好处地掌握着分寸,教相互之间始终处于不即不离状态。当老爹让她索要莫小白的生辰八字时,她心里动了一动,但随即释然了。她相信老爹不会做没道理的事,更不会做教她为难的事。她仍按自己的节奏向前走,将莫小白脖颈上那根绳子掌控得不紧不松。煤气中毒事件教她将这根绳索松了一大截,让莫小白突破性地亲吻了她。那是她自懂事以来第一次被异性搂抱亲吻。过后,她心里有些忧伤,有些惆怅,也有些振奋,有些甜蜜。“当一个热热的长吻令我依依惜别懵懂世界/凄清与寂寞的阴影如烟云飘然远逝/镜子里/我把你留在我唇上的春天的印章仔仔细细端详”。她对亲吻后的那种复杂感受很是着迷。这样的亲吻实际上是她渴望已久的。有多久?大约在她十七八岁时就已滋生了这种朦胧的渴望。与师范院校小男生“谈恋爱”时,她将这种渴望陡地提升许多等级,常常陷于想象的亢奋中不能自拔。后来,她将这种想象的对象给泛化了,她所渴望的亲吻者并非一定是那个小男生,而泛化为一个她喜欢的或并不喜欢但却是坚强有力的异性。就在与麻子教员几次违心的见面中,她也不可思议地产生过这种渴望,她甚至能想象出那几粒麻点擦过脸腮时的一种酥痒的快感。她自认为不是个随便的人,更不是个放纵的人,她的这种想象的泛化完全是源于生理需求,当她内心升腾起被亲吻的渴望时,她的肌肤便处于一种饥渴状态。 
  然而,她的理智在莫小白面前从未崩溃过,即使在热昏的一刹那也还留有一分清醒。那回,当莫小白那只贪婪的手伸向她的禁区时,她坚决地扼杀了他的企图。倒不是她多么苛刻,她是不喜欢莫小白的不动声色,总觉他腹藏机心,年轻轻的,城府太深了些。他是在走向她,还是走向老爹,走向乾坤混沌汤?虽然她阮红旗对乾坤混沌汤并不热心,但她知道许多人对那东西热心,自那琥珀色的汁液出现那天起,她便感到哥哥阮红兵、嫂子陈露以及那个风骚的潘凤梅,看老爹时的眼神都有一种热辣辣的光芒,那眼光里是藏着钩子的,似乎要攫取什么。莫小白看去倒还沉静,眼光也是冷淡的,但她又分明感到,那冷淡之中有一份热,且这热度并不亚于那一男二女,那三人的热是漫天大火,是看得见的,红通通情势很急迫的那种,莫小白的热仿佛是将散漫的燎原之火浓缩为一小块,像核一样,能量极大,那热力是慢慢透出的,穿透力很强,却又深藏不露,你感得到却看不到,品得出却说不出。阮红旗不精于世故,但感觉很好,是敏感女人细致入微的那种。她确乎感受到了那只热核。 
  感受毕竟是感受,她还不能据此就对莫小白盖棺论定。她内心里是宁可怀疑乃至否定自己的感觉的。她常问自己:“我对莫小白是不是有些神经过敏了?”她知道自己是个老姑娘,也知道老姑娘对人对事的判断容易偏激。在一种自相矛盾的心理驱使下,她仍将莫小白看作是“自己人”,而且不排除将来把终身托付给这个人。不然,又能怎么样呢?人海茫茫,去哪里寻觅一个尽如人意的?做不到这一点,就得学会妥协。时间也真的很能消解人心,她手中的那根绳索在不知不觉地一寸寸放松。她习惯了看他的诗,常常看着看着心里就涌起一股温暖。她在一点点朝莫小白走去。有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对自己感到非常惊讶。 
  除了诗,两个人当然也谈其他。读书是经常性的话题,莫小白喜欢钱钟书的《围城》,说这位作家幽默而不油滑,嘲世讽时大多冷峻透骨,这样的书恐怕二流作家一页也写不出。阮红旗因此也找来看了一回,却看不出莫小白说的那些妙处,她看到的只是几个无聊男女的恋爱故事,而且那故事也并不比时下的一些恋爱小说好玩。她想,自己的眼光肯定有问题,莫小白大约不会错,就断定这小白脸还真有些东西。阮红旗也跟他谈隐私,在与莫小白关系较为密切的时候,曾将自己与师范学院小男生以及与麻子教员的往事讲给他听,讲得很细,毫无保留,莫小白听了只笑笑。阮红旗问他笑什么,他说笑那麻子的草鱼,说那麻子是个挺特别的人,竟将草鱼与爱情连在了一起,而且又那么执著,那么不厌其烦。阮红旗看不出他是赞赏还是嘲讽。最起初当两人谈起乾坤混沌汤时,阮红旗曾格外留意莫小白的反应,看他对这个敏感的话题怎么说。莫小白却不是阮红旗想象中的一笑了之,故作淡泊,他的表情极其诚恳,不无神往:“这个东西太神奇了。它的经济价值依我看无法估量,别说外国,单是整个中国该有多少人需要它啊,那是个几千万人甚至是上亿人的大市场啊。”阮红旗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莫小白笑了,他知道她在想什么,就继续说:“不错,我对乾坤混沌汤也很感兴趣,不过我知道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阮红旗听见了她想听到的话,也看见了她想看到的表情,但她觉得其中也并无多少特别的意义。她不知道,是莫小白前面的一番轻灵的铺垫,使得她无形中丧失审视力的。 
  阮红旗对丢丢爱得异乎寻常,小东西受一点点委屈,她都是牵心扯肺的,有时那架势无异于一只护犊的母虎,这一点莫小白看得很清楚。王绝户说,谁要是想打小东西的主意,阮大可敢和谁拼命,莫小白想,阮红旗怕是第一个敢为此豁出命的。丢丢刚来阮家不久,莫小白就看出了这一情势。后来,师母病故,沈秋草来阮家的次数频繁起来,莫小白以为丢丢的归属自然是阮大可与沈秋草了,再后来沈秋草一度不来阮家,师父和潘凤梅往来渐密,他又将丢丢的归属划至阮大可和潘凤梅名下,可渐渐地他才看出,任谁也是夺不走小东西的,那已是阮红旗生命的一部分,是血肉相连的了,惟阮红旗才是丢丢真正的归属者。而且,阮大可对此肯定没有异议,那谁又能阻拦得了呢?于是小东西在莫小白心目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当然,他也是特别喜欢小东西的,并不情愿将她当什么珐码。也许是上天有意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吧,一次丢丢与傻哥爬树时从高处掉下来,胳膊摔成骨折,恰好莫小白路过,将小东西送到镇医院抢救,跑里跑外,找到院里最好的外科医生,交付了诊治费用,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切安排妥当,当阮大可、阮红旗、阮红兵、陈露、沈秋草等人闻讯赶到时,医生已处置完毕,丢丢也安稳地睡着了。那天晚上,又是莫小白自告奋勇地留下看护,那样子全无一丝做作,教阮大可颇感欣慰。阮红旗那晚也留下来看护丢丢,那一夜她毫无睡意,眼睛只在丢丢和莫小白身上转。有几回莫小白去病房门外透风,阮红旗竟盯着那个细瘦的背影久久地陷入沉思。黎明时分,莫小白又一次去门外透风,那时已有了熹微的晨光,有些浅白,有些绯红,总还是朦胧一片,而莫小白站在那里,凝固似的一动不动,恰成一幅黑白剪影。阮红旗想当然地猜测莫小白是在酝酿一首诗。只有这么想,那一刻的晨曦才符合她的心境。那幅剪影,那一刻的心情,教阮红旗很是感动了一段时间。 
  这几天阮红旗神经衰弱,一备课讲课就头疼,无奈只好跟李雪庸请了病假。 
  一个养病的人最易寂寞,最易产生无助心理,抓心挠肝,没着没落的,这时对关心体贴的人,也最易产生好感。这是通常情理,一般人无法超脱,阮红旗说到底只不过照一般女孩特殊那么一点点,所以也不能超脱这情理。阮红旗果然特别希望莫小白在身边陪她。因此头两天每当莫小白出现的时候,她的心都会有异样的颤动,这种颤动教她感到新奇,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是自那个师范院校的小男生走后就不曾有过的。她甚至乐观地想,看来自己还年轻,还没有堕入那个可怕的老姑娘群落。 
  阮红旗就开始在家有一搭无一搭地养病。            
  其实她的病没那么严重,就是整天看着李雪庸及麻子教员们的面孔心里发躁。尤其对李雪庸这人——怎么说呢,那毕竟是老爹的好友,是自己的“李叔”。在一些开会的场合,闲极无聊时她细看过这个半大老头子。脑袋顶上毛发稀疏,花里花搭,一张长脸黑褐色,粗拉拉的,几根山羊胡软卷着,神态有些嬉皮笑脸,是很不讨女人喜欢的那种。阮红旗看过一些古装剧,再看李雪庸就觉面熟,那是一个落拓文人的活样板,是腋下时时要夹一卷诗书或题了字画的折扇,嘴里时时要吟几句李商隐李清照们的酸词,更是要将那些稍有姿色的女人浑身上下看个遍的那种。闲散时,饮几盏无伤风雅的淡酒,发几句无关时局的牢骚,骂骂当红政要,叹叹大运流年,常将“时也,运也,命也”挂在嘴边,分明一副满腹经纶怀才不遇的架势。近一时期阮红旗听说李雪庸在持续地喝着乾坤混沌汤,听喜欢窥人隐私的教员们议论,那人近期很是猴急,和敲钟女人幽会时常常删繁就简,略去那些浪漫程式,一上来就宽衣解带,直奔主题。阮红旗不知道这说法是否可靠,因为,被恃才傲物的李雪庸所得罪的那班人,是极有可能恶意歪曲真相的。然而这流言又不可全盘否定,事情往往是无风不起浪,更何况李雪庸的那一副样子她也不是没见识过。一直以来阮红旗很纳闷,为什么李雪庸在她的脑海里频繁出现?为什么对他的故事既厌恶又充满好奇?她无法解释,只是有意无意地去留心李雪庸和敲钟女人的故事。那天她去请假,走到校长室门口,听见里面有叽叽哝哝的说话声。她下意识地停住脚步,又从门上那扇小窗朝里望。那女人果然是在的,这回没有亮出那两座白色的小山,而是在抹着眼泪,嘴里哼哼叽叽的,听不清说些什么,那样子像是在埋怨李雪庸。李雪庸忽然将声音提高了许多,只听他说:“不要这样嘛,我对你还是动真的,你也要给我时间嘛。”停一下,只见他抖一抖手中的纸片,说:“这是我春天时写的,当时看见窗前这株白玉兰花正被雨浇着,就想起你郝玉兰来了。你看你看,这里头全是怜香惜玉之情啊,白纸黑字,怎能掺得了假呢?”胖大女人对诗是一窍不通的,听了,止住眼泪,直眉愣眼地说:“这么说,我这辈子就像这棵树,老枝老叶的,没戏了?”李雪庸忙说:“谁说的!你看看这诗就知道了。”女人自然看不懂那纸片上的字句,接过来看一眼,随手团成一团扔在了地上。见那女人往外走,阮红旗赶紧躲进隔壁办公室,再去请假时,趁李雪庸不注意,她弯腰拾起那纸团。回家的路上,她展开纸团看,见是一首旧体诗,题目叫作《雨中伤白玉兰》,只见那诗写道:“此兰须不耐轻狂,花自飘零雨自凉。落寞春心谁与语,何时更缀满头香?”阮红旗不大懂旧体诗,可还是品出了那份怜香惜玉之情。她觉得此事滑稽得不能再滑稽了,几句酸词竟与一个粗胖的女人搅在了一起。玉兰是极雅致的一种树,尤其白玉兰,更是淡雅至极。郝玉兰则是四十大几的老女,眼角是爬满皱纹的了,胸腰是肥厚圆满的了,屁股是无比阔大且松松垮垮的了。这算怎么一回事呢? 
  “生活像一支古老的歌/听得人心事浩茫/谁能擦亮眼前的时光/谁能掀去心头的阴影”。莫小白这诗也很乏了,这些话不说也罢,正如李雪庸的酸词与郝玉兰的眼泪。那张黑褐色的脸和那两座白雪样的小山,总恶作剧般的在她眼前闪回。阮红旗是无论如何也要在家清净它几天的。她实在需要休整一下精神。 
  这天上午她一个人在家,便做些纯粹属于女人的事:涂手指甲脚趾甲、修眉、绞脸、扎耳朵眼儿。这些都是很琐细的事,极耗费光阴的,也是最能磨砺人心的。阮红旗此刻需要的正是这个,她觉得自己的心起了腻,生了苔,长了绣,须好好儿磨一回,教它重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