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京华烟云-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使红玉感到意外,她想到自己和表姐,心绪烦乱,不知不觉睡着了。
  婚礼举行之后,一对新人离去。木兰买了几双丝袜,就同荪亚、阿非、红玉、丽莲,和丽莲的母亲桂姐往杭州去了,坐火车四个钟头就到。他们在湖滨的旧家度过了五天美妙的时光。那栋房子靠近岳王庙,一面是一条大道,一面正对西湖,所以房子是建筑在湖边幽静的角落里,而将一片湖水围入,作为池塘。
  杭州城的美,使木兰非常迷恋。没有北京的壮丽,但是秀雅宜人。一片湖城,高山环绕,古塔寺院,散在山巅。游完北京,再游杭州,犹如饱餍甘脂之后,再喝一杯龙井。北京美景之中,木兰最爱西直门外的高亮桥和北海以北的什刹海,因为此两处具有田园之美,使人想起了江南。现在眼前的正是杭州,正是江南,也正富有江南的秀丽。颐和园的昆明湖,是慈禧太后在虚荣奢侈之下由人工挖掘而成的,其构想只不过模仿西湖而已,而现在摆在目前的,才是真正的西湖。颐和园的昆明湖虽然美,比起真正西湖来,只似影子与实物,只似玩偶娃娃与活美人。西湖,常比做古代美人西子,常被人看做一个娇嫩风流的江南美女,风和日丽时,她面露微笑。烟雨迷濛时,她紧锁眉头;也像西施一样,她紧皱锁眉头时,更令人神荡魂销。杨柳掩映下的岛屿,似乎是飘浮在银灰的雾霭之上,究竟山峦飞腾而上接云雾呢?还是云雾下降而环抱山恋呢?实在令人煞费疑猜。
  木兰现在知道了人多活一岁多聪明一分。除去西湖的自然之美以外,西湖过去是,而且现在也是诗人美人向往的圣地。西湖的传统比北京更悠久,在蒙古的大都还没建筑之前,杭州便是南宋的国都了。杭州的历史传统与文学艺术关系之深,实超越政治而上之。西湖的两道长堤叫白堤苏堤,就是唐朝白居易和宋朝苏东坡所构筑的。过去一千年之间,诗人,名妓曾经居住于此地,寻乐宴游于此地,死后且葬埋于此地。其住所,其坟墓,历历可见。木兰打定主意,将来父母百年之后,自己独立自由时,便举家迁来此地居住。那时节,她那宁静朴质的家庭生活的美梦就实现了。
  木兰对她父亲那些商店甚感兴趣,有几天上午和商店的经理畅谈,那些经理自然对他们热诚招待。其余的时间便在自然景色中悠闲懒散消磨了。在夜间,湖面为轻纱似的白雾所笼罩,他们乘小舟徜徉于湖面,享受湖面轻柔的微风,听远处船上青年男女的歌唱。
  一天下午,他们游月下老人祠,并且抽了签,签上的文字既含混不明,措词又陈腐不堪。桂姐戏为丽莲抽了一签,上面写着:
  枝头花开笑迎春
  梅花争盛与芳邻
  看他蜜蜂忙终日


  甜为何人苦自身
  荪亚说:“没人信这些东西。和尚赚钱而已。”但是红玉又戏抽了一签,上面文句如下:
  点画蛾眉闺阁中
  牡丹阶上乐融融
  莫将真幻来相混
  芬芳香过总成空
  红玉双眉紧皱着将签文撕做碎片儿,对阿非说:“你抽一个。”
  阿非回答说:“干甚么?花钱给和尚,看两句胡言乱语?”
  他不肯抽。
  但是木兰却不由得对签文纳闷儿,上面的“芳香”二字使她想起暗香来。
  那天夜里在湖上,红玉不高兴,但是阿非和荪亚依然兴致甚佳。丽莲和她母亲都没拿签上的文意当一回事。红玉说她曾看见湖上远处有一小舟,上面有一个青年男子和一个姑娘,二人在船上闲谈,忽然消失在雾气之中,连一丝痕迹也不曾留下。据传说,明朝末年有一对情人,曾一同跳西湖自杀,后来在月明之夜,游人有时看见一只鬼船,载着那一对情人,出现在水面,共同玩赏。那一对情人永远那么年轻,还是穿着明代的服装。男的身穿灰蓝色长袍,头戴文人的黑帽,女人的头发梳在头顶,身上老是穿着紫衣裳。女的总是吹箫,据传说,她过去是青楼歌妓。
  不过,那天晚上,除去红玉,谁也没有看见。
  大家在杭州之时,接到立夫一封电报,说他已经从日本回来,那时正在上海。荪亚打回电报去,要立夫和他们在杭州相聚,但是回来的电报说,他须急速回家。所以大家叫他在上海等候,五号他们回上海。
  立夫到上海火车站去接他们。立夫显得瘦了一点儿,但满健壮。那天晚上,大家在饭馆儿为他设宴洗尘。
  木兰说:“你在日本研究的哪一科,跟我们说一说。”立夫说:“是关于细胞,关于细胞怎么生长,还研究了关于昆虫的学问。”立夫并没有说他的主科是生物学,因为他不像别的大学生,他是不肯谈论他主修的学科的。他向大家问:“辫子遗老张勋的复辟是怎么回事?”
  荪亚说:“我们也不知道。也只是看了看报。北京城一定闹得很热闹,听说南河沿儿都烧光了。”
  “今天早晨报上说一切已经都过去,基督将军冯玉祥的兵现在正占着天坛呢。”
  事实上证明,关于北京新近的局势,立夫比他们还都清楚。辫子将军张勋确曾发动了一次政变,又把儿童皇帝宣统拥上宝座,中间经过正好十天。立夫知道,袁世凯死后,真正的权力是握在段祺瑞手里,击败了复辟政变,那就是为人人所深恨的亲日派安福系即将大权在握了。他谈论政治之坚决热情,远非他对生物学的热诚可比。
  坐火车在七月天回北京,是够热的。他们决定在曾家故乡山东泰安稍停,乘机会一游东岳泰山。立夫,阿非,红玉都没游过泰山。木兰打算登泰山看日出,于是决定在山顶过夜。他们早晨十点到了泰安。轿夫去催他们午饭后立即动身时,他们已经休息了两个钟头。
  在中国,若论登山的路径宽广,铺砌得好,石级磴道构筑得好,爬上去感觉到舒服,只有东岳泰山。
  在过去,登泰山的路的保养维护,一则来自政府的经费,一则由私人捐献,才使宽广的石头路一直完好整齐。过去两千年来,皇帝屡屡举行封山大典,以示对泰山的尊崇;多少世纪来的诗人,好多作出诗歌,赞美泰山,刻在岩石之上,一直留至今日。历史渐久,古物渐多,民俗传闻亦渐富,香客的故事口耳相传,越使圣山生色。从“孔子登山处”的“第一天门”,经过半途中的“第二天门”,一直到山顶的“南天门”,一路上都有极其方便的休息处所和里程碑石。
  木兰这一批人共乘用了七顶轿,另外还有两个挑夫挑着他们过夜要用的铺盖。天是灰阴多云,所以大家都感觉凉爽舒适,尤以对轿夫为然。巨大的圆石,由多年溪流的冲激,已经光滑圆润,错落躺在路旁的沟渠之中,半露在外面,半浸在水中,看来像是水牛,又像河马。
  木兰登泰山,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在青年群中这么轻松愉快。这泰山,正是她在童年时和荪亚辩论的那个泰山。立夫的泰山之游,还是生平第一次,木兰可以看得出他脸上的兴奋。
  自寺院再往上行,风景越险怪,越雄壮,路旁翠柏夹道,远处山峰上怪岩奇石如野兽蹲伏,姿势各异。过了水帘洞,见一飞瀑,高在顶端,水势下落,恍若银屏,水星飞溅,人衣尽湿。在歇马崖,轿夫停轿,暂息片刻,荪亚、立夫、木兰就在附近漫步,回顾远处来时蜿蜒的山路。路旁溪沟的水清澈可喜,阿非就脱下鞋袜,涉水而行,别的男人也涉水相随,木兰、丽莲、红玉、桂姐则在岸上徘徊。
  阿非向她们喊说:“下来。”
  红玉从来没想到要到溪流里去,可是丽莲看了看她妈,问她可否下水。
  木兰因为自己想下去,就对丽莲说:“下去。”
  丽莲说:“你若敢下去,我就下去。”
  荪亚说:“下来吧,妙想家。好凉快。”
  木兰坐在大圆石头上,大笑一声,脱下了鞋袜,露出了雪白的脚,那两只脚一向很少露在外面,现在轻轻泡入水中。


  桂姐微笑说:“木兰,你疯了。”
  木兰说:“好舒服,好痛快。你若不是裹脚,我也就把你拉下来。”
  丽莲也脱了鞋袜,把脚泡进水去。荪亚过来,拉着木兰,进入了小溪中的浅水之处,木兰摇摇摆摆的走,几乎要摔倒,幸亏由荪亚拉住。轿夫觉得很有趣,笑了又笑。立夫坐在中流的石头上,裤腿儿向上卷起来,做壁上观。他觉得那确是非常之举,因为那时离现在少女在海滩上洗浴,还早好多年。一个轿夫喊说:“洗个澡吧,洗个澡吧,小姐!只有你们城里的小姐才怕水呀。”
  木兰向立夫说:“你应当打电报给莫愁,叫她也来,大家可以在这儿过一个礼拜。”立夫只是微笑。
  现在轿夫告诉他们说,若打算日落之前到山顶,可应该出发了。荪亚觉得木兰上来擦干脚,费时太久。立夫上了岸,看见了木兰雪白的脚腕子,又光润,又细小,木兰根本就没想掩藏。反而抬头看了看,向立夫低声说:“拉我起来!”不胜大姨子的撒娇与美丽的魔力,立夫就把她拉起来。木兰的真纯自然,竟使尴尬的场面,一变而为天真美丽。立夫觉得木兰真是异于凡俗,也与自己的信念不谋而合。
  红玉一边站在那儿看他们,一边想起木兰论爱情的一席话。
  一个轿夫问立夫:“您太太多大年岁?她看来好年轻啊。”
  立夫回答说:“她不是我太太,是我的亲戚。”
  木兰听见说,不由得有点儿羞愧。
  大家坐上轿,又继续向前走。不久过了“杉木洞”,那是一个大杉木林,枝叶茂密得犹如屋顶,上不见天,据说嘉庆皇帝在此植杉木两万两千株,造成了这座树林。木兰希望在此地盘桓一番,但是已经耽误了时间。
  过了“第二天门”,他们到了“快活三里”。他们问轿夫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轿夫说,爬过了三里陡坡,这儿是一段平路,有三里长,爬山的人到此自然很快活,所以叫“快活三里”。由此地再往前,风景越发雄伟,高峻的山坡上的松树林,在山风中摇动,松声如海涛吼啸,自远而至。过了“十八盘”,“南天门”在望,在几乎垂直的悬崖之上,如危楼耸立。中间凿劈为门,有石级可登。轿夫现在将轿子斜着抬进,这样,前面的轿夫就在右边走,后面的轿夫就在左边走,因为石级太陡了。
  到了南天门,他们下了轿,顺着“天门街”走向“玉皇阁”,那是山上最高之处,就预备在此处过夜。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小道士,出来迎接他们,荪亚叫了七个人的饭。这时大家都立在石头铺地的庭院中的阳台上,庭院是围着一块拔地而起的巨大岩石而建,那块岩石据说是全山最高的岩石,叫泰山绝顶石。他们进了正厅,等着吃饭的时候儿,立夫问荪亚:“你累不累?咱们还要去看秦始皇的‘无字碑’呢。”
  荪亚回答说:“现在我只想一件事,就是吃饭。”
  立夫说:“去吧,就是几步的道儿。”
  木兰也催他说:“去吧!过天门街的时候儿,我回头看,见身后的落照好辉煌灿烂哪。”
  但是荪亚,因为身子胖,走得喘,说他要坐着轻松一下儿,桂姐忙着指挥仆人铺床,丽莲、红玉也正帮着她,所以立夫和木兰、阿非三个人走去。
  现在他们是在云层之上。木兰站在那高出没字碑以上的台子上,一只手扶着阿非的肩膀儿,头发随着山风向后飘扬,看着犹如一个山上的精灵。她向远处望,远处那一块块灰的是山,一片片紫而深绿的是山谷。一带随时变色的霞彩神奇的光波,在大地上飘过。往西,只见红云似海,闪耀着金线银丝,好像斜阳照耀在老人头上一样。立夫已经走下石阶,正立在下面黑暗的石碑旁边。石碑有二十多尺高,历时已有两千年,上面罩着棕黄的干枯苔藓。立夫往上看,看见木兰秀丽的侧影,背后衬托着彩色调和富丽绚烂的晚霞。
  木兰说:“立夫,你看见那个没有?”一边手指着西方的云彩。
  立夫回答说:“我看见了。”
  木兰也走下到石碑旁边来。这块石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来封泰山时建立的。至于石碑上为什么没有雕刻上字,则不得而知。有人说当时他突然生病而死,石碑也就立而未刻。另一个说法,较为近似真实,就是刻碑的人不愿将此暴君之名永垂后世,故意将碑文刻得浅,所以不能经久,早就不耐风雨,剥蚀不见了。
  木兰走近石碑,那时立夫还在近前站着,仔细看那苔藓封蔽的石头,不觉看得出神。她伸手把一些苔藓揭下来,立夫说:“不要!”
  木兰说:“这个石碑好大。”这时一阵子寂静。
  木兰又说:“还这么老!”又是一阵子寂静。
  木兰也寂静下来。木兰、立夫和阿非三个人,坐在附近一块石板上,也寂静得和那个石碑一样,他们好像也变成了没有字的碑文。
  最后,立夫开言,才打破一阵子沉寂。他说:“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
  木兰看见立夫眼睛上那副梦想的表情。在这块无字的石碑上,他读到了兴建万里长城的暴君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即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十几个王朝的消逝——仿佛是若干世纪的历史大事一览表。而这个默默无言的黑暗的岩石,在高山日落的时候,横压在立夫和木兰的心头,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
  立夫说:“你也得秦始皇怕死,派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求长生不死之药吗?而今物在人亡。”
  木兰说出谜一般的话:“因为石头无情。”
  这时暮霭四合,黑暗迅速降临,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云海,现在已成为一片灰褐,遮盖着大地。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倦于飘泊,归栖于山谷之间,以度黑夜,只剩下高峰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但是这和平秩序中却含有深沉的恐怖,令人凛然畏惧。
  五分钟以前,木兰的心还激动不已,现在她心情平静下来,不胜凄凉,为前未曾有,外在的激动不安,已降至肝肠深处,纵然辘辘而鸣,她的心智,几乎已不能察觉。她一边儿拖着疲乏的腿,迈上石头台阶,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她知道这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纵然如此,对她来说,却是值得记忆的一刹那——十全十美的至理,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滔滔雄辩的哲学家对此一刹那的意义,会觉得茫然,也会觉得穷于言词,无以名之,姑名之曰经验。夜,对人也并不永远是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民国六年七月十六的晚上,在泰山顶上,对木兰来说,是特别使人心神不安的一夜。他们的晚餐有四个菜:炒蛋、芜菁汤、藕片、香菇烧豆腐,小米玉蜀黍粥,馍馍。旅途劳顿,山中空气新鲜,大家都非常饥饿,几盘子菜都吃得精光。虽然食物并不精美,远寺的钟声却使他们觉得此次晚餐风味迥异。饭后,又喝了极其清冽山泉茶。荪亚与立夫闲谈,谈论的是关于在日本的生活经验,然后就寝。


  荪亚一觉酣眠,鼾声大作,木兰瞌睡了一下儿,但又醒来,然后又打瞌睡。因为茶的力量大为不同,一直使她的头脑清醒,不过腿和身子却睡得很甜,自己也不知道是清醒,还是在睡梦之中。她觉得,仿佛是半在梦境,一直在费力解一个巨大的云雾般的结,那是一个谜,而那个谜是创造万物至上的主宰。她正在费力想解开那个谜,一阵山风吹过,撼动卧室的窗子响,她又醒来。但是荪亚还在继续打鼾浓睡。
  木兰被声音惊醒时,仿佛始终未曾入睡,睁眼只见灰白的晨光,正从窗板缝中自外射入。她推荪亚说:“天有点儿亮了!不能误了看日出呀。”
  荪亚说:“管他日出不日出!”转过身子去,又睡着了。
  但是木兰不能再睡。她听见厨房的声音,听见火炉里柴火劈劈拍拍的响,水杓儿在水缸上磕碰的声音。她起来,用脚尖儿轻轻走到邻近屋里去,看见桂姐还和孩子一起睡,她把她们叫醒。再回到自己屋里,点亮了油灯,自己梳头。一看表,原来才两点五十。
  她穿好了衣裳,一直等到又困倦起来,这时厨房的用人来敲门。在门外说:“老爷,太太,起来吧!不然就赶不上看日出了。”
  木兰把荪亚叫醒,打开门。一阵子凉气冲进。鼻子闻起来,和别处的空气完全不同。她看见立夫已然穿好衣裳,正在院子里站着,往厨房里看。
  木兰说:“你起得这么早?”
  “我起来一个钟头了。天冷,我睡不踏实。他们起来了吗?
  咱们得赶快呀。“
  木兰进屋去,又穿上一件毛衣。荪亚刚下床。
  荪亚好不耐烦,他说:“哎呀,日出!日出!”
  妻子说:“咱们就是为看日出而来的呀!”
  早饭转眼摆好。仆人说:“大夜晚到外面去,要先吃点儿东西暖一暖。”木兰要了点儿热酒,她和荪亚喝了,但是立夫一滴未饮。大家热粥下肚,身上暖了,出去到“日观峰”。红玉又咳嗽,阿非带了一个毯子,给她围着。那时东海中的天边儿,只有一片白光而已。然后有一片淡红,渐渐爬进那一片白光,附近的山顶已经开始露出头来。在北方有迂回曲折的白色带子,人家告诉他们,那是流入大海的一条河。云中静悄悄,丝毫无动静。在那片桃红变深而成金色时,云彩,好像听了什么命令,开始自夜中的睡眠醒来,在伸懒腰,在打呵欠。云彩的上层开始移动,移动之时,底层染上了起伏波动半透明的紫色。所有的云彩一齐向东飘去。云层上下堆积,成为天上金碧辉煌的宫阙。下面的山顶越发清楚,纤细可见,没被云层遮盖的大地,还在黑暗中静止不动。再过了一刻钟,一条纤细闪亮的金线,勾出了地平线的轮廓;再过几分钟,两道霞光射入天空,预报太阳行将出现,使云彩金光耀目,也照亮远处的海面。山风渐强。忽然间,一片赤红由地平线上升起,大家异口同声惊呼道:“太阳出来了!”一齐欢迎华严雄伟荣光显耀的来临。
  “现在升上一半了!”
  “看波光闪动的海面!”
  “现在全升起来了!”
  太阳巨大无比的圆盘,好像一跳而起,自地平线上升入了空中,观看日出的人,脸上都照上了日光。木兰看了看她的手表。才四点半。
  红玉说:“看!那云彩!”
  因为黎明的手指已经点触到依恋着群峰的云,那云,仿佛遵奉太阳的指挥,又悄然接受了山间微风的感应。堆堆片片,开始动起来,刚一移动,就沿着山谷飘去,犹如庞大的玉甲银龙,舞蹈前进,山谷间的风光就越来越广阔。大地觉醒了。
  他们在清晨的空气之中,立了半个钟头。
  丽莲说:“我觉得冷。”
  红玉说:“我现在好了。”说着把毛毯从身上拿下来给丽莲,阿非帮着把毛毯围在丽莲的脖子和肩膀儿上。
  木兰兴高采烈的说:“这次我们可看见大地怎么入睡怎么醒来了。值得看,你们说是不是?”
  荪亚说:“不错,值得。可是现在我想去睡觉。我的腿都站僵了。”
  他们这一批人漫步而归之时,另一批人走来看日出,才知道已经误过,大为失望。黎明之时,似乎特别安静,除去足音,晨风吹动衣裙的声音之外,可说是万籁无声。
  木兰说:“好安静!鸟儿叫的声音都听不见。”立夫说:“咱们在高处。鸟儿在下面山谷里睡呢,可惜莫愁没有来。她若来了,也会深得其乐的。”
  他们去看唐代的巨大的摩崖碑,然后回到屋里去。轿夫在南天门待了一夜,现在已经来到。催他们早点儿回去,希望能赶得及当天再抬人上山来。
  一个钟头的吃早饭和休息之后,大家开始下山。只用了一个半钟头就到了山麓。荪亚因为胖,自己坐了一顶轿,红玉和桂姐也各坐一轿,别人大都愿走下去。每个人都拄着一根手杖。诚如立夫所说,他们往下去,才听见山谷中禽鸟的婉转歌唱。
  木兰和立夫自然而然的在一起步行,而且一直一路交谈。并不是因为立夫刚刚回来,而是他俩确是有好多话说,而且俩人身体都轻,迈步也轻快,所以常须要停下来等着别人。到了“快活三里”,荪亚下了轿,和他们走了一段,木兰则从“第二天门”坐轿直到“下马隘”。由那儿又下了轿,和立夫走得很快,转眼把别人撂在大后头。现在只剩他们俩人了。木兰过去从来没有像这次在如此美好的天气和立夫走下山来,心情如此之愉快了。因为她对妹妹莫愁有深爱,又对立夫有信心,所以自觉十分安全,不敢有何意外的发展,何况又喜爱与立夫独自在一起这种无可比拟的感受,所以两个人谁也没有说减慢脚步,好等待别人。他们到了杉木洞,觉得杉木清凉的树荫,实在诱人,于是走到树荫中休息,等候后面的人下来。
  立夫移动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