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的荣耀-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在场的所有人还是一脸的茫然,于是季明只能继续的耐心的解释道:“所谓大纵深突击作战,是指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他们在分析当时几场战争的经验和新式兵器的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连续的战役来消灭敌人。连续战役的理论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头一个战役的过程中就考虑并准备下一个战役,以防止供应中断和运输堵塞,达成战斗行动的连续性,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署和组织战斗的时间。连续战役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后勤工作是否跟得上。根据这个理论,方面军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单位,遂行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它应当统辖一个战区内的军队,并应当能够为了解决一个总战略任务而在几个作战方向上实施进攻。进攻地带的宽度定为300…40公里,战役的纵深定400里。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基础是二战以前前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所提倡的突破口理论……所谓突破口理论就是:将进攻部分分为几个梯队,其中第一个梯队主要有步兵组成,在炮兵、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在诸兵种协同突破敌人防线,扩大并巩固突破口,第二个梯队主要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主要任务是穿过突破口,并向纵深发展胜利……这是一个没有考虑到对手反应的静态模型。在实战中,当第一梯队突破突破口时,往往遭到敌人反冲击,封闭突破口,所以第二梯队还需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继续突破……所以,这时候就分为两种看法,一种是等突破口还没有完全突破,但是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时,就投入第二梯队,协助第一梯队完成突破,并发展胜利……第二种看法是就是要第一梯队完成突破之后,拓展并巩固突破口之后,再投入完整的装甲部队发展胜利(所以又称为纯突破口理论)……而在战争实践中,往往采用第一种更有有利……而何时投入发展胜利的第二梯队是获得胜利与否,战果大小的关键,也是指挥官对战场战机把握能力的考验……当然,不是所有的指挥官都是天才,投入第二梯队的时机往往难以把握,所以,在二战中苏联的进攻梯队往往不是两个,而是三个甚至四个……按照突破口理论,第一梯队是缺少装甲部队的,但是在第二世界大战中,由于苏联步兵缺乏足够的火力(由于素质等诸多原因,往往按照计划炮火准备做的还行,但是在投入步兵进行攻击的时候,缺乏协同)和防护缺乏攻坚能力……。所以,在实战中,往往用于打开突破口的第一梯队也装备有坦克自行火炮等大量装甲战斗车辆,所以一句话,坦克装甲车辆是大量需要的……但是在东线战争的一开始。俄国人的大纵深进攻并没有发挥。这主要是被我们的闪电战打得喘不过气来,处于战略上的被动……但是他们的大纵深防御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莫斯科保卫战(纵深达数百英里,既然没有足够的反坦克火力和装甲力量,那么就用距离来防御巴,因为,坦克一次纵深进攻,会耗费大量的燃油,摩托小时弹药,也就是说,坦克不是拥有无限的动力,所以每一次经过周密的作战准备之后,进攻距离是有限度的,将防御纵深扩大,那么敌人一次进攻难以突破防御,那么,战役就会陷入持久化之中,优势将随着时间向防御者转化……当然,也只有朱可夫对装甲战友深刻理解的人才会做出这么一个方……”说道这里季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第六部 第二百四十九章 这叫大纵深突击
更新时间:2009…1…7 2:49:58 本章字数:3160
不过季明的话说完了。在场的大多数人仍然是大眼瞪小眼。季明再次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于是他接着解释道:“最早对大纵深战役思想进行研究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提出,为了夺取对敌人的全面胜利,必须实施一系列连续的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所有兵力,打乱敌人的组织,使之无法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30v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接着,负责扩张战果的梯队,包括坦克、摩托化步兵等,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以尽快达成预定目的。大纵深理论认为,要顺利实施大纵深战役,必须要解决两大任务:第一,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对敌人的整个战术纵深同时实施轰击,以摧毁敌人的防御;第二,用快速部队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动和航空兵的突击,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为了实施突破,要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各集团军纵深配置,建立强有力的冲击梯队、扩张战果梯队、预备队,以及航空兵和空降兵等。冲击梯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当打开一个突破口后,必须将快速兵团迅速投入突破口,以摧毁敌人在整个战役纵深内的抵抗。并协同其他兵种全歼敌人。航空兵地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方面军的军队和后方,支援军队突破敌人防御和在战役纵深内追击敌人,攻击敌人的预备队,保障空降兵着陆,给军队空运补给和实施空中侦察。为此苏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验证了大纵深理论的基本原则。特别是1938年的哈桑湖战役、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以及苏芬战争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地战争实践。苏芬战争使大纵深战役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它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地基本正确性。如对坚固筑垒防御实施进攻时。军队要作深远的战役布势。纵深配备步兵部队和分队的战斗队形,将兵力兵器坚决的密集使用于突破地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使用等一些基本原则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战争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所存在的缺点和需要改进地地方。实践证明,分别建立突击队和牵制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样划分会造成牵制队的军队消极等待突击集团获得战果。炮兵密度必须提高到每公里正40…60火炮,在突破地段要更加坚决的密集使用炮兵的火力。此外。还必须进行周密的炮兵侦察。将坦克分为支援步兵的坦克群和远战坦克群的作法是不可取地,因为这样会妨碍对防御之敌同时实施猛烈地突击。在突击敌人坚固的防御时,航空兵的行动应在时间上尽最大可能同时进攻地军队靠近,以便后者能利用航空兵突击的成果迅速击溃敌人。”
在略微的停顿了一下之后,季明接着说道:“在大纵深理论中,突破理论和追击理论是最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大纵深理论的核心内容。突破敌人防御是进行大纵深战役的前提,没有突破的完成就谈不上纵深进攻。
大纵深理论认为。采取战斗侦察。可以及时察觉敌人企图,更正指挥员的错误判断,使己方炮火力量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为己方的后续进攻部队的进攻铺平道路,减少突击部队的伤亡。大纵深理论认为,集团军司令员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应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方面军司令员的战役企图、敌军集团防御性质和集团编程、地形条件、己方军队状况和能力等。确定主要突击方向一般要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战役第一日突破敌人的战术防御和保障自己突击集团前出至防御之敌的侧翼和后方。一旦确定了主要突击方向,就应当将装备最好的、战斗力最强的兵团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对敌优势。实施火力突击是突破必不可少的阶段。突破一般以冲击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炮火准备作为开始。炮兵和航空兵在火力准备阶段的任务是,以火力压制、破坏敌人军队的指挥和协同,保障建立通向敌人战术地幅全纵深的缺口,以及阻止敌人预备队开进。突然实施火力突击是达到有
敌人的重要手段。在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有生力量遭到的最大损失,就是由于苏军的炮火和迫击炮的首次急袭射击造成的。尽量缩短火力准备与步兵、坦克开始突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达成突破的重要条件。
一旦在敌人的防御中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快速集群就应该迅速进入突破口,扩大胜利。此时,炮兵主要是压制敌人炮兵和预备队,特别是敌人的防坦克配系对快速集群的进攻所造成的障碍;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和消灭敌人所剩的重要目标,彻底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快速集群的队形是这样的:步兵师先遣支队和侦察机关在前,随后是运动保障队,再往后是先遣大队,最后是主力。分两路开进,并分成两个梯队。这样就可以便于战斗过程中部队的指挥和机动,最好的发挥快速集群的威力,迅速完成对敌防御的战术地幅的突破。
防御一方在对付敌人的进攻时,往往会采用反突击的方法,即突入进攻军队的战斗队形的纵深,从而遏制对方的进攻。如何实施反突击成为大纵深战略的又一重要环节。
追击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在战斗中,防御者实施退却的征候有:防御者撤出部分炮兵和后勤机关;实施佯动反冲击;积极进行侦察;炮兵进行短促的火力急袭;在进攻一方可能行动的道路上设置工程障碍物;在后方焚毁物资和工程设施等。在一般情况下,防御者力求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实施退却,如夜间、雨天、降雪和浓雾等。为了使其主力摆脱进攻者的追击,会派出后卫进行掩护,后卫往往由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编成,能进行有效的反冲击和迅速脱离追击部队。进攻者一旦发现敌人准备退却时,就应该立即转入追击,力求阻止敌军有组织的退却,在敌到达新的防御地区并与从纵深开来的预备队会合之前予以围歼。进行追击的队型是在战役防御纵深进攻的队形,快速集团在前方。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具有行动迅速的特点,因而是实施追击的主要力量。要追击顺利,指挥员的指挥是十分重要的,在定下进攻战役的决心时就应该考虑到追击时的措施,要确定:随着摧毁哪些集团和前出至哪些地区可预期敌人的退却;当军队转入追击时,敌人可能用哪些兵力进行抵抗;敌退却的可能方向和截断这些方向的路线;追击时主要力量的集中方向;兵团和部队实施追击的方向;先遣支队和空降兵的编成、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指挥员在追击前就应该认识到,同时,在追击过程中,军团和兵团指挥所应派出由司令员领导的作战组,以便进行具体的领导。为了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各级指挥所应采取逐次跃进的方法进行行动。在实施追击时,先遣支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先遣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团或加强营组成,而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则由一个坦克旅或机械化旅编成。先遣支队中加强有坦克、摩步、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工兵分队。在追击过程中,航空兵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航空兵能够从空中掩护追击部队免遭敌军伏击(防止狗急跳墙。),另外,航空兵还可进行空中侦察,保证追击的目的性。
追击一般有三种方式:正面追击、平行追击和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正面追击一般是在敌军进行预有退却的条件下,或者己方军队的兵力特别是快速军队不足,兵力对比不利,无法通过坚决行动前出敌退却道路时实施的。目的是在整个退却正面牵制敌人基本兵力,限制其机动,迟滞其退却。平行追击就是沿与敌军退却平行的路线进行追击,它能破坏敌人行军队形,使其无法向中间地区前出,还使退却之敌一直处于侧翼遭突击的威胁之下。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就是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实施追击,目的是迟滞敌军基本兵力的退却,不让其脱身,并以集团军主力实施平行追击,前出退却集团侧翼,切断退却道路,最后合围和消灭敌人。”
说完这些,季明盯着眼睛看着众人:“诸位你们明白了么?”
第六部 第二百五十章 新人
更新时间:2009…1…7 2:49:58 本章字数:3122
“威廉将军的话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在季明再次问出这个问题之后,隆美尔再度的开口说话了。“将军的意思是通过采取大纵深突击的战略强行的将对方的防线撕开。然后再次攻击。但是我总觉得,这和我们一直所采用的闪击战战术差不多。我想,既然我们已经采用了闪击战术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要放弃一个我们熟悉的战术,转而采用一个我们并不是很熟悉,而俄国人熟悉的战术,威廉将军,这不是有些奇怪了么?”
“呵呵!”在听完了隆美尔所提出的质疑之后,季明忽然笑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忽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艾尔温!”说道这里他看了一眼隆美尔:“我想闪电战和大纵深图片战术从根本上是不同的。我们的闪击战的战术思想来源于一战中渗透战术,在机械化条件下,要求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突击力量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然后迅速向敌人后方突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所有部队就开始合围,力求尽可能多的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大纵深作战最早的时候也和“闪击战”类似,但在我在研究的几场关于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战争中,我发现,和对方攻击的时候苏军根据自身装甲部队数量多、战役规模大等特点,按照欧洲地形特点进行了发扬。从战术表现上来讲就是,使用大量装甲部队。从多个突破口——闪击战通常仅有几个——同时向敌方深远纵深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突破部队并不与对方的部队纠缠,而是迅速占领对方重要地点如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从根本上破坏对方地工业、战争潜力——这里的作战对象不一定就是国家,也可以是规模庞大的战斗集群。其中以日俄诺门坎战役和芬兰的卡利累阿战役为代表。由于大纵深作战是以彻底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为目的,因此与“闪击战”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威胁力。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有能力实施大纵深作战的也只有我们和美国而已。因为这种战术要求数量庞大地装甲部队和兵员数量。只有像我们这种各种实力根基雄厚地大国才玩儿得转。”说道这里。季明忽然笑了起来。
但是这个笑声却让旁边地隆美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好一会儿。这位沙漠之狐才继续开口道:“将军,但是我认为闪电战和大纵深突击在理论上都是一样。因为他们都口,然后再采取突击的方式,唯一的是突击的纵深不同罢了!”
“不!”季明伸出一根手指重重的摇晃了几下,然后缓缓的开口道:“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地不同!闪电战一般把装甲部队用于突破敌人防御,并在突破之后向纵深发展,突破口由后续的步兵部队巩固。配置一般是快速装甲部队为第一梯队。步兵为第二梯队。装甲部队向对方的战术或战役纵深突破后就开始迂回包抄,试图对敌完成合围。正因为在闪击战理论下,装甲部队要完成突破防御、发展进攻和迂回包抄多个任务,也就决定了作战纵深最多只能达到战役纵深,当面对对方的大纵深防御的时候,装甲部队便很难完成这么多任务,往往就会受阻。纵深进攻情况下,用于突破对方防御阵地的是步、坦、炮、工以及空中力量的合成部队。快速集群则在突破口打开之后投入。用于发展进攻。开始的时候兵力配置一般是合成部队为第一梯队,以装甲部队为主地快速集群为第二梯队,有时还会配置第三梯队地快速集群。这种情况下。由于快速集群的兵力不必消耗在突破防御上,因而就有能力队更远的纵深实施突破。所以,大纵深进攻作战时,攻击纵深一般至少能达到对方地战役纵深,有时可能达到对方的深远纵深。快速集群突破后目的是完成战略战役合围,而具体的战役战术合围往往是合成部队以及部分快速集群来完成。这种进攻样式需要极大数量的兵力兵器准备,并对后勤有极高的要求,毕竟这么多部队要进攻几百公里,后勤保障的需要量不是开玩笑的。
很显然大纵深的规模要比闪电战大得多。因为大纵深要求在一线的部队要足够多,而用于补充和扩大战果的后续部队也要足够多,这样一来的打法
联这样的大国才能适用;而闪电战是要求在第一波次尽可能多的战斗力,用于第一波次攻击的一线部队要足够多,而后续的部队只要能补充先遣部队的损失即可,这样一来的部队不可能在第一次攻击以后扩大战果,所以闪电战的关键就是要使投入第一次攻击的部队获得最大战果,争取最大胜利,一旦失手,失败将是必然的。由于在突破时使用了大量的兵力,因此闪击战不太注重对敌方地区的占领。这就是为什么“闪击战”在苏联无法取得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原因,因为苏联太大,尽管德军不停的合围,但仍然无法完全消灭苏联的战争潜力。
进入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以后苏军的作战条例中认为双重包围是大规模成建制歼灭敌人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此目标的战役分为5步骤:突破敌军战术防御地幅;投入纵深突击部队扩大突破口、分割、合围敌军;建立包围圈的对内正面和;建立包围圈的对外正面;继续进行下阶段战役。一般来说为了集中完成这样大规模的合围作战所需的兵力,苏军通常是安排至少两个方面军共同来完成的。在这样的合围战役中各方面军都将自己的部队分为“突击集群”和“机动集群”两类。苏军通常将加强有合适的加强兵器和专门的任务部队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作为首次进攻的部队,这些部队将负责突破敌人战术防御地幅。机动集群将用于投入突破口对敌军构成合围,形成合围对外正面并进行下一阶段战役。战役第一梯队中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或者第二梯队的集团军将形成合围对内正面。”说完这些,季明微笑的看着对方:“现在你明白了么?”
听完了季明问出的问题,隆美尔微微的挠了挠头,然后缓慢的开口道:“我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
“明白就好!”季明微微的一笑,然后轻轻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现在,我们可以最终的分配任务了。”
听了季明说出的话,在场的所有人又是一愣。刚才这位年轻的家伙不是已经分配过任务了么?怎么现在又来一次?不过,这次季明没有给这些人时间思考,伴随着他轻轻的拍了拍手,在会议室右侧的大门忽然打开了。很多人知道,这里是通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的休息室,在开会之前,司令官休息会见军官的地方。看到这个情景,很多人一下子想到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情况,于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然后等着那个房子里面走出的人。
而没有让这些军官久等。经过了几秒钟的等待之后,伴随着皮靴敲击木质地板的踢踏声。两个军人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其中一个人穿着青灰色的空军军服,而大部分人都认识他。包括刚刚从北非过来的隆美尔。这个人就是空军元帅。阿尔伯特:有人就不认识了。这个人大约70多岁,十分的高大,虽然面容苍老。但是眼神却十分的犀利。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军装,衣服的样式和原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军装差不多,而脖子上带着一个硕大的白色十字勋章,和一枚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更夸张的是,这个人是在凯赛林的引导之下走到会场上的。而看到这个场景,在场的所有军官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各位,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来自芬兰的最高领袖,芬兰人的骄傲。俄国人的噩梦。伟大的曼纳海姆元帅!”这次,我们的主角笑吟吟的充当起了解说员。他用自己洪亮的声音的将曼纳海姆大声介绍给众人。过了几秒钟他接着说道:“曼纳海姆元帅这次前来,不但但是来看参加这次会议,而且还有一个十分贵重的礼物交给我们,那就是10万身经百战的芬兰士兵,这些芬兰朋友将会在这位无。指挥下战斗。如同我们在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一样帮助我们中央集团军群,将那些俄国人彻底的消灭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
“哗!”听到了季明这么一说,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然后他们双腿并拢。冲着曼纳海姆重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第六部 第二百五十一章 诸神的黄昏
更新时间:2009…1…7 2:49:58 本章字数:3083
看到在场的那么多人向自己行礼。曼纳海姆有些手无足错,他并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受到这么荣耀的待遇。其实也不能怪他不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已经死掉的希特勒。在德军冬季战争面临最困难的时候,希特勒为了鼓舞自己的那些士兵而向士兵宣传他们的盟友——芬兰军队的在冬季作战中的英勇表现。自然芬兰人的指挥官曼纳海姆也被广大的德国官兵所熟知。
其实曼纳海姆并不喜欢德国人,准确的说是德国纳粹。虽然他答应了季明将自己的芬兰军队在必要的时候投入到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当中来,但是同时他也提出,这些部队只负责防御。不能参加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