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着牛远辉他们的背影,李隽扭头对段干木道:“干木,你赶快回关中去,要柳将军赶快赶来,与我会合。  关中的事,就交给道长处理。  ”
    李隽的意思非常明白,他是不可能在中原久呆。  组织这些农民的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足智多谋地柳河子了。  柳河子能生善战,能够审时度势,加上他有极其丰富的敌后斗争经验,有他坐镇中原,要想这支力量不发展壮大都不行。
    段干木要保护李隽,哪会轻易离开,道:“皇上,我不去。  我派个人去。  ”
    “不,就你去。  这事,关系很大,你去,我才放心。  ”李隽开导段干木。
    段干木仍是不愿意,道:“可是。  皇上地安危更重要。  ”
    李隽笑道:“你言过其实了。  老百姓才是根本,他们比我重要得多,没有了老百姓,我们什么都不是。  你要是不去的话,你就是朝廷的罪人。  ”说到后来,语气已经很是严厉。
    段干木知道李隽决心已下,无法更改,只得道:“皇上,我去就是了。  皇上,那你去哪里?这里很危险。  不能呆了。  ”
    “这事。  你就放心吧,我哪会笨到呆在这里让蒙古人来抓我。  我要去做一桩大买卖。  ”李隽淡淡地道。  段干木却明白。  李隽已经有很好的主意,放心了不少。
    XXXXXXXXXXXXXX
    太平镇是紧邻伏牛山的一个小镇,不过几百户人家,总人口不过千把人,根本就不重要。  然而,这个小镇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南宋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个小镇开始,中原百姓开始了轰轰烈烈反抗蒙古统治地斗争。
    南宋大军在李隽的统率下大举北伐,光复中原之时,这支力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给南宋军队以有力的支持。
    沉沉夜色中,天空中只有一轮长着毛的弯月亮,老百姓称之为毛月亮。  毛月亮的光辉很是黯淡,夜晚朦朦胧胧,非常的静谧。
    正在熟睡中的老百姓给一阵惊天动地地声音惊醒过来,道:“王师来了,朝廷打回来了。  ”这声音惊天动,震得地皮都在抖动,就是睡得再死也会给惊醒过来,要是醒不过来,恐怕只有四只脚的某种动物了。
    老百姓给惊醒过来,无不是摆出一副惊愕惊讶的神色,不知所措。  南宋现在的形势很好,战场上节节胜利,蒙古军队一败再败,南宋北伐中原之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然而,这事也太突然了,任谁都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老百姓不相信,李隽是早就想到了,早就做好了安排。  老百姓还在惊疑之中,就有人来敲门了,敲门的都是老百姓,他们和当地老百姓有共同语言,说起话来亲热得多,他们一边敲门一边说些家常话,太平镇地老百姓不得不来开门。
    这门一开,问题就来了,一切都变了。  李隽带来的老百姓正在完成李隽交给他们的任务,那就是马上收拾东西,跟他们一起行动,因为他们得到警告:鞑子的大军正从后面追来。
    其他的话,老百姓也没有说,太平镇的老百姓不会不知道后面的话就是:鞑子大军来了,你们也活不了,唯一的活路只有跟着他们一道行动。
    太平镇的老百姓虽然恋家,但是性命毕竟重要,哪有不怕的道理,马上收拾起东西,跟着李隽他们出发。
    李隽已经有了主意,就是要给老百姓们找到一个可以安身地地方,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到一个根据地,经过权衡,最好地去处就是不远的伏牛山,一定要在蒙古军赶到之前进山。  同时,还要有足够多地人手,足够多的粮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隽充分发挥了他“廖作伪言”的本领,每到一处都要老百姓吼“朝廷打回来了,王师来了”,再派一些精明能干的老百姓去帮忙,要当地的老百姓跟着他们行动。
    李隽摸准了老百姓怕蒙古人的心理,只要他派出去的人一说“鞑子大军就在后面”,由不得当地老百姓不跟着他们走。  是以,李隽的队伍好象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不出三日功夫就有上万人了。
    李隽的话也不全是伪言,蒙古军队真的是跟在后面追,要是这些老百姓不跟着他们走的话,肯定是要遭殃。
    蒙古人的反应也不慢,很快就集中军队从后赶来。  李隽派出侍卫带着挑选过的精明老百姓四处活动,给蒙古人制造假象,让蒙古人以为他们是向南去。
    眼下正是回归热潮大起之时,蒙古军队真的以为他们会向南去,派人向南追去。  直到追不到人,他们知道上了大当,再回头从后追来,可惜的是已经晚了,李隽已经带着老百姓进了伏牛山。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章 大战伏牛山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章 大战伏牛山
    伏牛山地处现在河南省的西南部,绵亘八百里。  西接秦岭,东连霍山,北望洛城,南临汉江,西北靠近熊耳山,地理位置极为不错,既是很好的藏身之处,又是很好的战略基地。  要是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北伐之时会给军队以有力的支援,正是从这点考虑,李隽才决定带领老百姓进山发展。
    说实在的,李隽带领这些老百姓进山非常非常不乐意,带老百姓进山后会非常艰苦,日子会过得很艰难。  倒不是李隽怕吃苦,李隽这个战争英雄什么样的苦头没有吃过,哪会在乎这点苦楚,而是因为进山后没有住处不说,还没有吃的,再加上正是冬季,到处是冰天雪地,朔风怒吼,吹在身上如刀似割,伏牛山是河南省最高的山脉,温度就更低了,其中的苦楚有多少不用想都知道。
    但是,李隽也是迫不得已,不得不为,要是李隽放手不管,不用说那些老百姓肯定是死路一条,他们回到家乡肯定是给蒙古军队抓住吊死,那些自发回归的老百姓的下场也是如此。
    这种事情李隽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决心拯救他们。  他救下的老百姓数量不多,只有几百人,再加上他派牛远辉他们从别处带来的老百姓也不过千把人,以此少得可怜的人数根本就无法与蒙古人对抗。
    要是别人,肯定是无法应对,对于李隽来说就是别人认为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也有办法,略一审视。  李隽决定去伏牛山,把大本营安在伏牛山上。  进山地苦楚虽然多得很,但是总比等死强得太多吧。
    李隽是个富有远见的人,他预见到蒙古军队必然会从后追来,蒙古军队最善长破坏,他们所过之处必然是一片废墟,他们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所到之处的老百姓。  李隽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廖作伪言”。  把这些老百姓带上,一起进山。
    群峰耸峙,千岩竞秀,万壑峥嵘,林木幽深,白雪皑皑,一片银装素裹。  伏牛山好象是用银子造就似的。  伏牛山的自然风光极其优美,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很好地旅游胜地,要是在平时的话,李隽肯定是会以诗人地心情来赏景。  现在,他根本就没有心思浏览美丽的山色,因为他要给老百姓创造生存的机会。
    伏牛山固然是藏身的好地方,但是新来乍见。  没有住处,没有生活用具,要是不处理的话,冻饿二字就会要了很多老百姓的性命。
    “牛远辉,你们去伐木造房。  时间紧迫,房子就不用造得中规中矩。  能够遮风挡雪就行了。  房子不要建在山岭上,也不要建在山坡上,那里的风大,会很冷,找地势低矮地地方造。  造好了就把老人,孩子,女人,病人安排进去住。  年青人,身强力壮的就先让让,最后再住进去。  ”李隽对牛远辉分派任务道:“这事。  你看着点。  灵活点处理。  ”
    牛远辉万万想不到李隽会把这样重要的任务分派给他负责。  很是高兴地道:“大人请放心,我一定做好。  一定做好。  ”
    牛远辉乍看之下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夫,其实他挺有才干,做起事来很是机灵,这点李隽从他去联络那些回归的老百姓一事得到验证,他联络回来的老百姓最多,情绪也是最好,最是支持李隽向伏牛山退却的主张。  是以,李隽才把这个任务分派给他。
    “丁大同,你带人去打猎。  我们人多,消耗量很大,能吃的全部猎获。  ”李隽对着一个四十来岁地汉子叮嘱道:“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出事。  ”丁大同是猎户,善长打猎,李隽才把打猎的任务分派给他。
    一万多人进山,首先就要解决吃住两件事,住还可以凑合着,吃就不能凑合着了,人要是不吃饭,只有饿死一途了。
    并非没有粮食,李隽采取的是能带走的就全带走,一万多人进山还是带了差不多十万斤粮食,但是十万斤粮食对于一万多人来说,根本就顶不了什么事情,放开肚子吃的话,只需要几天就光了。  李隽非常清楚,他们面临的局势是何等地凶险,不得不预为筹谋,一到山里就派人去打猎。
    伏牛山的飞禽走兽很多,要是打猎打得好的话,倒也不失为一条筹措粮食的好办法。  当然,这有一个困难,就是在冰天雪地里打猎,收获恐怕不是太好。  其实,冬天打猎有冬天打猎的好处,好多动物正在过冬,用现在的话说是在冬眠,不会乱跑,有经验的猎人会很容易得手,收获反而更大。
    李隽这话说得很是关怀,好象亲人在叮嘱一样,丁大同这辈子还没有听到过如此随和的叮嘱,很是感奋,道:“大人请放心,小的其他本事没有,打猎的本事还是有一套,丁大同向大人保证,绝不会饿死一个乡亲。  ”
    他是一个经验极其丰富地猎手,他信心十足地说出这样地话,李隽放心了不少,非常赞许地道:“那就全拜托你了。  ”
    “大人等着瞧就是。  ”丁大同手一挥,带着狩猎队伍出发了。
    李隽望着丁大同他们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收回目光,对身边一个五十多六十岁地男子道:“姚大伯,就有劳你带人去伐木,做木钉竹钉,把上山的几条道路全插满。  这事有关万多乡亲的性命,还请姚大伯用心。  ”
    非常明显,李隽他们在伏牛山一落脚,蒙古军队马上就会赶来镇压,要是不预为准备的话,蒙古大军一到,万多百姓必然是惨遭毒手。  李隽才决定在上山的几条重要通道上插满木钉竹钉,再积存些滚木擂石。  蒙古人要是敢来地话,准叫他们好受。
    这个男子叫姚守依,是山中的樵夫,对伐木之事极是熟悉,很有经验,这种事情自然是非他莫属了。
    姚守依非常感奋地道:“大人,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决不出问题。  ”顿了顿,才道:“我姚守依活了大半辈子。  都在给鞑子做牛做马,从来没有过上一天人过的日子,现在大人给我机会做人,我一定好好做一回人。  乡亲们,走咧!”扛着斧头,带着人去了。
    在蒙古铁蹄下,做牛做马的又岂止他一个人。  李隽很是感叹他的激奋之言,叮嘱道:“你们要小心点,要平安回来。  ”
    “大人,请放心。  ”姚守依的声音远远地传来。
    安排完这些必须安排之事,李隽大步向前走去,来到一个山洼处,这里聚集了一千多名身强力壮的男子,正在十几个侍卫地指挥下练习刺杀搏斗。  他们将是这支农民队伍的守护神,他们将用他们地生命和热血来捍卫一万多老百姓的生命。
    李隽天生就有一种本领,他的言词能够激动人心,挑选出这批人后,李隽给他们训话,听了李隽的训话。  无不是人人振奋,恨不得与蒙古人拼个你死我活。  练习搏斗技巧很是用功,虽是在大冬天也是人人汗流满脸,额头上热气腾腾,好象一个大蒸笼。
    对于他们的表现,李隽很是满意,不住点头。  然而,唯一不足的是,他们手里的武器实在是不堪入目,因为他们手里拿地是木棍。  还是刚刚砍下来的。  不住向外渗着水份。
    他们是农民,根本就没有武器。  事起仓促,李隽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不可能象变戏法一样变出兵器,只好要他们去砍些木棍当作武器了。
    在李隽巧妙部署下,在老百姓的通力合作下,几天之后,房子也造了接近两百间,几个人、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挤在一起也能凑合着住了。  李隽先把老人孩子女人病人安排进去,也只能勉强够。  就是这样,也让李隽放心不少。
    眼看着天气又要变了,马上就要下雪,实在无奈,李隽只好派人去找山洞,除了不能不集中的人,比如那些接受训练的丁壮,全部分散开,要他们住到山洞里去。  山洞阴暗潮湿,根本就不适合居住,但实在是无法可想,李隽是不得不出此下策,要不然雪一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给冻死。
    当然,李隽给他们制订了纪律,要他们遵守,这些纪律主要是不要下山,下山者必然重处。  原因非常简单,山上的条件非常艰苦,难免有人捱不住了,想冒险下山,说不定给蒙古人抓住了,山上的情形就会给蒙古人知晓,那样的话对李隽极为不利。
    为了防止有人逃跑下山,李隽派人守住各处要道,带头地都是侍卫,他们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还绝对忠诚,非常可靠。  不是李隽不相信老百姓,这是实务,不得不防。
    狩猎队的收获也不小,每天都能打到大量的飞禽走兽,不下四五千斤之多。  之所以有如此成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丁大同的经验丰富,他带领的狩猎队都是由有狩猎经验的人组成,轻车熟路,打猎自然是容易。
    另一个原因就是伏牛山地野兽本来就不少,伏牛山海拔高,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人来到,这里的野兽根本就没有和猎人较量过,真的是说得上一个蠢字,遇到经验丰富的丁大同他们还有不倒霉的道理。
    收获虽然大,但是用度更大,四五千斤根本就不够万多人塞牙缝,李隽衡量之后下令,除了老人孩子病人和接受训练的青壮年,以及要干重活的人以外,全部定量供应。
    为了最好地执行这一措施,李隽以身作则,自己的粮食供应只有定量的一半。  有了李隽的榜样,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接受定量这一事实。
    许久以后,李隽回忆起这段艰苦地时光,评论道:“正是乡亲们地支持,定量这一措施才得以实施,我们挺过了这段艰苦的时光,为队伍地壮大作出了贡献。  ”
    蒙古军队的反应也够快。  李隽他们进山不到十天,一支为数三千人的蒙古军队就赶到了伏牛山下,准备对伏牛山发起进攻,一举消灭山上的老百姓。
    要不是李隽巧妙运筹,制造假象,把他们迷惑,牵着鼻子向南追的话。  他们早就到了,李隽根本就不可能进山。
    伦多巴是这支蒙古军队的指挥官。  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云缠雾绕的伏牛山,很是不屑地道:“他**地,南蛮还变兔子了,居然跑到山上去躲起来了。  别的不说,老子只要围住山不攻,他们不是给冻死也会给饿死。  ”
    他说得一点没错。  现在地情况真的是让李隽伤透了脑筋,许久以后李隽回忆这段时光说:“我还从来没有如此伤脑筋过,就是临安保卫战,就是最需要银子的时候我也没有如此焦虑过。  我最担心的就是蒙古人采取围困之策,因为冰天雪地的,我们除了打猎,很少能有食物。  ”
    要是伦多巴真的照他自己说的去做,采取围困之策地话。  李隽的麻烦会很大,不过李隽也不会没有办法,他已经想到一个应对之策,那就是要是蒙古人真的围山,无法过下去的话,他就带领老百姓从伏牛山往西去。  因为伏牛山西边和秦岭相近,靠近汉中之地。
    解晋正在扫荡汉中,李隽往西肯定会得到他的支援,问题就好办多了。
    伦多巴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他并没有围山的打算,大嘴里喷出一口热气,冷笑道:“老子可没有时间跟他们去磨,传我号令,准备上山。  ”
    要是打都不打就围山的话,姑且不论他的上司会不会找他地麻烦。  会不会骂他个狗血淋头。  亦或是撤他职权,就是他的自尊心都受不了。  原因非常之简单。蒙古军队就还没有遇到过中原老百姓如此大规模反抗蒙古统治的事情。  对于伦多巴来说,这些老百姓和兔子差不多,见了他们的影子就会给吓软在地上,要他们不进攻都不行。
    命令一下去,蒙古军队就开始向山上进攻。
    伏牛山地势险要,道路窄小,根本就不适合骑兵进攻,进山没多久,骑兵就无法行动了。  伦多巴下令,要蒙古骑兵下马,准备弃马步战了。  以他想来,蒙古军队武装到牙齿,作战经验丰富,欺负老百姓的经验最是丰富,就算没有马也能打胜仗,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在伦多巴的督导下,蒙古军队顺着山道向山上行去。  山道太窄,蒙古军队只能一个挨一个地向山上去,从山顶上望去好象一条长龙,逶迤蜿蜒,盘盘折折。
    蒙古军队推进非常顺利,一直上到半山之上也没有看见一个人影,不要说人影,就是鬼影也没有看见。
    伦多巴跳到一块突出地石头上大声吼道:“快,快,给老子打起精神,跑快点。  山上有很多细皮白肉的小娘们,谁逮着了就是谁的。  ”
    蒙古人最喜欢的两件事一件是骑在马背上,另一件是睡在女人的胸脯上,女人是他们的最爱。  伦多巴这道命令无异于是说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于蒙古兵卒来说这话太有诱惑力了,无不是精神大振,吼道:“冲上山去,活捉小娘们!”突然之间,腿上有力了,冲得比兔子还要快。
    数千人一齐大吼起来,声音很大,好象焦雷轰地,震得山鸣谷应,千峰万壑都在抖动。
    伦多巴望着精神大振的蒙古军队,很是得意于自己的奇思妙想,大步一迈,向山上冲去。  兴奋中的伦多巴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对手是谁,要是他知道他地对手是让忽必烈头痛之极地李隽的话,他肯定不会如此兴奋。
    “这个鞑子,居然自大到这种程度,把军队放在一起不说,还摆起了一字长蛇阵。  ”李隽站在山头上看着奋力向山上爬地蒙古军队,很是不屑地点评。
    李隽说得一点没错,象这样的攻山行动,绝对不能把军队放一个方向,原因非常简单,要是敌人在山上阻击的话,一受挫就会惨败。  把军队放在几个方向,向山头突击,胜算就大多了。  伦多巴之所以如此安排,那是他根本就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
    再说,象这样摆一字长蛇阵也是兵家之忌。  姑且不说在这种非常不利的险要地势上如此用兵,就是在平原上摆长蛇阵都不行,对手只要派出军队吸引住一头一尾,再集中兵力冲击中部,截为两段,前后不呼应,就是必败之势。  (按:某些评书中的一字长蛇阵,按照我的看法是一点军事常识也没有。  )
    李隽平静逾恒地看着蒙古军队上山,一点反应也没有。  但是,他身边的那些丁壮的反应就不如他那般镇定自若,他们非常紧张,一个个紧握着手里的木棍,紧张得手心里沁出了汗水不说,就是额头上都冒出了热汗。
    最紧张的反应说起来有点夸张,一个丁壮紧张得想叫唤,理智告诉他不能叫唤,只好顺手抓起一块雪块塞进嘴里,把嘴巴堵起来,这总不能叫了吧。
    初次上战场的新兵都有这种反应,都很紧张,李隽当年初次和老美干上时也紧张过,很是理解他们的反应。
    牛远辉握着木棍,对李隽道:“大人,我们**娘的!”
    “不,再等等,等他们走近点再说。  ”李隽好整以暇地道,语气非常平静,好象这不是在战场上,是在和人话家常似的。
    牛远辉不无担心地道:“要是鞑子太靠近了,我们不一定……”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意思非常明白,那就是对他们极为不利,他们不一定打得过。
    这是大实话,丁壮才训练了几天,虽然刻苦,比起正规蒙古军队就差得太远了,要是让蒙古军队靠近的话,一打起来吃亏的自然是他们。
    李隽非常赞赏地看了他一眼,笑道:“没事。  你看,这山这么高,就让他们爬吧,爬得越高,体力消耗就越大,打起来就更容易。  ”李隽这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说,那就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七章 伏兵四起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七章 伏兵四起
    蒙古兵卒在伦多巴指挥下做着左手搂着女人,右手屠杀老百姓的青天白日梦,嗥叫着冲向山顶。  憧憬着即将到手的妙事,无不是兴奋莫铭,双眼中射出贪婪的眼光。
    然而,他们的美梦很快就给无情的现实打碎,山头上发一声响,不计其数的滚木擂石从山头上滚了下来,对着蒙古兵卒劈头盖脑地砸过去。
    滚木擂石太多,很是笨重,砸在血肉之躯上那还了得,不要说人就是铁金刚也是禁受不起,给砸中了的不是死就是伤,死去的是尸无完尸,血肉模糊;伤者残肢断臂,好象给洪荒猛兽噬啮过似的,惨不忍睹。
    蒙古兵卒正在做着美梦,万万想不到会有这种事情,事起仓促,根本就来不及应变,有好多人连念头都没有转过来就给砸个正着,他们到死都还在做着美梦,带着这个美梦去面见成吉思汗了。
    不计其数的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