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而,匾一露出来就是一片欢呼声响起,还有热烈的掌声。 廖胜功他们用这种方式把心中地敬意献给黄永善他们。
黄永善他们自然是喜气洋洋。 自觉扬眉吐气之极。 当然,他们也感觉到很是幸运,幸运的是遇到李隽这个好皇帝,有气魄、有魅力顶住压力把科学提向到一个新的高度,给予他们新的待遇、新的地位。
可以想象得到,在南宋当时的条件下要搞一个科学院,反对的声浪有多高。 要不是李隽够魄力,换个人地话。 肯定是早就取消这一计划了。
科学院的成立仪式在李隽刻意安排下非常隆重,不仅有朝庭大臣,还有各界名流精英,但一说到有几位院士时就有点不太好说了,仅仅七人而已。 他们就是:黄永善,沈毕,章超玄。 周山,胡苟,李毕胡和常瑜。
黄永善地功绩自是没得说,要不是他造出了一系列的武器,南宋的军队不可能大换装,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战斗力,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
沈毕不仅是一个好的科学家,还是一个优秀的科技管理者。 在他地管理下,南宋的钢铁、橡胶这些原材料的生产是源源不绝,满足了黄永善的需要,才造出了军队需要的装备。
周山是造船大师,他一手设计的船只不仅有无敌战舰,还有各式新型战船。 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 这一系列的战舰即将装备海军,要是得到新型战舰的话,南宋地海军力量将会大幅度提高,用李隽的话说就是:“苏定方他们去好望角不用再受那么多的苦了。 ”
周山能够设计出这些新型战舰,一个非常重要要的原因就是在李隽的过问下,给了他最好的环境,李隽说过了,只要周山需要,一定要满足他地需要,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要想办法给他摘下来。
李隽说要天上星星一语有点夸张。 象周山这样的精英人物才不会无聊到那种程度。 李隽这是打个比方,充分显示了他的决心。
在李毕胡的领导下。 杂交水稻已经取得进展,有望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推广。 到那时,南宋的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度提高,粮荒这个困绕了历代王朝的积弊就有望解决掉,老百姓就可以吃上饱饭,妇女喝一辈子粥的命运也就可以结束,他当选也没有任何争议。
常瑜是宫中最好的御医,在医林享有盛誉,他当选也是顺理成章地事情,没有人取提出异议。 再说,他现在不仅负责宫中地医疗事务,还在李隽的要求下负责一个医疗机构,专门负责培训军医,以备军队使用。
最有争议地院士就是胡苟了,这个被人戏称为“胡猪狗”的人用给李隽罚去当纤夫的博士们的话来说就是“不学无术,尽做亵渎之事”,好好的人不养,却喜欢搞些歪门邪道,专养畜牲。
要不是李隽力排众议,他肯定落选。 不要说第一次落选,可以打赌,他会落选一辈子,要想当上科学院院士,下辈子再干这一行也不可能。
李隽驳斥异议的理由非常简单:“你们说一下,你们吃他养的猪肉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现在选院士了就说他是养畜牲的,不配。 要是没有胡苟培养出的猪种,长得快,肉多,膘肥,让老百姓吃上了肉,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提高?你们知道吗?一个老大爷一辈子只吃了三次肉,当他吃到胡苟养的猪肉时怎么说的?老人家流着眼泪说:‘真好吃!’就这么三个字,是多么的辛酸。 你们这些肉食者天天有肉吃,顿顿可以吃上肉,你们体会得到老人家这三个字的份量吗?要是你们体会不到,朕就罚你们三年不吃肉,让你们去体会一下这滋味。 ”
三年不吃肉,问题可就大了,反对者再也不敢反对了,胡苟也就当选为院士了。
院士得来最容易的可能要算章超玄了,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手工雕出了南宋第一台机床。 要是在现代社会有人用手工雕机床,肯定会给人当作神经不正常。 可是,在南宋当时条件下,要不是他有一双巧手雕出了这第一台机床,南宋就不会有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生产能力,军队的装备就会很成问题。
让李隽意想不到的是,章超玄当选为院士居然是一致通过,都认为他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是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他顶多是一个一流的技师,根本就和院士靠不上谱,可在南宋当时的条件下,正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成就了一个时代,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功绩,任谁也无法抹煞,他的当选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挂牌仪式上,李隽当众宣布:“今天是个好日子,一个在大宋朝、在华夏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好日子,从今天开始,大宋朝的历史、华夏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大宋朝、华夏将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老百姓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幸福!”
李隽这话并非是夸大其词,现代社会已经证明了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
正如李隽所言,华夏的科技迎来了春天,有了科技为基础,在李隽的推动下,各行各业也就出现了,南宋人民将会过是好日子。
随后,李隽当众给黄永善他们频发了院士证书和勋章。 宣布任命黄永善出任第一任科学院院长,由他主管科学院的日常事务。
从此,科学院这个出自西方的事物就贴上了华夏标签,成了中国人的又一重要发明。
最后,李隽还宣布原来的军器监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科技部,由沈毕出任科技部部长,负责规划、实施科技项目。
还宣布成立大宋皇家武装部队科技部,由沈毕主管日常事务,负责国防科技的规划与实施,以及对军队装备的采购进行监督,对军队装备进行开发。
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挂牌仪式在李隽宣布聘请黄永善为首席科学家,聘请沈毕、章超玄、周山、胡苟、李毕胡、常瑜为科技顾问团成员中结束的。
许久以后,李隽还记得这一刻的掌声有多么的热烈,黄永善这些为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多么的自豪!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二十章 经济对策(上)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二十章 经济对策(上)
(按:本章涉及到专业知识,有些是我自己思考的结论,不到之处,敬请朋友们指正。 我申明一下,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
“这是什么事啊,真让人头疼。 ”李隽拍拍脑门,自嘲地说:“先前,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庭危在旦夕,也没有让人这么头疼过。 那时节,我只想着打,一定要打赢,现在倒好了,打赢了,局势好转了,可是这经济问题又来了。 真是的,这是什么王朝?要军队的时候没军队,有了军队却没有钱,有了钱却没有好的经济体系来支撑。 ”顿了顿,叹道:“我真想不明白了,宋朝的皇帝是怎么挺过来的?”
这也难怪,谁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积弱的一个朝代呢?而且李隽还是来到这个最为积弱王朝的最后时期,两百多年积累的问题就重得不得了,真要说个明白的话,可能三天三夜也未必够。
不能怪李隽发牢骚,着实是他又遇到棘手的问题了,因为国库现在缺的就是银子,大笔大笔的军费开支本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再加上重建计划,七七八八的开支一算下来,收入还可以挺一段时间,可是这一段时间过了又怎么办呢?李隽是个深谋远虑之人,不得不预为策划。
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就是加税,只要李隽愿意,一道旨意下去,税率一调整马上就有现银入库,可是李隽也知道以目前南宋的经济体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撑长期地战争。 加税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样的事情李隽是断不会去做。
就在李隽感大叫头疼的时候,文天祥,李庭芝,陈宜中和廖胜功四人走了进来,向李隽行礼道:“参见皇上。 ”
对于这四人李隽历来是待之有礼。 热情地道:“免了,免了。 这些俗礼不要拘了。 你们都坐下吧。 ”
李庭芝他们也不客气,围着桌子坐了下来。 李庭芝代表四人问道:“皇上召见臣等,不知有何要事?”
“要事没有,就是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 ”李隽笑言,道:“这件事真是让人头疼得很。 你们没来之前,我还一个劲地叫头疼呢。 ”
陈宜中道:“为朝庭出力。 为皇上分忧,是臣等本份,还请皇上示下。 ”
“宜中,你这话说得好,我就爱听你这话。 ”李隽有点开玩笑地道:“这事,我想了好长时间,也就是如何处理大宋朝的经济问题。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对现有的经济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要是不改革地话,以现有的经济体系是不可能支撑我们即将进行地大战。 战争是流血的伤口,要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来支撑的话,不说别的,光是这军费就会把朝庭拖垮。 只有进行改革,把我们的经济实力提升上去。 这场战争我们才能进行下去,才能达成我们所要达成的目标。 ”
李隽虽然没有明说要达成地目标是什么,李庭芝他们不会不知道那必然是北伐中原,光复燕云之地,更有可能还要进军东北、西北、西域和西藏这些原本就属于中国的领土。
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场战争打下去,要花的军费着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正如李隽所言,以南宋现在的经济体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撑即将到来的大战。 对现有地经济体系进行改革那是必然的趋势。
“改革最好了。 改革好了,有了银子。 我也不用每天为银子发愁。 我想银子都想疯了,都快成财迷了。 ”李庭芝这个务实的政治家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在心里如是想,道:“皇上所言是深谋远虑之举措,臣也认为我朝现有的经济无法支撑战争,朝庭一定要找到生生不息的财源,要有大量的银子才行。 ”
文天祥深表赞同,道:“皇上所言臣也是赞成。 臣这些日子负责督察百官,肃正纲纪,虽然查处了不少贪官,为朝庭追回了不少银子,可也不是长久之策,根本地办法还是要让朝庭有稳定的财税收入。 臣以为可以把土地分给老百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土地丈量,让耕者有其田,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地主转嫁负担。 ”
自从督办百官以来,文天祥的班子努力工作,着实查办了不少大贪官,为朝庭追回了不少银子。 李隽曾笑言他的工作成果说“履善这是在挖金矿”。 李隽虽是笑言,也说明了文天祥这段时间的工作成就,同时也说明了南宋政府**是多么的严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行政效率最为低下的王朝,冗官冗员多不胜数,人浮于事,往往出现官员多得要命,却没有人来管事的现象,老百姓有事也不知道找谁去解决。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上班,拿钱,不办事。
可以想象得到,在这样地政府中会有多少贪官,会有多少蛀虫,真地是多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要不是李隽采取地是“抓大鱼,放小虾”的策略,文天祥这一查不是所有的地方,也有不少地方政府陷于停顿状态。
贪污程度触目惊心,追回来的不仅仅是这几年贪污的银子,还有陈年老帐,最多的一个地方居然追查到二十年前去了。 有了这些银子给急需银子的李隽解了燃眉之急,要不然的话就算他把十船钻石全部出售,把所有的科技全部出卖,也不可能筹措到现在需要的银子。
陈宜中想了一下,发表看法道:“皇上。 履善所言,极是有理。 臣在广州安置难民时,就曾采取过类似的办法,把土地分给老百姓,朝庭直接向老百姓征税,不用向那些地主老财收银子,他们就没法转嫁负担了。 ”
在古代。 历朝历代曾经采取过措施防止土地地兼并,防止负担的转嫁。 其结果是没有什么作用。 地主老财因掌握着土地,可以任意转嫁负担给佃农,使得种田的没有饭吃,有饭吃的却是不种田的。
老百姓多么渴望拥有一份土地,要是李隽采取这一措施的话,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是很得民心的大好事。
“履善所言也有道理。 不过,我认为我们目前还是不要实行耕者有其田地好。 ”李隽笑着否决了文天祥的建议,接着阐释原因道:“耕者有其田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不利地地方。 在某种情况下是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不好的事情,反而会制约我们的农业发展。 ”
实行耕者有其田,让老百姓拥有自己的一份田地可以耕种,要不了多少时间。 南宋就可以富足起来,这是文天祥他们的共识,没想到明智的李隽居然否决了,很是奇怪,文天祥脱口问道:“皇上,这是为什么?”
李隽解释道:“我理解你们地心情。 也理解老百姓的心情。 但是,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三年就能完成的,而是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完成。 这且不说,再说,土地兼并也未必就是坏事,就看要如何去处理和利用了。 现在,我们要是真的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话,将来有一天。 我们又会亲手推翻现在的措施。 准许至少也是默许土地的兼并。 ”
李隽地话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李庭芝迟疑着问道:“皇上。 在哪种情况有利,在哪种情况下不利?”
李庭芝他们有这种反应,也在意料之中,李隽很是理解,接着解释道:“祥甫问得好。 在纯粹的农业社会,耕者有其田是对的,不仅要实行耕者有其田,还要对老百姓的土地进行保护,明令禁止兼并。
“要是不处在单纯的农业社会,那么不仅不用实行耕者有其田,还要采取措施促进土地的兼并。 因为耕者有其田会陷入小农经济地怪圈,会限制农业的生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比如要兴修一条水渠,要是没有朝庭的投入,要靠老百姓自己筹措资金去修,肯定是修不好的。 要是一大片土地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就有银子去修水渠,农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灌溉。 ”(按:土地问题经济学家已经很精彩的论断。 )
对于这个问题,确如李隽所言,耕者有其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还不如促进土地的兼并,催生一批大农场、大农庄,更能促进农业地发展。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地农业问题非常严重,由于我们的基础薄弱,成本高,产量低,远远不能和国外先进地农业竞争,这是中国这几年在农业问题上一直不向外国让步的原因。 要是在现阶段,我们就向外国做出让步,对于我们的农业来说,打击相当沉重。
美国的大农场,科技含量高,成本低,粮食很有竞争力,我们哪里竞争得过,在现阶段,中国的农业不仅不能向国外让步,还要继续坚守阵地,直到竞争力提高了去了。
说起土地问题,话就长了去了,历朝历代都曾努力防止土地兼并,其结果却是大量兼并。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防止兼并,分些土地给老百姓,不用多久,老百姓又没有土地了,又回到大财主手里去了。
这就引发了新的问题,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只好向地主去租,地主租不租给你,就要看你交的租能不能让他满意了。 在没什么科技含量的古代,农业是出了名的“靠天吃饭”,能不能有好的收成就要看老天是不是喜欢帮忙,给你来个风调雨顺。
遇到好年成,地主有可能加租,弄得老百姓又没有好处。 遇到不好的年成,那就别提了,要是颗粒无收的话,地主也不会少收一粒粮食,老百姓一年忙到头不仅没有收成。 还要欠一屁股的债。
这冤枉债是欠不得地,一欠下来就倒霉了,就会演出无数的悲剧,可能卖儿卖女卖老婆,卖亲爹卖老娘都有可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还债。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很好地概括了中国历史的怪现象。 就是统一几百年,然后分裂。 发生战争,再统一,再分裂,再战争,如此循环下来。 究其原因,就是土地问题在做怪,老百姓吃不上饭了。 他不铤而走险去造反,他还能做什么?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还是文明开发程度都是世界第一。 造成这种结果地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重农抑末”,这是中国地传统政策,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着实不可估量,可以想象要是历朝历代不注视农业生产。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里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是统治者不重视农业的话,可以肯定中国不可能有光辉灿烂的文明。 (按:这仅是我个人观点。 )
商鞅变法推行地是“功自耕战出”,也就是说要想立功要么庄稼种得好,要么仗打得好。 立下军功。 正是在商鞅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秦国的国民上马是优秀的军人,拿起锄头就是优秀的农夫,是以秦国战得必胜,休战则富足,最终统一了中国。
我一直认为,也许是秦国的成功才使得“重农抑末”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传统政策。
然而,这一政策带来的后果也极其严重,那就是对商业的不够重视。 把商人地地位贬得很低。 士农工商四业里,商业是排在最后一位。 为人所瞧不起,认为商人一身铜臭。 确实,商人是“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早,一心往钱眼里钻,但是商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
对于这种本来是为了图利却带来积极后果的事情,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8226;斯密有一个精彩的论断,那就是“看不见的手原理”。 正是这只看不见地手发生的神奇作用才使得原本是为了逐利的商业,却带来积极的后果。 中国历代王朝知道商人有钱,却没有对他们以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反而采取抑止政策,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比如明朝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乾隆皇帝关上中国开放的最后一扇大门,使得已经在广州相当兴旺的商阜夭折了。
英国的工业**地成功,直接地后果就是商业兴盛。 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发达的商业,英国工业化生产出来地产品会卖到什么地方去?用现在的话来说,正是由于拥有发达的商业才给英国工业**的产品找到了市场。
让中国人伤痛无已的鸦片战争之所以能进行,英国统治者想的就是占领中国,把中国当作他们最大的市场,抛售他们的产品。 在当时,是否对华开战,英国国会的反对压力很大,当时的首相想占领中国市场取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最后表决才在国会通过,给中国带来了灾难,让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也就开始了。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下商业对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和朋友们一样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很愤慨,要是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一本架空,打到英伦三岛去。
土地可以兼并的话,就要给老百姓找到门路,让他们能有生活来源。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 在古代,由于农民没有田地可种,只好到地主家去打短工,接受少得可怜的工钱。 要是有新的出路,那么没有土地的农民就不会去地主家打短工,挣那点少得连养家糊口都不够的工钱了。
李隽接着解释道:“你们也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人力不足,军队要装备,需要人手,军队要扩大,也需要人力,要是把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我们需要的装备哪里来?谁来制造,我们的兵员哪里找?”
廖胜功马上就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臣有同感。 臣也以为我们军队现在急需淘汰一批不适应新式战争的士卒,但是我们的人力紧张了,这事一直拖着无法进行。 ”
“这事,一定要解决。 ”李隽坚定地说:“现有的土地也就不用去动了,在谁手里就在手里,老百姓现在有出路,不用再到地主家去挣那点工钱。 ”
正如李隽所言,自从朝庭开始扩大军备以来,人手紧张起来,供需发生逆转,用现在的话来说工资提高了许多,老百姓可以赚到钱了,不愁找不到事做,李庭芝赞道:“这都是皇上英明,给老百姓找到了活路。 ”
“祥甫不要拍马屁了。 ”李隽玩笑似的谦逊道:“现有的土地,朝庭可以和所有者签订一个合同,承认他们的所有权,允许他们自由转让。 同时,对于那些荒地,老百姓要是想种地的话,可以让他们去开垦,朝庭也要和他们签订合同,承认那是他们所有,给他们以保护。 如此一来,我们既达到了发展农业的目的,又不会限制农业的发展。 ”
如何处理农业问题,李隽早就想好了,按照他的设想,要不了多少时间,南宋会是百业并举,老百姓不会一年到头都在土地上打转转,完全可以象现在一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