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大用接着道:“准备反击的方式有多种,不一定就是等着蒙古人来打朝廷,朝廷也可以主动进攻。  大用认为,主动进攻地地方可以选在两个地方。  一个是进攻山东,另一个是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这是第二件事。  这两地打得越好,牵制住的蒙古军队也就越多。  ”
    这点,李隽的计划中就提到,廖胜功他们已经了解,算不得新鲜,只能算是“英雄所见皆同”,大家想到一块去了。
    “皇上,请恕臣直言。  ”杜大用向李隽请罪。
    李隽知道他会言及朝廷短处。  笑道:“说吧。  直言无罪。  ”
    “谢皇上。  ”杜大用谢过恩后。  分析道:“皇上,臣以为我朝打了不少的胜仗。  军队的士气空前高涨,装备也很精良,技战术理论已经更上一层楼,但是我朝军队的普遍战斗力和鞑子比起来还有一段差距。  鞑子虽然是我朝地死敌,但是臣认为鞑子的确算得上一支优秀的军队,装备不错,技战术水平都很高,砍杀更是高超,配合很好,骑兵的机动能力很强,我军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超越。  ”
    这点,李隽也曾言及,和廖胜功他们商讨过这一问题,李隽还告诫他们:“不要因为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就自高自大,就瞧不起对手了,那是要吃败仗的。  ”
    廖胜功发表看法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也是这么认为。  你认为要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廖将军,大用认为我朝不能在短期内把军队的实力全面赶超鞑子,但是朝廷可以把部分军队地实力提升上去,把这些军队当作战略突击力量使用,对敌人的重要设施、战略目标实施打击。  ”杜大用发表独到的看法,道:“我朝已经有不少先进的装备,比鞑子的装备先进得多。  大用认为,这些装备一时之间难以全面装备军队,可以装备部分精锐部队。  一句话:尽可能多地集中使用高技术装备来武装部分精锐部队。  皇上,臣以为,我朝成立战略部队已经迫在眉睫,还请皇上圣裁。  ”
    组建战略部队,李隽早就有这种想法,只是出于诸多原因一直没有实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能够统观全局地战略部队指挥官。  廖胜功固然能够胜任这一职务,但是他负责的事务太多,不能再给他加任务了。  柳河子和郑静和都是不错的人选,但是前线需要他们,也是派不上,是以这事才一直拖着。
    李隽招呼杜大用坐下,看着李庭芝他们问道:“你们认为呢?”
    廖胜功点头道:“组建战略部队对于我朝来说有百利无一害,这点臣也有同感。  解晋将军的骑兵部队集中了全军的精锐,装备了最为先进的装备,他们的训练最为严格,每一个人不仅仅是优秀的军人,还拥有一技之长,有的善长探路,有的善长医术,是以他们可以从扬州到始,进行长途奔袭。
    “皇上,臣以为我朝应该仿照此例再打造几支这样地精锐部队。  不仅仅是骑兵,还要有步兵、山地师、海军、海军陆战队。  哦,对了,黄永善他们在研发一种新型火器,据他说装填地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只是这种武器的生产太过费时费力,成本也很高,不能大量装备部队,我们正好可以用来装备战略部队。  ”
    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一齐点头赞道:“皇上,廖将军所言极是有理,还请皇上采纳。  ”
    “这事,我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做,说到底就是没有一个合适地战略部队负责人。  ”李隽直言不讳,道:“现在好了,战略部队的指挥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有句话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负责战略部队组建一事,非杜大用莫属。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十五章 战略对话(下)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十五章 战略对话(下)
    “皇上,臣资质弊陋,年轻识浅,一得之愚不敢辱至尊,臣万万担当不起如此重任,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李隽的话音一落,杜大用马上推辞,急得脸上都冒汗了。  他是万万想不到李隽居然如此看重他,会委任他如此重任,要不急都不行。
    此人年纪虽轻,却谦虚谨慎,老成稳重,却没有一点矜骄之气,让人一见之下就生好感,如此表现使得廖胜功他们对他的看法更增几分好感,点头不已。
    李隽笑道:“大用,你不用推辞了。  我知道你的顾虑,你放心好了,有问题可以向我直接反映嘛。  你呀,就想着读书,这是好事,朝廷现在急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为朝廷出力,你就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心里想的是:“想当学生,我这个老师开导学生还是不错嘛。  ”
    “杜将军,你是一个优秀的学员,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廖胜功附和李隽的意见,道:“现在,我以军事学院院长的名义准许你毕业。  你这个学员,真够低调的,把那样的好计策向高达他们说,却不给我说,还真得给你找点事做,罚罚你。  ”说到后来,已经开起了玩笑,可见他的心情有多愉快。
    廖胜功这人除了具有良好的军事修学外,还有一个不错的优点,就是喜欢提携人才,听了杜大用的分析,已经喜欢上这个年青人了,说到高兴处自然是要玩笑一下。
    杜大用忙道:“廖将军军务缠身。  大用一点浅见不敢打扰廖将军,还请廖将军原谅。  ”
    “你呀,还没有听出来。  ”李隽提醒杜大用道:“廖将军这人有一个不好的缺点,见了别人好地主意,总想着弄个明白,你找了张世杰,没有找他。  他呀是有点点怨气,就罚你毕业了。  这战略部队一事。  还非你莫属。  ”
    李隽也是个玩笑高手,开了廖胜功一个小玩笑,引来一片笑声。
    杜大用仍是不敢答应,道:“皇上,可臣还年轻。  ”
    “你二十四岁,也不小了嘛。  ”李隽阻止他要说的话,开导起来道:“你是知道的。  霍去病十八岁出征,以八百壮士斩敌过当。  二十四岁时,已经封狼居胥山,禅姑衍了。  正所谓‘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嘛,你也二十四岁了,正是驰骋沙场的大好时光。  不会说你没有霍去病的胆色?”这话既有开导,也有激励。  更有激将之意。
    果然,杜大用一听之下,头一昂,胸一挺,明净的眼中射出精光,道:“皇上。  既如此,臣干了。  ”
    “这不很好嘛。  ”李隽非常欣慰,道:“杜将军,这战略部队的组建是头等大事,有什么需要,你可以直接找我,这事千万要从快从严抓起。  ”
    杜大用领命道:“臣明白。  ”
    “成立战略部他,我早有想法,已经做了一些工作。  就把特种部队,玄甲骑兵以及解晋将军地骑兵都划入战略部队。  ”李隽一下子就弄出三支战略部队。  这三支部队都是精锐之师。  装备了极其先进的装备。  用现在地话来说技术含量不低,划入战略部队再正确也没有了。
    特种部队和玄甲骑兵这两支在临安保卫战中大显身手的精锐部队正式升级为战略部队。
    廖胜功他们自然知道李隽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道:“皇上圣明。  ”
    “杜将军,你刚才提到要夺取山东和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现在就把你心里的话全说出来,具体要怎么做,我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隽期待地看着杜大用。
    杜大用这样的人能够提出夺取山东和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不用想都知道他肯定有他地计划,听听他的意见对处理这些问题很有好处。  李隽是个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的明君,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机会。
    廖胜功他们也如李隽一样想,非常期待地看着杜大用。
    “遵旨。  ”杜大用领旨,走到地图前,拿起竹节鞭,指着地图道:“皇上,臣以为夺取山东,我朝可以来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可以派出一支劲旅在这里登陆,然后沿着这一带南下,与从扬州出发的大军南北对进,遥相呼应,切断盘踞在山东之地的鞑子军队与中原鞑子的联系,以便全歼。
    “在实施分割的同时,派出军队实施多点登陆,进行向心突击,打他个遍地开花,可以在最短地时间内结束山东战事。  ”
    他的话音一落,立即响起一片赞同声,是李隽他们表示同意。
    “这是个很好的计划,但是必须要有一支能够担负得起分割敌人重任的大军才能完成。  ”廖胜功以特有的洞察力分析,道:“只可惜解晋将军远在江汉平原。  ”他的感叹之词是说,谢晋是胜任这一重任地最好人选。
    解晋这支部队从扬州开始的长途奔袭干得实在是太漂亮了,让人非常放心,廖胜功自然是一下子就想到他了。
    他的话马上得到李庭芝他们的赞同,陈宜中道:“皇上,臣以为可以让郑静和将军把解晋将军运送到山东登陆。  ”
    李隽笑而不答,看着杜大用,道:“杜将军,你说,哪支部队合适这一任务?”
    “皇上,臣以为解晋将军的骑兵固然能够胜任这一重任,但他在江汉平原休整,朝廷不必舍近而求远。  除了解晋将军以外,朝廷还有一支战斗力不在解晋将军骑兵之下的突击力量,臣以为赵佥将军率领的玄甲骑兵也可以完成这一重任。  ”杜大用这个战略部队的指挥官第一次点将了。
    陈宜中猛敲脑门,道:“对呀。  我真是老糊涂了,居然把玄甲骑兵给忘了。  ”
    玄甲骑兵现在也在扩大,差不多有两万人了,其战斗力早在临安保卫战和围歼郭侃地大战中为世人瞩目,要是他们出动的话,自然是马到成功,这个问题一下子取得了一致意见。
    “这是战略指挥官点地名。  ”李隽笑言。  道:“就由赵佥去执行。  廖将军,杜将军你们和赵良淳。  以及郑静和好好研究一下,制订出一个详细、切实可行地行动计划出来。  ”
    廖杜二人马上道:“遵旨。  ”
    李隽走到地图前道:“杜将军决定把解晋放在江汉平原不动,那是有用意的,他地意思是把解晋派入四川,以便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地主意,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是骑兵的天堂。  相信他们会有不俗地表现。  ”
    李庭芝接着说出李隽没有说出来的话:“关中平原也是骑兵的天堂。  当我们进兵关中之时,鞑子必然会派出大军来争夺,臣料定关中地区必然有一场大战,有一场硬仗要打,派出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很有必要。  ”
    他的话百分百分会应验。  忽必烈这个喜欢汉文化的人肯定知道关中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地两大基地之一,汉高祖认识到关中的重要性后马上从洛阳出发,定都关中。  作为雄材大略的皇帝。  也是极其优秀的战略家,忽必烈肯定知道关中之地要什么有什么,要是给南宋拿下了关中,李隽肯定会以关中为基地,象秦始皇统一战争一样,从关中大举出兵。  威逼洛阳,挥师中原,直扑汴京。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关键一战,天中山之战,一次性投入了六十万大军。  那时,秦国的基地主要是关中,成都平原,还有现在的贵州一部分,就凭这三地,可以一次性投入六十万大军。  可见这些地方的实力有多么地雄厚。
    要是南宋得到关中之地。  加上成都平原,贵州。  还有云南,加在一起的军队至少也有好几十万。  要是李隽裹胁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这些卫星国一起出兵,这队军的数量就更多了,战国时纵横家赞誉秦国“带甲百万”就不是夸大其词了,而会变成事实。
    更不用说现在的南宋拥有好多先进的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惊人,要是这样一支大军从关中出发,挺进中原,其意义会有多大,就是用光所有地赞誉之词来赞誉也不为过。
    忽必烈派出大军来争夺关中是必然要出现的事情,因而关中之地的大战硬仗在所难免,把解晋这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部署在四川,是未雨绸缪之举。
    “原来如此。  ”陈宜中这个不善长军事的人恍然大悟,赞道:“这是个好主意。  ”
    “解晋入川一事,就由海军送他们一程。  ”李隽愉快地回到座位上,拍拍脑门,突如其来地冒出一句与此无关的话:“银子,银子。  ”然后再解释道:“胜利固然是好事,但是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朝廷收复失地,不是盘剥,而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战胜仅仅是第一步,还要进行建设。  淮东、淮西、蕲黄、郢汉四地的重建工作应该马上启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这里的生产,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地日子。  ”
    打仗地军费需要大量的银子这是不用说地,重建也需要大量银子,李隽、李庭芝他们是为银子天天愁,时时愁。  用李庭芝感慨的话来说,就是:“朝廷并非没有银子,而是花得太快。  这银子花得有多快,说出来很是惊人,给我的感觉银子不是花出去的,而是给水冲走的,哗哗一阵水声,原本堆得象山的银子一下子就没有了。  ”
    文天祥他们给李隽两个“银子”弄得迷糊了,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李隽是为重建这些地区急需银子发愁。  他们万万想不到李隽这个极有修养的人居然表现得象个财迷,相顾莞尔。
    “皇上仁德!”文天祥他们不得不从心里佩服李隽深谋远虑。  什么事都想到前面去了,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他已经开始部署重建工作了。
    李庭芝也象李隽一样拍脑门,有点无奈地道:“皇上,这银子我们省着点花,还能撑下去。  ”他地话给李隽打断了,李隽说的是:“那就好。  那就好,太好了。  我一直担心没银子。  有了银子就好办多了。  ”
    李隽这个人很少有这样的表现,实在是银子让别人开心,却让李隽发愁,愁得他没办法。
    “皇上,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官员,吏员,请问皇上从哪些地方挑选这些人手?”李庭芝这个丞相当得也真是难苦的。  愁完了银子还要去愁人手。  这也难怪,这四地经历战火,原先的官员、吏员要么逃了,要么死于战火,总之一句话,他们是不能再用了,必须要找到人手去管理这些地方。
    南宋的官员是丧权辱国地能手,欺压老百姓的行家。  治理天下地庸才,李隽对他们是很不满意,想了想道:“以前的官员,除了能员能吏以外,一律不用了,革除他们的职务。  一是可以从各地抽调一批作风正派、为官清廉、有真才实学的官员过去。  这恐怕也不够。  朝庭要举办一个培训班,从各地抽调一批头脑灵活、务实的读书人进行培训,当然聪明好学、有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年青人也可以招收进来,要教会他们规范施政,按律办事,等培训好了再派过去。  ”
    拍拍额头,道:“淮东、淮西、蕲黄和郢汉四地就需要大量的官吏,这还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样好了,可以从当地挑选一批有才有德地长者。  让他们也来担任官职。  哦。  对了,不是我们挑选。  是要当地的老百姓来挑选,符合要求的就任用,不合要求的就不用。  特别要注意,不能有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
    要当地老百姓挑选官员不失为良法,但是那些有钱人为了当官,未必不会做出以金钱买民心的事情,这点在现代社会就不乏先例,是以李隽特地叮嘱一句。
    李庭芝估算了一下,以南宋现在的情况,治理这四地的官吏是够了,但是将来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关中地区,还有中原光复之后,需要地官吏相当的多,就不是南宋目前能够满足得了的,的确应该早做准备。  李隽提出的培训官员一法,的确是一个不错地解决办法,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臣马上启动这一计划。  ”
    文天祥献计道:“皇上,臣以为,可以开科举,选出一批有才干的士子。  ”
    陈宜中是科举出身,也赞同文天祥的办法,道:“皇上,履善所言有道理,臣也是这么看,还请皇上采纳,恢复科举。  ”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李隽是认识得很清楚,下定决心要废掉,哪会恢复,道:“朝庭目前是没有银子,更没有精力恢复科举。  朝庭需要的不仅仅是读了点圣贤之书,只会说孔孟之道的读书人,而是需要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哦,对了,培训班恐怕不能满足将来对官吏的需求。  这样吧,朝廷拨出一批银子,开办一所政法学院,专门培养朝廷所要的官吏。  他们不仅仅要学习如何做官,还要学会如何做好官、做清官。  ”
    古代官员的来源主要就是科举取士,认为懂得孔孟之道地读书人就是人才,就能治理天下。  无可否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地确做出过很大贡献,但也制约了中国的发展,李隽别出心裁,从现在各国推行地政法大学获得启发,开办一所类似的学院,专门培养官员,的确不愧为一种良法。
    南宋现在有很多学院,涉及到各个行业,初步效果还不错,文天祥一拍脑门,立即表示支持道:“皇上所言倒是警醒臣了,这学院不仅要办,还要办大点。  不仅要培养新的官员,还要把现有的官员送去培训一番,让他们知道如何当一个好官,不要当贪官。  ”重重一下敲在桌子上,感叹道:“臣这些日子查处的贪官何其多也!”
    文天祥正直无私,对贪官是深恶痛绝。  可是贪官是查不完,抓不尽,着实让他苦恼,李隽这法子肯定具有警醒之效,由不得他不赞同。
    陈宜中也发表看法道:“好多士子入仕之初怀着一腔热忱,为民请命,到后来却是自己一抹黑。  贪得无厌,这政法学院肯定会治愈他们这种贪病。  ”
    “官员贪与不贪。  和教育固然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在于朝廷地行政体制,想以一所学院就治好他们的贪病,也太天真了。  ”李隽在心里如是想,道:“你们都赞同,这事就这么定了。  先把培训班办起来,再筹备学院成立事宜。  ”
    “遵旨。  ”李庭芝他们高兴地领旨。
    “祥甫一个人忙中书省的事。  实在忙不过完。  你们看看,祥甫都华发满头了,让人看着也怪难受。  ”李隽很是同情地看着这个首辅大臣,道:“这样吧,要陆秀夫回来,帮帮祥甫。  ”
    李庭芝的事务真的是多得不得了,以他的感想他宁愿扬州去面对蒙古大军,也不愿主持中书省的事务。  很是感动道:“皇上,为朝廷出力,为国尽忠,臣之本份。  臣别地没有,忠心还是有一颗,武侯所言‘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臣一时不敢或忘。  ”
    李隽知道他是一个诚实人,不说假话,这话是他的志向,感叹道:“祥甫是我大宋朝臣子地表率,将史册留芳!”
    李庭芝在朝中的威望自然是没有说的,他的人品也是无话可说,文天祥他们点头赞同。
    李隽走到地图前,道:“你们看看地图,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给我们收复。  部分地区即将收复。  也就是说长江流域的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  有句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长江流域地发展当然是要靠长江,整个长江流域将会因为长江而兴盛起来。  但是,长江流域还缺乏重要的码头,没有一个能够承担起货物运输的港口。
    “我决定,在这里,吴淞地区建设一个良港,便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建设。  对于这个港口,朝廷的方针是‘给政策,不给银子’,谁建设谁受益,货物的进出可以收费,船只的停泊也可以收费,当然是要在朝廷指导下收取合理的费用。  ”
    李隽点中地地方就是现在上海的吴淞码头,那是一个良港,建设起来的话,对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大量的货物将从这里启运海外。
    上海设镇是在咸淳三年,才七年时间,还没有筑城,仅仅是一个小镇,正是李隽这一构想使得以上海为龙头地长江流域大开发正式启动。  在不久的将来,将以吴淞为中心,建成一个大都市,长江流域的货物将在这里上船,运往海外,海外的货品也将从这里运往内地。
    在座的都是战略家,当然知道李隽如此布点的好处,深表赞同,大声叫好。
    廖胜功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以为可以派人把京杭大运河疏浚一下,既便于南北货物运输,还便于兵力投送。  ”
    京杭运河贯穿南北,要是畅通的话,带来的经济军事好处自是不用说,军队可以从江南直发华北,威逼北京也不在话下,这是针对未来光复燕云而提出的前期措施。
    李庭芝他们点头赞同,李隽道:“我也是这么想。  光复的地方不仅仅需要官员,银子,还需要大批各类人才,还需要资金。  人才,我们现在有各种学院,可以培养。  虽然现在地规模不大,人数有限,等条件成熟了,我们可以办大点,多办点,办得更好。
    “朝廷要采取措施,把地主、富农、商人手里地银子转化为资金,投入到这些地区去。  有了这些资金,这些地方想不发展都不行。  ”
    李隽提出的“给政策,不给银子”与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