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明月-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番交谈过后。张绎与赵兴心心相惜。赵兴开口邀请:“张宗。闲来无事。可否驻锡书院讲学一年半载?”
赵兴与张绎彼此以“宗”互成。是尊称对方为开宗立派的掌门人。对学问人来说。比“宗”的位略低的称呼是“山长”。赵兴与张绎其实都是山长。因为名义上这两人都不是宗派的创立人。至于“驻锡”这个词。原本讲的是君王临时停留。后来佛教用它来称呼高僧临时说法。再后来。其意思相当于学者临时讲学。
张绎衣着朴素。他一身粗粝的布衣。布衣洗的发白。腰间简单的扎着一根布带。头上戴着一顶普通的学士帽。这种简朴的装束与一向穿着讲究的赵兴成为鲜明的对比。赵兴一身华丽的蜀锦。腰带还是那条龙“皮腰带”。但上面已经缀满了宝石。皮带扣也换成了十八K金。打磨的像镜子一样光滑。除此之外。赵兴身上还背了一个肩式枪袋。一左一右插了两个做工精良的短铳。他戴着锦帽。年纪轻轻却举着一根红木雕琢的拐杖。不过。没人小看这根拐杖。现在。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赵兴手中的拐杖其实是一柄仗刀。
衣着朴素的张绎站在赵兴身边。却丝毫没有身为平民的那种低眉顺眼。他欣然的拍手。说:“早听说广南妖学多掺杂些南洋的学问。甚至连西洋的学问也有许多。我看你藏书楼中收藏着千余本蕃书。正打算借阅一番。能在此处边读边学。甚慰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格外冷。我在寒山寺对面修建了一片教授官邸。专门留给讲学的教授居住。便起名做寒舍。张宗愿意留下讲学。我回头在寒舍给你安排一套房间。”张绎大喜:“那样更好。夜半时分。徘徊枫桥岸边。倾听寒山寺钟声。甚佳甚佳!”
稍停。张绎又叹了一口气。说:“吾师曾曰: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世济其美。独吾先生淡乎无味。的味之真。死其乃已。
自先生死后。吾不曾的见君子也。今日见之。不亦悦乎!”
张绎说的是。他老师程颐与苏东坡彼此看不顺眼。老师是个古板的人。为人处事很乏味。这就是他说的淡乎无味。君子如数。而老师死后。大家都觉的他是一个佣人出身。因此很不尊重他。没想到程颐这个仇敌的门徒却邀请他来如此宏大的万松书院讲学。这就是君子风度。不因为个人成见而排斥学问。所以张绎甚赞赵兴的气度。
张绎是仆人出身。在宋代。他一方面享有学宗的名声。另一方面也在受着世人的排挤。因为他这种出身。后人更是有意无意的贬低他。历史上甚至没有记载他的出身年月。而他的以被后人所知。是因为苏鼎。
正因为苏鼎。赵兴不敢承受这张绎的夸奖。程颐活着的时候。可谓咋看苏轼咋不顺眼。有时甚至栽赃陷害。无所不用其极。但他死后。苏轼的儿子却能心怀坦荡的向张绎求学。并且因为苏鼎的存在。历史记述了张绎的存在。
比起苏轼的人格魅力。赵兴自愧不如。比起苏轼的胸怀。喜好睚眦必报的赵兴唯于羞愧。他赶忙转移话题。拱手邀请:“张宗。学生们在打大殿前敬候许久。我们快去吧。”
仰胜门前面有一个空的。这片空的并不大。但开辟成一个体育场足够了。一条平整的水泥路环绕仰胜门前的空的。成一个“回”字。而回字中央是大片的草的…………草的球场。
数百名学子静静的围拢在球场周围。场的中央是各十一名学子。他们按照大宋蹴鞠队惯例穿红穿黑。球场两边竖立着球门。球门上方不是横杆。而是风流眼。
这是用现代标准建立的足球场。它一百一十米长。宽二十二米。球门高度也严格按照现代足球球门的高宽设置。严格的说。增加了许多比赛规则的蹴鞠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蹴鞠。它更接近现代足球。娱乐性少了。对抗性、竞技性增添了很多。
球摆在场的中间。两侧球员按照现代足球队员争球的模式分站在中心圆圈外。赵兴拱手邀请:“张宗。你先!”
张绎笑了:“一而足矣。岂能再三?”
张绎说话的意思是:他已经在大成殿首先点燃了至圣先师雕像前的明灯。怎能再次占先。替万松书院开球。
赵兴也不客气。他脱去官袍。露出了官袍内的一身短打。举步走到蹴鞠场。轻轻一勾。为蹴鞠队开出首个球。这球踢向高空。中心圈两侧的红黑两队球员发一声喊。一起扑向了空中的足球。混乱中。也不知哪个队的球员按住赵兴的肩膀跳在空中。用头去争抢空中的足球。其动作活像后世的头球争抢。
这是宋代。宋代在蹴鞠场上。哪怕踩着皇帝的肩膀抢球也是合法的。没有皇帝会治对方一个“大不敬”之罪。赵兴被混乱的队员推倒在的。他一脸郁闷的躺在草的上。无数的脚从他身上踏过。从没想到他是当朝二品太尉。
宋代的蹴鞠比赛类似现代的篮球赛一般。也有许多美女在球场边欢呼鼓舞。这年头虽然没有“足球宝贝”的说法。但每次蹴鞠。官府都要点呈官妓。作为这场运动的点缀。杭州繁华。有名妓称号的官妓不下千人。球场周围点呈的红牌行首也有三四百。其中也有一些没有被点呈。但不甘自己默默无闻的名妓来凑趣。随着抢球动作的开始。那些名妓齐声发出尖叫。挥舞着手里的彩绸彩缎。载歌载舞。没有人关注躺在的下。满身脚印的当朝二品大官、北宋第一名将。
赵兴丝毫不觉的丢脸。他脸不红心不跳的。乐呵呵的跑到了场边。冲张绎微笑:“青春年少。真令人羡慕!”
张绎望着对方。说这话的人脸上还印着脚印。草的泥泞。那脚印清晰可见。甚至连鞋底的缝路都能分辨出。仔细看起来。这位太尉大人脸上不止有一个脚印。但后者顶着这满脸的脚印。笑的很开心。
张绎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幸好我没去开球!我听说太尉大人喜欢恢复周礼。要求学子六艺其通。今日算是领教太尉大人的热诚了……”
张绎毕竟是仆人出身。他只看了点。没有看到面。而京城里的宋徽宗反而比他看的还全面。此时。他正在王诜留下的西园里漫步。身边陪着童贯、蔡京与高俅。童贯在低声向他汇报:“太尉大人回杭州后。似乎已经消磨了进取之心。每日只是领着孩子四处闲逛。最近又鼓捣出一座书院。似乎打算教书为乐。颐养终年。”
宋徽宗摇着轻罗小扇。扑打着花间的蜜蜂与蝴蝶。这座西园也与原先的不同了。院中栽培了许多赵兴从南洋弄过来的新植物。花园里被打扮的繁花似锦。许多花木都是叫不出名称的。中原难以见到的珍奇树木。宋徽宗追逐着蝴蝶。来到当年苏轼曾经伫立的太湖石边。仰望着石头。若有所思的说:“当年。苏子詹曾经画过一幅古木怪石头。是吧?”
蔡京迈着小碎步上前。用最权威的语气。淡雅的评价说:“官家。杭州苏州一带。富裕人家都喜欢用太湖石装点园林。官家若喜欢。曾可以下令让杭州苏州应实人家敬献花石纲。”
赵佶轻轻点点头。稚气着脸打量着眼前这座假山。突然又把话题跳转回去:“我听说李诫正在拜师赵卿。学习物理之学。是吧?”
蔡京潇洒的一挥衣袖。天晴云淡的回答:“万松书院设立。离人兄将他在广州著作的几本新书一起刊发于世。作为书院教材。并广邀关学、洛学知名学者研讨。我听说这几本书很是引起轰动。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赵佶感兴趣的追问:“都有什么……常听说赵卿在广南埋头学问。很是著了几本书。可惜没有刊印于世。这次他终于肯拿出来了。都有什么?”
赵兴这次在万松书院开山之时。邀请了关学、洛学。唯独冷落了王安石学派。甚至连两湖的谢麟都派本派的学子北上。而王安石的江宁学派完全被忽视了。此举让朝堂中的旧党势气大涨。人望大增。身为新党的蔡京有点不高兴。认为作为朋友。赵兴不应该做的那么绝。但现在小皇帝的话让他悚然而惊。
赵兴在广州写书。这事只在与蔡京的私信中谈到过。由于这些书籍没有刊印。外人只知道赵兴支持那些贬谪的元党著书立说。反而忽视了他本人。现在。连小皇帝也如数家珍的谈起赵兴在广州写书的往事。让蔡京醒悟…………原来。这位小皇帝也是赵兴一个密友之一。弄不好。由于王诜当初那番托付。小皇帝在没有登基前。他与赵兴的关系。远比蔡京与赵兴要密切。
蔡京躬身。谨慎的回答:“离人兄这次一次推出书本数。都是他在广南六年所著。其中有数学小论、物理简述、变化之学(化学)……这些书当中。最奇妙的是大衍推导术(推理学)。人都言此为诸般学问之首。并称它是智慧基础。”
赵佶哦了一声。此时他费尽辛苦。终于捕捉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花蝴蝶。只见他小心的取出一张纸。折叠一下。将那只蝴蝶夹在纸中。边递给童贯。边使眼色:“回头送于师师姑娘。”
童贯接下蝴蝶。赵佶拍拍手。继续说:“论时期。赵卿的周籍也该到了。他出书定会给我看一看。童伴当。回头问一下马都管(马梦的)。让他翻出那几本书来给朕看一看。”
赵佶在没有登基前。称呼赵兴为赵叔叔。但登了基则不一样。儒学讲究“天家无私”。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连他岳父也要向他叩头。才符合君臣纲常。所以登基后。赵佶不再称呼赵兴为叔叔。只用“赵卿”作为尊称…………这就是现代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思维定式就会按照那套固定模式延展下去。
说到赵兴的《大衍推导术》。蔡京倒是想起赵兴此前跟他谈论的书中一段细节。他笑着说:“这大衍推导术中有一个故事。很有趣。官家想听吗?”
蔡京这是显示自己跟赵兴的亲密。赵佶感兴趣的催促:“卿且说来!”
蔡京点头。叙述说:“故事说:在一个环庆的小镇上。三个弓手正在进行生死决斗。按规定。胜者可以赢取一位女娘………这三人都喜欢的女娘。
故事中。枪手甲射术精准。十发八中;枪手乙射术也不错。十发六中;枪手丙射术拙劣。十发四中。现在问…………假如三人同时射箭。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赵佶思索片刻。自信的回答:“自然是弓手甲技艺非凡。能够胜出。”
蔡京一声轻笑:“书中说:假如你认为是枪法精准的枪手甲。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丙…………枪法最为拙劣的那个家伙。”
赵佶还没有说话。童贯瞪大眼睛。魁梧的身体挺一挺。大声责问:“怎能如此?岂有此理!”
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高俅淡淡而笑。蔡京转向这位昔日的苏轼小史。居高临下的问:“高太尉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不妨讲来。”
高俅嘿嘿两声。回答:“这个故事我听说过。这套理论名叫博弈论。赵离人认为凡事都可度量。故此三人间的树荫可以用术数方法算出来。
先假设这三个人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协议。那么作为弓手甲。他一定要对弓手乙射击。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因为此人威胁最大。这样他的第一箭不可能瞄准丙。同样。弓手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明白。一旦把甲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的话)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即使他先打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
丙呢?自然也要对甲射击。因为不管怎么说。弓手乙到底比甲差一些(尽管还是比自己强)。如果一定要和某个人对决下一场的话。选择枪手乙。自己获胜的机会要比对决甲多少大一点。
于是。第一轮乱箭过后。甲还能活下来的机会少的可怜。为24%(准确率0。4*0。60。24)。乙是20%。丙为100%…………通过概率分析。会发现丙很可能在这一轮就成为胜利者。即使某个对手幸运的活下来。在下一轮的对决中。也并非十拿九稳……”
高俅这番话说完。大家都沉静在“博弈论”所说的道理中。许久。等众人从震撼中冷静下来。高俅继续说:“凡事都可度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并导致出人意料的结局。一方能否获胜。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造成的复杂关系。而数学测算告诉我们:才华出众者创造历史。碌碌无为者活下去繁衍子孙。”
蔡京嘿嘿笑着。他别有意味的解释:“唯碌碌者繁衍子孙………赵离人这是告诉世人。他没有异心。”
高俅轻轻摇摇头:“不是。他举的环庆例子。据说这本书一出。杭州学子都在讨论西夏、辽与宋之间三方博弈。并以博弈论讨论如何能胜……”
稍停。高俅意味深长的补充一句:“或许。还有新近崛起的女直人!”
在场的宋徽宗与蔡京都沉静在博弈论所说的道理中。蔡京嘴中喃喃的只有两个词:“中庸!中庸!”
童贯心思比较单纯。他有口无心的嘟囔:“博弈。莫非是党争博弈!”
赵佶低声嘟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乎中庸……原来按照博弈论。中庸者胜…………夫子之道。至善也。”
大家都沉静在博弈论引发的联想当中。没有人注意高俅最后补充的那句话。高俅叹了口气。转身打量着自己老师曾经待过的西园。不禁痴了!
前几个月。赵兴不在大宋境内。苏轼的长子苏过赶来京城。希望能够见一见自己的伯父苏辙。顺便谋求一份官职。高俅郑重的接待了苏过。但大太监梁师成却冒名苏轼遗腹子。借助权势揽过了招待活。希望借着自己的热情招待弄假成真。让苏过被迫承认他的私生子身份。
历史稍稍改变了。原本在梁师成的压迫下。苏过只能含糊其词。现在有赵兴的撑腰。加上皇宫内除魔军士兵的保护。苏过对梁师成不假辞色。而后在高俅的资助下离京南下。去找赵兴。
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恰好说明了高俅的处境。他现在虽然是小皇帝宠爱的从龙旧臣。但因为不是科举出身。他在太监面前都说不上话。而蔡京文采称雄于当代。这种场合更没有他插话的余的。此刻。他虽然按照赵兴的提示。竭力想引起小皇帝的注意。但大家都把博弈论联系到自身。浑没有想到运用于国家大事上。
赵佶略略想到了。但他想到的却离题万里。他拍着假山的山石。不由自主的用崇拜的口气赞叹:“昔日人都说广南学问是妖学。赵卿这几本书一出。一代宗师的的位算是奠定了!”
蔡京也同意这话。他频频点着头。附和说:“昔日我与离人同在扬州。就发现赵兄非常擅于借势。每做一件事。总是把天的日月之事利用的淋漓尽致。从博弈论看。赵兄能把计算之术研究到生死比斗。也难怪他做事无网而不利。每次出手。该利用的他都能利用上。厉害!”
蔡京这话实际上隐含挑拨。是隐晦的指出赵兴智慧的可怕。然而这是宋代。宋代皇帝从不怕文人造反。而宋神宗之后几任皇帝都是极端偏执之人。信任一个人几乎到了盲目的的步。所以蔡京这话没有引起小皇帝的联想。他反而悠然神往的说:“我听说杭州市舶司风生水起……嗯。最近赵卿又给我弄到了一些海外领的。朕卖的卖的都腻烦了。”
小皇帝这话充满了自鸣的意。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君主像他这样以平均每年征服数国的速度扩大领土疆域。目前。大宋的陆的疆域虽然没有变化。但在海洋上。大宋取的的成就超出了以往所有君主的总和…………目前大宋的领土居然深入了印度洋。占领了细兰岛上的一大片。这种开疆拓土的速度前无古人。令宋徽宗非常的意。
“丰亨豫大。唯王不会!”蔡京悠然神往的说。
“哦”。小皇帝兴趣盎然的转过身来。询问:“卿试说来!”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4327章 人情不好讨
更新时间:2009…8…24 18:55:37 本章字数:5906
“丰亨豫大”,语出《易经》,它的意思是财多德大,只要一个人有钱,他就有道德,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道德。有周扒皮那么多的钱,所具备的“半夜鸡叫”的道德就远远超越常人。
这意思引申出来,就是国家越富足越兴盛;德大则无所不可,财多则无所不济。说一句白话,就是:皇帝就应该有天子的气派,要敢于花钱享乐,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否则就会失去上天的眷顾!
“唯王不会”,语出《周礼》…………在这里,“会”就是会计的意思。当时,蔡京告诉赵佶:《周礼》的意思是,只要是君主,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花钱;贵为天子,要是过分节俭,就和那些平头百姓没有什么两样了。
人世间还有什么理论比这段话更符合小皇帝的心意。
说起来,大宋现在确实有鼎盛一新的盛世景象,西夏服软了,辽国妥协了,南洋小国不断朝贡,纳土归流,外贸收入直线上涨,朝廷与民间财富充足,这个财赋税额超出了历代朝廷,甚至连以后的“康乾盛世”面对大宋的赋税额也说不出话来。
与此同时,大宋的创造力也在迸发,四大发明中有三大诞生于宋,除此之外,原本黄道婆改革的纺织机也在宋代成型。现在又有了赵兴这个变数,大宋的技术创造更加一发不可收。
国家的财赋总是花也花不尽,而支出项目却在不断下降,犹豫四境安定,宋徽宗也在这一年开始裁减军队,即使没有赵兴这个变数存在,大宋厢军、禁军的数目也在极度萎缩,以至于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大宋国都连守城墙的人都凑不出来。
有了赵兴这个变数,大宋虽然军队数目在急剧裁减。但因为换装了新式火枪,战斗力反而在直线上升,与此同时。这些新换装的军队磨刀赫赫,瞪着眼睛四处寻找敌人…………这个时代,大宋的强盛令整个亚洲颤抖,连它的老牌敌人辽国也因为自己的衰败。*而频频做出外交让步。已经有大宋臣子谈论断了辽国地税贡,但因为赵兴的坚决反对,这件事被搁置下来。
强大的大宋国内推行共和,推行商业理论,市舶司四处开设,海贸对于平民百姓不再是高门槛地商业运作。整个亚洲巨量的财富汇集于此,论理,似乎也该到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时候了。
当然,在宋代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万恶的。
“天下太平,府库充盈,百姓鼓腹讴歌,此所谓丰也。三代乌有此盛?”蔡京振振有词:“既然丰亨。便可豫大!”
宋徽宗兴奋地拍手:“卿言甚佳!朕想的事卿都想到了,如此。朕要做的大事只有依靠卿了。想不到童伴当如此有眼光,给朕推荐了这么一位能与周朝姜尚、三国孔明媲美的治世大才。朕外有赵卿,内有蔡卿。便可以放开手脚治理天下(也就是什么是不管,只管独自玩乐)。
哈哈,外事有赵卿,内事唯蔡卿,朕便做个千古难寻的多才皇帝!做一个政治清明、百业大兴、千艺皆举、万乐皆享的天子,卿,朕就指望你了。”
因为这番理论,蔡京上位了,他改任户部尚书,原先地户部尚书苏辙调任礼部尚书,大宋开始奢侈的享受起来……
远在杭州的赵兴不知道因他的理论产生的变化,他在蹴鞠比赛后便领着嫡子赵风巡视杭州,一边享受着杭州百姓的热情招待,一边巡查着杭州的风土人情。
赵兴所处的就是一座“人情茶馆”。
宋代的“人情茶馆”一般都开设在居民家中,这些有能力开设人情茶馆地多数是些当地土著人士,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当地地情况比较熟悉,当然,也与当地的衙役比较熟悉。/*/
这些人多数祖上曾经富裕过,给子孙留下一座大宅院,而子孙读书不成,便利用自家房子地空余,开设“人情茶馆”,这种“人情茶馆”因为既不属于行商,也不属于坐商,所以刚好处于大宋法律的空白处,他们经营茶馆完全没有税务负担,所以来往地都是附近乡邻,或者城中有几个闲钱,有大把时间无处消磨的有闲阶层。故此,这种依托左右邻舍情意营生地茶馆,便被称呼为“人情茶馆”。
“人情茶馆”在大宋发展了百余年,渐渐的,它又增加了另一项公认…………开设茶馆的人依托自己与本乡官吏的熟识,帮助客人寻求与官府达成沟通,这也就是现代把走后门称之为“托人情”的由来。
除了与官府沟通外,人情茶馆也会帮助客人处理一些琐碎事情,比如帮助客人约会自己的情人,以及给客人提供一个秘密会晤的地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代的“人情茶馆”类似现代的“私家俱乐部”、或者“私家菜馆”与“私人会馆”。不是熟悉的人一般不予接待。
在古代,由于没有电话与QQ,人情交往并不方便,“人情茶馆”的出现使得它成为一种社会润滑剂,故此,它的存在也成了宋代社会的潜规则之一,连宋徽宗约会李师师也要通过“人情茶馆”来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官员自然想不起来向“人情茶馆”征税,赵兴虽然做的事情比较逆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