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岩-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岩说:“对对对,要让将士在那里留下来,就要创造留下来的条件。皮大衣是必须的。以后在那里立房子,要搞火炕。”
李岩说:“我们派往各地的官员,要分配到州县。分配后马上调到长安、大同、山海关等大部队一起行动。军队也要事先分配到州县。还要重要的战略要地要驻军,一个省住一个师。多余的部队,就是机动部队。”
“我们准备在正月初六就调动部队,去调运粮食,到边境待命。到二月初一出边境一起出动。这样天气就暖和起来,随着我们进军在路上延误时间,北方的天气也暖和起来。不过各部队都要带好棉衣,到了北方,说不定来一个六月飘雪,谁也不敢肯定。”
李岩又问:“大家还有没有其他事情要谈。”
几个都摇摇头!
李岩说:“你们回去,就一项一项地落实。在出发前准备好一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李大亮几个下去后,他们又到兵部去商量。先把在皇帝办公室的会议记录要出来。一项一项的登记,再去落实。
用午膳的时候,李岩问红娘子。“贵妃你最近学习如何?”
红娘子说:“我不认识的字,就问皇后姐姐。最近,我将《孙子兵法》都要看完了,自己觉得收获不少。”
李岩说:“这就不错嘛!”
红娘子说:“没有仗打,如果不读书,今后在皇宫,我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以前,我都是自由自在搞惯了的。按过去皇宫的规定,又不准出宫。虽然后宫的后花园还是很大,有花鸟树木,有鱼池,有假山。哪里有皇宫外面自由。”
陈皇后说:“我还不是希望自由。我们小脚女人,从小就只在自己那个村庄,长大嫁人还是自己男人那个村庄。甚至自己村庄的人也认不全。哪里像红贵妃,走南闯北,指挥千军万马一连数省的长途跋涉。与男人一样平等,一样自由。”
红娘子说:“当上了贵妃,在女人面前,算是除了皇后,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一进皇宫,今后就没有那样自由了。”
李岩说:“我们汉族的妇女,从宋朝开始,就不自由了。还缠了脚,要外出就更不方便了。朕统一了天下后,首先不准妇女缠脚,为妇女的自由创造条件。以后,就要学习武则天,让妇女参加考试,妇女也可以做官。妇女也可以走南闯北。让妇女与男人一样平等、自由。”
红娘子立即离开饭桌,向李岩跪下了,说:“君无戏言!我替天下的妇女姊妹,先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岩说:“贵妃请起!贵妃请起!”
陈皇后说:“我也希望以后的妇女能够获得圣上说的平等、自由。臣妾担心,以后的阻力不小!能不能实现,还真的不敢奢望。”
李岩说:“常常许多好事,不能实现。就是由于传统习惯形成的阻力太大。朕说过了,一定把这些事使他们实现。”
“以前红娘子不是以将军的身份参加了朝会吗?!为了以后的阻力小一些,红娘子还是以将军的身份参加朝会。虽然只有你一个人参加朝会。但是,这就打破了妇女不能当官的传统。”
红娘子说:“圣上,这次北上打仗,本将军也恳请圣上批准我上前线。”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路大军
李岩说:“看来为了与妇女树立一个榜样,红娘子还要上战场去打仗。”
皇后问:“难道红贵妃不去打仗,就不能成为妇女的榜样?”
李岩说:“我们现在大顺的妇女,大多数都是缠成一个小脚。只能在家里做一些不需出外的事情。我们古代的汉族妇女,都是一双大脚,能够到田地里去做事,能够去领兵打仗。这就是大脚与小脚的区别。”
“就智力来说,女人的智力并不比男人低。如果与男人一样学习,就可以出外去做事了。但是,要走出去,如果缠了脚,就要大打折扣了。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有高皇太后、有红贵妃做榜样。解放妇女缠脚后,这个榜样的力量就会显示出来。”
“以后,我们再建立一个妇女部,让你们去为妇女的权利去呼喊。解放了妇女,就会使大顺的生产力大发展。平等自由也要靠你们妇女自己去争取。”
陈皇后说:“皇上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前景,又要说靠我们去争取。我看还要靠皇上为我们妇女做主。给我们自己争取创造条件。”
李岩点点头说:“只有我们华夏民族统一了,才有时间帮你们创造条件啊!”
下午,李岩想起了红娘子读《孙子兵法》一事,由此想到自己要建立大学,以后肯定要建立军事学院。学生们要学习的一个主要的就是战例。大顺是战胜了明朝的后继朝代。需要整理明朝农民起义到朱元璋推翻元朝,一系列战争的经过。整理明朝朱棣对孝文帝的战争。整理明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战争的一系列经过。整理李自成农民起义对明朝一系列战争。战争是战争双方发生的。要记录战争双方的决策。
还要记录清军对大顺的战争。
清军对大顺的战争,从开始,大顺根本把清军没有记在心里,忽视了清军的存在。清军,从战略上来说,对大顺是一次偷袭。我们可以看到,大顺在消灭了明朝的主力部队后,由于忽视了清军的存在,对吴三桂的战争,没有看到吴三桂的后面清军参加战争的可能性。这样清军对大顺军队就形成了突然袭击的效果。如果大顺看到了清军参加与吴三桂战争的可能,初期对吴三桂就会小心对待。后期对吴三桂打仗,就会快速进军,力争避免清军介入。
李岩对清军的战争,也带有突然袭击的成分。如果叶臣知道李岩参加了战争,他就会小心得多。战争还有偶然性。李岩打进了空虚的山西北部,使对山西清军的战争就变得容易了。
整理这一系列的战斗材料,就是军事学院建立的基础。可是,现在正在准备一场大的进军,是没有精力来整理的。
这次要出兵北海北部,去打俄罗斯,三路大军,也具有战略上的突然性。俄罗斯经过几十年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俄罗斯又在这几十几年侵略远东,是占了中国内乱的便宜。他们的东进一点也没有遇到中国朝廷(包括清朝大顺朝)组织的军队的抵抗,俄罗斯轻易就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人烟稀少的的广大地区。
李岩想,不知道俄罗斯知道不知道大顺已经有了统一北方的条件,有了与俄罗斯战斗的条件?
李大亮汇集陈奏庭李怀仁,理出了需要办的事情:
一、皇上已经确定了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确定了要调集的部队:东路军由李大亮带领。调孔虎、庞龙两个野战军组成。中路军由陈奏庭带领,由李怀理、陈奏庭的两个野战军组成。西路军由李岩皇上亲自带领,由李怀仁郝摇旗刘体纯三个野战军组成。
二、确定了东路军,留庞龙的野战军驻守辽宁省黑龙江省白令省。中路军留李怀理的野战军驻守兴安省、土车省、勒拿省。西路军留刘体纯的野战军驻守宁夏省、扎赛省。叶塞省没有说。
他们确定了由兵部按各州县驻兵,具体分配到部队。各地的机动部队的驻地由兵部建议,由各军师的将军自己确定。
三、官员由吏部确定,将北京调集的官员,分配到三支北上军队,到了地方再分配到州县。以后随军就好安排了。
四、制皮大衣的任务,分到太原、北京、长安三个地方来完成。由各地军队的被服厂负责在正月初六之前完成。
五、安排各部队运粮食的地点。
六、征集造船的师傅。至少征集一百人。各部队再在内部征集木匠配合造船的师傅。还要购买木匠的工具,造船的钉子。
七、给各出征部队分配银子。购买锅罐、瓷器、棉布、丝绸等。
他们几个商量,李怀仁提出:“如果北面几个省,由于人口稀少,征集的粮食不够我们大军消费怎么办?北方路途遥远,运输粮食肯定困难。我看,我们要在适合种粮食的地方,开垦土地种粮食。先可以用军队种,以后召集农民种。”
陈奏庭说:“要种粮食,就要有种子,犁头,锄头等工具。”
于是李大亮增加一项:命令北京、太原、长安各准备一万人使用的犁头、锄头、种子。
接着,就将这些任务分配下去。
大顺二年的春节,在大顺,是和平安宁的日子。
在李自成向北进军的时候,地主害怕大顺鼓励农民分他们的土地。现在李岩改变了分地主土地的政策,地主不再害怕穷苦农民分他们的土地了。
李岩现在对无地的农民,鼓励他们开荒。由于汉族的荒地有限,现在李岩的大顺朝廷,鼓励农民到长城外开荒,长城外的河套平原,满洲的辽宁,黑龙江,有一望无际的土地,穷人也看到了开垦荒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希望,有了改善生活,改变贫穷的的可能。
商人做生意也方便多了,在大顺,做生意少了许多管卡。许多人还计划要到长城外去做生意。
李岩做了皇帝才几个月,整个大顺的境内就出现一片和谐的气象。即使李岩皇帝要准备打仗,打仗的方向变了,是向外,而不是向内的战争。老百姓不心慌了。
李岩作为皇帝,在春节,招待了在长安城的李家的亲眷们。
李岩的招待宴会,仅仅相当于一些富裕的家庭过年的样子。李岩也出席了家宴。李岩事先就派人宣布,来皇宫参加宴会的李家人,只准按在家的时候的称呼称呼李岩、皇后、贵妃。于是这些李家人,就随便了。有叫李岩“弟弟”的,叫皇后贵妃“弟妹”的。有叫“叔叔,婶婶”的。李岩也就称呼那些“哥哥”“弟弟”,还有“侄儿”等。李岩与李家的亲眷的宴会充满一家人的亲情。
长安城,不要官府下令,到处张挂着彩灯。各街道还组织了文艺活动。有钱的出钱请戏班子唱戏,四下的戏班子都赶到长安来唱戏。那些以前春节到各地耍狮子的要喜钱的班子,也四处演出。今年由于长安充满了和平的景象,有钱人也舍得花钱。喜钱也赚了不少。
这次出征,由于朝廷组织商品货源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去换粮食,今年的生产者,加紧生产,生产商品的和商贩也好赚钱。
朝廷军队的被服厂,春节也没有休息。他们加紧生产皮大衣,初几就要完工。只得春节加班生产。
还有各地调集了的技术全面的造船师傅,在领取了朝廷的安家费后,春节也在训练骑马。
木工的工具,造船的钉子,也作为军需物资,被朝廷大量采购。
几个地方还买了大量的犁头、锄头、种子。
考虑到北方没有蔬菜,各地还买了不少咸菜。
初五上午,李岩召开了朝廷的会议,宣布初六就要出征。朝廷由宋献策顾君恩负责。刘宗敏负责军队留守。
初五下午,李岩召开军事会议,有兵部正式宣布出征的野战军,出征的将军。还有宣布了原来决定的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宣布了到各地的驻军的安排。
李岩说:“各位将军,我们这一次北伐,要告诉我们的将士。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进军。蒙古一些地方有二百多年不属于中央朝廷了。满洲也有几十年的叛乱了,我们这一次,要建立有别于以前中央朝廷对北方土地的管理。一旦我们占领了漠南漠北、满洲,我们就取消了当地的土司,建立了州县。我们的军队要保护好各地的官员,因为这些官员代表着朝廷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权。”
下午,有人来报告,随西路军行动的官员,来到了长安。
大顺二年初六,三路大军,两路向东开进。李岩带领三个野战军,十五万人向西甘肃南部进军。目的是在甘南去领粮食草料。东路军李大亮带领两个野战军十万人,粮食在京师南部去领取,草料在北京地区去领取。中路军陈奏庭带领两个野战军十万人,粮食草料在山西南部去领取。
北京的原来明朝的朝廷官员,现在通过鉴别,已经分配了到北方各地继续去做地方官。大顺把他们也分成三份。一路随李岩皇帝的西路军,北上宁夏省扎赛省和叶塞省。一路随中路军到兴安省土车省勒拿省,事先已经到了大同府。一路随东路军到辽宁省黑龙江白令省,事先已经在山海关等候。这些官员,都通过骑马训练,分配了马匹。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各部队在大顺境内行军,各部队严守纪律,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老百姓也没有谁去组织人员去偷袭大顺军队。一路无话。
李大亮的部队到京师南部领取了粮食,到北京领取了草料,领取了作为在北方换取粮食的商品。把地方政府准备的造船师傅归队。领取了种粮食的工具等等。又走了几天到了山海关。
东路军在山海关休息了几天。
李大亮接见了山海关的将军岳虎,说一些要山海关支援北伐的话。
原来明朝在辽东屯垦的老百姓,组织了一些元老来会见李大亮丞相。李大亮是朝廷的丞相,这些老百姓行了叩头的见面礼后。李大亮叫这些代表坐下。
老百姓告诉李大亮丞相:皇上昨年解决了他们开荒的暂时的困难,也解决了一些粮食。但是耕种的土地,开荒的土地都是人家的。也只是暂时耕种。他们现在的困难请朝廷予以解决。
李大亮说:“各位乡亲。明朝的时候为了抵御清军,实行屯垦。现在我们就要进军满洲,还要进军漠南漠北。我们是东路军,还有中路军、西路军。一旦统一,就不会打仗了。也就不需要屯垦这个形式了。”
“你们的问题肯定要解决。你们都知道,在山海关内,没有多少土地。我们根本解决不了十万人的安置问题。要解决,只有在关外去解决,那里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到了山海关外,我们给你们分配土地,按一家一户分土地。”
一个元老说:“丞相。我们都是无家的人,都没有老婆。”
李大亮说:“这怎么行呢?我们分土地,就是按户来分。我们考虑你们为了抵抗清军吃了苦,在关外每一户,分一百亩土地。没有老婆的要找老婆。你们留一些人收这里的冬小麦,派一些人到关外开荒,立房屋。你们把十万人住开一些,把以后子孙开荒的面积留上。”
另一个元老说:“如果找不到老婆怎么办?”
李大亮说:“我不是鼓励你们找老婆嘛!找不到汉族老婆,就是女真老婆、蒙古老婆也要找一个。你们要写信回老家,找老家的亲戚帮你们找。”
李大亮又问:“你们有没有意见?”
几个元老都说:“没有意见!没有意见!”
李大亮知道,以后朝廷的政策就是鼓励汉族人到长城外开荒种地。也就把山海关的原来明朝屯垦的老百姓的事情解决了。
李大亮又在山海关找了一些女真翻译。
陈奏庭的中路军正月初六与李大亮的部队一起,离开了长安,在风陵渡渡过黄河,在山西南部领取了粮食。在太原领取了到北部地区换粮食的商品。领取了皮大衣。领取了种粮食的工具,汇集了造船师傅。赶到大同,与官员的队伍汇合。他又派人与部队找了一些蒙古向导翻译。
正月初六,李岩带领十五万大军在长安领取了事先准备的东西,带领随军的地方官员从长安向甘肃南部进发,主要是在甘南去领取粮食。长安附近的粮食,由于驻有大量的部队,显得有些紧张,部队就在甘肃去领粮食。
红娘子骑着战马,跟在李岩身边。红娘子原来的女战士,也随红娘子出征。
太阳从东方升起,他们向西走去。十五万大军旌旗招展,李岩向前面望去,前面往不到队伍的头,又向后面望去,后面望不到队伍的尾。从去年六月一日张华过生日,到穿越过来做李岩。张华是从一个保安到统帅的身份变化,这是谁也想不到的。短短三个月,他实现了打败女真人的愿望。作为张华的李岩,已经满足了自己原来潜藏在身体的一大愿望。当皇帝可不是张华的愿望,后来成了大顺的皇帝,是张华想不到的。
现在,去统一满洲蒙古,又是人生的一个伟大闪光点。
李岩心里,一个最大的新的愿望出现了,就是去赶走不断东扩的俄罗斯。李岩从历史书里知道,不断东侵的俄罗斯的哥萨克的军队,仅仅只有几千人。自己这一次出动了三十五万大军。除去占领辽宁省、黑龙江省、兴安省、土车省、宁夏省、扎赛省的广大地区的十五万大军,还有二十万大军。俄罗斯哥萨克这几千人不是主要目标,是要消灭哥萨克这几千人,夺回我们广阔的土地。主要要防备的,是西面可能出现与俄罗斯全国的军队决战的问题。那个时候,在李岩手里就只有十万人了,或者不到十万人。李岩敢于用几万人去打清军。十万大军与俄罗斯军队打仗,有什么害怕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 黑龙江口
正月初六,李岩带领十五万大军离开长安,满朝的文武官员出城送行。初春虽然还有一点冷,但在和熙的阳光照耀下,身上充满着暖意。
李岩的部队沿着渭河的南岸的大道前进。道路两旁,青草已经发芽,显出一片绿色。道路的北边的渭河,时时出现在大道旁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中午,部队停下来煮午饭,休息。全军的战马,几乎都赶到了渭河的河滩上,让战马去吃刚发芽的嫩草。
跟着李岩的红娘子说:“圣上,这几个月,要不是臣妾读书消遣。我在皇宫怕要憋出病来。从小我跟着卖艺的班子走南闯北,很少固定住在一个地方。就是这几年也是四下打仗。皇宫虽然有花园,那里有在自然的环境里,自然的景色美丽。”
李岩说:“祖国的山河,哪里不是景色壮丽,各有各的值得歌咏的地方。自己已经贵为皇帝,一要守住祖先留下的土地不要被外民族被外国占领去了。二是要统一国家,不要使人民长期遭受战争之苦,分裂意味着长期的战争。三是要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象《大学》里讲的,要‘亲民’要保障大顺的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四是要自己管辖的国家,跟上历史的发展,要自己的国家制度处于先进的地位。要自己的国家的科学技术整体水平,处于世界先进的地位。落后就要挨打。”李岩陷入了沉思。
红娘子看着自己的皇帝丈夫。显得自己比皇帝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己只有跟着皇帝,为了他的理想冲锋陷阵。皇帝的理想,不是普通老百姓梦里希望的,希望的却不敢奢望的吗?
部队很快吃了午饭,继续前进。当天晚上,部队到了周至驻扎在渭河边。
第二天过了常兴扎营。第五天到了天水。
第六天早上,召开师级军官会议,分配各部队在甘南各地去领取粮食的地点,领好粮食正月十六日前在兰州集中。
李岩则带领一支五千人的警卫部队,在大路上领取了粮食草料于正月十四到了兰州,在城外扎营。十五日上午兰州的当地文武官员都来拜望李岩皇帝。李岩接受了文武官员的跪拜,看了当地老百姓的舞狮耍龙表演。最后,李岩分别接见了文官、武官、老百姓的代表。听取了老百姓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下午,李岩知道当地已经准备了一百多条船供军队过河,就决定先期过黄河,各地领取粮食的部队,随来随渡河。以免影响过河。
十六日上午,全军都渡过了黄河。李岩就下令部队沿大道向北出发,离开兰州。二十二日,部队到达了边境城市永宁。部队就在这里进行训练,等待二月一日的到来,好三路大军一齐出关。
大顺二年二月一日,李大亮带领十万大军从山海关出发,开始向满洲进军。
李大亮命令庞龙的第一师,驻守辽宁。事先分配在辽宁任职的地方官员,也随庞龙的第一师行动。李大亮在山海关就布置了庞龙第一师的行军路线,先沿辽宁的西部进军,到黑龙江边界后,再转身向东南进军。驻守各地的军队,各地的地方官员也就一路安排。辽宁的机动部队要在辽宁转一个大圈。如果发生了不投降的清军,也好集中兵力攻击。
二月三日晚,大部队进军来到了大凌河。
大凌河还没有解冻。二月四日,李大亮来到河边,派几个战士骑马慢慢渡过大凌河。看大凌河渡河没有问题。李大亮就下令,部队一字散开,渡大凌河。大部队用一个时辰渡过了大凌河。
二月五日,来到辽中上游。一连几天天气晴好。李大亮真担心辽河解冻不能渡河。当天傍晚,李大亮又亲自试验了河边,看冰层没有问题。又派人渡河。派出去的人渡河回来报告,渡河没有问题。
二月六日,全军按上次渡大凌河才办法,一字排开,渡辽河。由于有了经验,虽然辽河很宽,这次也花了一个时辰渡过辽河。
二月七日上午到了沈阳城下,代善带领沈阳的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并举行投降仪式。
李大亮亲自召见代善,告诉他,鉴于代善对和平统一的功劳,朝廷已经封代善为男爵。对于以前的一切罪行,概不追究。李大亮亲自颁发了大顺皇帝的诰命,迁到北京安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