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男人的天方夜谭-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业也赶不上陛下。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的称呼;泰皇是最高贵的。所以,我们给大王上尊号为泰皇。”
  嬴政想了想说:“把那个泰字去掉。古代有三皇,有五帝,就合称为皇帝吧。朕是第一代皇帝,称为始皇帝,以后的皇帝,就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千秋万代直至无穷。”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幸的是,从公元前221年即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嬴政变成始皇帝开始,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死掉,在十二年时间里,秦始皇确实是把天下人当成了他的奴虏。驱赶奴役,横征暴敛,无止无休。
  据肯定不够精确的统计,当时全国大约有一千八百万到二千三百万人口,除去一半的女性,再除去老人和孩子,全国的青壮年男子大约应该在一千万人上下。结果,被征用服徭役,修建各种工程和征战的人口,达一百八十万人以上甚至达两百万人,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不用多么聪明的头脑都可以看出,这个比例实在是高得有些离谱。就像今天,我们四五个男性朋友当中就有一个人被征去服无偿的劳役,而且常常是有去无回。此种情形应该是足够吓人了。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1)
从历史资料来判断,秦始皇这个家伙把好事与坏事揉到一起干,让人很难作出黑或者白的判断。他当了十二年的秦始皇,大体上,招人痛恨的事情都是在这个时期干的。
  修驰道,并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分天下为郡县治之,是大好事,凭心而论,中国人应该为这些工作感谢秦始皇。
  统一度量衡,叫做“一法度衡石丈尺”。“度”是测量,“衡”是重量单位,“石”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当时,有的地方一石是四斗。这种容量单位,解放初期还在我国农村通行使用,长达两千多年。
  不仅仅是制定统一的标准,而且还向全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件秦国的方升。它就是秦国的标准容器。
  这个方升的侧面刻着三行字,写的是“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及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其中前一句话是记事的,那时有个习惯,往往把一些重大的事情铸到铜器上。它记录的是,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齐国的使节来进行访问。后面一句就是记录这个方升的来历。这一年的十二月乙酉日(9月7日),大良造商鞅根据旧的容量单位铸造了这件标准容器,今后都统一按这个标准执行。
  有趣的是,在这个方升的背面,又刻上了五行字:
  “二十六年,皇帝兼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之。”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也是记事的。说的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和百姓非常安定,立号为皇帝。皇帝下诏给丞相王绾,指出度量衡不统一,使大家无所依从。今后都按这个标准执行。
  当年商鞅制定的量度标准,只能在秦国通行,现在统一了六国,秦始皇又重新颁布了这个标准,在全国统一执行。有了这个标准容器,就不会发生异议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个至今保存完好的方升实物,部分地说明了秦国标准化工作的认真程度。
  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帝国还统一了全国车辆的轮距,就是两个车轮间的距离。那时都是木轮车,走在土路上。车行路上,压出两条深深的辙印。如果车的轮距不同,就会增加车辆在道路上行走的困难。所以要制定出统一的车轮轮距。这就叫“车同轨”。
  此后,秦始皇下了很大力气,依靠李斯等人,统一了当时的中国文字。汉字的起源很早,传说是黄帝时代的仓颉观察了鸟的足迹以后,按照那鸟爪子抓出的样子造出了汉字。究竟是否如此,我们找不到坚强的考古证据的支持。不管怎样,汉字从产生,发展到秦始皇的时代,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由不同的人书写出来,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于是,在秦始皇的时代,各国使用的汉字,差别很大。这当然不利于发展和交流,也不利于这个统一的庞大国家的治理。
  汉字由象形文字和记事符号发展而来,象形文字又是由记事图画发展而来。人们曾经在祭祀的时候,把与祭祀有关的事情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样的文字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甲骨文。人们还把这些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这些文字则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这些文字,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初步形成了写法比较一致的字体,一般把它叫做大篆。
  但是,大篆保留了很多象形字的形式和成分,写法也比较复杂。就其应用方面来说,各地差别巨大。
  秦国及其周围地区,在原来大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字体,被称为小篆。李斯建议秦始皇,说:七国分立时,各国文字差别很大。现在已然天下统一,应该对小篆的字体加以整理,对那些与秦国的写法不同的文字,予以废除,颁行全国统一的汉字。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并让他负责整理现行的汉字。
  李斯对通行的小篆字体加以整理,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形式又统一的小篆字体。李斯在介绍这种字体的形成过程的时候说:上古的时候,人们使用大篆,大篆在社会上很流行。但年代已经太久远,以至于很多人已经不能阅读这种文字了。现在,我们删去其中过于繁杂的部分,吸收它比较合理的易写的部分,参照着改成了小篆。此后,在秦始皇巡游各地的时候,刻石立碑,用的都是这种字体,官方文书布告,当然也要用这种字体。这样,这种字体便逐渐在全国通行起来,形成了统一的字体。这就是“书同文”。
  小篆的写法并不简单,而帝国的文书却越来越多。那些抄书的书吏们逐渐地简化这些字,形成一种写法比较简单的新字体。当时,书吏也被称为“隶”,所以这种新字体就被称为“隶书”。
  史籍中还有一些另外的说法。比如——
  据说有一个上谷人,治下在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东南,叫王次仲,他觉得小篆字体过于繁杂,便在写法上加以简化。相对小篆而言,这种字写得很快,抄书的官吏们见了心中喜悦,愿意写这种字体。秦始皇也觉得这种字体很好,便派人招他进京,传习这种字体,可是,使者去了三遍,他都不肯来。秦始皇很生气,便让程邈对王次仲的字体加以改革,便形成了隶书。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2)
另一种说法,和上面的说法异曲同工——
  程邈开始时当县吏,后来犯了罪,被关在云阳监狱中。他认真思索了十年,想出了这种字体,共写出三千个字。他把这件事报告给秦始皇,秦始皇觉得很好,就提升程邈为御史。因为程邈曾经蹲过监狱,所以称这种字体为隶书。
  还有一说是,因为这种字体连徒隶都可以写,所以叫隶书。
  显然,不管怎么说,“书同文”对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堪称功德无量。
  再看他修的道路,以咸阳为中心,几乎四通八达,放射全国。其中一条用来对付外来侵略的直道,就长达一千八百余里,从咸阳直达包头附近的九原,宽阔笔直,有些地段甚至今天都还在使用。而那些驰道,通到了秦始皇五次巡行所到达的所有地方,四通八达,辐射全国,基本是他在当上秦始皇帝之后的十二年间修建完成的。这种道路的工程量相当惊人。有些地方道路的宽度可能,可以并排走十辆以上的公共汽车,道路中心两旁每隔七米植树一株,路基上,砸进粗大铜筋,以增强其承载能力。除中心车道外,其两旁道路供老百姓免费使用。放在今天,想想那些林立的收费站,不能说这不是始皇帝的一件德政。
  每当征服了一个国家,秦始皇都将这个国家的宫殿照原样在咸阳修建出来,并将该国的美女找来放进去。以至于咸阳成了一座宫殿的世界、美女的世界、莺歌燕舞的世界。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说:“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若是能够从飞机上看下去,这种情形应该很像今天那些被笼罩在工业粉尘与光化学烟雾中的城市。只是当时笼罩咸阳的,是美女们的脂粉气。其景象之壮观可以想见;而其令人悠然神往之处,也显然与今日之烟尘不可同日而语。
  即便如此,一个极其奇怪的事情是:我们在史书上找不到这位皇帝吃喝玩乐的记载,也找不到受他宠爱之女子的姓名。在我国早已率先实现了性解放的帝王中,大概这是独此一家。
  相反,历史记载,这位始皇帝当得相当辛苦。除了建阿房宫、骊山墓,开驰道,筑长城之外,这位皇帝还不停地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到处检查工作、现场办公兼显摆威风。在十年当中,他曾经五次巡行全国,最短的一次,历时两个多月;最长的一次,时间长达十个多月。其足迹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
  秦始皇五次巡行天下路线如下:
  第一次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20年。此次,他从咸阳出发,走到了陇西,就是今天的甘肃东南部,再到北地,就是今天的宁夏及甘肃东北部,出鸡头山,即宁夏泾源北,过回中,即今天陕西省陇县西北,然后回到咸阳。
  第二次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这一次他走的路不算近:其路线是咸阳——邹峄山,今天的山东邹县东南——封泰山——禅梁父——沿渤海东行,登芝罘,今天山东芝罘半岛——南下琅琊,今天山东胶县西南——过彭城,今天的徐州——西南渡淮水——到衡山,今天的鄂豫皖交界处,遍历湖北,渡江经南郡——今天的湖北境内,然后,经过武关返回咸阳。
  第三次是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18年。此次他出函谷关,东行阳武博浪沙,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西北,再登芝罘,至琅琊,经过上党,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返回咸阳。
  第四次时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即公元前215年。他出咸阳,东到碣石,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昌黎县的大海边,刻碣石门,巡北部边境,从上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北部,回到咸阳。
  第五次巡行的时间最长,历时近十个月。此次,他在左丞相李斯、大宦官赵高和儿子胡亥的陪同下,出巡。第一大站到了云梦,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西北一带,然后望礼虞舜于九嶷山,沿大江而下,直达钱塘,就是今天的杭州,上会稽山,祭奠大禹,还过吴地,就是今天的苏州,从江乘——今天江苏省镇江市沿海北行,至琅琊,西到平原津,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平原南,患病。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大病之中下令全速前进的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天的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到达今天的河北省井陉县的这一段驰道时,赵高、胡亥胁迫串通丞相李斯,假造秦始皇遗诏,赐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死,将不成器的胡亥变成了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
  那个时代,没有宽大的飞机客舱,没有软卧车厢,没有沙发椅子,没有柏油路面。他乘坐的马车不管多么装金饰银豪华漂亮,可是却没有充气的橡皮轮胎,那硬梆梆的木头车轮长年累月走在沙石路面上,大约没有人会觉得那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想想看,要是没有了他的辛勤努力,没有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我们今天受老外的仰慕要打多大的折扣,我们的旅游收入甚至国民经济要受多大的损失?
  建阿房宫,修骊山墓,筑长城,再加上焚书坑儒,基本倾向则是招人痛恨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据史书记载,当时,秦始皇在咸阳及“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这还不够他住,又在公元前212年,就是他临死前三年,开始修阿房宫。从历史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来看,阿房宫并没有最后修完,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了。但即便如此,我们能够发现的宫殿建设规模之大,已经极为惊人。考古勘探表明:在今咸阳市西起窑店的聂家沟,东到刘家沟的山家沟,以及毛家沟、柏家嘴全部是阿房宫建筑群的一部分。1961年公布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现在仍是一个巨大的夯土台基,当地群众俗称之为“ND342邬岭”。位于今日西安市区以西13公里处,渭河以南,与秦帝国首都咸阳城隔水相望。经1994年一次大规模调查,查清了阿房宫遗址的四至:北到西安市三桥镇,东至沣惠支渠,南到和平村,西至长安区纪阳寨一带。在这一区域已探明的重要遗迹主要有阿房宫前殿基址、上天台基址、武警学院内夯土基址(俗称“磁石门”)、纪阳寨夯土建筑基址(俗称“烽火台”)等。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3)
据说,这位皇帝修这么大的宫室是为了在神秘的气氛中迎接神仙的到来。
  秦始皇陵即骊山墓则更加邪门儿。整个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东西、南北各长十五华里,东到今天的代王镇,西到临潼城边,南到骊山,北到鱼池建筑遗址,现在已经查明的墓区总面积为五十六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据说,曾经有一位外国的国家元首来此参观时,半是调侃半是惊讶地说:这座陵园比他们的国土面积还大。
  秦始皇陵墓中放棺材的地宫长度为四百六十米,宽达一百五十米以上,面积比好几个足球场还大。《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说:光是修骊山墓这一个工程,就动用劳工七十多万人。墓室中,装满了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大约就是装满了各种各样金银珠宝吧。而且,“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上个世纪末,我国科技人员动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秦始皇陵墓地宫进行检测,结果在与地宫相对应的地表上,发现了一个面积为一万二千平方米的强汞异常区,在其区域内,汞含量远远高出周围其他地区平均值达几十乃至几百倍。由此推断,司马迁的记载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准确的。
  近年,墓区内发现的劳工墓有一百多座,其中尸骨相叠,不计其数。绝大多数埋葬草率;其中部分尸骨上发现有刀砍的痕迹,显然是被杀害后草草埋掉的。
  在目前考古发现中,已经可以确认的陪葬坑、陪葬墓等文化遗存达六百多处,包括广为人知的陪葬坑——兵马俑,据说连整个文化遗存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位于秦始皇陵墓外城东侧三百五十米的杀殉坑表明,《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杀死众多功臣与皇室宗亲以殉秦始皇的说法是准确的。这里发现的十七座杀殉墓,棺墓讲究,陪葬品丰富,墓主骨骼零乱,大多首、身、肢体分离,有一具头骨上甚至插着一支铜箭头,表明其非正常死亡。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说清修建秦始皇陵墓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我们能够知道的是:修建这个坟墓前后用了三十九年时间,比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大金字塔修建的时间长出八年;动用人力七十二万,是修建胡夫大金字塔人数的八倍。
  假如有人能把秦始皇之前二千多年和秦始皇之后二千多年,总计四千年中,中国人为帝王们修宫殿和坟墓花掉的人力、财力、物力统计出来的话,可以肯定,那一定是能吓死全国人民的天文数字。
  筑长城这件事情有点复杂。
  中国北部边疆,包括东北部、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地区,长达万里以上的国境线,基本是无遮无挡地暴露在外来侵略者铁蹄之下的。翻开史书,两三千年之间,动不动就有异族骑兵像来自北方的狼群一般呼啸而来,饱掠子女玉帛后又呼啸而去。一个国家总这样,也确实不成话。
  始皇帝统一中国后,有一个类似今天气功大师的家伙,名叫卢生,献了一本图书——就是一本预言算命的天书给秦始皇,其中有一句预言:“亡秦者胡也”。当时,中国人管匈奴人叫“胡人”,于是,秦始皇马上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上抗击匈奴骑兵。
  这位蒙恬相当于今天的北方边疆军区司令,负责防守北方万里国境线。这是一位极有军事才干且忠心耿耿的将军。秦始皇三十二年,就是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大军收复了河套地区,第二年,进一步驱逐匈奴,拓地千里,在榆中以北、黄河以东、阴山以南地区设置三十四县。并发动军民,把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于是,就成了西起临洮(今天甘肃岷县),东到辽东,逶迤万里的长城。因此,万里长城应该说是蒙恬修的;只是因为秦始皇是老大,就一股脑地都堆到了他的头上。
  实际上,修长城究竟好不好,是一个典型的二律背反:修长城抵抗侵略是对的;不修长城减轻百姓痛苦也是对的。现在,顾了修长城这一头,偏了增加百姓痛苦这一头;百姓编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骂人也就当然可以理解了。这就是为什么站在山海关老龙头的孟姜女庙前,我们的心情特别复杂的原因。
  问题是,如果生活在现代的人也加入进来骂修长城,这就有点说不清了。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骂者送回到汉唐宋明这几个时代去生活,而且得让他们生活在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这些省份的北部。因为,这些地区每隔若干年,总会被北方游牧民族烧杀抢掠一回,闹得当地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时,他们可能会闭上嘴。很有可能还会责怪秦始皇,为什么不把长城修得再高大再坚固一点。
  事实上,地缘因素所造成的政治、军事、经济困境,可能是长城修建的基本理由。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以现代技术的眼光回望长城的修建,显然是很成问题的。
  仔细翻检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没有机械化部队的冷兵器时代,长城的修建,对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曾经发挥过极大的功效。仅仅从传统军事学考察,有长城作为凭借的防守和一马平川上的防守,其难易程度上的差异根本无法以道里计。同样,修建长城重点防守与大面积驻扎边防部队,两相比较起来,从财政开支上考虑,也不可同日而语。有证据显示:帝国晚期大规模整修长城时,决策层里,的确有这种成本核算上相当精细的考量。到了康熙皇帝的时代,红衣大炮正式登场;于是皇帝下令:永远不再修建长城。这应该算是一个理智的决策。谁知,到了二十世纪末,康熙皇帝臣民二百多年后的子孙们,突然由此发现了皇帝的英明,热烈欢呼着将此作为康熙皇帝雄才大略的一部分,言下之意是两千年来修长城的人都是笨蛋。想必康熙有灵,也会犯晕,搞不清楚自己的子孙们这是吃错了什么药?
  霸气书库 www。87book。com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4)
在检索历史资料时,我们还会发现:历史上,长城失去作用时,常常发生在人的身上。就是说,每当帝国国政不修、君昏臣暗、贪官污吏遍地横行时,长城——这北方边陲要塞与屏障就会支离破碎起来。我们国家朝代更迭与轮回的历史告诉我们:但凡到了这种时候,哪怕把长城修得高与天齐、高耸入云端也不会有什么用了。
  给秦始皇招来最多痛恨和痛骂的,是焚书与坑儒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情都涉及到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
  能在中国当皇帝,实在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情了。在理论上讲,全国的财富和美女都是属于皇帝的,他拥有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权力。因此,大凡中国皇帝的脑子里,思考得最多的两个最根本问题便是:第一,怎样不被别人把皇帝的宝座抢了去;第二,怎样能活得尽可能长一点,最好是长生不老。
  在这两个根本性思考的作用下,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事件与秦始皇的第一个根本性思考相关。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
  当时,已是秦始皇晚年,社会相当动荡不安。于是很多人援引古代的制度,质疑郡县制。甚至秦始皇也对此产生了疑虑。郡县制是李斯所极力提倡并为秦始皇所首肯而进行的一次政治制度重大变革。对此的怀疑,肯定导致对李斯的极大不利。李斯便将这种说法归结为以古非今,妖言惑众。并危言耸听地告诉秦始皇,这种源于古代典籍的说法将会形成异端邪说,进而形成党羽,危及秦始皇的统治,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他的建议是:焚书。具体来说,就是除秦国的史书与技术性书籍外,一切史书、诗书与诸子百家的书籍统统烧掉。偶语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杀全家,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便注定了要背上这一千古骂名。
  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又发生了声名狼藉的坑儒事件。这一事件则与秦始皇的第二个根本性思考有关。
  秦始皇太想永远活下去了。因此,在通往长生不老的道路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财力。最有名的,就是派徐福到海外寻找仙山仙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