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乐夜未央-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闾氏不笨,只是,一心挂念女儿的她,之前并未注意到夫君一笔带过的嘱咐。
    张贺起身将手中攥紧的简册放到床前的长几上,僵硬的动作让他的袖口带倒了长几摆放的釉陶钟,陶钟摔落,羊乳溅撒了一地。
    冲鼻的膻味令霍幸君立即倾身掩口,婢女慌忙上前,用衣袖接住她呕出的秽物。
    东闾氏慌忙扶女儿起身,离开内室。
    门户大敞的外堂气息清新,霍幸君这才好受起来。
    张贺尴尬地跟在旁边,这时才连声向东闾氏致歉。
    一见张贺,东闾氏便想到之前的缘故,脸色刷白,哪里还有心思计较这些,连连摆手,却说不出话来。
    深吸了两口,霍幸君轻轻按下母亲摆动的手臂,抬眼看向张贺:“除了光禄勋,可还有人从甘泉归长安?”
    张贺看向脸色蜡黄的少妇,沉默片刻,方道:“御史章赣,黄门苏文。”言罢便露出冷笑。
    霍幸君默然,走到门外,仰头望天。
    六月天,最易变,午前仍是晴空万里,此时却是乌云密布,层层叠叠的黑色直压下来,仿佛触手可及。
    “家丞速回太子宫!”
    嘶!
    一条游龙般的刺眼光芒撕裂层云,直落地面。
    “情势至此,已不容多虑,请太子早作决断!”
    轰——隆!隆……
    石破天惊的巨响,沉闷震耳,仿佛天地都将撼动!
    注:尊大人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PS:下个月PK,请各位朋友到时千万支持本文啊!
10、苜蓿
    无论山下是酷热难耐还是大雨倾盆,甘泉山上始终都是碧空如洗,经过交绮疏寮的窗棂与织锦纹绣的帷幔,带些许寒意的清风以舒缓的姿态在殿中徘徊,将山林间清新的草木露水之气与殿内浓郁的果布(即龙脑)、苏合之香混合在一起。
    混合起来的香氛闻着有些古怪,钩弋夫人步入天子寝殿时就不禁皱眉,却在走进内寝的同时,嫣然微笑。
    “陛下长乐未央。”奉诏而来的钩弋夫人在帷幔处依礼参拜,正在用药的天子抬手示意宠姬近前。
    走到床边,钩弋夫人很自然地接过宫人手中的碗匙,跪在床边,动作温柔地伺侯天子继续用药。
    就着宠姬的手又用了几口药,天子忽然推开钩弋夫人持匙的手,拧着眉吩咐床边侍奉的宦官令:“把熏炉都取走!”
    “诺!”宦者令立刻应声,摆手让殿内的宫人宦者将所有的熏炉从殿中移走。
    熏炉取走,殿内的气息顿时变得清新,钩弋夫人忍不住暗叹一声,却陡然听到天子似笑非笑的宠溺声音:“爱姬不喜熏香?”
    心头掠过一丝莫名的惊惧,钩弋夫人垂下头,嚅嚅低语:“……妾不懂熏香……”即使在她的家庭尚算殷实的时候,家资也不足以让她接触果布、苏合这些异域香料,日常熏香都是最寻常的蕙草。
    天子没有再说话,眼睑微敛,示意她继续服侍自己用药。
    一盏黑乎乎的苦药用完,天子也只是微微皱眉,似乎对药的味道并无感觉,钩弋夫人却暗暗心惊,接过宫女奉上的卮,恭敬地奉给天子漱口。
    扶着玉几倾身,将口中的水吐入宫人所持的鎏金镂花银盘中,天子示意宠姬靠近。
    钩弋夫人重新跪到床侧。刚想关切地问候天子。却见天子俯身在自己颈侧轻嗅。身子不由一僵。周围侍奉地宫人、宦者也面面相觑。随即看向宦者令。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退到外殿。
    宦者令刚想抬手让众人随自己退下。就见天子直起身子。倚着玉几半躺回床上。便缓缓放下了刚要抬起地手。依旧低头在床侧侍立。其他人也跟着敛气低头。摆出眼观鼻、鼻观心地恭敬姿态。
    钩弋夫人对天子不明所以地动作十分困惑。也隐隐有些紧张。镇定了心神刚想开口。却见天子缓缓伸手。枯瘦暗黄地手从自己地耳边擦过。随后慢慢拔下自己头上束发地玉搔头。
    拔下玉簪后。一绺青丝从宠姬地发髻上散落。顺着耳际滑过肩头。天子眯着眼。用那支通体莹白地玉簪挑起那绺乌黑地发丝。再次轻嗅。
    钩弋夫人着实不知。今日自己身上究竟沾染了什么味道。竟让天子如此在意。
    似乎确定了什么。天子收回手。随意地将玉簪抛下。闭上眼。倚着软垫半躺着。随后才以意味不明地语气开口:“夫人去了苜蓿园(注1)?”
    “去那里做什么呢?”天子的语气平淡,却分明透出一抹冷冽的杀意,令殿内众人心中一颤,钩弋夫人也不例外,甚至更觉恐惧——那份杀意正是冲她而来的。
    “……妾……妾不知……”颤栗中,福至心灵,钩弋夫人想到了辩解的理由,“妾不知苜蓿苑……”
    “朕忘了……”天子的语气温和起来,“夫人退下吧!”
    “……诺……”这么片刻时间,钩弋夫人便感到自己贴衣的中衣亵服已被汗水湿透。此刻,天子斥退的声音,于她不异于天籁。
    起身的瞬间,她听到天子以冷厉的语气警告自己:“夫人,有些地方不是你能去的……”
    走出殿门,钩弋夫人只觉得两腿虚软,几欲跪倒,却猛然迎上数道探究意味甚重的视线,她立即抬眼,却见殿外玄阶下,霍光、金日磾与新上任的尚书令张安世并肩而立,皆是一脸愕然地望着自己,片刻之后,金日磾首先回神,连忙停下注视天子宠姬的无礼行为,侧身回避。霍光与张安世这才反应过来,也跟着侧身回避。
    深吸了一口气,钩弋夫人挺直腰身,冷冷地瞥了三人一眼,转身从回廊复道离开天子寝殿。
    待宦者告知钩弋夫人已离开,三人才重新转身,却没有任何动作,令殿外侍奉的宦者困惑不已。
    “尚书令该入殿了!”
    三人沉默良久,最后,金日磾无奈地开口。
    张安世苦笑,望了望金日磾,又看了看霍光,沮丧地叹息:“我该怎么说?”
    这却不是金日磾能回答了。他微微垂眼,避开张安世期盼的目光。
    张安世只能盯着霍光,希望这位从少时便是自己同僚的天子亲信能有所建言。
    毕竟是多年的同僚,又都是年少即得天子宠信,霍光与张安世倒是真有几分惺惺相惜,见张安世在这儿进退两难,霍光也不好袖手旁观,然而,沉吟片刻,他也只能苦笑:“主上面前,子孺除了实话实说,还能怎么说?”
    听到这种毫无意议的建言,再看到旁边的金日磾点头附和,张安世好容易才压下心中骤起的怒火,却还是忍不住瞪了两人一眼:“我实话实说,然后,就劳烦二位侍中替我收尸了!”
    金日磾无声地干笑,尴尬不已,霍光却是眉角一扬,淡淡一笑:“无任无据的猜测岂能上达圣听?”
    张安世一愣,随即莞尔,点了点头,气定神闲地走向天子寝殿。
    看张安世走进寝殿,霍光与金日磾稍稍退到无人经过的回廊转角处。
    “我以为你会建议尚书令说明事实的。”金日磾低声言道,却没有看霍光,仿佛只是自言自语。
    霍光保持着淡漠沉静的神色,以相同的低语回答:“三人成虎,有些事情只能让今上自己发现。”
    “张安世也未必肯答应,是吗?”金日磾的话音中带上了一份嘲讽,“若是我,你恐怕就不会如此了。”
    霍光垂下目光,沉默以对,没有肯定,也没有否认。
    几名宫人与宦者捧着放着药具的食案从天子寝殿离开,沿着廊道缓缓前行,走在最后的宦者丞在经过霍光与金日磾所在的位置时,稍停了一步,向两位侍中敛首致意。
    “上责赵夫擅入苜蓿园。”细细的轻语飘入两人耳中,两人低头答礼。
    ——苜蓿园……
    ——自张骞出使带回极宜马匹食用的苜蓿,心系马事的天子便着力推广,上林苑中尚种有此物,何况邻近边塞有屯兵之用的甘泉?民间种植苜蓿蔚然成风,不过,民间多称之为连枝草(注2)。
    霍光难掩惊愕,心中却平静下来。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元封五年,大将军卫青于甘泉病重。在亲信重臣的病榻前,天子没有说“国以永宁,爰及苗裔”的誓辞承诺,而是很平静地告诉他的大将军,大汉储君非卫太子莫属。(注3)
    看着金日磾不解的目光,霍光微微一笑,却无意解释。
    ——有些事情是不能说,也说不清的。
    就在霍光安心,金日磾疑惑的时候,天子寝殿内,张安世却是汗流浃背,惶然惊惧,不知该如何回答天子的问题。
    ——对尚书令呈上的奏书,年迈的天子看都没有看,依旧闭着眼睛,不甚在意地问了一句:“太子可有上书?”
    注1:甘泉有仙草园,苜蓿园纯属杜撰,不过,估计甘泉应该是有种有苜蓿的地方的。
    注2:《西京杂记》: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有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
    注3:“汉家诸事草创……”那段出自《资治通鉴》,的确是刘彻对卫青的,但是,是何时说的,没有详细记载,因此,时间与卫青在甘泉病重一样,纯属作者钻空子YY。
11、父与子
    系起帷幔的绶带随风而动,伴着轻风入殿的寒意让立于天子床前的张安世不禁颤栗。
    按捺下心头冰冷的惊惧,张安世肃然正色,恭敬地回答天子:“……臣未见太子上书……”
    这是再真实不过的实话了,然而,天子闻言便睁眼,有些混浊的双眼冷冷地盯着自己亲自简拔的尚书令。
    不过片刻,张安世便觉得背后的冷汗已浸透自己所着的袀衣。
    今上聪明,否则,孝景皇帝不会舍弃长子立当时年仅七岁的今上为皇太子。内外重臣皆知,今上用人极苛,容不得欺瞒,也容不得庸碌,宠信时足以让人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夕,决绝时却是半点恩情旧谊皆不计!
    ——虽然是实话,但是,他这般说辞与欺君又有何异?
    “安世……”仿佛没有察觉近臣纠结的异样,天子闭上眼,轻声唤道。
    “主上有何吩咐?”借着躬身应答的机会,张安世收拾心情,掩去所有可能流露不安与恐惧的神色。
    “你很会说话!”天子淡淡地评价,“比你父亲会说话!”
    寒意瞬间穿透黑色的缣帛与血肉之躯,狠狠地击在最柔软的心尖上。
    张安世感觉到了窒息。
    ——元鼎二年十一月。御史大夫张汤自杀。
    ——“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
    张安世很清楚。就像父亲说大司农颜异“腹诽”一样。那些簿责于父亲地罪名不过是一个幌子。让父亲自杀地不是那些罪名。而是上意!
    ——赵禹地话再明白不过!罪名什么不过是天子地手段。最终地一切全在上意。
    面对天子状似无意地感叹。张安世只能报以困惑地神色。同时继续沉默。
    “不过。朕想知道地。不是你有没有见到奏书。而是太子有没有上书!”天子很平静地对尚书令说明自己地意思。
    尽管没有接到天子若有实质的目光,张安世还是惶然颤栗了。
    ——这是一个抉择。
    ——或者说,天子坚持要知道近臣对未来的选择。
    “……臣未见太子上书……”咬咬牙,张安世坚持原来的回答。
    靠着凭几踞坐在床上的天子没有动怒,甚至没有睁眼,只是微微勾起唇角,似乎很满意这样的回答。
    张安世缓缓地吁了口气,却陡然听到天子很温和地告诫:“若是连臣下奏书与否都不能确定,朕以君为尚书令岂非认人不明?”
    “臣无以塞责!”张安世不得不请罪。
    他是尚书令,责无旁贷。
    “朕希望下一次,你不会再如此回答了。”都说今下御下严苛,但是,事实上,今上从不会只给臣下一次机会。
    “诺!”张安世躬身答应,身上的寒意稍退。
    退出天子寝殿,迎面便看到霍光与金日磾询问的眼神,张安世不禁苦笑,随即,没有避讳地走到霍光面前——除了侍中,霍光还领着受尚书事的诸曹之职。
    “君当真是出了个好主意……”张安世想想就后怕,对霍光自然是没好气了。
    霍光耸了耸肩:“尚书令不是安然走出帝寝了?”言下之意——你该感谢我!
    他说的是实话,张安世也只能无可奈何摇头,随即低声道:“太子是否有上书?”
    听到张安世的问题,霍光与金日磾的脸色同时一变,金日磾随即便退开两步,留出空间让两人交谈。
    霍光没有给明确的答案,只是道:“按太医令的上书,皇孙进的一个家人子当在月初免身。”如今,已将近六月末了。
    太子妃未立,太子家以生下长子刘进的史良娣为尊,刘进的长子乃是太子元孙,无论如何,太子都当上书。
    张安世这才明白,天子为何那般笃定地追问自己,刚想开口,一个惊竦的念头闪过脑海,让他怔怔地望着霍光,半晌没有回神。
    霍光自然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不过,此时,他已经不为之惊讶了,因此,只是淡淡一笑,让张安世自己消化那个事实。
    半晌,张安世终于回过神来,看着霍光喃喃道:“是李家?”
    这倒让霍光惊讶了:“子孺不认为与赵婕妤有关?”
    张安世皱眉:“钩弋子仅四岁。”刘弗陵生于太始三年,今年不过四岁。
    ——主少国疑,今上无论如何也不会立如此年幼的少子的!
    霍光的眉角一跳,没有否认,却也没有肯定张安世的猜测,只是道:“这些事多想无益,尚书令多想想自身吧!”
    任尚书令已有半年,却还无法掌握诸曹、尚书,恐怕天子的耐性也快到头了。
    张安世苦笑,摇了摇头:“子孟,尚书事……”没有说完的话语化为深深的叹息。
    向金日磾致意后,张安世转身离开。
    看着张安世离开的背影,霍光微微皱眉,为他未说完的话——尚书事不是人臣应当掌控的。
    摇了摇头,霍光蓦然南望,心中不由再次开始担忧——太子可能斟破此局?
    明白霍光心思的金日磾见状,不禁叹息,随即安慰道:“以太子平素的行事看,这次最多也是有惊无险,君可宽心。”
    刘据不是倔强争胜的性子,敦厚温和,便是被逼急了,冲动行事,今上最多也就是斥责一番——说不定,今上就是想让长子多几分杀伐决断的冲动!——更何况,他还未必能做到那么凶险的地步。
    霍光略略宽心,却还是有些忐忑,只是那份隐忧像蒙在眼前的阴影,明知道它存在,却摸不着,更驱不散……
    ……究竟是什么呢……
    不久之后,霍光终于明白了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不安是什么,然而……
    ——太迟了!
    长安城,太子宫。
    听张贺复述完霍光所写的家书,刘据的心直坠深渊,整个人都被不见天日的黑暗寒意宠罩,一时间,他连思考的能力都没有了。
    “太子,此时此刻,已容不得犹豫了!”张贺在书案旁跪下,叩首急言,“太子当早做决断!”
    “……决断……”刘据失神地重复。
    “是!”膝行上前,张贺扯住太子的衣袖,急切地进言,“丞相、水衡步步进逼,今日已查椒房,焉知明日不至北宫?陛下行幸,太子领政,太子宫不比椒房殿,每日出入,鱼龙混杂,一旦有所不察,太子是百口莫辩!”
    张贺对太子家的情况再清楚不过,他知道,以太子开门延客的大度,有心人士埋几个桐木人栽赃陷害是再容易不过了!
    刘据蓦然回神:“我祝诅今上?”他为张贺的猜测讶然不已。
    “上不会信的!”刘据断然摇头。
    张贺没有反驳太子的话,只是挺直腰身,很认真地反问:“太子,若是丞相等拿着天子制书,言今上以大逆治君之罪,君奉诏还是不奉?”
    刘据一愣,皱眉:“今上不会……”
    “可是,扶苏能接到始皇帝命其自尽的诏书!”张贺无礼地打断太子,“太子,殷鉴不远!”
    “贺,我明白你的意思。”伸手将张贺抬起执礼的双手包在自己的两手之间,刘据轻轻微笑,“但是,事情没到那一步呢!”
    恢复从容的太子以冷静的语气安抚近臣:“丞相与贰师想让昌邑王回长安也不是一两日了……这一次正好让今上看清楚。”
    “太子!”张贺没料到太子会如此想,不由着急,却被太子摆手阻止。
    “没错,只要我现在连夜上甘泉,便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可是……贺……”刘据扶案而起,缓缓走向殿门,身上浅青色的襜褕迎风鼓动,在殿门处,大汉的太子负手而立,望着星汉灿烂的夜空,轻笑而言,“我不能永远依靠父亲的……”
    ——如果在重重保护中,他仍然不敢有所为,他的父亲……他的君王……一定会很失望的……
    ——那时,会失望的又何止是他的父亲呢?
12、太子宫
    缇衣骑士前导,随后是三辆白布盖、赤画杠的四维安车,一辆朱轮皂盖的双朱轓车在执金吾与郎卫的簇拥下,与两辆从车一起在太子宫前停下。看着带剑曹吏从前三辆安车上走下,侍立于轓车后户,宫门卫士不由面面相觑,太子率更刚要上前迎谒,就见三辆皂盖朱轓车在相同的导从车骑的簇拥下往宫门驶来,不禁就是一愣。
    “速报太子!”太子率更低声吩咐卫士,随即,靠近宫门处的一个卫士悄悄溜进宫门,趁着上司与同僚迎谒一行重臣的工夫,迅速奔向正殿的方向。
    立于轓车之上,抬眼望向与两宫高阙宫门相比毫不逊色的阙门,江充的唇边不禁浮现出一抹充满嘲讽的冷冽笑容。
    ——太子宫……
    太子率更走到最先到的那辆朱轮朱轓车旁,对扶着俾倪而立的丞相刘屈氂微微垂首,扶剑执礼:“君侯稍待,我等立刻通报太子。”
    刘屈氂矜持地颌首,没有说话,平静地等待着。
    太子率更随即退回宫门处,一脸淡漠地望着这一行人。
    ——丞相、御史大夫、光禄勋、水衡都尉、御史、黄门……
    ——还真如家丞所料一样啊……
    接到通报时,刘据正在史良娣所在的西殿与她商量给长孙的百日贺礼。
    作为太子宫最尊贵地女人。史良娣倒不是连这些事都做不得主。只是刘据心血来潮。抛下政务来与她商议。即使她心中如何不解。也不会拒绝地。
    刘据头一次当祖父。对这些事情倒是真地有兴致。虽然贺礼早有定例。不过。两人还是兴致勃勃地商量了好久。
    大致议定了。史良娣忽然想到一桩事。见刘据地心情不错。便很小心地开口:“太子。昨日翁须对妾说。想寻找早年失散地家人……”
    “翁须?”刘据一时没反应过来。史良娣见状掩唇轻笑:“就是吾君长孙地母亲。”
    刘据这才明白:“王姬?”皇孙妻妾皆是家人子。只能以称之以姬。
    “正是。”史良娣娓娓道来。“她少时学歌舞。与家人一起寄人篱下。后又辗转别家。与家人失散。当时不在意。如今有了孩子。便想起家人了!”
    刘据点点头,并不在意,随口便允了:“卿作主便是,孩子有母家看护总是好的。”
    史良娣柔声应了,刚要开口,就见一个宫人在殿门处跪下,叩首禀报:“太子,良娣,上官家少君(注)求见。”
    “幸君?”史良娣闻言一愣,下意识看向刘据,却见刘据眉头紧皱,神色复杂,不由低头轻语:“太子的意思?”
    刘据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吩咐宫人:“请她回去吧……转告少君,不要再来了。”
    宫人应诺离开,史良娣却变了脸色:“太子……”可是出了什么事?
    刘据缓缓摆手:“什么都不要问!”
    “诺!”史良娣俯身叩首,应下夫君难得的命令。
    张贺便是在这时前来通报的。
    “君所料果然不差!”刘据对消息毫不在意,半倚在玉几上,神色悠闲地赞了一句张贺。
    知道太子已有决断,张贺便是有再多的不安与异议,也断不会流露出来。对太子的夸赞,除了苦笑,他着实没办法有其它反应了。
    推开凭几,刘据起身掸了掸了腰间的赤绶:“让家府(指詹事)与属吏前去迎君侯入宫,我去前殿。”
    “诺!”
    见太子摆出储君的架子,张贺稍稍一愣,便躬身应诺,退出西殿。
    走出殿门,刘据又停步转身,对长跪拜送的史良娣道:“卿带上王姬与孩子,去未央陪中宫待些日子!”言罢便疾步离开。
    史良娣愕然抬头,却只看到殿外空荡荡的中庭。
    见只有詹事迎出宫门,刘屈氂的脸色立时一沉,刚要发作,却见站在车旁的詹事神色淡漠地着自己,眼中隐隐显出一丝讥诮,他的心不由一颤,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