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乐夜未央-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泉?”义微不由一愣。
    霍光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
    毕竟在宫中多年了,不一会儿,义微便明白了霍光的所指:“骊山?”
    霍光自然没有接话,义微定了定神,又思忖了一会儿,才肯定点头:“温泉有益于中宫。”
    听了义微的回答,霍光抿了抿唇,半晌没有言语,最后竟直接往外走了。
    义微看着霍光走出皇后的寝殿,不由怔忡了一会儿,等回过神来,却轻轻挑眉,随即莞尔转身,往皇后的内卧走去。
    还没有进内户,义微便听到有人匆匆过来的声音,她与一干侍御都循声望了过去——竟是大长秋。
    “大长秋。”众人立刻见礼,虽然声音并不高。
    大长秋摆了摆手,喘了几口气,便对一干人道:“陛下往椒房殿看视皇后,已称警跸。尔等速备!”
    中宫诸人同时一惊,却是不敢耽搁,连忙收拾准备。
    义微挑了挑眉,见大长秋喘得厉害,便将他扶到一边的窗下。
    “不敢劳动侍医。”大长秋连连道谢
    义微笑了笑,劝慰道:“举手之劳而已。”
    等大长秋缓过劲来,义微才低声道:“大将军方才出殿,大长秋来时……”
    这个问题也不算什么,大长秋没有在意,随口答了:“方才在廊上与大将军相遇。”
    义微眨了眨眼,又问:“大将军可知陛下将来?”
    大长秋也眨眼,却是十分不解:“大将军有问。”
    ——霍光问了,他自然不会不答。
    义微不由挑眉,抿了抿唇,却没有说什么,随后问了大长秋一番,确认老者无碍,便放开了的,转身进了内卧。
    虽然外面因为皇帝将来,而有些忙乱,内卧之中却仍然十分宁静,侍奉的诸人都小心翼翼地不弄出任何声响。
    ——方才皇后的状况已经让大家明白,最好不要出声了。
    毕竟是夏季,皇后又是暑病,寝殿的门户都敞开着,帷帘也相当轻薄,因此,大长秋的话,内卧之中的诸人都听到了。
    义微跟皇后诊了脉。神色稍缓了一些。倚华等人都在旁边看着她的神色,见状,便都松了一口气。
    见义微放开了皇后的手,倚华便扯了一下义微的衣袖,义微看了她一眼,会意地随她走到角落里。
    “县官将来?”倚华低声询问,向她确认消息。
    义微点头,随即就见倚华皱紧了眉头,她不由莞尔,抬手便拍了拍倚华的肩:“勿忧!虽称警跸,是否必至尚未可知!”
    这话说得极绕人,连倚华也是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为何?”倚华讶然。不过,话方出口,她自己便反应过来,却是目瞪口呆,半晌才一字一顿地问义微:“大——将——军?”
    义微点头,微笑,却颇有些意味深长:“大将军……极重皇后。”
    倚华怔了怔,却是半晌没有说话。
    所有人都知道大将军十分重视皇后,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大将军竟能做到这种地步。
    天子车辇已备,道上已称警跸。霍光却直接让黄门令传话——皇后须静养,不宜见人。
    “此为大将军之语?”刘弗陵站在车上询问。
    逆着光,黄门令看不清天子的神色,只能实话实说:“是。”
    刘弗陵闭上眼,沉默了一会儿,吩咐御者:“还前殿。”
    半个时辰之后,中宫才接到警跸已除的消息,也知道天子是行到半道才返回的。
    中宫上下都有些惊讶,更多的却是惊疑不定——霍光此举是何用意,中宫上下实在没有几人敢抱持乐观的想法。
    义微与倚华算是例外。
    不过,她们两人同样不清楚。霍光将如何安排皇后。
    义微知道霍光想把皇后送出宫,但是,皇后为大汉小君,如何能轻易离未央?
    她不知道霍光会用什么样的理由安排这件事——养病?太过兴师动重了吧……
    义微尚且如此想,刘弗陵就更没有想到,他会看到这样一道奏疏。
    “请将皇后移至骊山宫静养?”刘弗陵拿着奏疏,皱着眉,向霍光求证,“皇后之病竟至如如此?再者,汉从无此前例!”
    ——大汉百余年,何曾有过这种事?
    ——莫说一般病症,孝文皇帝时,窦皇后因病失明,也未曾离未央半步。
    天子后宫看似尊荣,却也极受约束,除了伴驾巡狩,后妃想离开禁中,只有等天子崩后……
    霍光端坐着,目光低垂,很平静地回了一句:“陛下今岁方还未央宫。”
    ——前例?
    ——这才是从无前例吧!
    ——除了高皇帝,大汉还有哪一位皇帝是即位八年才入未央宫的?
    刘弗陵语塞,垂下眼,思忖了一会儿,便摆手让殿上人皆退下。
    左右再无旁人,刘弗陵便直截了当地问霍光:“大将军究竟何意?”
    霍光抬眼,一派讶异地答道:“此乃太医署上书。”
    ——没错!
    ——这份奏书是少府太医署所上。
    刘弗陵的话再次被堵了回来,却是有些按捺不住恼意了,扬手便将那道奏书扔到了霍光面前。
    啪!
    霍光也不由一惊。
    “此等奏书,尚书自当屏去,岂可奏上?”刘弗陵冷冷言道,十分地不悦。
    虽然看不到殿上的情形,但是,那一声响动,殿外诸人如何会听不到。
    金赏与金建都是骇然变色。
    ——若是这对君臣当众反目……
    金建咬了咬牙,扯着兄长退到一边,随即附到兄长的耳边,道:“阿兄。明日休沐,汝当往大将军府去!”
    金赏一怔,半晌才喃喃道:“岂可?……岂可……”
    金建瞥了一眼周围众人,又看了下宣室殿的疏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陛下所恃不过先帝所立,这般触怒大将军,大将军纵是忠贞,又能容忍几次?”
    金赏心中一凛,却是无言以对了。
    “岂会……”金赏摇了摇头,仍然觉得霍光不至于那般肆无忌惮。
    金建抿唇冷笑:“少府奏书,阿兄方才亦亲睹。皇后移宫?前番上官家之事,阿兄已忘否?”
    ——前一次,霍光便想尽办法,让皇后与上官家撇清干系,这一次……谁知道霍光想干什么?
    金赏不由心惊,却是连一个字都说不出了,更无法反驳弟弟的话。
    金建却继续言道:“若非如此,主上会这般急诏大将军?”
    ——方才,刘弗陵不过刚看了一眼奏书,便让小黄门传诏,令霍光速来谒见。
    ……
    看着金建郑重的神色,金赏定了定神,缓缓地点了点头。
    ——他已别无选择。
    ……
    宣室殿中,刘弗陵同样已别无选择。
    “大将军欲废朕?”少年天子挺直了腰,沉声质问。
    四月盛夏,十六岁的少年却再次感到了冰冷的寒意。
    ——眼前这位顾命辅臣,究竟在计划着什么?
    (谢谢kaboka投给本文的粉红票,谢谢支持!)V
70、深意
    宣室殿,未央前殿的正殿,位于未央殿的正北,乃天子斋居而布政教之所。
    昔日,孝文皇帝受釐,即坐宣室。
    ——这是大汉天子的路寝正殿。
    在宣室殿,被天子询问——“大将军欲废朕?”
    ——霍光无法不感到震惊。
    震惊之后,霍光又能如何回答呢?
    ——不过是一番忠心剖白而已。
    动听的言语,霍光说出口,却未必上心,刘弗陵更是不会当真。
    当然,那番话的意思仍然是清楚的,君臣二人也就心照不宣——总而言之,事情远没有到那般境地。
    ——废帝?
    ——这位少帝并非吕后所立的那位少帝啊!
    ——先帝更非吕后可比!
    霍光简直莫名其妙——他怎么可能废刘弗陵?
    ——无论这位少帝的出身有多少可挑剔之处,他都是以先帝册立的皇太子即位的。
    ——在这一点上,他的皇位名正言顺,无人可以挑剔!
    ——若非如此,燕王为何散布谣言?
    ——不就是想让动摇他的正统性吗?
    ——非嫡、非长、非贵,没错!可是,那又如何?
    ——没有哪条律令规定,大汉皇位只能按照那样的条件进行传承!
    ——皇帝是至尊,皇帝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高皇帝欲改立赵王;孝景皇帝废长子立孝武皇帝……谁能说,皇帝做错了?
    ——不过是权衡利弊之后,能不能做的区别!
    当然,这些都是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更加浅显明白了——霍光自己的地位是怎么来的?
    ——大司马、大将军,孝武皇帝授出二者,目的是什么?
    ——至少遗诏上是让大司马、大将军辅少主的!
    ……
    ——这样的他能废刘弗陵?
    ——废了刘弗陵,未央宫中又岂会有他的立足之地?
    这样一想,霍光对自己的剖白倒是更加有底气了!
    ——事实本就是那般。
    刘弗陵毕竟是聪明的,略一思忖,便明白自己问错了,于是,他满脸歉意地对霍光笑了笑,随后却再次问道:“大将空欲朕死?”
    这一次,刘弗陵的声音更低,身子也微微前倾。
    ——这个问题……
    霍光不由拧眉。
    见霍光沉默,刘弗陵仍然微笑着,等了一会儿,再催促地问道:“大将军?”
    “臣……惶恐!”霍光慢慢地答道,却没有如以往一般低头以示恭敬。
    刘弗陵心中一紧,放在膝上的双手陡然攥紧。
    ——霍光没有否定……
    刘弗陵真正感觉到恐惧了……
    霍光一直盯着年少的天子,似乎是察觉了什么,他眨了眨眼,头也稍稍侧了一点。
    “陛下为君……陛下以为臣不忠?”霍光反问。
    刘弗陵一怔,似乎是没有料到霍光竟会如此应对……
    “……朕并无此事!”怔忡之后,刘弗陵回答得也是十分利落。
    霍光看了他一会儿,缓缓松开眉头,唇角若有似无地扬起,让刘弗陵心中越发没有底了。
    “陛下,人终有一死。”霍光忽然开口,说得很慢,似乎意有所指。
    刘弗陵却听不得“死”字,脸色霎时一白。
    仿佛是对刘弗陵的反应感到意外,霍光微微挑眉,随即又笑了笑:“陛下不愿闻,臣却不得不思……”
    “大将军!”刘弗陵咬牙喝斥。
    霍光的神色不动,心中却轻松了不少,他维持着笑容,不甚在意地道:“陛下为此书不悦,却不知,臣甚为皇后忧。”
    霍光说得云淡风轻,刘弗陵却是陡然一愣。
    ——怎么又绕回皇后了?
    霍光叹了一口气,眼中满是忧虑:“陛下不知,皇后生时,其母体弱,因此,皇后亦带不足之症,故臣与先妇一直为之忧虑。昔日,上官安欲致女入内,臣即言不可。不独是皇后年幼,亦是担心皇后不足以承小君之重。”
    霍光的这一番话说得分外诚恳,一派长者慈心,竟是比之前的忠心之辞更令人动容。
    刘弗陵却只觉得遍体生寒。
    ——其母……
    ——不足之症……
    ——不足以承……之重……
    不过三句话,刘弗陵却觉得,每一句话都另有深意……
    霍光却没有半点多余的神色。说完这番话,他便又叹息了一声,随即抬眼看向刘弗陵,伏首拜请:“少府此书之言确有不合制度之处,然,皇后孤弱,臣祈陛下怜悯。”
    说完,霍光便维持着稽首的姿态,不肯起身,刘弗陵却是一言不发。
    坐在漆几之后,少年天子攥紧双拳,好容易才压下满心的恐惧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颤栗。
    ——霍光越是如此,刘弗陵越觉得他话中另有所指。
    不过刹那的功夫,刘弗陵便想到了自己的情况。
    ——他不通医巫之术,但是,谁又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呢?
    ——自去年开始,刘弗陵明显察觉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对劲了。
    ——尽管太医诊视之后都说一切安好……
    ……
    想到这儿,刘弗陵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定了定神,看着伏首在地的霍光,半晌才慢慢理清了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
    ——霍光对他的身体状况知道多少……
    ——除了霍光,还有多少人知道……
    刘弗陵的确很聪明,想到这儿了,他竟又想起了皇后。
    ——皇后……中宫……中宫侍医……
    刘弗陵的脸色顿时煞白。
    ——想到那个女医,他就不能不想到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曾经想召见那位女医……
    ——那位一直侍奉卫皇后的女医……
    ……
    少年天子再也无法压制心中的恐惧,身子也不由自地颤抖起来。
    ——难道……
    “……大将军……”
    刘弗陵缓缓开口。
    霍光抬头,却没有挺起腰。
    刘弗陵缓缓抬起右手,轻轻按住漆几上的简册。
    “大将军坚持如此?”少年天子很认真地询问。
    霍光微微眯眼,随即低头答道:“臣请陛下怜悯。”
    “可。”少年天子断然地说了一个字。
    霍光一怔,半晌都没有能够说出一个字来。
    定下心神,霍光郑重地行礼,稽首再拜之后,肃手言道:“……臣且代皇后谢陛下……”
    刘弗陵慢慢地将漆几上的简册卷起,同时轻笑地答了一句:“大将军,皇后乃小君。”
    ——臣亦可代君?
    刘弗陵不经意地刺了霍光一句。
    对此,霍光并没有在意。
    ——这位少帝再聪明也不过十六岁。
    ——他在未央宫的时间都不止十六年了……
    ——这样的话,对他,早已是不痛不痒了!
    ——毕竟,这位至尊只是少帝!
    ——若是先帝,他自然是会深感不安,汗流浃背了。
    对霍光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任由这位少帝多说几句不顺耳的话……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霍光十分恭敬地请退,离开宣室殿。
    看到霍光明显放松的神色,殿外诸人不由都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没事就是好事……
    当然,这些天子近臣也不是没有想到——霍光如愿,天子很可能就不如愿……那么,那位少年天子的心情……
    不过,所有人也都很清楚——与临朝秉政的大司马大将军相比,少年天子的怒意还是更容易应对一些的。
    尽管如此,殿外的诸宦官、中官仍然没有哪一位愿意率先入殿。
    中官很乖觉地退后,理由十分冠冕堂皇——他们本就是无诏不得上殿的!
    宦官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宦者令轻声说了一句:“陛下遣我等出殿,至今无诏令我等再入……”
    所有人都深以为然,连连点头附和。
    殿外人的心思,刘弗陵并不清楚,也没有多想。从霍光离开之后,他便静静地坐在殿中,拧眉思忖,虽然脸色数变,但是,他的眼神却越来越清明。
    不知过了多久,这位少年天子终于从自己的思绪中拖离出来,举目却只见一室黑暗。
    “来人!”少年失声惊呼。
    ——黑暗……终究是令人心慌的。
    杂乱的脚步声立刻响起,随着天子近臣进来的,还有他们手中所持的行灯。
    刘弗陵的脸色铁青,却只能硬撑着喝道:“灯!”
    “……唯……”
    “……诺……”
    应声也格外地乱,刘弗陵的脸色又差了几分。
    虽然应得乱七八糟,但是,那些近臣的动作还是很快的,刘弗陵不过眨了几次眼,殿中的几盏青玉灯已经被点亮了大半。
    灯一亮,众人也就看到了天子的神色,顿时,殿中的气氛便是一肃,各人都小心翼翼了许多,更有宦者陪着小心请示皇帝是不是令太官上食。
    刘弗陵大半天没有进一滴水,自然是点了点头,随即就见几个宦者肃手退下,显然是去传诏了。
    “诏掖庭令来。”刘弗陵心思一动,扬声吩咐。
    “诺!”殿中自有人应诏而去。
    侍奉之事自有宦官,金赏等中官只能站在一边看着。刘弗陵有些疲惫地倚在凭几上,看到他们,便扬声唤金赏过去。
    “陛下。”金赏一如既往地恭敬。
    “大将军离开后,有何事?”刘弗陵随口问了一句。
    金赏觑着他的神色,慢慢地答道:“椒房殿似是有事,臣未知详情。其它……”
    少年侍中寻思了一下,才斟酌着言道:“臣闻有人自出,言其在前番燕王案中匿罪人。”V
71、骊山行
    骊山,一座因周幽王而“闻名”的山。
    ——周幽王为宠褒姒。举烽火而戏诸侯。当西夷犬戎来侵时,幽王再举烽火徵兵,诸侯兵皆不至。幽王逃至骊山下,被犬戎所杀。
    ——这一出“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大戏结束于骊山。
    ——以这座山为分界,姬周天下走上了分裂、崩溃的道路,再无人可以挽回……
    如今,这座并不高,名声却很大的山位于京兆尹的东部,更准确地说,是在新丰县的南部。
    在山的北麓有秦始皇陵,南面则是蓝田山。
    在秦时,此县因山为名,被命为骊邑。
    汉兴,高皇帝之父贵为太上皇,却时凄怆不乐,高皇帝私下询问左右,最后被告知——太上皇因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于是,高皇帝在骊邑仿故乡丰邑筑城邑,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高皇帝十年,太上皇崩于栎阳宫,高皇帝下诏,乃更命骊邑为新丰。
    秦亡,天下逐鹿,始皇帝的陵园被项羽焚毁,高皇帝十二年,十二月,诏曰:“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
    既然山下就有秦始皇陵,那么,孝武皇帝仍然在秦“骊山汤”的基础上扩建了一座离宫,就显然不是因为这儿的风山有多好了。
    ——风水再好也是葬地,哪个皇帝愿意来呢?
    从“骊山汤”就可以知道,骊山能得皇帝青眼的原因是因为山上的温泉。
    只是,山下的始皇帝陵始终是越不过去的障碍,因此,虽然建有离宫,但是。孝武皇帝对骊山温泉并未表现出太多的兴趣,自然也就没有在骊山待过几天。
    ——即使不论那些忌讳,以离宫来说,骊山也不是很好的地方。
    ——它距长安太远,又不够远。
    ——长安周围来说,上林苑已经足够大了;出了长安,骊山又太近了一些……
    兮君却很喜欢骊山。
    当然,这份喜欢也未必不是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离开长安。
    ——虽然建章宫也很大,景致也极好,但是,那时是在天子身边,兮君不得不全心应付那位少年天子,怎么可能多关注那些景物?
    更何况这一次出行,因为不合制度,并未使用皇后鸾辂,也没有传跸清道,自然也没有太多的导从簇拥。
    霍光的意思很明确——皇后出京的消息不能传开。
    既然如此,中宫诸人商议之后,干脆请示皇后,连紫罽軿车都不用,只用了最普通的重舆辎车。前后导从自然更是尽量精简,一干属吏要么先行,要么随后过去。
    ——说到底,骊山离长安也不算远,再放慢速度也不过是两三天的路程,皇后也不是多么挑剔的人,路上稍简朴一些也并非不可忍耐。
    这样近乎普通人的出行方式让年幼的皇后感到十分新奇。
    时值仲夏,烈日炎炎。一干侍御也不敢让车舆的户戾皆紧闭。后户没有办法,但是,车戾却不得不推开,只用一层齐纨遮掩。菲薄的冰纨如何能挡住车中人的视线?
    不过,皇后的车马始终沿着驰道疾行,驰道两旁的青松,本来也看不到什么风景,可是,年幼的皇后仍然望着车外,看得津津有味。
    “中宫在看什么?”傅母十分不解,终于问了出来。
    兮君一惊,随即转过身,不好意思地低头:“我……此举不妥?”
    ——在车内向外张望……
    ——似乎是的……
    傅母也是一怔,随即便连连摇头:“中宫此行乃为休养。一切但以随心为上。中宫不必在意礼仪之事。”
    ——这也是出行前,义微特别对皇后的左右侍御交代的事情。
    傅母对此并没有意见。
    ——皇后是小君,礼仪之事,本也不必太拘泥。不过是让皇后尽量了解,何者为宜,何者为忌。更是为了让皇后明白,她应该如何面对后宫嫔妾。
    ——这也算是上位者的特权吧!
    兮君抬眼看了傅母一下,确认傅母并无其它意思,才笑了笑。抬起头。
    镇定下来,兮君才道:“阿姆,道旁之景……我未曾见。”
    傅母往车外看一下,片刻之后,她转头看向皇后,神色颇为古怪:“马行甚疾,中宫可见道旁之景?”
    虽然她们乘的重舆辎车,但是,驾车的马仍然是中厩的良驹,身形高大不少,奔驰的速度也是极快的;虽然纱纨极轻、极薄、极透,但是,终究是丝织物,不可能真的完全没有遮挡……
    ——皇后能看到什么?
    反正,傅母是什么都没有看清。
    兮君稍稍侧头,又向外看了一眼,不太确定地道:“好多人在拉着什么?”
    傅母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