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在1914欧战爆发之前,因为进口纱价较国产纱出厂价底三十两左右,国产纱即使以成本价出售,仍高于进口纱数两!。民国8年(1919年),上海纱厂生产16支纱每件成本149。55两,售价200两,盈利达50。45两。)
    原来难以和进口棉布竞争的国产棉布,同样因为进口棉布的减少变了抢走起来,至于面粉厂,国内的面粉厂的门坎几乎都被拿着现大洋的俄国老毛子、法兰西人给踩扁了。
    袋装的机制面的价格更是从二块一毛多大洋一下串到三块大洋。
    面对突然变的异常红火起来的生意,各家工厂的老板、东家个个都乐的合不扰嘴,一边大把大把的数着票子,一边向银行贷款置办起新厂起来,
    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办厂的地点倒好找,可办新厂就得需要置办新机器,中国虽然大,偏偏没几家厂子能造面粉机、纱机、织布机之类的机器,这些老厂子的机器也大都是战前从欧美的那些个洋行里购买的。
    当这些工厂主、东家们举着票子去那些个洋行定购机器时,却无奈的被告知“对不起,现在没货。”
    开始时,这些人还以为是被其它人抢了先,生怕被别人抢了先厂主们,连忙当场加起了价,那些个洋行经理、买办们,虽然被不停的加价给弄的眼红,可末了还是那句“对不起!真的没货啊!”
    最后被这些个眼急的通红的厂主、东家迫的没了办法知道,原来为了支援前线打仗,那些战前生产面粉机、纺纱机、织布机的工厂,现在大都转产了军火,那里还有闲置的机器的生产这些民用机械,
    除了一些没接到命令小厂还在生产这些民用机械,何况这些小厂虽然没转产军火,可是大部分熟练的工人大都被调至兵工厂,一部分工人又被征了兵,有不少工厂因为工人不足,根本就停产了。
    硕果存仅的几家仍然开工的工厂,现在就是拼了命也没办法满足一下激增的定单。更何况,在亚洲还有另一个国家——日本早都把采购人员派到欧美的工厂门口,看着大门定机器。这些个本身就是二道贩子的洋行眼下只能两眼通红的看着喷香的票子在那骂娘了。
    买不到机器,办不成新厂的那些厂主们个个也是急的骂娘,但再骂娘也没办法,只得在洋行下了单子,付下订金,以便在有货时急时拿到机器。
    同时满世界的在报纸上打广告,看看有没有出售工厂、处理机器的人,可在这时节谁会把下着金蛋的鸡给宰了,不过这也是最后一线希望了。(历史上日本的机器制造业的大发展时期就是一战时期,他们所依靠恰在恰恰就是来自中国的定单。而机器制造业却恰恰又是工业之母。)
    “靠!这些人是不是都疯了!”
    看着《大公民报》《伸报》《商报》上豆腐块大小的高价求购机器广告,司马压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来只看过底价出售机器广告,那见像现在这样,
    数一数几乎每份报纸上都有数十条这样的广告疯似的到处求购机器的广告,要是搁在现在,恐怕这广告一打出去,这人的家门恐怕都会被打爆。
    “面粉机、纺纱机、织布机、卷烟机”
    司马逐一拿笔记录着从报纸上招下的求购信息里求购的机械类型,发现其中广告发布量最多的是就数面粉机,再接着就是纺纱机和织布机。
    看着这些纸条,司马好像记起以前的历史书上曾提到,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内民族工业的一个春天,民族工业的资本发展的数十倍。
    看着眼前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司马还真有点佩服自己,这种数百人齐上阵的热闹场面。说实话除了在抗洪的时候还有几年前西南的那次地震时,司马还真的没见到。
    不得不承认这么多人一起干活的场面的确很让人振奋。没想到上次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砾石地,现在仓库的雏型已经基本完成了,
    由石块砌成的长一百四十米、宽三十六米的仓库墙体,已经砌了一米来高。正忙于手中活计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尚未完工的仓库中心凭空出现的一辆五轮农用车。
    开着车从仓库留出的大门处出去,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必竟自从开工以来石料、水泥、工具都是用这种他们过去从来没见过的汽车来回运输,
    晚上下工时,一些幸运儿甚至可以在旁边羡慕的眼神中,座上一回这种车回到住的地方。
    距离仓库外墙几十米开外,数百人就挥汗如雨的开挖着仓库外围墙的地基,这里工钱的计算是按能不能完成一天一方的土石方的定量,
    而在这种砾石地上挖出一方土方,却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完成不了,就会被扣钱,而超额完成就会有奖金。
    干活的人们都在那弯着腰拼命的干活,不敢有一丝懈怠,以期能够拿到超额的奖金,大型仓库、围墙的仅地基就需要完成大量的土方,
    更何况用作墙体石块间镶缝的水泥填料所需要的碎石,还需要从挖出的混杂着大量砾石的土壤中筛远、冲洗出来。
    远远的看到老高和一个年青人,站正在远处的一个凉棚下,似乎在谈着什么,那个年青人司马相当陌生,以前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会不会是老高请来的帮手?抱着这样的想法,司马朝凉棚走了过去。
    “老高,这些天辛苦你了。”
    司马看着明显比自己上次来时瘦了一圈的高传良,由衷的说到,因为现在这里集中到大量的建仓库工人,
    如果在仓库没建好的情况下,自已突然开着车出现在这,很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今天还是犹豫再三之后,才决定冒险一试的。就那这辆车肯定是要留在这的了,没必要再冒一次险了。
    “应该的,应该的。”
    见着司马,原本一开始还在心里有些冤气的高传良这半个月的天忙下来,到也没什么冤气了。
    “老高,这位是?”司马扭头看着站在老高身旁手里拿着图纸,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的年青人问道。
    “你好!我叫刘季元,天津人。”
    因为见眼前这个高老板口中常提到的东家——司马少爷,虽然和自己想像的一般年青,但是身上衣服上落的浮灰让学建筑出身的刘季元心里对这位少爷有了些好感。主动伸出手作着自我介绍。
    “呵呵!不好意思,刚才到工地上去溜了一圈,弄的手上脏了点。”
    司马对在这种地方能出现用握手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人显然觉得有些诧异,但是对这种礼节显然比打恭做揖要习惯的多,刚一握手才注意到自己手上、身上因为开着敞篷三轮的走了一圈的原因弄的有些灰土于是抱歉道。
    “没想到司马少爷十多天不见,一来就到工地上去查看进度,不知道司马少爷对我的工作还满意吗?”
    刘季元一听司马从工地上过来,就随口问到,虽然对眼前这人有些好感,但是,想到对方对自己的轻视(自从自己被高老板请过来,这位高老板口中的东家就没出现过),心里还是有点别扭。
    “少爷,您不知道,多亏了这位从天津卫来的刘先生,您留下的那些图,那些做了一辈子活的老人也看不明白。这不经人介绍就从天津卫请来了这位刘先生,这个刘先生可是留洋回来的。开山放炮、盖仓库多亏有人家指点着。”
    高老一见这刘季元有些生气的样子连忙招呼着,这些天还真多亏了人家。
    “没想到,刘先生是从国外回国的高材生。在口外这苦地方,刘先生辛苦、辛苦!”
    虽然对于留学生并不怎么看重,但那也对未来海了去的海待们不怎么看重,在西元一九一五年这些个留学生拿到那去也个顶个的都是不一般的人物,愿意来口外这苦地方的到还真少见。
    “那里,想来司马少爷,这些图纸应该没少花银子吧!就是天津、上海那样的地方也甚少有人能绘出如此精良的图纸,更难得的是工厂布局设计合理。估计现在国内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应该是从国外购得的得吧!”
    回国后一直在北方政府交通部工作的刘季元,原本经人介绍到口外时,最初并没有答应,后来见着这图纸后,
    在国内还没见过设计这么合理的工厂成套施工图纸的刘季元,当时二话没说就来了,能负责监造这么大的工程对学建筑出身的刘季元的吸引力,远胜过北方政府交通部职员安稳的工作。更何况这里的收入也高于原来收入。!~!
    ..
第二十四章 石磨面粉机
    司马还真没想到,一份简单的建筑图纸竟然帮自己吸引到一位靠庚款留学美国的高材生,对其它不甚了解,
    但是后世国内却对庚款留美的持绝对肯定态度,庚款留美学员在后来大都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专家,更有数位取得诺贝尔奖,
    说实话,在这之前司马还直没看到眼前这位竟然也一庚款留美学生出身。wWw;
    “呵呵!多谢少爷,在国内北方想吃到这种红提到也是少见。”
    在美国留学数年的刘季元接过司马原本是送来高传良的果蓝笑说到,这时节在口外除了苹果外,刘季元还真没吃过什么水果,
    眼前这少爷看来没少在这东西上费心,虽然知道这些水果并不是为自己准备的,但是喜欢吃水果的刘季元并没有拒绝。
    “少爷,刘先生喜欢在饭前饭后吃些水果,以后少爷再来不防多带些。”
    高传良见司马把果蓝送给刘先生后,心下对少爷的这种安排也觉得满意,虽说这些水果定然是为自己准备的,但是出于对读书人的尊敬,高传良觉得送给刘先生这样的人显然比自己更合适。
    经过高传良和刘季元的介绍,司马眼下对刘季元的工作越发满意起来,没想到自己大半个月没出现,老高竟然为自己挖到这么一宝贝。
    开山放炮、建筑施工、材料预算、施工管理无一不通,越是朝下谈,司马越是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人留下,这种人回到北方政府交通部做个职员实在太可惜了,像这样的人应该到做像眼下这样的实事才对。
    “叮、叮、叮”
    整个采石场不停的传出铁锤撞击铁纤的声音,因为并司马并没有为采石场购买风钻的原因,眼下整个采石场的工作全部依靠人力打钻着炮眼。
    所幸因为参于的工作较多,每天所需要的石料到也可以满足需要,如果按照当下施工量来算。
    “咚、叮”
    穆白随着吴满屯的铁锤上扬时动动铁纤,也顺便活动活动被震的发麻的双手,手上包裹着几层破布用来减缓大铁锤砸下来的震动所产生的麻痛,
    虽说每天的活都累的人喘不过气来,但是所幸这里的伙食还不错,馒头管够,咸菜加上一大碗稀饭,中午时还能吃上带着块肥肉的炒白菜。
    十多天下来,穆白到也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虽然累了点,也比过去的日子强上太多。
    “放炮了!”
    吴满屯刚开完一个炮眼,就听到下面的有人大声的喊声着,一听到是要放炮,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扛着铁锤和穆白一起朝山下跑去,
    按规定放炮时,除了装药、点炮的任谁也不准留在山上。前些天,就有人因为下山晚了。被炸伤了。所幸并没有伤到骨头。
    躲在山下百十米外的矮石墙后,吴满屯和穆白睁大眼睛看着在山上装药、点炮的人。虽说每天都会放上几十炮,这放炮也看了十来天了,可是还是看不够那炸山的场面。
    连串的爆炸声音中半边山都被炸飞,最初,从没见过这场面的众人都被这震呆了,而后来这就成了他们口中的谈资,更何况以后如果活干完了,也可以回乡作为炫耀的资本。
    “嗵……”
    突然传来的爆炸声,将正在凉棚里坐着的司马吓了一跳。如此巨大的爆炸声远非上次司马自己试验时所能相比的,司马甚至感觉到在爆炸之后整个大地都随之一晃。
    “没事,这是今天第十三炮,每天至少要炸二十炮才能完成一天的石方。”刘季元吃了个下人洗好的红提说到。
    “少爷,一开始我刚一听到这放炮的声音,可差点没被吓死。”
    正好看到司马脸色看上去有些紧张的高传良想起自己第一次听到放炮声时那个吓的,这放炮声比早些年洋鬼子的打*炮还吓人。可再吓人这十多天听下来这会也习惯了。
    “呵呵,没想到这放炮开山,竟然有这样的声势。”
    司马显然并没想有想到这开山放炮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声势,而刚才自己的表现好像还真的差掰了点。
    “司马少爷,也做面粉机生意?”刘季元看到工人们从简易车上扛下来的几台机器,搭眼一看是一种简单的石磨面粉机,虽然没学过机械,但是刘季元还是看出来这种石磨面粉机肯定会大受欢迎,细看一下简简单单的构造,虽然比现在市面上的石磨面粉机要简单不少。
    而现在因为欧战的原因,面粉出口大涨,到处都是扩建面粉厂的,只是苦于没有机器不足,而大半只停在纸面上,现在面粉机这么热销,那这司马少爷做这面粉机生意,显然再正常不过了。
    “最近弄了几台电动面粉机,试试销路。要是可以。回头从天津、上海请些熟工造这种石磨机。”
    自从在报纸上看到大量求购面粉机的广告,司马就上网搜了一下面粉机的资料,没想到竟然在21世纪那种原始的石磨面粉机,竟然还能行销于市,
    这种只有简单的两块石磨,靠着小功率电动机带动的石磨机,结构再简单不过了,应该是最适合眼下用来伪装仓库的工厂所生产的商品。
    “少爷,咱们采石有时炸开的大石块,做这种石磨到是再合适不过了。”
    高传良看了看就想起有时开山时会弄到的方大的石块,那种石块要是想用上,只能再打个炮眼炸开,可够麻烦的,要是拿来制这种石磨大小到是合适。
    “不知道这种石磨一天能磨多少代面?”
    虽然见过石磨机,但是刘季元以前所见过的石磨面粉机至少比这个大上几圈,这种小石磨机显然结构简单,可是产量上肯定没有那种大磨机生产量大,到时只怕大厂肯定不愿意买。
    “也不多,要是机子一天一夜的转下来,一天出百十包面是没问题。”
    司马在买这几台石磨机的时候专门向人询问过,这种石磨机一个小时出粉量是100公斤,25公斤一包的面粉一天也就是百十包。
    “当真?”
    刘季元并不太相信这个数字,虽然对面粉机不太了解,但是还是听人说过石磨面粉机一天最多也就是能出几十包面。
    “当然是真的,老高。回头把这几台机子留下一台,剩下的四台用火车运到张家口,找人销掉。”
    一台石磨机价格还不到二千GB,怎么着这么一台机器卖个几百块大洋,还是能卖掉的。
    就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求购广告,司马估计到时自己这四台面粉一出现在张家口,恐怕就会被人抢着买走。
    “要是两位相信我,我有一个同学家里就是做面粉生意,如果可以我可以写封信过去。”
    刘季元一个关系相不错的同学家里恰恰是正是做面粉生意,眼下也正苦于无机器建新厂,介绍过去到也不错。
    “季元兄,那里话。季元兄朋友需要,价格好商量。小弟先谢谢季元兄了。”
    司马一听他愿意帮忙介绍买家,连忙答应到,更何况自己还有用着他的地方,别说是买就是送给他又有什么。
    “那个少爷,咱们这石料厂里,有几个过去做过石匠的,要不我让人把他们叫来,让他们先试着看看能不能做出这石磨。”
    高传良在一旁打断两人的谈话说到。少爷即然决定做这生意,那眼下就应该着手准备了。在得到准许后,高传良叫来一个在门外候着的一下人,让他去石厂叫几个石匠过来。
    “爷!您找小的们?”
    约莫过了半个来小时,几个看起来有些诚惶诚恐的中老年人,必恭必敬的站在凉棚外恭着腰说到,
    刚才听说到老板让自己这些人过来,这来的一路上几个人心里没少打鼓,因为这里要的都是年青壮丁,像这样年龄大的在这地方可待见。
    “你们以前都做过石匠?”
    司马虽然诧异为什么自己当初指名要青壮年,可眼前出现的这几个看那一脸的皱纹,那里也不像壮年的样啊。如眼下他们如果会做石匠活,到也可以用着。
    “回爷的话,小的们都是山户人家,打小起就摸着石头活,不知爷有啥事吩咐。”
    几个人见并不像路上想的那样,都松了一口气,其一个看起来像领头的人说恭敬的回答到。
    “那好,你们看看这种石磨能不能做出来?”司马指着石磨面粉机上的石磨说到。
    几个人围着石磨机,仔细瞅了瞅上面的石磨,又摸摸看看,几人小说交流着什么。一会那个领头的走过来恭着腰说。
    “回爷,这石磨和俺过去做的大石磨没啥区别,要是爷同意,可以把这磨拆下来俺们量量看看,做出来应该没问题。”
    “那好,要是能做好这种石磨,你们几个的工钱每个月加两块钱,等以后要是再制这石磨工资之外,还有计件钱。”
    拆下这个石磨并不怎么费事,无非是拧几个螺帽就行了,即然已经决定做这种石磨面粉机的生意,眼下做些准备工作到也不错。
    这种石磨面粉机再简单不过,最难的是那个电动机,好在现在天津、上海都有这样的电机作坊、厂之类的,从那些厂子里挖些工人过来,想来也不困难。
    再则,就是眼下制不出电机,这种小型电机拉过来的一车,估计就够用一年的了。
    “老高,那个回头看看能不能招点岁数小的,等回头从关内招来师傅后,让他们跟着师傅后面当学徒,学学手艺。”!~!
    ..
第二十五章 该来的总会来
    “哎!该来的总是要来的。wWW!”
    拿起老高早准备好的几份最近几期的报纸,司马看到上面有一些文章显然有吹嘘的帝制的文章,无非是吹嘘帝制如何如何适合国内环境之类,
    并举例说国内民众如何如何适合在帝制下生活等等,有吹嘘自然也有反驳,在《大公民报》《伸报》等一些报纸的显著位置都有不少讥讽帝制的文章。一时间从报纸上到也是隐隐现出刀光剑影。
    做为未来人的司马,当然知道就在两个月后,那位曾经被人们戴上“共和英雄”等等一系列的桂冠的元大总统,就会宣布恢复帝制,其实今天的这一切早在一年前,
    也就是西元一九一四年五月,他宣布废除《临时约法》;撤销国务院,成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并且通过这次改组,迫使支持过他的进步党人退出政府,
    剥夺了段祺瑞等人的军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不仅可以终身连任总统,还可以指定继承人开始,两个月后的一切就已经成了定局。
    在司马看来元大总统的这一招臭旗。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原来他完全可以依靠北方军在国内的绝对实力,慢慢的收回地方权力,实际上他已经在做了,现在的北方政府已经初步显现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雏形。
    而习惯于在集权社会下生活的大部分百姓都并没有怎么反对,甚至包括主导社会舆论的大部分中层精英也持同样的态度。必竟在共和初期,
    很多人也看到了忽然出现的民主,尤其是军权主导下的民主对于社会的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为元大总统的集权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但是建立集权的社会基础,却并不等同于就可以进而恢复帝制,在绝大多数社会主流精英群体中虽然支持建立中央集权,但是大都是坚决反对恢复帝制的,甚至在他统治的基础——北方军内部一部分人也持反对意见,
    “哎!~”
    一想到这位元大总统因为心里的帝王心作祟,为了称帝甚至不惜将北方军内部反对称帝的人清理出政府,进而强行称帝后的结局。他称帝失败最后病死倒是其次,
    司马更感叹于这个独夫死后国内很快就陷入举国的军阀混战之中,直到十数年后,一只起自广东的军队才算结束这场长达十多年的内战,
    这十多年的内战彻底把近代倔起的希望打没了,近代最后一次复兴的机会就这样因一个独夫的一已私欲而彻底消失。
    “司马,报纸上有什么能让你这么感慨?在那长嘘短叹的!”
    刘季元注意到打从这位司马少爷看了最近几期的报纸,就在那里长嘘短叹的,好像是在感慨着什么,于是便开口问到。
    “没什么只是感觉,这乱世快来了。”
    司马很自然的随口说到。
    “哦!怎么说,你来说说!”
    刘季元一听司马说什么乱世要来了,心下把司马和那些个神棍差点没划上等于号。
    “啊……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看报纸上这么多人吹嘘帝制优良,感觉不舒服罢了。”
    司马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虽说元大总统想恢复帝制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相信他不会那么做。
    “我当是什么那!都是些前朝的遗老遗少们在那里吹嘘罢了,当初如果举国都像西安一样,恐怕现在也不会徒增这么些麻烦。”
    刘季元虽然是个文人,但同时更多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