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概念,它们与物理学中的另外一组变量——质量、空间体积和密度之间存在着数学形式上的对称性和统一性,稍加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合理因素。总之,新概念的出现不仅仅是对旧概念本身在内容和美学效果上的改变,从更大的意义上讲,它预示着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将在所难免。!~!
..
阿斯匹林大战:苯酚大密谋节选
苯酚大密谋开始于1915年。Www!苯酚是煤焦油产品,又称羟基苯或者——
这个叫法不大确切——石碳酸,人们用它来作消毒和杀菌剂。它也是制作染料、香水、香料、摄影化学品和炸药——特别是一种名叫三硝基苯酚的炸药
——的重要成分。施韦策对苯酚很熟悉,因为它大量使用在水杨酸(它是乙
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的合成上。苯酚大部分是从联合王国进口的。
宣战后,英国议会下令征用国内大部分苯酚,用以制造三硝基苯酚。输往美国的苯酚一下子大幅度减少。供求规律起了作用,苯酚价格猛往上窜,
8月份每磅10美分,到次年2月涨到1。25美元。虽然伦斯勒厂并不直接使
用苯酚,但是这种化学品对它说来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拜耳制造阿司匹林要用水杨酸,而水杨酸是靠其他美国公司用苯酚制造的。到1915年4月,拜耳的阿司匹林厂已将近停产,这对一家想要把它新生产的药片销往四面八方的公司而言是个大灾难。更糟糕的是,别的公司趁缺货之机用乙酰水杨酸
以外的化学品制造假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能在市场上绝迹的消息一传开,
药店赶紧大量囤积,可是买进的往往是冒牌货。美国国内的苯酚供应情况也救不了拜耳的急。这种化学品的产量几乎全
部用来制造三硝基苯酚或者根据长期合同必须供给其他公司。与拜耳同样遭到冷落的一个人是门洛帕克的奇才托马斯·爱迪生。为了制造他最有名的发
明之一——留声机唱片,爱迪生需要苯酚。他是个重行动的人,决定自己生
产苯酚。他很快就建造了两座苯酚合成厂,生产能力都是日产六吨,这一来现货供应量增加了不少。施韦策用阿尔贝特宣传经费里的钱同爱迪生的销售代理人订立合同,买不这位发明家自己不用的每一滴苯酚。(这是笔大合同,因为爱迪生多余的产量多达每天三吨。)
1915年6月,施韦策会见了冯·海登化工公司美国分公司副总裁兼总
经理乔治·西蒙。海登就是在英国毁了拜耳阿司匹林专利权的那家德国公司,尽管如此,它一直为伦斯勒供应水杨酸,直到苯酚没有了来路才停止。施韦策要西蒙向他购买他从爱迪生那里买来的苯酚,用之制造水杨酸,造出来的水杨酸一部分将用来履行海登与拜耳的合同,其余的将卖回给施韦策,他需
要它做出口生意。西蒙同意。
这个协议对各方都有利。西蒙的水杨酸工厂将能重新开工,接下来拜耳的阿司匹林工厂也能重新开工——还有它的挽救阿司匹林市场的宣传活动也能随之重整旗鼓。由于掌握了美国国内可以弄到的唯一的苯酚主要货源,施韦策赚了一大笔钱(况且付给爱迪生的钱是从阿尔贝特那里拿来的,所以施
韦策的成本是由德国纳税人掏腰包补贴的)。阿尔贝特也很高兴。这批苯酚
是用来制造阿司匹林的,没有用在增加美国的三硝基苯酚供应上。阿尔贝特声称,在短短几个月里施韦策弄走的苯酚相当于可制造450万磅炸药的量—
—能装三长列火车。①
这个计谋很快就告终了。美国特工部门怀疑上了阿尔贝特,派人跟踪他。
7月24日,阿尔贝特在曼哈顿郊区第六大道高架火车上睡着了,到站的时候他猛然惊醒,匆匆忙忙下车,把装满秘密文件的公事包忘在了车上。当他发觉丢了皮包又重新奔上火车的时候,旁的乘客告诉他说有一个年轻人拿了
①连爱迪生也感到高兴,西蒙声你他曾在1915年6月同爱迪生会谈,这位发明家当时说,与其用去造炸
药,他更希望他的苯酚用于和平用途,例如制药。“这更符合他的感情”,西蒙解释说。但是爱迪生的感情并未化为行动。在丑闻揭发后,他转变了态度,把苯酚卖给美**方。
皮包跑掉了。(后来阿尔贝特得了一个绰号叫“无任所公使”。)②!~!
..
作品相关 民国物价资料
所得资料系引自网络收集各地方志资料
辛亥革命到抗战前夕上海米、麦、面粉、大豆价格
清末连续两年荒歉,米商乘机囤积,粮价上升。WWw、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上海光复。九月二十日,沪军都督通令米商平粜,并禁止大米出境。民国元年(1912年),米价稳定在上年的水平上。民国2年粮食丰收,以后6年,米价每石徘徊在6。42~7。40元之间。民国9年,黄河两岸遇旱,民国10年,长江流域涝灾,旱涝交困,这两年上海米价每石分别上升到9。61元和9。68元。民国11~14年,米价突破10元。民国15年苏浙旱灾,更因北洋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孙传芳和张宗昌先后在上海附近混战,导致米价扶摇直上。8月,曾高达每石17。85元。民国16~17年逢丰收,米价分别降到14。77元和11。17元。民国16年发生蝗灾,秋后米价回升。因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银价下跌,银本位的中国货币相应贬值。民国18年11月开始,每石粳米超过15元。民国19年4~5月,粮价继续上涨,最高达到24元,引起社会不安。由农业经济专家、粮商和有关当局推派代表共同组成“粮食委员会”,商议进口洋米,并决定5月初开始发售平价米。历时5个月,到9月底结束,共售米69032石,平均售价每石13。83元。秋后新米登市,米价趋向缓和。民国20年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倾销政策,上海粮食市场上洋米大量涌到,米价回落。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犯淞沪,米市场一度停顿,但复市后米价又转为下跌,到年底米价跌至每石9元以下,到民国23年夏,最低价已不到8元。民国23年7月,苏浙遭大旱,内河干涸,航道不畅,粮食货源减少,每石粳米价回升到10元以上。民国24年上半年有4个月米价高达13元。11月,受灾的苏浙产区来沪采办粮食,粮价再度趋高。但不久洋米又涌到,价位下降。民国25年一度低于10元,民国26年恢复到11~12元。
从民国成立到抗战兴起,小麦价格稳而偏低。民国元年~13年间,小麦价格除民国4年每担为5。48元外,其余各年徘徊在3。81~5。14元之间,均低于宣统三年5。4元的水平。民国14~19年,上升到5。73~6。35元。民国20年第三季度,有进口苏联小麦,又向美国赊借棉麦款5000万美元,进口大量洋小麦。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影响上海的面粉销售,小麦供多求少,价格下落。到民国23年6月,每担新麦价跌到2。71元的低谷。7月以后受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又遭干旱,使麦价回升。民国25年,麦价继续上涨,入冬,国际市场麦价暴涨,到民国26年小麦价格回升到每担6。07元。
面粉价格走势与小麦相应。民国元年~13年,每包(25公斤)价格都在2~3元之间。民国14~19年,上升到3。15~3。37元。民国12~24年,面粉价又回落到2。24~2。77元。民国23年5月,曾跌至2元。民国25~26年,国际市场面粉价上升,分别上升到3。37~4。07元。
大豆价格。民国14~18年相对稳定。批发价每担维持在5~6元之间。民国19年一度超过6元。10月转为下降。民国22年8月起进入3。5~4。5元的低谷。民国24年11月,回升到5元以上。民国25年6月,伪满洲国与德国签订年供50万担大豆的协定,影响上海的大豆货源,价格转为上升。到抗战前夕,大豆批发价达到每担6。5元。
玉米价格。民国14年到抗战发生的12年间,除民国18年10月到民国19年11月外,其余各年批发价未曾超过每担4元。民国23年4~5月,曾跌到2。50元以下。
近代沪产棉纱、棉布价格(19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洋纱、洋布来华减少以及随后20年代的爱国抵制日货运动,使上海民族纺织工业趁隙发展。华商纺织业除华盛(后更名三新)、恒丰外,申新、永安等厂也陆续开办,染织业也开始发展,工商业获利均丰。民国8年(1919年),上海纱厂生产16支纱每件成本149。55两,售价200两,盈利达50。45两。“九一八”事变后,日货倾销,纱布市场形势衰退,纱价下跌。民国20年,16支人钟棉纱每件237。6元。民国24年,跌至170元。
民国10年,上海民族纺织工业同行组织华商纱厂联合会,筹建华商纱布交易所。交易标准品棉纱为16支人钟商标(其他牌号保持规定的差价);棉布为13磅飞艇商标、11磅圈三虎商标,行情每日刊报。
此时期两交易所同时并存,交易市价水平基本相同。当时上海纱布交易成交行情决定于:市场的供求量;棉花的国内、国际行情;日本大阪纱市的高低。据民国10年7月8日《申报》刊载的行情,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6支纱云鹤标准7月期收盘价148。2两。华商纱布交易所:16支人钟标准7月期收盘价148。2两;11磅棉布圈三虎标准7月期收盘价4。75两;13磅棉布飞艇标准7月期收盘价5。5两。!~!
..
作品相关 民国工资
引自山西河曲县地方志
民国时县府官吏雇员月俸数额可见下表。WWw。
其他人员月俸如次:事务员14元,检验员l2元,雇员10元,公役8元。
劳金
民国时本县共有3种雇工形式:“揽长工”,时间l至数年,“包月子”,忙月雇用,l至数月;“打日工”,临时以日算工雇用。民国十五年前后长工年工资制钱约12千文,合大洋约8至l0元。包月子,每月约1000文。打日工,每日约35文。又据《中国实业志》载,民国二十四年,本县男长工年工资25元,包月工资2.7元,临时日工资0.13元;女佣年工资20元,包月工资2.4元,临时日工资0.12元;木匠日工资0.25——0.30元。
商行店员,在民国十年左右,头年工资制钱l800文,次年2400文,3年最高不超8000文,通行法币后,工资约15元
引自福建闽清县志
雇工有长工(俗称长年)、短工两种。长工全年膳食由雇主供给,短工有供饭、不供饭之别。民国元年,县内雇工工资(法币)长工全年41。8元。民国15年,长工全年工资60。1元;短工每日工资,农忙时不供饭0。4元、供饭0。3元,农闲时不供饭0。4元、供饭0。2元。战争期间到解放前夕,因货币贬值,长工工资改为每年谷子700~1000市斤,短工工资改为每日大米8管(每管10小市两)左右。
。民国二十二年《中华民国统计提要》中统计出各省大部分县之雇工工资情况,其中涉及到了该区大部分县的雇工工资情况(见表1)。
表1
民国二十二年晋西北部分县雇工工资一览表(单位:银元)
县别性别长工(年工)月工日工
最高最低平均膳宿情形最高最
低平
均膳宿情形最
高最
低平
均膳宿情形
交城男工723652甲634。3乙0。250。150。2甲
童工241218甲211。5甲10。050。37甲
兴县男工301020甲312甲0。150。070。1甲
童工1057甲1。50。50。9甲0。10。030。06甲
汾阳男工601543乙624乙0。30。10。2乙
童工15510甲1。50。51乙0。050。020。03乙
临县男工503541甲645甲0。30。20。25甲
童工201216甲211。5甲0。10。060。08甲
方山男工301521甲31。52。1甲0。120。080。1甲
童工1279甲1。511。2甲0。080。050。06甲
山阴男工603040甲52。53。5甲0。150。080。1甲
童工201216甲1。711。4甲0。060。040。05甲
右玉男工543040甲4。72。73。5甲0。20。10。15乙
童工----2。51。51。9甲0。090。060。07乙
左云男工241217甲211。5甲0。080。040。06甲
童工1048甲0。80。350。51甲0。040。020。03甲
偏关男工482536甲623。6甲0。20。10。15甲
童工241217甲211。5甲0。150。10。12甲
神池男工362028乙523。7乙0。20。10。15乙
童工181013乙211。5乙0。10。050。07乙
静乐男工402030甲3。51。52。4-0。10。050。07-
童工------------!~!
..
作品相关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农业现代化
中国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起始于清末的戊戌维新和新政时期,但是比较全面的展开是在民国成立之后,张謇任农商总长之时则为之打下了基础。wWw、这不仅表现为改造传统农业的措施趋于全面,而且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改造传统农业的法规,制定和实施了振兴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张謇在担任民国北京政府农商总长时,在力促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改造传统农业,提出了改造传统农业的现代性理念。所谓传统农业,就是以世代相传的生物和自然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以封建租佃和小农经营为生产方式的农业。这种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劳动者知识贫乏,生产技术原始,土地和水利凭借自然,生产发展缺少外部刺激,生产方式封闭僵化,使扩大再生产难以进行,商品化程度和经济效益低下,劳动力投入巨大。因而不仅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大量的资本积累、广阔的商品市场、充足的原材料和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不能在整个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现代化的包袱和障碍。因此,要发展工业化就必须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对此,张謇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他特别指出了两点:一是工商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农业提供充足而优质的原材料,“农产品为各种制造品之原料,不有以增殖之,则工商业之发展永无可望”。“欲求制造额之加多,必先扩张其原料之数量,并改良其品质”。'1'“我国家欲求商业之发达,必先求商品之增加,欲求商品之增加,必先求原料之充足。即如扩充纺织,而吾国之产棉不足供也;扩充制糖,而吾国之蔗与甜菜不足供也;扩充织呢,而吾国之羊毛不足供也。”二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要以农业为本源,“财用之源,视乎税入,税入之源,系于农产。”'2'于是,他要把对工业所采取的“保育主义”“移之于农业”,“施之于植棉、植蔗、植甜菜、畜美利奴(美国)羊”,由政府给予奖励和补助,“以引起其增殖改良之兴味”,'3'从而改造传统农业。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提倡多种经营,奖励发展工业原材料农业,把改造传统农业与工业现代化密切结合在一起。上文已经提到,张謇从发展棉纺织工业、制糖工业和毛纺织业出发,主张采取奖励措施大规模发展植棉、种蔗、种甜菜和牧羊业。他的计划是:“每年扩充植棉地至二十万亩,计费(即奖励金额)三万元;改良棉种至一万亩,计费一万元;增殖(植)制糖原料地十万亩,计费三万元;改良羊种十万头,计费二万五千元。”'4'1914年4月农商部正式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对不同的扩充和改良者给予不同的奖励。规定:凡扩充植棉者,每亩奖银1角;凡改良植棉者,每亩奖银3角;凡种植制糖原料者,蔗田每亩补助蔗苗银3角,肥料银6角。甜菜田每亩补助甜菜种银1角,肥料银3角;凡牧场改良羊种者,每百头奖银30元。'5'并从鼓励规模经营和推广普及出发,拟采取视养植规模之大小及养植者之不同而实行递增奖金和重奖农家养植的办法。他指出:“希望农牧产之发达,必主乎多数。但大农与小农、多数与少数之收效,有难易之不同,则奖励率即不能无高下之差异,今更说明于下:扩充棉产,奖重大农,非大农不能有此扩充能力,故就所拟奖率平均之。万亩之奖为千元,合每亩一角;五万亩、十万亩之奖,合每亩一角二分;二十万亩之奖,合每亩一角五分。改良棉产,奖重小农,小农之致成绩也难,而开通风气也普。故个人之奖,每亩二元;农会、农校等之奖,每亩一元五角;至公司则专事于此,成绩更易,故每亩奖一元。扩充改良制糖之原料,利在大农,故奖率之递增,与扩充棉产略同。牧场之改良美利奴羊,少数之繁殖难,多数之繁殖易。故改良三百头之奖,每头合三角三分零;改良一千头者,每头奖三角;改良一千五百头者,每头奖二角六分零;改良二千头者,每头奖二角五分。”'6'充分体现了其奖励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性。
张謇所提倡的农业多种经营还包括林木业。他认为,证诸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林木业的兴衰与否,不仅关系到农业的水利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某些工业的原材料供给,“今我国各地大林,采伐殆尽,童山濯濯,所在皆是。非独电杆路枕,购自外洋,即民间构造,亦不尽为华产。”'7'为着改变这种况,1914年11月3日,农商部颁布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涵养水源”、改善“公众卫生”、保护“航行目标”、“利便渔业”、“防蔽风砂”等治理水利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奖励造林,“个人或团体,愿承领官荒山地造林者,得无偿给予之”,“自承领之日起,得免五年以外,三十年以内之租税”。'8'1915年6月30日颁布的《森林法施行细则》和《造林奖励条例》,更具体地规定了提倡和奖励造林的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并成活满5年以上者,分五级给予四等至特等的荣誉奖励;另特别规定:“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补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9'显而易见,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提倡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工业开发和提供原材料,为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主张以科学的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提倡科学兴农,改良和引进优良品种,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适用、优质的原料。张謇提倡农业的多种经营,不是一般的推广种植面积,而是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在推广种植面积时,以是否有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对棉花、甘蔗、甜菜的种植区域规定为:“植棉区域: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植蔗区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甜菜试种区域:奉天、吉林、黑龙江、直隶、山西等省。……植棉区域、植蔗区域,每省以若干县为适宜植棉植蔗之地,由农商部派员会同各该省地方官分别勘定之。”然后才由地方官“设法招垦,扩充植棉植蔗。”'10'
对于农业病虫害,张謇力图采用科学的方法防除之。1914年3月18日,农商部向各省区发出征集植物病虫害及防除病虫害科学方法的训令,同时颁发《征集植物病害规则》和《征集植物害虫规则》,力图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采取科学的方法除害灭病。其训令指出:“在昔,科学未明,往往骤遇天灾,诿为大数,徒事祈禳,何补凶荒。……惟我国于病虫害一事,向少研究,霉菌检查及植物组织、解剖等事,既非预习于平时,自难收效于顷刻。前于本部直辖农事试验场,特设病虫害科,采用欧美成法,实地研究,办理以来,确有成绩。顾兹事体大,尤需全国一致进行,办理始能有效。”因此,特向全国征集病虫害,以备检查研究。“再,各省农事试验场、农学校等,如于此项科学,夙所研究,获有成绩,仰饬随时报部”,'11'以备推广。
张謇在推广农业多种经营的同时更重视农林牧品种的改良。1914年2月28日,他总结古今中外农业兴衰之由,指出改良品种的重要性说:“我国自古重农,米麦生产之额,甲于世界。比因四方扰,灾频闻,农耕事业渐次衰败。重以民知蒙昧,墨守旧法,于选种、保种、传种之事,恝置不理,佳种日趋劣败,产品安望精良。按查泰东西各国,贩卖种子,特设专所,岁时比较,留强汰弱,公私两便,益实多。我国此种营业机关尚未成立,良窳杂糅,迄无标准。本部任提倡农事之责,亟应先事筹思,藉收后效。”随即向各省区发出命令,广泛征集良种,要求各省将所属“每县所产稻、小麦、大麦,每种采集一份,寄送本部”,交由各农事试验场择优培育,“为传播良种之准备”。'12'
上文已经提到的由农商部开办各种试验场,其主要任务就是从事优良品种的征集、引进、培育、试植、试养和传播。如棉业试验场,“得将历经试验成绩优良之棉种,分给民间种植”;“每年应征集民间新收获之棉产物,开棉业品评会一次”;种畜试验场的技术员所掌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