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8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洲的大屠杀引发的恐惧,正是犹太复国主义在美国得到犹太社团支持的根本原因,可惜,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人对巴勒斯坦分治问题上投了反对票,犹太复国主义遭到重阶
    中国人之所以反对以色列国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安抚阿拉伯人,而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们对犹太人的敌视,塞法迪犹商的鸦片贸易拖累了所有的犹太人。
    犹太人没有国家,他是世界的孤儿,对于犹太人来说,美国或许是最自由的地方,但是现在却在大屠杀结束不久,在美国又出现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组织,这怎么可能不让他们惊讶。
    “不过他们当年的德美协会更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他们不再谈及反犹或各种族歧视,而是倡谈在美国现实问题,在公园老兵胡佛村里,他们更是鼓动着“有其房运动”,在工人中,他们倡谈提高工人福利,在精英阶层,他们又鼓吹中国威胁,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悄无声息的在三十六个州建立了多达九十个分支机构,司法部相信他们的成员或潜在成员已经超过两万人,但我相信只会更多!十年前,司法部说美国的纳粹成员有8000人,可事实上,却超过十万人!现在呢?”
    内森?帕尔曼的话惊得众人几不敢言语,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纳粹党在美国重建了,这怎么可能?所有人的眼中都带着疑惑,更多的却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他们的迅速发展,远超过战前,成员不仅仅只是德裔美国人,还包括英裔、爱尔兰裔美国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迅速发展,与一些潜逃到美国的纳粹分子有着必然的关系!那些纳粹分子携带着大量的资金,可以支持他们的运动!”
    “那为什么,政府不做些什么呢?如果这是真的!”
    “这里是美国,按照宪法,在言论表达的层面,容许所有的观点自由表达,也容许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各种民众团体。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或团体,他们只是说他们赞同或崇拜希特勒种族优越的观点,宣扬这样的观点,那是合法的。”
    卢比?万斯这位美国犹太人联合会的主席替的内森回答道,这次聚会正是他发起的。
    在他的声音落下时,内森取出了一些照片,虽然他已经从法官的任上退休了,但是他却在司法部有很多朋友,正是那些朋友给了他这个信息。
    “这是弗里兹?库恩出狱时的照片,你们可以看到,欢迎他的人多达数百人之多,在过去的九年中,库恩从未妥协过,即便是在监狱中,他同样宣传着纳粹主义,甚至于还在监狱中发展出了数百名纳粹分子。他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组织,将他吹嘘为一位“永不妥协的战士”,我认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做点事情遏制美国国内的纳粹的威胁!”
    九年前,他这么做了,现在他还要再作一次。
    “我们必须要告诉他们,这里是美国,而不是德国!”
    听着内森的话,瑞安只是在心中一笑,他清楚的知道这些犹太人对纳粹的恐惧,那种恐惧是刻到骨子里的,尤其是在复国运动遭受重创之后。
    去年巴勒斯坦分治提案在联合国被中国以“维持阿伯拉世界和平与尊严”的理由加以否决之后,在巴勒斯坦的定居犹太人试图发动起义,以造成即成事实,犹太人的起义在短短三个月中,就被埃及、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国、黎马嫩、叙利亚平息。
    也就是从那时起,始于1914年,在英美等国支持下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梦想彻底的破灭了,对于中国犹太人可谓是爱恨交加,“中国人解放了欧洲,从集中营中释放了犹太人,但却拒绝帮助犹太人!”
    在犹太人起义时,中国虽然没直接干涉,但驻巴勒斯坦中**队,却向阿拉伯人提供武器、协助他们制定作战计划,甚至直接派出顾问指挥作战,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中国的选择是牺牲犹太人。
    “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来遏制国内的纳粹威胁呢?”
    在后排的站立的人中传出一个声音,只听声音,瑞安也知道是谁,是拉肯,那个珠宝商,过去的几个星期中,他一直试图拿出五百万美元在公司开一个投资账户,只不过瑞安却一直没直接答复他。
    之所以面向外界吸取投资,是瑞安掩饰资金来源的一个障眼法,过去的一年,他得到了超过十七亿美元的投资,但是他所掌握的却是超过六十亿美元资金,至于那十七亿美元,不过只是掩护罢了。
    “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朋友,在十四年前,他曾成功的斩断了库恩在纽约的发展势头!”
    这时内森站了起来,然后一个身材魁梧的人走了进来,在那个人走进来时,瑞安看到一些人微一皱眉。
    是兰斯基!他是纽约的犹太黑帮教父,在这间屋子里的一些人,尤其是来自纽约的人中的相当一部分,曾遭到过他的敲诈和勒索。
    “各位先生,我知道,你们中的一些人和兰斯基有过矛盾,但我们是犹太人,欧洲犹太人的命运,绝不能降临在我们的身上。在这里没有富翁或者政客,有的都是我们的兄弟。”
    一些人的反应内森看到眼里,如果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威胁比他想象的更严峻,他绝不会把兰斯基推上前台,他更愿意让兰斯基在幕后去进行那一切。
    “我也是犹太人!”
    冲着这些大人物一笑,兰斯基随口说道,对于他来说,一方面,他是个犹太人,而另一方面,他知道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进入这个圈子的机会。V!~!
    ..
第三卷新时代 第387章 混乱的葬礼
    1947年6月2日,夜,柏林。WWw。
    在柏林陆军监狱中的一间的狭窄的监室内。
    一个人正坐在矮床上,在铁窗透进的微弱光线下,他叹了一口气,抬起头,一张削瘦的而尽显苍老的脸露出了出来,50多岁的年纪,长着黑碣色头发的头上依向后梳理着,虽然有些杂乱,但仍可以看出他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他看着窗外的天色,他的身子稍微晃了一下,在心中他对自己先前流露出的些许对死亡的恐惧而感到无地自容,那种情绪原本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他的心中,但至少在那一秒,那种情绪的确浮现于他的心头。
    关押二十天并接受多次问询后,保罗?约瑟夫?戈培尔依如过去一般坚定,对于死亡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实际上,当元首决定与柏林存亡的时候,他就已经作下了同进退、共存亡的决定,无论是他或是他的妻子玛格达,不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同样也为他们的六个孩子做出了选择,他们比任何人都爱这些孩子们,但是玛格达却固执的相信,没有国家社会主义的世界,他们的孩子却是无法生存的。
    在这所陆军特别监狱之中,在严密的看守下,他根本没有自杀的机会,否则他恐怕早就找个机会自我了断了。这让戈培尔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思考着这一切,偶尔,当从看守们那里获得消息,让他确定5。13的阴谋是谁发动的,是陆军中的反叛分子还有那看似驯服的皇室。
    他们背叛了德国,德国再一次被可耻的背后的刺刀出卖了!
    “德国被出卖了……”
    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又恢复了一些意志。他从来不为过去做过的事情而后悔,这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或许唯一应该后悔的事情,就是未能觉察到陆军的反叛。
    在过去的二十天之中,偶尔当走廊里响起脚步声音时,他会站在铁门后,从铁门狭窄的窗口看着那些曾经同样显赫的同志们,一个又一个的消失在这座监狱之中。
    “为了维护德国的荣誉!”
    曾经询问他的军官曾如此说道,一但和平条约签定,那么等待这些人的就是他们将会被移交到盟军或联军的手中,那些国家签署的协议中,他们将会在战后把战犯押到犯罪地点,由受害国根据国内法审判。
    无论是皇室或是政府都不愿看到曾经的德国政府官员或军官被他国审判,为了维持德国的荣誉,政府给了他们一个选择,是自杀,还是战后交给外国审判。
    毫无疑问的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
    “愿上帝保佑他们的灵魂!”
    想到那些选择自杀维护了自身和德国荣誉的同志们,戈培尔在心中为他们祈祷着。
    远处的走廊中传来了脚步声,脚步声音在铁门外停了下来。
    铁栏杆外面的窗口打开了,他抬起头。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是的。”
    终于轮到自己了吗?戈培尔笑了一下,这一天终于到了。
    门打开了。他们有4个人,都穿着陆军制服,人高马大,看着他的眼光带着好奇,但也仅只是好奇而已,并没有所谓的崇拜或是其它情绪。
    戈培尔了解他们,了解德国人,对于德国人来说,忠诚早已经刻到了他们的骨子里,对于发生的一切,他们或许有疑惑,但这时他们只会选择服从命令。
    在过去,他曾用无数华丽的词藻去赞美德国士兵的忠诚,去赞美他们这种难能可贵的美德,但是现在呢?元首、国家社会主义以及他个人的权力,都已经崩溃了,对于德意志来说留存下的或许就是他的忠诚了。
    “戈培尔先生!请起来。”
    其中一个人对他说到。他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碣色制服,甚至还用手梳理了一下有些杂乱的头发,他希望自己可以死的有尊严一些,然后朝牢房外走了出去。
    两人走在他的身后,两人走在他的身前,夹着他走出牢房,长长的走廊里没有其他人,灯光暗淡,他们的影子在墙上晃动着。
    “元首……”
    他想说点什么,却溜出这么一句话。没人回答他,脚步声继续响着……
    一扇白色的门打开了,地上、墙上都没有任何摆设,到处都是白色,在他的面前,一名德**官坐在那里,是那位一直负责审判他的少校。他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年青人,标准的日尔曼模样,长着蓝蓝的眼睛,鹰钩鼻子,宽宽的肩膀,修长的身材,白暂的皮肤。潇洒的风度,英俊的面容,健壮的体魄,各部分都配合得相得益彩,总之,如果只看模样的话真可谓是上帝的宠儿,如果是在七年或者更早一些,戈培尔便见过他,也许他会成为一个象征优秀日尔曼人的画报明星。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在门关上的瞬间,唐施布恩问了一遍。
    “是的!终于是时候了吗?我选择自杀!”
    未等到唐施布恩再说什么,戈培尔便直接做出了选择。
    “好的!”
    唐施布恩点点头,然后一旁的文件包里取出一个盒子,那是一个铝制的金属盒子。
    “这里有您需要的东西!”
    接过那个盒子,戈培尔的面色没发生任何变化,就在他将在起身时,他的身后传来一句话。
    “戈培尔夫人和孩子们现在瑞士,他们很安全!”
    什么!唐施布恩的话惊的戈培尔浑身一颤,转头看着那个少校时,眼中尽是不可思议,他们还活着!
    想到他们依然活着,戈培尔笑了,只要他们还活着就好,虽然无法想象他们的未来,但总归还活着。
    “谢谢!”
    道了声谢后,手中握着那个铝制的小盒子,他迈起脚走出了这个房间。
    铁门关上了,戈培尔再一次坐在了那张矮床上,他打开了手中铝盒,盒子里躺着一支注射针剂大小的玻璃小瓶,他知道瓶中装着的是氰化物,可以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见上帝。
    面对实实在在的死亡,他的意志正受到考验,他感觉自己的手似乎有些颤抖。在回忆着家人的音容笑貌,他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儿女们的笑声,他笑了一下。
    笑过后,他又叹了一口气,左手捏着小瓶,缓缓的送到嘴里含着,然后躺在了床上,闭上眼睛。他的大脑慢慢的变得一片空白了,似乎什么都消失了。
    不!还有一些东西,他脑子里的那个念头总是挥之不去,也许……毕竟……他内心里隐隐觉得,也许……这一切并不会毁灭,他知道,德意志的忠诚将会使一些事情延续下去,流传下去,但是……真的还有希望吗?
    就在这时,他的牙齿稍一使劲,玻璃瓶碎了……
    1950年1月14,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在灰灰沉沉的天空下,道路的两侧站立着两排身着童子军军装的孩子,排成排的孩子们绵延数百米,他们手中举着美国国旗,他们表情肃穆,尽管他们尚还年少,但肃穆的表情还是透出几分庄重。
    在公路上人们缓缓朝着一片墓地走去。在墓地中央的一座墓穴旁停放着一具棺材,在墓地旁站着六名身穿无军衔军装,手持步枪的年青人,而在墓地前方,一排排的人站立着,这群参与敬礼的人来自美国各地,为数多达数千人之多。
    而在墓地周围挤满了来自美国各地的新闻记者,仅记者就多达百人之多,他们不时的用相机拍着照片,摄影师们则用胶片记录下这场“怪异”的葬礼,之所以怪异,是在过去的几个星期之中,整个美国都在讨论着葬礼的主人。
    在一个月前,美国人根本不知道马丁?J?蒙蒂这个人,可是现在,整个美国都知道这个已经死了四年的美军飞行员,准确的来说是一名前美国陆航飞行员,在他死去的时候,他身上穿的是德国党卫军军装,驾驶的是带着万字徽的德国飞机,和其它德国飞行员不同的是,他的左臂依绣着一面美国国旗。
    “到德国去!加入德军,去和中国人、俄国人作战!”
    长达一个月的讨论,使得整个美国对于马丁?J?蒙蒂,还有他的这句话都不陌生。同样的也知道,他是二战期间唯一一个叛逃到纳粹德国的美军飞行员,也知道他出生于的美国的一个极度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也同样是一个热爱美国的美国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是二战期间唯一一个叛逃到纳粹德国的美军飞行员,甚至还成为了党卫军的一员,驾驶着德国飞机,与中国、俄国空军战斗。这么一个在46年,在保卫德国的空战中,血洒长空的叛逃者,原本应该淹没于历史之中,除了他的家人外,四年后没有人会记得他。
    去年十月,一家小报上在头版式上刊登了一个新闻,一位美国老人接阵亡的儿子回家,而那位阵亡的儿子就是战时叛逃到德国的美军飞行员马丁?J?蒙蒂,这个新闻只是在圣路易斯的地方小报上占了一个角落罢了。
    初时,马丁?J?蒙蒂回家的新闻并未引起轰动和注意,但在德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同意马丁?J?蒙蒂父母希望将儿子的遗体带回国安葬的请求之后,在马丁?J?蒙蒂的遗体随船到达纽约港后,却警察被告知“拒绝入境”。
    得到消息后的纽约新闻记者们连忙开始报道这一新闻,而马丁?J?蒙蒂的父亲蒙蒂先生,更是决定诉之以法律,将海关起诉到法院,一场关于死人的官司在纽约打了起来,在有心人的操纵下,这场官司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初期这是一个简单的官司,可到最后却又扯出了马丁的叛逃,再接着又扯出了他叛逃的原因,总之,一个传奇的般的故事,就这么出现在美国人民的视线中,死者传奇般的经历和他死后的纷争,吸引了整个美国的眼珠。
    负责审训他的前德军军官汉斯?夏弗战后移居美国,此时正参加配合美军调查的一系列活动,在法庭调查期间,夏弗指证,马丁?J?蒙迪叛逃后,见到的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想加入德国空军,前往东线对中俄作战的时候,这与他审讯过的其他美军飞行员的口径截然不同,作为投诚者,蒙蒂没有携带任何有价值的文件,在言谈中也没有表现出对美国憎恶或反感。甚至依然宣称自己热爱美国。
    “我不知道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把我派到欧洲打仗的意义在那里,我们为什么要和德国人打仗?难道只是因为一些人的野心吗?直到有一天,一个念头突然交进我的脑海:到德国去,加入德军,去和中国人还有俄国人作战,保卫西方的文明。或许这就是我的使命了!”
    夏弗在法庭上的证词轰动了美国,马丁是叛逃了,但他仍旧是一个爱国的美军军人。他在以德国飞行员身份阵亡前,曾击落十五架中俄两国飞机!
    嗯!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理想主义的美国人,被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战士感动了,他极度虔诚的信仰,他的热情,总之,在漫长的法庭听证调查中,马丁?J?蒙蒂以他传奇般的经历、悲剧式的结局,折服了美国。
    最终漫长的法庭听证以纽约海关拒绝马丁?J?蒙蒂入境非法,结束了历时两个半月的审判,马丁?J?蒙蒂回家了,整个美国都知道了。
    “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纪念一个真正的战士,马丁?J?蒙蒂!”
    墓前的身着牧服的柯林神父的声音低沉,而略带着伤痛,蒙蒂是他的信徒,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蒙蒂与其他许多年轻的天主教徒一样,收听了柯林神父的广播布道,并被其夹杂着种族主义、纳粹主义极右翼煽动性言论深深地影响了,从而成为柯林神父忠实的追随者。
    也正因如此,柯林祖父才会来到这里主持蒙蒂的葬礼。
    “……他用生命实践着自己的理想,是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们又未尝不是呢?只是人我们没有勇气,每一次,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总会对着镜子说,你会很勇敢的,可最终,在现实面前,我们却止步不前了,但马丁?J?蒙蒂他比我们都要勇敢,他勇敢的活着,勇敢的选择,最终……”
    “该死纳粹分子!”
    在葬礼的人群中,来的不仅有对马丁?J?蒙蒂好奇的人,更多的却是美国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聪盟的成员,甚至包括他们的主席乔治?林肯?洛克威尔,几乎整个美国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联盟的领导者都来了,多达数百人之多。
    在马丁?J?蒙蒂案期间,美国国社联盟是蒙蒂先生的支持者,他们甚至发动游行示威支持马丁?J?蒙蒂这位“真正的美国战士”回家,而现在,他们当然会来到这里,参加这位真正的“真正的美国战士”的葬礼。
    同样的也是因“马丁?J?蒙蒂案”美国国社联盟才会引起外界的关注,很多美国人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纳粹,竟然在他们身边出现了,在德国纳粹灭亡之后,一个新的纳粹团体却在美国出现了。
    来到这里的记者,一方面是为了报道马丁?J?蒙蒂的葬礼,而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报道这个“符合宪法精神”的美国国社联盟,毕竟这是他们领导层整体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地方议员,这多少让人们感觉到有些惊讶。
    坐在车里卡罗拉看着远处葬礼,他从纽约来到这里,奉他的老板兰基斯的命令来到这个地方,他带着五十多个手下从纽约来到这,他看到自己的司机看着那隆重的葬礼时,眼中流露出的怒意,他是欧洲犹太难民,一年前移居美国后,因生活所迫加入了黑帮。他的家人死在了集中营中,对于纳粹的仇恨让他整个人处于极度愤怒之中。
    “沙安,收敛一下你的怒火,等一会让我们好好的教训他们!”
    见沙安这副模样,卡罗拉便叮嘱了一句,或许正是他对纳粹的恨,才会让他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每一次都冲在前面,用棍棒拳头拼命的教训那些人,甚至会将人打残废。他绝对是个非常暴力的年青人。
    沙安点点头,没说什么,眼睛只是死死的盯着的墓地。
    望着那些记者,卡罗拉眉头皱了一下,在记者的面前,他也许应该收敛一下,但是……
    “是的,到时是会有很多记者报道。但我们就是想给那群纳粹分子一点颜色瞧瞧。我们要让这帮人还有整个美国都知道犹太人是绝不会再次坐以待毙的。事关犹太民族的尊严,我们不得不去做!”
    老板的话说的非常清楚,这次行动本身就是一次示威,是为了向这些纳粹分子示威,不仅仅是在拳头上,同样也将会出现在报纸上,虽然有些担心,但卡罗拉只能选择接受老板的命令。
    “下车!”
    卡罗拉下车后,十几辆汽车的车门都先后打开了,从车上跳下来的是近六十个身着大衣的人,他们的身体普遍很强壮,其中不乏退伍老兵,他们的大衣敞怀,大衣中揣着钢制的棒球棍。
    “让我们用拳头和棍棒提醒这些狗日的纳粹,告诉他们,这里是美国!让他们滚回德国去!”
    卡罗拉随口动员了一句,然后便走在前方,朝着那墓地走了过去,尽管有警察维持墓地的秩序,但似乎没人注意到这群人,就在上午,卡罗拉把一个装着两万美元的信封送给了地方警察局局长。
    “……马丁,他是一个虔诚的孩子……”
    台上的格林神父讲话时,一个原本站在人群边缘的年青人看到远处从几个方向朝着这里走来的人,便朝乔治?林肯?洛克威尔走去,然后趴在他的耳轻声说了一句话。
    “让他们来吧!”
    洛克威尔在心下一笑,就像那个人猜测的一样,那些该死的犹太人果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怒火,从马丁案开始,那些犹太人就一真试图展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